一、政府有效推动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洛川县苹果产业化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高志奇[1](2011)在《农业社会学视野下的洛川苹果产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洛川刚开始发展苹果产业,由于供小于求,客商的要求也低,所以苹果非常好卖。随着洛川苹果栽植面积不断扩大,苹果产量大幅度增加,苹果销售开始出现困难,为了解决销售问题,洛川开始做提高苹果质量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套袋技术开始在洛川推广开来。虽然套袋技术推广后,苹果质量普遍提高,但是客商与市场对于苹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套袋苹果的质量还是很难达到客商与市场的要求。为了能再提高苹果质量,果农不断地施加人为因素,比如增加喷洒农药次数,铺反光膜,甚至转苹果、摘树叶等。人为程序的增加,使生产苹果的成本越来越高,而苹果价格的提高幅度却很小,甚至没有提高,即便是有高价位,但由于对苹果质量要求太高,所以对于大多数果农来说卖高价也只是一种奢望。因此,洛川苹果开始出现增产不增收,高增产低增收,甚至负增收的情况。本文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洛川苹果产业的,由于中国农业社会学主要探讨为什么农民在实践中靠农业难以增收,所以本研究选择以农业社会学为切入点。本文共分6个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等。第二部分,对于研究中所要使用的一些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主要包括农业社会学,农业的特性和多功能性等概念。第三部分,探讨了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一是分析了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二是分析了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分析了影响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因素。第五部分,提出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的措施,即改变常规发展思路;重视苹果产业多功能性;积极推广苹果标准化生产;建立苹果产业保险制度;把产供销与深加工有机结合起来;尝试建立家庭农场。第六部分,结论,整体来说,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是成绩与不足并存,成绩大于不足,对于苹果产业发展新出现的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周庆兰[2](2019)在《洛川苹果引进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洛川苹果的引进和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洛川合宜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促成了苹果的成功引进和深入发展。苹果引入洛川后经历了小面积栽植、集体经营、农业生产责任制和果业加速发展四个阶段。小面积栽植阶段洛川苹果主要以小面积引植为主,发展缓慢。集体经营阶段受国家大的经济秩序、政治生活的不良影响,果园遭受损失的同时各果园间的发展差距拉大,但仍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期。文革后,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虽出现过承包不当和税收负担过重所导致的果园面积减少的情况,但总体发展良好,洛川苹果产业收入也成为农民收入的首要来源。2004年之后,洛川苹果在规模、产量、效益都不断提升。洛川苹果在引进之初,主要面临技术缺失和旧有思想抵触等阻碍。洛川为顺利发展苹果产业,将重点放在进行技术改进、技术推广、市场建设和市场开发上。在技术改进中以果树存活、果树多结果、果树结好果为发展方向,每一次的技术改进都极大地推动了洛川果业的进步。技术推广主要采用教育活动、实践操作和重视科研等方式,普及了果树栽植技术。洛川苹果在发展中逐步融入洛川社会,改变了洛川传统的农业及食物结构,也进一步影响了洛川经济与文化。洛川苹果的引进及发展中,在找准作物适生区、重视技术研发与推广和苹果文化建设、不断开拓市场等方面值得借鉴。未来洛川苹果产业需以发展多功能的集约化苹果产业、发展果树产业生产联合化、促进洛川多种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方向,以期实现洛川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刘英杰[3](2005)在《中国苹果产业经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苹果是世界上食用最广泛的水果品种,栽培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具有悠久的苹果生产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人力资源和市场条件,苹果产量于1992年首次超过美国,并一直名列世界首位。中国苹果产业在出口创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本研究将苹果产业发展置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食物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中,根据苹果生产及其加工的需要,以产业理论、市场均衡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采用比较分析法、产业竞争力评估方法、特尔斐调查法、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以及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从苹果生产供给、消费需求、市场流通、价格政策、加工、国际贸易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中国苹果产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国际贸易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战略选择和对策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和国内市场对水果需求的不断增加,苹果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也迅速提高。从1978年到2001年,中国苹果生产出现了两个快速增长期、一个调整期。从2001年开始,中国苹果产销总体形势好转,苹果生产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栽培面积渐趋于合理,苹果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随着苹果产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居民食物结构的调整,苹果消费也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城乡和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影响苹果的消费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收入水平、销售价格、消费偏好、消费的可替代性、加工水平以及可获得性等。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苹果的消费量在食物和水果消费中的比例仍然呈上升趋势。按照现有的苹果生产和消费趋势,根据模型分析,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苹果生产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年均增长速度。 在苹果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苹果加工业的发展对整个苹果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苹果加工业虽经二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建成了一批浓缩苹果汁加工厂,苹果酒生产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由于起步较晚、加工品种少、加工设备差以及技术力量弱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加工规模小,加工效益低的问题。在加工产品销售方面,由于国内企业缺乏有序竞争,致使中国浓缩苹果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一跌再跌,还容易引起国际贸易争端;另外还存在包装不规范、贮藏条件差、保质期短、运输工具简单等制约因素,造成出口能力较弱。 中国苹果的流通体制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多渠道自由经营阶段及供销社为主体的计划管理阶段,发展为目前的多样化阶段。伴随着流通体制的变迁,中国苹果价格管理体制大体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果品价格在全国尚未实行统一计划管理的随行就市议价阶段。二是主要果品的价格计划管理阶段(1956—1984年),价格管理的范围比购销管理的范围更宽。三是从1984年起到现在,苹果退出了计划管理,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种价格上的放活,对1984年以后苹果大幅度增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苹果国际贸易有了较快增长,但与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存在苹果生产水平低、苹果品质差、加工薄弱、标准化生产缺乏、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和销售组织不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中国苹果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进口依赖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出的竞争优势等指标研究表明,中国苹果的国际竞争优势也有了提高,但是提高的速度不快,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与其他主要苹果生产国相比,中国苹果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总量规模
姚泽卿[4](2016)在《改革开放以来洛川苹果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西省洛川县是陕北苹果的发祥地之一,到目前来看,洛川苹果已经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苹果的代表符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大基本生产要素不断被市场机制配置,加之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洛川县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缩影。本文通过分析洛川苹果产业发展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趋势,回顾洛川苹果种植的发展历史,综合评估洛川苹果产业化发展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比剖析洛川苹果产业正在或者将要面临的制约因素、瓶颈障碍,通过查询以一些资料和当地政府的文件与一系列数据分析提出了洛川苹果必须从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提升从事苹果产业的相关人员对于这方面产业的相关知识,加强科技手段、完善相关产业在整个社会当中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电子现代物流、增强产业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入手,发挥好政府在职能转变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逐渐形成政府与市场“双有效”的驱动机制,促使洛川苹果走上更为高端的商品化、产业化、集约化道路以及促进当地农村经济进一步地发展。
张永祥[5](2013)在《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延安市是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苹果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使得延安市苹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真正成了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作为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地级市,延安市在2011年经国家农业部认定并命名为“陕西省延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延安把绿色农业定位为富民产业,把打造“世界名优苹果生产基地”作为发展目标,研究延安苹果产业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延安苹果通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条。但是,延安在发展苹果产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苹果产业化程度较低,产储加销一体化尚未完全形成;产销脱节,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矛盾依然突出;苹果品种过于单一;机械化程度过低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延安苹果产业的发展,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把延安苹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是非常值得思考探讨、分析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世界苹果产业的现状和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贸易情况后,对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做出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延安市苹果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借助企业战略管理SWOT分析法,评估了延安市苹果产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认为:一方面延安苹果产业拥有自然禀赋,政治人文,苹果资源以及技术方面的优势,并面对着品牌效应,销售市场发展和世界苹果产业形势良好的发展机会;但另一方面延安苹果的弱势在于产业化程度低,产销脱节,苹果品种单一,劳动力季节性短缺,机械化程度低,也同时承受着自然灾害,品牌整合度低以及有机无公害体系不健全带来的威胁。同时本文以全国苹果产业示范县——洛川县苹果产业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思考了其苹果产业中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经验,结合延安市整体的苹果产业实际情况,力图找到一条进一步做大做强延安苹果产业的路子。
李写一[6](2011)在《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洛川县苹果种植业50多年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对近10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总结,从而对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的总体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洛川县苹果种植户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共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500份,来源于5乡四镇的96个自然村。本文采用数据库管理方式,对这些调查问卷进行了处理,从而得到了一大批具有参考价值的原始数据及其统计结果,内容几乎囊括了苹果生产与销售的各个环节。调查结果表明,2006-2008年,洛川县苹果生产物质投入户均10078元,亩均1154元。生产物质费用2008年比2006年增加了0.45倍,同期雇工费用增加了2.48倍,雇工费用增加速度大约是物质费用增加速度的5.5倍。包括家庭成员在内的劳动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已经从2006年的63.54%%上升到2009年的79.91%,占总成本的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52.54%上升到2009年的72.25%,因而对洛川苹果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在总结该县应对这一挑战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广苹果“省力化”栽培技术,提高果园的机械化水平的补充意见。洛川苹果虽已誉满全国,甚至在国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市场销售风险依然很大。2007年始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导致2008年洛川苹果销售价格从每公斤3.6元降低至每公斤1.4元,种植户当年减少纯收入3亿多元,户均7000多元,亩均600多元。文章同样在总结该县控制市场销售风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订单预售的比例,开展苹果市场销售风险保险试点工作的建议。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影响洛川县苹果种植业未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是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劳动力转移能力弱,果农对现代管理模式有抵触情绪,苹果深加工技术薄弱,苹果产业增值难度较大。文章对这些深层次矛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与对策。
牛雨晴[7](2019)在《陕西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苹果产业是陕西省洛川县的主导产业。洛川县自然条件优越,所产的苹果具有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藏、无污染等特点。通过近70年的不断发展,已逐步成为洛川县农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及特色产业。但是,在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花期自然灾害频发、季节性劳动力短缺、果农专业合作社未能发挥出作用、苹果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与分析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对充分发挥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优势,进而推动洛川县苹果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国内外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洛川县苹果产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得出洛川县苹果产业在自然地理、交通、果品、品牌和技术这五个方面具有优势;且在国家农业政策导向、陕果品牌专线建设、科技农业发展、消费市场多元化这四个方面存在着机遇。但是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同时存在机械化水平低、风险抵抗力差、加工配套产业发展落后、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且未凸显品牌效应的劣势,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和绿色壁垒增加带来的风险。最后,立足于未来洛川苹果市场需求,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防灾力度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完善相应机制以提高劳务输入、进行标准化生产以保证果品质量、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以促进产业发展、做好营销工作以带动品牌销售、提高深加工水平并扩展国外市场等对策建议。使洛川县苹果产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走上一条更加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道路,进一步做大做强洛川县苹果产业。
徐浩翔[8](2015)在《静宁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苹果,在甘肃省的中东部,已从“一棵树”成长为一项支柱产业。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全国最适宜苹果种植的区域之一,是甘肃省苹果种植面积最大、年产量和产值最大的苹果大县,苹果产业已成为静宁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静宁县苹果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历了产业探索期、行政推动期、示范推广期、规模发展期,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并随着近年来苹果产业规模呈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静宁县苹果产业日益暴露出标准化生产滞后、绿色技术推广缓慢、质量体系监管不完善、优质苗木培育落后、销售渠道单一等突出问题,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全面优化苹果产业生产要素,在苹果产业扩量中提质,提质中创牌,创牌中增效,实现静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当前静宁县苹果产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通过深入调研,结合国内外诸学者对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对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进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本论文分以下五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简述了当前国内外诸学者对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动态,构建了论文的主体框架,确定了研究方法,说明了论文的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第二部分,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首先依据农业产业化理论,界定了苹果产业化的定义、特点及趋势;其次,论述了苹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内容;第三,简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之引出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首先总结了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其次,以各阶段的特点深入阐述了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第三,结合现状和发展优势,指出了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提出了影响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第四部分,影响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第五部分,促进静宁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调研实际,指出了促进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第六部分,结论。从理论基础到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本着继往开来的传承思想,对论文探讨的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总结,以期为仍需进行的研究做一些指导和铺垫。
高志奇,刘改苹[9](2010)在《对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
李雪瓶[10](2019)在《苹果产业化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以甘肃东部某苹果产业发展大县J县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在甘肃省J县政府的大力引导推广下,J县成为甘肃省最大的苹果栽培县,出产全国着名优质苹果,取得了“J县苹果”品牌商标、并出口异国的骄人成绩。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论文的中心问题是:第一,以甘肃东部地区苹果产业大县J县为例,总结地方政府对发展苹果产业实践中的职能现状;第二,分析地方政府在发展苹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第三,对地方政府推进苹果产业的职能优化,建构有益的对策建议。甘肃省J县地处西北内陆,拥有得天独厚的苹果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势,为促进苹果产业发展,把“小苹果”做成“大产业”、“支柱性产业”,J县各级政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推进苹果产业科技创新,积极搭台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以提高果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为目标,坚持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完善产业化服务保障,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有机结合与共同发展,为苹果产业的整体效益提升做出了贡献。然而,J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中政府职能发挥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对苹果种植的引导不足,对农药、化肥、“假苹果”等的市场监管不够,对苹果产销的公共服务欠缺,以及未能较好的防治产业化发展过程的环境污染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政府在苹果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模糊,未能设置针对产业化发展市场监管部门、实施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公共服务机制和设施,且对苹果产业发展的环保意识淡薄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明确政府定位、建立健全市场监管部门和机制、精准公共服务保障及明确环保责任四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能给J县政府职能发挥提供有益帮助,为J县苹果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贡献绵薄之力。
二、政府有效推动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洛川县苹果产业化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府有效推动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洛川县苹果产业化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社会学视野下的洛川苹果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研究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和不足 |
1.6 数据来源说明 |
第二章 概念的探讨与界定 |
2.1 农业社会学 |
2.2 农业的特性和多功能性 |
2.3 产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 |
2.4 农业保险 |
第三章 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3.1 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
3.2 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影响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因素 |
4.1 农业特性因素 |
4.2 政策、制度性因素 |
4.3 非制度因素 |
第五章 建议措施 |
5.1 改变常规发展思路,促进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 |
5.2 重视苹果产业多功能性,推进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 |
5.3 积极推广苹果标准化生产,保证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 |
5.4 建立苹果产业保险制度,完善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系统 |
5.5 把产供销与深加工有机结合起来,健全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体系 |
5.6 尝试建立家庭农场,提高洛川苹果产业的产业化程度 |
5.7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洛川苹果产业,指导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洛川苹果引进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研究成果述评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苹果引进洛川的背景、过程及成功原因 |
2.1 洛川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
2.1.1 洛川的自然环境 |
2.1.2 洛川的社会环境 |
2.2 洛川引进苹果的过程 |
2.3 洛川引进苹果成功的原因 |
第三章 洛川苹果发展历程 |
3.1 洛川苹果的小面积栽植阶段(1947-1949) |
3.2 洛川苹果的集体经营阶段(1950-1978) |
3.2.1 生产合作化时期(1950-1958) |
3.2.2 人民公社化时期(1958-1978) |
3.3 洛川苹果的联产承包阶段(1979-2004) |
3.3.1 洛川苹果联产承包阶段概况(1979-2004) |
3.3.2 苹果特产税的征收(1988-2004) |
3.4 洛川苹果加速发展阶段(2004-今) |
3.4.1 洛川苹果规模快速扩大 |
3.4.2 洛川苹果业产量和效益增长 |
第四章 洛川苹果发展过程中的阻碍、改进和建设 |
4.1 洛川苹果引进之初面临的阻碍 |
4.1.1 苹果栽植技术缺失 |
4.1.2 种粮与务果间的思想冲突 |
4.2 苹果在洛川的风土适应 |
4.3 苹果在洛川栽植技术的改进与推广 |
4.3.1 苹果栽植技术的改进 |
4.3.2 苹果栽植技术的推广 |
4.4 洛川苹果市场建设与开发 |
4.4.1 洛川苹果内外销市场建设 |
4.4.2 洛川苹果的市场开发 |
第五章 苹果融入洛川社会 |
5.1 苹果融入洛川的农业结构 |
5.1.1 洛川主要的农作物 |
5.1.2 洛川引进苹果后的农业结构调整 |
5.1.3 农业结构调整的因素 |
5.2 苹果融入洛川传统食物结构 |
5.3 苹果融入洛川经济 |
5.3.1 苹果收益成为果农主要的经济来源 |
5.3.2 洛川苹果成为现代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 |
5.3.3 苹果经济成为活跃洛川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5.4 洛川苹果文化建设 |
5.4.1 苹果的文化调节 |
5.4.2 苹果成为洛川的名片——“苹果之乡” |
第六章:洛川苹果引进及其发展的借鉴和思考 |
6.1 洛川苹果引进及其发展的借鉴 |
6.1.1 作物引种要找准作物的最佳适生区 |
6.1.2 作物栽植中技术研发与推广并重 |
6.1.3 人民群众和政府同心协力 |
6.1.4 重视文化的作用 |
6.1.5 勇于开拓市场 |
6.2 思考 |
6.2.1 农业结构失衡 |
6.2.2 洛川苹果产业发展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中国苹果产业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6 数据来源说明 |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 |
2.1 产业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
2.2 产业的分类 |
2.3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
2.4 产业结构政策 |
2.5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状况 |
第三章 苹果的生产与供给 |
3.1 供给量 |
3.2 生产布局 |
3.3 品种结构 |
3.4 影响国内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
3.5 中国苹果供给函数及预测 |
第四章 苹果的消费与需求 |
4.1 消费结构 |
4.2 消费水平及其地区差异 |
4.3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
4.4 中国鲜苹果需求函数及预测 |
第五章 苹果的流通与市场价格 |
5.1 苹果流通体制的演变 |
5.2 苹果流通渠道与流通环节 |
5.3 流通渠道和环节的利益分配 |
5.4 影响流通的主要因素 |
5.5 案例分析:农业企业在苹果流通中的作用 |
5.6 苹果价格管理体制演变 |
5.7 苹果市场价格体系 |
5.8 苹果价格水平 |
5.9 苹果价格波动 |
第六章 苹果的加工 |
6.1 苹果加工规模 |
6.2 苹果加工水平 |
6.3 苹果加工效益 |
6.4 苹果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
6.5 案例分析:苹果加工企业的作用 |
第七章 苹果的国际贸易 |
7.1 世界范围的苹果国际贸易 |
7.2 中国苹果及其加工品国际贸易情况 |
7.3 中国苹果国际贸易的主要问题 |
7.4 主要苹果生产国的贸易政策 |
7.5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苹果产业的影响 |
第八章 苹果的国际竞争力 |
8.1 苹果国际竞争力比较的理论基础 |
8.2 苹果国际竞争力实现指标分析 |
8.3 中国苹果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
8.4 决定和影响苹果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分析 |
第九章 案例分析:陕西省和山东省苹果产业发展报告 |
9.1 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基本经验 |
9.2 山东苹果产业发展基本经验 |
第十章 苹果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
10.1 苹果产业发展战略 |
10.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改革开放以来洛川苹果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
二、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三、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资料来源 |
四、本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洛川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与苹果产业发展的历史变迁 |
一、自然生态环境 |
(一) 气候 |
(二) 地质 |
(三) 地貌 |
二、洛川林业的发展 |
三、社会经济条件 |
(一) 人口数量 |
(二) 基础设施建设 |
(三) 水利水保 |
(四) 农业 |
(五) 工业 |
四、经济制度变革与苹果产业的发展 |
(一) 土地改革 |
(二) 农业合作化 |
(三) 人民公社化 |
(四) 苹果产业的发展 |
五、洛川苹果发展的历史演进变迁的总结 |
(一) 苹果产业的引进与推广(1947—1964) |
(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1966—1976) |
(三) 改革开放后苹果产业发展推动规模栽植(1979—1986) |
(四) 政府的扶持与大力发展(1986年—2014年) |
六、洛川苹果的历史演进总结 |
第二章 洛川苹果产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
一、苹果产业的兴起为洛川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改变 |
(一) 农民收入水平持续增加 |
(二) 生活条件改善 |
(三) 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产销售方式的发展 |
(四) 栽培技术的改进 |
(五) 就业人口的增加 |
(六) 苹果产业经济对生态环境的改善 |
二、苹果产业对当地财政收入增长与洛川名气的提升 |
(一) 苹果产业对当地财政增长的作用 |
(二) 苹果产业品牌保护及对洛川县名气的提升 |
第三章 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面临的问题 |
一、关于苹果产业发展的“洛川经验” |
(一) 根据客观自然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定位 |
(二) 不断对产业进行制度创新 |
(三) 重视相关的技术服务 |
二、发展科研教育是洛川经验成功的助推器 |
(一) 创新探索苹果产业科研试验机制 |
(二) 科研工作对“洛川经验”带来的成效 |
三、洛川苹果产业受天气土壤、果园老化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制约 |
(一) 果园老化问题突出,生产方式亟待转变 |
(二) 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生产条件亟待改善 |
四、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价值空间亟待拓展 |
(一) 品牌带动能力不强,现代营销亟待建立 |
(二) 市场消费升级,苹果质量安全更受关注 |
五、苹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
第四章 洛川苹果产业发展战略的对策 |
一、转变农业产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
二、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
(一) 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结构 |
(二) 加强农技人员实践技能培训 |
三、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一)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
(二) 加强果品质量安全监管 |
四、强化品牌营销 |
五、构建合理的苹果市场体系 |
(一) 完善苹果产业链条 |
(二) 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
(三) 发展苹果观光及休闲果业 |
六、创新体制机制 |
(一) 规模化经营机制 |
(二) 经营组织机制 |
(三) 投融资机制 |
(四) 社会化服务机制 |
结语 对资源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
一、关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地位问题 |
二、关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服务的改进问题 |
三、关于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的一般经验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苹果产业动态综述 |
1.3.1 国外苹果产业动态综述 |
1.3.2 国内苹果产业动态 |
1.3.3 陕西省苹果产业动态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
2.1 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2.1.1 延安市基本情况及苹果产业发展历史 |
2.1.2 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2.2 延安市苹果产业对延安市经济发展的贡献 |
2.2.1 苹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 |
2.2.2 苹果产业对栽培技术发展的贡献 |
2.2.3 苹果产业对增加就业的贡献 |
2.2.4 苹果产业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
第三章 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与案例借鉴 |
3.1 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
3.1.1 S——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 |
3.1.2 O——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机会 |
3.1.3 W——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劣势 |
3.1.4 T——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的威胁 |
3.2 洛川县苹果产业案例分析及借鉴 |
3.2.1 洛川县基本情况 |
3.2.2 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3.2.3 洛川县苹果制约因素 |
3.2.4 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经验 |
3.3 延安市苹果产业的发展建议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理由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2.1 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的历史 |
2.1.1 个人摸索种植阶段 |
2.1.2 集体经营阶段 |
2.1.3 农户承包阶段 |
2.2 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
2.2.1 生产规模及收入情况 |
2.2.2 果园管理技术 |
2.2.3 发展规划及发展思路 |
第三章 洛川县苹果种植户经营状况 |
3.1 关于调查问卷 |
3.2 种植户基本信息 |
3.2.1 户主年龄结构 |
3.2.2 户主文化程度 |
3.2.3 家庭人口 |
3.2.4 苹果劳动力 |
3.3 苹果生产状况 |
3.3.1 农户生产规模 |
3.3.2 占经营耕地的比例 |
3.3.3 苹果挂果率 |
3.3.4 品种与比例 |
3.3.5 主栽品种的树龄结构 |
3.3.6 主栽品种的栽植密度 |
3.3.7 苹果产量 |
3.4 种植户生产成本及投入水平 |
3.4.1 情况说明 |
3.4.2 生产物质投入 |
3.4.3 劳动力投入 |
3.4.4 生产费用支出及生产总成本 |
3.5 销售状况 |
3.5.1 销售地点与销售时间 |
3.5.2 销售方式与客商来源 |
3.5.3 销售费用及苹果用途 |
3.5.4 苹果销售价格 |
3.6 收入状况 |
3.6.1 苹果收入来源 |
3.6.2 苹果收入结构 |
3.6.3 苹果种植户盈亏状况 |
3.7 对苹果种植户经营状况的理性估计 |
3.7.1 对苹果种植户经营状况进行理性估计的理由 |
3.7.2 进行理性估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3.7.3 总成本估计 |
3.7.4 与当地打工收入的比较 |
3.8 小结 |
第四章 对两个重要问题的讨论与思考 |
4.1 如何面对人工成本上升所带来的挑战 |
4.1.1 文献综述 |
4.1.2 对这一挑战的认识 |
4.1.3 洛川县面对这一挑战的主要做法 |
4.1.4 对面临这一挑战的补充 |
4.2 如何化解苹果销售中的市场风险 |
4.2.1 文献综述 |
4.2.2 洛川县化解苹果市场销售风险的主要做法 |
4.2.3 对化解苹果市场销售风险的几点思考 |
第五章 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的意义、模式及深层次矛盾 |
5.1 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的意义 |
5.1.1 商品产出功能 |
5.1.2 非商品产出功能 |
5.2 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的模式 |
5.2.1 管理模式 |
5.2.2 经营模式 |
5.2.3 生产模式 |
5.2.4 销售模式 |
5.3 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
5.3.1 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与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 |
5.3.2 农业劳动力转移水平与提高经营规模面积之间的矛盾 |
5.3.3 现代管理模式与果农意愿之间的矛盾 |
5.3.4 苹果产业增值与深加工能力方面的矛盾 |
5.4 对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建议 |
5.4.1 洛川县城应该向小型中心城市的方向发展 |
5.4.2 以提高果农就业能力为突破口,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及水平 |
5.4.3 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需要逐步推进 |
5.4.4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寻求苹果深加工技术的突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陕西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与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架构、流程与方法 |
1.4 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 |
2 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基础 |
2.1 自然条件 |
2.1.1 气候 |
2.1.2 地质地貌 |
2.1.3 流域植被 |
2.2 社会条件 |
2.2.1 人口数量 |
2.2.2 交通 |
2.2.3 水利水保 |
2.3 文化条件 |
3 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分析 |
3.1 苹果产业发展历程 |
3.1.1 个人摸索种植阶段(1945-1955 年) |
3.1.2 集体经营阶段(1956-1978 年) |
3.1.3 农户承包阶段(1979-1995 年) |
3.1.4 产业持续发展阶段(1996 年至今) |
3.2 苹果产业经营状况 |
3.2.1 苹果种植 |
3.2.2 苹果加工 |
3.2.3 苹果流通 |
3.2.4 经营收入 |
3.3 苹果产业发展现存问题 |
3.3.1 花期自然灾害频发 |
3.3.2 季节性劳动力短缺 |
3.3.3 果农专业合作社未能发挥出作用 |
3.3.4 苹果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加强 |
3.3.5 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
4 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4.1 优势 |
4.1.1 自然地理优势 |
4.1.2 交通优势 |
4.1.3 果品优势 |
4.1.4 品牌优势 |
4.1.5 技术优势 |
4.2 劣势 |
4.2.1 机械化水平低 |
4.2.2 风险抵抗力差 |
4.2.3 加工配套产业发展落后 |
4.2.4 营销体系不健全且未凸显品牌效应 |
4.3 机遇 |
4.3.1 国家农业政策导向 |
4.3.2 陕果品牌专线建设 |
4.3.3 科技农业发展 |
4.3.4 消费市场多元化 |
4.4 威胁 |
4.4.1 生态环境恶化 |
4.4.2 “绿色壁垒”增加 |
4.5 战略选择 |
5 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加大防灾力度以提高抗风险能力 |
5.2 完善相应机制以提高劳务输入 |
5.3 进行标准化生产以保证果品质量 |
5.4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以促进产业发展 |
5.5 做好营销工作以带动品牌销售 |
5.6 提高深加工水平并扩展国外市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静宁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论文的主体框架及研究方法 |
1.4.1 论文的主体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写作的难点及创新之处 |
1.5.1 论文写作的难点 |
1.5.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
2.1 苹果产业化 |
2.1.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1.2 苹果产业化的定义 |
2.1.3 苹果产业化的特点 |
2.1.4 苹果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
2.2 苹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
2.2.1 龙头企业 |
2.2.2 服务社会化 |
2.2.3 市场化一体化运作 |
2.2.4 农民、技术、培训相结合 |
2.3 可持续发展 |
2.4 国外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有关经验 |
2.4.1 美国苹果产业化发展经验 |
2.4.2 日本的苹果品种改良经验 |
2.4.3 法国酒葡萄区域化栽培模式 |
2.4.4 西欧的IFP制度 |
第三章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历程 |
3.2 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
3.2.1 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
3.2.2 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 |
3.2.3 产业效益有效提升 |
3.2.4 龙头企业日益壮大 |
3.2.5 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
3.2.6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
3.3 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苹果产业县域发展不均衡,南北差距较明显 |
3.3.2 先进生产技术普及率不高,标准化水平较低 |
3.3.3 营销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有限 |
3.3.4 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保障能力弱 |
第四章 影响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
4.1 静宁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
4.1.1 小规模分散经营 |
4.1.2 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结合不紧密 |
4.1.3 政府对果农再生产的督促引导不到位 |
4.1.4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苹果产业化发展 |
4.2 静宁县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优势分析 |
4.2.1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
4.2.2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五章 促进静宁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5.1 静宁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
5.1.1 明确发展目标,转变服务观念 |
5.1.2 推进生态果园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5.2 静宁苹果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5.2.1 稳定现有果园面积,调整改造中低产果园 |
5.2.2 加快良种苗木繁育,促进优质果品生产 |
5.2.3 转变果园栽培模式,加快果品标准化生产 |
5.2.4 大力发展无公害生产,推进绿色果品基地建设 |
5.2.5 加快合作组织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发展 |
5.2.6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果品流通销售 |
5.2.7 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充分发挥驰名品牌效应 |
5.2.8 加大果农技术培训,提高劳务人员技能水平 |
5.2.9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对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现状 |
1.1 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
1.2 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2 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的措施 |
2.1 改变常规发展思路, 促进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 |
2.2 重视苹果产业多功能性, 推进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 |
2.3 积极推广苹果标准化生产, 保证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 |
2.4 建立苹果产业保险制度, 完善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系统 |
2.5 把产供销与深加工有机结合起来, 健全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体系 |
2.6 尝试建立家庭农场, 提高洛川苹果产业的产业化程度 |
2.7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洛川苹果产业, 指导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 |
3 结语 |
(10)苹果产业化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以甘肃东部某苹果产业发展大县J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简要述评 |
三、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理论基础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章 J县苹果产业中的政府职能现状 |
一、苹果产业化发展现状 |
(一)苹果产业发展的自然环境 |
(二)苹果生产状况 |
(三)苹果质量及其所呈现的价格优势 |
(四)苹果销售状况 |
二、苹果产业化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表现 |
(一)把苹果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
(二)促进苹果产销共同发展 |
(三)推进苹果产业科技创新 |
(四)完善苹果产业化服务保障 |
第二章 地方政府在发展苹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地方政府在发展苹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对苹果种植的引导不足 |
(二)政府对农药、化肥、“假苹果”的市场监管不够 |
(三)政府对苹果产销的公共服务欠缺 |
(四)政府对苹果产业发展带来的污染防治不够 |
二、地方政府在发展苹果产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政府对发展苹果产业的职能定位模糊 |
(二)政府没有设置针对苹果产业发展的专门市场监管部门 |
(三)政府对苹果产业发展重管理轻服务 |
(四)政府对苹果产业发展的环保意识淡薄 |
第三章 J县苹果产业化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优化的对策建议 |
一、地方政府应明确在苹果产业发展中的定位 |
(一)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二)政府要有统筹全局的意识 |
二、地方政府应成立一个针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市场监管部门 |
三、地方政府对苹果产销和发展的公共服务供给要精准 |
(一)建立苹果产销服务体系 |
(二)培训充实苹果产业服务人员 |
(三)强化推广苹果产业服务技术 |
四、地方政府对苹果产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责任要明确 |
(一)确立生态发展理念 |
(二)推进绿色农业建设 |
(三)严惩污染环境行为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与相关研究的讨论 |
三、本论文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政府有效推动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洛川县苹果产业化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社会学视野下的洛川苹果产业研究[D]. 高志奇. 西北大学, 2011(08)
- [2]洛川苹果引进与发展研究[D]. 周庆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3]中国苹果产业经济研究[D]. 刘英杰.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4]改革开放以来洛川苹果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研究[D]. 姚泽卿. 西北大学, 2016(04)
- [5]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研究[D]. 张永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6]洛川县苹果种植业发展研究[D]. 李写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4)
- [7]陕西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研究[D]. 牛雨晴.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4)
- [8]静宁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徐浩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6)
- [9]对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的思考[J]. 高志奇,刘改苹. 山西果树, 2010(06)
- [10]苹果产业化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以甘肃东部某苹果产业发展大县J县为例[D]. 李雪瓶.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