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鸡发电厂2号炉防止高温腐蚀的燃烧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崔恒涛,吴广伏[1](2021)在《高硫煤掺烧对锅炉及空预器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文中提出针对大部分发电企业为降低成本采用高硫煤掺烧,对燃煤设备及相关设备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结合滨海协鑫电厂实际情况,分析高硫煤掺烧对锅炉及空预器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燃煤设备的使用时间及发电安全。
罗畅,杨学毅[2](2021)在《不同燃烧方式下燃煤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探讨》文中指出在对燃煤锅炉进行低氮化的燃烧和改造后,水冷壁的高温耐腐蚀现象日益严重。为了总结分析水冷壁高温腐蚀规律,统计分析了35台锅炉的高温腐蚀情况。同时,探析不同的燃烧方式下锅炉水冷壁所产生的高温腐蚀分布特点以及其腐蚀发生的机理,总结了寻找锅炉高温腐蚀防护的处理途径和方法,为有效缓解燃煤锅炉水冷壁的高温腐蚀问题提供了思路,使得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显着提高。
谈紫星,石财荣,黄静,杨倩,夏永俊[3](2020)在《2019年度江西电网统调火电机组故障停运统计分析及改进措施》文中认为互电机组的故障停运事故,不仅对发电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较大影响,文中通过对江西电网统调火电机组2019年度故障停运次数及原因的统计分析,找出在运行过程中对机组可靠性影响较大的环节,针对每个环节给出了结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辛力[4](2020)在《燃煤耦合污泥发电对锅炉系统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正处在高速经济发展的时期,城镇化和现代工业化的融合进程不断发展和加快,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大量就业人口的涌入现代城市,以及污水和工业生产处理厂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直接引起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污水和工业处理厂污水量的与日俱增,为了消纳大量的污水,我国各地均逐步扩大了污水和工业处理厂的规模,进而直接导致了污泥的利用率和产量逐年攀升。卫生填埋污泥作为我国生活、工业污泥处置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有着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地下水安全等缺点,同时,卫生填埋占据了许多的土地资源,无法良好地适应越来越高的污泥产量。为了响应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污泥综合处理发展方针,适应国内火电燃煤机组占比高分布广的结构特点,采用燃煤机组耦合的污泥燃烧发电技术,不但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污泥处置方式,而且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本文结合不同类型的燃煤机组耦合污泥发电技术分别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和分析计算工作,以研究燃煤耦合污泥发电对机组性能的影响,提升机组的安全经济性。论文通过对典型的煤粉锅炉进行得污泥掺烧试验时的相关工况数据进行完整的监测,分析计算不同燃烧工况及掺烧比例下的锅炉效率、燃烧稳定性、环保排放及经济性等的变化情况;探究一定污泥掺烧比例下的锅炉负荷的适应性。重点对煤粉锅炉的掺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综合分析了掺烧污泥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提出解决当前污泥掺烧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法。研究表明:煤粉锅炉在合理的掺烧比例下,燃烧过程稳定,污染排放达到环保要求;在掺混污泥的磨煤机中出现较为严重的堵塞现象,表明了掺混污泥对制粉系统存在较大影响,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据此进行改造;因掺烧污泥会对烟气侧、工质侧的热力计算均造成影响,所以在进行锅炉热力计算时,需要对相关计算式参数进行修正(如M及各级受热面辐射换热系数);同负荷下锅炉掺烧污泥后,锅炉热效率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着锅炉负荷的上升,降低幅度增加;随着每年掺烧污泥总量的增长,运行成本随之下降,年总收益上升,经过合理改造后,投运当年即可盈利;
曾琦[5](2020)在《燃用准东高碱煤超临界锅炉燃烧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新疆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以下简称自备热电厂)2×350MW超临界锅炉发电燃煤以准东天池南矿煤为主、同时掺烧其它井工煤。而准东地区煤种属高碱煤,易造成锅炉受热面等处严重结渣,并频繁掉焦,引起捞渣机卡停,以及锅炉被迫停运事件,极大的限制了该煤种在煤电工业的应用。本文对准东天池南矿煤样进行详尽的煤质特性、燃烧特性、结渣特性、沾污特性等性能试验,分析钠钾碱金属煤质结渣沾污的过程,寻求缓解、防止锅炉受热面结焦和沾污,保证锅炉长周期安全运行的措施,为解决新疆准东地区煤不能大规模大比例掺烧应用于电厂锅炉的问题,提供实炉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对准东煤煤质特性以及钠钾碱金属、钠钾的迁移规律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利用半工业试验以及实地实炉试验,摸索低温分级缺氧燃烧、各种配煤方式以及一次风压等对锅炉结焦情况的影响。其次选取了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17个工况,基于变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变一次风压及配风方式对炉膛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工况1-6),风门开度及掺烧比对炉膛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工况7-12)和变风门开度及掺烧比例对NOX的影响试验(工况13-17),所有工况均在350MW满负荷工况下进行。结果显示:(1)当二次风门开度为50%时,炉膛平均温度最低,推测此时结渣量最小。(2)当掺烧比例发生改变时,炉膛温度分布变化趋势较为混乱,无法得出明显结论。(3)二次风门开度处于0~50%区间时,NOX随风门开度增大而降低,当风门开度大于50%时,变化趋势不明显。(4)NOX浓度随掺烧比例增大而增大。最后通过试验得出了一次风压、运行氧量以及一次风率对准东高碱煤掺烧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1)降低一次风压可有效阻止实际燃烧切圆的扩散。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选定在10k P’a至11k P’a时,可以将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例提高10%左右。(2)氧量为3.9%-4.5%的情况下锅炉出口烟温达到最低,低于或者高于此氧量,锅炉燃烧过程中炉膛出口烟温都会上升明显。此参数可以将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例提高10%左右。(3)随着一次风率的降低,炉膛烟温明显上升。一次风率为28%-30%时的炉膛烟温为最低。此参数可以将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例提高10%左右。通过以上控制策略可以将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例提高90%左右。
毕玉梅[6](2019)在《基于漏磁技术锅炉水冷壁自动检测装置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水冷壁管在电站锅炉发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内部为流动的高温水汽混合物,外壁吸收炉膛内火焰的热量。长期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水冷壁管出现各类缺陷,使火电机组不能正常运行,更严重地可能引起爆管这种安全事故。本论文通过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水冷壁的失效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利用漏磁检测技术来实现水冷壁管的高效检测,保障电站锅炉安全运行。首先,通过对比多种无损检测方法,漏磁检测技术的突出优点是其它无损检测方法不可取代的,适应于水冷壁管的检测工作。阐述了水冷壁的工况及结构特性,列举出水冷壁管的几种失效形式,从本质上认识其缺陷的形成机理。其次,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仿真软件验证漏磁检测技术的原理性,分析计算出漏磁检测的各个影响因素与漏磁信号的关系,为水冷壁管漏磁检测信号的判定提供理论依据。然后,初步设计出水冷壁漏磁检测方案。通过解析计算和有限元仿真确定磁化装置的各个参数,再根据检测方案和磁化装置参数对检测系统软硬件进行优化设计,保证爬行器在检测水冷壁管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将检测硬件与软件进行合理结合在一起,最终设计出可以进行图像分析及多通道检测系统。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利用该检测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实验,实验结果满足锅炉管相关检测标准。
余亚成[7](2019)在《300MW烟煤锅炉改烧印尼煤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时代进入到21世纪,我国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各方面的生活均在提高,同时对于电力的供应也比以往增加了许多。而由于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是火力发电,随着装机容量扩大,电厂对煤炭的资源需求也相应增加,有一些大型电厂出现了煤炭供应不足的局面。正是由于电力需求与煤炭供应之间的矛盾,很难长期使用设计煤种。因此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在电力生产得到保障和电厂运行达到最大的经济性的同时,许多电厂均在采用购买进口煤种的方案。但是,由于进口煤种成分复杂,若盲目掺烧燃用进口煤种,很容易对锅炉的正常运行造成恶劣的影响,势必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污染物的排放超出正常标准,对锅炉设备的安全性造成损害等。本文以某电厂300MW亚临界锅炉作为试验研究的对象,锅炉在出厂时,设计煤种为烟煤,不过在投入运行后,为了保障经济性和电力生产,燃用煤种仍以混煤为主。当前该电厂为了适应国际煤炭市场,保证发电原料充足,尽可能降低煤炭成本,计划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燃用印尼煤。印尼煤的煤种特性属于褐煤,接近烟煤也称次烟煤,主要的特点为低灰分、高水分、硫含量较低且挥发分较高。同时通过以往对印尼煤的研究发现,该煤种有很低的着火点,在电厂锅炉运行时很容易在制粉系统自燃爆炸影响设备安全,在煤场堆放时也要加强监测管理,以防自燃。另外,在炉内燃烧,也有可能出现局部高温和使得炉内水冷壁上结渣倾向增加等事故。在锅炉燃用印尼煤时,所带来的上述问题,实际掺烧中如何预防和避免,是我们需要重点对待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建立在两类试验的研究上,燃用印尼煤时对锅炉主要设备参数进行记录即预备性试验与多种不同负荷下进行掺烧印尼煤的试验即变工况试验,同时在试验中对煤粉细度、污染物排放、锅炉效率等进行比较分析,从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方面得出结论。确定了锅炉燃用印尼煤不必过多的担心锅炉结渣与燃烧经济性问题。另一方面,燃用印尼煤时应注意控制其他成分掺烧的煤种,结果表明,在燃用低卡印尼煤时锅炉设备的经济性较差,建议掺烧高卡印尼煤,对于于低卡印尼煤,如果与烟煤的价差足够大,由于电厂设备负荷能力的限制,印尼煤掺烧比例最高为50%。本文通过试验分析,为电厂安全、高效、清洁和经济运行奠定了基础。
许华波[8](2004)在《侧边风技术防止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及降低NOx排放》文中研究说明燃烧器区域水冷壁高温腐蚀是燃煤电站锅炉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约80%以上燃用贫煤的大型电站锅炉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水冷壁发生高温腐蚀后,壁厚减薄,强度降低,容易造成爆管和泄漏,危及锅炉安全运行。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许多大型电站锅炉的痼疾。从理论和实践经验总结,电站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大多属于硫化物型高温腐蚀,这种腐蚀是由煤中的黄铁矿硫造成的。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黄台电厂#8炉水冷壁高温腐蚀情况,认为引发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根本原因是:煤中硫含量高、未燃尽煤粉冲刷水冷壁并形成局部还原性气氛、水冷壁管壁温度较高。针对高温腐蚀的具体原因,本文提出了采用侧边风技术防止高温腐蚀。侧边风技术就是从二次风箱引出一股少量的二次风 ,在水冷壁附近形成一层气膜 ,阻挡煤粉气流冲刷水冷壁,改善腐蚀严重区域水冷壁贴壁烟气的还原性气氛,有效地的抑制了水冷壁管的腐蚀。本文同时对电站锅炉低NOX燃烧技术进行了讨论。燃煤锅炉对环境的主要污染有烟尘、有害气体(NOx、SO2、CO等)、CO2及热污染等。NOx污染是其中最主要的污染源,NOX进入大气后会直接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同时还是酸雨的主要来源,其中的N2O还是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污染源。我国正逐步加大对火力发电锅炉排放NOx的控制和治理力度。控制和治理NOx排放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侧边风技术可以有效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量。侧边风技术将主燃烧器主燃烧区域的部分二次风分流到煤粉气流的下游,远离主燃烧器,形成了沿燃烧器高度和水平两个方向的分级送风,进一步加强了分级送风的比例,降低了煤粉气流着火阶段的氧浓度,更有利于减少NOx的生成量。
吴超义[9](2003)在《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特性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造成水冷壁管爆漏,迫使锅炉停机,严重影响了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整个电网的安全生产和调度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近年来,人们对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给予了很多关注,不断的深入研究和解决高温腐蚀问题。 但是,目前人们对高温腐蚀的研究局限于工程实践的研究,只能根据水冷壁管的腐蚀产物来作出判断,而对其腐蚀机理以及反应过程缺乏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则从实验室出发,在实验室模仿锅炉水冷壁的温度条件和炉膛气氛条件,采用锅炉水冷壁用钢(20G)作为试样材质,尽可能接近锅炉水冷壁的实际工作条件以达到模仿的效果。并对腐蚀产物进行X-RD衍射分析,对腐蚀增重曲线进行转化,利用热分析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对反应机理作出判断,从理论上研究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机理。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创新,从方法上讲,丰富和完善了研究手段;从内容上讲,也较为新颖和充实。 本文对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有关机理、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作了详尽的论述,并结合工程实际,详细介绍多切圆燃烧技术以及变异周界风技术,从实践角度介绍多切圆燃烧技术在解决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中的应用。从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热态效率试验和实际运行方面出发,验证此项技术在解决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以及提高锅炉热效率等方面的可行性。
赵虹,魏勇[10](2002)在《燃煤锅炉水冷壁烟侧高温腐蚀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煤粉锅炉向大容量高参数发展 ,电厂燃煤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现象的发生日趋频繁 ,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锅炉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作者系统地论述了水冷壁高温腐蚀的类型以及形成机理 ,分析了影响高温腐蚀的各种因素 ,为解决煤粉煤炉水冷壁高温腐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图 3表 1参 1 4
二、宝鸡发电厂2号炉防止高温腐蚀的燃烧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鸡发电厂2号炉防止高温腐蚀的燃烧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高硫煤掺烧对锅炉及空预器的影响及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高硫煤煤质情况及掺烧方案 |
2 高硫煤掺烧对锅炉受热面的影响 |
2.1 高温腐蚀机理及典型高温腐蚀区域 |
2.2 A公司受热面高温腐蚀情况 |
2.3 A公司受热面高温腐蚀预防性喷涂情况 |
2.4 喷涂后的效果分析 |
2.5 预防水冷壁高温腐蚀采取措施 |
3 高硫煤掺烧对空气预热器的影响 |
3.1 A公司空预器堵塞原因分析 |
3.2 空预器堵塞应对措施 |
4 结论 |
(2)不同燃烧方式下燃煤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温腐蚀概况 |
2 燃烧方式下腐蚀特征 |
2.1 对冲燃烧腐蚀特征 |
2.1.1 对冲燃烧概况 |
2.1.2 对冲燃烧腐蚀案例 |
2.1.3 对冲燃烧腐蚀分析 |
2.2 四角切圆燃烧腐蚀特征 |
2.2.1 四角切圆燃烧概况 |
2.2.2 四角切圆燃烧腐蚀案例 |
2.2.3 四角切圆燃烧腐蚀分析 |
2.3 W型燃烧腐蚀特征 |
2.3.1 W型燃烧概况 |
2.3.2 W型燃烧腐蚀案例 |
2.3.3 W型燃烧腐蚀分析 |
3 改进措施 |
3.1 燃烧调整 |
3.2 表面喷涂 |
3.3 控制入炉煤 |
4 结语 |
(3)2019年度江西电网统调火电机组故障停运统计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总体情况分析 |
2 机组故障停运原因统计分析及改进措施 |
2.1 锅炉系统 |
2.1.1 高温受热面(含再热器、过热器)的故障停运案例 |
2.1.2 水冷壁受热面的故障停运案例 |
2.1.3 省煤器导致的故障停运案例 |
2.2 汽轮机系统 |
2.3 发电机系统 |
2.4 热工控制系统 |
2.5 厂用电系统 |
2.6 人员责任 |
3 结语 |
3.1 结论 |
3.2 建议 |
(4)燃煤耦合污泥发电对锅炉系统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污泥处理概况及发展趋势 |
1.3 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概况 |
1.4 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 |
1.4.1 国内外应用现状 |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3 掺烧污泥对电厂运行的影响 |
1.4.4 国内外烟气排放标准控制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内容和掺烧条件 |
2.1.1 研究内容 |
2.1.2 掺烧条件 |
2.2 试验研究方法 |
2.2.1 生产运行影响分析 |
2.2.2 烟气污染物 |
2.3 热力计算分析 |
第三章 污泥耦合发电试验分析 |
3.1 试验机组简介 |
3.2 前期准备及试验方案 |
3.2.1 前期准备 |
3.2.2 试验方案 |
3.3 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
3.4 对环保排放及锅炉腐蚀的影响 |
3.4.1 对环保排放的影响 |
3.4.2 对锅炉腐蚀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污泥耦合发电对计算的影响 |
4.1 对制粉系统计算的影响 |
4.1.1 磨煤机出力的计算 |
4.1.2 煤粉细度 |
4.1.3 功率、单耗计算 |
4.1.4 计算结果 |
4.2 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
4.2.1 评价规则 |
4.2.2 试验结果分析 |
4.3 对锅炉热力计算的影响 |
4.3.1 热力计算基础 |
4.3.2 试验工况热力计算结果 |
4.3.3 污泥掺烧比例对锅炉热力计算的影响 |
4.4 经济性分析 |
4.4.1 增加成本计算 |
4.4.2 盈利能力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5)燃用准东高碱煤超临界锅炉燃烧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目的 |
1.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背景 |
1.2.1 准东煤的简介 |
1.2.2 准东煤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3 煤燃烧结渣的研究分析 |
1.3.1 结渣的形成过程 |
1.3.2 结渣的危害 |
1.3.3 影响锅炉结渣的因素 |
1.3.4 防止锅炉结渣的措施 |
1.4 防止结渣研究进展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准东天池南矿煤碱金属赋存形式与结渣特性研究 |
2.1 准东天池南矿煤质分析 |
2.1.1 煤质分析采用试验设备 |
2.1.2 煤质工业成分分析方法 |
2.1.3 煤质分析过程 |
2.1.4 煤质分析数据 |
2.1.5 准东高碱煤分析结果 |
2.2 燃烧过程中碱金属的变化特性 |
2.3 准东天池南矿煤样燃烧结渣特性分析 |
2.3.1 结渣特性分析手段 |
2.3.2 灰渣样品的采集 |
2.3.3 渣样的微观形貌分析 |
2.3.4 渣样的晶相结构分析 |
2.3.5 渣样的元素组成分析 |
2.3.6 燃烧结渣特性分析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准东天池南矿煤锅炉燃烧试验研究 |
3.1 超临界燃烧试验锅炉介绍 |
3.2 不同燃烧调整方式下的炉膛烟温监控 |
3.2.1 试验方案 |
3.2.2 试验工况 |
3.3 风门开度和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对锅炉温度分布的影响 |
3.4 风门开度和准东天池南矿煤掺烧比对锅炉氮氧化物的影响 |
3.5 炉内不同位置的积灰结渣状况 |
3.6 渣样分层后的XRD分析结果 |
3.7 试验结论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配风率和变氧量对掺烧比例影响研究 |
4.1 氧量、一次风率等对煤的燃烧影响试验研究 |
4.1.1 降低一次风率试验 |
4.1.2 氧量变化试验 |
4.2 炉膛烟温分布 |
4.2.1 一次风率和炉膛烟温分布的关系 |
4.2.2 氧量和炉膛烟温的关系 |
4.2.3 新特能源超临界锅炉配风卡参数确定 |
4.3 工况优化后的实际燃烧效果 |
4.3.1 结渣状况 |
4.3.2 优化后工质和烟气温度分布特点 |
4.3.3 节能参数等指标运行情况 |
4.3.4 环保参数等指标运行情况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漏磁技术锅炉水冷壁自动检测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水冷壁管检测国内外发展状况 |
1.2.1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2.2 常见的锅炉管无损检测技术 |
1.3 漏磁无损检测技术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水冷壁管失效分析及漏磁检测技术概述 |
2.1 锅炉水冷壁管服役环境及失效分析 |
2.1.1 水冷壁管服役环境 |
2.1.2 水冷壁管失效分析 |
2.2 漏磁检测概述 |
2.2.1 漏磁技术发展状况 |
2.2.2 漏磁检测优势 |
2.2.3 漏磁检测基本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漏磁检测技术理论分析 |
3.1 漏磁场解析法分析 |
3.2 漏磁场有限元分析 |
3.2.1 漏磁检测基本原理有限元验证 |
3.2.2 漏磁场影响因素数值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冷壁管自动化漏磁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
4.1 漏磁检测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
4.2 漏磁检测装置设计 |
4.2.1 漏磁检测装置要求 |
4.2.2 漏磁检测装置中磁路设计 |
4.3 漏磁装置设计有限元验证 |
4.3.1 前处理 |
4.3.2 后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水冷壁管自动化漏磁检测系统研制及实验研究 |
5.1 系统组成 |
5.2 机械机构设计 |
5.2.1 驱动部分 |
5.2.2 支撑部分 |
5.2.3 数据采集部分 |
5.2.4 位置记录 |
5.2.5 辅助部分 |
5.3 仪器控制部分 |
5.3.1 硬件电路 |
5.3.2 系统软件设计 |
5.4 检测装置系统实验 |
5.4.1 管外壁检测能力测试 |
5.4.2 管内壁检测能力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300MW烟煤锅炉改烧印尼煤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研究动向 |
1.3 掺烧印尼煤面临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目的 |
2.试验内容与方法 |
2.1 试验对象 |
2.2 试验掺烧煤种 |
2.3 试验方案 |
2.4 测试方法与数据处理 |
2.5 本章小结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制粉系统运行性能 |
3.2 燃烧系统预备性试验 |
3.3 燃烧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4 掺烧印尼煤锅炉适应性与掺烧方案 |
4.1 锅炉设备适应性分析 |
4.2 印尼煤掺烧方案 |
4.3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侧边风技术防止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及降低NOx排放(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锅炉设计资料简介 |
2.1 锅炉设计参数(MCR工况) |
2.2 额定工况(91%MCR)主要参数 |
2.3 燃料:晋中贫煤 |
2.4 主要设计特点 |
2.5 锅炉性能计算数据表 |
2.6 燃烧器布置图 |
第三章 水冷壁高温腐蚀的理论及试验研究 |
3.1 水冷壁高温腐蚀研究综述 |
3.1.1 高温腐蚀的化学反应过程 |
3.1.2 影响高温腐蚀的因素 |
3.1.3 目前防治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常规措施 |
3.2 黄台电厂8号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试验研究 |
3.2.1 腐蚀情况概述 |
3.2.2 炉膛水冷壁附近烟气成份分析 |
3.2.3 黄台发电厂#8锅炉高温腐蚀原因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OX的形成机理和降低锅炉NOX排放量的研究 |
4.1 序言 |
4.2 氮氧化物(NOx)生成机理和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
4.2.1 NOx的生成机理 |
4.2.2 锅炉设备结构形式对NOx的影响 |
4.2.3 煤种对锅炉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4.2.4 炉膛过剩空气系数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4.2.5 机组负荷对锅炉NOx排放浓度的影响 |
4.2.6 NOx控制技术综述 |
4.3 山东电网燃煤锅炉低NOx燃烧技术的发展状况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黄台电厂#8炉采用侧边风技术防止水冷壁高温腐蚀及降低NOX排放量的试验研究 |
5.1 解决问题的思路 |
5.2 水冷壁侧边风燃烧装置简介 |
5.3 水冷壁侧边风的数值模拟计算 |
5.4 水冷壁侧边风技术在黄台电厂#8炉的实施 |
5.4.1 具体改造方案(图纸详见附录 |
5.4.2 水冷壁弯管的水力校核计算 |
5.4.3 安装水冷壁侧边风后的炉内冷态试验 |
5.4.4 安装水冷壁侧边风后的热态试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1: 设计及安装图纸 |
附录2: 试验期间运行参数汇总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与声明 |
个人简历 |
(9)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世界电力工业发展概况及研究背景 |
1.1.1 世界电力工业发展概况 |
1.1.2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意义 |
1.2.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2.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机理、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
2.1 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类型及腐蚀机理 |
2.1.1 受热面腐蚀反应相态类型 |
2.1.2 腐蚀的形态 |
2.1.3 高温腐蚀的类型及腐蚀机理 |
2.2 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影响因素 |
2.2.1 燃煤特性方面 |
2.2.2 燃烧设备方面 |
2.2.3 炉内燃烧工况方面 |
2.2.4 运行因素方面 |
2.3 解决及预防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措施 |
2.3.1 从燃煤方面考虑 |
2.3.2 从燃烧设备方面考虑 |
2.3.3 从运行因素方面考虑 |
2.3.4 从水冷壁方面考虑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实验室模仿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特性试验研究 |
3.1 腐蚀试验概论 |
3.1.1 腐蚀试验的类型及优缺点 |
3.1.2 实验室腐蚀试验 |
3.1.3 实验室模仿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试验的理论基础 |
3.2 高温气氛炉试验台及试验系统 |
3.2.1 高温气氛炉试验台 |
3.2.2 模仿炉膛水冷壁高温腐蚀试验系统 |
3.3 实验室模拟炉膛水冷壁高温腐蚀试验预期 |
3.3.1 几种烟气成分之间的关系 |
3.3.2 气氛的配比及腐蚀产物的预期 |
3.4 腐蚀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3.4.1 保持试片同一壁温不同气氛配比下的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3.4.2 保持同一气氛配比不同试片壁温下的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3.4.3 腐蚀规律总结 |
3.5 腐蚀产物物相分析 |
3.5.1 CO+H_2S+N_2+O_2不同配比气氛浓度下的腐蚀产物物相分析 |
3.5.2 CO+N_2+O_2不同配比气氛浓度下的腐蚀产物物相分析 |
3.5.3 CO+H_2S+SO_2+N_2+O_2不同配比气氛浓度下的腐蚀产物物相分析 |
3.5.4 同一种气氛下不同试片壁温的腐蚀产物物相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热分析动力学对硫化物型高温腐蚀的研究 |
4.1 热分析动力学概论 |
4.1.1 热分析动力学理论 |
4.1.2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 |
4.2 硫化物型高温腐蚀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4.2.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4.2.2 定温热分析曲线分析法 |
4.2.3 硫化物型高温腐蚀定温热分析曲线及分析 |
4.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多切圆燃烧技术在解决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中的实际应用 |
5.1 问题的提出及分析 |
5.1.1 锅炉概述 |
5.1.2 问题的提出 |
5.1.3 一次风燃烧器区域水冷壁高温腐蚀原因剖析 |
5.2 燃烧器改造方案 |
5.2.1 燃烧系统改造后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
5.2.2 燃烧器改造方案 |
5.3 燃烧器改造后试验 |
5.3.1 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
5.3.2 热态试验 |
5.4 燃烧器改造后的实际运行效果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10)燃煤锅炉水冷壁烟侧高温腐蚀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高温腐蚀类型及腐蚀机理 |
1.1 硫酸盐型高温腐蚀 |
1.1.1 碱金属硫酸盐的形成 |
1.1.2 酸性硫酸盐的形成 |
1.1.3 复合硫酸盐的形成 |
1.2 硫化物型高温腐蚀 |
1.2.1 原子态硫引起的腐蚀 |
(1) 黄铁矿粉末随未燃尽的煤粉到达管壁上, 受热分解放出自由原子硫与硫化亚铁; |
(2) 当管子附近有一定浓度的H2S和SO2时, 也可以生成自由的原子硫: |
(3) 硫化氢与氧气也会发生反应生成自由的原子硫: |
(4) FeS2与碳的混合物在有限的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 |
1.2.2 H2S气体引起的腐蚀 |
1.3 氯化物型高温腐蚀 |
1.4 还原性气体引起的高温腐蚀 |
2 影响高温腐蚀的因素 |
2.1 燃煤品质 |
2.2 腐蚀区域的还原性气氛 |
2.3 煤粉近壁燃烧 |
2.4 水冷壁温度条件 |
2.5 煤粉细度 |
四、宝鸡发电厂2号炉防止高温腐蚀的燃烧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硫煤掺烧对锅炉及空预器的影响及解决措施[J]. 崔恒涛,吴广伏.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1(10)
- [2]不同燃烧方式下燃煤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探讨[J]. 罗畅,杨学毅. 湖北电力, 2021(05)
- [3]2019年度江西电网统调火电机组故障停运统计分析及改进措施[J]. 谈紫星,石财荣,黄静,杨倩,夏永俊. 江西电力, 2020(08)
- [4]燃煤耦合污泥发电对锅炉系统的影响研究[D]. 辛力.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2020(08)
- [5]燃用准东高碱煤超临界锅炉燃烧控制技术研究[D]. 曾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基于漏磁技术锅炉水冷壁自动检测装置研制[D]. 毕玉梅. 山东大学, 2019(02)
- [7]300MW烟煤锅炉改烧印尼煤试验研究[D]. 余亚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8]侧边风技术防止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及降低NOx排放[D]. 许华波. 清华大学, 2004(03)
- [9]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特性试验研究[D]. 吴超义. 浙江大学, 2003(01)
- [10]燃煤锅炉水冷壁烟侧高温腐蚀的机理及影响因素[J]. 赵虹,魏勇. 动力工程,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