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清水沟早石炭世杜奈腕足类动物

云南保山清水沟早石炭世杜奈腕足类动物

一、云南保山清水沟早石炭世杜内期的腕足动物(论文文献综述)

姜建军[1](1997)在《滇西保山地区早石炭世生物地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滇西保山地区早石炭世生物地层研究姜建军(地质矿产部国际合作司)本文研究了滇西保山早石炭世腕足动物群的分布及特征。笔者根据腕足动物纵向的分布规律,建立了三个腕足类组合,它们分别是岩关阶渔洞组Unispiriferstriatoconvolutus-Ma...

姜建军[2](1994)在《滇西保山地区岩关(杜内)阶至大塘(维宪)阶界线》文中研究指明依据保山地区岩关晚期地层至大塘早期地层连续发育,化石丰富及动物群既具酉欧区系分子,又具北美区系分子等特征,提出这一地区是我国岩关阶至大塘阶界线层型理想地区,易于与西欧和北美地层对比。

王训练,加藤诚,王鸿祯[3](1994)在《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保山地区与扬子地区及藏南地区沉积相、生物群特征及古地磁资料的对比,讨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沉积相变化特征表明保山地区在晚古生代经历了与藏南地区十分相似的地质历史,而与扬子地区完全不同。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四射珊瑚、腕足类和脊椎动物等底栖生物与扬子地区有明显差别,二者之间似乎存在显着的隔离;而与藏南地区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别是泥盆纪与晚石炭世的动物群与藏南及其邻区十分相近,表明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隔离。古地磁资料显示晚古生代扬子地区位于赤道附近,而保山地区与藏南地区则位于中纬度地区。根据古生物学、沉积学及古地磁资料对比推测保山地区与藏南地区在晚古生代位于同一大陆边缘,二者远离扬子地区。保山地区作为一个中间地块位于包括藏南地区在内的冈瓦纳构造域,而扬子地区则处于另一构造域──南亚构造域,二者为宽阔的大洋──古特提斯洋隔离。

王向东,朱夔玉,陈重泰[4](1993)在《云南保山地区的下石炭统》文中研究说明 云南保山地区下石炭统及其生物群曾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Reed l927;王鸿桢,1945;段丽兰,1973,1985;宋学良,1982;金玉玕、方润森,1983;杨宗仁,1983;陈重泰,1984;陈根保,1984;金苏华,1992),其主要原因在于丰富而特殊的生物类群,悬而未决的地层问题以及独特的生物地理位置。本文以4条剖面(图1)为基础,依据多门类的生物化石对诸如本区杜内/维宪阶界线、Siphonophyllia-Keyserlingophyllum(Humboldtia)动物群的时代、冷水(凉水)珊瑚动物群、岩石地层单位等问题进行讨论。

金苏华[5](1985)在《云南保山清水沟早石炭世杜内期的腕足动物》文中研究说明云南保山清水沟地区早石炭世杜内期地层、层序清楚,化石比较丰富。1982年我院朱夔玉、段丽兰和笔者,以及我院七八级毕业生章正军、王正粟在该区系统测制了剖面,根据地层层序、生物群特征和岩石性质,把清水沟地区杜内期地层进行了如下划分(见表1):

金苏华[6](1983)在《云南保山清水沟早石炭世杜内期的腕足动物》文中认为云南保山清水沟地区早石炭世杜内期地层、层序清楚,化石比较丰富。1982年我院朱夔玉、段丽兰和笔者,以及我院七八级毕业生章正军、王正粟在该区系统测制了剖面,根据地层层序、生物群特征和岩石性质,把清水沟地区杜内期地层进行了如下划分(见表1):

纪占胜[7](2006)在《西藏石炭—三叠纪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演化规律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西藏及滇西地区石炭纪一三叠纪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的时空演化规律、讨论了成因及其地质学意义,最终对羌塘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的区域和层系提出了建议。在地层学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拉萨地区旁多群的地层序列、厘定了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一下拉剖面的岩石地层序列、在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层区发现了三叠系的碳酸盐岩地层剖面,新建了三叠系江让组、指出敌布错组和坚扎弄组的地层时代不是晚二叠世,而是晚三叠世一早中侏罗世。在青藏高原和滇西地区,共考察10余条剖面,通过系统分析,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了石炭系一三叠系的地层格架。在古生物学方面,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层区晚石炭世一晚三叠世的牙形石序列。发现了晚石炭世的Neognathodus动物群、中二叠世Vjalovognathus动物群和Rabeignathus动物群、中二叠世中后期的Mesogondolella动物群、晚二叠世长兴阶的Clarkina动物群,在阿里狮泉河地区的左左剖面的左左组中上部发现了早三叠世的牙形石化石。此外,在措勤敌布错的江让组中识别出了早三叠世一晚三叠世的多个牙形石带。在微古植物学上,在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一下拉剖面的永珠组下部发现了混生孢子组合、在敌布错组和坚扎弄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的孢粉组合。系统采集了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一下拉剖面的腕足类化石,首次建立了腕足类和牙形石化石带的对比关系。发现了牙形石和腕足类在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地层划分的意见分歧,指出现在的冈瓦纳相和特提斯相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地层划分的主导门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矛盾,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并在理论上初步探讨了存在矛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对冰海相杂砾岩、含砾板岩的特点、成因、大地构造背景和时空演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一下拉剖面的珊瑚、腕足类和牙形石类在形态、结构和古生物地理区系的分析,总结出早石炭世一中二叠世生物群性质暖一冷暖混生一冷一冷暖混生一暖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沉积特征、沉积相的分析得出了相同的规律。在沉积和古生物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石炭一二叠纪冰期和冈瓦纳大陆冰川、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谷系、生物群性质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冈瓦纳一特提斯过渡相区是在早石炭世末期冈瓦纳大陆北缘形成的裂谷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为大陆边缘裂谷,在中二叠世时期裂谷作用增强,发展成陆表浅海,一直持续到晚二叠世末期,而羌南和羌北在晚二叠世末期已经拼合到劳亚大陆,三叠纪早中期,又一次大规模伸展,三叠纪末期受喜马拉雅块体的俯冲碰撞,冈底斯以北隆升成陆地。构建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构造演化模型。在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分布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指出羌南和羌北地区在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时期,隶属于冈瓦纳大陆的北缘,经过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的冈底斯以南地区的裂谷作用的加强和强烈的伸展运动,在晚二叠世末期已经拼贴在劳亚大陆的南缘,在三叠纪时期羌南和冈底斯以南地区又一次强烈的伸展,在雅鲁藏布江一带形成具有洋盆性质的深水盆地,在班公湖一怒江断裂带在附近拉伸出大陆边缘的裂谷,晚三叠世末期,雅鲁藏布江一线俯冲碰撞,冈底斯及以北地区强烈隆升,形成陆地。通过三叠纪时期的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序列,分析出三叠纪在冈底斯北缘、羌南地区形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的岩相配置,通过盆地热演化史和牙形石有机变质成熟度的分析,指出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层区北缘和羌南的三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杨海林,陈重泰[8](2000)在《保山西邑地区早石炭世海百合化石埋葬特征探讨》文中提出云南保山西邑地区早石炭世碳酸盐岩地层中海百合化石极为丰富 ,结合该区碳酸盐岩结构所反映的沉积时期海水的物理性质及能量特点 ,针对岩层中海百合及伴生化石的埋葬特征进行研究 ,探讨其指相意义

姚金昌,赵成峰[9](2004)在《滇西保山地块下石炭统的新发现及特征》文中研究说明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保山地块的东部发现了一套与原下石炭统明显不同的沉积组合,定为下石炭统张家田组,岩石以出现较多碎屑岩、凝灰岩及夹两层蚀变玄武岩为重要特征,产丰富的牙形石化石,可分为三个生物带,时代为早石炭世岩关期一大塘早期。

李仁杰,段丽兰[10](1993)在《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牙形刺序列及其地层意义》文中研究说明该文论述了保山—施甸地区下石炭统下部的三个牙形刺带:Pseudosemiglaber带、latus带及tex-anus带。石炭系与泥盆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界线位于牙形刺triangularis带与crenulata带间或ex-pansa带与sandbergi带间,各地不一;杜内阶至维宪阶地层连续,两阶界线位于牙形刺 latus带与texanus带间,也大致相当于珊瑚 Zaphrentites parallelus-Neozaphrentis subtenella-Rotiphyllum den-sum-Pentaphyllum yudongense 组合与Kueichouphyllum sinense-Siphonophyllum caninoides-HeteroPhyllia yunnanensis组合之界。

二、云南保山清水沟早石炭世杜内期的腕足动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保山清水沟早石炭世杜内期的腕足动物(论文提纲范文)

(7)西藏石炭—三叠纪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演化规律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三、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一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第一节 西藏石炭-二叠系的研究历史
    第二节 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古生物地层区系划分
    第三节 西藏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地层和古生物特色
    第四节 冈瓦纳-特提斯过渡相区的石炭-二叠系研究意义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主要研究剖面和工作重点介绍
第二章 拉萨地区旁多群形成环境与时代的研究
    第一节 拉萨地区石炭-二叠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二节 旁多群地层层序的完善
    第三节 旁多群的沉积构造、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解释
    第四节 坠石在旁多群中的发现及意义
    第五节 生物地层和地层年代
    第六节 旁多群的划分和对比
第三章 申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研究及其意义
    第一节 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系的地层划分
    第二节 沉积特征和环境解释
    第三节 古生物及地层时代的研究现状及争论焦点
    第四节 永珠组下部的混生微古植物群
    第五节 腕足类和牙形石时代意见的分歧
    第六节 德日昂玛-下拉剖面的研究意义
    第七节 扎杠-木纠错剖面中上二叠统的地层和古生物研究
第四章 夏岗江混生植物群及其地层时代新解
    第一节 研究历史及现状
    第二节 坚扎弄组和敌布错组的孢粉学研究
    第三节 敌布错组下伏地层中三叠纪牙形石的发现
第五章 狮泉河地区中、上二叠统牙形石的发现
    第一节 羊尾山剖面那子夺波组顶部的牙形石动物群
    第二节 左左地区羊尾山组和左左组的牙形石动物群
第六章 羌南-保山地层区石炭-二叠系的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羌南地层小区的石炭-二叠系地层序列
    第三节 保山地层小区的石炭-二叠系地层序列
    第四节 Rabeignathus 牙形石动物群发现的意义
    第五节 丁家寨组时代下限的新认识
第七章 石炭-二叠纪古生物群和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成因及其意义的探讨
    第一节 古生物群时空演化规律
    第二节 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
    第三节 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演化规律的成因
    第四节 地层古生物学和构造学意义
第八章 青藏高原三叠系时空格架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第一节 西藏三叠系研究的新进展
    第二节 夏岗江植物群时代修订和江让组发现的意义
    第三节 三叠系的时空格架及其演化过程
    第四节 西藏三叠系研究的地质意义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实测剖面描述
图版说明
图版

(8)保山西邑地区早石炭世海百合化石埋葬特征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地 层
2 对海百合层位的探讨
3 海百合及伴生生物的埋葬特征
    3.1 Ⅰ型——中部浅海 (水深20—60m) 静水完整埋葬型
    3.2 Ⅱ型——上部浅海 (水深0—20m) 中低能短茎埋葬型
    3.3 Ⅲ型——上部浅海 (水深0—20m) 萼、茎板散乱富集埋葬型
    3.4 Ⅳ型——上部浅海 (水深0—20m) 中高能茎板稀少埋葬型
    3.5 Ⅴ型——深水槽盆低能茎板稀缺型

四、云南保山清水沟早石炭世杜内期的腕足动物(论文参考文献)

  • [1]滇西保山地区早石炭世生物地层研究[J]. 姜建军. 特提斯地质, 1997(21)
  • [2]滇西保山地区岩关(杜内)阶至大塘(维宪)阶界线[J]. 姜建军. 现代地质, 1994(04)
  • [3]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J]. 王训练,加藤诚,王鸿祯. 地球学报, 1994(Z2)
  • [4]云南保山地区的下石炭统[J]. 王向东,朱夔玉,陈重泰. 地层学杂志, 1993(04)
  • [5]云南保山清水沟早石炭世杜内期的腕足动物[J]. 金苏华.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 1985(01)
  • [6]云南保山清水沟早石炭世杜内期的腕足动物[A]. 金苏华.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6)——地层·古生物——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一), 1983
  • [7]西藏石炭—三叠纪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演化规律及其地质意义[D]. 纪占胜.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6(01)
  • [8]保山西邑地区早石炭世海百合化石埋葬特征探讨[J]. 杨海林,陈重泰. 云南地质, 2000(03)
  • [9]滇西保山地块下石炭统的新发现及特征[J]. 姚金昌,赵成峰. 地层学杂志, 2004(02)
  • [10]云南保山—施甸地区早石炭世牙形刺序列及其地层意义[J]. 李仁杰,段丽兰.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3(01)

标签:;  ;  ;  ;  

云南保山清水沟早石炭世杜奈腕足类动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