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毛泽东军事思想与人民战争学术研讨会纪要

近代毛泽东军事思想与人民战争学术研讨会纪要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与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学术研讨会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王利阳[1](2021)在《毛泽东关于军队人民性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严瑾[2](2021)在《朱德军事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龙晋[3](2021)在《朱德军事体育思想研究》文中认为

刘建[4](2021)在《叶剑英军事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叶剑英是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亲自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人民军队从创建到发展一直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指导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与我国军队发展现状充分结合,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军事思想。叶剑英一生卓越的军事思想不仅属于过去,更对当下我国强军兴军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系统研究叶剑英军事思想不仅有助于确立其在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史的地位,更对今天强军兴军战略的推进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以时间为主线,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叶剑英军事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和当代启示。首先,本文以叶剑英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对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深刻剖析了叶剑英军事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及其实践基础。其次,从政治建军思想、人民战争思想、军事经济思想、国防现代化思想四个不同方面对叶剑英军事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分别归纳总结其在四个不同方面军事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创新性、时代性、整体性。紧接着,客观分析和评价叶剑英军事思想在我国人民军队创建和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最后,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究了叶剑英军事思想对今天我国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所具有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叶剑英军事思想不仅在我国军队创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今天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马雪婷[5](2021)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体系建构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军事话语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建构军事话语体系更是一个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战略需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体系是建构须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核心,在中国共产党打胜仗的现实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与时俱进的、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军事话语体系。文章是在延安时期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日趋成熟,军事实力亦日益增强同时更是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使我党走出军事话语困境;通过分析论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体系内蕴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政治建设为核心,以前线打胜仗为现实依据,通过动员宣传发挥军事话语效能,以及对各种错误思想的对抗论战等多种实践,中国共产党建构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军事话语体系,既凸显人民性,又彰显中国化,其内容按照毛泽东军事话语体系的哲学依据、基本原则、基本策略以及语言风格四方面进行概括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为今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话语体系守正创新,以及党牢牢掌握军事话语权,提供借鉴和启示。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话语体系建构研究,可以把中国军队的基本立场和基本价值作为出发点,掌握军事领域的发言方式、表达方式和对外传播方式。从而有利于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话语内涵,有利于理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话语逻辑,有利于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话语表述。

王秀芳[6](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关泠[7](2020)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以“编纂”为核心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社会科学文化活动中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是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也是军事辞书编纂的重要领域。编纂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中国军事科学发展史和辞书编纂史上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及《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军事百科全书、辞典,系统介绍古今中外军事领域知识,全面总结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百科知识体系,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当代军事科学发展水平,在传播军事知识,推动军事科学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于编纂实践,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的探索虽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还不够丰富,特别是近10年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近代以来世界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谱系为框架,将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置于该框架中研究与考量。以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为主线,通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编纂机构、编纂人员、编纂成果的发展,总结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经验。通过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过程,编纂系统工程的运行方式,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讨编纂的政治性与客观性的科学考量,以及文献资料研究在编纂中的作用,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规律。以中国当代3部大型军事百科全书为个案,从其编纂内容、编纂实践、编纂现代化着手,研究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特色与创新。本文运用军事学、辞书学、史学、编辑出版学及传播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作了系统研究。从“学科论”出发,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的知识分类及其与军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关系。从文化缔构的角度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系在建立新的军事知识秩序,实现军事知识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辞书框架理论考察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主体与编纂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首次对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查阅了1980年至2016年军事百科全书编纂原始文件、资料、档案、会议记录等,访谈了部分直接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和重要事件亲历者,厘清了编纂中的重要事件、节点及发展脉络。通过考察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体制和机制的形成与发展,并与国内外其他百科全书编纂进行比较,提炼并总结了编纂特点、作用和贡献。通过对军事百科全书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及发展进行系统探索,认为编纂活动为军事学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动和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首次集中对编纂中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梳理、档案整理、访谈记录等,重点研究了解放军军战史、重要人物若干问题的编纂原则、标准,以及表述、评价标准(准则)的形成,如长征“密电事件”、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等表述的形成及我军36位军事家的确定过程等,集中反映了编纂工作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及其统一。本文拓展了军事百科全书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贾一村[8](2020)在《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泽东选集》是建国后第一部进行系统外译的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着作,也是20世纪我国对外影响最大的中央文献着作之一。其俄文译着诞生于50多年前,整体质量精湛,文中大量的“文化空缺”现象引人关注,具有极高的翻译研究价值。多元系统理论主张以动态、发展、关联的眼光来研究翻译问题,将翻译活动置身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进行审视,关注政治、社会文化等系统中的多种因素对于翻译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这为本文开展翻译的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鉴于此,本文将以中央编译局翻译的《毛选》一至三卷俄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文本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作为翻译研究的切入点,结合多元系统理论之视角,对《毛选》俄译情况进行审视、评价、探讨、总结和展望,深挖其翻译研究价值。首先,本文整理了《毛选》及其俄译本的出版发行状况,并通过文本分析路径,对《毛选》中较典型的“文化空缺”现象(共计约700个案例)进行了详细梳理,将其划分为物质文化空缺、制度文化空缺和精神文化空缺三大类,并继续向下细分为7小类,归纳总结出《毛选》俄译本所采取的4套翻译方法、7种翻译策略和3条翻译理念,共同形成了《毛选》文本翻译之全貌。随后,再通过社会分析路径,借助多元系统理论基本原理,以“当年视角”来对《毛选》文本翻译之全貌进行评析和探讨。作者认真梳理了当年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并以“文化空缺”现象为例,通过对编译局版与莫斯科版的《毛选》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深度解析当年编译局译者修订译文时的主要考量及背后所遵循的翻译逻辑,清晰还原了当时政治系统(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两方面)和社会文化系统(文化交流、教育发展、译学思想三方面)的多种文本外因素对《毛选》的文本翻译所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毛选》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再以当年之翻译标准(“信达雅”)对《毛选》译文进行审视和评价,在充分肯定其整体精湛的翻译质量的同时,也对译文中一些可优化提升之处(比如,一些中国特有的度量单位词的翻译需完善、某些文化内涵信息翻译不全而难以理解的问题等)进行商榷和探讨。然后,回归“当今视角”,理清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因素的新变化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整理归纳出当前我国中央文献翻译工作在5个方面的新变化和提出的4点新要求。以此为参照,以当代之眼光重新审视当年的《毛选》译文并对其做出评析,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翻译新问题(比如,其翻译整体策略的优化调整问题,由于时代变迁和共同记忆的丧失而导致的“文化新空缺”问题,以及通过译者艺术“演译”而产生的“逆向文化空缺”问题等)进行探讨,为其他中央文献的翻译提供了一些参考借鉴。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毛选》俄文翻译整体质量精湛,采用了丰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体现了鲜明的翻译理念,符合当年“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我国译界的“标杆”和经典之作。第二,以当年之标准审视《毛选》译文,在总体翻译质量精湛的同时,亦存在一定的可提升空间,一些翻译处理尚可探讨和商榷。第三,以当今之眼光审视《毛选》译文,其整体方略宜做适当调整(由“忠实为主”转向“整体均衡”),文中一些翻译案例的处理需与时俱进加以完善。第四,《毛选》俄译本的最终面貌是文本翻译和社会力量共同影响下的综合产物,当年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社会文化系统内多种因素对《毛选》译文面貌的塑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五,《毛选》文本中包含内容丰富的“文化空缺”现象,译者对其翻译处理整体上佳,但“文化空缺”是动态发展的,它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变化(既有“消亡”,又有“新生”),因此其翻译工作亦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最后,立足当前,本文总结了《毛选》俄译的历史意义,并展望未来,探讨了《毛选》优良翻译传统(主要包括:集体翻译的工作方法、自力更生的坚强意志、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以我为主的翻译原则)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力求为中央文献翻译事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和建议。

樊凡[9](2020)在《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所写的重要着作,文章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抗战实际相结合,总结自抗战十个月以来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与抗日战争实际相契合的重要军事战略思想,以指引抗日战争朝着胜利的方向发展前进。《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年5月30日首次发表于《解放》周刊第40期。自《解放》周刊登载此文之后,有些报刊转载,有些出版社传印,由此出现了许多单行本以及收录此文全文或片段的集子。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此文经毛泽东修改,收入人民出版社1952年3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版本较多,不同的版本,文字有所不同,故本文以1949年10月为界限,将此文其版本分为两个不同时期进行校勘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参与《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故毛泽东对此文的修改,是本文研究、论述的重点,一方面详尽记述修改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毛泽东修改的原因做一些分析、论述。

齐婉兵[10](2020)在《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成长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文中指出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是以毛泽东主义为基础诞生的政党。在冷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时异军突起,发展壮大,是世界共产党团体中独具特色的政党。该党在建立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革命道路迅速壮大,成为尼泊尔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但在武装斗争取得不小成就后,它却决定放弃武装斗争,走议会道路,成功在大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组成联合政府执政。然而执政道路十分坎坷,曾三次执政,目前与另外的左翼政党尼共(联合马列)合并为尼泊尔共产党。尼共(毛)主导及影响尼泊尔政局20多年,仍是尼泊尔政坛一支重要力量,在尼泊尔具有重大影响力。尼共(毛)的发展独具特色和亮点。一方面领导建立了尼泊尔新的国家制度,另一方面为国际共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开辟了新的道路。尼共(毛)坚持马列毛主义不动摇,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符合尼泊尔国家实际的发展道路,在思想理论、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群众路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发展乃至执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有益启示。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与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学术研讨会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与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学术研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4)叶剑英军事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第一节 叶剑英军事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
        (二)列宁军事理论
        (三)西方及日本等国的军事理论
        (四)中国古代传统军事思想
        (五)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叶剑英军事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斗争实践
        (二)叶剑英军旅生涯的自身实践
第二章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政治建军思想
        (一)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者
        (二)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第二节 人民战争思想
        (一)战争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二)要重视民兵建设
    第三节 军事经济思想
        (一)经济发展和军事建设是辩证统一的
        (二)把有限的人力物力优先发展重点武器装备
        (三)要坚持勤俭建军的方针
    第四节 国防现代化思想
        (一)要大力发展无产阶级军事科学
        (二)要整顿科研机构以实现国防工业现代化
        (三)要不断调整编制体制以提高部队素质
        (四)要实现军队训练现代化
        (五)要加速后勤现代化
第三章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第一节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创新性
        (二)时代性
        (三)整体性
    第二节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叶剑英军事思想是马恩列军事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二)叶剑英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叶剑英军事思想是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三节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坚决贯彻政治建军这一原则
        (二)坚持人民战争战略思想
        (三)持续推动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持续深化军队改革以实现军队现代化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1.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军事话语涵义
        2.军事话语相关概念梳理
        3.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体系研究
        4.国外研究现状
        5.文献综述述评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科学归纳法
        3.理论实践相结合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军事话语体系的基本含义
    (一)话语
    (二)军事话语
    (三)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体系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建构背景
    (一)革命与战争是时代主题
    (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
        1.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的成熟
        2.中国共产党军事实力的增强
        3.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军事话语困境
        1.在国民党舆论封锁中对我党的污蔑丑化
        2.国际上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实践
    (一)军事话语内容以政治建设为基础
        1.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2.严明军队政治纪律
        3.通过教育提高军人政治素养
    (二)军事话语在对抗论战中发展
        1.同日本殖民奴化教育对抗论战
        2. 同“左倾”“右倾”的斗争中走出一条正确路线
        3.同国民党在的对抗论战中争夺独立领导权
    (三)以前线打胜仗为军事话语建构现实依据
    (四)通过动员宣传发挥军事话语效能
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体系建构的伟大成就—毛泽东军事话语体系
    (一)毛泽东军事话语体系的哲学依据
        1.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客观指导战争
        2.在战争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在战争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毛泽东军事话语体系的基本原则
        1.按照无产阶级性质创造中国人民军队
        2.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一元化领导”
        3.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三)毛泽东军事话语体系的基本策略
        1.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四)毛泽东军事话语体系的语言风格
        1.豪放直抒胸臆
        2.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3.古为今用,引经据典
        4.精炼且富有哲理性
五、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特点
    (一)坚持党性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凸显人民性
        1.军事话语目的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2.军事话语内容是人民群众共创
        3.军事话语途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彰显中国化
        1.军事理论中国化
        2.军事话语表达方式中国化
六、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体系建构的当代价值
    (一)我党须高度重视军事话语体系的建构
    (二)军事话语以党的话语为引领
    (三)军事话语始终坚持人民性
    (四)军事话语体系紧扣时代要求
        1.军事话语内容紧扣时代要求
        2.军事话语旨在解决时代问题
        3.军事话语宣传方式时代化
    (五)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话语体系
        1.军事话语内容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
        2.提炼打造军事话语体系的新范畴
        3.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2 关键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百科全书研究的主要专着和论文
        1.3.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研究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 研究理论及其说明
第二章 编纂概述
    2.1 军事百科全书的性质、特点
    2.2 军事百科全书的功用
    2.3 编纂指导思想及目的
        2.3.1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3.2 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
    2.4 出版、修订与版别
第三章 编纂发展历程
    3.1 编纂历史背景
        3.1.1 新时期社会文化需求和军队建设总目标催生
        3.1.2 中国国防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迫切需要
        3.1.3 新军事革命强力推动
    3.2 编纂历程及阶段
        3.2.1 编纂的开创与奠基(1980~1986)
        3.2.2 编纂的专业化与全面建设(1986~2002)
        3.2.3 编纂的纵深化、系统化、多元化发展(2002~2016)
    3.3 编纂领导机构与组织机构
        3.3.1 兼具行政性和学术性的领导机构
        3.3.2 从临时性机构到正式定编的组织机构
    3.4 权威型的撰写和编审人员
    3.5 专业型的专门编纂人员
第四章 编纂理论与方法:博采、萃取与确定
    4.1 博采:基于军事科学研究成果
        4.1.1 “学科论”与军事百科全书总体设计
        4.1.2 以军事科学研究为基础
    4.2 萃取:军事知识秩序的建立
        4.2.1 积淀与初建
        4.2.2 完善与架构
        4.2.3 传承与创新
    4.3 确定:系统工程的运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治性与客观性:科学考量标准
    5.1 坚持政治原则
        5.1.1 “事关国家和军队的科学文化基本建设”
        5.1.2 反映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成果
        5.1.3 政治性问题的处理解决
        5.1.4 作为“武器”的军事百科全书
    5.2 秉持客观性
        5.2.1 人物条目评价原则的提出
        5.2.2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文献资料研究与条目撰写审定
    6.1 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文献资料
        6.1.1 编纂的广度、深度取决于文献资料的占有度
        6.1.2 基础建设与长远保存
    6.2 藏用并重
        6.2.1 文献资料建设
        6.2.2 文献资料核对
    6.3 条目专题资料与条目撰写、审定
        6.3.1 “因条而宜”建立条目专题资料系统
        6.3.2 收集、鉴别、取舍——以“段德昌”条目专题资料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编纂特色与创新
    7.1 编纂内容
        7.1.1 知识内容:从填补空白到全面反映
        7.1.2 知识体系:在创新中发展
        7.1.3 文体语言:百科体裁与军事特色
    7.2 编纂实践
        7.2.1 “国家编纂体制”
        7.2.2 “小核心、大外围”的编纂机制
        7.2.3 与其他百科全书编纂模式之比较
    7.3 编纂现代化设想
        7.3.1 编纂技术平台现代化
        7.3.2 构建军事知识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编纂与军事学科的建立、发展
    8.1 推动军事辩证法学科建设
        8.1.1 条目范畴的确定
        8.1.2 学科的建立
        8.1.3 在发展中调整
    8.2 拓展军队政治工作学科范畴
        8.2.1 学科之争
        8.2.2 学科体系的完善
    8.3 夯实军事法学科研究基础
        8.3.1 学科的增设
        8.3.2 填补军事法研究空白
    8.4 构建军事装备学科理论体系
        8.4.1 反映军事装备知识增长
        8.4.2 创新发展军事装备理论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若干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9.1 解放军军战史若干重要问题
        9.1.1 长征“密电事件”的争论
        9.1.2 西路军相关条目的表述
        9.1.3 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战绩问题
        9.1.4 对百团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9.2 军事人物相关问题
        9.2.1 清除“左”的影响——以被错杀人物条目为例
        9.2.2 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以“项英”“粟裕”条目为例
        9.2.3 人物评价“功是功,过是过”——以“林彪”条目为例
        9.2.4 人物图片阐释知识语言
        9.2.5 解放军“军事家”的论证和确定
        9.2.6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人物评价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依据
    2.研究对象及思路
    3.研究方法
    4.研究价值和意义
    5.论文结构
第一章 《毛泽东选集》基本概况及其翻译研究
    1.1 《毛选》的基本概况
    1.2 《毛选》出版发行概况
    1.3 《毛选》的外译概况
    1.4 《毛选》的俄译概况
    1.5 《毛选》翻译研究现状
第二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空缺”现象及其研究综述
        2.1.1 “空缺”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2.1.2 “文化空缺”的概念界定
        2.1.3 “文化空缺”的分类与《毛选》俄译研究
    2.2 多元系统理论综述
        2.2.1 多元系统理论概述
        2.2.2 多元系统理论与《毛选》俄译研究
    2.3 研究思路之建构
        2.3.1 文本分析路径
        2.3.2 社会分析路径
        2.3.3 整体研究思路
第三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本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3.1 物质文化空缺
        3.1.1 人称文化空缺
        3.1.2 物称文化空缺
    3.2 制度文化空缺
        3.2.1 民俗文化空缺
        3.2.2 体制文化空缺
    3.3 精神文化空缺
        3.3.1 思维方式空缺
        3.3.2 价值观念空缺
        3.3.3 审美意识空缺
第四章 《毛泽东选集》“文化空缺”现象的俄译方略研究
    4.1 《毛选》俄译本翻译方法研究
        4.1.1 文化内涵“共有”:直译法
        4.1.2 文化内涵“相通”:换译法
        4.1.3 文化内涵“缺省”:意译法、注释法
        4.1.4 文化内涵“冗余”:减译法、省译法
    4.2 《毛选》俄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4.2.1 求真保全,原汁原味
        4.2.2 简明清晰,精确具体
        4.2.3 语言平实,文风质朴
        4.2.4 移形换位,闪展腾挪
        4.2.5 舍“象”取“义”,拨云见日
        4.2.6 因“境”制“译”,文化融通
        4.2.7 化繁为简,减负增效
    4.3 《毛选》俄译本翻译理念研究
        4.3.1 以我为主,坚守底线
        4.3.1.1 以我为主
        4.3.1.2 坚守底线
        4.3.2 内外有别,有的放矢
        4.3.2.1 内外有别
        4.3.2.2 有的放矢
        4.3.3 群策群力,统筹全局
        4.3.3.1 群策群力
        4.3.3.2 统筹全局
第五章 当年视角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之审视
    5.1 政治系统对《毛选》俄文翻译之影响
        5.1.1 国际政治之影响
        5.1.1.1 国际政治概况
        5.1.1.2 国际政治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1.2 国内政治之影响
        5.1.2.1 国内政治概况
        5.1.2.2 国内政治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 社会文化系统对《毛选》俄文翻译之影响
        5.2.1 文化交流之影响
        5.2.1.1 文化交流概况
        5.2.1.2 文化交流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2 教育发展之影响
        5.2.2.1 教育发展概况
        5.2.2.2 教育发展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2.3 译学思想之影响
        5.2.3.1 译学思想概况
        5.2.3.2 译学思想对《毛选》俄译之影响
    5.3 当年视角下《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与探讨
        5.3.1 《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
        5.3.2 《毛选》俄文翻译之探讨
第六章 当今视角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的重新审视
    6.1 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系统的新变化
        6.1.1 政治系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6.1.1.1 国际政治之变化及影响
        6.1.1.2 国内政治之变化及影响
        6.1.2 社会文化系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6.1.2.1 文化交流之变化及影响
        6.1.2.2 教育发展之变化及影响
        6.1.2.3 译学思想之变化及影响
    6.2 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
        6.2.1 当前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变化
        6.2.2 当前中央文献翻译工作的新要求
    6.3 当今视角下《毛选》俄文翻译之评析与探讨
        6.3.1 俄译整体方略的重新审视
        6.3.2 “文化新空缺”问题之探讨
        6.3.3 “逆向文化空缺”问题之探讨
第七章 《毛泽东选集》俄译研究的启示与展望
    7.1 《毛选》俄文翻译的历史意义
        7.1.1 《毛选》译着的历史地位不可替代
        7.1.2 《毛选》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7.2 《毛选》翻译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7.2.1 集体翻译的工作方法
        7.2.2 自力更生的顽强作风
        7.2.3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7.2.4 以我为主的翻译原则
结束语
    1.内容与结论
    2.研究创新点
    3.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Автореферат
附录 I:《毛泽东选集》俄译本“文化空缺”典型翻译案例汇编
    1.物质文化空缺
    2.制度文化空缺
    3.精神文化空缺
附录 II:编译局版和莫斯科版《毛泽东选集》译文对比研究实录(“文化空缺”翻译案例精选)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9)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版本种类的概述、介绍
        (二)版本的校勘、研究
        (三)文章思想内容的各方面研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不足之处
第1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写作与发表
    1.1 写作背景
    1.2 文章的成文与发表过程
    1.3 文章内容及主旨
    1.4 文章发表的作用及意义
第2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综述
    2.1 1949年10月之前的版本
    2.2 1949年10月之后的版本
        2.2.1 中文版本
        2.2.2 其他版本
第3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校勘与研究
    3.1 1949年10月之前的版本校勘与分析
        3.1.1 1938年6月25日《群众》第2卷第3期版与1938年5月30日《解放》第40期版异同
        3.1.2 1944年5月《毛泽东选集》卷三版与《解放》版异同
        3.1.3 1947年版《抗日游击战争的一般问题》与《解放》版异同
    3.2 1949年10月以后版本校勘与分析
        3.2.1 全国民兵代表会议1960年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与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版异同
        3.2.2 1967年《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版与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版异同
        3.2.3 1991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版与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版异同
    3.3 人民出版社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版与1938年《解放》版校勘与分析
        3.3.1 节、章调整
        3.3.2 标点符号改动
        3.3.3 文字改动
第4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修改的思考
    4.1 修改后的表述更简明
    4.2 修改后的表述更明确
    4.3 修改后的表述更合理
    4.4 修改后的表述更准确
    4.5 修改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重要历史作用
    4.6 有的修改顺应了社会形势发生的变化
    4.7 增加了文章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成长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尼共(毛)的建立发展及其显着成就
    第一节 尼共(毛)的建立发展
        一、尼共(毛)的诞生组建
        二、尼共(毛)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尼共(毛)的显着成就
        一、对尼泊尔国家制度的开创性贡献
        二、为国际共运的发展提供崭新模式
第二章 将马列毛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第一节 始终坚持马列毛主义的思想理论与分析方法
        一、尼共(毛)对马列毛主义的阐释
        二、以马列毛主义分析世界形势及国际共运变化
    第二节 创造性提出“普拉昌达道路”并与时俱进发展
        一、“普拉昌达道路”的提出
        二、“发展21世纪民主”理论
第三章 善于从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提出及形成理论主张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
        一、尼共(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
        二、尼共(毛)新民主主义武装革命道路的形成
    第二节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及策略
        一、充分进行游击战
        二、实施积极的战略防御
        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
第四章 顺应时代要求进行武装革命与议会道路的抉择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
    第二节 21世纪初尼泊尔的内外形势
        一、内部政局变化出现利于和平新局面
        二、外部势力的打压不利于继续作战
    第三节 尼共(毛)走向议会道路投身选举政治
        一、尼共(毛)走向议会道路的可能性分析
        二、尼共(毛)在议会政治中的实践活动
第五章 妥善处理与其他党派和各种势力的关系
    第一节 战争时期尼共(毛)处理同内外势力的关系
        一、争取议会反对派支持与建立民族阵线联盟
        二、发展同他国共产党的关系争取外部势力援助
    第二节 选举时期尼共(毛)处理同议会党派的关系
        一、尼共(毛)与议会内主要党派的关系
        二、尼共(毛)与其他左翼政党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第一节 党的思想建设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二、加强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党的政治建设
        一、发挥政治路线的引领作用
        二、制定党的政治纲领
    第三节 党的组织建设
第七章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夯实党的民意基础
    第一节 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群众作用
        一、革命时深入群众形成强大的群众基础
        二、选举时亲近民众形成独特的竞选策略
    第二节 将民心民意需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
        一、满足民众对和平环境的渴望
        二、符合民众对国内变革的期待
    第三节 采取服务民生的惠民政策巩固群众基础
        一、经济政策切实满足人民的利益需求
        二、社会政策注重妇女权益及孩童教育
第八章 尼共(毛)曲折发展历程的重要启示
    第一节 要始终注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一、重视党的革命性先进性纯洁性建设
        二、要避免党组织的分裂
        三、要将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第二节 要妥善处理革命武装问题
        一、尼共(毛)对军队领导权的放弃
        二、尼共(毛)处理武装问题的教训启示
    第三节 要守护革命成果维护人民利益
        一、尼共(毛)对土地革命成果的抛弃
        二、必须高度重视人民利益
    第四节 要协调好党的对外关系
    第五节 要善于积累执政经验提升执政能力
        一、积累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执政经验
        二、提升应对外部势力干涉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与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学术研讨会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毛泽东关于军队人民性思想研究[D]. 王利阳. 辽宁大学, 2021
  • [2]朱德军事教育思想研究[D]. 严瑾.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朱德军事体育思想研究[D]. 龙晋. 吉首大学, 2021
  • [4]叶剑英军事思想研究[D]. 刘建.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军事话语体系建构研究[D]. 马雪婷. 延安大学, 2021(12)
  • [6]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7]中国当代军事百科全书编纂研究[D]. 关泠. 河北大学, 2020(02)
  • [8]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毛泽东选集》俄文翻译研究 ——以“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研究为例[D]. 贾一村.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9]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版本研究[D]. 樊凡. 湘潭大学, 2020(02)
  • [10]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成长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D]. 齐婉兵. 外交学院, 2020(08)

标签:;  ;  ;  ;  ;  

近代毛泽东军事思想与人民战争学术研讨会纪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