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都城兴庆州的地理基础

西夏都城兴庆州的地理基础

一、西夏建都兴庆府的地理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方旭[1](2020)在《宋夏的地缘政治与文化交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宋辽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时期,西北民族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也是西北民族大交往大融合的新时期。西夏的建立改变了西北地区的政治格局,因为在这一时期其与北宋王朝分庭抗礼,企图夺得中原地区的政治领导权,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西北一隅的党项依照汉文化的模式改造了自己,形成了独特的“外蕃内汉”的西夏文化格局,推进了党项民族封建化进程,为夏的统一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后来宋夏冲突中,西夏保持着明显军事优势。论文梳理了北宋和西夏之间的民族交往,追忆两个民族王朝之间地缘政治演变,曲折地反映了西夏政权与中原政权势力的消长,也使我们认识到宋夏并存的二百余年里,战争并非这一时期夏宋交流的唯一方式,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其主流,“大一统”成为了宋夏时期文化伦理和历史意志,这是宋夏地缘政治演变的内在逻辑。同时,宋夏文化交流推进西北边疆的开发,也使得中华文化凝聚力大大加强,通过对宋夏地缘政治的演变和文化交流的考察,对我们正确认识祖国西北古代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张郗[2](2020)在《基于遗产认知的宁夏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展示系统构建研究 ——以银川市中心城区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是从秦汉以来逐渐形成的由干、支、斗、农四级渠道形成的渠网系统,是宁夏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规模最大、干渠最长的部分,也是构建银川市独特城市历史景观的重要物质载体。同时,在当下大力推进黄河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开发的背景下,唐徕渠作为宁夏引黄古灌区的精华所在,是黄河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亟需对其进行系统且有效的展示。但目前对于唐徕渠、宁夏引黄古灌区乃至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一类型遗产的认知、展示相关研究都十分有限,由于唐徕渠遗产存在要素识别不完整、遗产价值判断不清晰以及缺乏系统性展示等问题,导致公众对唐徕渠的认知存在偏差,缺乏保护意识。因此,本论文从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的认知研究入手,完整地识别其遗产要素、清晰地判断其遗产价值,并据此依托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银川市中心城区段构建系统且有效的展示体系,提升公众对唐徕渠遗产的认知,防止遗产及其环境的完整性遭受城市建设的进一步破坏,帮助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银川市中心城区段融入现代城市生活。这不仅能够解决目前唐徕渠遗产展示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对灌溉工程遗产这一新兴遗产类型的保护与展示利用理论与方法的积极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国际宪章解读及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明确遗产展示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遗产认知的内涵、方法及其与遗产展示的关系,遗产展示系统构建的基本路径;第二部分首先通过历史及现状研究发现唐徕渠遗产认知、展示的现状问题,明确唐徕渠遗产展示需要从遗产认知出发,在遗产要素识别、遗产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构建遗产展示系统;第三部分重点以唐徕渠银川市中心城区段为例,通过遗产要素识别,整体性、系统性的认知完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的构成;然后参考国内文物古迹五类价值内涵、借鉴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评估标准来判断唐徕渠遗产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识别价值特征要素从而进一步明确展示内容;第四部分首先分析遗产展示活动的“资源-媒介-受众-背景”结构模式,基于唐徕渠遗产特征解析、展示受众类型及特点分析、遗产展示与现代城市生活的关系分析以及相关案例经验总结,初步构建出唐徕渠银川市中心城区段遗产展示系统,并提出管控与实施保障建议。论文立足于当下唐徕渠遗产展示存在的现状问题,以遗产认知为出发点,基于遗产要素识别与遗产价值判断明确展示内容,基于遗产特征借鉴相关案例经验,以遗产展示系统构建为落脚点,构建出以“展示线路-本体展示-展陈设施-标识系统-配套设施”为主体的遗产展示系统;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了遗产认知的方法框架,厘清了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的构成要素与遗产价值;最后提出将唐徕渠遗产的展示利用融入现代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是课题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研究为其他类似的灌溉工程遗产的认知与展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框架,同时为唐徕渠整体乃至宁夏引黄古灌区的认知与展示研究打下基础。

刘媛媛[3](2019)在《西夏建都兴庆府98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宁夏大学召开了由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主办的"西夏建都兴庆府980周年学术研讨会",本文对此次会议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从西夏社会历史、文献整理、语言文字、考古与地理、宗教与艺术等方面对与会专家学者的论文内容及讨论进行概括总结,分析此次会议所表现出的继承性、创新性、多元化等特点,阐述了会议对西夏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史金波[4](2019)在《西夏首都兴庆府(中兴府)》文中指出论述西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都兴庆府建城经过,考证在西夏崇宗永安年间改为中兴府。梳理中兴府的皇宫、官署、寺庙、佛塔、陵园建筑,提出海宝塔始建于西夏时期。阐述中兴府的经济,其农业、畜牧业发达,是西夏手工业、商业交通中心,也是接受宋朝岁赐之地。中兴府有类似中原王朝翰林院的番学院、汉学院,在西夏文字的创制和使用,儒学推行,科举兴办,佛经翻译,印刷术的应用和创新等方面都是首善之区。中兴府是西夏最重要的政治舞台,重要人物如历辈皇帝、执政皇太后和大臣们都在这里登场。中兴府是西夏多民族王朝的代表地区,除有境内的党项人、汉人、回鹘人、吐蕃人外,还有宋朝、辽朝、金朝的使节等,以及大食、印度人,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多民族、多国度人员荟萃之地。元代中兴府为西夏中兴路首府,后演变为宁夏府,至近代为银川市。

保宏彪[5](2019)在《党项—西夏割据政权政治中心的西移及其三大影响要素》文中研究指明在晚唐至宋初这一历史时段内,以定难军节度使名号割据夏州的党项李氏政权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在1038年建立西夏。党项—西夏割据政权的政治中心一路西移,先后经历夏州、西平府、兴庆府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生态、经济、军事成为影响其发展轨迹的主要要素。

付强强[6](2019)在《西夏山川地理考三题》文中研究表明本选题结合史籍、地方志、笔记文集、金石文献、地图等,对西夏省嵬山、惟精山、浦洛河的基本问题,诸如名称沿革、地理范围、军事城寨和相关历史事件做了梳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省嵬城与省嵬山。省嵬初作“信嵬”,最早见于元代文献;明代的“省嵬城水头”前身可能就是元代的信嵬屯。明清史志多言省嵬山及城西南距宁夏镇城140里可能有误,实际上省嵬山地近镇远关,距宁夏镇城240里左右,其地略当今宁夏石嘴山市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方的贺兰山—卓子山山地,也就是《水经注》中记载的石崖山或画石山。省嵬山山体形势巨大,战略地位重要,与贺兰山并称明代宁夏两大地理坐标。省嵬城距宁夏镇城至少180里地,属西夏定州自当无疑,但它和唐代定远军所在没有什么直接的承袭关系,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为《天盛律令》所载之“北地中监军司”。第二章惟精山与韦精川。惟精山即今韦精山,西夏准备立国之前,李元昊在河南惟精山一带驻兵谋御北宋。北宋后期,朝臣进奏欲造船沿河直下攻取西夏,最终因惟精山地理因素作罢。惟精山在史料中有写作韦精山、威经山,所指皆同,其地在今甘肃靖远县东北与宁夏中卫西南交界处的围墩山—香山山地。韦精川因惟精山之名,在惟精山与哈思山间,即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北的锁黄川。北宋哲宗时期,在战胜西夏后,随即提出在韦精川建烽台立斥堠,保卫边防。第三章浦洛河与灵州川。浦洛河一名溥乐河,唐时称安乐川,宋时也称灵州川水,后又名山水河,即今苦水河,有两源,在今罗山合流后北流入黄河。西夏与北宋多次在浦洛河爆发战争,西夏乘地利战胜北宋,北宋朝臣多次上书建立溥乐城御夏,但最终未果。灵州川是宋夏时期灵州至清远军的川道,其间有众多城寨相继。灵州川过旱海,川道平直,在浦洛河东。另有安乐川,也称安州川,为浦洛河一源所在川道。

杨浣[7](2017)在《《西夏地形图》之“两府一京”考》文中研究表明明版宋金之季《西夏地形图》标有"两府一京"。其中夏都兴庆府至迟在天仪治平元年(1086年)崇宗登基之时即改称为中兴府;灵州翔庆军则因亲王领衔而有大都督府之设;中京怀州一名始于唐代怀远县之首字,治所则设于唐代怀远县旧城,故址在今银川市东郊掌政乡镇河堡洼路村。《地形图》显示,兴、灵二州的地界大致相当于西夏疆域的一半,反映了两府(州)在西夏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史金波[8](2017)在《西夏与开封、杭州》文中认为西夏立国前主体民族党项羌政权以夏州为中心,发展壮大后夺取宋灵州,以灵州为中心。后首领李德明在贺兰山东麓、银川平原西沿的怀远镇建设新的首府兴州。其子元昊正式建立大夏国,升兴州为兴庆府。夏州、灵州和兴庆先后与北宋都城开封有复杂的密切往来,反映出西夏建国前后与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宋朝南渡后西夏与南宋的往来被金朝阻隔,兴庆府与南宋都城杭州基本断绝了往来。西夏灭亡后,党项族民族地位较高,元朝统治者敕命在杭州雕印西夏文《大藏经》,西夏后裔党项族僧人董理其事,并于杭州飞来峰雕刻佛教造像,在杭州留下了党项后裔的历史足迹。

张多勇,张志扬[9](2015)在《西夏京畿镇守体系蠡测》文中提出西夏是中世纪我国西北地区出现的一个以党项民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从1038年起,西夏建立政权,逐步控制了包括今之宁夏全部,甘肃大部以及陕西、青海、内蒙古之一部,以今宁夏银川为都。李继迁认为:"北控和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若缮城浚濠,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处,关中莫知所备。……我将藉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岂乎夏偏隅可限哉!"西夏割

赵毅,杨蕤[10](2015)在《三十年来宁夏历史地理研究综述》文中认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宁夏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面拥有不少有价值的论题,既有通史性质的,也有区域性质的。三十年来,宁夏历史地理学研究无论在数量还是品质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对综合性成果、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的回顾和梳理,展现三十年来宁夏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概貌和特点。

二、西夏建都兴庆府的地理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夏建都兴庆府的地理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宋夏的地缘政治与文化交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夏地缘政治
    第一节 地缘政治下的宋夏地理环境
        一、得到地理优势的西夏
        二、失去地理优势的宋朝
    第二节 地缘政治下宋夏之间的军事实力差异
        一、西夏民族政权
        二、北宋与西夏的和与战
    第三节 地缘政治下西夏的民族政策
        一、对汉族的政策
        二、对吐蕃的政策
第二章 宋夏地缘经济
    第一节 西夏的经济发展状况
        一、畜牧业
        二、农业
        三、手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 西夏的商业贸易
        一、朝贡与榷场贸易
        二、和市与走私贸易
第三章 宋夏地缘文化
    第一节 西夏文化的多元性
        一、西夏的尚武精神
        二、西夏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二节 西夏地缘文化
        一、西夏文化中的儒风
        二、佛教在西夏的发展
        三、佛教对于西夏的影响
第四章 宋夏地缘边疆
    第一节 地缘政治下的西北边疆民族
        一、夏蕃联盟抗宋
        二、吐蕃对西夏的征服与统治
    第二节 地缘政治下的文化差异与冲突
        一、中原文化对吐蕃的影响
        二、吐蕃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三、中华意识和民族融合
结语
附录:宋夏交往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基于遗产认知的宁夏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展示系统构建研究 ——以银川市中心城区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基本概念解析
        1.3.2 唐徕渠相关研究
        1.3.3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相关研究
        1.3.4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对比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遗产展示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宪章解读:遗产展示理念的缘起与发展
        2.1.1 遗产展示理念的缘起
        2.1.2 遗产展示目标和原则
    2.2 遗产认知及其与遗产展示的关系
        2.2.1 遗产认知的内涵和方法框架
        2.2.2 遗产认知是遗产展示的先导
    2.3 遗产展示与遗产价值判断、遗产保护和管控的关系
        2.3.1 遗产价值判断是遗产展示的支点
        2.3.2 遗产保护是遗产展示的工作基础
        2.3.3 遗产管控是遗产展示的实施保障
    2.4 展示系统构建的研究进展与实践
        2.4.1 遗产展示系统的概念与构成
        2.4.2 遗产展示系统相关研究与实践
        2.4.3 遗产展示系统构建的基本路径
    2.5 本章小结
3 宁夏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历史及现状研究
    3.1 宁夏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的现状概况
    3.2 宁夏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的历史演变
        3.2.1 宏观层面: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历史演变
        3.2.2 中观层面:唐徕渠的历史演变
        3.2.3 微观层面:唐徕渠银川市中心城区段的历史演变
    3.3 宁夏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的成因溯源
        3.3.1 唐徕渠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
        3.3.2 古人对唐徕渠的智慧营建
    3.4 宁夏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的现状问题
        3.4.1 遗产要素识别不完整
        3.4.2 遗产价值判断不清晰
        3.4.3 遗产展示不系统
    3.5 本章小结
4 唐徕渠银川市中心城区段遗产认知及展示内容梳理
    4.1 唐徕渠银川市中心城区段遗产要素识别
        4.1.1 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要素识别方法
        4.1.2 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要素分类思路
        4.1.3 物质类要素识别及其现状
        4.1.4 非物质类要素识别及其现状
    4.2 唐徕渠银川市中心城区段遗产价值判断
        4.2.1 唐徕渠遗产价值判断方法研究
        4.2.2 国内《准则》指导下的唐徕渠遗产五大价值综述
        4.2.3 国际《操作指南》指导下的唐徕渠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判断
    4.3 唐徕渠银川市中心城区段遗产的展示内容
        4.3.1 基于价值标准的唐徕渠遗产价值特征要素识别
        4.3.2 基于唐徕渠遗产价值的展示内容梳理
    4.4 本章小结
5 唐徕渠银川市中心城区段遗产展示系统构建
    5.1 唐徕渠遗产展示活动的结构模式分析及相关案例研究
        5.1.1 唐徕渠遗产特征解析
        5.1.2 唐徕渠遗产展示受众类型及特点分析
        5.1.3 唐徕渠遗产展示与城市生产生活的矛盾分析
        5.1.4 相关遗产展示案例研究及经验总结
    5.2 展示系统构建的目标与策略
        5.2.1 展示系统构建的目标
        5.2.2 展示系统构建的策略
    5.3 展示线路构建
        5.3.1 展示线路规划的影响因子
        5.3.2 展示线路的规划范围与结构
        5.3.3 展示线路的规划指引
        5.3.4 展示线路的主题构建
    5.4 遗产本体和展陈设施的展示设计
        5.4.1 唐徕渠遗产展示方式研究
        5.4.2 唐徕渠遗产本体展示设计
        5.4.3 展陈设施的展示设计
    5.5 标识系统构建与配套设施完善
        5.5.1 标识系统的构成
        5.5.2 标识牌规划指引
        5.5.3 地面标识规划指引
        5.5.4 配套设施完善
    5.6 管控与实施保障
        5.6.1 建立整体框架,强化动态管理
        5.6.2 明确责任主体,加强部门统筹
        5.6.3 兼顾各方利益,深化公众参与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Ⅰ 图片索引
附录-Ⅱ 表格索引
附录-Ⅲ 国内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截至2020年4月)
附录-Ⅳ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程类型及其工程示意图
附录-Ⅴ 唐徕渠银川市中心城区段遗产单体展示方式汇总表
致谢

(3)西夏建都兴庆府98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夏社会历史
二、文献整理
三、语言文字
四、考古与地理
五、宗教与艺术

(4)西夏首都兴庆府(中兴府)(论文提纲范文)

一、兴州、兴庆府和中兴府
二、皇宫与中央和地方机构
    1. 皇宫
    2. 官署
    3. 寺庙、佛塔、陵园
三、中兴府的经济
四、中兴府的文化
五、中兴府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5)党项—西夏割据政权政治中心的西移及其三大影响要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统万城与党项李氏割据夏州
    (一) 赫连勃勃修筑统万城
    (二) 党项李氏政权在夏州的割据
二、从西平府到兴庆府
    (一) 西平府的设立
    (二) 迁都兴庆府
三、影响党项—西夏割据政权政治中心西移的主要因素
    (一) 生态因素
    (二) 经济因素
    (三) 军事因素
四、结语

(6)西夏山川地理考三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研究现状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省嵬城与省嵬山
    第一节 信嵬屯
    第二节 省嵬城
    第三节 省嵬山
第二章 惟精山与韦精川
    第一节 惟精山
    第二节 韦精川
第三章 浦洛河与灵州川
    第一节 浦洛河
    第二节 灵州川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西夏建都兴庆府的地理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 [1]宋夏的地缘政治与文化交流研究[D]. 方旭.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2]基于遗产认知的宁夏唐徕渠灌溉工程遗产展示系统构建研究 ——以银川市中心城区段为例[D]. 张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3]西夏建都兴庆府98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 刘媛媛. 西夏学, 2019(02)
  • [4]西夏首都兴庆府(中兴府)[J]. 史金波. 西夏学, 2019(02)
  • [5]党项—西夏割据政权政治中心的西移及其三大影响要素[J]. 保宏彪. 西夏研究, 2019(02)
  • [6]西夏山川地理考三题[D]. 付强强. 宁夏大学, 2019(02)
  • [7]《西夏地形图》之“两府一京”考[A]. 杨浣. 中国古都研究(第三十二辑), 2017
  • [8]西夏与开封、杭州[J]. 史金波. 浙江学刊, 2017(01)
  • [9]西夏京畿镇守体系蠡测[J]. 张多勇,张志扬. 历史地理, 2015(01)
  • [10]三十年来宁夏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 赵毅,杨蕤. 西夏研究, 2015(02)

标签:;  ;  ;  ;  

西夏都城兴庆州的地理基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