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40例

黄体酮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40例

一、黄体酮加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40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圣,万滨[1](2021)在《头孢呋辛、654-2、地塞米松钠治疗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头孢呋辛、654-2、地塞米松钠治疗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200例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100例。常规组采用头孢呋辛+地塞米松钠治疗,而研究组采用头孢呋辛+654-2+地塞米松钠治疗,比较两组的肾绞痛缓解率以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肾绞痛缓解率(98.00%)高于常规组(89.00%)(P<0.05);同时,研究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呋辛、654-2、地塞米松钠治疗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减轻其炎症反应。

王世麒,黄政凯,林志健,张冰[2](2021)在《中西医治疗尿酸性肾结石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对含嘌呤食物摄入的增加,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尿酸性肾结石易损伤肾脏且反复发作,西医以手术结合降尿酸、保护肾脏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结石可以避免因长期服用西药所致的肝肾功能损害,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结石较单独西医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在改善患者症状、术后恢复及降低损伤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尿酸性肾结石临床治疗的趋势。未来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结石的深入研究,可探明其具体机制,并针对特定治疗靶点筛选有效干预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的中药单体或组方。

万燕,信岚,陈艳红[3](2021)在《足三里合承山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足三里和承山穴黄体酮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安县中医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6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肾绞痛(湿热下注型)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常规静脉给药间苯三芬注射液80 mg基础上,对照组予黄体酮20 mg肌肉注射,观察组予黄体酮20 mg穴位注射,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行为疼痛量表(Beharvioral pain scale,BPS)进行评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排石、镇痛、预后。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VAS和B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0 min内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高于对照组的87.50%(2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结石排出率为87.5%(28/32),对照组为68.75%(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复发率观察组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结论足三里联合承山黄体酮穴位注射能迅速有效缓解急性肾绞痛患者的疼痛,可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刘田[4](2021)在《基于Meta分析的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客观评价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现有临床研究在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为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为今后更加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计算机检索词、检索式,检索各个数据库,同时合并手工检索,全面检索出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文献。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0年12月11日。所有检索到的文献导入Note Express软件中,先进行查重,剔除掉重复的文献,再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纳入的文献。用Excel表格记录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及数据,并绘制成三线表格资料,同时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并绘制图形。利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分析的结局指标主要有:有效率、Scr、BUN、血清Cys C、炎症指标(TNF-α、IL-2、IL-6)、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排石时间、复发率,对其结果用森林图表示,对于纳入文献在10个以上时,用漏斗图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最后对所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篇文献进行分析,共包含2308例患者,治疗组有1156例,对照组有1152例。对22篇文献的8个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ESWL后加用中药复方的总体疗效优于无中药的对照组。(1)有效率:RR=1.2,95%CI[1.16,1.24],Z=10.2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Scr:MD=-12.48,95%CI[-13.07,-11.88],Z=41.0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BUN:MD=-1.06,95%CI[-1.19,-0.93],Z=16.04,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血清Cys C:SMD=-0.81,95%CI[-1.30,-0.32],Z=3.26,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TNF-α:MD=-0.66,95%CI[-0.75,-0.61],Z=18.4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2:MD=-1.76,95%CI[-1.87,-1.66],Z=31.8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MD=-1.97,95%CI[-2.44,-1.49],Z=8.15,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CD3+:MD=5.11,95%CI[3.92,6.30],Z=8.4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MD=3.81,95%CI[2.76,4.86],Z=7.1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CD8+:MD=0.18,95%CI[0.12,0.24],Z=5.49,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MD=-0.19,95%CI[-0.88,0.50],Z=0.54,P(2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排石时间:SMD=-3.21,95%CI[-4.10,-2.32],Z=7.06,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复发率:RR=0.33,95%CI[0.13,0.88],Z=2.22,P=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对22篇文献的中药复方分析,用药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中药有: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牛膝、甘草、石韦、车前子、黄芪、滑石。对中药类别进行统计,主要由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等几类组成,中药用药与临床上肾结石的中医治疗原则基本相符。结论: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相对于ESWL治疗在提高临床有效率、促进肾功能恢复(Scr、BUN、Cys C)、改善炎症(TNF-α、IL-2、IL-6)、保护免疫功能(CD3+、CD4+、CD4+/CD8+)、缩短排石时间、降低复发率等方面疗效更加显着。但考虑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偏低,导致本次Meta结果的有所偏倚,望日后能有更多高质量的RCT为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提供更准确的循证医学证据。

黄念文[5](2021)在《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及人们不均衡的饮食,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结石不仅可以引起腰部疼痛、血尿、感染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若结石嵌顿时间过长,会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液,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目前临床上诊断输尿管结石主要是依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辅助检查(超声波检查、尿路X线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CT扫描、磁共振水成像(MRU)等)。治疗措施主要根据结石位置、大小及是否伴有感染等而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溶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ESWL)、输尿管镜(URL)、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开放及腹腔镜手术等。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90%以上输尿管结石来源于肾结石,是由肾内形成掉入输尿管,结石嵌顿在输尿管引起的腰痛等症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中医学对于输尿管认识相对模糊,基于现代临床知识,导师根据输尿管的解剖位置、功能等可将其归于中医学上“肾”的范畴。输尿管主要的功能是将在肾脏产生的尿液传送到膀胱,属于“肾者主水”理论的一部分。肾气的温煦与推动功能是体内水液正常代谢的基础,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由于输尿管属“肾脏”,补益肾气不仅可以增强肾的气化功能其表现为促进输尿管蠕动频率,同时亦利于机体尿液的代谢,从而促进结石的下排。因此治疗上要着力于补益肾气,增强输尿管蠕动,促进尿液代谢,以利于结石的下行和排出。前期临床疗效观察发现,补肾通淋汤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相对单纯ESWL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临床症状,且排石时间明显缩短,碎石次数显着减少。对于直径较小未达到手术标准的输尿管结石,亦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实验研究是根据临床上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有效而提出的,探讨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作用机理。目的通过观察补肾通淋汤对大鼠输尿管蠕动电位频率、蠕动电位幅度及对大鼠尿量的影响,探讨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为治疗输尿管结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补肾通淋颗粒(熟地15g、山萸肉10g、泽泻12g、茯苓15g、党参15g、牛膝12g、猪苓12g、山药15g、广金钱草30g、炙黄芪 30g、陈皮 12g、牡丹皮 12g)浓缩液 10g/(kg.d)、20g/(kg.d)、30g/(kg.d)灌胃,对照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保持四组灌胃液体量相同,1天1次,连续7天。用代谢笼收集大鼠第6天的24h尿量,第7天使用生理记录仪测量四组大鼠服药后的输尿管蠕动电位频率及蠕动电位幅度,并收集尿量。结果1.高剂量组动作电位频率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增高,动作电位频率增大且存在显着差异。2.高剂量组动作电位幅度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增高,动作电位幅度升高且存在显着差异。3.高剂量组服药后第6天24h尿量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剂量组第7天服药后90min内尿量明显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增高,90min内尿量增多且存在显着差异。结论1.补肾通淋汤可以增强大鼠输尿管蠕动强度。2.补肾通淋汤可以促进大鼠的尿液的代谢,增加尿量的产生。3.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机制可能与增强输尿管蠕动强度及增加尿量相关。

刘雨婷[6](2021)在《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对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国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Cochrane和Pub Med数据库,从这些数据库的建库之时开始检索,至2020年12月。通过检索筛选得到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偏倚评价表来判断评价出文献的质量情况,对获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则利用Revman5.3软件来完成,同时制作森林图和漏斗图,应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同时应用漏斗图呈现发表偏倚结果。结果:⑴本研究共纳入18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语种均为中文,纳入研究对象共3262名。治疗组的干预措施包括单纯针灸治疗、针灸联合药物治疗、针灸联合体外碎石治疗,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体外碎石治疗。⑵Meta分析结果表明:(1)共有15项研究报道了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55,95%Cl(3.40,6.08),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共有7项研究报道了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OR=2.32,95%Cl(1.85,2.91),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共有4项研究报道了结石完全排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组结石排出率高于对照组[OR=2.99,95%Cl(1.84,4.88),P<0.00001],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共有7项研究报道了结石排出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组结石排出天数短于对照组[MD=-3.73,95%CI(-4.74,-1.92),P<0.00001],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共有3项研究报道了疼痛缓解时间,各项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故对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纳入的3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在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6)共有5项研究报道了止痛时间,各项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故对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纳入的5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在缩短止痛时间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7)共有2项研究报道了结石复碎率,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复碎率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OR=0.27,95%Cl(0.14,0.50),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共有2项研究报道了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应降低复发率方面,应用针灸或针灸联合其它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优于对照组,[OR=0.40,95%Cl(0.20,0.78),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Meta结果显示针灸疗法能够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治愈率及治疗的有效率,安全性高,同时在缓解疼痛,快速止痛,促进排石,降低复发风险方面也有较好疗效,但本次纳入的文献大多质量不高,整体样本量偏小,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认证。

汪政[7](2020)在《排石汤Ⅲ号方在SWL治疗下焦湿热兼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围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排石汤Ⅲ号方在SWL治疗下焦湿热兼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围术期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为优化尿路结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泌尿外科收治住院的9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单纯体外碎石组)、B组(体外碎石后口服排石汤Ⅲ号方1周)、C组(体外碎石前口服排石汤Ⅲ号方10天,碎石后口服排石汤Ⅲ号方1周),三组均予以一般治疗(包括嘱每位患者每日饮水2000ml,运动及自行拍击结石区以辅助结石排出),记录三组病例在碎石后1周、2周、4周结石排净率、结石未净率、排石时间及排净时间、VAS评分、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血尿发生率、尿白细胞阳性率、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采用SPS S23.0分析处理。结果:1.结石排净率:三组SWL后1周、2周、4周分别为A组(10.71%、21.43%、28.57%)、B组(20.00%、30.00%、60.00%)、C组(50.00%、62.50%、71.88%)。2.结石未排净率:三组SWL后1周、2周、4周分别为A组(25.0%、32.1%、57.1%)、B组(56.7%、53.3%、26.7%)、C组(28.1%、25.0%、21.9%)。3.排石时间:三组分别为A组(10.33±5.39)d、B组(6.73±4.65)d、C组(4.28±4.01)d。4.排净时间:三组分别为A组(12.88±6.01)d、B组(12.44±5.53)d、C组(8.26±4.21)d。5.VAS评分:三组SWL后1周、2周、4周分别为A组(4.32±2.84、3.75±2.62、3.25±2.17)分、B组(3.33±2.57、3.00±2.26、2.33±1.95)、C组(2.62±2.15、2.28±1.80、1.97±1.61)分。6.血尿发生率:三组SWL后3天、1周、2周、4周分别为A组(96.4、92.9、85.7、64.3)、B组(93.3%、90.0%、76.7%、63.3%)、C组(93.8%、81.3%、68.8%、31.2%)。7.尿白细胞阳性率:三组SWL后3天、1周、2周、4周分别为A组(96.4%、92.9%、96.4%、64.3%)、B组(93.3%、93.3%、93.3%、66.7%)、C组(93.8%、93.8%、84.4%、28.1%)。8.症状及体征评分:三组SWL后1周、2周、4周分别为A组(10.75±2.85、6.50±2.60、3.36±1.81)分、B组(9.33±2.07、5.90±2.28、2.83±1.21)分、C组(8.03±2.21、6.34±2.02、2.63±1.24)分。9.不良反应率:三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A组(7.14%)、B组(6.67%)、C组(10%)。结论:1.结石排净率:SWL后1周、2周时,C组明显优于A组与B组(P<O.05),SWL围术期联合应用排石汤Ⅲ号方,尤其术前用药,可以明显提高结石排净率。2.结石未排净率:SWL后1周时B组优于A组(P<O.05),SWL后2周时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L后4周,C组低于A组(P<O.05),SWL围术期联合应用排石汤Ⅲ号方,促进排石。3.排石时间及排净时间:C组明显优于A组与B组(P<O.05),SWL围术期联合应用排石汤Ⅲ号方治疗,尤其术前用药,可显着缩短病程。4.VAS评分:C组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SWL围术期联合应用排石汤Ⅲ号方治疗,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症状。5.血尿发生率及尿白细胞阳性率:C组优于A组及B组(P<O.05),SWL围术期联合应用排石汤Ⅲ号方治疗,尤其术前用药,4周时血尿发生率及尿白细胞阳性率显着降低。6.症状及体征评分:SWL术后1周,C组优于A组及B组(P<O.05),SWL术后2周、4周时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L围术期联合应用排石汤Ⅲ号方治疗,尤其术前用药,1周时在缓解患者整体症状方面效果最佳。7.三组不良反应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石汤Ⅲ号方无明显毒副作用。综上,SWL治疗下焦湿热兼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围术期联合应用排石汤Ⅲ号方,尤其是术前用药,可明显提高结石排净率,减少结石排出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余学理[8](2019)在《行气利水通淋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泌尿系结石,又称为尿石症,属于中医学“石淋”范畴,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一般认为,泌尿系结石的发病与代谢异常、尿路局部异常、遗传因素、饮食结构、气候环境等因素相关。我国南方地区处于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湿热,是泌尿系结石的高发地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超声检查、腹部X线、IVP、CT、MRI等。各种检查各有优势,相互补充。泌尿系结石发生于尿路不同位置,其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但常以患侧腰腹部绞痛,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为主要症状。如果合并泌尿系感染时,会引起恶寒发热,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结石引起泌尿系统梗阻后,可出现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生命。由此可见泌尿系结石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解除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痛苦,是每位泌尿外科医师应尽的义务。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及普及,让泌尿系结石的现代外科治疗向着微创化的方向发展,让很多患者避免了开刀手术的痛苦,成为了现代泌尿系结石外科治疗的主流方法。但微创取石手术也并非适用于处理全部泌尿系结石,例如对于某些无手术指证的小结石或腔镜取石术后残留的结石碎片而言,选择药物排石治疗,则更为适合。中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与治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人们的长期实践中,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相对低廉,方法简便,为广大群众所推崇。本课题通过研究行气利水通淋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型)的作用,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分析其疗效、不良反应等,客观评价行气利水通淋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60例病例,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8.3-2019.02期间,在清远市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通过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运用行气利水通淋方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独运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对比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运用行气利水通淋方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泌尿系结石,可以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增加结石下降距离,降低疼痛评分(VAS评分),降低尿白细胞数目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利水通淋方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型)方面是有效的,安全的,能促进结石排出,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及泌尿系感染症状。

彭颂[9](2019)在《“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对照组(普通针刺组)、试验组(“动留针术”组)对急性肾绞痛治疗后患者疼痛强度评分、伴随症状评分、镇痛起效时间、复发情况等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差异,为本病提供简便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并推广“动留针术”的应用。方法:1.选择重庆市中医院急诊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急性肾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2.对照组取患侧阿是穴、腰夹脊、足三里针刺得气后接电针,通电后留针约30min。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留针期间施行“胸胁咳气法”引申法。治疗后观察随访24小时。3.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分值差、伴随症状评分分值差、总体评分分值差、镇痛起效时间、复发情况,并统计镇痛疗效、总体疗效等指标,来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位置、结石平均直径、结石直径分类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强度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总体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强度评分、伴随症状评分、总体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分值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伴随症状评分分值差、总体评分分值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照组镇痛疗效总有效率93.33%,试验组96.67%,两组患者镇痛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对照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93.33%,试验组100.00%,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照组镇痛起效时间为6.77±4.52min,试验组为4.10±2.89min,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照组疼痛复发率20.00%,试验组13.33%,两组患者疼痛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急性肾绞痛的疼痛强度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和总体评分的均有改善,而试验组对疼痛强度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对伴随症状评分和总体症状评分的改善作用基本相当。2.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急性肾绞痛的镇痛时间短,镇痛疗效、总体疗效显着;而试验组的镇痛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疗效与对照组基本相当,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江宁东,王国民,薛慈民[10](2015)在《泌尿系结石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现状和进展》文中指出泌尿系结石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中医将泌尿系结石归于"石淋"的范畴,传统上对本病的诊治已有较明确的认识和疗效。通过对国内运用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手段研究治疗泌尿系结石的进展作一概述,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增加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二、黄体酮加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4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体酮加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4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头孢呋辛、654-2、地塞米松钠治疗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的肾绞痛缓解率比较
    2.2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2)中西医治疗尿酸性肾结石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对尿酸性肾结石的认识
    1.1 中医
    1.2 西医
2 尿酸性肾结石的中西医治疗
    2.1 中医治疗
        2.1.1 单味中药治疗
        2.1.2 中药复方治疗
    2.2 西医治疗
        2.2.1 药物治疗
        2.2.2 手术治疗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 小 结

(3)足三里合承山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VAS、BPS评分比较
    2.2 结石排出率及排出时间比较
    2.3 临床疗效比较
    2.4 复发情况比较
3 讨论

(4)基于Meta分析的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学对肾结石的认识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肾结石的认识
        2.1 肾结石的流行病学
        2.2 西医治疗
    3 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方法学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方法
    1.7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特征
    2.3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3.1 ESWL后的并发症分析
    3.2 肾损伤的生化指标
    3.3 疗效性分析
    3.4 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3.5 异质性来源分析
    3.6 发表偏倚分析
    3.7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5)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1 输尿管结石的流行病学
        2 输尿管结石形成因素
        3 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机制
        4 输尿管结石的诊断
        5 输尿管结石的治疗现状
    综述二 中国传统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淋证”的认识
        2 古代医家对“淋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古代医家对“淋证”的治疗
        4 现代中医对输尿管结石的治疗
        5 现代中医对输尿管结石的动物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
    2 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理论基础
    3 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的可行性
    4 实验结论分析、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纳入标准
        1.1 文献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干预措施
        1.5 结局指标
    2.排除标准
        2.1 文献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干预措施
    3.检索策略
        3.1 中文检索策略
        3.2 英文检索策略
    4.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5.方法质量学评价
    6.统计分析
    7.敏感性分析
    8.发表偏倚
    9.安全性评价
第二部分 结果
    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
    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1 研究对象
        2.2 干预措施
        2.3 结局指标
    3.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4.Meta分析结果
        4.1 总有效率的比较
        4.1.1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
        4.1.2 总有效率的敏感性分析
        4.2 治愈率的比较
        4.2.1 治愈率的Meta分析结果
        4.2.2 治愈率的敏感性分析
        4.3 结石完全排出率的比较
        4.3.1 结石完全排出率的Meta分析结果
        4.3.2 结石完全排出率的敏感性分析
        4.4 结石排出天数的比较
        4.4.1 结石排出天数的Meta分析结果
        4.4.2 结石排出天数的敏感性分析
        4.5 疼痛缓解时间比较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4.6 止痛时间比较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4.7 结石复碎率的比较
        4.7.1 结石复碎率的Meta分析结果
        4.7.2 结石复碎率的敏感性分析
        4.8 复发率的比较
        4.8.1 复发率的Meta分析结果
        4.8.2 结石复发率的敏感性分析
    5.发表性偏倚
    6.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西医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2.对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
        2.1 随机化方案的实施
        2.2 盲法的实施
    3.治疗有效性分析
    4.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
    5.针刺穴位分析
    6.针灸疗法机理
        6.1 针灸治疗方法分析
        6.2 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机制研究
    7.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8.对今后研究和实践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排石汤Ⅲ号方在SWL治疗下焦湿热兼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围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流程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3.1 疗效性指标
        2.3.2 安全性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4.1 西医对尿路结石的认识及治疗
    4.2 中医对尿路结石的认识
    4.3 从“湿热”“郁结”“瘀结”论治结石
    4.4 排石汤Ⅲ号方组方依据
    4.5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行气利水通淋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1.1.1 流行病学相关研究
        1.1.2 泌尿系结石形成机制研究
        1.1.3 泌尿系结石病因研究现状
        1.1.4 泌尿系结石的诊断
        1.1.5 泌尿系结石的西医治疗现状
    1.2 中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石淋病)的认识
        1.2.1 古代中医的石淋概念
        1.2.2 石淋的病因病机
        1.2.3 石淋的辩证论治
        1.2.4 中成药治疗
        1.2.5 针灸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背景与目的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病例来源
        2.2.2 病例采集
        2.2.3 分组方法
        2.2.4 西医诊断标准
        2.2.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2.6 纳入病例标准
        2.2.7 排除标准
        2.2.8 病例脱落、剔除标准
        2.2.9 临床试验终止标准
        2.2.10 治疗方案
    2.3 统计分析方法
    2.4 统计结果
        2.4.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4.2 治疗结果的比较
        2.4.3 随访结果
        2.4.4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3.1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
    3.2 行气利水通淋方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证)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探讨
    3.3 研究结论的探讨
    3.4 本研究结论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清远市中医院泌尿系结石病例调查记录表
    附录2:分组结果
    附录3:英文缩略语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 试验标准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仪器、设备
        1.1 毫针
        1.2 电针
        2 入组方法
        3 治疗方法
        3.1 针灸取穴
        3.2 对照组
        3.3 试验组
        4 观察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治疗前后评分分值差评定标准
        5.2 镇痛疗效的评定标准
        5.3 总体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1 两组性别比较
        1.2 两组年龄比较
        1.3 两组结石位置比较
        1.4 两组结石直径分类比较及结石直径比较
    2 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
    3 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比较
    4 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分值差比较
    5 两组镇痛疗效比较
    6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7 两组镇痛起效时间比较
    8 两组疼痛复发比较
    9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中医对急性肾绞痛的认识
        1 急性肾绞痛的中医概述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
    二、西医对急性肾绞痛的认识
        1 急性肾绞痛的概述
        2 病因病理
        3 流行病学
        4 西医治疗
    三、针刺治疗急性肾绞痛的镇痛探讨
        1 针刺镇痛原理
        2 针刺选穴
    四、“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肾绞痛的镇痛探讨
        1 导引
        2 “动留针术”镇痛原理
第四部分 结论
不足及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随机数字表
附录2 临床研究病例报告
附录3 “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知情告知页
    知情同意书签字页
附录4 针灸治疗肾绞痛概述
    参考文献

(10)泌尿系结石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现状和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传统的继承
    1.1 辨证论治
        1.1.1 湿热下注
        1.1.2 气滞血瘀
        1.1.3 肾气亏虚
    1.2 辨病论治
    1.3 针灸治疗
2 中医治疗理论创新
    2.1 阶段治疗
    2.2 针灸治疗
    2.3 中成药制剂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
    3.1 中药结合抗炎解痉药品
    3.2 中药结合解痉利尿药物
    3.3 中药结合解痉扩张输尿管药品
    3.4 短程快速排石
4 中药排石的实验研究

四、黄体酮加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4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头孢呋辛、654-2、地塞米松钠治疗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的临床效果[J]. 张文圣,万滨. 江西医药, 2021(10)
  • [2]中西医治疗尿酸性肾结石的研究进展[J]. 王世麒,黄政凯,林志健,张冰. 医学综述, 2021
  • [3]足三里合承山穴位注射治疗肾绞痛临床观察[J]. 万燕,信岚,陈艳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19)
  • [4]基于Meta分析的中药复方联合ESW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评价研究[D]. 刘田.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补肾通淋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 黄念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针灸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系统评价[D]. 刘雨婷.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排石汤Ⅲ号方在SWL治疗下焦湿热兼瘀滞型输尿管上段结石围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D]. 汪政.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行气利水通淋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研究[D]. 余学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动留针术”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疗效观察[D]. 彭颂.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泌尿系结石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现状和进展[J]. 江宁东,王国民,薛慈民. 中国医药科学, 2015(01)

标签:;  ;  ;  ;  ;  

黄体酮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4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