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海、广东高考数学试卷共通点分析

全国、上海、广东高考数学试卷共通点分析

一、试析全国、上海、广东高考数学试卷的共同点(论文文献综述)

彭华东[1](2018)在《课改前后高考数学全国卷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1978年至2017年的40套高考数学理科全国卷和新课标卷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高中课程改革为时间节点,将40套高考数学试卷划为课改前、后两部分。以1978年至2006年的理工农医类高考数学全国卷为课改前的研究对象,以2007年至2017年的高考数学理科新课标全国卷为课改后的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反向工程法以及试题综合难度分析模型,对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的卷面结构、试卷考查的数学能力及试卷的综合难度进行分析和比较,探寻高考数学试卷的发展历程,发现高考数学试卷的演变轨迹。研究发现,课改前是高考数学试卷命制的探索时期,高考数学试卷的不断调整、变化几乎贯穿了整个课改前时期,不管是试卷的题型种类还是试卷的题量,以及考查的知识内容、数学能力及试题难度都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以期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理想状态。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的题型经历了由简到繁、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高考恢复初期高考数学试卷只有解答题和证明题两种题型,题型种类单一;1983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开始出现选择题,随后便不断地进行数量和分值的调整,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最后趋于稳定;1984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开始出现“填空题”(直接写结果题),1989年填空题的概念才正式进入高考数学试卷,但填空题的数量和分值整体占比较少,状态一直较为稳定,未出现较大的波动;解答题数量及分值自出现以来状态相对较为稳定,基本处于5道题左右,最后稳定于6道题;证明题自1978年出现至1996年间,数量及分值一直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1997年纯证明题退出高考试卷,嵌套在解答题中进行考查。课改后高考数学试卷的卷面结构十分稳定,历年高考数学试卷的题型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分值都高度的统一,试卷的结构已形成标准模板。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等三大数学能力,其中运算求解能力是核心。课改后高考数学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七大数学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依然是考查的核心能力。课改后高考数学试卷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更高。整体而言,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题相比课改后的更难计算、更难推理,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解答题的整卷综合难度要高于课改后。

唐琴[2](2018)在《高考数学试题内容与形式研究 ——基于1978-2017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文中指出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四十年,在这期间高考一直在变革。2014年拉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到2017年迎来高考改革的新纪元,此次改革的一大特点是文理不分科,这对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研究四十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内容与形式,得出其四十年来的特点及其变化的原因并对新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及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参考性建议。为了更好的研究四十年来我国高考数学试题的变化情况,本文选取1978-2017年的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再根据统计学的方法选取1978年、1982年、1986年、1990年、1994 年、1998 年、2002 年、2006 年、2010 年、2014 年、2017 年这十一年的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作为本文的样本试题。本文将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总结1978-2017年四十年来我国高考数学试题的发展历史。第二,描述并分析样本高考数学试题的形式结构的情况,主要从试题的分值、题型、题量三方面切入。第三,描述并分析样本高考数学试题的内容结构情况,主要从试题知识结构与试题综合难度两方面切入。试题知识结构主要从试题知识块总量以及试题知识的覆盖面两方面进行描述与分析,而试题综合难度主要根据鲍建生教授建立的数学试题综合难度理论中相关的五个难度因素:探究、背景、运算、推理以及知识含量。在描述与分析试题综合难度主要两方面切入,一是从宏观角度,即对样本高考数学试题从上述五个难度因素进行描述与分析;一是从微观角度,即对样本高考数学试题的三种类型试题依据上述五个难度因素进行描述与分析。第四,描述并分析2017年沪、浙新高考数学试题与样本2017年全国卷的情况,主要从试题知识结构与试题综合难度两方面切入。最后,通过总结上述的内容共发现高考数学试题的主要特点有四个,引起高考数学试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三个,2017年新高考数学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有三个。并对新高考数学的命题提出了四条建议以及对“新”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提出了三条建议。

李玉虬[3](2013)在《闽鲁高考数学命题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闽鲁两省的省情相差不大,就高考的方式和内容而言,具有可比性.本学位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采用“和而不同”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利用图表从知识内容、能力意识、思想方法三个方面对两省近年来的数学高考命题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1)闽版《考试说明》对考生的要求比鲁版《考试说明》,容易而具体.(2)闽试卷难度适宜,注重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置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克服了模式化,实现了开拓创新;鲁试卷注重应用意识的考查,计算量大,蕴含考查思维能力,“难度大”适合省情,凸显选拔,试卷形式固定,内容新.简言之,闽试卷有广度,鲁试卷有深度.(3)闽鲁试卷具有共同点,都提高了对三角函数的考查要求,都经常在导数积分试题上加深难度.基于上述分析,本论文针对闽鲁高考数学命题提出了建议:(1)增加对概率与统计考查的力度.(2)降低导数积分试题的难度.(3)加强对应用意识的考查(4)简化解析几何考查的运算量.

杨安澜[4](1990)在《试析全国、上海、广东高考数学试卷的共同点》文中研究指明 1989年全国、上海、广东的高考数学试卷,比1988年的试卷有改进,对它们作综合分析,可能会推动中学数学教学和高考复习工作。一、基础题的比例较大把试卷选择题、填空题、简解题作为基础题,三份试卷的基础题所占比例相当接近,全国卷占50%,上海卷60%,广东卷54.2%。基础题的题量多、知识覆盖面大,全面而有重点地考查了高中数学范围内的重点知识和重要技能。这样,即使有些提高题没有解出,也可以得到较好分数。然而从上海考试成绩来看,市区平均82.29分,得分率54.9%,市重点中学得分率68%。由此可见学生的基础并不扎实。

二、试析全国、上海、广东高考数学试卷的共同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全国、上海、广东高考数学试卷的共同点(论文提纲范文)

(1)课改前后高考数学全国卷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研究
        1.1.2 国内研究
    1.2 研究意义
        1.2.1 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
        1.2.2 学生数学学习与高考数学考试的需要
        1.2.3 高考数学试题命制的需要
2 文献综述
    2.1 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研究
    2.2 课改后高考数学试卷研究
    2.3 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4 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
    4.1 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阐述
    4.2 考试大纲对高考数学试卷的要求
    4.3 高中阶段数学思想方法
5 研究结果及分析讨论
    5.1 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卷面结构的比较分析
        5.1.1 课改前卷面总分值的分析
        5.1.2 课改前卷面题型的分析、比较
        5.1.3 课改前卷面各题型题量、分值的分析、比较
        5.1.4 课改后卷面题型题量、分值的分析
        5.1.5 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卷面分析、比较
    5.2 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对学生能力考查的比较
        5.2.1 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5.2.2 课改后高考数学试卷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5.2.3 两类试卷对学生能力考查的比较
    5.3 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难度的分析比较
        5.3.1 解答题出题背景、知识交叉、创新思维的比较
        5.3.2 解答题求解运算、逻辑推理比较
        5.3.3 解答题综合难度比较
6 结论与建议
    6.1 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
    6.2 高中数学教学、学习及备考
    6.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考数学试题内容与形式研究 ——基于1978-2017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意义与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高考数学试题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恢复-稳定时期(1977-1998)
    第二节 探索-改革时期(1999年至今)
第二章 高考数学试题形式的研究
    第一节 确定研究对象
    第二节 试题形式结构的描述
        一、分值
        二、题型
        三、题量
    第三节 试题形式结构的分析
        一、分值分析
        二、题型分析
        三、题量分析
第三章 高考数学试题内容的研究
    第一节 试题知识结构的描述与分析
        一、试题知识结构的描述
        二、试题知识结构的分析
    第二节 试题综合难度的描述与分析
        一、试题综合难度的理论基础
        二、试题综合难度的宏观描述
        三、试题综合难度的微观描述
        四、试题综合难度的分析
第四章 2017年沪、浙新高考数学试题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第一节 高考数学试题形式的研究
        一、分值
        二、题型
        三、题量
    第二节 高考数学试题内容的研究
        一、试题知识结构的描述与分析
        二、试题综合难度的描述与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第一节 总结
        一、四十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
        二、四十年来引起高考数学试题变化的因素
        三、2017年沪、浙新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
    第二节 建议
        一、新高考数学卷的命制
        二、“新”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
附录
    表1 1978-2017年样本高考数学试题选择题:综合难度各因素的各层次水平的题量分布?
    表2 1978-2017年样本高考数学试题填空题:综合难度各因素的各层次水平的题量分布
    表3 1978-2017年样本高考数学试题解答题:综合难度各因素的各层次水平的题量分布
    表4 沪、浙新高考数学试题及全国新课标i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综合难度各因素的各层次水平的题量分布
参考文献
致谢

(3)闽鲁高考数学命题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外考试命题的研究
    1.2 国内考试命题的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
第二章 高考数学试卷的命制依据
    2.1 《课程标准》简述
    2.2 《考试大纲》简述
    2.3 基于考试的闽、鲁省情简介
    2.4 闽、鲁版《考试说明》比较研究
第三章 基于“知识内容考查”的闽、鲁两省试卷比较研究
    3.1 试卷的多项细目表对比研究
    3.2 部分模块知识考查比较研究
第四章 基于“思想方法考查”的闽、鲁两省试卷比较研究
第五章 基于“能力意识考查”的闽、鲁两省试卷比较研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闽版试卷特色
    6.2 鲁版试卷特色
    6.3 闽、鲁版试卷的共同点
    6.4 对高考数学命题的建议
    6.5 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建议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试析全国、上海、广东高考数学试卷的共同点(论文参考文献)

  • [1]课改前后高考数学全国卷的比较研究[D]. 彭华东.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2]高考数学试题内容与形式研究 ——基于1978-2017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D]. 唐琴. 厦门大学, 2018(07)
  • [3]闽鲁高考数学命题比较研究[D]. 李玉虬.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2)
  • [4]试析全国、上海、广东高考数学试卷的共同点[J]. 杨安澜. 数学教学, 1990(01)

标签:;  ;  ;  ;  ;  

全国、上海、广东高考数学试卷共通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