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一种新型酚醛玻璃布板(论文文献综述)
崔照梯[1](2020)在《文本类型理论视野下《山毛榉电工层压木鉴定文件》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骐源[2](2020)在《大口径油气管道绝缘接头仿真及结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油气管道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我国正逐渐建设大口径、高压力的油气管线,同时对管道的连接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绝缘法兰已逐渐无法适应各类油气管道的要求,绝缘接头正逐步代替绝缘法兰在油气管道中日益兴起。绝缘接头作为管道中最薄弱的部件之一,近年来由于绝缘接头破裂引起的管道事故屡见不鲜。为解决绝缘接头的泄漏问题,本文对大口径油气管道的绝缘接头进行结构研究。通过对整体式绝缘接头的整体结构进行模拟分析,得出结构较薄弱的部位并提出建议;对密封装置进行模拟研究和优化设计,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布规律,进一步提高其密封性能。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绝缘接头的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作了详细阐述,介绍了绝缘接头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材料选用以及其他绝缘连接方式的原理和应用。对绝缘接头模拟中涉及的接触理论、非线性理论和优化理论作了阐述。对整体式绝缘接头的整体结构进行模拟,分析其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形变的分布规律,得出结构较薄弱的结构并提出建议。最后对绝缘接头的密封装置进行结构模拟和因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优化研究。本文通过对绝缘接头的结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接头在各种载荷的作用下整体变形较小,刚度好,最大等效应力均发生在接头与端管相连处,其他部分所受应力较小。表明接头与端管相连接处易发生破坏,建议对此处加强。2、绝缘密封填料和绝缘环在载荷作用下易受挤压,易超过其材料屈服极限发生破损,因此在材料的选用上应注意选择强度较高的材料。3、单V形沟槽的密封性能优于矩形沟槽,但单V形沟槽的最大等效应力高于矩形沟槽。4、密封装置的接触压力随预压量增大而增大,表明随预压量增大密封效果越好,但预压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大会造成变形影响密封效果,过小则会使密封效果不足,在预压量为1mm时,各形状密封装置均有较好的密封性能。5、本文通过对密封装置的优化研究,得出了密封性能最优、质量最轻的密封装置尺寸。即沟槽底部长度为21mm,沟槽深度为11mm,密封圈直径为15.25mm。
苏营[3](2020)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绝缘热交换与热损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发电技术的发展,核电技术的优势也逐渐凸显,核电站采用的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由于它的容量大,热、电负荷高,加之受转子旋转、振动的影响,其转子绝缘系统比较脆弱。同时,在环保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燃煤电厂已经改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与之配套的大容量空冷汽轮发电机有回春之势,而采用单路通风型式的空冷汽轮发电机,定子的温度受转子出风的流量和温度影响,定子侧的温度普遍高于转子侧,而且定子绝缘还承受高电压和机械振动,它的健康状态受到考验。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一台1100MW核电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转子和一台150 MW火电空冷汽轮发电机定子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四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依据汽轮发电机的实际结构,提出以复杂风路为前置边界的三维流体与传热的数学模型,进行流体场和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一方面,分析了核电汽轮发电机在绝缘健康状态下的转子绕组、铁心、绝缘和流体的温度分布,流体沿坐标方向的速度分量分布,以及通风沟内表面流体速度和它的散热系数的变化关系;另一方面,考虑到火电空冷汽轮发电机采用单路通风型式,转子周向旋转和气隙轴向进风影响定子径向通风沟进风的流量、温度和方向,因此,建立了计及转子旋转的定-转子耦合的流体与传热计算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各个结构件的温度分布,通风沟内流体的速度分布,以及气隙进风量对定子温度场和径向通风沟流量分布的影响。其次,基于有限体积方法计算了1100 MW核电汽轮发电机转子旋转状态下的温度场,分析了绕组内氢气的入射角度变化、转子铁心附加损耗变化和转子绕组短时强励对流体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以及转子绝缘的热交换情况。由于发电机在电、热、机作用下运行,定子主绝缘可能会产生脱壳间隙,而空气引起的氧化反应会使脱壳间隙逐渐加大,因此,以150 MW火电空冷汽轮发电机定子为例,建立靠近股线侧的主绝缘正常至失效的不同脱壳程度的计算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和流体与传热理论,计算并分析了定子主绝缘沿轴向和周向发生不同程度的非贯通性脱壳情况下,绕组、绝缘、脱壳间隙的空气和铁心的温度分布。通过分析发现,检测绕组两侧铁心温差可以判断绝缘脱壳的现象,对发电机的故障诊断和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计算并分析150 MW空冷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外侧的散热系数分布,拟合出绕组迎风侧散热系数沿轴向的变化曲线,修正了定子绕组迎风侧散热系数表达式。考虑到绝缘的导热性对绕组传热的影响,对采用高导热材料的定子绝缘电场和热场进行分析。由于高导热材料掺杂至绝缘会出现掺杂不均的问题,引起绝缘导热性的不均衡,因此,对高导热粉末在定子主绝缘不同位置掺杂不均匀情况下的电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分析,为新型主绝缘材料在发电机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为探究电、热不同因子对定子主绝缘脱壳的影响,建立了发电机定子主绝缘热损伤下的电-热-流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发电机定子主绝缘导热系数和脱壳间隙变化对其电场和温度场的影响。根据得出的计算结果,提出计及电-热双因子作用引起的绝缘热损伤的剩余寿命预测,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以绝缘导热系数、介电常数、最大场强和最大绝缘温度为输入样本,绝缘和绕组的平均温差为输出样本来预测剩余寿命,补充了单一因子预测剩余寿命的缺陷,提高了预测精度。通过对汽轮发电机定、转子绝缘的热交换情况、健康状况、新型材料的使用以及绝缘故障情况下的剩余寿命预测的研究,获得的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汽轮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和开发更大容量的发电机。
王宁[4](2020)在《高低温环境下传动效率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动效率测试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在当今已经日趋成熟,已经有很多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挖掘。目前,传动效率的测试系统主要是针对常温常压的环境下进行的探索,尚且没有面向极端环境的较为高精度集成化的自动化测试装备。因此,在极端高低温环境下的传动效率测试系统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目前,传统的传动效率测试装置测试设备的通用性比较差,大多数测试装置功能比较单一,只能完成一种项目或者性能的测试,并且在极端高低温环境影响下测试平台设计和研究的经验较少。针对现有的传动效率测试系统显现出来的缺点,本文旨在研究一套高低温环境下的传动效率测试系统,包括机械结构和电气系统的设计,针对航天用增速器,对高低温环境下传动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对传动效率测试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课题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设计出测试平台的整体方案。再结合设计的方案,对平台进行相关的机械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基础大平台、立柱支撑结构以及调整模块的设计工作。同时,面向高低温环境做了针对性的设计和相应部件的热影响分析,并且进行ANSYS的热仿真分析和校核等。其次,搭建高低温测试平台的电气系统,对电气构件进行选型分析,对电机进行转速、扭矩及惯量的校核,并且利用误差传递公式进行测试系统精度分析,为测试系统功能的实现做好基础,同时对测试系统精度进行分析。再次,基于Lab VIEW来实现下位机嵌入式程序的编写,采用状态机的编程思路,搭建包括运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等方面的人机交互界面,来完成操作者与测试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保证底层系统执行程序能完成指定任务。最后,在测试平台系统设计完成后,对系统进行安装和调试,并对误差进行分析。对平台设计相关实验测试,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分析被测因素对系统传动效率结果影响程度的大小,通过传动效率不确定度的分析验证测试方案的可行性。
严树钢,谢学文[5](2000)在《机车用新型阻燃型绝缘材料TMC的研制》文中指出介绍了一种可代替现有机车使用不阻燃的酚醛玻璃制品和环氧玻璃制品的新型绝缘材料 TMC,阐述了该材料的研制过程及其主要性能。
刘景贵,徐德平[6](1999)在《引拔材料机械性能试验及分析》文中认为从引拔棒材、管材、板材等在目前带电作业中广泛使用的几种绝缘材料的试验结果中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为今后在选用这些材料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数据。
宋恩兰,胡俊玲[7](1995)在《1993年中国环氧树脂研究与应用文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本文摘是经过扫描147种国际和国内公开发行的中国期刊后,从高分子学报等24种刊物中选出,并编辑而成的。其中收集论文共计73篇。文摘的编辑方式为:文章题目/第一作者姓名(期),页码.文摘各条间按汉语拼音顺序
吕文康,李荫,马素琴[8](1987)在《可溶性酚醛树脂的研制》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一种高软化点热固性可溶性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以该树脂与环氧树脂按4∶6(质量比)混合制得预浸胶玻璃布,可在40℃下贮存一周,其可溶性树脂不低于80%,基本上解决了预浸胶布贮存期短的问题,将其压制成3240#板材,性能达到GB1303—77标准,
王厚邦[9](1981)在《电子工业印制电路基板绝缘材料的发展和动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概述随着电子工业飞跃的发展,应用于电子工业中的电气绝缘材料在整个电气绝缘材料领域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印制电路板是各种电子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通讯机、电子计算机等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印制电路板向着高密变、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美、日等国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连续递增。印制电路的基板绝缘材料—复铜层压板也逐年递增,从美日等国所使用的复铜层压板的数量、品种和各品种所占比例情况来看,美国以环氧玻璃布为主,且自熄性环
黎崇斌[10](1980)在《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的匝间绝缘及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作用于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绝缘上的诸因素和对绝缘材料的要求作了初步分析。对国外和哈尔滨电机厂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绝缘的进展作了介绍,对哈尔滨电机厂F级水冷转子匝间绝缘结构进行了分析。
二、介绍一种新型酚醛玻璃布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一种新型酚醛玻璃布板(论文提纲范文)
(2)大口径油气管道绝缘接头仿真及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绝缘连接方式介绍 |
2.1 整体式绝缘接头工作原理介绍 |
2.2 整体式绝缘接头的组成部分 |
2.2.1 法兰 |
2.2.2 钢质短管 |
2.2.3 密封件 |
2.2.4 绝缘环 |
2.2.5 绝缘密封填料 |
2.2.6 勾圈 |
2.2.7 内外涂层 |
2.3 管道绝缘连接方式分类 |
2.3.1 绝缘接头 |
2.3.2 绝缘法兰 |
2.3.3 绝缘短管 |
2.3.4 绝缘连接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整体式绝缘接头的理论研究 |
3.1 接触理论研究 |
3.1.1 接触基本理论概述 |
3.1.2 接触问题的分类 |
3.1.3 接触问题的分析方法 |
3.2 非线性理论研究 |
3.2.1 几何非线性 |
3.2.2 材料非线性 |
3.2.3 接触非线性 |
3.3 优化理论研究 |
3.3.1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
3.3.2 设计变量层次 |
3.3.3 优化步骤 |
3.3.4 DOE实验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整体式绝缘接头整体结构研究 |
4.1 有限元分析理论概述 |
4.1.1 ANSYS简介 |
4.1.2 有限元分析方法 |
4.2 整体式绝缘接头仿真模型设置 |
4.2.1 几何模型建立 |
4.2.2 材料参数的设置情况 |
4.2.3 网格划分 |
4.2.4 接触对设置 |
4.3 整体式绝缘接头不同工况模拟 |
4.3.1 轴向拉力载荷模拟 |
4.3.2 弯曲载荷模拟 |
4.3.3 内压加弯矩载荷模拟 |
4.4 模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整体式绝缘接头密封结构研究 |
5.1 密封沟槽结构研究 |
5.1.1 单V形沟槽模拟 |
5.1.2 矩形沟槽模拟 |
5.1.3 密封沟槽模拟结果分析 |
5.2 密封装置因素关系研究 |
5.2.1 预压量与接触压力关系研究 |
5.2.2 预压量与最大等效应力关系研究 |
5.3 密封装置优化 |
5.3.1 优化模型 |
5.3.2 优化分析 |
5.3.3 优化求解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建议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大型汽轮发电机绝缘热交换与热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汽轮发电机绝缘热交换研究现状 |
1.2.1 转子绝缘热交换研究现状 |
1.2.2 定子绝缘热交换研究现状 |
1.3 汽轮发电机绝缘研究现状 |
1.3.1 绝缘系统类型 |
1.3.2 绝缘材料发展 |
1.3.3 绝缘故障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汽轮发电机绝缘热交换规律研究 |
2.1 汽轮发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1 发电机流体流动区域的结构 |
2.1.2 流体域的通风网络模型建立与计算 |
2.1.3 流体与传热耦合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4 数值模型的求解域和边界条件 |
2.1.5 计算模型的剖分 |
2.1.6 铁心、绕组和风摩损耗计算 |
2.2 核电汽轮发电机转子绝缘健康状态下的多物理场 |
2.2.1 转子槽线圈的温度场和流体速度与压力分布 |
2.2.2 转子线圈内氢气在坐标方向的速度变化分析 |
2.2.3 转子通风沟内表面散热系数与流体速度的关系 |
2.2.4 转子径向出风区域内流体速度分量的分布关系 |
2.3 空冷汽轮发电机定-转子耦合模型下的热交换分析 |
2.3.1 通风试验的流体压力和流量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2.3.2 定、转子温升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2.3.3 发电机主要部件的温度分布 |
2.3.4 定、转子径向通风沟内流体的流量分配和流动规律分析 |
2.3.5 气隙进风流量对定子温度场和通风沟流量分配的影响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汽轮发电机绝缘热损伤下的热交换规律研究 |
3.1 转子通风入射角度对绝缘热损伤的影响研究 |
3.1.1 同入射角度下的通风沟内流体的流动规律分析 |
3.1.2 入射角度对通风沟内氢气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 |
3.1.3 不同入射角度下的转子温度变化分析 |
3.2 转子表面附加损耗对转子温度场的影响研究 |
3.2.1 计及转子绕组电阻率变化的温度场计算 |
3.2.2 铜排的轴向温度分布 |
3.2.3 附加损耗变化情况下的转子各部件温升分析 |
3.2.4 线圈电阻率的变化对温度场的影响研究 |
3.3 汽轮发电机转子短时强励下的绝缘热损伤分析 |
3.3.1 转子温升与短时强励持续时间的关系研究 |
3.3.2 转子通风沟内的流体流动状态分析 |
3.4 汽轮发电机定子主绝缘热损伤下的热交换规律 |
3.4.1 主绝缘微脱壳下的定子传热分析 |
3.4.2 主绝缘脱壳扩大后的定子传热分析 |
3.4.3 定子最高温度随主绝缘脱壳程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分析 |
3.4.4 主绝缘轴-径向脱壳截面温度场分析 |
3.4.5 排间绝缘两侧的绕组温差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采用高导热绝缘材料的汽轮发电机定子电场和热场分析 |
4.1 高导热绝缘材料添加方案和电场与热-流耦合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4.1.1 绝缘材料高导热粉的添加方案 |
4.1.2 电场与热-流耦合场的数学模型建立 |
4.2 定子径向通风沟和气隙内传热规律研究 |
4.2.1 空气流道内散热系数的解析计算方法 |
4.2.2 空气流道内表面散热系数分布 |
4.2.3 转速对定子空气流道内散热系数分布的影响 |
4.3 采用高导热绝缘材料及其掺杂不均对定子热场的影响 |
4.3.1 高导热主绝缘的定子温度场分析 |
4.3.2 高导热绝缘材料掺杂不均对绕组最高温度的迁移分析 |
4.4 高导热绝缘材料及其掺杂不均对绝缘电场的影响 |
4.4.1 采用高导热主绝缘的电场分析 |
4.4.2 高导热主绝缘掺杂不均对主绝缘电场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电-热双因子作用下的汽轮发电机定子绝缘热损伤研究 |
5.1 电-热-流耦合的定子绝缘热损伤数学模型的建立 |
5.1.1 电-热-流耦合场的控制方程 |
5.1.2 定子绝缘热损伤模型的求解域和边界条件 |
5.2 定子在绝缘热损伤下的多物理场研究 |
5.2.1 绝缘不同热损伤程度的电场强度分布 |
5.2.2 绝缘热流随热损伤程度的变化关系 |
5.2.3 通风沟内流体的速度场分析 |
5.3 电-热双因子作用下绝缘热损伤的寿命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的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高低温环境下传动效率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传动性能测试设备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传动测试系统传动性能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高低温传动效率测试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
2.1 引言 |
2.2 传动效率测试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2.1 测试指标 |
2.2.2 测试原理及方案设计 |
2.3 高低温传动效率平台机械结构设计 |
2.3.1 基础平台设计 |
2.3.2 调整模块 |
2.4 高低温环境影响分析与适应性设计 |
2.4.1 基础平台热变形量的计算及仿真 |
2.4.2 高低温环境下轴承、轴支撑以及轴之间的热影响分析 |
2.4.3 轴的径向和轴向膨胀收缩以及强度校核 |
2.4.4 高低温环境下的传感器局部热防护 |
2.4.5 高低温箱穿箱气密封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低温传动效率测试系统电气系统设计 |
3.1 引言 |
3.2 测试平台电气系统整体架构 |
3.3 测试平台电气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3.1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 |
3.3.2 运动控制系统 |
3.3.3 测试系统的嵌入式程序实现 |
3.3.4 标准化通讯接口 |
3.4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
3.4.1 扭矩传感器的选型 |
3.4.2 角位移传感器的选型 |
3.4.3 数据采集设备的选择 |
3.5 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
3.5.1 电机的选型 |
3.5.2 驱动器选型与内部通讯 |
3.6 测试系统精度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低温传动效率测试系统嵌入式程序实现 |
4.1 引言 |
4.2 LabVIEW的开发环境 |
4.3 总体程序架构设计 |
4.3.1 任务管理程序 |
4.3.2 网络通讯程序 |
4.3.3 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 |
4.3.4 运动控制程序 |
4.3.5 数据存储程序 |
4.3.6 状态监控与调试程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验证与误差分析 |
5.1 引言 |
5.2 传动效率测试误差分析 |
5.3 测试平台的安装调试 |
5.4 测试平台传动效率的研究实验 |
5.5 传动效率不确定度分析 |
5.5.1 A类不确定度的分析计算 |
5.5.2 B类不确定度的分析计算 |
5.5.3 传动效率不确定度计算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机车用新型阻燃型绝缘材料TMC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制目的 |
2 研制过程 |
2.1 材料的选取 |
2.2 TMC材料研制过程 |
3 试验结果 |
4 结论 |
四、介绍一种新型酚醛玻璃布板(论文参考文献)
- [1]文本类型理论视野下《山毛榉电工层压木鉴定文件》翻译实践报告[D]. 崔照梯. 天津大学, 2020
- [2]大口径油气管道绝缘接头仿真及结构研究[D]. 杨骐源.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3]大型汽轮发电机绝缘热交换与热损伤研究[D]. 苏营.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高低温环境下传动效率测试系统的研究[D]. 王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5]机车用新型阻燃型绝缘材料TMC的研制[J]. 严树钢,谢学文. 机车电传动, 2000(03)
- [6]引拔材料机械性能试验及分析[J]. 刘景贵,徐德平. 东北电力技术, 1999(08)
- [7]1993年中国环氧树脂研究与应用文摘[A]. 宋恩兰,胡俊玲. 第六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1995
- [8]可溶性酚醛树脂的研制[J]. 吕文康,李荫,马素琴. 工程塑料应用, 1987(01)
- [9]电子工业印制电路基板绝缘材料的发展和动向[J]. 王厚邦. 绝缘材料通讯, 1981(03)
- [10]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的匝间绝缘及其进展[J]. 黎崇斌. 大电机技术, 19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