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磁感应》一课的备课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靳建设[2](2004)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中学习者将要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检测和评价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以现代课程与教学目标价值取向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指导,对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倡导教学目标设计新理念,认为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为了真正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学目标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倡导从传统的教师“备课”向现代教学设计转变,从教学目的确定向教学目标设计转变,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课程目标的理念与表述方式系统演绎到课堂教学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构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提出教学目标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具有定向主导性、过程调控性、测评激励性、交流互动性等功能;教学目标设计遵循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单元(或章)设计教学目标,便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的系统性,更好地体现学习过程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单元教学目标按照三步程式设计,即教学任务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和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为基础,通过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媒体条件的分析,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订出科学的、合理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要按照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起点确定和教学目标叙写三个环节表述。在具体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倡导明确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行为标准四个要素。以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两章内容为例,编写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寻求有效的整合,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案例,便于掌握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胡扬洋[3](2018)在《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呈现科学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新高考改革以及课程改革相继成为热点和难点。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涉入深水区,教科书研究、教师教育改革逐渐成为焦点。现实中,教师群体包括物理等各学科教学的思想则一直以来缺乏进展和突破。改进这一现实需要找寻良好的契机和杠杆,教科书编写研究以及科学方法这一范畴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优势的选择。在当下,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呈现科学方法的研究亦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第1章引言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方面对整个研究给予界定。第2章研究综述选用了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分别对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学的思想史、我国物理教材编写与教材分析的思想史、思想史视角的汇交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综述了教科书框架与内容呈现的研究。第3章发掘并归纳了思想与现实中科学方法教育的观念与实践疑难,主要存在文化视域下的科学方法“有无”之争、我国科学方法教育的“显隐”之争以及科学方法教学的实践之困等三个方面。第4章对中外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首先确定了教科书的选取及其分析标准,进而分别梳理了我国教科书与欧美教科素呈现科学方法的特征,最后归纳了相应的启示。具体的研究共分为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理论研究、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编写研究以及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效果研究三个子研究。研究规划试图通过思想史、文本分析、叙事分析等研究方法,找到既切合我国物理教师群体理解物理教学的实际,又具有鲜明实践特征,且具备良好学理依据的理论系统和实践范例。研究Ⅰ共包括第5章和第6章。首先试图确定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基本理论,在关于“科学方法”的历史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科学方法的历史内涵、哲学内涵以及在教科书中呈现时的教育内涵;其次,研究探讨了科学方法与物理学科之间关系模式的一种理论;第三,探讨了教科书文本书写的理论;最后,在相应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概念界定。基于理论研究的成果,研究建构了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类属的三维空间模型,并在这一分类框架下探讨了不同类属科学方法的内涵、特性及其功能。研究Ⅱ共包括第7章~第12章。首先,在科学方法类属三维空间的框架下,确定了高中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内容为物理学科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其次,论述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三种篇章形式以及呈现科学方法的三种陈述模式;第三,基于呈现内容与呈现形式的确定,制定了人教版新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方案;最后,基于方案,给出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单设专节”、“系统置入”以及“部分重构”的编写案例。研究Ⅲ为第13章。为检验呈现科学方法的效果,研究首先系统地探讨了呈现效果检验的方法论并进行了设计,共包括呈现科学方法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呈现科学方法对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影响以及呈现科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三个维度。第14章总结了研究结论并进行了综合讨论。结论认为科学方法相关理论建构体现出基本的合理性以及实践可用性,呈现科学方法的编写范例具有良好的范例价值,且呈现效果在教科书应用中得到了多维度的体现。
余璐[4](2018)在《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材“二次开发”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下新的课程目标,最新(2017版)课程标准提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和责任等方面。广大一线教师在教育改革深化进程中课程观念、师生观念、教学观念都有新的转变,而且新课程所倡导的教材观也在逐步替代传统的教材观念。教师作为教材的主要使用者,教师能否有目的高效地使用教材,影响着教材是否能够更加有价值地服务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教材的“二次开发”成为研究教材使用、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坚持新课程理念,在分析国内外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教材“二次开发”研究现状基础上,选取了研究视角,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教材“二次开发”原则和策略,最后进行教材“二次开发”实践。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提出研究背景,分析研究国内外现状,提出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通过对教师进行核心素养下教材“二次开发”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第三章研究核心素养下教材“二次开发”的教育理论基础,以此分析人教版物理教材系列;第四章利用案例设计、分析及实践对教材“二次开发”总结出的原则和策略;第五章在原则和策略基础上进行以笔者所任教师的班级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实验,通过学生问卷和学生成绩分析实施效果。本研究认为教材的“二次开发”要以课标本位、最近发展区、学生中心和可持续性为原则;设计四个教材“二次开发”策略,并以策略为基础设计教学案例以培养核心素养;以提出的原则和策略为指导进行了实践,实践研究表明教材的“二次开发”策略具有可行性。
李沐东[5](2007)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依然是课堂教学,所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信息化。因此各类现代化课堂教学媒体随之涌现,但各种教育媒体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同时,其问题也随之显现。如目前应用最多的“计算机+投影”,这套设备虽然能较好的展示多媒体资料,但它使用时使教学缺少互动的缺点也日益凸现。“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平台的引入,使多媒体电脑和黑板的功能整合为一体,建构了一个类似传统“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不用改变“板书+讲解”的教学行为,弥补了以往的一些教学媒体的缺憾,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逐渐成为现代课堂媒体发展的方向。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若能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和优势与中学物理教学相结合,并将大大促进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本论文在大量文献、调研和具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来说,本论文的具体工作与成果如下:梳理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历程,明确其产生的缘由与背景,推测其发展,为其他教学工作者尽快的了解电子白板提供了便利;调查、比较了目前的各种课堂教学媒体方式的优缺点,为课堂信息技术建设最优化提供依据;结合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特色,探索了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中学物理教学的结合点及其功能应用,具体应用功能本文总结为:多媒体演示功能、特效功能、库功能、交互功能,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提出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下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并提供了教学设计与应用的具体实例,为中学物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参考方案;指出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不足与缺陷,为其改进和更好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最后,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和应用的未来前景做出展望。
刘国强[6](1994)在《《电磁感应》一课的备课设计》文中提出《电磁感应》一课的备课设计刘国强(广州市卫生学校510180)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和保证.要上好课,先要备好课.备课主要做到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备习题.下面就《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
卢会东[7](2020)在《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统编版和McDougal Littell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历史教科书作为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比较教育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各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差异,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更是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中美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两版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充分了解和认识中美两国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的不同,还可以吸收借鉴美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经验和做法,以此来推动我国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中美历史课程标准目前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教学是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为核心的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美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2019年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以下简称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和美国McDougal Littell(麦克道格尔·李特尔)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两国教科书市场上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这也成为本文比较研究中选取和使用的主要素材。这有利于形成对中美教科书比较的整体认知。通过对中美两版教科书系统的比较,发现我国统编版历史教科书在编写上特色明显,优点突出:第一,拥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与独特的叙述方式。统编版教科书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以时间为经线,重大历史事件为纬线进行铺陈叙事;第二,匠心独到的内容设计与编排。统编版教科书内容上体现古今并重,形式上要求中外分开,每册均附有历史大事年表;第三,确保史料真实性与运用的规范性。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凡引用处多注明出处;第四,注重对学生进行海洋意识、边疆意识的培养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这些特色与优势是美国版教科书所不具备的。在工业革命一节中,通过对两版教科书内容结构的比较,发现两者都非常完整的表述了工业革命的内容。在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方面,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偏重于提纲挈领,简要讲述史事,但对历史事件背景和影响的表述非常完整详细,同时也注重结构化的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美版教科书编写方式强调灵活多变,在课文正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史料。这是两版教科书编写的主要差异。事实上,这种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国情,尤其是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这也就造成了两国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差异。两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异同,对推进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启示: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历史教科书编写优势的基础上,适当借鉴美国教科书编写的特色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善教科书的语言叙述方式、增加地图和图表的使用和加大原始史料的运用等。总之,通过对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差异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取长补短,优化教学案例,使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获得突破,为创建更加完善、高效和创新型的历史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狄燕[8](2009)在《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课程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落实新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并由师生通过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本文在教学目标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对高中物理教案集、教师教案等案例样本进行分析、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归纳了当前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新课标下确立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方雪[9](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需求。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李政道特别提出:“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解决问题是能否创新的体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普通高中要着力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其中科学探究中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提出物理问题,可见,提问能力的培养是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的首要环节。本文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提问能力”的概念界定和“提问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第三章主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论述“提问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第四章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提问现状及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第五章是本研究的重点,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问能力”的五个水平层次的界定为理论依据,提出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时空等的调整和优化来进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提出多角度的物理问题”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提问能力”的教学目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取得了一定的较好效果。第六章主要是通过总结自己的研究结论,反思研究的不足以及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笔者希望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能有利于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对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同行们有一些借鉴作用。
李文倩[10](2014)在《物理高端备课的比较研究 ——以《楞次定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课改以来,基础教育备受社会关注,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随之而来。教学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与学必须相互促进,使学生能够在启发引导下实现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是课堂高效的关键,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每位教师对教学设计都再熟悉不过了,但对其研究却不深入。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求对中学物理科目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中如何设置情节、如何引导学生以及为何这样做等等。笔者基于理论基础与实践效果,对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电磁学部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几个教学设计片段文本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建立四个教学设计的评价维度,分别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已发表论文的设计片段及物理高端备课设计做评鉴,找出教学设计中的优劣,为更多教师提供参考。本研究具体从以下几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由第一、二章组成,首先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前人对教学设计和高端备课的研究结论,提出笔者的研究方向并给出研究设计。第二部分:第三章明确了物理高端备课的理论基础,进而建立教学设计的评价维度。第四章以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在教学逻辑、教学本质、方法显化、教学创新四个维度上,对三个教学设计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物理高端备课能够较好的符合物理学科本身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第三部分:最后一章总结研究结论及不足之处,提出高端备课的内容及原则,并为广大一线教师的物理教学设计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二、《电磁感应》一课的备课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磁感应》一课的备课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现代教学目标取向与目标分类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研究综述 |
第二节 国内教学目标分类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现代课程与教学目标价值取向 |
第二章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调研 |
第一节 教学目标设计现状调研分析(一) |
第二节 教学目标设计现状调研分析(二) |
第三章 教学目标设计基本原理 |
第一节 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理念 |
第三节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分类研究 |
第四节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
第四章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实例 |
第一节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表述方法 |
第二节 《电磁感应》一章教学目标设计 |
第三节 《交流电》一章教学目标设计 |
第五章 反思与评价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教师教学目标问卷调查 |
二、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访谈提纲 |
三、本人主要相关研究成果 |
后记 |
(3)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呈现科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设计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1.6 核心概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科学方法教育的基础研究 |
2.2 我国物理科学方法教学的思想史 |
2.3 我国物理教材编写与教材分析的思想史 |
2.4 思想史视角的汇交 |
2.5 教科书框架与内容呈现的研究 |
第3章 科学方法教育的观念与实践疑难 |
3.1 文化视域下的科学方法“有无”之争 |
3.2 我国科学方法教育的“显隐”之争 |
3.3 科学方法教学的实践之困 |
第4章 中外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现状研究 |
4.1 教科书的选取及其分析标准 |
4.2 我国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特征 |
4.3 欧美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特征 |
4.4 对比与启示 |
研究Ⅰ: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理论研究 |
第5章 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基本理论 |
5.1“科学方法”的历史与反思 |
5.2“科学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历史与反思 |
5.3 科学方法与物理学科的关系 |
5.4 教科书文本书写的理论探讨 |
第6章 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分类理论 |
6.1 科学方法类属的“逻辑”与“历史”维度 |
6.2 科学方法类属的“学科-思维”维度 |
6.3 科学方法类属的三维空间 |
6.4“科学实践”视域下的科学方法类属 |
研究Ⅱ: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编写研究 |
第7章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内容 |
7.1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内容的两类参照 |
7.2 三维空间理论下呈现科学方法的类群确定 |
7.3 科学方法内容厘定的原则 |
7.4 呈现内容Ⅰ:物理学科方法 |
7.5 呈现内容Ⅱ:科学思维方法 |
第8章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形式 |
8.1 呈现科学方法的篇章形式:专节/置入/重构 |
8.2 呈现科学方法的陈述模式:提示/分解/诠释 |
8.3 呈现科学方法的分解陈述 |
第9章 人教版新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方案 |
9.1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原则 |
9.2 对样章的意见征集与反馈 |
9.3 呈现科学方法的整体规划 |
第10章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单设专节”的编写 |
10.1 专节“物理学的方法”编写 |
10.2 编写说明 |
第11章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系统置入”的编写 |
11.1 系统置入物理学科方法的编写 |
11.2 系统置入科学思维方法的编写 |
第12章 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部分重构”的编写 |
12.1“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重构 |
12.2“机械能守恒定律”重构 |
12.3“电场强度”重构 |
12.4“楞次定律”重构 |
研究Ⅲ:物理教科书呈现科学方法的效果研究 |
第13章 呈现科学方法的效果 |
13.1 呈现效果检验的方法论与设计 |
13.2 呈现科学方法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 |
13.3 呈现科学方法对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影响 |
13.4 呈现科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 |
第14章 综合讨论 |
14.1 研究结论 |
14.2 反思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4)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材“二次开发”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的研究 |
1.2.1 概念界定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2.1 教师问卷编制设计及实施 |
2.2 教师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 |
2.2.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
2.2.2 基于教师关于核心素养下教材“二次开发”问卷下的现状问题 |
第3章 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学理论基础及教材分析 |
3.1 教学理论基础 |
3.1.1 建构主义理论 |
3.1.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2 教材分析 |
3.2.1 在新课标落实上 |
3.2.2 开放性上 |
3.2.3 课程“弹性”上 |
第4章 核心素养下教材“二次开发”原则、策略总结和案例分析 |
4.1 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
4.1.1 课标本位原则 |
4.1.2 最近发展区原则 |
4.1.3 学生为中心原则 |
4.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4.2 教材“二次开发”的策略 |
4.2.1 入微地渗透物理观念 |
4.2.2 长期以科学思维品质带动科学思维能力 |
4.2.3 真正地实践实验探究 |
4.2.4 浸润式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教学 |
4.3 教材实例实践及分析 |
4.3.1 必修1 案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实践关系”教学案例及分析 |
4.3.2 必修1 案例“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案例及分析 |
4.3.3 必修2 案例“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案例及分析 |
4.3.4 选修3-1 案例“多用电表的原理”教学案例及分析 |
4.3.5 选修3-2 案例“划时代的发现”教学案例及分析 |
4.3.6 选修3-2 案例“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教学案例及分析 |
4.3.7 选修3-3 案例“气体现象的微观意义”案例及分析 |
4.3.8 选修3-5 案例“粒子波动性”教学案例及分析 |
第5章 实践结果和分析 |
5.1 学生调查统计及分析 |
5.2 学生成绩统计及分析 |
5.2.1 前测说明 |
5.2.2 后测 |
5.3 研究结论 |
5.4 下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主要研究工作和学术成果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5)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总论 |
1.1 概念界定 |
1.2 研究背景 |
1.3 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现状 |
1.3.1 国外 |
1.3.2 国内 |
1.4 研究意义、目标、方法和理论依据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目标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理论依据 |
第2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发展梳理及其教学功能分析 |
2.1 教学媒体的发展历程 |
2.1.1 媒体与教学媒体 |
2.1.2 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发展史 |
2.2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历程 |
2.3 交互式电子白板简介 |
2.3.1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分类 |
2.3.2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
2.3.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软件系统及其基本功能 |
2.4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功能分析 |
2.4.1 课堂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 |
2.4.2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其他课堂演示媒体的比较 |
第3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功能研究 |
3.1 多媒体演示功能 |
3.1.1 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
3.1.2 打破时空限制,突破技术障碍 |
3.1.3 创设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
3.2 特效功能 |
3.2.1 屏幕遮蔽 |
3.2.2 指针工具 |
3.2.3 聚光灯 |
3.2.4 屏幕捕获工具 |
3.2.5 记录器 |
3.3 库功能 |
3.3.1 资源库的分类 |
3.3.2 资源库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益处 |
3.4 交互功能 |
3.4.1 使教师“摆脱”了鼠标和粉笔 |
3.4.2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 |
3.4.3 易于展示教学过程,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
3.4.4 便于保存教学过程,实现了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再利用 |
第4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
4.1 问卷调查 |
4.1.1 教师问卷 |
4.1.2 学生问卷 |
4.2 个别访谈 |
第5章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
5.1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内涵 |
5.2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步骤 |
5.3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特点 |
5.3.1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
5.3.2 强调对教学资源及交互活动的设计 |
5.3.3 可以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
第6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
6.1 教学设计过程 |
6.1.1 教学分析 |
6.1.2 教学目标 |
6.1.3 教学重点、难点 |
6.1.4 教学资源 |
6.2 教学活动过程 |
第7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存在的缺陷及发展优化 |
7.1 硬件方面 |
7.2 软件方面 |
7.3 操作方面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 |
教师调查问卷 |
学生问卷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统编版和McDougal Littell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概述 |
第一节 中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概述 |
第二节 中国高中历史教科书 |
第三节 美国麦克道格尔·李特尔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
小结 |
第二章 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 |
第一节 内容结构比较 |
第二节 课文系统比较 |
第三节 课文辅助系统比较 |
小结 |
第三章 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差异的原因和启示 |
第一节 中美历史教科书编写差异的原因 |
第二节 中美历史教科书编写差异对我国历史课堂教学的启示 |
小结 |
第四章 教科书比较视野下“工业革命”案例教学与应用 |
第一节 做好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立意 |
第二节 分析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
第三节 整合教材内容,确定教学设计 |
第四节 注重教学反思,师生共同成长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状况综述 |
三、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
第一章 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基础 |
1.1 教学目标的含义 |
1.1.1 目标和教学目标 |
1.1.2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 |
1.2 教学目标的功能 |
1.3 国内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1.3.1 国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1.3.2 我国教学目标分类 |
1.4 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 |
1.4.1 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分类结构 |
1.4.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
1.5 教学目标的陈述 |
1.5.1 行为目标模式 |
1.5.2 格朗伦模式 |
1.5.3 表现性目标 |
1.5.4 生成性目标 |
第二章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现状调研及主要问题 |
2.1 教学目标设计现状调研分析 |
2.1.1 研究目的 |
2.1.2 调查对象及样本的选取 |
2.1.3 调查的方法与过程 |
2.1.4 结果与分析 |
2.1.5 总结与反思 |
2.2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1 目标意识淡薄 |
2.2.2 目标制订技术不足 |
2.2.3 目标监控乏力 |
2.3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成因分析 |
2.3.1 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教学理论严重匾乏 |
2.3.2 缺乏目标设计依据的分析 |
2.3.3 过于强调目标预设 |
2.3.4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不够 |
2.3.5 来自升学考试、社会和学校的强大压力 |
第三章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
3.1 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因素分析 |
3.1.1 依据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
3.1.2 依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
3.1.3 依据对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的分析 |
3.1.4 依据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状况的分析 |
3.1.5 依据教学环境分析 |
3.2 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程式 |
3.3 教学目标的确定方法 |
3.3.1 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步骤 |
3.3.2 三维目标的具体确定方法 |
3.4 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与策略 |
3.4.1 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策略 |
3.4.2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策略 |
3.4.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表述策略 |
3.5 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几种参考形式 |
3.5.1 三环节法 |
3.5.2 表格法 |
3.5.3 “三维目标表述一体化整合”法 |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实例 |
4.1 《电磁感应》一章教学目标设计 |
4.2 《交流电》一章教学目标设计 |
4.3 实践感受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5.2.1 加强目标监控,提高目标有效性 |
5.2.2 注意目标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 |
5.2.3 注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尝试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
5.3 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附录1:教师教学目标访谈提纲 |
附录2:教师问卷调查 |
致谢 |
(9)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教学困惑:学生真的明白吗? |
1.1.2 听一节小学语文课有感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2 “提问能力”的相关研究现状 |
2.1 “提问能力”的概念界定 |
2.2 “提问能力”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的研究现状 |
3 “提问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
3.1 “提问能力”是创新性人才的基本品质 |
3.2 “提问能力”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
3.3 “提问能力”是物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 |
4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 |
4.1 问卷调查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手段 |
4.2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4.2.1 教师问卷 |
4.2.2 学生问卷 |
4.3 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归因分析 |
5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及其实践 |
5.1 用物理史实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
5.2 “翻转题讲评”促使学生提出物理问题 |
5.3 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
5.4 “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多角度提出物理问题 |
5.5 “做中学”展示学生综合提问能力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物理高端备课的比较研究 ——以《楞次定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
1.2.2 国培计划的开展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研究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设计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教学设计的研究 |
2.1.1 教学设计的概念 |
2.1.2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
2.2 高端备课的研究 |
第三章 物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3.1 物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3.1.1 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特点 |
3.1.2 物理能力理论 |
3.1.3 物理学科特点 |
3.1.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2 建立比较维度 |
第四章 比较与评价:以楞次定律一节为例 |
4.1 楞次定律的概述 |
4.1.1 楞次定律的表述 |
4.1.2 楞次定律的理解 |
4.1.3 楞次定律的应用步骤 |
4.2 教学困局分析 |
4.2.1 内容与学情分析 |
4.2.2 教材分析 |
4.3 普通教学设计的比较与评价 |
4.3.1 普通一线中学教师的设计案例 |
4.3.2 已发表的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案例 |
4.4 物理高端备课的比较与评价 |
4.5 三类教学设计的综合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综合讨论 |
5.1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
5.1.1 研究结论 |
5.1.2 研究的局限性 |
5.2 综合讨论 |
5.2.1 物理高端备课的内容与原则 |
5.2.2 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电磁感应》一课的备课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 靳建设. 西北师范大学, 2004(01)
- [3]高中物理教科书编写呈现科学方法研究[D]. 胡扬洋. 首都师范大学, 2018(10)
- [4]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材“二次开发”实践研究 ——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D]. 余璐.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5]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沐东. 上海师范大学, 2007(05)
- [6]《电磁感应》一课的备课设计[J]. 刘国强. 中专物理教学, 1994(S1)
- [7]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统编版和McDougal Littell版为例[D]. 卢会东.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8]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研究[D]. 狄燕. 苏州大学, 2009(S2)
- [9]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 方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物理高端备课的比较研究 ——以《楞次定律》为例[D]. 李文倩. 首都师范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