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中的“隐藏临界”问题

浅谈中学物理中的“隐藏临界”问题

一、漫谈中学物理中 的“隐临界”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柯佼[1](2020)在《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学和物理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推导和论证,高中物理考试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对相应能力的考查,高考中需要用到数学知识解决的物理问题也很多,高校物理课程中还专门设立《物理数学方法》的课程。但是目前在我国物理和数学是两门彼此独立的学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切实感受到高中生因应用数学知识能力不足所带来的物理学习障碍。因此,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主要使用的是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本调查和经验总结这几种研究方法。通过对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能力的现状的调查,找到学生感到困难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文献调研针对其中的重难点模块以专题形式进行研究,给出教学建议,从而突破这一教学的重难点。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调查高中生在物理学习时应用数学知识的现状: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的方式对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的师生进行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学生对物理学习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认识程度和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确定研究重点;2.调查高中数学、物理的课程进度安排从而确定知识衔接的内容及可行性;3.研读高中物理、数学教材并统计高中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数学知识。按照课本章节的顺序统计出各个章节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高中物理哪些知识板块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这一问题,并根据两门课程的进度安排以及课程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4.根据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矢量、方程(组)、三角函数这三个模块,其次是函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这三个模块。最难的是函数、导数与积分、解析几何、方程(组)这四个模块。其次是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这两个模块。综上,为了突破这一难题,以专题模块形式对几大模块进行整理。每一个模块总结了涉及的核心数学知识点,并针对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典型问题或例题的形式呈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希望给物理教师的教学提供素材和借鉴。

张荣奎[2](2014)在《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法与实践》文中认为物理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表述、问题的解决都要借助于数学,数学是物理学的研究工具。数学对物理学有重要的影响,物理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要借助数学,若没有数学支撑,物理学将无法得到应用和发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明确提出对应用数学能力的要求,高考物理考纲中也明确提出了要考查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数学在高中物理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数学语言包括符号、公式、图像等,是研究和描述自然科学的重要工具,它为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述提供了简洁、精确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数学为物理学提供了定量研究和理论分析的重要手段,使物理学能更精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和现实问题,从而提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规律;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模型的建立离不开科学抽象,物理学的应用离不开逻辑推理,而数学是物理学进行科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的重要工具;正是依靠数学,物理学理论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才能突破自身局限迅猛发展,才使物理学实现了推动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理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要借助于数学方法,高中物理的学习和解题也要用到很多数学方法,比如比例法、图像法、方程函数法、几何图形法、矢量法、微元法、数形结合法等。本文结合实例论述了几种典型的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为了解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运用现状,采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诊断性测试和教学课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建议与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做好数学思想与方法和物理知识间的相互渗透的同时,还长期注重把物理教学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理论课渗透、习题课巩固和实验课迁移等方面,说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渗透,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既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需要,也是高考提出的能力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表现在:一、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方法,做到知识与方法有机结合。二、渗透数学方法,但又不失物理本色。三、物理习题中灵活应用数学方法,但不要将物理问题完全数学化。四、要善于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五、注重物理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数理结合能力。本课题研究将有助于广大物理教师能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中阶段培养出灵活、扎实、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另外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有重要意义的。

季大华[3](1985)在《漫谈中学物理中 的“隐临界”问题》文中指出 物理学中一些冠以“临界”一词的概念,如临界温度、临界压强、临界角、临界质量,临界体积等,很明显是属于临界问题。值得注意是,还有很多概念虽然没有临界一词,实际属于临界问题的范畴。牵涉这一类概念的问题可称作“隐临界”问题。隐临界问题与临界问题都有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前后,物质的物理状态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临界点往往是两个不同的物理状态的连接点。如: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都是临界点。当物体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就要落到地球表面,当物体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时,它便绕着地球旋转,成为人造卫星;当物体达到或大于第二

沈理民[4](1984)在《漫谈中学物理中临界问题》文中研究说明 中学物理中涉及到不少临界问题。本文就教学过程中自己对临界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正确理解物理临界概念才能深刻理解与其有关的物理现象既然中学物理中涉及到不少临界问题,那么什么叫临界呢?中学物理中临界的概念很多。其中有一类物理概念名称前面带有"临界"两个字。譬如,热学中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强、几何光学中的临界角、原子核物理中的临界质量、临界体积和临界形状等,很明显是属于临界的概念。而另一类物理概念名称前面虽然没有"临界"两个字,但仍然是属于临界的概念。譬如,热学中的熔

胡春华[5](2004)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创新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创新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阐述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 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这部分主要对创新教育、创新思维进行界定,阐述创新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2. 创新思维的结构及培养方法本部分着重论述创新思维的结构,提出创新思维培养的指导思想及一般方法。3.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本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着重论述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创新思维各要素培养的具体措施。4. 强化问题意识,开发创新思维这部分主要论述教师如何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如何从学生提出问题入手培养其创新思维。5.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这部分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结论及研究的局限,并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给予展望。

高天一[6](2016)在《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竞赛解题中的巧妙应用》文中指出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学科,数学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不仅可以巧妙的解决物理问题,而且还能够表现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反馈。本文通过一些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竞赛中的典型应用实例来加以说明,并与同学共勉。

曾昭纬[7](1986)在《漫谈物理试题中的隐蔽条件》文中提出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其困难程度不仅在于某些综合题物理过程的复杂多变,更在于各类档次试题中物理条件的隐蔽难寻,使人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一筹莫展"的迷雾之中,其实,拟题者的良苦用心,正是能力考查的奥妙所在,我们只要通过认真审题去仔细分析、深入推敲和努力发掘,就不难发现,在题目的字里行间或者示意图中隐含着我们所觅寻的物理条件,这就是所谓隐蔽条件,一旦捕捉住这些条件,就会"茅塞顿开",领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

二、漫谈中学物理中 的“隐临界”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漫谈中学物理中 的“隐临界”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选题的必要性
        1.2.1 物理与数学的学科特点
        1.2.2 高中物理考纲要求
        1.2.3 物理与数学的相关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数学与物理结合的理论探究
    2.1 迁移理论
        2.1.1 学习迁移的涵义
        2.1.2 迁移理论的启示
    2.2 奥苏泊尔的同化论
        2.2.1 同化论的涵义
        2.2.2 同化论的启示
第3章 高中物理课程学习所需数学知识文本调查研究
    3.1 高中数学课程进度安排
    3.2 高中物理课程学习所需数学知识统计
第4章 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现状调查
    4.1 调查研究目的及方法
    4.2 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现状——学生问卷调查
    4.3 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现状——针对教师的访谈
    4.4 结论
第5章 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专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5.1 函数模块
        5.1.1 利用函数思想推导物理规律
        5.1.2 利用函数图像基本性质解决物理图像问题
        5.1.3 利用函数单调性、极值求解物理临界问题
        5.1.4 教学建议
    5.2 三角函数模块
        5.2.1 利用三角函数极值求物理最值问题
        5.2.2 利用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认识简谐运动规律
        5.2.3 利用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认识机械波运动规律
        5.2.4 利用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认识交流电的规律
        5.2.5 教学建议
    5.3 导数与积分模块
        5.3.1 导数与定积分的基础知识
        5.3.2 导数的应用
        5.3.3 定积分的应用
        5.3.4 教学建议
    5.4 几何图像模块
        5.4.1 几何图的基础知识
        5.4.2 几何光学中的几何问题
        5.4.3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中的几何问题
        5.4.4 教学建议
    5.5 矢量模块
        5.5.1 矢量在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
        5.5.2 矢量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5.5.3 教学建议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法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迁移理论
第三章 数学在高中物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3.1 数学在高中物理中的作用
    3.2 几种典型的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运用现状调查研究
    4.1 调查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4.2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4.3 教学课例分析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培养
    5.1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促进物理学习的策略
    5.2 具体课例分析
    5.3 实践反思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高中教学中数学与物理的步调问题
    6.2 本课题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数学运用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诊断测试卷
致谢

(5)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
    1 1 创新教育概述
    1 2 创新思维
    1 3 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
2 创新思维的结构与培养方法
    2 1 创新思维的结构
    2 2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依据
    2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
3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 1 发散思维及培养
    3 2 辩证思维及培养
    3 3 直觉思维及培养
    3 4 形象思维及培养
    3 5 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及培养
4 强化问题意识,开拓创新思维
    4 1 创新始于“问题”
    4 2 “问题”产生于“好奇”与“质疑”
    4 3 “问题”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心理学分析
    4 4 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5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5 1 研究结论
    5 2 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6)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竞赛解题中的巧妙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韦达定理在物理中的应用
二、几何极值在物理中的应用
三、微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
四、应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1. 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时, 不但要考虑数学方面的定理、规律、方法, 还要考虑具体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各种表达物理规律的公式都有特定的适应条件, 首先搞清楚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3, 4]。
    2. 运用数学求得解后, 一定要再从物理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讨论, 要把数学的解还原成符合物理实际情况的解。
五、结束语

四、漫谈中学物理中 的“隐临界”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D]. 柯佼.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2]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法与实践[D]. 张荣奎.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3]漫谈中学物理中 的“隐临界”问题[J]. 季大华. 宁夏教育, 1985(01)
  • [4]漫谈中学物理中临界问题[J]. 沈理民. 物理教学, 1984(02)
  • [5]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胡春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04(04)
  • [6]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竞赛解题中的巧妙应用[J]. 高天一.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6)
  • [7]漫谈物理试题中的隐蔽条件[J]. 曾昭纬. 物理教学, 1986(09)

标签:;  ;  ;  ;  ;  

浅谈中学物理中的“隐藏临界”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