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子筛制氩新工艺试验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苏昭辉[1](2020)在《结合HYSYS仿真模型优化空分装置运行方式》文中指出首先介绍了工业气体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以及全低压无氢制氩空分流程基本构成情况。通过HYSYS过程模拟软件,建立外压缩KDON-12000流程和内压缩KDON-12000流程。在HYSYS模拟流程中,外压缩KDON-12000流程重点模拟研究调整膨胀空气旁通流量对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的影响,内压缩流程则模拟研究调整液氧和液氮产量以及氩馏分抽取量对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多种工况的模拟对比,得出如下结果:1.外压缩空分流程中膨胀空气旁通量适度增加使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有所上升,但是氧气产量和氧气纯度会略微下降。2.内压缩空分流程液氧产量偏多时,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较高。内压缩空分流程液氮产量偏多时,液氩产量较少,氩提取率也不高,且氧气纯度也明显下降。3.氩馏分抽取量加大时,液氩产量、液氩提取率以及液氧纯度都有所提升,如果氩馏分抽取量不合理,很容易导致粗氩塔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到空分装置上塔的正常工作。通过模拟对比,为实际操作指明优化方向,空分操作员应依据客户用气需求情况,结合液体市场需求情况,适度调整空分装置运行工况,实现空分装置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实现空分装置最佳工况的运行。
姚力[2](2015)在《钢铁制造流程中空分系统的有用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空分产品是钢铁企业重要的二次能源介质,由于空分工艺流程以及操作运行水平的差异,各企业之间能耗水平差别较大,如何降低空分产品能耗和提高空分机组运行经济性一直是钢铁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传统的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衡算节能研究的基础上,升级引入第二定律,采用(?)分析方法指导空分产品节能研究:对空分气体产品在现代钢铁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计算。指出空分系统是现代钢铁企业不可或缺的工艺单元。其电耗在全企业电耗中所占份额超过10%。而在氧气炼钢过程中元素氧化的发热量约为制氧能耗的4-5倍。对唐山钢铁公司的钢铁生产和用氧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得知唐钢目前吨钢耗氧量约为56m3,比理论值冗余量约为5.0%,高炉炼铁富氧量约为每吨生铁40~45m3,总的综合用氧量接近l00m3/t-粗钢。借助于物性参数计算软件包,对唐钢40000m3/h的空分单元进行(?)分析,获得不同产品的产量对普遍炯效率的影响定量规律:液体总产量增加9%(300m3),炯效率可提高0.7~1.0%:氧气产量增加10%,炯效率可提高1.3%。不同的产品组合,其流程(?)效率是不同的,存在最优值。基于炯分析结果,实施内外结合氧/氮互换的变负荷柔性操作,指出唐钢气体应配置液化氧气量为14000m3的液化装置,可以提高系统的炯效率和降低氧气或氮气的放散率。在炯分析的理论指导下,对炼钢供氧输送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在保证炼钢用氧压力不变的前提下将输送压力3.0MPa(G)降低至1.5MPa(G)。基于本论文的研究,唐钢气体公司获得了明显的节能、增效的结果,取得专利发明,得到冶金行业的好评。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深冷技术》编辑组[3](1980)在《国内分子筛低温吸附制氩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分子筛低温吸附制氩新工艺,正在逐步推广。《深冷简报》(本刊前刊名)1972年第1期首先报道了北京电子管厂氮氧站用分子筛低温吸附制取合格精氩气的总结,随后南京钟山化工厂、杭州钢铁厂、自贡东方锅炉厂等单位,也先后采用了分子筛低温吸附制氩新工艺。为了介绍各单位情况,我们在1975年第1期《深冷技术》上刊载了一个汇总表,即“国内分子筛制氩新工艺试验情况表”。
东方锅炉厂动力科技术组[4](1974)在《分子筛制氩新工艺试验介绍》文中提出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兄弟单位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放手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制造设备。在一九七三年九月组织三结合小组,对YFS-2.5型制氩装置进行了彻底的改装。我们经过四个月的奋战,终于用分子筛制氩新工艺生产出纯度为99.99%的纯氩气。
孙鸿昶,赖声潭[5](1977)在《用液氮作冷源的分子筛制氩新工艺介绍》文中研究表明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我厂在1969年分子筛制氩取得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吸取兄弟单位的经验,于1974年对150米3/时制氧机生产氩气的老工艺进行了革命,采用了分子筛低温吸附法制氩新工艺,并获得成功。当加工空气量为1160米3/时,用新工艺生产,纯氩产量可达到 4标米3/时,纯度在 99.99%Ar
卢福军[6](2016)在《肟的合成及其水解制备盐酸羟胺的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盐酸羟胺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还原剂和显像剂,也可用于有机合成中。目前工业上合成盐酸羟胺的方法大都存在工艺过程复杂、副产物多、收率低、三废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市场迫切需求一种高效节能、产品质量优异、环境友好的盐酸羟胺新型合成工艺。近些年来,随着氨肟化工艺的提出和广泛应用,通过氨肟化-肟水解路线生产盐酸羟胺成为一种新思路,该工艺实质就是由NH3、H2O2、HCl为基本原料,中间产物肟和酮作为内部循环物料,该工艺力图使原料完全转化为目标产物。通过对一系列底物进行氨肟化实验,实现了不同活性酮或醛的肟化反应。并对一直存在争议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及红外光谱分析初步判断氨肟化工艺存在羟胺机理。在对氨肟化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合成分子筛催化剂。本文分别研究了影响氨肟化和肟水解的工艺条件。选择苯乙酮为反应原料,氨肟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氨气):n(过氧化氢):n(酮)=1:1.3:2.5,氨水和双氧水同时加入,反应温度为65℃,催化剂用量为4%,甲苯或异丙醇为反应最佳溶剂,加入溶剂和酮等量,双氧水浓度对反应无明显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酮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9.9%,肟的选择性高于99%。肟水解的工艺条件为:在反应-蒸馏方式下,酮和盐酸反应摩尔比为1:1.1,反应温度在110℃左右,反应时间为90min,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8%,盐酸羟胺的收率为97%,酮的回收为96%。在整个工艺条件下,盐酸羟胺的收率高达96%,酮的回收利用率为95%。该工艺实现了较高的原子经济性,相比于传统工业路线具有低能耗、过程绿色、反应温度温和、副产物少、收率高等优势,完全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化学、清洁生产的宗旨。在小试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试放大和循环工艺的实验,进一步验证并完善小试的工艺参数,核实中控方案是否达到质量控制要求,设计盐酸羟胺生产工艺流程方案,对各工段流程进行说明,并提出主要设备的基本要求,对生产带来的三废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孙鸿昶,赖声潭[7](1975)在《用液氮作冷源的分子筛制氩新工艺简介》文中提出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我厂在1969年分子筛制氩取得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吸取兄弟单位的经验,于1974年对150米3/时制氧机生产氩气的老工艺进行了革命,采用了分子筛低温吸附法制氩新工艺,并获得成功。几个月来的生产情况表明,新工艺与老工艺相比,更符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精神。新工艺流程简化,工序减少,设备紧凑,氩的提取率高。当加工空气量为1160米3/时,用新工艺生产,纯氩产量可达到4标米3/时,纯度在99.99%Ar以上,氧、氮、水份等杂质含量比老工艺减少很多,其中水份露点达到-60℃以下,氢和碳氢化合物均不存在。
南京钟山化工厂“低温吸附制氩”革新小组[8](1973)在《分子筛低温吸附制氩与液氩气化充瓶》文中研究表明我们车间原来采用加氢除氧和精馏除氮法制纯氩、工艺复杂,电耗高,效率低。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学习了北京电子管厂氮氧站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改革了老的制氩工艺流程,采用分子筛低温吸附法制取纯氩。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一次试验成功。改革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质量稳定,经上海吴淞化工厂分析,氩气合乎一级标准。下面将我们的革新作一简单介绍:
自贡东方锅炉厂动力科技术组[9](1977)在《分子筛制氩新工艺试验介绍》文中提出我厂氧氩站有 KFS-86-1型空分设备一套,配 YFS-2.5型制氩装置。1971年开始安装空分设备,采用分子筛纯化器代替了碱洗塔和硅胶干燥器,于1972年4月投产。我们还采取加大空压机皮带轮的方法使空气量由原来的860米3/时增大到1000米3/时。接着进行氩塔安装准备,经反复讨论和研究,决定采用分子筛制取纯氩的新工艺,于1973年9月组织三结
王欢[10](2016)在《分子吸附式鱼塘增氧机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空分设备原理都是先将空气液化,再利用空气中不同种类气体的沸点不同分离想要得到的组分。这种方法原理简单,产气量大,但对设备要求较高,设备体积大、机构复杂、成本高昂。现在新兴的水产养殖业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分子筛的出现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大多数分子吸附式制氧机的控制系统比较简单,且无法形成闭环,能耗也很大,更无法保证产品气体的质量。本文将设计一种小型制氧机,采用分子筛作为产氧部件,并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完成了整机的优化控制。本文首先对制氧机各部分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建立整机系统模型。并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对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仿真。文中主要建立鼓风机、分子筛和氧气缓冲罐这三部分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整合三部分模型建立整机系统模型。在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选取上,本课题通过对比普通PID与模糊PID两种控制算法的优缺点,总结出一种适合小型制氧机的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实现制氧机恒流量输出。本文所设计的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系统的稳态时间短、超调量小、工作状态稳定,因此文中所设计的系统和控制方案是可行的,这为分子吸附式小型鱼塘制氧机的实际制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很高的实际参考价值。
二、分子筛制氩新工艺试验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子筛制氩新工艺试验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结合HYSYS仿真模型优化空分装置运行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章 全低压无氢制氩空分设备介绍 |
2.1 空分工艺流程组成 |
2.1.1 原料空气过滤和压缩单元 |
2.1.2 空气预冷单元 |
2.1.3 空气纯化单元 |
2.1.4 制冷单元 |
2.1.5 精馏分离单元 |
2.1.6 无氢精馏制氩单元 |
2.2 空分工艺流程简介 |
2.2.1 外压缩空分工艺流程简介 |
2.2.2 内压缩空分工艺流程简介 |
2.3 空分工艺流程对比 |
2.3.1 投资成本 |
2.3.2 空分工艺流程安全性与可靠性 |
2.3.3 空分装置运行成本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模型构建 |
3.1 模拟软件介绍 |
3.2 过程模拟软件Aspen HYSYS开发背景和特点 |
3.3 外压缩空分模拟流程建立 |
3.3.1 外压缩空分工艺流程初始环境的设定 |
3.3.2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模拟流程搭建 |
3.3.3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氩富集区特性分析 |
3.4 内压缩空分模拟流程建立 |
3.4.1 内压缩空分工艺流程初始环境的设定 |
3.4.2 内压缩KDON-12000流程模拟流程搭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KDON-12000空分装置氩提取率研究 |
4.1 氩的用途及来源 |
4.2 空分装置氩生产现状 |
4.3 外压缩空分工艺流程氩提取率影响因素研究 |
4.3.1 进入空分装置空分上塔膨胀空气流量的限定因素 |
4.3.2 合理控制空分上塔膨胀空气量 |
4.3.3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模拟分析 |
4.3.4 建立对比工况模型 |
4.3.5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 |
4.3.6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小结 |
4.4 内压缩空分工艺流程氩提取率影响因素研究 |
4.4.1 液氧和液氮工况操作对液氩产量的影响 |
4.4.2 建立液氧和液氮工况模型 |
4.4.3 内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 |
4.4.4 内压缩KDON-12000氩馏分抽取量对液氩产量的影响 |
4.4.5 内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小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 |
5.1 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钢铁制造流程中空分系统的有用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氧气转炉炼钢是当今粗钢生产的主流炼钢技术 |
2.1.1 氧气转炉炼钢技术主导着近代全球粗钢生产的发展 |
2.1.2 氧气转炉炼钢方法是中国粗钢生产的主要技术 |
2.1.3 近年来中国钢铁生产技术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
2.2 氧气制取方法 |
2.2.1 空气分离法 |
2.2.2 化学法 |
2.2.3 电解法 |
2.3 低温法空分流程 |
2.3.1 空分流程的发展 |
2.3.2 外压缩流程的特点 |
2.3.3 规整填料塔及新型冷凝蒸发器 |
2.4 钢铁企业气体生产供应网络 |
2.5 本文研究内容 |
2.5.1 研究内容 |
2.5.2 研究方法 |
3 各种气体产品是当代钢铁生产的要素 |
3.1 工业纯氧在现代钢铁冶金生产技术中的重要性 |
3.2 气体产品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 |
3.2.1 氧气在钢铁行业的典型应用 |
3.2.2 氮气在钢铁行业的典型应用 |
3.2.3 稀有气体的典型应用 |
3.3 氧气转炉炼钢过程的物料、能量和用氧量的模拟计算 |
3.3.1 氧气转炉炼钢衡算模型 |
3.3.2 计算依据及基本假设 |
3.3.3 氧气转炉炼钢物料衡算 |
3.3.4 吨钢用氧量估算 |
3.3.5 氧气转炉炼钢过程热平衡 |
3.3.6 氧气转炉炼钢过程中单位氧气提供的热量 |
3.4 本章小结 |
4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气体产品现状调查研究 |
4.1 唐钢生产主流程概况 |
4.2 唐钢气体产品现状调研 |
4.2.1 氧气转炉炼钢用氧实况 |
4.2.2 唐钢高炉富氧炼铁用氧实况 |
4.2.3 唐钢气体供求特征 |
4.2.4 制氧与用氧的匹配研究(连续/间歇) |
4.3 本章小结 |
5 空分流程的(火用)分析研究 |
5.1 (火用)分析原理 |
5.2 空分流程(火用)分析物理模型 |
5.3 普遍(火用)效率与目的炯效率 |
5.4 氧气产品能源单耗分析 |
5.4.1 氧的能源单耗指标 |
5.4.2 多种气态产品的能耗 |
5.4.3 多种液态产品的能耗 |
5.4.4 空分产品综合能耗 |
5.4.5 等效产量法的评价 |
5.5 混合工质(火用)分析模型研究 |
5.5.1 混合物相平衡数学模型的筛选 |
5.5.2 纯物质的扩散(火用) |
5.5.3 混合物的(火用) |
5.5.4 P-R状态方程 |
5.5.5 混合物焓与熵 |
5.6 混合工质(火用)计算软件的开发研究 |
5.7 精度评价研究 |
5.8 本章小结 |
6 空分系统普遍(火用)效率 |
6.1 40000 m~3/h空分装置流程 |
6.2 空分产品(火用) |
6.3 空气处理系统普遍(火用)效率 |
6.4 冷箱系统普遍(火用)效率 |
6.5 增压膨胀系统普遍(火用)效率 |
6.6 空分装置变工况条件下普遍(火用)效率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内外结合的空分装置变负荷调节 |
7.1 设置外液化装置的意义 |
7.2 外置液化装置普遍(火用)效率分析 |
7.2.1 液体储罐的最佳配置容量 |
7.2.2 外置液化装置的普遍(火用)效率 |
7.2.3 变工况条件下空分装置与外置液化装置的目的(火用)效率 |
7.2.4 外置液化装置的设计 |
7.2.5 氧氮转换装置 |
7.2.6 内外结合的氧氮互换的空分装置变负荷操作要点 |
7.3 气体输送系统(火用)效率 |
7.3.1 气体输送压力对(火用)效率的影响 |
7.3.2 气体输送系统的优化 |
7.3.3 气体输送系统优化的特点 |
7.4 实施效果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肟的合成及其水解制备盐酸羟胺的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羟胺及羟胺盐 |
1.1.1 羟胺的性质及应用 |
1.1.2 羟胺盐的性质及应用 |
1.1.3 盐酸羟胺的合成方法 |
1.2 钛硅分子筛 |
1.2.1 分子筛及其应用 |
1.2.2 TS-1 钛硅分子筛及其应用 |
1.2.3 钛硅分子筛TS-1 的合成 |
1.2.4 钛硅分子筛TS-1 的表征方法 |
1.2.5 钛硅分子筛TS-1催化反应特点 |
1.3 酮肟的性质及应用 |
1.3.1 酮肟的合成 |
1.3.1.1 酮和羟胺的反应 |
1.3.1.2 由硝基化合物还原 |
1.3.1.3 胺的催化氧化 |
1.3.1.4 酮的氨肟化反应 |
1.3.2 肟的应用 |
1.3.3 脱肟再生羰基 |
1.3.4 酮肟水解制备盐酸羟胺 |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及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肟的合成及反应机理的探讨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2 实验装置图 |
2.2.3 反应原理 |
2.2.4 实验部分-肟的合成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氨肟化反应机理的探讨 |
2.4.1 前言 |
2.4.2 机理分析 |
2.4.3 实验步骤 |
2.4.4 分析及计算方法 |
2.4.5 结果与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钛硅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2.2 实验步骤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3.3.2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
3.3.2.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3.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3.3.2.3 PXRD表征 |
3.3.2.4 热重分析(TGA) |
3.3.2.5 能谱仪(EDS)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TS-1 催化酮氨肟化反应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4.2.2 实验装置图 |
4.2.3 实验步骤 |
4.2.4 分析及计算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投料方式 |
4.3.2 氨酮摩尔配比的影响 |
4.3.3 过氧化氢和酮的摩尔配比的影响 |
4.3.4 温度的影响 |
4.3.5 催化剂用量对氨肟化反应的影响 |
4.3.6 双氧水浓度对氨肟化反应的影响 |
4.3.7 溶剂对氨肟化反应的影响 |
4.3.8 溶剂用量对氨肟化反应的影响 |
4.3.9 助催化剂对氨肟化反应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酮肟水解制备盐酸羟胺反应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5.2.2 实验装置 |
5.2.3 反应原理 |
5.2.4 实验步骤 |
5.2.5 产物的分析及计算方法 |
5.2.5.1 水解反应有机相的分析 |
5.2.5.2 盐酸羟胺晶体的分析 |
5.2.5.3 釜液的脱色分析方法 |
5.2.6 盐酸羟胺的规格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肟的水解反应 |
5.3.2 不同肟水解的选择 |
5.3.3 反应方式对水解的影响 |
5.3.4 反应温度对水解的影响 |
5.3.5 反应摩尔比对水解的影响 |
5.3.6 反应时间对水解的影响 |
5.3.7 盐酸浓度对水解的影响 |
5.3.8 脱色处理 |
5.3.8.1 脱色剂的选择 |
5.3.8.2 脱色剂的脱色温度 |
5.3.8.3 脱色剂用量的影响 |
5.3.8.4 脱色剂时间的影响 |
5.4 盐酸羟胺合成放大实验 |
5.4.1 放大实验条件 |
5.4.2 放大实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盐酸羟胺合成工艺方案 |
6.1 引言 |
6.2 工艺原理 |
6.3 盐酸羟胺生产工艺方案简述 |
6.3.1 氨肟化工段 |
6.3.2 溶剂回收工段 |
6.3.3 过量氨回收工段 |
6.3.4 肟水解工段 |
6.3.5 造粒工段 |
6.3.6 酮的回收循环工段 |
6.3.7 废水汽提工段 |
6.4 工艺条件 |
6.5 物料衡算 |
6.6 工艺设备说明 |
6.6.1 氨肟化反应釜 |
6.6.2 汽提塔 |
6.6.3 水解反应釜 |
6.6.4 相分离器 |
6.6.5 水洗塔 |
6.6.6 容器 |
6.6.7 辅助设备 |
6.6.8 设备一览表 |
6.7 三废处理 |
6.7.1 废气 |
6.7.2 废水 |
6.7.3 固废 |
6.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分子吸附式鱼塘增氧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1 国外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2 国内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3 空分技术展望 |
1.3 论文内容和安排 |
第二章 分子吸附空分制氧原理分析 |
2.1 分子吸附法原理 |
2.2 其它空分法原理 |
2.2.1 深冷法 |
2.2.2 膜分离法 |
2.3 主要制氧法的对比 |
第三章 分子吸附式鱼塘增氧机系统硬件设计 |
3.1 分子吸附式鱼塘增氧机系统物理结构 |
3.2 分子吸附式鱼塘增氧机控制电路设计 |
3.2.1 直流电源设计 |
3.2.2 电磁阀控制电路设计 |
3.2.3 报警电路设计 |
3.2.4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
3.3 空气压缩机和变频器控制电路设计 |
3.3.1 空气压缩机的选择 |
3.3.2 变频器的选择 |
3.3.3 变频器控制电路的设计 |
3.4 流量采集电路设计 |
3.4.1 流量计的选择 |
3.4.2 流量计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四章 分子吸附式增氧机系统建模与控制算法 |
4.1 分子吸附式增氧机系统建模 |
4.1.1 空气压缩机模型 |
4.1.2 分子筛筒模型的建立 |
4.1.3 缓冲罐模型建立 |
4.1.4 整机模型建立 |
4.2 分子吸附式增氧机PID控制算法 |
4.2.1 PID控制算法原理 |
4.2.2 PID控制算法的建立 |
4.3 分子吸附式增氧机参数自调节模糊PID控制算法 |
4.3.1 模糊控制原理 |
4.3.2 模糊控制器的分类 |
4.3.3 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 |
4.3.4 分子吸附式增氧机参数自调节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五章 分子吸附式增氧机系统仿真与实验 |
5.1 常规PID控制系统仿真 |
5.2 模糊参数自调节PID控制系统仿真 |
5.3 系统整机仿真 |
5.4 整机实验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分子筛制氩新工艺试验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结合HYSYS仿真模型优化空分装置运行方式[D]. 苏昭辉.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2]钢铁制造流程中空分系统的有用能研究[D]. 姚力.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6)
- [3]国内分子筛低温吸附制氩调查[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深冷技术》编辑组. 深冷技术, 1980(06)
- [4]分子筛制氩新工艺试验介绍[J]. 东方锅炉厂动力科技术组. 深冷简报, 1974(04)
- [5]用液氮作冷源的分子筛制氩新工艺介绍[J]. 孙鸿昶,赖声潭. 深冷技术, 1977(S1)
- [6]肟的合成及其水解制备盐酸羟胺的新工艺研究[D]. 卢福军.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7]用液氮作冷源的分子筛制氩新工艺简介[J]. 孙鸿昶,赖声潭. 深冷技术, 1975(03)
- [8]分子筛低温吸附制氩与液氩气化充瓶[J]. 南京钟山化工厂“低温吸附制氩”革新小组. 深冷简报, 1973(03)
- [9]分子筛制氩新工艺试验介绍[J]. 自贡东方锅炉厂动力科技术组. 深冷技术, 1977(S1)
- [10]分子吸附式鱼塘增氧机控制系统设计[D]. 王欢. 长春工业大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