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对离体豚鼠肺动脉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川芎嗪对离体豚鼠肺动脉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川芎嗪对离体豚鼠肺动脉环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发,沈雅琴[1](2021)在《苦参碱对血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苦参碱能对抗细菌内毒素、缺血再灌注和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也能抗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II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还能抗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具有收缩性的表型转化,从而产生血管的保护作用和改善血管的功能。苦参碱还可通过阻断神经节和提高胆碱能神经作用以及促进一氧化氮合成和释放,产生降压作用,也能通过改善心功能调节血压。苦参碱能抑制野百合碱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构,以及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文中综述苦参碱对血管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林浩[2](2020)在《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广西名中医卢健棋教授创立的通阳宣痹汤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临床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旨在推广名中医的SAP诊治经验,并为今后进一步临床及基础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08例明确诊断为SAP(分级为“Ⅰ级”、“Ⅱ级”),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投骰子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阳宣痹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等血管内皮功能重要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改善心绞痛总有效率、西雅图评分(SAQ)。应用SPSS 23.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中,等级资料运用秩和检验,无序资料则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正态性检验后,组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分级、基础疾病、血管内皮功能重要指标(FMD、NO、ET-1)、中医证候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西雅图中五组内容的评分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心绞痛总有效率:两组受试者治疗后心绞痛程度均有改善(P<0.05),但相比下,治疗组总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后FMD: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FMD水平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但治疗组的升高水平更为明显(P<0.05);4.治疗前后NO、ET-1水平: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的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1水平均较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5.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但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显着(P<0.05);6.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均较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总有效率84.91%高于对照组的6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后SAQ各个小组评分:两组受试者经治疗后SAQ内容中各个小组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西雅图内容除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0.05)外,其余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完成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105例受试者生命征平稳,两组受试者在研究过程中各项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阳宣痹汤可有效改善痰瘀互结型SAP患者的心绞痛情况及血管内皮功能,并显着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及有效性得到验证,值得临床推荐。2.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后发现,通过运用中医药干预血管内皮功能的方式治疗SAP一直是近30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所在,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中成药及治法中,多涉及芳香温通,益气活血类别的中药组分及相关治则,一定程度上验证此研究开展的科学性。3.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通阳宣痹汤治疗SAP的作用机理,预测出通阳宣痹汤中含有许多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确切改善作用有效化学成分,如豆甾醇、β-谷固醇、异鼠李素、卡维丁、8-异戊烯基山奈酚等,进一步通过拓扑分析发现通阳宣痹汤含有许多与SAP疾病紧密相关潜在核心靶点,如VEGFA、PPARG、CAT、TP53、SOD1等,为未来大中心、多样本的进一步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

陈卓[3](2019)在《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在体实验观察双参通脉颗粒(Ginseng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Granules,GS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nfarctio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对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通过离体细胞实验,观察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乳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材料与方法:在体实验:SPF级12周龄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质量(230±20)g。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按人体与大鼠体表面积换算药物剂量,低、高剂量分别相当于生药量7.31g/kg,13.45g/kg,西药合心爽用量4.23mg/kg。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以上各组按2次/日,3ml/次,连续灌胃四周。心电图评估筛查后,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手术全程监测心电图判定造模是否成功,监测心功能。术后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氧化损伤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内皮素(ET)、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变化,炎症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含量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IκBα蛋白表达;同时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离体实验: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的制备:30只SD大鼠,饲养于适宜环境中,自由饮水,进食,温度,湿度适宜,适应性喂养3天,后分组,随机分成三组,正常组10只,双参通脉颗粒低、高剂量组各10只,中药予浓度为7.31g/kg、13.45g/kg的颗粒剂水溶液,日两次灌胃,3ml/次,日两次,连续2周,正常组给予等量盐水,中药各组持续灌胃5d后取血,离心,取上清,过滤灭菌,-80℃冻存备用。细胞培养及传代:大鼠心肌细胞株接种于培养基,置于温度37℃,5%CO2培养箱内24h,传代。细胞造模: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细胞分四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高剂量组。正常组在37℃,5%CO2培养基中加入与含药血清同浓度的正常大鼠血清,连续培养24h;模型组心肌细胞置培养箱(37℃,5%CO2,90%N2,5%O2)缺氧6h,后置于37℃,5%CO2培养基复氧12h,结束;中药低、高剂量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最佳工作浓度的中药含药血清(过滤除菌,4℃保存,稀释到适当浓度约1000倍),其余同模型组。分别取各组细胞培养瓶中培养液,按照LDH检测试剂盒说明书,通过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CCK-8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将培养好的心肌细胞以适当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设置6个复孔,加入培养液,CCK-8,与未加细胞孔对比,放置培养箱4-5小时,完成后,用酶标仪于450nm处检测OD值,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变化,将各组心肌细胞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加入含药学清及试剂后,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F-κB、IκBα、Iκκβ的表达。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凋亡率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双参通脉颗粒(GS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1.1 GSG对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GSG各组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LVSP)显着升高(p<0.05),左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升高(p<0.05),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LVDP)显着降低(p<0.05),左室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p<0.05),GSG低、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心率变化(D-value)均较模型组小(p<0.05)。1.2 GSG对MIRI大鼠血清GSH-PX、CAT、ET、MPO含量的影响GSG干预后,ET、MPO均有所下降,GSH-PX、CAT含量上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着升高(p<0.05),西药组及GSG低、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1.3 GSG对MIRI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较紧密规整,组织间隙水肿较轻微,仅有轻度淤血,周围组织有微量渗出,血管轻度扩张。模型组心肌纤维扭曲断裂,细胞肿胀,组织间隙水肿,细胞核散乱无序,心肌细胞肥大,染色疏松。西药组心肌纤维断裂较少,排列紊乱,心肌间质疏松,心肌间隙血管扩张,周围可见水肿及渗出。中药低剂量组心肌纤维排列较MIRI组规整,组织间隙有水肿渗出,炎细胞浸润。中药高剂量组心肌纤维排列较规整,肌纤维断裂少,组织间隙水肿较轻。2双参通脉颗粒对MIRI大鼠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2.1 GSG对血清炎症介质IL-1β、IL-6和TNF-ɑ含量的影响假手术组血清IL-1β、IL-6和TNF-ɑ含量水平升高不明显,模型组IL-1β、IL-6和TNF-ɑ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高剂量组IL-1β、IL-6和TNF-ɑ含量均显着下降(p<0.05)。2.2 GSG对心肌组织VCAM-1、ICAM-1含量变化的影响假手术组心肌组织可见微少的被染色的细胞;模型组心肌组织被染色的细胞较多,较密集;西药组染色细胞较模型组减少;中药低剂量组染色细胞较模型组减少;中药高剂量组染色细胞最少。ICAM-1含量变化:假手术组心肌组织可见微小的染色组织;模型组心肌组织被染色部位较大,较密集;西药组染色组织较模型组减少;中药低剂量组染色组织较模型组减少;高剂量组染色组织最少。2.3 GSG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6.12%,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32.01%,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西药组凋亡细胞较模型组减少,25.32%;中药低剂量组细胞凋亡率为7.3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为13.4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2.4 GSG对MIRI大鼠NF-κB、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F-κB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给予GSG后,GSG低、高剂量组NF-κB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3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乳大鼠心肌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3.1各组细胞培养液LDH活性改变正常组心肌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93.47U/L,模型组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241.54U/L,与正常组比较显着升高(P<0.05);GSG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175.02U/L,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GSG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培养液LDH活性为142.77U/L,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3.2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改变正常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为80.65%;模型组心肌细胞存活率42.14%;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中药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为58.32%;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60.41%,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3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改变经Annexin V与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正常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2.84%,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26.62%,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血清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14.38%,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6.16%,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正常组心肌细胞凋亡率为42.82%,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值为83.7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药血清低剂量组心肌细胞AI值为54.2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值为62.94%,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4各组心肌细胞培养基上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培养基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显着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血清组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3.5各组心肌细胞内蛋白激酶NF-κB、IκBα、Iκκβ表达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绿色荧光强度显着升高,表明NF-κB蛋白激酶表达量增加(P<0.05),提示NF-κB含量增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血清处理组绿色荧光强度降低,说明中药GSG含药血清对NF-κB、Iκκβ有抑制作用;对IκBα有增加作用;中药组能降低NF-κB、Iκκβ蛋白激酶表达水平(P<0.05),升高IκBα蛋白激酶表达水平(P<0.05)。结论:1双参通脉颗粒可以保护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功能,提高各项心功能指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减轻心肌细胞氧化损伤。2双参通脉颗粒可以降低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炎症介质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降低蛋白激酶NF-κB、Iκκβ的表达,升高抑制凋亡蛋白IκBα的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3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可以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降低蛋白激酶NF-κB、Iκκβ的含量,升高蛋白激酶IκBα的含量,从而提高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抑制凋亡率。

黄丽敏[4](2019)在《温肺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温肺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血清炎症指标、血气分析、肺功能等的影响,评价温肺化痰汤治疗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温肺化痰汤。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炎性指标(WBC、NEU%、NLR、CRP、PCT、ESR)、血气分析(PaO2、PaCO2)、肺功能(FEV1%Pred、FVC、FEV1/FVC)的变化,探究温肺化痰汤对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疗效优于对照组(73.3%)。两组中医证候(喘息、咳嗽、咳痰、胸闷、纳呆、脘腹胀满、倦怠乏力)均较治疗前缓解(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炎性指标(WBC、NEU%、NLR、CRP、PCT、ES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炎性指标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均有PaO2上升、PaCO2下降,低氧、高碳酸血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温肺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AECOPD(痰浊阻肺证)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泡通气状态、提高肺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能与其抑制COPD疾病发展过程中WBC、NEU、CRP、PCT等炎症指标的大量产生有关。在使用温肺化痰汤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梁安琪[5](2019)在《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观察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与单纯雾化吸入两种方案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的临床疗效,为宣通平喘方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6-12周岁符合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外寒内热型)的患儿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遵循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医院予氧气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日2次,病情缓解后予信必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宣通平喘方,每日2次。于治疗第3天、第7天评估两组患儿急性期严重度等级,观察症状、体征、呼出气一氧化氮值、肺功能变化,以评估宣通平喘方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着,在单症状积分上,治疗组在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喷嚏四个方面较对照组均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急性期严重度分级均较前下降,治疗组降级较对照组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呼出气一氧化氮值(Fe NO)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值中位数为18.50ppb,对照组下降值中位数为13.00ppb,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EV1、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组FEV1、FEV1%、FEV1/FVC上升值中位数分别为0.14L、8.45%、9.50%,对照组为0.06L、3.50%、2.65%,治疗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病情严重程度、呼出气一氧化氮值、肺功能上较对照组有优势。2、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有3例临床痊愈,26例显效,0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0例临床痊愈,17例显效,11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3%。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较单纯雾化吸入治疗可显着改善哮喘患儿的咳喘症状,改善病情严重程度,减轻气道非特异性炎症,部分改善肺通气功能,宣通平喘方是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急性期的有效方剂。2、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较单纯雾化吸入治疗可显着改善哮喘患儿鼻塞流涕、喷嚏等鼻部症状,宣通平喘方是体现肺鼻同调、从气道整体论治的有效方剂。

孔李婷[6](2018)在《基于均匀设计的麻黄等四味中药有效组分影响血管活性最佳配伍组合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麻黄、五味子、当归、川芎嗪四味中药的有效组分盐酸伪麻黄碱、五味子醇甲、阿魏酸、川芎嗪及其配伍组合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优化得到四种组分最佳配伍组合,验证药效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探索成分组合与血管活性的相关性。方法:(1)单一组分作用研究:采用体重为(300±20)g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制备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标本,通过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管环张力变化。采用KCl预处理法构建血管收缩模型,用累积加药法分别观察呈浓度梯度分布的盐酸伪麻黄碱、五味子醇甲、阿魏酸、川芎嗪四种组分对血管张力的影响,并记录量效曲线。(2)配伍组合作用研究及配比优化:利用U12*(1210)均匀设计表及其使用表设计4水平12因素试验,以血管舒张率为指标,得到四种组分的12个配伍组合与血管活性的关系。用逐步回归法拟合舒张率(Y)与川芎嗪(X1)、阿魏酸(X2)、五味子醇甲(X3)、盐酸伪麻黄碱(X4)的方程,并利用数学软件优化,得到4种组分的最佳配伍组合,预测方程的最优解。(3)最佳配伍组合药效验证:同时制备内皮完整血管环和去内皮血管环,检测内皮去除情况后,采用KCl预处理法构建血管收缩模型,分别观察最佳配伍组合对两类血管环张力的影响,并与上述预测值相比,验证药效。验证实验结束后,将内皮完整的给药血管环、KCl模型血管环从恒温浴槽中取出,连同空白血管环一起,制作石蜡病理切片,HE染色后,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环组织的形态结构。(4)内皮依赖性舒张研究:制备内皮完整血管环,分别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3×10-4mol·L-1)、内皮源性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3× 10-4mol·L-1)、环氧合酶(COX)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1×10-5 mol·L-1 孵育血管环15分钟,观察各抑制剂对最佳配伍组合舒张苯肾上腺素(PE,1× 10-6mol·L-1)预收缩血管环的影响。(5)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研究:制备去内皮血管环,检测内皮去除情况后,将含钙Krebs-Henseleit(K-H)液换成无钙K-H液,观察最佳配伍组合在无钙环境下对PE(1×10-6mol·L-1)收缩作用的影响和对外加 CaCl2(0.5,1,1.5,2,2.5,3mmol·L-1)收缩血管的影响。结果:(1)单一组分作用研究:在离体环境下,盐酸伪麻黄碱、五味子醇甲、阿魏酸、川芎嗪四种组分对KCl(6×10-2 mol·L-1)预收缩离体胸主动脉环均有舒张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其中,五味子醇甲的舒张效应最强,川芎嗪次之,阿魏酸第三,盐酸伪麻黄碱最弱。(2)配伍组合作用研究及配比优化:通过均匀设计得到的四种组分的12种配伍组合对KCl(6×10-2mol·L-1 预收缩离体血管环均有舒张作用,由于各组合中四种组分配伍比例各不相同,12种组合的舒张率各有差异。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数学建模,川芎嗪(X1)被剔除,进入模型的有阿魏酸(X2)、五味子醇甲(X3)、盐酸伪麻黄碱(X4),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可表达为:Y=28.1188+0.1124X2+0.1834X3+0.0736X4。通过优化,预测最佳配伍组合为X2=104ug·mL-1,X3=130ug·mL-1,X4=97.5ug·mL-1,预测相应的舒张率(Y)为70.8%。(3)最佳配伍组合药效验证:最佳配伍组合对KCl(6× 1(-2 mol·L-1)引起的内皮完整血管环收缩有明显舒张作用(78.16%±8.89%),与预测值70.8%接近;去除内皮后,舒张效应明显减弱(46.75%±14.07%),与内皮完整组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观察各组HE染色病理片发现,空白组血管环内层均一、平坦,表面光滑,内皮细胞完整,排列整齐,无局部缺损;中膜平滑肌细胞无增厚,呈长梭形排列;外膜完整无脱落。KC1模型组内膜粗糙,内皮细胞变形突起,部分脱落,排列杂乱;中膜增厚、卷曲,平滑肌细胞形态不规则,连接间隙增大,排列紊乱;外膜部分脱落。给药组内膜表面较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中膜轻度卷曲、增厚,平滑肌细胞排列较整齐,较KCl模型组改善明显;外膜部分脱落。(4)内皮依赖性舒张研究:在PE(1 ×10-6mol·L-1)预收缩血管环中,提前加入NOS抑制剂L-NAME或L-NNA,最佳配伍组合舒张血管作用均被明显抑制,与未经抑制剂预处理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用COX抑制剂INDO预孵后,最佳配伍组合对PE(1 ×10-6 mol·L-1)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研究:在无钙K-H液中,最佳配伍组合孵育与否对PE(1×10-6mol·L1)引起的血管收缩率无明显影响,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入 CaCl2(0.5,1,1.5,2,2.5,3mmol·L-1)后,两组的血管收缩率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经最佳配伍组合孵育后,给药组CaCl2所致的收缩效应被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在离体环境中,盐酸伪麻黄碱、五味子醇甲、阿魏酸、川芎嗪四种单一组分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均有不同程度的舒张作用,利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等数学方法对四种组分配伍组合的配比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配伍组合。最佳配伍组合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有舒张作用,并呈现部分内皮依赖性,且对大鼠离体血管环内膜粗糙、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排列不规则的病理状态有所改善。其舒张效应是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表明可能的机制有两方面。其一是通过内皮源性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途径,抑制NO的释放,从而舒张血管;其二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C)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减少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抑制血管收缩;深入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忠全[7](2018)在《川芎酒炙前后川芎嗪含量变化的研究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中药必须严格按照炮制工艺,炮制合格之后方可入药。川芎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药用历史久远。又名山鞠,最早见于《左传》记载。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本草典籍有关于生品川芎长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力强,古法酒炙后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和止痛的炮制作用理论。运用现代分析方法,对川芎酒炙炮制理论科学原理进行研究和分析,提供川芎酒炙最佳炮制工艺、炮制作用原理和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相关的现代科学依据,为下一步探索建立川芎酒炙饮片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提供实验数据支持。方法:对川芎相关的本草学、炮制工艺进行考证,作为课题研究的中医药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学者们对川芎酒炙研究成果作为为技术指导。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川芎酒炙传统炮制工艺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优选质量影响因素,设计并实施川芎酒炙最佳炮制工艺正交试验,并对川芎酒炙前后川芎嗪含量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对川芎酒炙传统工艺正交实验数据分析,发现炮制辅料黄酒用量是影响川芎酒炙传统炮制工艺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实验最佳工艺组合中炮制辅料黄酒用量为最大量。对川芎酒炙传统炮制工艺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再评价和分析,设计了川芎酒炙最佳炮制工艺正交实验。最佳工艺为使用药用炮制辅料黄酒,酒炙温度恒温定在100℃;川芎药材饮片厚度3mm;100g川芎饮片加入25ml黄酒;焖润时间30 min;炒炙时间10 min。通过最佳工艺炮制的川芎酒炙饮片,经实验测得,川芎生品中川芎嗪含量为0.1523%,酒炙后川芎嗪含量为0.2026%。展望:以最佳炮制工艺炮制的川芎酒炙饮片,其有效成分之一川芎嗪含量明显高于生品川芎和传统工艺炮制川芎酒炙饮片中川芎嗪的含量。由于川芎酒炙后川芎嗪含量明显升高,鉴于川芎嗪广泛的现代药理学作用。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关于川芎酒炙后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和止痛的炮制作用相吻合,川芎酒炙炮制作用原理和意义有一定的现代科学依据。

苏湾英[8](2018)在《参附注射液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又称为Buerger病(Buerger’s disease),是主要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为主的非动脉粥样性疾病。有关TAO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国内外尚不完全清楚。前列环素I2(Prostacyclin I2,PGI2)和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与体内凝血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其中PGI2是在胞浆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PLA2)、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 synthetase,COX)作用下,由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以及前列环素合酶(Prostaglandin synthetase,PGIS)催化合成;TXA2经由血栓素合酶(Thromboxane synthase,TXAS)作用合成,TXA2/PGI2在生理状态下处于动态平衡,当比值失衡可导致血栓形成和组织缺血等。我们前期研究及其他文献报道在TAO模型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而6-酮-前列腺素1?(6-Keto-prostaglandin,6-K-PGF1?)表达水平降低。但TAO病理机制中有关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 1,COX-1)、前列腺素I2(Prostaglandin I2,PGI2)和cPLA2等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白三烯(Leukotriene,LTs)作为一有效促炎因子,也是AA的代谢分解产物。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是LTs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白三烯B4(Leukotriene,LTB4)可增强血管内皮与其他细胞的粘附,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半胱氨酰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可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收缩性。有文献报道在颈动脉、主动脉、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斑块内可见5-LO和LTB4高度表达,而目前尚缺乏LTs与TAO相关性的研究报道。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系由三种NO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合成,是一种旁分泌因子,可影响血管张力和血小板功能,防止白细胞粘附并减少内膜增生。有研究显示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肺动脉高压、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等可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增高;另有少量文献报道在TAO病理机制中NOS活性也有增高。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能显着增加血管灌流量、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并具有抗凋亡、抗炎等作用,常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但将SFI应用于TAO的研究很少。因此,本课题将在前期实验基础上,从TXA2/PGI2、5-LO/LTB4和NOS/NO等通路,进一步探索SFI对TAO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制作:按我们课题组前期报道方法,将SD大鼠应用月桂酸钠股动脉注射制作TAO动物模型,而假手术(sham)组注入生理盐水,SFI用药组在制作TAO模型后第3天开始给予低中高剂量的SFI进行治疗,连续尾静脉给药15天,其用药量根据其体表面积折算,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2.动物体症变化:记录各实验组大鼠体重变化,观察大鼠患肢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有无肿胀、跛行、坏疽和坏疽的程度等情况。3.股动脉组织病理改变:实验结束后取股动脉进行病理切片和HE染色,观察股动脉病理损伤情况。4.血浆相关指标的测定:⑴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TXB2和6-K-PGF1?含量。⑵ELISA检测血浆中LTB4和LTC4含量。⑶Griess法检测NO含量。5.凝血四项测定和血流变指标: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代为检测。6.基因水平分析:Q-PCR检测大鼠TAO股动脉TXAS、PGIS、COX-1、COX-2、cPLA2、5-LO、LTA4H、LTC4S、iNOS和eNOS等mRNA表达变化。7.蛋白水平分析:蛋白印迹检测TAO股动脉TXAS、PGIS、COX-1、COX-2、cPLA2、5-LO、LTA4H、iNOS和eNOS等蛋白表达情况。8.免疫组化检测TXAS、PGIS、COX-1、COX-2、cPLA2和LTC4S在股动脉的表达分布。结果:1.SD大鼠股动脉注射5%月桂酸钠溶液约10-15min后,造模肢体膝关节以下及足爪部呈现苍白,继而青紫,足部肿胀和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第二天大鼠造模侧后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造模侧的足趾部青紫继而发黑并向上发展,最后形成坏疽和木乃伊化。部分大鼠表现为患肢疼痛、跛行、拖曳现象,15天后其患肢呈现典型的TAO症状。2.从第2天开始,TAO模型组和各剂量SFI组大鼠进食量和活动量减少;在造模第3天,与sham组相比,TAO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5)。从尾静脉给药第6天后,各剂量SFI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增加(p<0.05),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体重上升较快。3.Sham组大鼠患肢足部没有任何坏疽症状,而TAO模型组和低、中和高剂量SFI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坏疽症状,TAO模型组大鼠坏疽程度最为严重,Ⅲ、Ⅳ、Ⅴ分别有3只、3只和2只,而各剂量SFI组大鼠患肢的坏疽程度较TAO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与sham组相比,TAO模型组大鼠患肢坏疽程度显着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和高剂量SFI组大鼠患肢的坏疽程度明显减少,以中剂量组效果最显着(p<0.01)。4.HE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股动脉内膜光滑,内部弹性薄层完好,无剥离和脱落现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排列有序,血管壁无炎性细胞浸润。TAO模型组大鼠股动脉可见内部弹性薄层基本完好,但不如sham组规则,沿弹力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在血管腔中可见新鲜血栓和组织血栓,而SFI各剂量组股动脉管腔闭塞程度均不同程度减轻,血栓形成、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其中以中剂量组股动脉闭塞程度最轻。5.凝血四项结果显示,TAO模型组大鼠血浆纤维蛋白浓度(Fibrin concentration,FIB)较sham组升高,而SFI低、中、高剂量组均显着降低TAO大鼠血浆FIB的水平(p<0.05);TAO模型组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clotting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较sham组降低,SFI各剂量组能显着增加TAO大鼠血浆中PT、APTT和TT的含量(p<0.05)。6.血流变学结果显示,TAO模型组大鼠血液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活动度较sham组表达降低,而SFI各剂量组能显着增加TAO大鼠血液INR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0.05)。TAO模型组血液中D-二聚体、红细胞刚性指数(RBC rigidity index,ERI)、红细胞聚集指数(Red cell aggregation index,EAI)、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和高切)、全血粘度(1/S、30/S和200/S)和血浆粘度较sham组明显增加,而SFI各剂量组血液中D-二聚体、ERI、EAI、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和高切)、全血粘度(1/S、30/S和200/S)和血浆粘度较TAO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7.与sham组相比,TAO模型组大鼠血浆TXB2含量明显增高(p<0.001),且SFI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相反,TAO模型组大鼠血浆中6-K-PGF1?含量与sham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且SFI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TAO大鼠血浆中的6-K-PGF1?的含量。8.TAO模型组大鼠血浆LTB4和LTC4含量与sham组相比显着增加(p<0.05),与TAO模型组相比,SFI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LTB4含量显着降低,其中以中剂量组最低(p<0.05),而LTC4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9.TAO模型组大鼠血浆中NO含量与sham组相比显着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SFI均可降低TAO大鼠血浆中的NO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SFI中剂量组NO含量最低。10.与sham组相比,TAO模型组大鼠股动脉中TXAS、COX-1、COX-2 cPLA2、5-LO、LTA4H、LTC4S和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低、中和高剂量SFI不同程度的降低了TXAS、COX-1、COX-2和cPLA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而TAO模型组大鼠股动脉中PGIS和e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与sham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SFI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股动脉PGIS和eNOS mRNA和蛋白表达较TAO模型组显着增加(p<0.05)。结论:1.成功复制TAO模型大鼠,SD大鼠股动脉注射5%月桂酸钠溶液15天后其患肢呈现典型的TAO症状。2.SFI可增加TAO大鼠体重,减轻坏疽程度和管腔闭塞程度,表明SFI对TAO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3.SFI通过影响凝血四项以及血流变指标,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流状况,发挥治疗TAO模型大鼠作用。4.SFI对TAO大鼠治疗作用与其调控TXA2/PGI2平衡有关,其机理可能涉及其对cPLA2/COX/TXAS和PGIS信号途径影响。5.SFI对TAO大鼠治疗作用与其降低LTB4含量有关,其机理可能涉及其下调其合成酶5-LO和LTA4H的表达。6.SFI对TAO大鼠治疗作用与其调节NO含量有关,其机理可能涉及下调iNOS和上调eNOS的表达,使NO含量保持合适的浓度。

周怡[9](2017)在《基于蛋白质组学的三味檀香散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疾病一直以来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其中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多以化学药物为主,其各有各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但不免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除这些化学药物之外,还应该积极寻找其他疗效好且副作用小的药物。藏药作为藏医治疗的基础,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三味檀香散是一副传统的藏药复方,由广枣、檀香、肉豆蔻三味药材组成,具有清热、祛风、养心之功效,是藏医及蒙医治疗心热病的常用方。心热病与现代医学的心绞痛有相似之处,心绞痛是由于心脏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疾病。三味檀香散的临床效果甚好,但是其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却一直未被揭示清楚。前期的许多研究在探讨机制时都仅仅着眼于某一特定方面(如某一蛋白),而不是以多靶点整体的方式进行探讨。藏药复方的作用方式是多靶点、多层次的整体调节方式,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体现是藏药复方中众多有效成分的组合对机体生物分子网络进行调节的结果。因此,只有着眼于整个心肌蛋白组才能较为整体的揭示三味檀香散防治缺血性心脏病的确切机制。在本课题中,我们首先采用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所致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通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及心脏功能指标,验证了三味檀香散的效果。方法为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蒸馏水10ml·kg-1)、模型组(蒸馏水10ml·kg-1)、复方丹参片组(0.3 g.kg-1)、三味檀香散组(0.5,1,2 g.kg-1),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按照给药剂量灌胃给药,给药容积为1ml.1OOg-1。连续灌胃给药20天,末次给药1h后,各组大鼠行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手术,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结扎5天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清LDH、CK、MDA及SOD活性。结果显示大鼠冠状动脉结扎5天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HR、LVSP、±dp/dt降低,LVEDP升高(P<0.05,P<0.01);三味檀香散组(2,1 g·kg-1)能够改善上述指标的变化,使血流动力学参数得到一定的恢复,且改善关系呈剂量依赖性。模型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5天后,血清LDH、CK、MDA升高,SOD活性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LDH和SOD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味檀香散组能够使大鼠血清LDH、CK、MDA降低,SOD活性升高,其变化趋势呈剂量依赖性,所以一定剂量的三味檀香散对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接着本课题采用TMT标记,HPLC/MS-MS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了三味檀香散作用于心肌缺血损伤大鼠心肌蛋白质谱的变化。方法为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蒸馏水10ml·kg-1)、模型组(蒸馏水10ml·kg-1)、三味檀香散组(2g-kg-1),每组6只。各组大鼠分别按照给药剂量灌胃给药,给药容积为1ml·100g-1。连续灌胃给药20天,末次给药1h后,各组大鼠行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手术,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结扎5天后,再次麻醉大鼠,取出心脏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发现共有752个蛋白在模型组中表达有所变化,其中314个蛋白在三味檀香散组中的表达有所回调恢复,这些蛋白大多都是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包括糖酵解、脂肪酸氧化、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的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以及抗氧化系统中的相关酶。我们重点关注了磷酸甘油酸变位酶、6-磷酸果糖激酶、肌酸激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的NADH脱氢酶(复合体Ⅰ)、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体Ⅳ)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2,这几个蛋白在三味檀香散组中均有所上调,所以三味檀香散通过调节多个能量代谢异常通路起到缺血心肌保护的作用,尤其是它能够部分抑制脂肪酸β-氧化,刺激葡萄糖代谢,刺激氧化磷酸化过程来合理高效的利用ATP。

王丹亭[10](2017)在《盐酸川芎嗪对铁超载引发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借助枸橼酸铁铵,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铁超载模型,并研究铁超载下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含量对铁调素表达的影响。2.探讨中药川芎提取物盐酸川芎嗪能否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减少下调铁调素(Hepcidin)的表达,从而减轻细胞的铁超载、抑制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维护细胞功能稳定。方法:1.体外分离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鉴定、培养及传代,借助枸橼酸铁铵,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铁超载模型。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肝素组、盐酸川芎嗪(TMP)组。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或上清中Hepcidin、ROS、SOD、ESelection、BMP-6、IL-6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的差异。结果:1.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铁超载模型,经筛选后发现枸橼酸铁胺的最佳造模浓度是320mmol/L;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铁超载模型中检测出盐酸川芎嗪、肝素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是4mmol/L、1×107IU/L,因此选择选择半数致死浓度的1/10作为给药浓度,盐酸川芎嗪的给药浓度是400μmol/L,肝素的给药浓度是1×106IU/L;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L-6、BMP-6、Hepcidin、ROS、E-selection表达明显增多(P<0.01),同时SOD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盐酸川芎组嗪组与肝素组IL-6、BMP-6、Hepcidin、ROS、E-selection表达明显减少(P<0.01),而SOD表达减少(P<0.05);4.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盐酸川芎嗪组与肝素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铁超载模型,说明铁超载加重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并导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同时导致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而盐酸川芎嗪与肝素都能分别抑制铁调素的合成释放,减轻细胞内铁超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细胞内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并减少细胞凋亡。

二、川芎嗪对离体豚鼠肺动脉环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芎嗪对离体豚鼠肺动脉环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苦参碱对血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2 对保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3 对保护血管,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和降压的作用
4 对肺动脉高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 展望

(2)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SAP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及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干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SAP的现状研究
        1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干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SAP的现状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3 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讨论内容
    文献研究二:《伤寒杂病论》对胸痹的认识与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通阳宣痹汤治疗SAP的分子机制分析
        1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CHD的记载
        2 《伤寒杂病论》中关于CHD病因病机的阐释
        3 治疗原则
        3.1 治病求本
        3.2 标本兼治
        3.3 从肾论治
        4.卢健棋教授通阳宣痹汤创方理念
        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通阳宣痹汤治疗SAP的分子机制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的讨论内容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1.4 研究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疗效评定指标
        1.7 伦理学要求和知情同意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组方背景
        3.2 组方分析
        3.3 单味药物的药理学相关研究
        3.4 本研究结果分析
        3.5 进一步扩充文献研究内容的缘由
        3.6 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对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双参通脉颗粒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双参通脉颗粒含药血清对乳大鼠心肌细胞模型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温肺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受试者剔除、脱落、中止临床试验标准
        1.5.1 剔除标准
        1.5.2 脱落标准
        1.5.3 中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3.1 中医症状积分
        2.3.2 炎性指标
        2.3.3 血气分析
        2.3.4 肺功能检测
    2.4 安全性指标
    2.5 临床疗效评价
    2.6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3.3.1 治疗前后白细胞(WBC)比较
        3.3.2 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比较
        3.3.3 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比较
        3.3.4 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比较
        3.3.5 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
        3.3.6 治疗前后中血沉(ESR)比较
    3.4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3.5 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3.6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
4.讨论
    4.1 西医对COPD的新认识
    4.2 炎症仍是参与COPD发病的重要因素
    4.3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COPD的重要临床病理特征
    4.4 中医对COPD的认识
        4.4.1 中医古代文献对COPD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4.4.2 痰浊阻肺证为AECOPD的主要中医证型
        4.4.3 温肺化痰汤的立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4.4.4 温肺化痰汤中各味中药的功效及药理分析
5.疗效评价
    5.1 温肺化痰汤的临床疗效评价
    5.2 温肺化痰汤对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
    5.3 温肺化痰汤对患者血气分析的影响
    5.4 温肺化痰汤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5.5 安全性分析
6.存在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病例分组与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
    3.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4 急性期严重度分级比较
    3.5 FeNO值比较
    3.6 肺功能比较
    3.7 临床疗效比较
    3.8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分析
    4.1 西医对哮喘的认识
    4.2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4.3 导师陈伟斌主任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总结
    4.4 宣通平喘方组方解析
    4.5 研究结果分析
    4.6 体会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审因论治肺络病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录3 :随机数表

(6)基于均匀设计的麻黄等四味中药有效组分影响血管活性最佳配伍组合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药复方有效组分配伍研究进展
        1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定义
        2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主要形式
        3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的优化方法
        4 小结
    第二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理论探讨
        1 肺失宣降为IPF关键病机
        2 麻黄、五味子调节气机
        3 当归、川芎活血行气
        4 小结
    第三节 麻黄等四味中药有效组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1 麻黄有效组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2 五味子有效组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3 当归有效组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4 川芎有效组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麻黄等四味中药有效组分与血管活性关系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二 基于均匀设计的麻黄等四味中药有效组分配伍组合与血管活性关系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三 最佳配伍组合药效验证及其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病理形态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四 麻黄等四味中药有效组分最佳配伍组合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实验五 麻黄等四味中药有效组分最佳配伍组合非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川芎酒炙前后川芎嗪含量变化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川芎的栽培与采收加工
        1.1.1 植物形态
        1.1.2 川芎的种植
        1.1.3 川芎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1.2 川芎的化学成分研究
    1.3 川芎的功效与炮制目的
        1.3.1 川芎的功效作用
        1.3.2 川芎的炮制目的和临床应用
    1.4 川芎中川芎嗪现代药理作用
        1.4.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4.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4.3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1.4.4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4.5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4.6 对肝肾系统的作用
    1.5 研究进展与立题依据
        1.5.1 目前进展
        1.5.2 立题依据
第二章 川芎炮制考证与研究
    2.1 川芎的本草考证
        2.1.1 春秋前后时期
        2.1.2 先秦前后时期
        2.1.3 南北朝前后时期
        2.1.4 唐宋前后时期
        2.1.5 明清前后时期
        2.1.6 川芎的地上部分应用考证
    2.2 川芎古代炮制工艺沿革
        2.2.1 净制沿革
        2.2.2 切制沿革
        2.2.3 不加辅料炮制沿革
        2.2.4 加液体辅料炮制沿革
    2.3 目前各地川芎炮制规范现状
        2.3.1 《中国药典》规定
        2.3.2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2.3.3 地方中药炮制规范规定
    2.4 章节讨论
第三章 川芎酒炙黄酒质量现状及实验检测方法研究
    3.1 川芎炮制辅料沿革考证
    3.2 古代炮制用酒考证
        3.2.1 炮制辅料黄酒质量现状
        3.2.2 炮制辅料白酒应用
    3.3 川芎酒炙炮制研究实验检测方法
        3.3.1 超声波提取技术原理
        3.3.2 高效液相色谱法技术优势
第四章 川芎酒炙炮制工艺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试剂
    4.3 实验仪器设备
    4.4 实验用药验证与鉴定试验
    4.5 川芎酒炙传统炮制工艺实验
        4.5.1 试验方法
        4.5.2 川芎酒炙传统炮制工艺正交试验
        4.5.3 考察指标测定
        4.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6 川芎酒炙最佳炮制工艺优选实验
        4.6.1 实验目的
        4.6.2 实验方法
        4.6.3 色谱条件
        4.6.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6.5 实验结果
第五章 酒炙川芎的炮制前后川芎嗪含量变化的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试剂
    5.3 实验仪器设备
    5.4 实验方法
        5.4.1 色谱条件
        5.4.2 对照品溶液制备
        5.4.3 供试品溶液制备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5.5.1 线性关系的考察-标准曲线的制备
        5.5.2 精密度考察
        5.5.3 重复性考察
        5.5.4 稳定性考察
        5.5.5 加样回收率
        5.5.6 川芎炮制前后川芎嗪含量比较实验
        5.5.7 章节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单位及符号说明表
致谢
备注: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参附注射液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SFI对 TAO的治疗作用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溶液与试剂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月桂酸的配置
        2.2 动物模型制作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2.4 体征变化
        2.5 标本的采取
        2.6 股动脉病理切片
        2.7 凝血四项测定
        2.8 血流变指标测定
        2.9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TAO模型的建立以及给药期间大鼠情况的观察
        3.2 体重
        3.3 坏疽程度
        3.4 股动脉病理损伤情况
        3.5 SFI对 TAO大鼠凝血四项的影响
        3.6 SFI对 TAO大鼠血流变指标测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章 参附注射液通过影响TXA2/PGI2 平衡治疗TAO模型大鼠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主要溶液与试剂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作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样品的制备
        2.4 血浆TXB2、6-K-PGF1?的测定
        2.5 Q-PCR检测SFI对 TAO大鼠mRNA表达的影响
        2.7 蛋白印迹法检测SFI对 TAO大鼠蛋白表达的影响
        2.8 组织免疫组化
        2.9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SFI对 TAO大鼠血浆TXB2、6-K-PGF1含量的影响
        3.2 SFI对 TAO大鼠TXAS表达的影响
        3.3 SFI对 TAO大鼠PGIS表达的影响
        3.4 SFI对 TAO大鼠COX-1 表达的影响
        3.5 SFI对 TAO大鼠COX-2 表达的影响
        3.6 SFI对 TAO大鼠c PLA2 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SFI经5-LO/LTB4 途径治疗TAO模型大鼠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主要溶液与试剂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试剂的配置
        2.2 动物模型制作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2.4 大鼠血浆LTB4和LTC4 的测定
        2.5 Q-PCR检测SFI对 TAO大鼠mRNA表达的影响
        2.6 蛋白印迹
        2.7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TAO大鼠血浆LTB4和LTC4 的测定
        3.2 SFI对 TAO大鼠LTA4H表达的影响
        3.3 SFI对 TAO大鼠LTC4S表达的影响
        3.4 SFI对 TAO大鼠5-LO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第四章 SFI经 NOS/NO信号途径治疗TAO模型大鼠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主要溶液与试剂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试剂的配置
        2.2 动物模型制作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2.4 Griess法检测大鼠血浆NO含量检测
        2.5 Q-PCR检测SFI对 TAO大鼠mRNA表达的影响
        2.6 蛋白印迹
        2.7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血浆NO含量的测定
        3.2 SFI对 TAO大鼠iNOS表达的影响
        3.3 SFI对 TAO大鼠eNOS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9)基于蛋白质组学的三味檀香散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概况
    2. 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3. 临床常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
    4. 藏医药学简介
    5. 三味檀香散国内外研究进展
    6. 蛋白质组学技术简介
    7. 蛋白质组学在心肌缺血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8.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实验方法
    1 材料
        1.1 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2.2 三味檀香散药效学评价
        2.3 TMT标记HPLC-MS/MS定量蛋白质组学实验
实验结果
    1. 药效学评价
        1.1 三味檀香散对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1.2 三味檀香散对冠状动脉结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 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
        2.1 差异蛋白的鉴定与定量
        2.2 差异蛋白的通路分析
        2.3 蛋白互作分析
讨论
    1. 药效学实验
        1.1 模型的评价
        1.2 结果分析
    2. 蛋白质组学实验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盐酸川芎嗪对铁超载引发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实验一 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培养传代及筛选最适造模浓度
    1 材料、试剂与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盐酸川芎嗪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机制研究
    1 材料、试剂与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人体铁代谢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盐酸川芎嗪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川芎嗪对离体豚鼠肺动脉环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苦参碱对血管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1(05)
  • [2]通阳宣痹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 林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双参通脉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卓.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4]温肺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研究[D]. 黄丽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临床疗效观察[D]. 梁安琪.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基于均匀设计的麻黄等四味中药有效组分影响血管活性最佳配伍组合探索[D]. 孔李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川芎酒炙前后川芎嗪含量变化的研究与分析[D]. 刘忠全.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参附注射液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苏湾英. 南昌大学, 2018(05)
  • [9]基于蛋白质组学的三味檀香散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周怡. 沈阳药科大学, 2017(08)
  • [10]盐酸川芎嗪对铁超载引发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及机制研究[D]. 王丹亭.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川芎嗪对离体豚鼠肺动脉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