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地区春季野生开花地被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冯晓鹏[1](2021)在《几种野生铁线莲的种子萌发及邯郸春秋自然物候栽培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线莲被誉为“攀缘植物皇后”,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藤本花卉,具有很高的园林应用价值。近30年来,我国已经开始了对铁线莲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野生铁线莲经驯化种植,新品种研发,在园林应用中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我国铁线莲种质资源丰富,而目前的园林应用还只是冰山一角。铁线莲种子萌发研究是野生铁线莲引种驯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国内已有一些铁线莲种子萌发及相关研究,但是对不同野生铁线莲种子萌发及其在邯郸当地自然物候条件下的栽培研究较少,而这类研究对于铁线莲在地方区域的园林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分别对黄花铁线莲、大叶铁线莲、太行铁线莲、甘青铁线莲、芹叶铁线莲和钝萼铁线莲等6种野生铁线莲进行了种子萌发及栽培实验,探讨其适宜的种子萌发条件及在邯郸自然物候条件下的生长栽培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温度浸种对铁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所设的梯度范围15-35℃内,25℃黄花铁线莲和大叶铁线莲种子萌发最为明显,但随着温度升高,两种铁线莲的萌发率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种子活力下降,不利于种子的萌发。钝萼铁线莲在30℃浸种下萌发明显。太行铁线莲、甘青铁线莲和芹叶铁线莲在所设定的温度条件下萌发困难。(2)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对铁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所设浓度50-400mg/L范围内,黄花铁线莲的萌发率会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高有所下降。大叶铁线莲、太行铁线莲、甘青铁线莲、芹叶铁线莲和钝萼铁线莲使用了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后虽有萌发,但萌发效果不明显。(3)不同浓度6-BA浸种对铁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所设浓度5-80mg/L范围内,随着6-BA浓度的增高,黄花铁线莲和大叶铁线莲的萌发率和发芽势有所下降。太行铁线莲、甘青铁线莲、芹叶铁线莲和钝萼铁线莲使用了不同浓度的6-BA后对种子的萌发没有起到明显的萌发效果。(4)春秋自然物候条件对铁线莲种子萌发的影响及栽培情况。黄花铁线莲、大叶铁线莲、甘青铁线莲、芹叶铁线莲和钝萼铁线莲春季的萌发率高于秋季的萌发率,太行铁线莲种子秋季的萌发率高于春季的萌发率,除太行铁线莲其余铁线莲更适合在春季进行种子萌发栽培,大叶铁线莲、黄花铁线莲、甘青铁线莲和钝萼铁线莲均可长出绿叶、藤蔓,邯郸地区进一步园林应用开发的潜力很大。
刘洋[2](2021)在《呼和浩特地区引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及繁殖特性研究》文中指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及有限的水资源,所能够利用的园林景观植物种类较少,适宜于旱景园林的植物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拓展。通过对78种园林植物的适应性、观赏性和抗逆性开展综合评价,并对筛选出的园林植物进行繁衍特性及抗旱性评价研究,旨在丰富旱景园林植物种类选择,并筛选扩繁方法,提升其推广应用价值,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园林绿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主要研究结论:(1)通过对在呼和浩特地区的78种乔木、灌木和草本园林植物采用德尔菲法从生态适宜性、观赏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开展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排序分级,按照综合指数的高低可划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一级得分≥0.9的优异园林植物有17种,综合指数最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观赏性和抗逆性,可作为旱景园林建设的首选。得分为0.8~0.9的二级植物有32种,该类植物在实验区可正常生长,但部分植物开花、结实受到限制,或抗逆性较弱。三级综合评价分数为0.7~0.8,划分到此类的植物有24种,该类植物对实验区的适应性一般,大多在实验地表现为生长缓慢,抗逆性较差;评价得分<0.7为四级,划分到此类的植物有5种,该类植物存在越冬率或成活率低的问题。(2)对筛选出的8种园林植物开展繁衍特性研究:蒙桑、蒙古莸、戈壁天门冬、山韭为非休眠种子,通过探索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萌发条件。蒙桑、戈壁天门冬和山韭种子均属于喜光性种子,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达到最大。蒙桑种子萌发最适萌发条件为30℃/20℃连续光照条件。戈壁天门冬种子萌发受温度和光照交互作用,25℃连续光照条件为种子最适宜萌发条件。山韭种子属于光促进萌发种子,15℃和20℃/10℃条件下连续光照有利于种子萌发。而蒙古莸种子在各温度条件下均可萌发,在连续黑暗条件30℃/20℃变温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可达到最大。水曲柳、黄檗、乌苏里鼠李、桃叶卫矛属于休眠种子。在4℃层积30天处理后,水曲柳和黄檗种子休眠得以解除。其最佳萌发条件分别为连续光照条件20℃和20℃/10℃变温处理。采用1mol/L Na OH处理乌苏里鼠李种子40min或用40℃热水浸种20min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层积处理30d桃叶卫矛种子能够促进生理后熟,解除休眠,显着提高种子萌发率。(3)通过对幼苗建植期胁迫实验,探索蒙桑、蒙古莸、戈壁天门冬、山韭、水曲柳、黄檗、乌苏里鼠李和桃叶卫矛8种园林植物幼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幼苗建植过程及其生理变化,揭示幼苗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的适应策略。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8种植物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植株自身的生长形态、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提高抗旱性,减轻干旱胁迫形成的膜脂过氧化对植株造成的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在幼苗建植过程中,结果表明过低或过高的田间持水量均不适宜植物幼苗的生长,适当的土壤水分条件即可利于以上8种园林植物的种苗培育。以上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位于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观赏价值高,因此可在道路景观、公园绿化中均可推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养护成本,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4)通过组织培养、嫁接和扦插等方式系统的开展桃叶卫矛的营养繁殖特性研究。利用桃叶卫矛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结果表明桃叶卫矛茎段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3.0mg/L IBA。当桃叶卫矛劈接接穗粗为0.5~1.0cm时,成活率为86.36%。桃叶卫矛嫩枝扦插在ABT生根粉500mg/L的处理下成活率与生根率最高,分别为89%和49%。对于类似桃叶卫矛这类因种子休眠而难以通过实生苗扩繁的园林植物以营养繁殖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快繁殖效率。
王曼[3](2021)在《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发展,植物专类园研究不断兴起,高品质专类园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专类园景观品质,是现代园林发展一个方向。在我国,紫薇的栽培历史久,品种多,可观赏,适应强,易管理,应用广,紫薇专类园发展趋势良好,有丰富景观、弘扬文化、科研科普、种质资源保存等功能,并为绿化产业带来新发展。在这样前提下探讨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就显得意义重大。通过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为例,借鉴相关案例经验,讨论相关概念理论,探析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梳理国内外植物专类园、紫薇专类园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得出:紫薇专类园形成渊源为专类药圃,且经历各阶段发展远播国外,目前紫薇相关研究包括栽培、繁殖、选育、抗性研究、园林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以湖南邵阳双龙紫薇园、湖北襄阳中华紫薇园、湖南南岭植物园紫薇专类园、上海辰山植物园绣球专类园、贵州六盘水梅花山景区五个案例为借鉴,提炼出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参考经验,包括理念定位、总体规划、植物配置、文化表达、紫薇艺术造型、紫薇后期维护、文创活动开展及运营管理等,为后期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指明方向提供想法。归纳相关基础理论;梳理植物专类园的分类及设计要点;探讨紫薇专类园的特点,包括紫薇现有种质资源、景观效应、文化底蕴、适用类型、园林应用、功能作用等。依照植物专类共性与紫薇特性,总结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得出规划层面,包括环境分析、资源整合、主题定位、规划布局等方法;得出设计层面,包括山水地形、道路及铺装、植物造景、园建及小品、文化展示等方法的相关探讨。完成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景观规划与设计。项目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占地面积约12.6hm2,是近郊重要的景观节点。项目拟收集湖南地区适用的共6个紫薇种,包括使用了品种约50余种,种植约800余株,突出紫薇专类特色。项目设计实践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设计、节点扩初。并通过植物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入,总结营造具有植物文化观赏性及地域文化展示性结合的紫薇专类园的参考模式,并对论文理论的适用性进行论证。
赵扬辉[4](2021)在《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野生观赏植物是生长于野外自然环境下,观赏价值较高、生态适应性较好、开发利用前景较大的一类优良植物种质资源。目前,国内诸多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常见观赏植物应用频度高、占比大,导致各地城市园林植物同质化现象严重,园林景观缺乏地方性特色。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多数野生植物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好,可开发利用种类多样。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踏查,收集和分析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和观赏等特征,构建野生观赏植物评价体系,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筛选出优良的野生观赏植物种类,并进行园林应用分析,以期为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保护、研究和园林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参考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实地踏查和统计,并根据植物的科、属划分,共发现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141科392属698种,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6属8种,双子叶植物有122科341属631种,单叶植物有13科45属59种。单种科、2-5科、6-9种科和10种以上科分别有47科、53科、19科和22科;单种属、2-5种属、6-9种属和10种以上属分别由有257属、119属、14属和3属。优势科共22科,优势属共25属。(2)针对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科、属地理区系进行分析,发现保护区科、属地理分布型可分划分为10个分布区、15个分布区变型和分为14个分布区和17个分布区变型。保护区科、属分布型均泛亚热带分布型为主,分别为29科和59属,表现出强烈的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并加杂北温带的成分。(3)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生长型中,以乔木生长型221种和灌木生长型206种为主,草本生长型和竹类生长型最少,分别为60种和5种。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观赏多样性中,以观叶类植物为主,共529种;其次是观花类植物302种,观形类和观枝干类植物种类最少,分别为131种和87种。(4)野生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约束层中,以生态习性(0.4742)为主要限制因素,其次是观赏特性(0.3764)和资源潜力(0.1494)。观赏特性对应的标准层中以观赏器显示度(0.0801)为主要影响因素;生物习性以抗逆性(0.1397)为主要影响因素,资源潜力以再生能力(0.0427)为主要影响因素。(5)通过对朱家山自然保护区698种野生观赏植物进行综合评价、分级,共筛选出Ⅰ级野生观赏植物175种,Ⅱ级野生观赏植物310种,Ⅲ级野生观赏植物122种,Ⅳ级野生观赏植物91种。(6)分析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园林的利用形式发现,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园林应用以被植物类为主,有222种;其次是植篱及绿雕塑类153种,庭荫类135种,独赏类和花木类均为105种,林丛类88种,行道树类81种,桩景类和防护类最少,各有65种和32种。
黄郎[5](2020)在《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文中提出贵州省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但目前对于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掌握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观赏特性、生态地理分布和蕴藏量,摸清其物种格局并分析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贵州城市绿化树种影响的差异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筛选出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种类,并基于Arc GIS软件对其进行园林绿化区域规划。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省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维管木本植物797种,占贵州省维管束植物科的9.95%,隶属于106科288属,科属数量分别占贵州维管束植物总科属数量的42.06%与16.17%;优势科有23科,优势属有10属,其中裸子植物8科17属30种,双子叶植物94科257属736种,单子叶植物4科14属31种,并涵盖了乔灌藤三类生活型的植物,以乔木型居多,灌木次之,木质藤本最少。观赏用途上48.06%的物种可以用于观花,且观花特性多样,以白色系为主,红色系及黄色系次之,最少的为蓝紫色系花卉;观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花径在1-3cm的观花植物居多,其次是3-5cm、>5cm两类,花相类型以星散花相、团簇花相与线条花相较为主。观叶植物相对观花类较少,观形植物与攀援植物为包含物种数最少的类型,竹类共有18种。从园林用途上看,最丰富的的一类为花灌木类,其次为独赏树、庭荫树类,盆栽及造型类、行道树、防护树、木质藤本类、植篱类相对较少,最少的为地被类与室内装饰类。(2)在水平分布上,贵阳市、黔南州以及铜仁印江、江口等地所含野生木本观赏植物最多,其次为黔东南州南部、黔西南州南部、遵义西北部等地区;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地方如六枝特区、普安、晴隆、镇远、三穗等地,仅有不到60种;主要表现为在原生性较好的区域以及保护区所在区域物种丰富度较高。基于海拔尺度的垂直分布上,物种丰富度增长趋势呈现为单峰状态,在海拔500~1500m区间段内物种丰富度最高。总的来看,基于海拔尺度的垂直分布上呈现出垂直差异高于水平差异的特点,以及喜热物种偏南和耐寒物种偏北的变化趋势。(3)本着遵循自然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以城市绿化建设为导向、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以1月平均气温及行政区划为Ⅰ级指标,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最低温、7月平均气温作为辅助指标;降雨量、1月极端低温、7月平均最高温、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积温以及贵州省植被区划作为Ⅱ级指标,以基于DEM的多元线性回归+残差内插法为操作方法,Arc GIS软件为制图基础,将贵州省园林绿化区域划分为8个区,分别为:黔西南、黔南温热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Ⅰ区)、赤水温热湿润园林绿化区(Ⅱ区)、黔南、黔东南温暖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Ⅲ区)、黔西南温暖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Ⅳ区)、黔东、黔东南温和极湿润园林绿化区(Ⅴ区)、黔中、黔北温和湿润园林绿化区(Ⅵ区)、黔西温凉湿润园林绿化区(Ⅶ区)、威宁、赫章寒冷湿润园林绿化区(Ⅷ区)。(4)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797种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综合评价并进行分级,得出观赏价值较高、抗性较好的一级观赏植物(>4)有28种;二级观赏植物(3.6~4)122种,综合价值稍低于一级但可作为资源开发的坚实后备资源;三级(3.2~3.6)、四级(<3.2)各有398种、249种,部分物种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但因资源少或适应性较差等问题而列入此类,不建议大规模开发。根据所有植物的综合得分情况,将开发应用潜力评价等级为一级与二级(评分>3.6)的植物列为开发潜力较大的对象,并将其进行城市应用区域规划得出:园林绿化区Ⅲ区与Ⅵ区观赏植物数量为最丰富的地区,高达129种与127种,其次为Ⅰ区、Ⅴ区、Ⅶ区,各有109种、96种、82种,最少的区域为Ⅳ区、Ⅱ区、Ⅷ区,分别有44种、40种、28种;总的表现为Ⅲ区>Ⅵ区>Ⅰ区>Ⅴ区>Ⅶ区>Ⅳ区>Ⅱ区>Ⅷ区。
夏春华[6](2020)在《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文中认为2018年公园城市及生态价值理念被提出,包括发展战略、经济建设、运行管理、社会共享、生态价值、城市品牌与生活品质及生态价值等方面建设内容。公园城市建设是具有前沿性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生态是本底。生态环境价值是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核心,依赖于生态本底的适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功能。本研究立足于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价值,针对公园城市人居环境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适生植物资源不足、绿地系统不能涵盖生态空间以及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国内外相关绿带、公园体系、绿地系统及绿色生态空间等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应用植物生物多样性、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采用实地观测、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层次分析、软件模型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公园城市生态绿网结构,重构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体系,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评价探索典型适生植物在生态绿网的应用模式。目的在于丰富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研究内涵,为地域性公园城市及其生态价值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等四大生态功能,实地观测分析综合性公园、红树林湿地与农业生态田园所构建生态绿网现状,发现生态绿网具备风景游憩、生态防护的生态价值,但目前城乡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绿色生态空间。应用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规划及植物多样性的基础理论,分析海洋生态绿网规划特点,提出以生态绿网替代区域绿地,借助生态空间网络研究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综合分析地域城市面临的重要生境因子,以及特殊热带、滨海、台风等自然条件对植物及其生态价值的影响力,提出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是生态防护类价值的主要指标,绿网生态价值体系由生态防护(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与风景游憩(生态景观性、生态教育性)两大类组成。2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收集发现湛江适生野生木本植物种类103科317属543种,红树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4科25种,主要热带种植作物有20科29种。而目前生态绿网应用的适生植物只有79科202种,其中公园绿化应用也才有47科154种,并以无瓣海桑群落生态修复红树林,以甘蔗为农业田园的主要生态植物。应用的适生植物资源存在多样性不足,外来引种速生树种过多,生态价值不高等问题。3通过对543种野生木本植物及市域其他植物资源的调研分析,筛选出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适生植物共计231种,分属72科177属,为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依据植物的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生态景观价值、生态教育作用进行功能分类、汇总,借助Python语言代码重复利用、免费开源、模块化、函数化的精炼优势,建立适生植物资源的分类数据库,系统可实时动态化更新,实现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成果共享。4立足于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对综合性公园调查,分析评价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特点,发现风景游憩类的适生植物季相景观模式单一,骨干、基调树种季相景观缺乏等问题;红树林湿地外来速生树种数量过大,风景游憩功能低;农业生态田园风景游憩类的生态产品少、经济效益低下。依据公园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公众生态价值需求和绿网生境与植物资源特点,从植物资源分类库中选用典型适宜的适生植物资源,重塑生态价值及路径如下:①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适生植物有:美丽异木棉+红花羊蹄甲+红鸡蛋花+朱缨花+琴叶珊瑚;榄仁树+红花羊蹄甲+红千层+红花檵木+龙船花;铁冬青+黄槐+狐尾椰+夹竹桃+鸡冠刺桐+灰莉。②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教育、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乡土红树植物有:红海榄、黄槿+海漆(水黄皮和杨叶肖槿)、银叶树+海芒果、白骨壤、桐花树等。③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教育价值选用典型适生植物采取“菠萝蜜+红掌”的林下两层间种群落模式。地域性适生植物资源系统的构建,尚需不断收集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植物资源研究成果,以丰富资源库的植物种类,这一研究值得持续进行。
王婷婷[7](2020)在《西藏鹿蹄草人工驯化环境适应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西藏园林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的绿化建设、美化建设的水平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四季皆有景可观,还要求园林植物配置合理、种类多样化。现有的园林植物种类已经不能满足高标准的绿化要求,发展四季景观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西藏社会、经济、文化开始逐渐的发展,园林绿化也逐渐开始显得格外重要,发展迅速。野生花卉具有优美的形姿、花形奇特、花色具有浓郁的自然色彩、开花期长、适应能力强进入人们的视野。西藏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条件,野生花卉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观赏性的不在少数。开发利用当地的野生观赏花卉资源至关重要,人工驯化野生观赏植物是丰富西藏园林景观最快速和经济的方法。西藏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var.tibetana)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下的小型草本状灌木。花葶带紫红色,花为淡红色,萼片宽披针形,蒴果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9月。西藏鹿蹄草花色美丽,四季常绿、耐阴湿、耐寒性强,对冬季景观匮乏的西藏园林来说,是优良的地被植物,是西藏园林绿化需要的植物材料。国内外对鹿蹄草属植物的研究,主要以鹿蹄草、肾叶鹿蹄草、红花鹿蹄草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研究分布、分类、药用价值、开发利用等方面。对鹿蹄草引种驯化方面的研究很少,而西藏鹿蹄草的人工驯化未见报道。西藏鹿蹄草是西藏重要的药用观赏植物,是藏药产业发展中原材料的需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西藏鹿蹄草生境调查、不同栽培条件下植株生长情况的比较、生理生化特性、光合特性等方面进行环境适应性研究:(1)对西藏鹿蹄草的生境调查,西藏鹿蹄草在色季拉山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3900m左右的阴坡范围,分布地狭小,比较集中生长在郁闭度70%~85%且腐殖质层较厚有枯枝落叶遮盖的地方,草本层及灌木层发育较好,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非常丰富,原生境的土壤含有落叶、枯枝等,土壤保水力强,土壤疏松,土壤弱酸性。(2)将采回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色季拉区域西坡的西藏鹿蹄草多年生植株,移栽至西藏珍稀濒危园林植物培育基地内,6种不同栽培条件下栽植。据观察,林下栽培的西藏鹿蹄草植物能正常的生长,特别是阴湿条件最好的围墙脚斜坡处,成活率最高达87%,且植株生长健壮,叶片浓绿色,冬芽数量达38个。其次为温室内遮阳栽培的,成活率为84%,叶片稍呈紫红色,冬芽数量35个。其他栽培条件下的西藏鹿蹄草植株生长稍弱,植株成活率最低的室外空旷地栽培的,成活率仅有27%,没有萌发的冬芽。这说明西藏鹿蹄草作为地被植物运用到园林中应选择林下栽培,不适宜选择空旷地。(3)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林下栽培围墙脚斜坡的SOD酶活性为423.8μ·g-1·FW·min-1,SOD酶活性最小的为温室外空旷地,为190.0μ·g-1·FW·min-1。林下栽培的SOD酶活性比室内移栽的西藏鹿蹄草叶片内的SOD酶活性高,充分说明了室外移栽的西藏鹿蹄草植株抗寒能力强。室外空旷地的西藏鹿蹄草叶片内的POD酶活性最大,数值为49.55μg·g-1·FW·min-1。林下栽培围墙脚斜坡的西藏鹿蹄草叶片内的MDA含量最大,为102.73μmol·g-1,其次为室内和林下元宝枫下,分别为72.95μmol·g-1和68.85μmol·g-1,含量最低的为林下枫杨1号下含量为35.30μmol·g-1,西藏鹿蹄草抗逆境能力较强。(4)不同栽培条件下西藏鹿蹄草光合特性研究,西藏鹿蹄草为典型的耐荫植物。温室内遮阳和林下围墙脚斜坡栽培的西藏鹿蹄草植株光能利用效率较强,对强光照的适应能力好,植株成活率高。综合分析,作为园林绿化植物应用,露地栽培驯化西藏鹿蹄草较好的环境条件为阴湿、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不宜选择郁闭度高、土壤易干旱板结的环境。
廖晓晶[8](2020)在《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在现今能源短缺、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社会背景下,“节约型园林”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步骤,而“节约型园林”的核心是“节约型园林植物景观”,地被植物又是园林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植被数量、种类选择、营建技术还是维护难度等方面都是一个极其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合理的地被植物设计方式与管理应用模式,将难以实现这个目标。本文基于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巨大差异,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出发,厘清国内外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的发展态势。再采用样方法对长沙市西湖公园的地被植物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西湖公园人工栽培地被植物的科属种组成及其应用特征,客观的分析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的景观应用现状。同时,对公园环境中景观绿地的演化现象进行探究,掌握公园绿地草本层人工景观向自生地被植物转化的程度。并且通过分析不同生境下自生地被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了解不同生境下的群落差异,科学的探究自生地被植物的影响因素。再结合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工程应用实践案例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地被植物的自然演化与自生地被的应用效果,为营建近自然植物群落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出未来地被植物应用的发展趋势。主要结论如下:1.对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与应用研究进行梳理,进一步佐证分析得出国内外地被植物在理论与应用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差异。2.基于对国内外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相关案例的分析,比较得出两者在设计理念与手法上均追求近自然化与生态化,但在营建技术与景观效果方面我国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通过对长沙市西湖公园地被植物的调查显示:西湖公园人工栽培地被植物共39科66属79种,草皮盖度>木本地被植物盖度>草本地被植物盖度,草皮应用面积过大。4.在西湖公园中呈现明显的景观绿地退化现象,自生草本地被植物侵入现象以及自生地被植物种间平衡现象,使得自生地被植物在公园中代替草本层,发挥着积极的景观效益。5.对西湖公园自生地被植物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全园共调查到自生地被植物65种,隶属于29科61属。并对不同生境自生地被植物的多样性分析,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影响自生地被植物的主要因素为土壤理化性质、光照条件、水分以及人为活动干扰。6.以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工程实践案例进一步验证单一草皮在城市绿地中的野生化趋势以及自生地被的优势,为近自然地被植物群落的物种选育与营建提供前期的理论基础。7.探讨了地被植物景观应用在宏观层面的生态化与规范化趋势、中观层面营建模式自然化、经济化趋势以及微观层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系统化、整合化趋势,对我国未来绿化事业中地被植物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充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梳理以及实证案例的分析,并综合得出地被植物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解决当前景观建设地被植物应用中建设成本高、维护成本巨大、生态保护不足、景观持久性等问题提供新思路,为建设节约集约型、生态高效型、经济成本最优型的园林景观提供理论支撑与工程应用借鉴。
蔡慧,徐子涵,丁彦芬[9](2020)在《野生堇菜属植物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城市绿化建设蓬勃发展,近年来发展野生花卉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内容。堇菜属(Viola L.)植物分布广泛,如对其就地引种,再加以人工驯化栽培,将其应用到城市绿化,不仅丰富了城市景观效果,还可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本文对堇菜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资源现状、引种栽培以及堇菜属植物在园林园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提出目前对中国堇菜的引种驯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堇菜属植物更需要加强其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更新在园林园艺上的应用方式,加快其推广应用进程。
林秋华[10](2019)在《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中对绍兴市区39处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文献查阅,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地被植物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部分地被植物进行了质量评价,总结归纳了绍兴市区常用的地被植物配置模式。最后针对地被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214种,隶属于75科,143属。灌木类与草本类地被植物占比较大,分别为34.58%和55.14%。观花与观叶地被植物种类分别有126种和94种。地被植物的应用频度大部分较低,高于60%的仅6种,而低于20%的有170种。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种类、应用形式均最为丰富。(2)对绍兴市区85种地被植物就植株质量、观赏特性和应用质量三个准则层,植株高度、覆盖能力、花期花色等10个评价因子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花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Flame’)、匍枝亮绿忍冬(Lonicera nitida‘Maigrun’)、金叶大花六道木(Abelia grandiflora‘Francis Mason’)等10种可在绍兴市区广泛推广应用的地被植物。(3)归纳了绍兴市区常用的单种、两种和多种地被植物的配置模式,并针对四季分别推荐了繁花型、花木型、花叶型、耐荫型、色叶型、观赏草型、冬果型和绿叶型共8种地被植物配置模式。(4)指出了绍兴市区园林绿地中地被植物应用种类、植物景观、生态适应性和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1)开发野生和乡土地被植物资源,推广应用优良地被植物资源,适当引进新优地被。(2)注重地被植物配置多样性与协调性,营造特色地被植物景观。(3)了解地被植物生态习性,配置遵循生态原则。(4)多选用养护成本低,管理粗放的地被植物,对养护工人予以专业知识和技术上的培训。
二、南京地区春季野生开花地被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地区春季野生开花地被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几种野生铁线莲的种子萌发及邯郸春秋自然物候栽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外铁线莲属植物研究进展 |
1.3 国内铁线莲属植物研究进展 |
1.4 六种铁线莲的概述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可行性分析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8 技术路线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品种 |
2.1.2 试验试剂 |
2.2 试验地概况 |
2.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2.3.1 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2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3 不同浓度6-B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3.4 不同自然物候条件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4 种子萌发指标计算方法 |
2.5 数据处理 |
第3章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 不同温度对铁线莲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3.2 不同温度对铁线莲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4.1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铁线莲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4.2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铁线莲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4.3 不同浓度6-BA对铁线莲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4.4 不同浓度6-BA对铁线莲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在不同自然物候条件下对铁线莲种子萌发及栽培的影响 |
5.1 不同自然物候条件下对铁线莲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5.2 不同自然物候条件下对铁线莲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5.3 不同自然物候条件下铁线莲的栽培情况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呼和浩特地区引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及繁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园林植物引种研究 |
1.1.2 植物繁殖特性研究 |
1.1.3 植物幼苗建植研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引种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及适宜性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材料来源及选择 |
2.1.3 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
2.1.4 评价指标的选取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供试78 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与分级 |
2.2.2 17 种园林景观植物的物候期 |
2.3 讨论 |
2.4 小结 |
3 8 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种子萌发试验方法 |
3.1.3 计算指标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处理方式对蒙桑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2 不同处理方式对蒙古莸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3 不同处理方式对戈壁天门冬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4 不同处理方式对山韭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5 不同处理方式对水曲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6 不同处理方式对黄檗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7 解除乌苏里鼠李种子休眠方法的结果 |
3.2.8 解除桃叶卫矛种子休眠的方法 |
3.3 讨论 |
3.4 小结 |
4 8 种园林植物幼苗建植特性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4.1.3 测定指标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蒙桑幼苗建植的影响 |
4.2.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蒙古莸幼苗建植的影响 |
4.2.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戈壁天门冬幼苗建植的影响 |
4.2.4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山韭幼苗建植的影响 |
4.2.5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水曲柳幼苗建植的影响 |
4.2.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檗幼苗建植的影响 |
4.2.7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乌苏里鼠李幼苗建植的影响 |
4.2.8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桃叶卫矛幼苗建植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8 种园林植物幼苗生长形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4.3.2 8 种园林植物幼苗抗氧化酶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4.3.3 8 种园林植物幼苗丙二醛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4.3.4 8 种园林植物幼苗渗透调节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4.4 小结 |
5 桃叶卫矛营养繁殖特性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桃叶卫矛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
5.2.2 桃叶卫矛嫁接繁殖体系的建立 |
5.2.3 桃叶卫矛扦插繁殖体系的建立 |
5.3 讨论 |
5.4 小结 |
6 讨论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目的 |
1.2.2 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3.1 植物专类园 |
1.3.2 紫薇专类园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植物专类园 |
1.4.2 紫薇 |
1.4.3 小结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2 案例借鉴 |
2.1 湖南·邵阳双龙紫薇园 |
2.1.1 案例概况 |
2.1.2 案例特色 |
2.1.3 启示借鉴 |
2.2 湖北·襄阳中华紫薇园 |
2.2.1 案例概况 |
2.2.2 案例特色 |
2.2.3 启示借鉴 |
2.3 湖南·南岭植物园紫薇专类园 |
2.3.1 案例概况 |
2.3.2 案例特色 |
2.3.3 启示借鉴 |
2.4 上海·辰山植物园绣球专类园 |
2.4.1 案例概况 |
2.4.2 案例特色 |
2.4.3 启示借鉴 |
2.5 贵州·六盘水梅花山景区 |
2.5.1 案例概况 |
2.5.2 案例特色 |
2.5.3 启示借鉴 |
2.6 小结 |
3 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理论及方法探讨 |
3.1 相关基础理论 |
3.1.1 园林美学 |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1.3 植物群落学 |
3.1.4 符号学美学 |
3.2 植物专类园分类及设计要点 |
3.2.1 分类 |
3.2.2 设计要点 |
3.3 紫薇专类园的特点 |
3.3.1 丰富的种质资源 |
3.3.2 独特的景观效果 |
3.3.3 深厚的文化底蕴 |
3.3.4 多样的应用方式 |
3.3.5 多种的园林应用 |
3.3.6 广泛的功能作用 |
3.4 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方法 |
3.4.1 规划层面 |
3.4.2 设计层面 |
3.5 小结 |
4 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 |
4.1 项目概况 |
4.1.1 基础条件 |
4.1.2 场地现状 |
4.2 设计总则 |
4.2.1 设计依据 |
4.2.2 设计原则 |
4.2.3 设计定位 |
4.2.4 设计目标 |
4.3 总体规划 |
4.3.1 景观结构与功能分区 |
4.3.2 平面布局 |
4.4 分区规划 |
4.4.1 入口管理区 |
4.4.2 生产科普区 |
4.4.3 文化展示区 |
4.4.4 紫薇品种区 |
4.4.5 自然休闲区 |
4.5 专项设计 |
4.5.1 山水地形 |
4.5.2 道路交通 |
4.5.3 园建及小品 |
4.5.4 市政工程 |
4.5.5 植物景观规划 |
4.5.6 文化体现 |
4.6 重要节点设计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紫薇品种分类表格 |
附录B 主要节点初步设计图纸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4)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立题背景 |
1.2 立题依据 |
1.3 研究现状 |
1.3.1 野生观赏植物的概念、分类、用途和价值 |
1.3.2 国内外观赏植物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4.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1.5.1 研究特点 |
1.5.2 创新点 |
2 研究概况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区位 |
2.1.2 地质地貌 |
2.1.3 气候条件 |
2.1.4 水文条件 |
2.1.5 土壤条件 |
2.1.6 植被状况 |
2.2 研究目标 |
2.3 研究内容 |
2.3.1 植物资源 |
2.3.2 观赏特性 |
2.3.3 评价体系 |
2.3.4 综合评价 |
2.3.5 园林应用 |
2.4 研究方法 |
2.4.1 资料收集 |
2.4.2 植物调查 |
2.4.3 资料统计 |
2.4.4 统计分析 |
2.5 技术路线 |
2.6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2.6.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
2.6.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特征 |
3.1.1 物种组成 |
3.1.2 科属特点 |
3.1.3 区系特点 |
3.1.4 生活型特点 |
3.2 观赏多样性分析 |
3.2.1 观叶类 |
3.2.2 观花类 |
3.2.3 观果类 |
3.2.4 观干类 |
3.2.5 观形类 |
3.3 评价体系分析 |
3.3.1 模型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3.3.2 指标权重值 |
3.4 评价结果分析 |
3.4.1 评分等级 |
3.4.2 评价结果 |
3.5 园林应用分析 |
3.5.1 独赏类 |
3.5.2 庭荫类 |
3.5.3 行道树类 |
3.5.4 防护类 |
3.5.5 林丛类 |
3.5.6 花木类 |
3.5.7 藤木类 |
3.5.8 植篱及绿雕塑类 |
3.5.9 地被植物类 |
3.5.10 桩景类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4.3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立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
1.2.2 园林植物区域规划研究进展 |
1.3 目的意义 |
1.4 研究区概况 |
1.4.1 地理位置 |
1.4.2 气候条件 |
第2章 物种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1.1 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名录的确定 |
2.1.2 多样性格局的构建 |
2.2 物种组成多样性 |
2.2.1 物种组成概况 |
2.2.2 生活型分析 |
2.2.3 科属区系成分分析 |
2.3 分布格局多样性 |
2.3.1 水平分布格局 |
2.3.2 垂直分布格局 |
2.4 观赏特性多样性 |
2.4.1 观赏用途多样性 |
2.4.2 木本花卉多样性 |
2.5 园林用途多样性 |
第3章 资源开发应用潜力评价 |
3.1 开发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
3.1.1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
3.1.2 评分标准 |
3.2 评价结果 |
3.2.1 各指标总权重值确定 |
3.2.2 综合评分及等级划分 |
3.2.3 综合评价结果 |
第4章 基于气候因子的贵州省园林植物应用区域规划 |
4.1 区划原则 |
4.1.1 遵循自然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 |
4.1.2 以城市绿化建设为导向 |
4.1.3 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
4.2 区划指标 |
4.2.1 绿化区划分指标 |
4.2.2 温度带划分指标 |
4.2.3 干湿区划分指标 |
4.3 区划方法 |
4.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3.2 基于DEM的多元线性回归+残差内插法(混合插值法) |
4.4 区划结果 |
4.4.1 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特征 |
4.4.2 温度带区划 |
4.4.3 干湿区区划 |
4.4.4 绿化区划 |
4.5 园林绿化区物种组成及开发利用分析 |
4.5.1 总体物种组成 |
4.5.2 可优先开发利用物种组成 |
4.5.3 各区物种组成及开发利用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
附录 Ⅱ 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名录 |
附录 Ⅲ 贵州省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评价分值统计表 |
附录 Ⅳ 贵州省部分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图片赏析 |
(6)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公园城市概述 |
1.4.1 公园城市定义 |
1.4.2 公园城市在园林、森林与生态园林等方面的前期探索 |
1.4.3 公园城市建设的地域性生态原则 |
1.4.4 公园城市建设的内涵 |
1.5 国内外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 |
1.5.1 绿带—绿道—绿廊—公园体系 |
1.5.2 生态绿网理论 |
1.5.3 生态绿网规划实践探索 |
1.5.4 生态绿网特点分析 |
1.5.5 基于植物生态学理论的生态价值指标分类 |
1.5.6 植物多样性专题研究 |
1.6 研究问题 |
1.6.1 公园城市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生态空间网络 |
1.6.2 基于生态功能的适生植物资源应用不足 |
1.6.3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侧重于生态防护且未形成体系 |
1.7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7.1 研究内容 |
1.7.2 创新点 |
1.8 研究策略与方法 |
1.8.1 研究策略 |
1.8.2 研究方法 |
1.9 研究技术路线 |
2 基于地域特殊自然地理要素的城乡绿网及生态价值体系构建 |
2.1 湛江市概况 |
2.2 湛江市绿网的生态结构 |
2.2.1 市域生态空间格局 |
2.2.2 市域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功能 |
2.2.3 城区与环城绿网 |
2.2.4 城区绿地与环城绿网生态功能评价及生态绿网结构 |
2.3 绿网生态价值体系构建要素分析 |
2.3.1 生态价值构建的地域化原则 |
2.3.2 风景游憩类生态价值分析 |
2.3.3 基于地域性城市特殊自然地理要素因子影响力评价 |
2.3.4 地域性城市生态防护价值指标分析 |
2.3.5 湛江生态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生态价值的公众评价 |
2.4 地域性公园城市绿网的生态价值体系 |
2.5 本章小节 |
3 湛江市域适生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 |
3.1 市域植物多样性 |
3.2 绿网生态植物资源分析 |
3.2.1 综合性公园景观游憩空间及其骨干基调树种资源 |
3.2.2 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空间及其植物群落 |
3.2.3 农业生态田园及其生态产品 |
3.2.4 植物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
3.3 基于生态价值优势的植物资源收集、分类 |
3.4 地域性适生植物分类 |
3.4.1 适生植物 |
3.4.2 适生植物资源种类库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PYTHON语言的适生植物资源分类库构建 |
4.1 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的目的与任务 |
4.2 Python语言特点 |
4.3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原理与流程 |
4.3.1 原理 |
4.3.2 流程 |
4.4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库 |
4.5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生态价值分类库 |
4.6 本章小结 |
5 综合性公园植物生态景观价值评价及重构 |
5.1 城区绿地综合性公园 |
5.2 综合性公园植物群落季相景观分析 |
5.3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花 |
5.4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果 |
5.5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叶 |
5.6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评价 |
5.7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群落资源筛选 |
5.7.1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筛选原则 |
5.7.2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种类筛选 |
5.8 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
5.9 本章小节 |
6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重塑 |
6.1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景观价值 |
6.2 红树林湿地生态游憩经验借鉴 |
6.3 基于生态景观、教育价值的乡土红树植物资源选用 |
6.4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的重塑路径 |
6.4.1 区位自然条件分析 |
6.4.2 场地挑战与策略 |
6.4.3 系统功能构建 |
6.4.4 乡土红树植物群落规划 |
6.5 本章小节 |
7 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及教育价值重塑 |
7.1 基于绿网生态价值的农业生态田园 |
7.2 基于生产性景观的农业生态田园生态价值 |
7.3 植物生理生态学相关理论与生态产品品质 |
7.3.1 植物生理生态学理论 |
7.3.2 环境因子与植物生态产品生产模式的关系分析 |
7.3.3 生产性花果资源筛选及其生态产品生产模式 |
7.4 红掌产品花色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
7.4.1 材料与方法 |
7.4.2 结果与分析 |
7.4.3 讨论与结论 |
7.5 菠萝蜜果品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
7.5.1 材料与方法 |
7.5.2 结果与分析 |
7.5.3 讨论与结论 |
7.6 农业生态田园的生产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
7.7 本章小节 |
8 讨论与结论 |
8.1 讨论与展望 |
8.2 结论与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湛江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库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7)西藏鹿蹄草人工驯化环境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西藏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概述 |
2.1 西藏野生花卉研究的重要性 |
2.1.1 观赏价值 |
2.1.2 药用价值 |
2.2 西藏野生花卉研究进展 |
2.3 西藏野生花卉的园林应用 |
第三章 鹿蹄草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3.1 鹿蹄草属植物种质资源 |
3.2 鹿蹄草属植物的栽培 |
3.3 鹿蹄草属植物的生理特性 |
3.4 鹿蹄草属植物的药用功能 |
3.5 鹿蹄草属植物的园林应用 |
3.6 西藏鹿蹄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自然概况 |
4.1.1 分布区自然概况 |
4.1.2 试验地自然概况 |
4.2 研究方法 |
4.2.1 生境调查方法 |
4.2.2 迁地栽培试验方法 |
4.2.3 生长状况调查方法 |
4.2.4 生理生化研究方法 |
4.2.5 光合能力测定方法 |
第五章 结果分析 |
5.1 生境调查 |
5.2 不同栽培环境下西藏鹿蹄草的生长状况比较 |
5.3 不同栽培环境下西藏鹿蹄草的生理生化变化 |
5.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 |
5.3.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 |
5.3.3 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
5.4 不同栽培环境下西藏鹿蹄草的光合能力比较 |
5.4.1 光合有效辐射与净光合速率关系比较 |
5.4.2 光响应特征参数比较 |
5.4.3 光合生理参数随光合有效辐射比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
1.1.2 “节约型园林城市”建设 |
1.1.3 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差异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辨析 |
1.3.1 公园绿地 |
1.3.2 地被植物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内外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 |
2.1 国内外地被植物理论研究进展 |
2.1.1 国外地被植物理论研究进展 |
2.1.2 国内地被植物理论研究进展 |
2.2 国内外地被植物工程应用进展 |
2.2.1 国外地被植物工程应用进展 |
2.2.2 国内地被植物工程应用进展 |
2.3 地被植物应用的相关理论 |
2.3.1 生态学理论 |
2.3.2 景观美学理论 |
2.3.3 经济学原理 |
2.4 国内外理论及应用研究评述 |
第3章 国内外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案例分析 |
3.1 国外相关案例 |
3.1.1 伦敦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3.1.2 美国纽约高线公园 |
3.1.3 美国芝加哥卢瑞花园 |
3.2 国内相关案例 |
3.2.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
3.2.2 上海世博公园 |
3.3 国内外地被植物应用比较分析 |
3.3.1 地被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比较 |
3.3.2 地被植物景观营建技术比较 |
3.3.3 地被植物景观效益比较 |
3.4 小结 |
第4章 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现状研究 |
4.1 研究区及调研区域概况 |
4.1.1 研究区概况 |
4.1.2 调研区概况 |
4.2 样点及样方设置 |
4.3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
4.3.1 频度计算方法 |
4.3.2 物种重要值计算方法 |
4.3.3 物种多样性计算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人工栽培地被植物物种组成及应用特征 |
4.4.2 公园环境中景观绿地演化现象 |
4.4.3 自生地被植物物种构成及物种多样性 |
4.5 小结 |
第5章 地被植物工程应用实践分析 |
5.1 项目简介 |
5.2 地被植物应用现状 |
5.3 地被植物种植设计策略 |
5.4 工程应用效果评估 |
5.5 小结 |
第6章 地被植物应用发展趋势探讨 |
6.1 宏观发展趋势 |
6.1.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趋向于选择近自然植物群落 |
6.1.2 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的规范化、准则化 |
6.2 中观发展趋势 |
6.2.1 国外野花草地营建进一步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 |
6.2.2 国内传统的地被植物设计与管理模式趋向边缘化 |
6.2.3 城市建设中单一草坪向野花花境及缀花草坪转化 |
6.3 微观发展趋势 |
6.3.1 地被植物选择应用回归乡土本色 |
6.3.2 着手地被植物系统化研究 |
6.3.3 地被植物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并行发展 |
6.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附录 B (国内地被植物研究现状文献梳理) |
附录 B-1:地被植物资源调查与筛选 |
附录 B-2:地被植物有关生理性的研究 |
附录 B-3:地被植物的引种、快速繁殖与推广研究 |
附录 B-4:地被植物有关景观建设的研究 |
附录 C (长沙市西湖公园地被植物名录) |
附录 C-1:长沙市西湖公园人工栽培地被植物名录 |
附录 C-2:长沙市西湖公园自生地被植物名录 |
致谢 |
(9)野生堇菜属植物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堇菜属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种质资源的研究 |
1.1 堇菜属植物生物学特性 |
1.2 堇菜属植物种质资源 |
2 堇菜属植物引种栽培研究 |
2.1 堇菜属植物种子特性研究 |
2.2 堇菜属植物引种驯化研究 |
2.3 堇菜属栽培技术 |
2.4 堇菜属植物的抗性研究 |
2.4.1 堇菜属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
2.4.2 堇菜属植物的耐盐性研究 |
2.4.3 堇菜属植物的抗寒性研究 |
2.4.4 堇菜属植物的耐重金属性研究 |
3 堇菜属植物在园林园艺中的应用 |
3.1 作为盆花的应用 |
3.2 作为花境植物应用 |
3.3 作为地被植物应用 |
4 总结讨论 |
5 研究展望 |
(10)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地被植物基础知识 |
1.2.1 地被植物的概念 |
1.2.2 地被植物的分类 |
1.2.3 地被植物的作用 |
1.3 国内外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
1.3.1 国外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
1.3.2 国内地被植物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地被植物园林应用相关理论 |
2.1 园林生态学 |
2.2 园林美学 |
2.3 环境心理学理论 |
2.4 色彩应用理论 |
2.5 地被植物配置原则 |
2.5.1 科学性原则 |
2.5.2 功能性原则 |
2.5.3 经济性原则 |
2.5.4 安全性原则 |
2.5.5 艺术性原则 |
3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调查与结果分析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气候条件 |
3.1.3 自然环境 |
3.1.4 植物资源 |
3.2 调查时间与地点 |
3.3 调查内容及数据整理 |
3.3.1 调查内容 |
3.3.2 数据整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种类组成 |
3.4.2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生活型分析 |
3.4.3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频度分析 |
3.4.4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
3.4.5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分析 |
3.5 小结 |
4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质量评价 |
4.1 评价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德尔菲法 |
4.2.2 层次分析法 |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
4.3.1 评价结果与等级划分 |
4.3.2 评价分析 |
4.4 小结 |
5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研究 |
5.1 地被植物在不同园林绿地类型中的配置模式研究 |
5.1.1 公园绿地 |
5.1.2 广场用地 |
5.1.3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
5.1.4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
5.1.5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
5.2 绍兴市园林地被植物景观常用配置模式总结 |
5.2.1 单种地被植物配置模式 |
5.2.2 两种地被植物配置模式 |
5.2.3 多种(三种及以上)地被植物配置模式 |
5.3 绍兴市区地被植物配置模式推荐 |
5.3.1 春景型 |
5.3.2 夏景型 |
5.3.3 秋景型 |
5.3.4 冬景型 |
5.4 小结 |
6 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
6.1 存在的问题 |
6.1.1 地被植物应用种类方面 |
6.1.2 地被植物景观配置方面 |
6.1.3 地被植物生态适应性方面 |
6.1.4 地被植物管理方面 |
6.2 提升策略 |
6.2.1 丰富地被植物种类,推广应用优良地被植物 |
6.2.2 注重地被植物配置多样性与协调性,营造特色地被植物景观 |
6.2.3 遵循生态原则,合理配置植物 |
6.2.4 完善后期养护工作 |
7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绍兴市区园林绿地主要应用地被植物名录 |
附录二: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质量评价体系权重值专家问卷 |
附录三:图表目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南京地区春季野生开花地被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几种野生铁线莲的种子萌发及邯郸春秋自然物候栽培的研究[D]. 冯晓鹏. 河北工程大学, 2021
- [2]呼和浩特地区引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及繁殖特性研究[D]. 刘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3]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D]. 王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贵州省朱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与应用[D]. 赵扬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8)
- [5]贵州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城市应用区域规划研究[D]. 黄郎. 贵州大学, 2020(04)
- [6]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D]. 夏春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7]西藏鹿蹄草人工驯化环境适应性研究[D]. 王婷婷. 西藏大学, 2020(12)
- [8]长沙市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研究[D]. 廖晓晶. 湖南大学, 2020(08)
- [9]野生堇菜属植物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蔡慧,徐子涵,丁彦芬.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01)
- [10]绍兴市区园林绿地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研究[D]. 林秋华.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