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气补肾冲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万颖颖[1](2021)在《王耀光教授治疗CKD3-4期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观察64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第一部分: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王耀光教授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治疗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有效方药。第二部分: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升清祛湿降浊法治疗CKD3-4期脾肾亏虚兼湿浊证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CKD3-4期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王耀光教授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治疗CKD3-4期患者的用药规律,分析总结用药频次、功效类别、四气五味、归经、核心处方及药物组合等。第二部分: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病房及国医堂,诊断为CKD3-4期的患者。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依据纳排标准筛选,共纳入64例符合标准的病例。予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汤剂,治法以升清祛湿降浊为主。进行前后自身对照。记录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中医症状积分和相关理化指标。如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血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功能等。记录不良反应。使用SPSS 23.0处理数据,分析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第一部分:共收集1196例患者,中药处方共4347首,中药共有381味,用药总次数达69204次。其中57味高频药物,使用了48473次,占70.04%。使用最多的药物为黄芪。补虚药使用最多。常用对药组合包括:黄芪-白术-防风-防己,黄芪-丹参,茵陈-五灵脂-蒲黄炭,土茯苓-地肤子,紫苏叶-黄连,槐花-枳壳,枇杷叶-竹茹,地龙-僵蚕-蝉蜕,白扁豆-薏苡仁-山药,金樱子-芡实,石菖蒲-萆薢-山慈菇。核心处方有三组:第一组:黄芪、麸炒白术、丹参、泽兰、土茯苓、槐花、煅牡蛎、枳壳、地肤子、昆布、茵陈、五灵脂、蒲黄炭、酒大黄、紫苏叶、黄连、枇杷叶、竹茹、半夏、陈皮、佩兰、熟大黄。第二组:地龙、防风、防己、僵蚕、诃子肉、沙苑子、补骨脂、白果仁、石榴皮、益智仁、覆盆子、黄精、芡实、金樱子、莲须。第三组:杜仲、续断、川牛膝、鹿衔草、茜草、白扁豆、山药。常用基础方为玉屏风散、防己黄芪汤、茵陈五苓散、苏叶黄连汤、萆薢分清饮、水陆二仙丹。第二部分:共纳入64例患者。西医疗效: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81.25%;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84.38%。中医疗效:治疗3个月时,总有效率85.94%;治疗6个月时,总有效率92.19%。治疗3个月、6个月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前显着减少(P<0.01)。治疗3个月、6个月时,肾小球滤过率较前显着提高(P<0.01)。血红蛋白、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在治疗3个月、6个月后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6个月时总蛋白较前显着升高(P<0.01)。治疗期间安全性良好。结论1.CKD3-4期病机为脾肾虚耗,湿浊瘀毒内阻。治本应顾护正气、调理气机、补脾固肾,用药以味辛甘、性平温、肺脾肾经之药为主;治标应祛湿泄浊、化瘀解毒,用药以味苦辛、性平寒、肝脾胃经之药为主。用药特点为:标本兼治,注重顾护脾肾,重用补气药,调理脾胃气机为要,重视补肾。常用基础方为玉屏风散、防己黄芪汤、茵陈五苓散、苏叶黄连汤、萆薢分清饮、水陆二仙丹。2.升清祛湿降浊法能改善CKD3-4期脾肾亏虚证兼湿浊证患者的症状,能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及机体血清白蛋白水平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张亮[2](2021)在《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中医象思维研究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Fas/Fas L介导的凋亡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该方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抽取12只大鼠为正常组,其余72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大鼠应用腺嘌呤(200mg/(kg·d))灌胃3周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饮组、尿毒清组、P13K抑制剂组(LY组)及肾衰饮+LY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0.9%Nacl溶液8ml/(kg·d)灌胃。肾衰饮组给予中药复方汤剂肾衰饮煎剂按生药量33.3g/(kg·d)灌胃。尿毒清组给予尿毒清颗粒以2.25g/(kg·d)浓度灌胃。LY组给予腹腔注射P13K抑制剂(LY294002)稀释液50mg/kg,周一次。肾衰饮+LY组在给予肾衰饮煎剂按生药量33.3g/(kg·d)灌胃基础上腹腔注射LY294002稀释液50mg/kg,周一次。以上各组大鼠均连续用药4周。各组分别留取大鼠血清及肾组织,检测各项指标。实验一: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肉眼观察肾脏外观形态,光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及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实验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情况。实验三: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四: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形态学及肾功能的影响1.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正常组:精神状态良好,毛色光泽,较少有脱毛现象,活动正常,反应灵活,每日进食量及饮水量均正常,垫料气味较淡,大鼠便质如常排便未见异常。模型组:体重明显下降,精神状态萎靡,毛色干枯晦暗,并出现脱毛现象,反应迟钝,活动减少,进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垫料气味臭秽,稀便。尿毒清组:体重不同程度下降,精神状态萎靡,毛色干枯、脱落,精神中度萎靡,反应略有迟钝,活动减少,进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垫料气味臭秽,稀便。肾衰饮组:体重不同程度下降,精神轻度萎靡,毛色干枯脱毛现象较轻,反应尚可,活动度尚可,进食量尚可,饮水量略增加,垫料气味臭秽,可见便质如常排便未见异常。1.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1.2.1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外观形态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肾脏体积均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模型组改变最为明显,尿毒清组其次,最后为肾衰饮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表面均呈弥漫性细颗粒状改变,凹凸不平,被膜粘连,不易剥离,且外观颜色均明显发白,肉眼观察外观颜色发白程度:模型组>尿毒清组>肾衰饮组>正常组。沿肾门纵行剖开,除空白组外各组肾组织切面处均可见肾皮质不同程度变薄,且皮髓质界限欠清晰,其中模型组最明显,其他各组肉眼观察无明显区别。1.2.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体质量及肾指数的影响各组大鼠实验前及造模第1周体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第2周、第3周造模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第1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第2周和第3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尿毒清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肾衰饮组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第4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肾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肾指数降低(尿毒清组P<0.01,肾衰饮组P<0.05),尿毒清组与肾衰饮组大鼠体质量、肾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1.2.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病理学的影响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正常组可见肾小球、肾小管、系膜结构正常,间质未见增宽,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可见肾小球囊腔变大,部分肾小管萎缩,小管的管壁薄厚不匀,肾小管上皮细胞弥漫空泡变性,成纤维细胞增多,系膜细胞增生明显,肾小球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尿毒清组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减轻,系膜细胞轻度增生,部分区域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肾衰饮组可见成纤维细胞减少,系膜细胞轻度增生,部分区域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肾衰饮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及系膜细胞增生程度均低于尿毒清组。1.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Scr、BUN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血清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TUNEL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细胞正常,未见阳性细胞;模型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且主要分布在髓质区;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尿毒清组比较,肾衰饮组大鼠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P<0.05)。4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内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正常组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为阴性,模型组TLR4、MyD88、NF-κB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尿毒清颗粒和肾衰饮干预后均能不同程度的减少TLR4、MyD88、NF-κB蛋白的表达(P<0.01),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5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大鼠肾脏组织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尿毒清组和肾衰饮组相比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6肾衰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各组大鼠肾脏组织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Akt/Akt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P13K抑制剂组(LY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p-Akt/Akt比值显着降低(P<0.01);与LY组比较,肾衰饮+LY组大鼠肾脏组织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Akt/Akt比值显着升高(P<0.01)。结论:1基于中医象思维,根据肾藏象的病理之象,提出脾肾虚损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基础,是产生毒邪的根源;毒邪(湿毒、痰毒、瘀毒)是加重病情进展恶化及迁延不愈的重要外因,证属本虚标实。2拟“抗毒、解毒、排毒”三法于一方,肾衰饮健脾益肾扶正以抗毒;祛湿涤痰化瘀以解毒;通腑泄浊以排毒,攻补兼施。3根据以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实验研究表明:(1)肾衰饮能够明显改善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及肾功能,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肾脏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进一步抑制肾脏纤维化,达到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目的;(2)肾衰饮能够降低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肾脏组织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脏炎性损伤;(3)肾衰饮能够降低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Fas、Fas L、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对肾脏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4)肾衰饮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一步抑制其下游的效应靶点Fas L来抑制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
马倩[3](2021)在《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衰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目前慢性肾衰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现代医学治疗上缺乏理想治疗措施,所以结合传统中医药优势,优化综合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衰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综合施治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本研究拟收集2019年11月0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就诊于芜湖市中医医院肾内科住院部及门诊的慢性肾衰竭CKD3-4期,证属脾肾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共筛选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参芪地黄加减方组(治疗组)和西医对症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名患者。两组均予西医对症治疗(饮食治疗、降压、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方,两组均治疗12周,疗程结束后,采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症状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纳入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CKD分期、原发病)及其各项治疗前数据(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积分、实验室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2.临床疗效上进行比较,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56.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证候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证候治疗有效率为50%,治疗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各症状的积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对患者症状有改善作用,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的水平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损伤情况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治疗组对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的水平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参芪地黄汤加减方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慢性肾衰竭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单一西医对症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疗效更优。2.参芪地黄汤加减方可有效降低慢性肾衰竭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24h尿蛋白的水平,提高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从而保护患者肾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3.参芪地黄汤加减方临床使用具有一定安全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4.导师运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衰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是传统中医经典方剂在临床的创新运用,发挥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优势。
米雪[4](2020)在《益肾化瘀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气亏虚、血脉瘀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益肾化瘀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气亏虚、血脉瘀滞证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新的思路和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肾病二科门诊及住院病房就诊,且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慢性肾衰竭肾气亏虚、血脉瘀滞证患者,共60例。将收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肾化瘀降浊方汤剂口服。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后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以及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数据和变化情况;(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的数据和变化情况,同时记录脱落和不良事件。随后运用spss25.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总分及总有效率的比较: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总分方面,治疗前两组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在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1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两组间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西医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西医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8%,两组间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3.肾功能相关实验室检查的比较: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胱抑素C(cys C)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6周:两组血清肌酐(SCr)组内比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差异显着(P<0.01);两组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尿素氮(BUN)组内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 C)组内比较,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4<0.01),治疗组差异更为显着(P=0.000<0.01);两组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酐(SCr)组内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血尿素氮(BUN)组内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 C)组内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的比较: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 GFR)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6周,两组组内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比较:治疗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组内比较均差异显着(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6.安全性观察:临床观察期间,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观察指标未见异常变化,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益肾化瘀降浊方可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肾气亏虚、血脉瘀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改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朱晓婷[5](2020)在《基于Nrf2-keap1信号通路探讨益气化湿通络方阻抑5/6肾切除大鼠肾脏纤维化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益气化湿通络方对5/6肾切除大鼠一般状况、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目的:观察益气化湿通络方对5/6肾切除大鼠一般情况、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此方可能的作用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Platt法建立5/6肾切除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32只雄性SD成年大鼠,随机分成为:模型组(Model)、益气化湿通络方组(Yiqi Huashi Tongluo Formula,YHT)、贝那普利组(Benazepril Hydrochloride,BH)、假手术组(Sham),每组8只。每日灌胃治疗1次(YHT组,免煎中药颗粒水溶液0.276g/100g/d;BH组,盐酸贝那普利片剂水溶液0.09mg/100g/d灌胃;Sham及Model组,1ml/100g/d去离子水灌胃),连续治疗12周。收集SD大鼠12周末的24小时尿液,用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行SD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出血清,用于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含量;摘取左肾,用滤纸吸干水分后称重,分成两部分保存,一部分保存于-80℃冰箱中,一部分保存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留待检测。将4%多聚甲醛固定的肾组织行病理切片,用HE、Masson、碘酸雪夫氏反应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天狼星红染色(Picrosirius red staining),观察残存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以上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s)示,各组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的均值以Newman-Keuls检验法作两两比较。结果:1、大鼠一般状况:Sham组大鼠摄食饮水、大小便均正常,毛发光亮,耳廓红润,尾部红润,活动反应均正常。Model组、YHT组和BH组大鼠进食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饮水增多,尿量逐渐增多,脱毛少光泽,耳廓发白、尾部发白湿冷,精神萎靡不振,活动量减少,其中Model组大鼠改变最明显,治疗组均较Model组有所改善。体重记录显示Model组大鼠体重低于Sham组的大鼠体重,YHT或BH干预后体重有升高(P<0.01),YHT组和B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存活率: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组:sham组10只,造模组40只。Sham组10只大鼠进行剥离两侧肾包膜操作,不切除肾脏,试验期间死亡2只。其余采用5/6肾切除术造模,试验期间Model组死亡7只,YHT组死亡4只,BH组死亡4只,本实验模型存活率约60%。3、左残存肾重量: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残肾重量明显降低。与Model组相比,YHT组和BH组残肾重量增加(P<0.01)。YHT组和B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24h尿蛋白排出量明显增多。与Model组相比,YHT组和BH组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减少(P<0.01)。YHT组和B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大鼠BUN、SCr水平: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BUN、SCr明显升高。与Model组相比,YHT组或BH组大鼠的BUN、SCr水平明显降低(P<0.01),YHT组与BH组比较,结果未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6、大鼠残存肾脏组织病理学6.1残存肾大体形态变化Sham组,组织呈红褐色,表面光滑湿润,被膜易剥离,切面皮质髓质界限清楚。Model组左残存肾组织呈灰褐色,体积小、重量轻,质地硬脆,表面呈均匀弥漫细颗粒,被膜不易剥离,切面皮质变薄。YHT组和BH组左侧残存肾组织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质地较软,表面少量细颗粒状,被膜不易剥离,切面皮质较厚。6.2残存肾组织光镜下形态变化HE、Masson、PAS、天狼星红染色后显示:Sham组大鼠的肾小球结构清晰,未见充血、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基底膜完整,间质中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Model组大鼠的肾小球硬化,玻璃样变,肾小球萎缩,毛细血管袢塌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小管萎缩、消失,肾小管出现扩张,肾间质基质明显增多、大量淋巴细胞为主炎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出现。YHT组和BH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小结:1、本研究采用5/6肾切除术成功复制了SD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模型,为研究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及肾脏纤维化提供了典型稳定可靠的实验基础;2、益气化湿通络方能有效改善CRF大鼠的一般状况、肾功能及肾脏纤维化的程度,其疗效与盐酸贝那普利相当;3、益气化湿通络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CRF临床病因病机特点,结合“三焦分而治之”法则创立的且长期应用于临床的有效自拟方,本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第二部分益气化湿通络方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目的:探讨益气化湿通络方通过调节5/6肾切除大鼠肾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以阻抑肾脏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造模、分组与用药同第一部分,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的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FN、CollagenⅢ蛋白在残存肾组织的表达情况;荧光染色观察TGF-β1在残存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N m RNA表达水平。结果:1、益气化湿通络方对肾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1.1.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Model组比较,各治疗组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YHT组和B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荧光染色观察TGF-β1在肾组织表达情况,标记TGF-β1蛋白染色为绿色荧光,DAPI染色细胞核为蓝色荧光。TGF-β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ham组几乎没有绿色荧光表达;Model组绿色荧光强度高,提示Model组中TGF-β1蛋白高表达;YHT或BH干预后绿色荧光强度较Model组降低。2、益气化湿通络方对肾脏组织中FN、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的影响2.1.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FN、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情况。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肾组织FN、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Model组比较,各治疗组FN、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YHT组和BH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免疫组化法观察FN、CollagenⅢ蛋白表达情况。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肾组织FN、CollagenⅢ蛋白呈棕黄色小颗粒状,主要在肾小球中呈现阳性反应,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Model组比较,各治疗组FN、CollagenⅢ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YHT组和B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N m RNA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肾组织中FN m RNA表达量增高(P<0.01);与Model组比较,各治疗组FN m RNA表达量降低(P<0.01)。比较YHT组和B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益气化湿通络方可能是通过调节TGF-β1及其介导的促肾脏纤维化蛋白FN、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起到阻抑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本研究为益气化湿通络方治疗CRF及肾脏纤维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第三部分益气化湿通络方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Nrf2-keap1信号通路的影响目的:探讨Nrf2-keap1信号通路在益气化湿通络方阻抑5/6肾切除大鼠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益气化湿通络方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造模、分组与用药同第一部分,12周末剖杀大鼠检测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肾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活化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ICAM-1、Nox4蛋白表达情况;荧光染色观察Nrf2和TNF-α在肾组织细胞核内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f2 m RNA表达水平。结果:1、益气化湿通络方对肾脏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与Sham组相比,Model大鼠肾组织中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与Model组相比,YHT组和BH组大鼠的肾脏组织SOD活性增加和MDA含量下降(P<0.01)。YHT组和B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益气化湿通络方对肾脏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IL-6,IL-1,IL-10和TNF-α、NF-κB、ICAM-1的影响2.1.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IL-6,IL-1,IL-10和TNF-α蛋白表达情况。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肾组织IL-6,IL-1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各治疗组IL-6,IL-1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YHT组和B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NF-κB、ICAM-1的蛋白表达情况。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肾组织NF-κB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Model组比较,YHT或BH干预治疗后NF-κB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YHT组和B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ICAM-1蛋白表达情况。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肾组织NF-κB、ICAM-1蛋白呈棕黄色小颗粒状,主要在肾小球中呈现阳性反应。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Model与组比较,各治疗组NF-κB、ICAM-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YHT组和B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荧光染色观察核NF-κB在细胞核内的表达情况,红色荧光标记NF-κB蛋白,DAPI染色细胞核为蓝色荧光。结果显示:NF-κB蛋白Sham组几乎没有红色荧光表达;Model组红色荧光强度高,NF-κB蛋白高表达;YHT或BH干预后细胞核中红色荧光强度较Model组降低。3、益气化湿通络方对肾脏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Nrf2、Keap1、Nox4、HO-1的影响3.1.Westernblot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Nrf2、Keap1、Nox4、HO-1的蛋白表达情况。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肾组织Keap1、No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YHT或BH干预治疗后Keap1、Nox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YHT组和B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免疫组化法观察Nox4蛋白表达情况。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肾组织Nox4蛋白呈棕黄色小颗粒状,主要在肾小球中呈现阳性反应。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Model组比较,各治疗组Nox4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YHT组和B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荧光染色观察核Nrf2在细胞核内的表达情况,标记Nrf2蛋白为红色荧光,DAPI染色细胞核为蓝色荧光。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较,Model组肾组织细胞核内Nrf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YHT组或BH组较Model组Nrf2的表达增多明显。3.4.qPCR法检测Nrf2 m RNA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大鼠肾组织中Nrf2 m RNA表达量减少(P<0.01);与Model组比较,各治疗组Nrf2 m RNA表达量增加(P<0.01)。YHT组和B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1、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SOD活性显着降低,MDA含量显着增加,IL-1、IL-6等炎性介质的表达明显升高,IL-10抗炎因子表达减少,此模型存在抗氧化能力减低和氧化应激增强、抗炎能力减低和炎症损伤加重;2、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中Nrf2/Keap1信号通路可影响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蛋白Nox4、HO-1、IL-6、IL-1、IL-10、NF-κB、TNF-α、ICAM-1的表达。YHT干预调节Nrf2/Keap1信号通路,影响了上述蛋白表达,纠正了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炎症信号与抗氧化反应的失衡,明显提高5/6肾切除大鼠抗氧化能力,抑制其氧化应激,减轻其炎症反应,这可能就是YHT治疗CRF,阻抑肾纤维化的机制之一。结论:1、本研究采用5/6肾切除术成功制造了SD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损伤,为研究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及肾脏纤维化提供了典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2、益气化湿通络方能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一般状况、肾功能及肾脏纤维化进程,其疗效与盐酸贝那普利相当;3、益气化湿通络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CRF临床病因病机特点,结合“三焦分而治之”法则创立的且长期应用于临床的有效自拟方,本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4、益气化湿通络方通过影响TGF-β1及其介导的促肾脏纤维化进展的相关蛋白的表达,阻抑肾脏纤维化;5、益气化湿通络方通过影响Nrf2-Keap1信号通路调节了炎症信号与抗氧化反应的失衡,影响促纤维化蛋白表达,从而实现治疗CRF及阻抑肾纤维化,此可能为YHT的作用机制之一,因此Nrf2-Keap1信号通路可作为阻抑肾脏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
孙蓓蓓[6](2019)在《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肾脏病1-3期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慢性肾脏病(CKD)1-3期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观察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的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免疫炎症及肾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最终评价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对CKD1-3期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整理近几年现代医学对CKD1-3期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的有关研究,整理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病早中期的病名、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的有关研究,整理导师何立群教授关于慢性肾脏病1-3期的诊治体悟,总结并探寻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选择符合CKD1-3期西医诊断标准、分级标准及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风湿证/血瘀证/湿热证的患者共213例,按照GFR水平不同分为CKD1-2期组114例和CKD3期组99例,各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中医辨证论治,对照组予科素亚,疗程共24周。观察各组治疗8周、16周、24周后的疗效指标(24hUpro、尿MA/Cr、Scr、BUN、GFR、血Alb)、中医证候积分和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血常规、粪常规+隐血、肝功能、血钾、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观察各组治疗0周、24周免疫炎症、肾纤维化指标(尿 TGF-β1、尿 IL-6、尿 IL-10、血 FN、血 LN、血 Col Ⅲ、血 CD4+、血 TRF)的变化情况。结果:第一部分:本虚标实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机,虚实共存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状态,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主要治则。第二部分:1.CKD1-2期组:治疗组随治疗时间延长,24hUpro、尿MA/Cr呈下降趋势(P<0.01),肾功能稳定(P>0.05);治疗组在降低24hUpro、尿MA/Cr方面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在肾功能保护方面疗效与对照组相近(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9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CKD3期组:治疗组随治疗时间延长,24hUpro、尿MA/Cr、Scr呈下降趋势(P<0.05),GFR 呈上升趋势(P<0.05):治疗组在降低 24hUpro、尿 MA/Cr、Scr、升高GFR方面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7.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第三部分:CKD1-2期组和CKD3期组在治疗24周后,治疗组尿TGF-β1、尿IL-6均明显下降(P<0.05),尿IL-10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在降低尿TGF-β1、尿IL-6、升高尿IL-10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1.中医辨证论治可有效降低CKD1-3期患者24hUpro、尿MA/Cr水平。对CKD1-2期患者,中医辨证论治与科素亚在稳定患者肾功能方面疗效相近;对CKD3期患者,中医辨证论治可显着降低Scr水平、升高GFR水平,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2.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有效改善CKD1-3期患者临床症状。3.中医辨证论治,随治疗时间延长,可有效降低CKD1-3期患者尿IL-6、尿TGF-β1水平,升高尿IL-10水平,改善肾脏免疫炎症状态,延缓疾病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尿IL-6、尿TGF-β1,升高尿IL-10密切相关。
王盼盼[7](2019)在《肾衰康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基于自拟肾衰康方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脾肾两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经验,初步探讨该方对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进一步推广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原则,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治疗的西医诊断符合早、中期慢性肾衰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符合脾肾两虚血瘀证的慢性肾衰患者120例,通过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肾衰康方(每日300ml,早晚分服),对照组给予肾衰宁片(每次5片,一日3次),疗程为12周。观察肾衰康方在改善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症状,延缓肾衰竭进展的作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主要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及次要指标尿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电解质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是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2.46%,两组治疗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的主要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组间、组内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次要指标血钙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在治疗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血红蛋白、血钾、血磷,安全性指标ALT、AST在治疗后组间、组内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是92.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5.96%;两组治疗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12周后,两组主症疗效在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气短懒言、食少纳呆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畏寒肢冷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倦怠乏力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是70.2%,对照组是82.5%;腰膝酸软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2%,对照组是77.2%;气短懒言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是70.2%,对照组是54.4%;食少纳呆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是89.5%;对照组是66.7%。结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肾衰康方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方面有明显的治疗优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尤其对改善慢性肾衰脾肾两虚血瘀证患者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气短懒言等主要症状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王明乾[8](2019)在《针刺肾俞穴及AH888对SD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对照》文中提出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疑难杂症,发病率大约万分之一,占人群死亡率的10%,只有20%左右的患者排除可逆因素才能获得缓解,发病率有持续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并无重大突破性的的进展,发展到晚期只能透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脏手术移植等,常因西药副作用大、效果不佳、价格昂贵、患者不能坚持而停止。中医认为肾精可以滋养五脏,并认为精气亏髓会导致慢性肾脏疾病,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就其疾病演变过程分析,均有共同的病因病机。中医药在防治CRF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协助推迟慢性肾病进展。本研究采用慢性肾功能衰竭SD大鼠模型,通过针刺与药物共同干预,针刺肾俞穴结合AH888,观测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干预作用,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与创新性。方法将59只六周龄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四组: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其中空白组12只、模型组16只、药物组15只、针药结合组16只。将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给予模型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共三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药物4.5 mg/kg/1ml Sodium chloride 0.9%,再给予每日定时腺嘌呤灌胃,260 mg/kg.d/1ml Sodium chloride 0.9%,并给予空白组等体积的0.9%生理食盐水尾静脉注射和灌胃。连续16天灌胃腺嘌呤(260 mg/kg.d)进行伤害诱导,模型组、药物组、针药结合组,于第16天采样收集尿液、血液,并进行尿常规分析、血常规分析,经分析对比空白组后,相关资料有显着差异(P<0.05),各组随机挑选一只大鼠取材(肾脏),并对比肾脏切片病理性判读符合慢性肾脏病病理现象。确认模型建立完成后开始治疗,药物组、针药结合组剂量参考以人体每日建议摄取量3公克(AH888)换算为大鼠灌胃量为AH888:310 mg/kg。A药物组再配合针刺大鼠肾俞(双侧取穴),保定大鼠后取穴位,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每2天一次,共治疗7次)。分别于第5天、第10天、第15天采样收集尿液、血液,并进行尿常规、血常规等分析,检测血清总蛋白、尿素氮、肌酐、尿肌酐等指标,并分别收集24小时尿液检测尿蛋白含量变化。空白组、模型组也灌胃等量体积的0.9%生理食盐水。各组连续灌胃治疗15天后,全数处死采集肾脏检体分析,处死后取大鼠左肾冻存于-20℃C冰箱,大鼠右肾泡在10%福尔马林中一周后,取出放入石蜡中包埋切片,并行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造模过程,模型组、药物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体重较空白组明显升高,提示造模过程肾脏积水等病理表现。药物组和针药结合组大鼠饮水量和采食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过程,药物组和针药结合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P<0.001);治疗后15天,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针药结合组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上升(P<0.001);相比于药物组,针药结合组能明显降低尿蛋白减少(P<0.001);针或联合药物能降低CRF大鼠血清磷水平,提高血清钙离子水平(P<0.01);药物及针药结合并无明显改善CRF大鼠的血清胆固醇、血钾水平(P>0.05)。同时研究结果表明药物组和针药结合均能让CRF大鼠减经双肾重量,让部分的肾积水排出减轻,增加肾脏血流(取材组织中观察肾脏有部分血丝),两组都有保护肾脏的效果。药物组和针药结合组肾脏更加红润。HE病理染色表明两组都具有保护肾脏的效果,能减少腺嘌呤结晶堆积在肾脏。试验过程各组大鼠存活率均较高,但药物组和针药结合均高出模型组大鼠存活率。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药物组,针药结合组更能减少血清肌酐水平、保留血清总蛋白、减少CRF大鼠尿蛋白、增加尿肌酐的排出。提示针药结合更能促进CRF大鼠代谢废物的排除,并使得血清总蛋白得以保留,来达到保护肾脏的效果,说明针刺配合药物治疗CRF病变疗效更佳。结论本实验证明药物组、针药结合组具有改善CRF模型大鼠的肾脏功能、减少尿蛋白排出、降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等作用。针药结合更能减少血清肌酐水平、保留血清总蛋白、减少CRF大鼠尿蛋白、增加尿肌酐的排出。表明顶孢霉真菌属菌丝体配合针刺大鼠肾俞穴对大鼠CRF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姚硕硕[9](2019)在《化浊解毒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FGF-23、Klotho蛋白、TGF-β1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创立的“化浊解毒”理论,运用化浊解毒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观察其干预CRF发病进程的疗效。方法:选择河北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及失代偿期患者180例(患者三个月血肌酐水平稳定在133442ummol/L之间),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并保证入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及肾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都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结合常规降压、降脂、利尿、纠正贫血等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化浊解毒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尿毒清颗粒。疗程共3个月。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T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人Klotho蛋白的变化来探究化浊解毒综合治疗方案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8.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在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较前都明显减少,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组增高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都有所减少,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肾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cr、BUN、UA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相比较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磷、甲状旁腺激素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血清钙的水平明显增高,两组具有可比性(P<0.01)。7.两组患者血清FGF-23、TGF-β1水平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显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应用化浊解毒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明显延缓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的进展,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2.组方精炼、适宜不同的病情变化;3.综上,化浊解毒综合治疗方案在改善实验室指标、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刘宇[10](2019)在《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整理导师临床上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案,借助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学方法和个人跟师学习体会,从临床症状、相关舌脉、病理因素、病机、用药特点等方面入手,系统总结导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3例脾肾阳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而对温阳泄浊法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评价,探讨导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组方特点,丰富中医治疗学认识,以便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读研期间跟随导师门诊学习的体会,按照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要求,收集,整理导师从2010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以温阳为切入点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案,最终筛选出符合条件要求的病案120例,共计1287诊次,利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建立病案采集、存贮数据库,运用加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运算模型挖掘,分析症状、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用药各自之间的内关联性;以及症状与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药物,脉象与病机、药物之间的外关联性:运用聚类分析归纳主要药物组成与主要病机。同时借助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温阳泄浊法治疗23例脾肾阳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男性58例、597诊次,女性62例、690诊次,年龄最大80岁,最小15岁,发病年龄阶段集中在30-49岁之间,占44.14%。临床症状方面:出现频率>20%的临床症状是畏寒怕冷、神疲乏力、小便泡沫、水肿、腰酸、夜寐不安、夜尿,其频率依次为 48.41%、42.66%、36.91%、28.13%、24.16%、22.92%、22.3 8%。舌象方面:出现频率>20%的舌象是舌淡、舌淡红、边齿痕、舌体胖、苔白腻,其频率依次为30.77%、29.22%、27.43%、25.33%、21.99%。脉象方面:出现频率>10%的脉象为紧、虚、滑、细、沉、弱、弦、浮,其频率依次为 52.53%、32.25%、29.99%、20.59%、17.09%、15.93%、14.53%、13.52%。病机方面:出现频率>10%的病机有脾肾阳虚、肾精不足、湿浊中阻、水湿内盛、浊毒内伏,其频率依次为65.89%、31.16%、17.17%、12.67%、12.04%。病理因素方面:出现频率>10%的病理因素为阳虚、湿、浊、寒、毒、水,其频率依次为78.4%、45.77%、31.0%、20.20%、13.52%、12.67%。药物方面:出现频率>25%的中药为生姜、砂仁、炙甘草、制附片、白术、淫羊藿、桂枝、黄芪、法半夏、陈皮、茯神、巴戟天、茯苓、菟丝子、党参,其频率依次为90.3 7%、82.83%、81.59%、79.88%、64.34%、60.99%、53.15%、39.24%、34.73%、34.58%、30.46%、30.15%、29.14%、29.06%、27.20%。内关联方面:神疲乏力、小便泡沫、畏寒怕冷、水肿、夜寐不安相关性较高;舌淡、舌体胖、边齿痕、苔白腻相关性较高;紧脉、虚脉、细脉、弱脉相关性较高;水湿内盛、肾精不足、瘀血阻络、脾肾阳虚相关性较高;阳虚、浊、毒、湿相关性较高;制附片、砂仁、生姜、炙甘草、白术相关性较高。外关联方面:当出现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夜尿、尿频、水肿、小便泡沫、肠鸣、胃痛、面色萎黄、泛酸、呕吐、四肢麻木时,与苔白、舌面水滑、苔厚腻、舌体胖、边齿痕、舌淡的相关性较高;当出现胃脘痞满、头晕、少汗、喜温饮、腰痛、胸闷、咯痰、皮肤瘙痒、口中异味、口干、便溏、水肿、夜尿、夜寐不安时,与紧脉、滑脉、虚脉、弦脉、浮脉的相关性较高;当出现咳喘、腰膝酸软、呕吐、腰痛、尿量少、大便不畅、喜温饮、多汗、视物模糊、胸闷、腹胀、口中异味、纳差、便溏、夜寐不安时,与脾肾阳虚、肾精不足、湿浊中阻、气机郁滞、浊毒内伏、寒湿内蕴、血不养神、阴火上浮病机相关性较高;当出现咳嗽、腹胀、嗳气、胸闷、口中异味、大便不畅、喜温饮、尿量少、皮肤瘙痒、腰膝酸软、腰痛、视物模糊、多汗、下肢痉挛、大便不畅、喜温饮、心悸、夜寐不安时,与阳虚、湿、浊、毒、阴火病理因素相关性较高;当出现水肿、畏寒怕冷、小便泡沫、神疲乏力、腰酸、夜寐不安时,与生姜、制附片、砂仁、炙甘草、白术、淫羊藿、黄芪、桂枝相关性较高;当出现紧脉、缓脉、大脉、小脉、浮脉、细脉、弱脉、沉脉、虚脉、弦脉、滑脉时,与脾肾阳虚、肾精不足、水湿内盛、浊毒内伏、湿浊中阻、肾阳下虚、阴火上浮、风寒犯表、痰湿蕴肺、寒湿内蕴、血不养神、气机郁滞、风寒阻络病机相关性较高;当出现紧脉、虚脉、滑脉时,与使用制附片、生姜、砂仁、炙甘草、白术、淫羊藿的相关性较高。同时温阳泄浊法治疗脾肾阳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结果显示,该法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结论]通过本研究并结合导师意见,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导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寒怕冷、神疲乏力、小便泡沫、水肿、腰酸,舌淡、舌淡红、边齿痕、舌体胖、苔白腻,脉紧、虚、滑、细等,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阳虚、湿、浊、寒、毒、水。2.导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肾精不足、湿浊中阻、水湿内盛、浊毒内伏、瘀血阻络,主要的复合病机为①脾肾阳虚、肾精不足,②脾肾阳虚、浊毒内伏,③脾肾阳虚、湿浊中阻。而水湿内盛,瘀血阻络又常兼夹在复合病机中。3.导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使用的主要药物有制附片、生姜、桂枝、白术、砂仁、法半夏、茯苓、陈皮、大黄、黄芪、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炙甘草,根据药物配伍的不同,主要功效可分为温阳泄浊,温阳利水,温阳添精。4.导师运用温阳泄浊法治疗脾肾阳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结果显示,该法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益气补肾冲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气补肾冲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王耀光教授治疗CKD3-4期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观察64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王耀光教授治疗CKD3-4 期的用药规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2 统计结果 |
2.1 一般资料结果 |
2.2 频数统计结果 |
2.3 功效类别分析 |
2.4 药味分析 |
2.5 药性分析 |
2.6 归经分析 |
2.7 聚类分析 |
2.8 关联规则 |
第二部分 升清祛湿降浊法治疗脾肾亏虚兼湿浊证 CKD3-4 期的回顾性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3 疗效标准 |
3.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3.2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
4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情况 |
5.2 疗效评价 |
5.3 实验室指标 |
5.4 安全性指标 |
讨论 |
1 王耀光教授对CKD3-4 期治疗经验总结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证论治 |
1.3 用药特点 |
1.4 常用药对分析 |
1.5 核心处方分析 |
2 方药分析 |
2.1 组方分析 |
2.2 单味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
3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3.1 提高生活质量 |
3.2 改善肾功能 |
3.3 降低尿蛋白 |
3.4 维持血清蛋白稳定 |
3.5 维持血红蛋白稳定 |
3.6 安全性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医症候积分量化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观察肾衰饮对CRF大鼠抗炎、抗凋亡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基于TLR4/MyD88/NF-κB通路探讨肾衰饮对CRF大鼠抗炎机制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肾衰饮对CRF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四 探讨肾衰饮调控CRF大鼠PI3K/Akt通路的作用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从炎症及细胞凋亡角度探讨CRF的发病机制及中药防治CRF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衰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退出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本量估算及分组方法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观察指标 |
2.2.4 疗效判定标准 |
2.3 统计数据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两组性别构成比较 |
3.1.2 两组年龄构成比较 |
3.1.3 两组病程构成比较 |
3.1.4 两组CKD分期比较 |
3.1.5 两组原发病构成比较 |
3.2 观察指标比较 |
3.2.1 临床疗效比较 |
3.2.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2.3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3.2.4 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
3.2.5 次要症状积分比较 |
3.2.6 治疗前后Scr、BUN、eGFR的比较 |
3.2.7 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比较 |
3.2.8 治疗前后ALB的比较 |
3.3 安全性指标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研究 |
4.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4.1.2 流行病学研究 |
4.1.3 CKD的防治 |
4.2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
4.2.1 对病名的认识 |
4.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4.2.3 治则治法 |
4.3 导师对慢性肾衰脾肾气阴两虚证的认识 |
4.4 观察指标选择及疗效分析 |
4.4.1 观察指标的选择 |
4.4.2 中医综合疗效分析 |
4.4.3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
4.5 方药来源及药理分析 |
4.5.1 方药组成 |
4.5.2 方药来源及分析 |
4.5.3 现代药理研究 |
4.6 课题创新点 |
4.7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益肾化瘀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气亏虚、血脉瘀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和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慢性肾衰竭西医临床分期标准 |
2.3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和脱落标准 |
3.4 中止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分组方法 |
4.2 治疗方案 |
4.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
4.2.2 治疗组治疗方案 |
4.2.3 治疗和观察周期 |
5 观察内容 |
5.1 一般资料观察 |
5.2 疗效资料观察 |
5.3 安全性资料观察 |
6 疗效评价标准 |
6.1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
6.2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
7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对比 |
2 临床资料对比 |
2.1 有效率的对比 |
2.1.1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总有效率的对比 |
2.1.2 西医临床有效率的对比 |
2.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的对比 |
2.3 西医临床观察指标的对比 |
2.3.1 血清肌酐(SCr)数据的对比 |
2.3.2 血尿素氮(BUN)数据的对比 |
2.3.3 血清胱抑素C(cysC)数据的对比 |
2.3.4 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数据的对比 |
2.3.5 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TP)数据的对比 |
2.4 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 西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1.1 CRF的病因与流行病学 |
1.2 CRF疾病进展的机制 |
1.3 CRF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其机制 |
1.4 CRF的西医治疗 |
1.4.1 饮食营养和生活方式干预 |
1.4.2 内科药物治疗 |
1.4.3 肾脏替代治疗 |
2 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2.1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病名的认识 |
2.2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导师对慢性肾衰竭肾气亏虚、血脉瘀滞证的认识 |
4 益肾化瘀降浊方的组成、方解及相关现代药理学研究 |
4.1 益肾化瘀降浊方的组成及方解 |
4.2 益肾化瘀降浊方的相关现代药理学研究 |
5 益肾化瘀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特点分析 |
5.1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及总有效率的分析 |
5.2 西医临床有效率的分析 |
5.3 西医临床观察指标的分析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表 |
致谢 |
名单 |
个人简历 |
(5)基于Nrf2-keap1信号通路探讨益气化湿通络方阻抑5/6肾切除大鼠肾脏纤维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益气化湿通络方对5/6 肾切除大鼠一般状况、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益气化湿通络方对5/6 肾切除大鼠肾脏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益气化湿通络方对5/6 肾切除大鼠Nrf2-keap1 信号通路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慢性肾衰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Nrf2-keap1信号通路与肾脏纤维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肾脏病1-3期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1-3期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现状 |
1.2 病因及危险因素 |
1.3 发病机制 |
1.4 治疗现状 |
2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脏早中期的认识 |
2.1 本病病名的认识 |
2.2 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本病治则治法的认识 |
2.3.1 辨证论治治疗 |
2.3.2 分阶段治疗 |
2.3.3 经方专方治疗 |
2.3.4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
2.3.5 单味药治疗 |
2.3.6 中成药治疗 |
2.3.7 减少西药不良反应 |
2.3.8 其他治法 |
3 导师何立群教授关于慢性肾脏病1-3期诊治体悟 |
3.1 从脾论治 |
3.2 从肝论治 |
3.3 从肺论治 |
3.4 从瘀论治 |
3.5 擅用大方 |
3.6 擅用药对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肾脏病1-3期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疗效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3.3 剔除、脱落标准 |
1.3.4 终止标准 |
1.3.5 病例的脱落及处理 |
2 治疗方法 |
2.1 伦理及知情同意 |
2.2 样本量估算及试验分组 |
2.2.1 样本量估算 |
2.2.2 试验分组 |
2.3 治疗方案 |
2.3.1 基础治疗 |
2.3.2 治疗组治疗方案 |
2.3.3 对照组治疗方案 |
2.4 药物来源 |
2.5 疗程 |
2.6 观察指标 |
2.6.1 中医证候积分 |
2.6.2 疗效指标及GFR计算公式 |
2.6.3 安全性指标 |
2.6.4 主要实验仪器名称 |
2.7 疗效标准 |
2.7.1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
2.7.2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
2.7.3 安全性评价 |
2.7.4 不良事件判断标准 |
2.8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3.1.1 一般情况比较 |
3.1.2 蛋白尿轻重分布情况 |
3.1.3 中药组方应用分布情况 |
3.1.4 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情况 |
3.1.5 中医兼证与蛋白尿之间的分布情况 |
3.2 疗效评价 |
3.2.1 西医临床疗效比较 |
3.2.1.1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疗效比较 |
3.2.1.2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疗效比较 |
3.2.1.3 血肌酐疗效比较 |
3.2.1.4 肾小球滤过率疗效比较 |
3.2.1.5 血尿素氮疗效比较 |
3.2.1.6 血白蛋白疗效比较 |
3.2.1.7 治疗前后西医临床疗效比较 |
3.2.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2.2.1 中医主证组内积分比较 |
3.2.2.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2.3 不良反应 |
4 结论 |
5 讨论 |
5.1 本研究立项依据 |
5.2 组方用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5.2.1 组方用药分析 |
5.2.2 现代药理研究 |
5.3 疗效分析 |
5.3.1 中医证型疗效分析 |
5.3.2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疗效分析 |
5.3.3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疗效分析 |
5.3.4 血肌酐疗效分析 |
5.3.5 肾小球滤过率疗效分析 |
5.3.6 血尿素氮疗效分析 |
5.3.7 血白蛋白疗效分析 |
5.3.9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免疫炎症、肾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意义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试验分组及治疗方案 |
2 观察指标 |
2.1 尿白介素6、尿白介素10测定 |
2.1.1 标本收集 |
2.1.2 试剂制备 |
2.1.3 标本测定 |
2.2 尿TGF-β_1测定 |
2.2.1 标本收集 |
2.2.2 试剂制备 |
2.2.3 标本测定 |
2.3 血纤维连接蛋白、血转铁蛋白、血层黏连蛋白、血CD4~+、血胶原Ⅲ测定 |
2.3.1 标本收集和标本测定 |
2.4 使用仪器及设备名称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4.1 尿白介素6疗效比较 |
4.2 尿白介素10疗效比较 |
4.3 尿TGF-β_1疗效比较 |
4.4 血纤维连接蛋白疗效比较 |
4.5 血转铁蛋白疗效比较 |
4.6 血层粘连蛋白疗效比较 |
4.7 血CD4~+疗效比较 |
4.8 血胶原Ⅲ疗效比较 |
5 结论 |
6 讨论 |
6.1 尿白介素6水平变化的意义及疗效分析 |
6.2 尿白介素10水平变化的意义及疗效分析 |
6.3 尿TGF-β_1水平变化的意义及疗效分析 |
6.4 血纤维连接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及疗效分析 |
6.5 血转铁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及疗效分析 |
6.6 血层粘连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及疗效分析 |
6.7 血CD4~+水平变化的意义及疗效分析 |
6.8 血胶原Ⅲ水平变化的意义及疗效分析 |
6.9 慢性肾脏病与尿IL-6、IL-10、TGF-β_1之间的关系 |
7 问题与展望 |
创新点 |
全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文献综述 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认识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附录3 伦理批件 |
(7)肾衰康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
4.统计方法 |
5.统计结果 |
6.研究结果 |
讨论 |
1.导师治疗慢性肾衰因机证治的认识 |
2.遣方用药思路 |
3.对照组药物分析 |
4.实验结果分析 |
5.局限性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附表 |
附录B 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针刺肾俞穴及AH888对SD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对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 |
一、肾脏的生理 |
二、台湾地区肾脏病盛行率 |
三、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判定,(图1-4) |
四、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各国ESRD发生率和盛行率分析 |
第二节 西医判定肾脏病标准 |
一、西医治疗肾衰竭常用药物 |
第三节 中医判定肾脏病标准 |
一、中医治疗肾衰竭常用复方药物 |
二、中医治疗肾衰竭常用单味药物 |
三、中医治疗肾衰竭常用药用真菌-虫草 |
第四节 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 |
第五节 运用肾俞穴治疗肾系疾病 |
一、运用肾俞穴治疗肾系疾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
二、运用肾俞穴治疗肾系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 |
第六节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临床疾病 |
第七节 药物诱导慢性肾衰竭病理机制 |
一、阿霉素配合腺嘌呤引发慢性肾衰竭的病理机制探讨 |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大鼠一般情况 |
二、指标检测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一、实验结果分析 |
二、动物模型 |
三、针刺肾俞的特点 |
四、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9)化浊解毒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FGF-23、Klotho蛋白、TGF-β1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调查 |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诊断与分期 |
1.4 治疗与管理 |
1.5 小结 |
2. 中医文献研究 |
2.1 中医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 |
2.2 现代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3. 述评 |
第二部分 病案挖掘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案资料来源 |
2.2 病案纳入标准 |
2.3 病案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入选病案的预处理 |
3.2 病案信息纳入方法 |
3.3 病案信息采集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入选病案一般情况 |
4.2 频数频率分布统计结果 |
4.3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4.4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5. 讨论 |
5.1 脾肾阳虚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
5.2 “人机结合”的数据挖掘研究结果探讨 |
第三部分 温阳泄浊法治疗“脾肾阳虚、浊毒瘀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所选病例来源 |
1.2 患者基本情况 |
2. 研究方法 |
2.1 诊断标准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断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临床综合疗效 |
3.2 中医证候疗效 |
3.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见表3-8,图3-8所示 |
3.4 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9所示 |
3.5 治疗前后中医次症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10所示 |
3.6 患者Scr、BUN、UA、Ccr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11,图3-9,图3-10,图3-11,图3-12所示 |
3.7 患者RBC、Hb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12,图3-13,图3-14所示 |
3.8 患者尿蛋白、尿隐血治疗前后比较,见表3-13,图3-15,图3-16所示 |
4. 讨论 |
4.1 温阳泄浊法组方理论依据探讨 |
4.2 温阳泄浊法的中药组成与功效解析 |
4.3 疗效分析 |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
1. 毒邪伏表、水湿下注案 |
2. 寒湿化热阻络案 |
3. 湿浊中阻、胃失和降案 |
4. 脾肾阳虚、水湿壅盛案 |
5. 脾肾阳虚,寒湿内蕴案 |
6. 脾肾阳虚、瘀阻水停案 |
7. 肾阳亏虚、浊毒内伏案 |
8. 肾阳下虚、阴火上浮案 |
9. 心脾阳虚、气血不足案 |
10. 脾肾阳虚、肾精不足案 |
研究结语 |
1. 研究主要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主持的课题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益气补肾冲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王耀光教授治疗CKD3-4期的用药规律分析及临床观察64例[D]. 万颖颖.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中医象思维探讨肾衰饮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机制研究[D]. 张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3]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肾衰CKD3-4期脾肾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马倩.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益肾化瘀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肾气亏虚、血脉瘀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米雪.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5]基于Nrf2-keap1信号通路探讨益气化湿通络方阻抑5/6肾切除大鼠肾脏纤维化机制研究[D]. 朱晓婷. 河北中医学院, 2020
- [6]中医辨证论治慢性肾脏病1-3期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 孙蓓蓓.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肾衰康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王盼盼.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针刺肾俞穴及AH888对SD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对照[D]. 王明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化浊解毒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FGF-23、Klotho蛋白、TGF-β1影响的研究[D]. 姚硕硕. 河北中医学院, 2019(01)
- [10]郭立中教授从温阳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研究[D]. 刘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