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肺培元方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1](2021)在《2021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第27卷总目次(卷终)》文中认为
徐飞龙[2](2021)在《补肾培元胶囊对COPD稳定期肾阳虚证型患者血清TGF-β 1、VEGF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乔波[3](2021)在《益气涤痰破瘀方治疗慢阻肺调控ACE-AngⅡ-AT1R轴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选用云南省名中医李庆生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有效方-益气涤痰破瘀方,观察该方对COPD模型大鼠ACE-AngⅡ-AT1R轴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为该方的开发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气管内滴注脂多糖联合香烟烟熏法复制COPD模型大鼠,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形态,肺组织病理以及肺组织炎细胞浸润情况等评价模型是否复制成功。2.制备益气涤痰破瘀方水煎液,并以灌胃的方式开始药物干预,给药28天后取材进行指标检测。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中TNF-α、ICAM-1、IL-8、SELE、AngⅡ表达情况进行测定。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肺组织TNF-α、ICAM-1、SELE、SP-A、SP-D、ACE、AT1R mRNA相对表达水平进行测定。5.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ACE、AT1R蛋白表达水平。6.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SP-A、SP-D蛋白表达相对强对和位置。结果:1.益气涤痰破瘀方可改善COPD大鼠一般状态和肺组织病理改变:(1)与模型组相比,给予益气涤痰破瘀方干预后,大鼠咳嗽、气喘、呼吸急促、体量减轻、精神倦怠等有所改善。(2)光镜下发现,同模型组相比,益气涤痰破瘀方干预后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支气管管壁无明显增厚,肺泡相对完整等。(3)电镜下发现,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涤痰破瘀方干预后肺泡壁轻度水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轻度水肿、肺泡腔I型上皮结构正常、线粒体结构轻度水肿等。2.益气涤痰破瘀方可降低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CAM-1、IL-8、SELE表达,缓解炎症反应。(1)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涤痰破瘀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CAM-1、IL-8、SEL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2)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涤痰破瘀方高、中剂量组肺组织中TNF-α、ICAM-1、SELE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低剂量组组TNF-α、SELE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3.益气涤痰破瘀方可提高大鼠肺组织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D表达。(1)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涤痰破瘀方中剂量组SP-A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高、低剂量组SP-D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2)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涤痰破瘀方高剂量组SP-A和SP-D积分光密度(IOD)显着增强(P<0.05),中、低剂量SP-D表达升高(P<0.05)。4.益气涤痰破瘀方可抑制ACE-AT1R-AngⅡ途径表达。(1)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涤痰破瘀方中、低剂量ACE、AT1R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2)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涤痰破瘀方中剂量组肺组织中ACE和AT1R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低剂量组ACE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3)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涤痰破瘀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ngⅡ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益气涤痰破瘀方可以抑制ACE-AngⅡ-AT1R轴表达,提高SP-A、SP-D表达,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气血屏障损伤,可能为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之一。
陈远彬[4](2020)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评价目的:系统梳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相关的中医古籍条文,概述古代医家治疗慢阻肺的发展源流,以及挖掘和评价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方法:通过《慢阻肺中医病名调查问卷征询表》,确定慢阻肺相关的中医病名作为检索词,以《中华医典》为检索源,检索出与慢阻肺可能相关的古籍条文。建立慢阻肺条文相关性评分规则,对检索出的条文进行筛选和梳理,总结慢阻肺在古代的发展源流,提炼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代证据。结果:1.通过中医病名检索出9770条古籍条文,最终纳入慢阻肺相关条文共3069条,出自公元206至1934年间的174本不同古代书籍。共筛选出185条与慢阻肺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条文中描述的患者病史、临床症状等均与慢阻肺的表现较为吻合。2.在可能是慢阻肺的古籍条文中,共检出1173条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方剂,频数分析排名前5的是十枣汤、小青龙汤、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和五苓散。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常选用甘草附子汤和小青龙汤;以咳嗽或慢性咳嗽为主症,常选用十枣汤和小青龙汤;以痰多为主症,常选用苓桂术甘汤和麻黄散。常用方剂的药物组成主要包括人参、半夏和麻黄等药物。人参款冬花散、异功散和四君子汤是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代表性方剂。3.在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中,共检出78条不同的方剂,最常用的方剂是人参款冬花散,充分体现出古代医家采用“培土生金”治疗慢阻肺的思想。频数分析结果提示与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相关的中药方剂,排名前10的中药方剂还包括有异功散和六君子汤,可见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在古代并不少见。4.在可能是慢阻肺的古籍条文中,共检出561种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排除起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外,频数分析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茯苓、人参、半夏、肉桂、杏仁、五味子、陈皮、白术、桑白皮和麻黄。其中与培土生金法相关的中药包括茯苓、人参、半夏、陈皮、白术,提示慢阻肺的治疗较常使用健脾益肺类的中药。5.在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中,共检出173种治疗慢阻肺的中药,排除起辅助治疗作用的中药外,频数分析排名前10的中药依次为杏仁、人参、款冬花、陈皮、桑白皮、半夏、五味子、罂粟、贝母和乌梅。其中与培土生金法相关的中药包括人参、陈皮、半夏,同样提示健脾益肺的中药在慢阻肺的治疗中较为常用。6.对高度相似的慢阻肺条文进行脏腑病机传变规律的分析,筛选出30条涉及脏腑定位的古籍条文。结果显示:慢阻肺脏腑相关的传变规律存在多种模式,包括肺脾、肺肾、肺脾肾传变模式。其中肺脾传变模式最为常见,肺脾之间的关联性强,提示治疗慢阻肺当从脾论治、肺病治脾或从肺脾论治、健脾益肺。结论:中医治疗慢阻肺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价值。培土生金治疗慢阻肺应以补益脾土为核心,通过调补后天之本,健脾益肺,以达到治肺之目的。古代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有据可循,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和GRADE证据质量评价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估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应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系统评估临床证据的质量分级。方法:检索国内外电子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 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Chonqing VIP,CQ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和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自数据库收录起始至2020年8月。纳入培土生金中药与安慰剂对比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参考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对慢阻肺急性加重、生存质量、运动耐力、肺功能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参考GRADE系统对Meta分析中的研究证据质量进行汇总和分级。结果:1.纳入13项符合标准的RCT研究,合计1933例患者。研究大部分在中国实施,1项研究由澳大利亚和中国共同完成。6项研究结果发表在SCI期刊,7项发表在中国的核心期刊杂志,发表时间范围为2010-2020年。研究的治疗周期为2个月-12个月,纳入患者的肺功能分级为I-IV级。2.方法学质量评估:10项研究报道了随机序列产生的方式和分配隐藏的方法。所有纳入研究均对研究者和受试者进行了设盲,7项研究对结局评价者进行设盲。12项研究报道数据完整或者基线特征是均衡的,仅有1项研究报告了脱落率超过了20%。6项研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注册登记或在数据库中发表。3.急性加重事件评估:Meta分析结果显示: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显着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次(SMD=-0.82次,95%CI:-1.43,-0.20;I2=95%)、缩短慢阻肺急性加重持续时间(MD=-3.13天,95%CI:-4.15,-2.11;I2=2%),疗效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率和缩短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与安慰剂比较,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未能显着降低慢阻肺SGRQ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4.26分,95%CI:-9.71,1.19;I2=89%),但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降低慢阻肺SGRQ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组(MD=-8.07分,95%CI:-12.77,-3.37;I2=67%),而培土生金单味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组。5.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安慰剂比较,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未能降低CAT评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0分,95%CI:-2.77,0.78;I2=74%),但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采用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降低慢阻肺CAT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组(MD=-2.64分,95%CI:-4.04,-1.24;I2=0%),而培土生金单味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组。6.其它结局指标的评估: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运动耐力、肺功能、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 MR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ODE指数等方面,培土生金中药治疗并不优于安慰剂,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安全性评估:10个研究对安全性进行了报道,总共报告不良事件357例,其中培土生金中药治疗组有168例,安慰剂治疗组有189例,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31,1.49;I2=65%)。不良事件和干预措施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培土生金中药疗法的安全性与安慰剂治疗相当。8.GARDE评价:培土生金中药疗法与安慰剂比较的整体证据质量为低到高,其中培土生金中药疗法可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频次(证据质量:中)和缩短急性加重持续时间(证据质量:高),而低至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认为培土生金中药疗法在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延长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改善运动耐力和肺功能等方面,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认为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显着降低慢阻肺患者的SGRQ和CAT评分,疗效优于安慰剂治疗。结论:中等至高质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培土生金中药疗法能显着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频次、缩短急性加重持续时间。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培土生金中药复方治疗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采用培土生金中药治疗慢阻肺稳定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潜在的治疗价值大。第三部分健脾益肺Ⅱ号治疗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目的:观察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慢阻肺提供高级别的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以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照组给予健脾益肺Ⅱ号安慰剂颗粒治疗。导入期2周,完成中央随机化分配操作后,患者每日服用药物1剂,每周服药5天,连续治疗5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急性加重频次、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test,6WMT)、CAT评分、BODE指数等结局指标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1.入组和完成情况:在全国不同地区的6个研究中心共纳入284例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际完成病例276例,完成率97.18%。纳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的患者共276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138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8例;安慰剂组脱落19例。纳入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的患者共284例,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142例。2.基线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慢阻肺的疾病特征、严重程度和中医证候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生存质量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降低V4和V6访视点的SGRQ评分,P值均<0.05。采用末次观测值结转法(last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LOCF)填补缺失数据,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降低V4和V6访视点的SGRQ评分,P值均<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安慰剂。4.慢阻肺急性加重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减少患者的年发生急性加重频次(P<0.01)、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和严重程度(P<0.05),并延长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P<0.01)。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减少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频次、延缓首次急性加重时间、降低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疗效优于安慰剂。5.临床症状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能显着降低患者V4和V6访视点的CAT评分(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安慰剂。6.运动耐力评估:FAS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能增加患者V4和V6访视点的六分钟步行距离(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耐力,疗效优于安慰剂。7.BODE指数和Sp O2评估:FAS结果显示:比较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在不同访视时点的BODE指数和Sp O2,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于BODE指数和Sp O2的改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8.肺功能变化评估:FAS结果显示:(1)比较舒张前的肺功能改变,与安慰剂比较,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V4访视点FVC(L)的改善优于安慰剂治疗(P<0.05),而其它访视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不同访视时点FEV1(L)、FEV1(%)和FVC(%)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并不优于安慰剂治疗。(2)比较舒张后的肺功能改变,两组在不同访视时点FEV1(L)、FEV1(%)、FVC(L)和FVC(%)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并不优于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提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对于舒张前和舒张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9.安全性评估情况:安全性数据集(safety set,SS)结果显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与安慰剂在不良事件发生频次和例数、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口服健脾益肺Ⅱ号颗粒的安全性好。结论:健脾益肺Ⅱ号颗粒显着改善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增加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陈立[5](2020)在《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两方面探讨通腑理肺汤(TFL)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03月-2019年09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符合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分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TFL组)及非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NTFL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患者基线水平及入住ICU后7天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基本生命体征、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感染指标、器官功能障碍指标、肠功能损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危重程度及预后等,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探测肠屏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分析都采用双测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基础研究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3.6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3.6g/kg TFL)及7.2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7.2g/kg TFL),共4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诱导建立脓毒症肠屏障损伤大鼠模型,TFL治疗组通过灌胃接受TFL煎剂,剂量为3.6或7.2g/kg体重,每天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通过灌服给予蒸馏水(10ml/kg),每天1次。实验为7天。取血及回肠组织用于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肠组织RNA中胞质附着蛋白-1(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表达,免疫组化(IHC)及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所有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进行,使用Prism 8.0(Graph Pad软件)进行统计作图。所有分析都采用双侧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显示,TFL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N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腹腔压力(IAP)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资料比较显示: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NTFL组,而APACHEII评分及IAP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频率及SOFA评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基线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TFL组Ⅰ级、Ⅱ级所占比例更高(P<0.05)。3.以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为因变量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矫正平均动脉压、体温、白细胞计数、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PCT后,结果显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使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增加Ⅰ级的可能性是未使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的0.30倍(OR=0.30,P=0.015)。4.TFL组与NTFL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且TFL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中位数均明显高于NTFL组(P<0.05),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二、基础研究1.TFL组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下降(P<0.05)。假手术组大鼠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对于回肠组织IL-10水平来说,模型组、3.6g/kg和7.2g/kg TFL组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其他因子不同,模型组IL-10水平显着低于TFL组、3.6g/kg和7.2g/kg TFL组(P<0.05,P<0.01)。3.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在光学显微镜下,假手术组回肠组织结构完整,肠粘膜绒毛排列整齐,周围血管结构正常,无明显出血,肌纤维排列整齐,浆膜正常。模型组肠粘膜破坏,肠黏膜上皮组织水肿、变性,绒毛严重受损,肠绒毛紊乱,在血管周围观察到粘膜肿胀和出血,上皮细胞从固有层分离,基底层破裂,出血、水肿、坏死,有大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在给药治疗后,3.6g/kg TFL治疗组和7.2g/kg TFL治疗组,在血管周围观察到中度粘膜肿胀和出血,粘膜组织水肿、出血给药后均明显减轻,粘膜上皮细胞轻度水肿,肠粘膜绒毛中度受损,绒毛顶部被破坏,基本绒毛结构完整,并观察到破裂的基底层,固有层轻度水肿,出血坏死不明显,有少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ZO-1蛋白表达(IOD:2549±786)低于假手术组(IOD:15809±1566);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低于假手术组(IOD:14088±1808);模型组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3±161.8)低于假手术组(IOD:6572±704)。与模型组相比,TFL处理的大鼠回肠组织中的ZO-1蛋白表达(IOD:3.6 g/kg TFL,5089±846;7.2 g/kg TFL,7094±1465)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7.2 g/kg TFL治疗上调了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至6632±704)和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162至4385±671)。6.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治疗后,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大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P<0.01)。结论通腑理肺汤能够降低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腹腔压力及肠功能损伤分级,减少患者APACHEII评分,改善患者预后,其直肠滴入是肠功能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腑理肺汤能够提高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减轻脓毒症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减少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TNF-α、IL-1β和IL-6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IL-10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能够恢复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上调Occludin、Claudin-1及ZO-1的表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这有可能成为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治疗的新方法。
杨斐然[6](2020)在《健脾化积方联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及相关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健脾化积方联合培美曲塞方案维持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对比培美曲塞单药治疗在无进展生存期、中医临床证候评分、生活质量及血液毒性方面的差异。通过体内实验观察健脾化积方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并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60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化积方与培美曲塞联合维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观察健脾化积方联合培美曲塞对比培美曲塞单药化疗在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减少血液毒性发生方面的作用,并通过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2)实验研究:选择人肺腺癌A549细胞构建BALB/c-nu裸鼠移植瘤模型,分组干预,应用实验手段观察健脾化积方对模型裸鼠瘤体体积以及瘤体内E-cad、N-cad蛋白和Twist1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1)临床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TNM分期、卡氏评分及体重方面、既往一线治疗疗效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平均PFS为7.55个月,中位PFS为6.10个月;对照组的平均PFS为6.60个月,中位PFS为5.20个月;结果显示虽然观察组患者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对照组,但二者并未出现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中医肺癌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的有效率为66.67%,对比对照组的4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患者卡氏评分方面,观察组提高和稳定的患者占86.67%,对照组提高和稳定的患者占63.33%;在对体重影响方面,观察组体重增加、稳定及减轻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0.0%、53.3%及16.7%,而对照组分别为10.0%、46.7%及43.3%,说明健脾化积方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P<0.05)。在血液毒性方面,观察组中仅有4名患者出现了骨髓抑制,且为Ⅰ度骨髓抑制;而对照组中共有11名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为5、3、2、1,与观察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2)实验研究:在裸鼠皮下注射人肺腺癌A549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组干预各组裸小鼠14d,干预结束后处死裸鼠并剥离肿瘤,健脾化积方组较DDP组及模型组瘤体体积明显缩小;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健脾化积方组较顺铂组及模型组E-cad的表达增加、较模型组N-cad的表达减少;RT-PCR法检测发现健脾化积方组较顺铂组及模型组Twist1基因的表达下调。结论:健脾化积方联合培美曲塞对比单药培美曲塞化疗,可延长患者的PFS(7.55个月vs.6.60个月,P>0.05),并且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减少治疗过程中血液毒性的发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健脾化积方可有效抑制裸鼠肺癌移植瘤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下调N-cad、Twist1的表达,进而逆转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刘派[7](2020)在《慢性肺系疾病内服膏方组方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古代肺系疾病膏方进行收集整理,探究其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并根据药物之间的关联系数演化新处方,为慢性肺系疾病的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参考。方法:对图书馆内的书籍进行手工检索,将筛选出的肺系疾病膏方进行记录,人工录入电脑文档中备案;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运用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对收集到的膏方进行二次筛选和数据加工;登录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方剂管理系统,将筛选出的膏方名称、来源、治疗疾病以及膏方的组成药物和剂量录入系统之中,整个过程由双人录入,专人审核。利用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对肺系疾病膏方的疾病类型、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统计;然后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高频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结果:1总体:本次研究共纳入210个处方,包含210味中药,数量最多的为治疗咳嗽的膏方,其次是喘证、肺痨、感冒等;频次最高的药物为杏仁、甘草、麦冬、生姜、紫菀款冬花等;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杏仁、生姜、甘草、紫菀和款冬花等药物之间的配伍,演化出11组新处方。2不同类型疾病:治疗咳嗽的膏方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杏仁、甘草、生姜、紫菀、款冬花等;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杏仁、生姜、麦冬、川贝母、紫菀和款冬花等药物之间的配伍,演化出9组新处方。治疗喘证的膏方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杏仁、甘草、紫菀、款冬花、人参等;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杏仁、甘草、人参、麻黄等药物之间的配伍,演化出8组新处方。治疗肺痨的膏方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麦冬、天冬、茯苓、生地黄、川贝母等;四气以寒性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麦冬、天冬、人参、茯苓、川贝母等药物之间的配伍,演化出5组新处方。结论:1古代医籍中运用膏方治疗的主要肺系疾病类型为咳嗽、喘证和肺痨,这主要与疾病的病因病机、肺的生理特征以及膏方的治疗特色有关。总体膏方中使用最多的药物为杏仁、紫菀、款冬花、人参、生地等,治疗原则主要以止咳平喘、润肺化痰、补气健脾为主,高频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构成了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核心组合,演化出的新处方根据证候的不同加入了祛风散寒、理气健脾、滋阴养血和清热泻火类药物。2咳嗽的治疗原则与总体原则相同,膏方组成主要以止咳平喘、润肺化痰类药物为主,演化的新处方中加入了补气升阳、疏风解表和清热泻火类药物。3喘证的治疗原则以补肺、补肾、理气、平喘为主,膏方中增加了纳气平喘类药物的比重,辅以止咳化痰类药物,演化的新处方中加入了温补肾阳和解表散寒类药物。4肺痨的治疗原则以滋阴、润肺、降火为主,膏方中大量使用养阴类药物,同时配合止咳化痰类药物,演化的新处方中主要加入补气养血和填精益髓类药物。5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可以对复杂多样的慢性肺系疾病膏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其组方用药规律,演化生成新处方,并以表格和网络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为日后慢性肺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林明峰[8](2020)在《治未病理论下薯蓣丸膏方治疗肺脾气虚型C0PD稳定期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为临床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全球患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COPD病程长,病情进展后所将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造成人体脏器的损伤,也间接地导致了患者的死亡。经过多年的研究与临床实践,现代医学以药物等对COPD症状的控制已相当成熟,但是对于预防本病的发生或是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手段,尚缺乏有效手段。本病属于中医学“肺胀”范畴,而中医学对肺胀具有相当独特的预防与治疗思路。目前中医学特色疗法之一——膏剂对于本病的治疗效果研究较少,本研究选用膏方剂型,针对肺胀虚证患者进行研究,亦可体现中医学治疗疾病手段的多样性,为本病的提供更多治疗思路。[目的]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作为指导,观察中医学对慢阻肺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同时验证薯蓣丸膏方对肺脾气虚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干预治疗有效性,其中包括患者的肺功能、感冒次数、急性加重次数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参考2019年GOLD指南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当中“肺脾气虚证”的证候诊断标准,纳入东直门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60例符合慢阻肺稳定期肺脾气虚型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确定治疗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规律口服薯蓣丸膏方(薯蓣、当归、桂枝、神曲、熟地、大豆黄卷、甘草、人参、川芎、白芍、白术、麦门冬、杏仁、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敛、防风、大枣),每日1次,每次10g,为期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情况,评价薯蓣丸膏方的治疗疗效。观察指标包括:①肺功能(FEV1、FVC、FEV1/FVC);②感冒和急性加重次数;③症状评分(CAT、mMRC、CCQ、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表)。[结果]研究一共纳入63例慢阻肺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脱落3例,共6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资料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期内感冒次数、CCQ、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感冒次数、CAT、mMRC、CCQ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改善程度均更优于对照组。[结论]1.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口服薯蓣丸膏方在改善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上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为显着。2.肺功能方面,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薯蓣丸膏方治疗的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FEV1改善不明显,但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FVC比值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3.以“治未病”理论作为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原则是可行且科学的,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张沂[9](2020)在《基于自噬通路调控探讨补肾益肺消症方对IPF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死亡率超过许多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仍缺乏有效药物。中医药发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优势,近年来在该疾病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肺络微型症瘕”是基于中医理论,结合特发性肺纤维化现代医学病机特点提出的针对IPF的中医病机理论,基于此理论提出的补肾益肺消症法,在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应用和基础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肯定的研究成果,基于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我们进行了此次研究,以进一步探讨“肺络微型症瘕”形成的理论渊源,总结导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用药特点及规律,通过观察补肾益肺消症方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的影响,明确该方在此病理过程中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自噬(autophagy)功能的作用,探讨补肾益肺消症方防治IPF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丰富“肺络微型症瘕”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1.通过中医文献探讨“肺络微型症瘕”形成的理论渊源,总结基于该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成果。2.筛选导师在2016年2月-2019年6月治疗IPF的门诊病案处方,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对处方药物进行分析。3.通过高效液相质谱分析补肾益肺消症方冻干粉的主要成分,CCK-8筛选中药两个合适浓度和尼达尼布合适浓度进行实验,分别以TGF-β1诱导的A549和MRC-5细胞为EMT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模型,实验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1组、中药2组、对照组、尼达尼布组、雷帕霉素组,干预24h。4.干预结束后,通过HE染色观察A549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技术观察A549细胞中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 actin,α-SMA)、钙黏蛋白 E(E-Cadherin)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MRC-5细胞上清液中胶原蛋白(Collagen,COL)1、3的表达情况,Western-Blot法观察两种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情况。结果:1.“肺络微型症瘕”理论是在中医学有关“肺络”“症瘕”等理论发展基础上,结合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现代医学病机特点,提出的针对IPF的中医病机理论,并经过部分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验证。2.经过筛选得到91例有效处方,经过分析,处方中药物以清半夏、炙甘草、茯苓、蜜麻黄频次最高,药物功效以燥湿化痰频次最高,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多,归经多入肺经,其它依次为脾、胃、心、肝、肾等经,通过关联分析得出药物关联规则25条,通过聚类分析提取出药物5个聚集群。3.在A549细胞中,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细胞呈椭圆形或梭形,细胞大小均一,模型组细胞形态均一性差,可见长条形细胞、多角形细胞,核浆比例减小,对照组、中药组、尼达尼布组、雷帕霉素组细胞形态均出现少量长条状及多角形变化,但比模型组细胞形态较均一。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α-SMA在模型组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E-Cadherin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α-SMA在各实验组中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E-Cadherin在各实验组中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4.观察A549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 PI3K、p-AKT/AKT、mTOR、p-mTOR/mTOR、p70(S6K)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实验组可分别对通路中某些蛋白的表达或磷酸化水平发挥抑制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1组中 PI3K、p-mTOR/mTOR 明显降低,中药 2 组中 PI3K、p-AKT/AKT、p-mTOR/mTOR均明显降低,对照组中 PI3K、p-AKT/AKT、mTOR、p-mTOR/mTOR、p70(S6K)均明显降低,尼达尼布组中PI3K、p-AKT/AKT明显降低,雷帕霉素组中PI3K、p-AKT/AKT、mTOR、p-mTOR/mTOR均明显降低,AKT表达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70(S6K)的表达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结果均低于模型组。5.观察A549细胞中的自噬水平,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P62表达显着升高(p<0.01),Beclinl和LC3BII/LC3BI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实验组P62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Beclin1和LC3BII/LC3BI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电镜结果显示:各实验组中均可观察到自噬现象,正常组与模型组细胞中多以双层膜的自噬体存在,自噬溶酶体较少,与模型组比较,各实验组均可观察到数量较多的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6.观察各组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的情况,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在TGF-β1干预24h后,上清液中COL1和COL3的含量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中COL1和COL3的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7.观察MRC-5细胞中PI3K/AKT/mTOR通路激活情况,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 PI3K、AKT、p-AKT/AKT、mTOR、p-mTOR/mTOR、p70(S6K)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可分别对通路中某些蛋白的表达或磷酸化水平产生抑制作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1组中 PI3K、p70(S6K)明显降低,中药 2 组中 PI3K、p-AKT/AKT、mTOR、p-mTOR/mTOR、p70(S6K)均明显降低,对照组中 PI3K、AKT、p-AKT/AKT、mTOR、p-mTOR/mTOR与p70(S6K)均明显降低,尼达尼布组中PI3K、p-AKT/AKT、p70(S6K)均明显降低,雷帕霉素组中 PI3K、AKT、p-AKT/AKT、mTOR、p-mTOR/mTOR、p70(S6K)均明显降低。8.观察MRC-5细胞中的自噬水平,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62表达显着升高(p<0.01),Beclinl和LC3BII/LC3BI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实验组P62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Beclin1表达均显着增高(p<0.01);中药2组、对照组、尼达尼布组及雷帕霉素组LC3BII/LC3BI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细胞中有少量的自噬体,但很少能观察到自噬溶酶体,与模型组相比较,正常组、中药1组、中药2组、对照组、尼达尼布组及雷帕霉素组均存在自噬现象,并可观察到较多的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结论:1.“肺络微型症瘕”理论是由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支撑,符合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病机特点,并有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结果为依据,是针对IPF的中医病机理论创新。2.导师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治疗中,重视“痰、瘀”对疾病的影响,用药以辛、温为主,在疾病早、中期用药尤其注重理气化痰、益气活血,兼以利咽、调和脏腑,突出辨主病、抓主症,在治肺的同时兼顾固护脾胃、补益肝肾,遣方多以经典方为基础,辨证思路清晰,组方合理。3.补肾益肺消症方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恢复细胞自噬功能,抑制肺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过程,延缓IPF的病理进程。4.补肾益肺消症方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恢复细胞自噬功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及其分泌胶原的能力,减少胶原的沉积,延缓IPF的病理进程。
侯海平[10](2020)在《宣肺散寒止咳方针刺治疗风寒袭肺型感冒后咳嗽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宣肺散寒止咳方针刺治疗风寒袭肺型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19年01月07日至2020年01月07日在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呼吸科及中医内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感冒后咳嗽(PIC)患者,共纳入68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予宣肺散寒止咳方针刺治疗,选穴为大椎、肺俞双、风池双、风门双、列缺双、太渊双、足三里双,每日1次,疗程共10天;对照组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一次2粒,每日3次,饭后30min口服,疗程共10天。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血清白介素-8测定及安全指标。上述数据收集完成后,运用SPSS 20.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有效性及差异性的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分析: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65%,试验组在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证侯总积分下降明显,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主要症状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咳嗽总积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有效改善咳嗽症状及咳嗽程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后在改善夜间咳嗽评分、咳嗽总积分及视觉模拟评分上比较,提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后日间咳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次要症状疗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次要症状积分均有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咳痰、咽痒、气急等症候方面两组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恶风寒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白介素-8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介素-8指标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降低血清白介素-8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宣肺散寒止咳方针刺治疗和复方甲氧那明治疗风寒袭肺型感冒后咳嗽均获满意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降低血清白介素-8水平,可初步认为通过调节人体免疫机制改善气道炎症这一途径达到治疗作用,但宣肺散寒止咳方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尤以改善患者的夜间咳嗽、恶风寒、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值得肯定和进一步研究。
二、理肺培元方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肺培元方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3)益气涤痰破瘀方治疗慢阻肺调控ACE-AngⅡ-AT1R轴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r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
技术路线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及水煎剂制备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1.5 检测指标及选择依据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造模 |
2.2 模型评价 |
2.3 中药干预 |
2.4 标本留取 |
2.5 指标检测及方法 |
2.6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大鼠行为学及体重 |
3.2 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果 |
3.3 各组大鼠肺组织炎性评分 |
3.4 各组大鼠肺组织超微结构 |
3.5 各组大鼠血清中TNF- α、ICAM-1、IL-8、SELE表达水平 |
3.6 各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ICAM-1、SELE mRNA相对表达水平 |
3.7 各组大鼠肺组织SP-A、SP-D mRNA相对表达水平 |
3.8 各组大鼠肺组织SP-A、SP-D的表达位置及强度 |
3.9 各组大鼠肺组织ACE、AT1R mRNA相对表达水平 |
3.10 各组大鼠血清中AngⅡ表达水平 |
3.11 各组大鼠肺组织中ACE、AT1R蛋白表达水平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1 COPD发病机制 |
2 COPD现代医学治疗 |
3 COPD中医学认识 |
4 “和调”思想在慢阻肺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
致谢 |
(4)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
1.1.1 慢阻肺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
1.1.2 影响慢阻肺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 |
1.1.3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点 |
1.1.4 慢阻肺的诊断标准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
1.1.5 慢阻肺的药物治疗 |
1.1.6 慢阻肺的非药物疗法 |
1.1.7 慢阻肺西医治疗面临的难题 |
1.2 中医学对慢阻肺的认识 |
1.2.1 概述 |
1.2.2 病因病机 |
1.2.3 辨证分型 |
1.2.4 中医治法 |
1.2.5 中医治疗的优势 |
1.2.6 中医治疗面临的困境 |
1.3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研究进展 |
1.4 健脾益肺II号治疗慢阻肺的前期研究基础 |
第二章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的古籍文献证据评价 |
2.1 中医古籍检索策略 |
2.1.1 确定检索词 |
2.1.2 检索方法 |
2.2 文献筛选方法和流程 |
2.2.1 建立慢阻肺条文相关性评分规则 |
2.2.2 筛选流程 |
2.3 古籍文献的研究结果 |
2.3.1 检索结果 |
2.3.2 高度相似的代表性条文 |
2.3.3 治疗慢阻肺的常用方剂 |
2.3.4 治疗慢阻肺的常用中药 |
2.3.5 慢阻肺脏腑相关的病机传变规律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培土生金法治疗慢阻肺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和GRADE证据质量评价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检索策略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预设的结局指标 |
3.1.5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3.1.6 偏倚风险评估 |
3.1.7 数据分析 |
3.1.8 GRADE评价系统 |
3.2 结果 |
3.2.1 检索结果 |
3.2.2 纳入研究的文献特征 |
3.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
3.2.4 培土生金中药疗法治疗慢阻肺的疗效评价结果 |
3.2.5 敏感性分析 |
3.2.6 安全性评价 |
3.2.7 GRADE 证据质量评价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健脾益肺Ⅱ号治疗中度至极重度慢阻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设计 |
4.3 研究对象 |
4.3.1 研究人群 |
4.3.2 西医诊断标准 |
4.3.3 中医辨证标准 |
4.3.4 入选标准 |
4.3.5 排除标准 |
4.4 随机分组 |
4.5 盲法实施 |
4.6 样本量估算 |
4.7 治疗方案 |
4.7.1 干预措施 |
4.7.2 观察周期 |
4.8 观察指标与时点 |
4.8.1 主要结局指标 |
4.8.2 次要结局指标 |
4.8.3 安全性指标 |
4.9 不良事件 |
4.10 病例退出与研究中止标准 |
4.11 知情同意 |
4.12 数据录入与管理 |
4.13 统计分析 |
4.13.1 统计分析集 |
4.13.2 基线资料、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分析 |
4.14 研究结果 |
4.14.1 入组与完成情况 |
4.14.2 基线分析 |
4.14.3 研究对象使用药物情况和依从性分析 |
4.14.4 治疗前后SGRQ评分的组间比较 |
4.14.5 治疗后急性加重发作频率的组间比较 |
4.14.6 发生首次急性加重时间的组间比较 |
4.14.7 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分级的组间比较 |
4.14.8 急性加重发生率的组间比较 |
4.14.9 治疗前后CAT评分的组间比较 |
4.14.10 治疗前后6MWT的组间比较 |
4.14.11 治疗前后BODE指数的组间比较 |
4.14.12 治疗前后Sp O2 指标的组间比较 |
4.14.13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舒张前)的组间比较 |
4.14.14 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舒张后)的组间比较 |
4.14.15 安全性评估 |
4.15 讨论 |
4.16 结论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5)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脓毒症与炎症反应 |
第二节 脓毒症与肠功能损伤 |
一、脓毒症肠损伤动物模型研究 |
二、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研究 |
三、肠黏膜屏障与紧密连接研究 |
四、肠道通透性与肠屏障损伤病理研究 |
五、脓毒症肠功能损伤防治现状 |
第三节 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中医药研究现状 |
一、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辨证认识 |
二、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中医治法 |
第二章 通腑理肺汤对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一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第二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基础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第三节 结论 |
第三章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6)健脾化积方联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及相关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1 研究方案 |
1.2 治疗方案 |
1.3 疗效评价指标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1.6 研究结果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晚期NSCLC维持治疗的意义 |
3.2 健脾化积方维持治疗晚期NSCLC的意义及方药分析 |
3.3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7)慢性肺系疾病内服膏方组方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肺系疾病研究现状 |
1.1 传统医学对肺系疾病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肺系疾病的研究 |
2.膏方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研究 |
2.1 膏方的概念 |
2.2 膏方发展的源流 |
2.3 膏方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 |
2.4 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3 中医临床数据挖掘研究 |
3.1 中医学与大数据 |
3.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3 膏方的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
3.4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介绍与关键技术 |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数据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检索策略 |
2.2 文献数据的预处理 |
2.3 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和录入 |
2.4 数据分析 |
2.5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肺系疾病膏方总体分析结果 |
3.2 治疗咳嗽的膏方分析结果 |
3.3 治疗喘证的膏方分析结果 |
3.4 治疗肺痨的膏方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肺系疾病膏方总体用药规律研究 |
1.1 肺系疾病类型分析 |
1.2 用药频次分析 |
1.3 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
1.4 基于关联规则的膏方组方分析 |
1.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膏方处方分析 |
2 不同类型肺系疾病膏方用药规律研究 |
2.1 治疗咳嗽膏方的用药规律分析 |
2.2 治疗喘证膏方的用药规律分析 |
2.3 治疗肺痨膏方的用药规律分析 |
3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
结语 |
1 结论 |
2 展望与不足 |
2.1 展望 |
2.2 不足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治未病理论下薯蓣丸膏方治疗肺脾气虚型C0PD稳定期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
1.1 各时期中医学对肺胀的认识 |
1.2 现代中医学对慢阻肺稳定期的认识 |
1.3 小结 |
2 膏方治疗的研究进展 |
2.1 膏方的概念 |
2.2 膏方发展的初期阶段 |
2.3 膏方应用逐渐广泛 |
2.4 膏方发展成熟 |
2.5 近代膏方继续发展 |
2.6 膏方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2.7 小结 |
3 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
3.1 COPD定义及概况 |
3.2 COPD危险因素 |
3.3 COPD发病机制 |
3.4 诊断及病情评估 |
3.5 治疗 |
3.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排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方法 |
2.5 技术路线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描述 |
3.2 基线资料比较 |
3.3 治疗后比较 |
3.4 安全性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治未病与COPD |
1.1 未病先防 |
1.2 既病防变 |
1.3 瘥后防复 |
1.4 小结 |
2 方义分析 |
2.1 正气虚极,当先治脾 |
2.2 气血双补,阴阳兼顾 |
2.3 助行药势,补而不滞 |
2.4 小结 |
3 治疗效果分析 |
3.1 肺功能分析 |
3.2 感冒次数与急性加重次数分析 |
3.3 临床症状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性分析 |
2.1 课题研究内容新颖 |
3 不足与展望 |
3.1 样本量不足 |
3.2 研究周期短 |
3.3 观察指标主观性大 |
3.4 剂量与疗效关系不明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基本情况 |
2 肺功能情况 |
3 感冒与急性加重情况 |
4 COPD评估问卷(CAT) |
5 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 |
6 CCQ评分 |
7 COPD临床症状体征评分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自噬通路调控探讨补肾益肺消症方对IPF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病名归属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中医治疗药物及方法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细胞自噬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1. 自噬的分子机制 |
2. 自噬在肺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肺络微型症瘕”病机理论的形成 |
1. “肺络”的中医内涵 |
2. “症瘕”的中医认识 |
3. “肺络微型症瘕”理论的提出 |
4. 基于“肺络微型症瘕”理论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晏军主任医师中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用药规律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实验一 补肾益肺消症方对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中α-SMA及E-Cadherin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补肾益肺消症方对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补肾益肺消症方对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中自噬功能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 补肾益肺消症方对TGF-β1诱导MRC-5细胞分泌COL1和COL3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五 补肾益肺消症方对TGF-β1诱导的MRC-5细胞中PI3K/AKT/mTOR信号通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六 补肾益肺消症方对TGF-β1诱导的MRC-5细胞中自噬功能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宣肺散寒止咳方针刺治疗风寒袭肺型感冒后咳嗽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PIC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方法 |
1.4 温宣调肺法在PIC中的应用 |
2 西医对PIC的认识 |
2.1 PIC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2.2 PIC的病原学 |
2.3 PIC的发病机制 |
2.4 PIC的治疗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中止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案(详见附表 D-2) |
1.8 技术路线图(详见附录 E)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分组方法 |
2.3 实验设计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指标 |
3.2 疗效观察指标 |
3.3 疗效判定标准 |
3.4 疗效评定时间 |
4 统计方法 |
5 质量控制 |
6 结果 |
6.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
6.2 疗效结果分析 |
6.3 安全性比较 |
讨论 |
1 课题设计思路 |
1.1 宣肺散寒止咳方针刺治疗PIC思路 |
1.2 宣肺散寒止咳方的方解 |
1.3 选取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
1.4 实验室指标选择依据 |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2.1 一般资料分析(见表 2-1) |
2.2 临床总体疗效分析(见表 2-7) |
2.3 改善咳嗽症状及 VAS 评分疗效分析(见表 2-8、表 2-10) |
2.4 改善各次要症状疗效分析(见表 2-9) |
2.5 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分析(见表 2-11) |
2.6 血清白介素-8 指标疗效分析(见表 2-12) |
2.7 安全指标分析 |
3 关于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3.1 样本问题及展望 |
3.2 疗程问题及展望 |
3.3 观察指标问题及展望 |
3.4 研究的难点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理肺培元方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小鼠超微结构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2021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第27卷总目次(卷终)[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12)
- [2]补肾培元胶囊对COPD稳定期肾阳虚证型患者血清TGF-β 1、VEGF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D]. 徐飞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益气涤痰破瘀方治疗慢阻肺调控ACE-AngⅡ-AT1R轴的机制研究[D]. 乔波.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4]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证据评价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陈远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健脾化积方联合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及相关实验研究[D]. 杨斐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慢性肺系疾病内服膏方组方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D]. 刘派.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8]治未病理论下薯蓣丸膏方治疗肺脾气虚型C0PD稳定期临床疗效研究[D]. 林明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基于自噬通路调控探讨补肾益肺消症方对IPF作用机制的研究[D]. 张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宣肺散寒止咳方针刺治疗风寒袭肺型感冒后咳嗽临床疗效观察[D]. 侯海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