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雏鸡过量使用磺胺药引起肾肿大(论文文献综述)
陈钦玺[1](2021)在《鹅致痛风新型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自2017年起,由新型鹅星状病毒(GoAstV)造成的致死性小鹅痛风在我国多个省份爆发,对我国的家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探索GoAstV感染造成的小鹅痛风的传播与流行,本研究于2018~2019年从我国的河南、安徽、湖北三个省份的7个鹅场收集了165个临床样品,运用PCR(RT-PCR)方法对它们分别进行GoAstV、鹅细小病毒(GPV)、呼肠孤病毒(REOV)、鹅出血性多瘤病毒(GHPV)和坦布苏病毒(TMUV)的筛查并统计各自阳性率,结果发现GoAstV、GPV、REOV、GHPV、TMUV的阳性率分别是100%、9.69%、3.64%、0%、0%,再次证明了GoAstV是流行性小鹅痛风的诱发病原,随后本研究最终从样品中分离出了7株GoAstV毒株并对它们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本研究获得的7株GoAstV病毒的全序列长度都是7170 nt,共包含三个开放阅读框(ORFs),即ORF1a、ORF1b和ORF2。通过7株星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和各基因对应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毒株都属于禽星状病毒属,与近年来我国新爆发的GoAstV属于同一进化树分支,与禽星状病毒3和火鸡星状病毒2的遗传亲缘关系较近。序列分析结果表明ORF1a和ORF2序列的突变率较高,且ORF1a在氨基酸的545~580位置间出现高突变率,分析发现突变后的ORF2的三级结构发生较大改变,且抗原表位区存在高度突变,或许由宿主抗体压力所诱导相关。这些发现可以丰富我们对GoAstV分子流行病学的理解,为疫苗株的筛选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对小鹅痛风进行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控,本研究针对鹅新型星状病毒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RT-LAMP)检测方法。根据ORF1b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并筛选出两组引物,最终确定采用一引物组在水浴锅中完成RT-LAMP的检测,反应的最佳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1℃和30 min,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染料指示剂显色对RT-LAMP结果进行评估。RT-LAMP法检测GoAstV分别基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和肉眼检测颜色变化所判定的的灵敏度,与荧光定量法灵敏度相同。将优化好的RT-LAMP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该方法所用引物组可特异性地检测GoAstV,并没有与其他常见的禽类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这些研究结果证实,GoAstV的RT-LAMP法简便、快速、特异、灵敏,非常适合在基层单位的现场和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孙桂芹[2](2018)在《造成禽肝脏病变的26种禽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表明许多家禽的疾病会造成肝脏颜色、形状、肿胀、出血程度、坏死灶的大小以及肿瘤结节的形态等多种多样的病变,许多肝脏的病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记住了这些特征性病变,再结合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即可初步做出诊断。如禽大肠杆菌病、雏鸡白痢、青年鸡白痢、伤寒、副伤寒、禽霍乱、弧菌形肝炎、葡萄菌感染、鸭浆膜炎、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管瘤、网状内皮增生症、禽流感、法氏囊病、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包涵体肝炎、
卢彩霞[3](2014)在《肉雏鸡磺胺喹恶啉中毒的病理学研究》文中指出为防治鸡球虫病磺胺类药物被大量应用,肉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现象时有发生,通过饲料中添加过量浓度的磺胺喹恶啉,制造雏鸡磺胺药中毒模型,研究饲料中添加过量磺胺药对肉雏鸡的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组织器官病理形态的变化以及探讨中毒防治方法。将100只18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1组设为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2组在饲料中添加三倍正常用量(30g拌50㎏料)的磺胺喹恶啉原粉;3组在2组的基础上,饮水中持续加入0.2%的NaHCO3;4组在2组的基础上,饮水中持续加入0.01%的维生素K。连续用药一周,观察记录各组的临床表现,分别于用药后3、5、7天每组取5只试验鸡,称重后进行静脉采血做血液学检测(主要是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凝时间和生化指标的测定);随后扑杀,测算心、肝、脾、肾的脏器指数,对组织器官的剖检病变进行观察,并对病变明显的脏器进行常规石蜡切片,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大剂量磺胺喹恶啉药物的使用很快对肉雏鸡产生毒副作用,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雏鸡生长缓慢,临床症状更加明显;血液指标检测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药物中毒组雏鸡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减少,血凝时间延长,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提示造血功能受到障碍。血清离子检测显示血钾升高,血钠略有下降,钙磷水平下降,氢离子升高而碳酸氢根离子降低,提示出现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衡。血清中BUN、Cre和BUA的含量增加,AST和ALT的活性增高,提示雏鸡肝功能和肾功能障碍。鸡的心脏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都显着增大,和肝、肾的严重病变完全相符。病理剖检显示,心脏不收缩呈扩张状态;肝脏肿胀、淤血;脾脏体积萎缩、有出血点;肾脏肿大、淤血,严重的出现尿酸盐沉积而形成花斑肾。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心肌纤维变性肿胀,部分坏死;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病变,肝窦可见大量红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脾窦扩张充血,脾小体萎缩或消失;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间质尿酸盐沉积,血管扩张、充血,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综上所述,在饲料中过量添加磺胺喹恶啉对肉雏鸡的心、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具有严重的损伤作用,临床中毒症状明显,病理学检查病变显着。血液学各项指标显着变化,免疫活性降低;鸡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失调,NaHCO3或维生素K饮水对磺胺药中毒前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梁鑫平[4](2013)在《动物磺胺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表明磺胺类药物是一种抑制细菌合成的抗菌药物,兽医临诊上广泛用于细菌性传染病的治疗。如用药不当可致中毒,孕畜用药过量可使胎儿缺氧致死,引起流产。1病因临诊上常用的磺胺药剂分为两类。一类为肠道内易吸收的如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喹啉(SQ)和磺胺氧嗪(SMP)等。另一类为肠内不易吸收的如磺胺眯(SG)、酞磺胺噻唑(PST)、及琥珀
藏德年,王伟[5](2013)在《肉鸡肾肿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文中研究表明肾肿是肉鸡常见的一种病,以肾脏肿大、肾功能障碍和尿酸盐蓄积为主要特征。1肾肿发生的原因1.1饲料因素1.1.1蛋白质含量过高:蛋白质是肉鸡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产性能所必需的。有些养鸡户片面强调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总认为蛋白含量越高越好。殊不知,蛋白质在体内可转化成尿酸,而尿酸进一步分解,最后以尿酸盐的形式排出体外。若饲料中蛋白过高,超出肉鸡生长和生产的需求,多余的蛋白质分解为尿酸,血浆中尿酸含量增高,超出肾脏排泄尿酸盐的能力,就会导致大量的尿酸盐沉积,并进而引起肾肿甚至痛风;反过来尿酸在肾的蓄积又进一步影响肾尿酸排除,恶性循环的结果就导致了肾病的发生。
周容[6](2012)在《家禽常见中毒病的防治措施初探》文中指出家禽常见的中毒病有喹乙醇中毒、磺胺类药物中毒、呋喃类药物中毒、马杜拉毒素中毒等,根据其病因、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提出了防治措施。
李正美[7](2011)在《肉鸡常见中毒病的防治》文中指出1饲料原料和添加剂中毒1.1霉变饲料原料中毒用霉变原料配制的饲料,在喂鸡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性疾病。霉菌毒素是致病的原因,已知有3种对鸡危害最大,即黄曲霉毒素、褐黄曲霉毒素与镰刀菌毒素。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梅雨季节发病率最高。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8](2011)在《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指出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猪高热病在不少地方经常发生,尤其是高温高湿夏季。
陈院[9](2010)在《家畜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文中认为磺胺类药物是抑制细菌合成的抗菌药物。兽医临床广泛用于细菌性传染病的治疗,用药不当可致中毒。孕畜用药过量可使胎儿缺氧致死,引起流产。1临诊症状
王进峰[10](2010)在《小鼠磺胺喹恶啉急性、亚急性和蓄积性毒理学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按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2003)中第一、二阶段的内容,以小鼠为实验动物,以不同剂量的磺胺喹恶啉灌服小鼠,建立小鼠磺胺喹恶啉中毒模型。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血液学指标、脏器指数以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观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其剂量一反应之间的关系、蓄积程度和毒性危害。为生产无公害肉制品及其副产品提供理论参考。以改良寇氏法测定了磺胺喹恶啉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亚急性毒性试验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Ⅰ-Ⅲ组为实验组,Ⅳ组为对照组。Ⅰ-Ⅲ组每只分别灌服磺胺喹恶啉150mg/kg, 75mg/kg和37.5mg/kg,第1V组灌服等量蒸馏水作为对照。每天给药,连续30天。蓄积性毒性试验采用递增剂量法,测定磺胺喹恶啉在小鼠体内的蓄积系数。观察记录临床症状。末次给药6h后,对小鼠进行眼球摘除法采血,检测其血常规值和血液生化指标。剖杀小鼠,测定脏器指数。剖杀后,对主要脏器进行大体剖检观察,采取病变明显的脏器进行石蜡切片观察。结果表明,磺胺喹恶啉对小鼠口服的LDso为3138.34mg/kg,95%可信限范围为2755.83~3573.95mg/kg,属于低毒化合物。磺胺喹恶啉经口在小鼠体内的蓄积系数K为3.3,属中等蓄积。随着小鼠灌服磺胺喹恶啉剂量的增加和试验时间的延长,小鼠的中毒症状明显加重。试验组小鼠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导致了出血性倾向;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增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增高,小鼠的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大,说明肝肾功能也受到损害;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随着剂量的增大而降低,表明小鼠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病理解剖观察发现,肝肾有明显肿大,脾脏颜色略有加深,淤血,心脏色泽不均,心包液增多。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肝细胞体积增大,颗粒变性,细胞核浓缩或消失;肾脏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囊、集合管内有大量淡染物质渗出、沉积,肾小球体积变小;脾窦扩张充血,巨细胞增多,脾小体萎缩或消失;心肌纤维肿胀,变性,部分坏死。综上所述,磺胺喹恶啉属于弱毒类物质,对小鼠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等脏器损害明显,对心脏、肺脏也有一定损伤,临床症状明显,小鼠生长性能和免疫活性受到抑制,血液学指标变化和病理组织学病变显着,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多次给药在小鼠体内有中等蓄积毒性作用。
二、雏鸡过量使用磺胺药引起肾肿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雏鸡过量使用磺胺药引起肾肿大(论文提纲范文)
(1)鹅致痛风新型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禽痛风的研究现状 |
1.1.1 痛风的分类 |
1.1.2 痛风的致病原因 |
1.2 星状病毒的研究现状 |
1.2.1 星状病毒的分类 |
1.2.2 星状病毒的主要特征 |
1.2.3 星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1.3 禽星状病毒的研究现状 |
1.3.1 鸡星状病毒感染 |
1.3.2 火鸡星状病毒感染 |
1.3.3 鸭星状病毒感染 |
1.4 星状病毒的检测方法 |
1.4.1 电镜法 |
1.4.2 血清学诊断 |
1.4.3 分子诊断 |
1.5 环介导等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1.6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致雏鹅痛风的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2.1 实验材料 |
2.1.1 样品采集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室一般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 |
2.2.2 样品的统计和处理 |
2.2.3 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
2.2.4 基因组DNA/RNA的提取 |
2.2.5 临床样品的RT-PCR检测和GoAstV基因片段的扩增 |
2.2.6 目的片段的回收和纯化 |
2.2.7 克隆基因片段与pMD﹣18T连接 |
2.2.8 菌液鉴定 |
2.2.9 序列鉴定及分析 |
2.3 结果 |
2.3.1 雏鹅痛风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 |
2.3.2 GoAstV的流行病学调查 |
2.3.3 收集样品的GoAstV检测结果 |
2.3.4 ASTV各目的片段的菌液PCR检测 |
2.3.5 基因序列和突变分析 |
2.3.6 序列相似性和抗原表位分析结果 |
2.3.7 功能基因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和重组分析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雏鹅痛风型星状病毒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方法 |
3.2.1 质粒提取 |
3.2.3 引物的筛选 |
3.2.4 最佳反应温度的优化 |
3.2.5 最佳反应时间的优化 |
3.2.6 特异性实验 |
3.2.7 扩增产物的酶切鉴定 |
3.2.8 灵敏性实验 |
3.2.9 临床样品检测 |
3.3 结果 |
3.3.1 GoAstV ORF1b基因的RT-LAMP反应体系的确定 |
3.3.2 引物的确定 |
3.3.3 最佳反应温度和时间 |
3.3.4 特异性实验 |
3.3.5 灵敏性实验 |
3.3.6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
3.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造成禽肝脏病变的26种禽病的临床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禽大肠杆菌病 |
2 鸡白痢 |
2.1 雏鸡白痢 |
2.2 青年鸡白痢 |
3 禽伤寒 |
4 禽副伤寒 |
5 禽霍乱 |
6 禽弧菌性肝炎 |
7 葡萄球菌感染 |
8 鸭浆膜炎 |
9 鸡马立克氏病 |
1 0 禽淋巴细胞白血病 |
1 1 血管瘤 |
1 2 网状内皮增生症 |
1 3 禽流感 |
1 4 传染性法氏囊病 |
1 5 鸭瘟 |
16鸭病毒性肝炎 |
17鸡包涵体肝炎 |
18安卡拉病-心包积液综合症 |
19传染性贫血病 |
20肉鸡腹水 |
21脂肪肝 |
22禽组织滴虫病 |
23鸽毛滴虫病 |
24黄曲霉毒素中毒 |
25痛风病 |
26家禽猝死综合症 |
(3)肉雏鸡磺胺喹恶啉中毒的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磺胺类药物的概述 |
1.1.1 磺胺药发展历史 |
1.1.2 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与结构 |
1.1.2.1 理化性质 |
1.1.2.2 化学结构 |
1.1.3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
1.1.3.1 药理作用 |
1.1.3.2 作用机理 |
1.1.3.3 磺胺药的吸收 |
1.1.3.4 分布 |
1.1.3.5 代谢 |
1.1.3.6 排泄 |
1.1.4 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 |
1.1.5 抗菌增效剂 |
1.1.6 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
1.1.7 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
1.2 磺胺类药物的展望 |
1.2.1 临床应用有进展 |
1.2.2 国内畜禽市场需求量大 |
1.2.3 国际市场需求稳定 |
1.3 磺胺喹恶啉的概述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地点 |
2.1.2 试验动物 |
2.1.3 主要仪器 |
2.1.4 药品和试剂 |
2.1.4.1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2 方法及步骤 |
2.2.1 动物分组 |
2.2.2 临床观察 |
2.2.3 血样采集 |
2.2.4 脏器指数的测定 |
2.2.5 病理学检测 |
2.2.5.1 病理剖检观察 |
2.2.5.2 病理组织学检查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临床观察 |
3.1.1 临床症状 |
3.1.2 采食量 |
3.1.3 饮水量 |
3.1.4 体重 |
3.2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3.2.1 肝功能的测定结果 |
3.2.1.1 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测定 |
3.2.1.2 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的测定 |
3.2.2 肾功能的测定结果 |
3.2.2.1 血清尿素氮(BUN)含量的测定 |
3.2.2.2 血清肌酐(Cre)含量的测定 |
3.2.2.3 血清尿酸(BUA)的测定 |
3.2.3 血清中其他几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
3.2.3.1 血清中总蛋白(TP)的测定 |
3.2.3.2 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的测定 |
3.2.3.3 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测定 |
3.2.3.4 血清中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 |
3.3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
3.3.1 红细胞计数(RBC) |
3.3.2 白细胞计数(WBC) |
3.3.3 血红蛋白(HB)含量的测定 |
3.3.4 血液凝固时间的测定 |
3.4 脏器指数的测定 |
3.5 病理学检查 |
3.5.1 病理剖检观察 |
3.5.2 病理组织学检查 |
4 讨论 |
4.1 临床症状 |
4.2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肝、肾功能的影响 |
4.3.1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肝功能的影响 |
4.3.2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肾功能的影响 |
4.4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体内 LDH、TP、TC 的影响 |
4.5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血清中离子浓度的影响 |
4.6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
4.7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凝血时间的影响 |
4.8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脏器指数的影响 |
4.9 鸡磺胺喹恶啉中毒对鸡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4)动物磺胺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 |
1.1急性“药物性休克” |
1.2 慢性中毒 |
1.3 过敏反应 |
1.4 其他反应 |
2 临诊病状 |
3 病理变化 |
4 诊断与治疗 |
5 预防 |
(5)肉鸡肾肿的原因与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肾肿发生的原因 |
1.1 饲料因素 |
1.1.1 蛋白质含量过高: |
1.1.2 钙盐、维生素D含量过多, 钙磷比例不当: |
1.1.3 维生素A缺乏或失活: |
1.2 管理因素 |
1.2.1 饮水不足: |
1.2.2 环境不良: |
1.3 疾病因素 |
1.3.1 传染性疾病: |
1.3.2 药物中毒: |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3 防治措施 |
3.1 预防措施 |
3.1.1 正确配制日粮: |
3.1.2 避免连续用药: |
3.1.3 保持供水: |
3.1.4 控制温度: |
3.2 治疗方法 |
3.2.1 促进尿酸盐排除: |
3.2.2 抗病毒、消炎、驱虫和防继发感染: |
3.2.3 保护肾功能: |
3.2.4 抑制尿酸形成: |
(6)家禽常见中毒病的防治措施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喹乙醇中毒 |
1.1 病因 |
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1.3 防治措施 |
2 磺胺类药物中毒 |
2.1 病因 |
2.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2.3 防治措施 |
3 呋喃类药物中毒 |
3.1 病因 |
3.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3.3 防治措施 |
4 马杜拉毒素中毒 |
4.1 病因 |
4.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4.3 诊断与防治措施 |
(7)肉鸡常见中毒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饲料原料和添加剂中毒 |
1.1 霉变饲料原料中毒 |
1.2 食盐中毒 |
1.3 菜子饼中毒 |
1.4 棉籽饼中毒 |
1.5 氟中毒 |
1.6 变质鱼粉中毒 |
1.7 亚硒酸钠中毒 |
1.8 碳酸氢钠中毒 |
2 药物中毒 |
2.1 磺胺类药物中毒 |
2.2 马杜霉素中毒 |
2.3 盐霉素中毒 |
2.4 支原净中毒 |
3 消毒剂中毒 |
3.1 生石灰中毒 |
3.2 甲醛中毒 |
3.3 高锰酸钾中毒 |
4 管理中毒 |
(8)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
2 临床症状 |
3 剖检变化 |
4 预防措施 |
5 治疗方案 |
(9)家畜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诊症状 |
2 病理变化 |
3 诊断与治疗 |
4 预防 |
(10)小鼠磺胺喹恶啉急性、亚急性和蓄积性毒理学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立题背景 |
2 磺胺类药物介绍 |
2.1 磺胺类药特发展简史 |
2.2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
2.2.1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
2.2.2 吸收 |
2.2.3 分布 |
2.2.4 代谢 |
2.2.5 排泄 |
2.3 磺胺类药物的毒副作用 |
2.3.1 中毒机理 |
2.3.2 急性中毒 |
2.3.3 慢性中毒 |
2.4 磺胺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 |
3 磺胺喹恶啉简介 |
3.1 磺胺喹恶啉的化学结构、理化特性 |
3.1.1 化学结构 |
3.1.2 理化特性 |
3.2 磺胺喹恶啉的药理作用 |
3.3 磺胺喹恶啉的临床作用 |
3.4 磺胺喹恶啉的毒副作用 |
4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概述 |
4.1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检验和评价标准或技术规范 |
4.2 毒理学安全性检验在危险性评估中的作用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受试药物 |
1.2 试验日粮 |
1.3 试验动物 |
1.4 试验器材及试剂 |
1.4.1 主要仪器设备、用具 |
1.4.2 主要试剂、药品 |
1.5 试验方法 |
1.5.1 急性毒性试验 |
1.5.1.1 预实验 |
1.5.1.2 正式试验 |
1.5.2 亚急性毒性试验 |
1.5.3 蓄积性毒性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急性毒性试验 |
2.1.1 临床观察及LD_(50)的计算 |
2.1.2 病理剖检变化 |
2.1.3 病理组织学变化 |
2.2 亚急性毒性试验 |
2.2.1 临床观察 |
2.2.2 磺胺喹恶啉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3 脏器指数的测定 |
2.2.4 小鼠血液常规的测定结果 |
2.2.5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2.2.5.1 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含量的测定 |
2.2.5.2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测定 |
2.2.5.3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测定 |
2.2.5.4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的测定 |
2.2.5.5 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测定 |
2.2.5.6 血清肌酐(Cre)和尿素氮(BUN)含量的测定 |
2.2.6 病理剖检变化 |
2.2.7 病理组织学变化 |
2.2.7.1 心脏 |
2.2.7.2 肝脏 |
2.2.7.3 脾脏 |
2.2.7.4 肺脏 |
2.2.7.5 肾脏 |
2.3 蓄积性毒性试验 |
2.3.1 临床观察及蓄积系数的计算 |
2.3.2 病理剖检变化 |
2.3.3 脏器指数的测定结果 |
2.3.4 血常规测定结果 |
2.3.5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2.3.6 病理组织学变化 |
3 讨论 |
3.1 LD_(50)的测定 |
3.2 小鼠磺胺喹恶啉中毒的临床观察 |
3.3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3.5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
3.6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小鼠肾功能的影响 |
3.7 磺胺喹恶啉中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3.8 磺胺喹恶啉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
3.9 磺胺喹恶啉对小鼠血液病理学指标影响及其机理 |
3.10 小鼠磺胺喹恶啉中毒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
3.11 磺胺类药物的远期毒性作用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版图及说明 |
致谢 |
四、雏鸡过量使用磺胺药引起肾肿大(论文参考文献)
- [1]鹅致痛风新型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检测方法的建立[D]. 陈钦玺. 南阳师范学院, 2021(12)
- [2]造成禽肝脏病变的26种禽病的临床鉴别诊断[J]. 孙桂芹. 中国动物保健, 2018(12)
- [3]肉雏鸡磺胺喹恶啉中毒的病理学研究[D]. 卢彩霞.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2)
- [4]动物磺胺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J]. 梁鑫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3(07)
- [5]肉鸡肾肿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 藏德年,王伟. 畜禽业, 2013(04)
- [6]家禽常见中毒病的防治措施初探[J]. 周容.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2(22)
- [7]肉鸡常见中毒病的防治[J]. 李正美.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1(11)
- [8]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J]. 刘丽萍,王守君,单艳君,朱永信,张玲,张谦. 养殖技术顾问, 2011(04)
- [9]家畜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J]. 陈院. 养殖技术顾问, 2010(11)
- [10]小鼠磺胺喹恶啉急性、亚急性和蓄积性毒理学试验研究[D]. 王进峰.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