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32例肺结核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军珂[1](2020)在《一线抗结核药物致使药物性肝损伤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是目前治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推荐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地使用抗结核药物。药物性肝损伤是这些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治疗中断、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为了预防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LI),探索这些患者的特征并分析危险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的描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使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后发生ATLI的情况,分析患者的特征、危险因素以及不同一线抗结核药致ATLI的时间特点,旨在为今后ATLI的预防和管理提供更多经验。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的57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资料,患者基线肝功能无异常,观察使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后6个月内发生肝损伤的情况。观察指标包括肝损伤发生时间、肝损伤的类型、血清学指标、抗结核方案构成、保肝药物使用等。采用时间依赖的COX回归模型分析导致肝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期间结核病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1.7%(67例),其中72%的肝损伤病例发生在开始治疗后的前2个月。与未发生肝损伤的患者相比,发生肝损伤的患者年龄更高、有饮酒史的比例更高、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更高、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比例更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比例更高以及存在肺部空洞的患者比例更低。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最多的抗结核治疗方案为HRZE方案,绝大部分患者(99%)使用过保肝药物。87%患者出现明显肝功能受损症状,少部分患者症状隐匿。轻度、中度、重度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2%、30%和28%。31例为肝细胞损伤型,14例为胆汁淤积型,22例为混合型。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平均每百人每月发生ATLI的次数为分别为2.24次、2.01次、3.02次和1.52次,表明吡嗪酰胺为肝脏毒性最强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时间依赖的COX回归中吡嗪酰胺、异烟肼的时间协变量具有统计学显着性,表明这两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风险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此外,性别、年龄、既往饮酒史、HBV感染、HCV感染也是发生AT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河南省的ATLI发生率与国内其他研究的数据基本一致,且集中在开始治疗后的前2个月。吡嗪酰胺为肝脏毒性最强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且抗结核药物导致肝脏损伤的风险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闵婕[2](2019)在《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病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宜兴市2008-2015年间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登记肺结核病的流行趋势2.了解宜兴市肺结核病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宜兴市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登记在册的肺结核患者的资料,对资料内信息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建库,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布差异,P值<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患者共登记在册肺结核患者3317例,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为27.69/10万-39.74/10万,平均登记率为33.12/10万;新发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为25.13/10万-37.60/10万,平均登记率为31.01/10万;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为7.66/10万-28.46/10万,平均登记率为16.44/10万,上述登记率同呈逐年下降趋势。2.8年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中,其中男性2480例,占比74.77%,男女性别比值为2.96:1,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χ2=13.87,P=0.053);户籍人口中的男性登记率为33.01/10万-45.97/10万,平均登记率为39.37/10万,女性登记率为11.39/10万-15.84/10万,平均登记率为13.76/10万,分性别比登记率比较男性高于女性,二者登记率的性别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533.42,P<0.001);15-4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达50.02%,0-1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少(0.90%),各年龄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30.52,P=0.082);农民1571例,占比最高(47.36%),职业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6.642,P=0.467);本地人口登记数2222例,占比66.99%;本地人口登记率25.81/10万,流动人口为77.91/10万,二者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990.43,P<0.001);2009-2015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的流动人口中,贵州户籍的为217例,占比最高(23.69%);春夏季登记数略高于秋冬季。3.8年的初复治比在9.84-50.13之间,平均初复治比为14.65;初复治患者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30.43,P<0.001);8年的涂阳与涂阴之比为0.50-4.38之间,平均涂阳涂阴比为1.16,诊断结果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519.88,P<0.001);2012-2015年间,系统推送的耐药可疑者中新涂阳患者208例,占比最高(67.75%),所有可疑者中确诊耐多药患者11例,广泛耐药1例,单耐药1例;49.08%的患者来源于转诊,其次为因症就诊,8年的肺结核患者来源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635.18,P<0.001);空洞患者占比19.05%,空洞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55.02,P<0.001)。4.8年治疗成功率为89.40%-95.76%,平均治疗成功率为92.34%,成功治疗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10.60,P<0.001);耐多药病人最近几年有上升趋势,而“丢失”和“其他”两类的率有下降趋势;初治、复治患者平均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66%、83.49%,初治患者各年治疗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7.66,P=0.000),复治患者各年治疗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9.47,P=0.22);涂阳患者平均治疗成功率为89.17%,涂阳患者各年治疗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6.67,P=0.022),但涂阳患者治疗成功率呈下降趋势;涂阴肺结核患者8年平均治疗成功率为95.50%,各年治疗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9.73,P=0.204)。5.就诊延迟中位数为13天,确诊延迟中位数为3天;肺结核患者的性别、年龄、户籍患者来源、患者分类等因素与其就诊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的职业因素与其就诊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的职业、患者来源、患者分类等因素与其确诊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的性别、年龄、户籍等因素与其确诊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宜兴市肺结核病患者总体登记率、新发患者登记率、涂阳患者登记率同处于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目前肺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治模式和DOTS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当前宜兴市肺结核病防治工作仍存在医防合作机制不完善、工作保障经费不足耐多药工作进展缓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未纳入单病种定额付费保障政策等问题,下一步要继续完善“三位一体”防治服务体系,落实经费保障,贯彻实施耐药高危人群的筛查,高度重视耐多药患者的纳入治疗与随访管理,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加大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3.病人的发现和管理方面应高度重视青壮年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4.提高涂阳患者的成功治疗率,是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5.减少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延迟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潘稚芬,袁亚芳,陆锦琪,钱建萍[3](2019)在《持续质量改进(CQI)痰液管理在结核感染控制中的成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痰液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为医院结核感染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思路。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2501例肺结核患者(其中53例机械通气患者)在医院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院内感染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CQI),于2013年1月~2017年12月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及防护策略,分析持续质量改进(CQI)前后医护人员院内结核感染发生率及对结核感染控制措施的满意度,继而评价持续质量改进(CQI)在结核感染控制中的成效。结果 CQI改进前3年间收治2501例肺结核患者,发现10例医护人员感染肺结核;CQI改进后5年间收治8478例肺结核患者,结核病区医护人员无1例发生院内结核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5,P<0.01);改进前满意度为(91.92±1.69)分、改进后为(97.07±1.92)分,结核感控满意度有所提升(t=10.12,P<0.01)。结论将目视教育、新型痰杯研制、机械通气中细节管理等持续质量改进(CQI)措施应用在结核感染控制的具体实践中,可提高医院结核感染控制水平。
贺湘焱[4](2017)在《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居全国首位,是我国重点防控地区。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新疆肺结核疫情的时间、人群、地区和空间分布特征及肺结核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新疆94个区县肺结核病的防控效果进行排序,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干预实验,为进一步制定新疆肺结核的防控策略和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结核病专报系统2011年-2015年新疆14个地州和94个区县肺结核监测数据及其相应的人口结构、社会经济、环境气象和卫生水平相关影响因素,采用ArcGIS10.2软件分别对新疆地州和区县肺结核报告数据进行全局趋势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肺结核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聚集模式。对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分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各生态学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用OLS回归模型筛选变量,探讨影响新疆肺结核发病的生态学因素。按照新疆各地区肺结核的发病率,通过聚类分析将新疆分为三类地区,分析肺结核防控现状。运用Delphi法确定肺结核防控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的12个指标,运用APH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运用加权TOPSIS法对新疆94个区县的防控效果进行排序,采用BP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对三类地区分别采取模拟防控干预实验,提出对策建议。结果:1.2011年至2015年新疆肺结核的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发病率是全国的2至3倍,并且连续5年位居于全国各省市发病率的首位。肺结核发病的三间分布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率存在着显着的季节性,12-1月发病率最高,6-10月发病率较低。男性患者占52.56%,女性患者占47.44%,男女发病比为1.11:1。发病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全国水平,老年人是肺结核高发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报告的肺结核患者占46.77%。职业分布以农牧民为主,占72.11%。肺结核发病率专题地图显示南疆肺结核疫情明显高于北疆和东疆。空间分布趋势图显示,肺结核发病自西向东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自北向南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在地州和区县都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聚集性。在地州水平,“热点”(高-高聚类)区域2011年至2015年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未探测到“冷点”(低-低聚类)区域。在区县水平,“热点”区域从2011年至2015年几乎每一年都集中在新疆的西南和南部地区,包含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大部分区县以及阿克苏的部分区县。“冷点”区域从2011年至2015年几乎每一年都集中在北疆的中北部和东疆东部相对分散分布发展,包括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区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部、哈密、吐鲁番和阿勒泰的部分区县。2.与新疆各地州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正相关的有4个变量,包括少数民族比例、乡村人口比例、全年平均气温、人均水资源总量;呈负相关的有6个变量,包括人均生产总值、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年平均降水量、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天数、平均每万人床位数、平均每万人医生数。与新疆各区县水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正相关的有6个变量,包括少数民族比例、农村人口比例、全年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日照数、全年浮尘日数、全年扬沙日数、全年沙尘暴日数;与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负相关的有2个变量,包括全年平均降水量和全年平均相对湿度。根据OL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地州水平,少数民族比例、乡村人口比例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均呈正相关,即少数民族比例、乡村人口比例越高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越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呈负相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越低。在区县水平,乡村人口比例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均呈正相关,乡村人口比例越高,肺结核发病率越高;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与新疆肺结核发病率呈负相关,全年平均相对湿度越高,肺结核发病率越低。3.根据新疆14个地区和94个区县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新疆划分为三类地区。一类地区为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的大部分区县;二类地区为阿勒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吐鲁番、哈密和阿克苏、乌鲁木齐市的小部分区县;三类地区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和田和阿克苏的大部分区县。4.新疆建立了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三位一体”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和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措的防治经费保障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肺结核患者没有经过化学药物治疗为对照前提,2011年-2015年,新疆肺结核防控的实施减少了死亡人数35477例,避免新发肺结核患者数为39013例,共挽回1159199个DALY,挽回的间接社会经济效益为272.71亿元,挽回的直接经济效益为2657.76万元。5.尽管新疆肺结核防控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新疆地州和区县两级财政投入水平还较低,地州级投入仅占总经费的5.27%、区县投入仅占总经费的12.69%,尤其是III类地区对中央、自治区及外部经费投入的依赖性较大。肺结核预防控制的人力资源总量不足,实际配备率只有81.3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III类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专、中专为主,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6.新疆肺结核防控规划目标基本完成,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新涂阴肺结核患者完成治疗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核病筛查率、重点县结核病患者艾滋病病毒筛查率、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使用覆盖率7个指标达到十二五规划的防治要求,但初诊患者查痰率、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和肺结核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3个指标未完成规划要求。南疆四地州肺结核防控形势严峻,肺结核发病数占全疆的70.74%,但基础建设和实验室设施配备较差,防治人员严重不足,人员不稳定,更换频繁,防治工作质量难以保障。7.根据德尔菲法确定肺结核防治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的12个指标,运用TOPSIS法对新疆94个区县的防控效果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北疆和东疆的防控效果要明显好于南疆。采用BP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对3类地区分别采取模拟干预实验,结果为:提高I类地区肺结核防控工作的管理率和治疗率,可以明显减少肺结核的发病率;提高II类地区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和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可引起肺结核发病率的较大幅度下降;III类地区如果防控工作的管理和治疗没有提高,肺结核发病率将会在2018年有较大程度的增高。结论:新疆是我国肺结核发病率最高的省区,肺结核发病聚集的III类地区(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阿克苏)发病率高而经费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防控指标完成较差,而肺结核发病较低的I类地区(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经费投入较高,防控规划指标完成较好。采用BP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对新疆三类地区分别采取模拟干预实验显示,III类地区由于肺结核发病率本身很高,如果防控工作没有得到提高,肺结核发病率将会在2018年有较大程度的增高,因此应加强对肺结核高发而防控工作开展较差的南疆四地州重点关注和政策倾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经费、基本建设和人力资源等项投入,改善就医条件,有效发现和管理患者,减少肺结核传播途径,最终减少肺结核的发病率。
王冲[5](2016)在《肺结核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及易感基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非耐药肺结核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研究背景: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肺部结核最为常见。临床普遍应用的肺结核病诊断金标准为痰细菌学检测,诊断时间须4-8周。为此,无法早期控制传染源,导致肺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目前,尚无肺结核病的生物学标志物,无法建立高效的诊断肺结核病的新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血清431例,其中150例健康对照、131例非耐药肺结核病患者、91例抗结核药物治疗2个月患者、59例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治愈)患者。我们通过iTRAQ-2D LC-MS/MS和Solexa测序技术筛选了非耐药肺结核病患者初诊、治愈组和健康对照组各10例样本,分析血清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生物学标志物的差异。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荧光定量PCR大样本验证选取的差异蛋白质和miRNAs。通过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非耐药肺结核病的潜在诊断乃至疗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通过iTRAQ-2D LC-MS/MS技术,在初诊非耐药肺结核病患者中,发现了35个和健康对照、抗结核治疗后均差异的蛋白质;通过Solexa测序技术发现同趋势改变的miRNAs 64个。以健康对照组为参照,初诊未用药和抗结核治愈的肺结核病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最大的Gene Ontology分类是:代谢途径(13);细胞器(13)和催化活性(7)。差异蛋白质多存在于补体和凝血途径、吞噬体等通路。对57例初诊非耐药肺结核病、53例抗结核治疗2个月样本、59例治愈样本和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ELISA和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ALB、ARHGDIB、 FCN2、miR-92a-3p、miR-125a-5p和miR-148b-3p可以作为非耐药肺结核病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并且由他们组成的非耐药肺结核病诊断模型正确率为94.37%;疗效评价模型的正确率为85.33%。结论:(1)建立了iTRAQ-2D LC-MS/MS蛋白组学检测联合Solexa转录组学测序-整合分析-ELISA、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验证的肺结核病血清标志物检测平台;(2)筛选并验证获得非耐药肺结核病的标志物:ALB、ARHGDIB、FCN2、 miR-92a-3p、miR-125a-5p和miR-148b-3p;(3)建立了灵敏度为94.12%,特异性为94.59%的非耐药肺结核病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同时,建立了灵敏度为79.41%,特异性为90.24%的疗效评价模型。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为非耐药肺结核病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了实验室依据。第二部分耐多药肺结核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研究背景:肺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肺部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根据感染的Mtb的耐药性,肺结核病可分为非耐药肺结核病(drug-sensitive tuberculosis,DS-TB)和耐药肺结核病。对异烟肼、利福平两种一线药物均耐药的称为耐多药肺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 I临床普遍应用的耐多药肺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存在耗时长、敏感性低等缺陷。为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快速、敏感、高效的诊断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新方法。然而,目前尚无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生物学标志物。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血清323例,其中150例健康对照、131例非耐药肺结核病患者、42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我们通过iTRAQ-2D LC-MS/MS和Solexa测序技术筛选了耐多药肺结核病、非耐药肺结核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10例(包括生物学重复)血清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的差异。进一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荧光定量PCR大样本验证选取的差异蛋白质和miRNAs。通过ROC曲线分析和决策树模型,建立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潜在诊断模型。研究结果:我们通过iTRAQ-2D LC-MS/MS技术,发现了50个在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中和非耐药肺结核病、健康对照均存在显着差异的蛋白质。通过Solexa测序技术发现差异miRNAs43个。进一步整合分析发现,11个差异蛋白质和14个差异miRNAs间可形成调控网络,且该网络成分大多参与补体和凝血途径。我们通过靶基因预测发现有调控关系的3对miRNAs-蛋白质:miR-4433b-5p-CD44、 miR-424-5p-F11和miR-199b-5p-KNG1,验证结果表明以上6个小分子在耐多药肺结核病组较非耐药肺结核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miR-199b-5p和KNG1间存在负相关。由这些小分子组成的耐多药肺结核病决策树诊断模型的敏感度100.00%,特异度88.33%;十折交叉验证结果发现模型正确率为83.33%。结论:(1)应用iTRAQ-2D LC-MS/MS和Solexa测序技术筛选了耐多药肺结核病的差异蛋白质和差异miRNAs。发现其中11个差异蛋白质和14个差异miRNAs间可形成调控网络;(2)通过ELISA和SYBR green qRT-PCR验证获得了耐多药肺结核病潜在诊断标志物:CD44、F11、KNG1、miR-4433b-5p、miR-424-5p和miR-199b-5p;(3)建立了敏感度100.00%,特异度88.33%的决策树模型,为耐多药肺结核病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资料。第三部分CTLA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研究背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尽管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只有5-15%的人会发病,提示个体差异在肺结核病的易感中起了极大的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肺结核病易感性存在相关。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 CTLA4)是细胞免疫中关键的免疫负调节因子。现已发现CTLA4+49位点(rs231775)、+6230位点(rs3087243)、11430位点(rs11571319)与一些自身免疫疾病易感性相关,且能影响CTLA4抑制细胞免疫活性。研究方法:本实验应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检测了中国汉族人群274例肺结核病患者和266例健康对照血样CTLA4+49位点(rs231775)、+6230位点(rs3087243)和11430位点(rs11571319)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应用Haplo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单体型分析。进一步根据美国结核病协会(National Tuberculosis Association,NTA)分类法对肺结核病患者进行轻、中、重度分组;根据CT/X线胸片对肺结核病患者进行单/双肺损害分组,揭示CTLA4 SNPs与肺结核病易感及病理损伤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研究发现CTLA4基因3个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肺结核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在肺结核病患者中,CTLA4 +49 AG基因型频率(38.42%)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49.77%),并与肺结核病易感性呈负相关(P=0.038,95%C10.436-0.978)。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发现CTLA4+49位点和+6230位点之间有强连锁不平衡现象(D>0.075,r2>0.3)。单体型分析发现,健康对照组+49A/+6230G/11430G单体型出现频率(0.069)明显高于肺结核病组(0.014,P<0.0001,95%C10.072-0.468)。进行NTA分类后,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和单体型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进行单/双肺损害分析后,发现+49G/+6230G/11430A单体型与双肺损伤密切相关(P-=0.018)。结论:(1)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及统计学分析,首次对CTLA4基因+49、+6230、11430位点与肺结核病的易感性进行了关联研究;(2)CTLA4的+6230和11430位点SNPs与中国汉族肺结核病易感性不相关,而+49AG基因型可降低个体感染肺结核病的风险,是保护性位点;(3)+49A/+6230G/11430G单体型为健康对照的保护性单体型,+49G/+6230G/11430A单体型与双肺损伤密切相关。研究为阐明肺结核病的发病易感性与病理改变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吴腾燕[6](2014)在《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广西现行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目的了解2011年广西结核病防治医防合作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评价现行结防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应用前景,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持续推行适合广西实际的结防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广西现行四种结防模式地区,通过机构调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查阅专报系统等形式收集结防工作相关数据,并对各种结防模式的工作实施状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西结防模式。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以CDC模式为主,与定点医院模式、结防院模式和结防所模式共存,“八大模块”是四种模式的重要核心理论。(2)四种模式地区的结防机构建设突显三大特征:①有房无人:均配备结防工作用房,但结防人员配备率均未达到《指南》要求;②设备配置不均衡:CDC模式地区的结核病胸部影像学检查设备以200mA的普通X光机为主,其他模式地区均装备DR机;③痰涂片技术普及:均开展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工作,定点医院模式地区还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3)四种模式的患者登记治疗情况存在六点差异:①患者构成差异。登记治疗的新涂阳、复治涂阳和涂阴肺结核患者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791,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登记治疗的新涂阳患者比例较高(52.4%,269/513);②患者来源差异。患者来源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774,P=0.000),结防所模式地区因症就诊患者比例较高(46.9%,201/429),定点医院模式地区转诊患者比例较高(67.8%,348/513);③查痰率差异。初诊患者查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461,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初诊患者查痰率较高(86.3%,1404/1627);④患者到位率差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患者的总体到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2,P=0.000),结防院模式地区的总体到位率较高(99.7%,583/585);⑤治愈效果差异。新涂阳患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6,P=0.009),结防所模式地区的治愈率较高(96.2%,177/184);⑥信息管理差异。对疗程结束病案信息的录入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218,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录入及时率较高(74.3%,381/513);录入信息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0.010),CDC模式地区的一致率较高(55.0%,22/40)。(4)四种模式的患者管理情况存在三点差异。①督导差异。县级对所辖乡(镇)级的督导任务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37,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督导任务完成率较高(138.7%,233/168);②访视差异。对肺结核患者的访视任务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2.537,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的访视任务完成率较高(147.7%,1192/807);③依时差异。患者平均治疗延迟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1.158,P=0.00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患者平均治疗延迟天数较短(中位数为17天)。(5)四种模式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具有一致性。四种模式地区在结核病实验室批量测试复核的结果中均未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6)四种模式的工作环境存在差异。本研究共对85名结防人员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模式地区结防人员的总体满意度及对工作设备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48和9.730,P值分别为0.000和0.021),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结防人员的总体满意度(44.7%,38/85)及对工作设备的满意度(64.7%,11/17)较高。(7)四种模式之间患者满意度存在差异。本研究共对102例完成疗程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结果不同模式地区肺结核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8,P=0.017),结防所模式地区肺结核患者对治疗费用的满意度较高(71.4%,15/21)。(8)四种模式之间效果评价存在差异。根据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定点医院模式地区结防工作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排序位居第一(C1=0.692)。(9)四种模式之间患者治疗费用存在差异。初治肺结核患者在定点医院模式地区接受治疗,需要支付的直接医疗费用较低(2336.3元/人)。(10)定点医院模式地区通过充分整合经费、积极推行惠民措施和创新工作管理机制等措施,促进结防模式不断完善。结论(1)“八大模块”是广西结防模式高效运行的重要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广西四种结防模式通过医防合作机制,围绕“八大模块”核心内容开展结防工作,在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报告、治疗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四种结防模式亟待加强技术督导和质量管理。(3)结防人员的工作负荷和工作待遇亟待关注。(4)肺结核患者治疗满意度有待提高,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问题亟待解决。(5)定点医院模式是“八大模块”的价值反映,具有持续发展后劲,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第二部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构建目的了解广西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广西14个地级市及所辖27个县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结防机构的1位关键人物,进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接受意愿调查,分析广西推行该模式的可行性。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2年广西新启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16个县(市、区),通过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该模式构建过程资料及引入相关医疗保障机制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大部分卫生局分管局长、结防机构分管领导和结防科长赞成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赞成率分别为73.7%(28/38)、75.0%(30/40)和66.7%(26/39)。赞成的主要理由是该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优势,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患者的诊治;不赞成的主要理由是目前综合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不足。(2)广西印发“三位一体”结防模式试行方案,明确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确立原则、各部门职责分工与要求、保障措施、工作监督与评价等内容。(3)16个县(市、区)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情况为:①制定有当地的工作实施方案的有16个(100.0%,16/16);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的有12个(75.0%,12/16);③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的有11个(68.8%,11/16);④卫生局组织召开各级卫生单位负责人会议的有15个(93.8%,15/16);⑤发布当地定点医院相关信息公告的有10个(62.5%,10/16);⑥进行人员培训的有11个(68.8%,11/16);⑦80%以上的定点医院具有开展结防工作所需的工作用房、物品和药品等;⑧80%以上的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具有接受过培训的临床诊治人员、结核病药品管理人员和信息管理人员,但仅有11个(68.8%,,11/16)具有接受过培训的结核病实验室人员;⑨按照工作职责分工进行结防经费分配的仅有7个(43.8%,7/16);⑩对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进行验收的仅有7个(43.8%,7/16)。(4)16个县(市、区)均将结核病诊疗费用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不同医保类型中,住院费用报销起付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56,P=0.080);但在门诊费用的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住院费用的报销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额度和比例均较高。有7个县(市、区)将结核病诊疗费用纳入民政救助范围(43.8%,7/16),报销比例平均50%(中位数),报销封顶线平均10000元(中位数)。结论(1)在广西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是可行的,但需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逐步推行。(2)试行方案是广西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构建“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3)做好模式实施前各项准备工作的评估验收,是确保结核病诊疗模式顺利转型的关键。(4)积极将结核病诊疗纳入医保报销和民政救助补偿范围,可有效促进“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构建,但在确保医疗保障机制的公平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第三部分“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现状分析目的了解“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在广西的实施现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对策,为广西在“十二五”期间顺利推行“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广西新启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的17个县(市、区),通过机构调查、关键人物访谈、问卷调查及现场查阅资料等形式收集结防工作相关数据,并对该模式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17个县(市、区)多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均将当地的1所综合医院设置为结核病定点医院。(2)17个县(市、区)中,各部门的职责工作开展情况为:①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每年召开1次工作协调会的有13个(76.5%,13/17);每半年开展1次督导的有7个(41.2%,7/17);制定工作激励机制的有10个(58.8%,10/17);县级配套经费到位的有7个(41.8%,7/17)。②疾控中心均承担结核病防治规划督导、培训和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在“3.24”结核病日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和印发宣传材料(100.0%,17/17)。③定点医院均负责患者报告、诊治和健康教育工作。设置有独立的结防门诊的有13所(76.5%,13/17);结防人员以兼职为主(88.2%,276/313);结防门诊医生佩戴N95口罩的有5所(31.3%,5/17);涂阴和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病房分开设置的有3所(17.65,3/17)。④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推荐可疑患者,开展患者服药督导管理;结防人员多为兼职(87.5%,35/40)。(3)对结防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疾控中心和定点医院结防人员对患者服药督导工作的可接受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0,P=0.006),92.6%的定点医院结防人员认为“疾控机构负责患者服药督导工作可行”。②疾控中心和定点医院结防人员对工作负荷、人员待遇及工作总体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点医院结防人员的满意度均较低,分别为66.7%,54.3%和75.5%。③乡镇卫生院结防人员自述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卫生院对结防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补助经费较少和自身工作技能有限。(4)对36例在治患者的访视及调查结果显示:①能规律服药又能按要求填写服药记录卡的仅10例(27.8%,10/36);②接受过医务人员访视的患者有21例(58.3%,21/36);③有人每天提醒服药的有10例(27.8%,10/36);④自述有漏服药现象的有10例(27.8%,10/36);⑤就诊延迟的患者有21例(58.3%,21/36);⑥患者对治疗总体满意度为73.1%(158/216);⑦患者对免费政策满意度为13.9%(5/36)。(5)17个县(市、区)的涂阴肺结核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6.9%(126/130)。(6)17个县(市、区)在“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启动前后1年内的结防工作情况比较结果显示:①在患者诊治方面,初诊患者查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72,P=0.000),启动后的查痰率较高(62.3%,8452/13568);登记的各类肺结核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934,P=0.000),启动后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构成比例较低(24.9%,1173/4717);肺结核患者来源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025,P=0.000),启动后因症就诊的患者构成比例较高(45.0%,2125/4717)。②在信息录入方面,病案信息录入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820,P=0.000),启动后的录入及时性较低(78.9%,3724/4717);痰检信息漏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69,P=0.000),启动后的漏填率较高(1.1%,51/4717)。③在督导工作方面,启动后县级督导乡镇数比启动前减少191次;启动后县级访视患者数比启动前减少302人次。结论(1)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诊疗优势为结防工作服务,实现诊疗模式转型,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2)“三位一体”结防模式启动后,各部门各司其职,在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结核病诊疗工作的平稳过渡。(3)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结核病防治经费缺乏;②结防人力资源不足,人员工作待遇满意度较低;③卫生行政部门对工作的督导协调力度不够;④患者治疗管理工作质量下滑;⑤患者经济负担加重。(4)为不断完善“三位一体”结防模式,提出以下工作建议:①积极探索有效的结防经费补偿机制;②提高结防人员待遇,稳定结防队伍;③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工作监督和评价;④加强人员培训,不断规范患者治疗管理工作;⑤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惠民措施,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杨颖,张晓进[7](2011)在《《中国防痨杂志》2011年(第33卷)主题词索引》文中认为说明:(1)本索引主题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或西文姓氏的主题词,按其后的汉字拼音排序,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西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为了集中同一性质的主题词,采用倒装词,如"结核,肺";(4)文献后括号内为作者与刊期,最后为起页。
白丽琼[8](2009)在《湖南省肺结核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一、研究背景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位居全世界第2位。在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中,肺结核发病和死亡数始终位居甲乙类传染病之首,发病人群中2/3集中于15~54岁生产能力最强的年龄组,其中80%以上为农村患者,且80%的患者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人均水平。结核病多发生在贫困人群,是导致我国贫困人群“因贫致病”和“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湖南省为全国结核病高疫情区,2004年经WHO专家和国家结核病专家联合评估,湖南省涂阳肺结核发病率为59/10万,比全国平均涂阳肺结核发病率(46/10万)高28.3%。全省每年发现和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近5万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3万余例,充分说明结核病是危害我国和我省民众健康和生命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均可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1992年以来,我国政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13个省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全面推行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对发现的所有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痰检涂片阳性者)实行统一免费的全程督导短程化疗。至2005年,我国达到了WHO要求的涂阳肺结核发现率70%和治愈率85%目标,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达到2015年全国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在1990年的基础上各下降50%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我国政府积极推行和实施全球遏制结核病策略,包括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扩展和加强DOTS实施质量;对所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实现免费诊治政策;应对以TB/HIV双重感染、流动人口结核病管理和耐多药结核病防治(MDR-TB)为主及其它特殊挑战(贫困人口、羁押人群、学校等);病人和社区全面动员、全社会参与结核病控制,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等。为了验证和评价政府实现结核病控制目标的程度,需要从患者、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层面综合研究肺结核病造成的经济负担。近十多年来,尽管对结核病的经济学研究已有了一些可贵的探索,如有用住院样本计算结核病住院费用的;有基于当地卫生统计年鉴资料,从患者角度计算结核病医疗花费的;也有从社会角度计算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损失以评价结核病负担的。不同的研究、不同的研究人群、不同的研究方法其结果不同,且多限于患者个体的角度,围绕着患者的诊治费用,或死亡、失能以评价结核病经济负担。对肺结核经济负担的评价至今仍无统一的认识和测量方法,其研究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事实上,肺结核病对患者、家庭、政府和社会的经济影响,不仅限于患者和家庭因病求治所致的医疗费、交通住宿费和营养费等直接经济负担,还应包括当年政府为防治结核病的投入;患者本人因病休工和家属陪护误工所致的家庭间接经济损失;因病失能、因病早亡而减少了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社会间接经济负担等,将损失的健康寿命年转换成货币,应作为疾病经济负担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很少有研究涉及肺结核病对整个家庭经济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改变,科学、全面地评估肺结核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对政府制定结核病防治控制政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二、研究目的1.构建肺结核病经济负担的研究框架,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打下技术基础;2.从患者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层面,系统测算湖南省因肺结核病所致的经济负担,掌握肺结核病经济负担现况和分布特征,分析政府结核病控制目标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3.了解肺结核病对患者本人和家庭社会经济的影响,构建肺结核病家庭经济负担指数;4.分析肺结核病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减轻患者家庭肺结核病疾病经济负担的有效途径;5.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全省实情,为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三、研究方法1.主要研究指标及其操作性定义(1)肺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是指直接用于预防和治疗肺结核病的1年的总费用,包括患者家庭和政府用于肺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康复以及预防过程中直接消耗的各种费用。分为直接医疗费用(门诊、住院及辅助检查、药品和保健、康复等)和直接非医疗费用(患者和陪护所支付的交通费、营养食宿等费)两部分。①家庭直接经济负担:家庭用于肺结核病的诊治、康复过程中直接消耗的各种费用,包括门诊诊治费、住院费、药品保健费等直接医疗费与患者及陪护交通费、食宿费和营养费等直接非医疗费用之和。②政府直接经济负担:各级政府和外援结核病项目为肺结核患者(需方)提供的免费检查、诊断和抗结核病药品等直接医疗费用与为结核病防治机构(供方)提供的结核病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结核病人的督导、追踪与访视、药品运输等直接非医疗费之和。③社会直接经济负担:例均社会直接经济负担×当地人口数×发病率。例均社会直接经济负担=例均家庭直接经济负担+政府直接经济负担。(2)肺结核病间接经济负担:是指因肺结核病的发生而间接地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包括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失两部分,是将因肺结核病损失的时间和寿命年货币化,计量分析肺结核病的危害和损失的大小。①家庭间接经济负担:患者因病休工和家属陪护误工所致的家庭生产或收入损失。②社会间接经济负担:是将健康寿命货币化,间接测量患者因病失能或早亡造成健康寿命损失所致的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损失。(3)肺结核病总经济负担:指直接经济负担与间接经济负担之和。(4)家庭疾病负担指数(disease burden index,DBI):这是本研究新创立的一个评价指标,指患者家庭直接经济负担占家庭年纯收入之比,即:肺结核家庭疾病负担指数=(患病后1年家庭直接经济负担)/(当年家庭年纯收入)也可以理解为患者家庭需要多长时间(年)的纯收入来支付患者因疾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负担指数越大,家庭经济补偿所需要的时间越长。本研究计算的肺结核患者家庭疾病负担指数,将来还可用于不同疾病之间家庭经济负担的比较。2.资料来源(1)现场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在湖南省国家级扶贫重点县、省级扶贫重点县和非扶贫县各随机抽2个县作为研究现场,所确定的样本县区分别为湘潭市的湘潭县和邵阳市的邵东县(非扶贫县);常德市的石门县和张家界市的永定区(省级扶贫重点县区)及岳阳市的平江县和益阳市的安化县(国家级扶贫重点县)。以年龄≥15岁,自2005年7月~9月到6所样本县区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并确诊的连续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现场调查对象。样本量的估算以因病卧床为失能依据。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肺结核患者中22.5%因病卧床(失能),按照样本量计算公式:N=1.962×p(1-P)/D2,设容许误差D=0.2×P,得出N=345。预设15%的失访和不应答,即至少需要397例确诊的肺结核患者样本。对所有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结核病社会经济学调查问卷,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分别在确诊时和疗程结束后2次入户访谈,收集患者病后的失能程度、诊治经过和医疗费用以及患病前后1年个人和家庭经济收入、支出等相关资料和信息。以6个样本县区2005年度所有新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队列观察1年,分析其治疗结局。根据样本县区每例因肺结核病死亡者的年龄、性别信息计算样本县区因肺结核病早亡所致的健康寿命年损失(YLL)。(2)统计数据来源:①2005年、2006年全省和样本县区人口数、性别比、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等信息分别来源于《湖南统计年鉴-2006》和《湖南统计年鉴-2007》;②2005年肺结核发病率来源于2007年WHO结核病控制年度报告;③全省和各样本县区肺结核登记病例数以及治疗转归结果来源于2005年~2006年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的季度报表和肺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④制作2000年标准期望寿命表所用的标准人口来源于2000年湖南省人口普查资料;⑤各级政府和国外援助项目对结核病防治的投入经费来源于湖南省和样本县区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中期评估资料以及全省各项目执行单位的资金下拨计划表。3.主要研究内容(1)肺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①家庭直接经济负担=直接医疗费+直接非医疗费直接医疗费=门诊费(挂号费+检查费+药品费等)+住院费直接非医疗费=患者交通费+陪护人员交通费+患者食宿费+陪护人员食宿费+其他费(营养保健和偏方等)通过现场收集肺结核病患者诊治相关的医疗费用,采用分类汇总求和的方法计算患者家庭的直接经济负担和例均直接经济负担②政府直接经济负担=政府结核病防治落实的配套经费+外援结核病项目经费。根据全省及6样本县区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中期评估资料,查阅当年各级政府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和配套经费到账额度,各样本县区外援结核病项目的资金到位额度,计算例均政府直接经济负担。③社会直接经济负担=例均社会直接经济负担×当地人口数×发病率。例均社会直接经济负担=例均家庭直接经济负担+例均政府直接经济负担(2)肺结核病间接经济负担:①家庭肺结核病间接负担=(患者因病休工天数+陪护误工天数)×日均劳动力收入。采用人力资本法,根据患者休工和陪护误工天数,结合当年当地农民纯收入折算成日均劳动力收入,计算家庭肺结核布浣泳盟鹗А?②社会间接经济负担=DALYs×人均GDP×生产力权重社会DALY损失值=直接DALY损失值+间接DALY损失值直接DALY损失值:根据调查样本测得直接例均DALY损失,计算全省已发现治疗患者的社会直接DALY损失值;间接DALY损失值:根据化疗前时代的早期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即病死率和平均死亡年龄,计算年DALY损失,再按调查样本的平均就诊延误时间(从肺结核病症状出现到首次就诊的时间间隔),折算在当前DOTS策略下的未发现患者的间接例均DALY损失,推算全省未发现治疗患者的社会间接DALY损失值。采用人力资本法和DALY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样本县区和全省登记治疗肺结核患者的加权年龄权重和当年当地人均GDP,计算得全省肺结核病社会间接经济负担。(3)肺结核病社会总经济负担=社会直接经济负担+社会间接经济负担(4)通过肺结核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限程度以及患病前后1年个人医疗开支和收入的变化,分析肺结核病对患者本人的社会经济影响;通过患病前后1年家庭纯收入和开支的变化,了解家庭对肺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的应对措施;并通过家庭肺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占家庭年纯收入的比例,构建家庭肺结核病经济负担指数。(5)分别从社会人口学、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疗服务利用以及患者本人和家庭经济收入等4个维度,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对家庭肺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4.统计分析方法采用EpiData 3.0建立统一数据库后对数据资料进行双录入,导入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家庭肺结核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采用EXCEL(2003)作相关的统计表和统计图。DALY的计算,采用GBD的计算公式和各参数的固定取值,期望寿命采用2000年湖南省标准期望寿命表,失能的取值以GBD失能分级及其权重为基础,结合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肺结核病的特点作了适当修改。四、研究结果1.样本人群特征:(1)现场调查共纳入354例患者,其中男性258例(72.9%),女性96例(27.1%),平均年龄为43.2±15.4岁,平均受正规教育中位年限为9年。19.2%的患者未婚,66.9%的初婚,6.8%的再婚和7.1%的离婚、丧偶独居。共有57.1%的患者以农业生产为职业,26.6%外出务工,10.2%的从事批零、餐饮和运输等商业和服务业和5.6%的无正式职业。患者家庭户均人口3.4人,户均劳动力1.95人。年龄分布中有91.3%的调查患者在15~59岁这一最具生产能力的人群。(2)6个样本县区2005年共登记、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652例,队列观察1年,其中成功治疗共3349例(91.7%);死亡156例(4.3%),其中因结核病死亡76例(非结核病死亡80例),病死率2.1%;丢失122例(3.3%);失败11例(0.3%)和其他14例。(3)2005年全省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7440例,新登记率为70.5/105,肺结核病发病率100/105。2.因肺结核病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1)家庭例均直接经济负担1459.8元,中位直接经济负担为1045元(360~11046);其中例均直接医疗费为1267.3元,中位直接医疗费为902元(115~10174),例均直接非医疗费为192.6元,中位直接非医疗费为152元(15~1306);确诊前家庭例均经济负担为850.3元,中位389元(0~9570);确诊后例均经济负担为609.6元,中位583元(192~1654)。全省家庭总直接经济负担共为6925.3万元。(2)政府例均直接经济负担为927.9元,全省各级政府和外援结核病防治项目总投入共为4402万元。(3)社会例均直接经济负担为2387.7元,全省社会总直接经济负担共为1.61亿元。3.因肺结核病导致的间接经济负担(1)例均家庭间接经济负担为887.5元,全省家庭总间接经济负担共为5947.7万元。(2)例均社会间接经济负担为4409.1元,全省社会总间接经济负担共为2.97亿元。4.因肺结核病导致的总经济负担(1)例均家庭总经济负担为2347.3元,全省家庭总经济负担共为1.29亿元。(2)例均政府总经济负担为927.9元,全省各级政府和外援结核病防治项目实际总投入共为4402万元(计划应投入4562万元)。(3)例均社会总经济负担为6796.8元,全省社会总经济负担共为4.58亿元。5.因肺结核病导致DALY损失(1)直接例均DALLY损失0.57人年(其中例均YLL为0.26,例均YLD为0.31),社会直接DALY损失共27246健康寿命人年。(2)间接例均DALY损失0.88人年,社会间接DALY损失共17495健康寿命人年。(3)社会总DALY损失共44741健康寿命人年。(4)湖南省全人群肺结核病DALY损失率为40.5/105,其中男性为58.0/105,女性为21.1/105。6.肺结核病对患者个人社会功能和家庭经济损失(1)患者例均肺结核症状持续118.8天(中位98天);例均休工95.7天(中位93天);例均家人陪护误工8.2天(中位5天)。(2)患者年人均收入占家庭总年收入的比例由病前1年的53.1%降至病后1年的37.2%;患者例均年收入减少1700.6元(中位1000元);(3)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年人均收入水平的比例由病前1年的64.4%上升到病后1年的76%;病后70.7%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患病前;病后家庭人均年收入减少358.6元(中位200元)。(4)病前1年26.3%的家庭总经济收入低于当年支出(收不抵支),户均年节余226.7元(中位287元);患病后1年收不抵支的家庭增加到69.5%,户均年超支429.2元(中位539元)。病后1年家庭户均收入减少1235.6元(中位625元)。(5)肺结核患者家庭例均直接经济负担占家庭总经济开支的20.4%,占家庭总医疗开支的89.6%。直接经济负担中,63.8%的是来源自费,19.1%的是向亲友借钱,6.2%的是子女或父母负担,5.8%的是变卖家产,而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比例仅1%。家庭应对肺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的措施还有改变年度开支计划,包括削减16.4%的生活开支和4.6%的文化、教育和娱乐通讯开支等。7.家庭疾病负担指数肺结核病患者户均家庭经济负担指数为0.33年,中位负担指数为0.16年(0.14~10.3)。8.影响家庭经济负担的因素多因素有序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因病住院(OR=423.266,95%CI=71.236~2514.929)、症状持续天数长(OR=4.175,95%CI=2.519~6.917)、休工天数长(OR=4.166,95%CI=1.203~14.426)、确诊前3次及以上就诊次数(OR=2.083,95%CI=1.261~3.442)和有就诊延误(OR=2.610,95%CI=1.319~5.186)等因素加重了肺结核患者和家庭经济负担;而高的文化程度(OR=0.233,95%CI=0.069~0.786)、高的患者个人收入(OR=0.431,95%CI=0.202~0.920)以及首诊选择结防机构就诊(OR=0.140,95%CI=0.051~0.386)可降低肺结核患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五、本研究的意义与主要结论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并基于大量流行病学数据,构建了肺结核病经济负担研究框架;从患者家庭、政府和社会等各层面系统研究了湖南省肺结核病的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失的测算以及肺结核病的经济负担。采用湖南省标准期望寿命,测算了全省登记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的直接DALY损失,并基于调查样本的平均就诊延误时间以及未经治疗患者的病死率和平均死亡年龄,间接推算了在目前DOTS下未发现肺结核患者的例均社会间接DALY损失。为了更确切地分析肺结核病对家庭经济的损失情况,本研究建立了肺结核病家庭疾病负担指数,即家庭肺结核病的直接经济负担占家庭年纯收入比例,进一步说明肺结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为结核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肺结核病给患者、家庭、政府和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给社会造成的损失要大于患者家庭在一段时间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2.除了使绝大多数患者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受限外,肺结核病造成例均损失0.57个健康寿命年。肺结核病减少了患者和家庭的收入,家庭户均要以约4个月(家庭疾病负担系数0.33年)的纯收入来补偿肺结核病给家庭带来的经济损失。为了应对肺结核病的经济负担,家庭削减了生活和教育开支,降低了生活水平。肺结核病不仅导致了约70%的家庭收不抵支、因病致贫,也使一些贫困的家庭变得更加穷困。3.政府为肺结核病提供的免费检查和抗结核病药品,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肺结核病的经济负担,但患者确诊后肝肾功能检查、基本保肝和对症辅助药品以及往返交通、食宿费等仍使广大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承受。4.减轻肺结核病家庭经济负担的主要责任应归于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承诺和政府责任,建立长效的结核病防治可持续发展计划和筹资机制,扩大结核病服务免费范围。如果将患者确诊后的直接经济负担609.6元/例列为肺结核患者确诊后的免费检查项目,政府需额外筹资2892万元。5.家庭肺结核病经济负担与卫生服务提供者密切相关,加强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改善结核病服务质量,以减少患者因住院,减少患者确诊前就诊次数,可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可及性与可获得性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6.肺结核病特殊病种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农村地区。只有微乎其微的农村参合肺结核病住院患者享受了政府提供的补贴以及相应的医疗保障(报销额度仅占家庭直接经济负担的1%),需要将国家未纳入免费范围的肺结核病的诊治(住院和门诊)费用部分在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考虑,纳入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范围。
范红敏[9](2007)在《国有煤矿煤工尘肺患者中结核的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文中提出肺结核是尘肺主要的并发症,也是尘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尘肺患者是发生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尘肺结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这些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当地矿区和居民结核的流行情况、尘肺结核的控制措施、尘肺患者的遗传因素、感染的结核杆菌的菌型特征等。本研究应用现况调查研究方法,在国有煤矿中选取6个煤矿的所有存活尘肺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液标本、收集结核菌株,分析煤工尘肺结核流行的现状和分布特征;采用现况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煤工尘肺结核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尘肺结核的控制策略和措施;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RFLP)检测TNF-α-238G/A、-308G/A的基因多态性,分析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采用MIRU分型方法分析尘肺结核菌株的基因型特征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尘肺结核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6个煤矿煤工尘肺结核的合并率为13.63%。不同地区煤矿煤工尘肺结核的合并率不同(P<0.0001),安徽C矿尘肺结核的合并率最高,达23.26%;其次是辽宁D矿、北京B矿、山东F矿和河北A矿,其尘肺结核的合并率分别为17.47%、17.02%、10.99%、8.90%;河南E矿的尘肺结核合并率最低为1.41%。影响尘肺合并结核的因素有人均月收入、人均居住面积、尘肺发病的病程、结核接触史、工种、尘肺期别、煤矿别、开始接尘年代。2.煤工尘肺患者结核病知识/意识差;煤工尘肺结核患者以被动发现为主;煤矿企业的职防与结防机构防治尘肺结核的工作有待改善,职防与结防工作人员学历偏低,非专业人员挤占专业岗位。3.病例组中,TNF-α-308位点GG、G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10%、40.71%和6.19%;对照组中这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14%、28.32%和3.54%,两组人群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着性(x2=5.44,P=0.07)。病例组和对照组携带TNF-α-308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6.55%和17.70%,病例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着性(x2=5.14,P=0.02)。病例组中,TNF-α-238位点GG、GA、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7.61%、10.62%和1.77%,对照组中这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2.92%、7.08%和0,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81,P=0.19)。病例组和对照组携带TNF-α-238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08%和3.54%,病例组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显着性(x2=2.82,P=0.09)。经年龄、体质指数、卡介苗接种史、结核接触史、开始接尘年龄、接尘工龄等因素调整后,携带TNF-α-238GA/AA型者发生肺结核的危险性与携带TNF-α-238GG型者发生肺结核的危险性差异无显着性(OR=4.295,x2=1.27,P=0.2598);TNF-a-308GA/AA发生肺结核的危险性是TNF-a-308GG型的3.959(95%CI:1.297-12.086)倍,呈明显的等位基因效应关系。以TTNF-a-238GG和TNF-a-308GG为参照组,TNF-a-238GG和TNF-a-308GA发生肺结核的风险是参照组的1.98(95%CI:1.06-3.71,P=0.0118)倍;其他组合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析结果表明以BMI<20和TNF-a-308GG基因型为参照组,BMI≥20和TNF-a-308GA或AA基因型共同存在时,交互作用产生的ORint为26.85,提示此基因变异与BMI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似然比检验,P=0.0024)。TNF-a-238位点和TNF-a-308位点与卡介苗接种史及结核接触史存在负交互作用。4.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按是否成簇分为两型。成簇菌株可根据聚类分型的结果分为10型。在成簇菌株中,以Ⅲ、Ⅳ、Ⅴ、Ⅶ型所占比例较大。北京B矿收集到的菌株多聚集在Ⅲ型(7/42)、Ⅳ型(6/42)和Ⅶ型(7/42);安徽C矿收集到的菌株多聚集在第V型(9/18)和Ⅳ型(4/18)。尘肺患者结核菌株多聚集在Ⅳ型(7/20);非尘肺患者结核菌株多聚集在Ⅲ型(5/40)、Ⅴ型(9/40)和Ⅶ型(5/40)。北京B矿和安徽C矿的研究菌株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着性;尘肺结核菌株与非尘肺结核菌株基因型分布差异亦无显着性。结核分枝杆菌MIRU分型的结果显示菌型成簇与否在尘肺患者、煤矿、文化程度、吸烟、结核接触史、初治/复治情况、耐药与否等因素间分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1.6个煤矿煤工尘肺结核的合并率为13.63%。不同地区煤矿煤工尘肺结核的合并率不同;影响尘肺合并结核的因素有人均月收入、人均居住面积、尘肺发病的病程、结核接触史、工种、尘肺期别、煤矿别、开始接尘年代。2.煤工尘肺患者结核病知识/意识差;煤工尘肺结核患者以被动发现为主;煤矿企业的职防与结防机构防治尘肺结核的工作有待改善,职防与结防工作人员学历偏低,非专业人员挤占专业岗位;3.TNF-a-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结核发生有关,携带TNF-a-308GG基因型的不易感染结核,携带TNF-a-308GA或AA基因型者感染结核的危险性增加。本研究未发现TNF-a-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结核发生有关。TNF-a-238位点和TNF-a-308位点基因与卡介苗接种史、结核接触史、BMI间存在交互作用;4.尘肺结核菌株与非尘肺结核菌株基因型之间未见差异,结核杆菌的基因型未发现不同地区煤矿分布的差异,说明结核菌株可能有相同的来源。
严非[10](2007)在《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评价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背景: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疫情形势相当严峻,而全国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仅30%左右,远远低于70%的目标。2002年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启动了新一轮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非常迫切需要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结核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究竟是什么造成这样低的发现率?怎样做才能改善?社会评价是一种帮助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的有效途径。二、研究目的:研究贫困、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类人群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障碍;分析弱势人群因结核病症状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的因素;评价各类人群有关肺结核病的认知和社会歧视感,及其对就医行为的影响;了解地方有关部门对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情况;为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促进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公平性提供可行的建议。三、研究方法:研究选择福建、河南、辽宁和新疆四省(自治区)进行,在每个省内各选3个县。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对象涉及服用利用者、提供者、管理和决策者各利益相关方。现场调查于2004年进行,共完成2560名农村居民、889位肺结核病人(县结防机构登记病人)、907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问卷调查;共进行57组农民和22组医务人员的专题小组讨论,155位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个别访谈,41人次县医院和结防所门诊医生观察,48位相关部门领导的知情人访谈,128名肺结核病人和88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叙述性访谈。四、主要发现1.各类人群对结核病有关知识和态度各类人群对结核病有关知识和态度存在“六低一高”现象:对结核病名称的认识程度低、对结核病的传染性认知率低、群众普遍不了解治疗的关键措施、不了解规范治疗的时间、不了解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和正在执行的免费治疗政策,以及较高比例的社会耻辱感或社会歧视。2.就诊机构选择农村居民首诊机构选择村卫生室的平均51%,乡村两级79%,福建、河南首选村卫生室比例高达69%、79%,新疆由于村级网络建设薄弱,一半以上首选乡卫生院。肺结核病人和可疑症状者的就诊经历也显示相似情况,首诊在乡村两级的比例分别在55—78%、74—93%,方便、费用等是选择的主要原因。结防机构在农民中的知晓和信任度不够。3.肺结核病人诊断过程肺结核病人从症状出现到首次就诊时间超过3周定义为就诊延迟,从首次就诊到确诊为肺结核时间超过2周定义为确诊延迟。肺结核病人求医过程存在延迟。近30%肺结核病人从症状出现到就诊超过3周,50%以上肺结核病人从首次就诊到确诊超过2周,确诊前多次就诊,中位数3—4次,17—30%的病人超过6次。4.转诊问题按国家结核病控制策略规定,所有疑似肺结核病人都应转诊到县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并由县结防所进行治疗管理。本次调查70—80%可疑症状者没有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机构,主要原因是医生没有建议,部分因为交通费用、距离、了解和信任问题。5.治疗依从性本次调查的是结防机构登记的病人,治疗延迟很少。依从性较好,漏服和中断服药比例18%以下。50%以上的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了督导服药,但由医务人员实施督导化疗的甚少。6.医疗费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定:由结防结构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抗结核药物,免除检查费用包括9次痰检、次摄胸片。居民估计的结核病治疗费用远远高于实际花费,是实际的2—5倍。肺结核病人实际费用负担仍较高,减免的费用不足病人实际支出的20%,肺结核诊治的医疗支出占家庭年总支出的13-40%。除了辅助检查、药物等直接医疗费用,还有一定的非医疗费用。确诊前反复就诊费用支出不少。辅助检查和药物、延长疗程有待进一步研究。7.农民的贫困和弱势对求医过程的影响农民的贫困制约结核病诊治的可及性,女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和少数民族由于缺乏知识、缺少信息、缺乏支持、行动不便和社会歧视感,存在较多的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阻碍结核病发现。8.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态度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的影响。医生缺少培训、认识不够、技术有限,影响诊断能力。分配制度与经济利益,影响了医生的行为,留病人,不及时转诊,大处方增加了病人负担。9.卫生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对结核病控制的影响卫生筹资水平低,按服务收费成为医疗卫生机构获得利益的最重要来源,影响医疗行为。贫困农村结核病控制的地方配套经费难以落实,限制了卫生服务的开展,也限制了结核病有关的人员培训,影响了对医务人员的激励,从而影响了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及时转诊和确诊。五、政策建议1.加强各级政府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管,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提高地方政府的认识,落实配套资金,落实各项激励机制。中央、省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卫生投入,对贫困地区进行倾斜,提高结核病控制能力。政府部门间加强沟通和协调,政府从宏观上综合考虑农村卫生和预防工作,让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2.协调三级医疗网参与肺结核病预防和治疗督导工作综合医疗结构,尤其是村级机构(新疆是乡卫生院)是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场所,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医疗系统与预防系统之间的协作,吸收医疗系统技术力量参与结防工作并将医疗机构的功能扩大,参与到结核病发现、治疗和推行DOTS督导策略。3.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医疗服务提供者,特别是乡村医疗服务提供者培训,提高识别可疑症状者能力,及时转诊。通过管理和经济手段,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医生的积极性。4.减轻弱势人群的经济负担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减少不必要检查和治疗。落实激励措施,避免医务人员为追求个人收入的不良行为。加强乡镇卫生院功能,以减少病人路途费用等。提供更多免费服务,如:部分基本辅助药物的免费计划、涂阴病人免费治疗计划;对贫困病人家庭给予支持。5.因地因人制宜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制定长期、稳定的健康教育和促进计划,充分应用现代传播媒体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培训乡村医生传播知识,开发适用于少数民族、老人和文化水平低的的健康促进材料。6.通过主动手段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多种渠道找出可疑症状者,①通过村干部发现可疑症状者;②走村串户发现可疑症状者;③村医、乡卫生院医生、结防所医生报告可疑患者。7.社会评价应用的建议社会评价融入结核病控制项目始终,融入健康促进,融入结核病常规数据收集系统。
二、232例肺结核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32例肺结核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一线抗结核药物致使药物性肝损伤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键易感因素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病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相关定义 |
1.3.1 人口定义 |
1.3.2 治疗结局 |
1.3.3 就诊延迟 |
1.3.4 确诊延迟 |
1.4 人员配置 |
1.5 统计指标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宜兴市2008-2015 年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 |
2.1 疫情概况 |
2.2 性别分布 |
2.2.1 肺结核患者性别构成 |
2.2.2 肺结核患者分性别比登记率 |
2.3 年龄分布 |
2.4 职业分布 |
2.5 户籍分布 |
2.6 时间分布 |
2.7 患者临床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
2.7.1 治疗分类 |
2.7.2 诊断结果 |
2.7.3 耐药结果 |
2.7.4 患者来源 |
2.7.5 空洞有无 |
2.8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年度分布 |
2.8.1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年度分布概况 |
2.8.2 初治和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年度分布 |
2.8.3 涂阳和涂阴患者治疗成功率年度分布 |
2.9 登记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 |
2.9.1 登记肺结核患者就诊与确诊延迟概况 |
2.9.2 不同特征肺结核患者就诊与确诊延迟分布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3.1 宜兴市新发肺结核与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处于低水平 |
3.2 男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高于女性 |
3.3 肺结核患者中青壮年占比最高,老年人群也不可忽视 |
3.4 肺结核患者集中在体力劳动者 |
3.5 流动人口肺结核登记率高于本地人口 |
3.6 全年均可发病,春夏季稍高 |
3.7 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分布有统计学差异 |
3.8 痰检阳性患者稳中有降,耐多药患者治疗仍是难题 |
3.9 转诊与因症就诊仍是发现患者的两大方式 |
3.10 肺结核患者就诊时存在空洞现象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
3.11 宜兴市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呈现波动状态 |
3.12 就诊与确诊延迟情况不容忽视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3 本次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文献综述 |
1 当前肺结核病流行趋势 |
1.1 全球肺结核病流行现状 |
1.2 中国肺结核病流行现状 |
2 肺结核病发病影响因素 |
2.1 吸烟与饮酒 |
2.2 性别与年龄 |
2.3 生活环境与经济条件 |
2.4 肺结核患者接触史 |
2.5 双重感染与合并糖尿病 |
3 肺结核的药物治疗现状 |
3.1 化学药物治疗 |
3.2 中医辅助治疗 |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肺结核控制策略的发展 |
4.1 全球肺结核病控制策略 |
4.2 我国肺结核病控制策略 |
5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持续质量改进(CQI)痰液管理在结核感染控制中的成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存在问题的调查与结核感染风险因素分析 |
1.2.1 肺结核患者在院内就诊行为不规范 |
1.2.2 肺结核患者在院内就诊过程中无适合的吐痰容器 |
1.2.3 部分医护人员对病房、诊室内气流方向不明 |
1.2.4 机械通气呼吸机回路没有细菌过滤装置 |
1.2.5 机械通气时病床空间距离太小 |
1.3 持续质量改进 (CQI) 的方法 |
1.3.1对人员加强培训 |
1.3.2 防护物品配备充足 |
1.3.3改进结核感染监控与评价方法 |
1.3.4 环境因素 |
1.4 CQI效果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持续质量改进 (CQI) 前后医护人员院内结核感染率比较 |
2.2 持续质量改进 (CQI) 前后医护人员对结核感染控制措施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3.1 目视管理 |
3.2 研制的新型痰杯应用 |
3.3 机械通气细节管理 |
(4)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资料收集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1.3.1 全局趋势分析 |
1.3.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
1.3.3 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1.4 质量控制 |
1.5 相关分析软件 |
2 结果 |
2.1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特征 |
2.1.1 全国与新疆肺结核发病情况的比较分析 |
2.1.2 新疆肺结核疫情分布特征 |
2.1.3 新疆肺结核发病情况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
2.2 新疆肺结核病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变化趋势 |
3.2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
3.3 新疆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
3.4 新疆肺结核发病的回归模型探讨 |
4 小结 |
第二部分: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现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资料收集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1.3.1 聚类分析 |
1.3.2 定量研究分析 |
1.4 质量控制 |
1.5 相关分析软件 |
2 结果 |
2.1 聚类分析 |
2.2 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情况 |
3 讨论 |
3.1 新疆肺结核预防控制的基本情况分析 |
3.2 新疆肺结核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
4 小结 |
第三部分:新疆肺结核病防控效果评价及对策建议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统计方法 |
1.2.1 卫生经济学评价 |
1.2.2 德尔菲法 |
1.2.3 层次分析法 |
1.2.4 TOPSIS综合评价法 |
1.2.5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
1.3 质量控制 |
1.4 相关分析软件 |
2 结果 |
2.1 肺结核防控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
2.2 肺结核防控效果的综合评价 |
2.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2.2.2 防控评价指标的权重设定 |
2.2.3 运用加权TOPSIS法评价新疆94个区县肺结核综合防控效果 |
2.2.4 基于BP神经网络动力学的模拟实验与评价 |
3 讨论 |
3.1 新疆肺结核防控效果评价 |
3.2 新疆肺结核防控工作建议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5)肺结核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及易感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项目基金资助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非耐药肺结核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 |
1 前言 |
2 材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第二部分 耐多药肺结核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 |
7 前言 |
8 材料 |
9 方法 |
10 结果 |
11 讨论 |
12 结论 |
第三部分 CTLA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
13 前言 |
14 材料 |
15 方法 |
16 结果 |
17 讨论 |
18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件 |
(6)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
广西现行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价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构建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
“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实施现状分析 前言 资料来源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中国防痨杂志》2011年(第33卷)主题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B |
白细胞, 单核 |
白细胞介素6 |
白细胞介素18 |
白银市 |
包头市 |
北京市 |
吡嗪酰胺 |
表型 |
滨州市 |
病案系统, 计算机化 |
病例对照研究 |
病人管理 |
病人医护管理 |
病人医疗护理 |
病人依从 |
病人转送 |
病人转诊 |
病人转诊, 综合 |
C |
肠穿孔 |
肠梗阻 |
巢湖市 |
超声检查 |
磁共振成像 |
成本及成本分析 |
成都市 |
承德市 |
重叠感染 |
尘肺 |
抽样研究 |
穿刺术 |
垂体激素类, 后叶 |
痤疮, 不良反应 |
D |
蛋白酶体内肽酶复合物 |
导管, 留置 |
德国 |
登记 |
低蛋白血症 |
电话 |
癫痫 |
队列研究 |
多态现象, 遗传 |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多中心研究 |
E |
恶唑烷酮类 |
儿童 |
F |
发病率 |
泛素 |
芳基胺N-乙酰转移酶 |
放射摄影术, 胸部 |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
肺疾病 |
肺疾病, 真菌性 |
肺切除术 |
肺炎 |
费用, 医疗 |
费用控制 |
费用效益分析 |
肺肿瘤 |
Meta分析 |
分枝杆菌, 结核 |
分枝杆菌属 |
分枝菌酸 |
分子诊断技术 |
佛山市 |
复方合剂 |
氟康唑 |
G |
甘草酸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类 |
甘南州 |
感染控制 |
HIV感染 |
干扰素Ⅱ型 |
甘肃省 |
肝炎, 乙型 |
肝炎, 乙型, 慢性 |
肝炎, 中毒性 |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
广东省 |
广泛耐药结核 |
放射摄影术 |
诊断 |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调析电离 |
广西省 |
H |
汉族 |
湖北省 |
合肥市 |
核酸扩增技术 |
核酸类 |
呼吸道感染 |
湖南省 |
患病率 |
环境监测 |
会议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活组织检查 |
J |
基因表达 |
基因敲除技术 |
基因组学 |
疾病传播, 卫生人员至病人预防和控制 |
疾病传播, 病人至卫生人员 |
疾病遗传易感性 |
计算机通信网络 |
监狱 |
健康促进 |
健康教育 |
健康状况 |
接触者追踪 |
结核 |
传播 |
经济学 |
酶学 |
免疫学 |
死亡率 |
血液 |
药物疗法 |
遗传学 |
预防和控制 |
诊断 |
治疗 |
结核, 肺 |
并发症 |
传播 |
放射摄影术 |
护理 |
经济学 |
流行病学 |
免疫学 |
死亡率 |
外科学 |
血液 |
药物疗法 |
预防和控制 |
诊断 |
治疗 |
结核, 喉 |
结核, 脊柱外科学 |
药物疗法 |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
药物疗法 |
预防和控制 |
诊断 |
结核, 脑膜护理 |
脑脊髓液 |
死亡率 |
药物疗法 |
诊断 |
治疗 |
结核, 女性生殖器 |
结核, 皮肤 |
诊断 |
结核, 肾 |
结核, 胃肠并发症 |
结核, 胸膜 |
预防和控制 |
诊断 |
结核, 支气管 |
诊断 |
治疗 |
结核菌素试验 |
结核瘤, 颅内药物疗法 |
诊断 |
结节病 |
结节病, 肺 |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
聚合酶链反应 |
K |
卡介苗 |
咯血 |
开封市 |
康复护理 |
抗结核药 |
HIV抗体 |
抗药性, 多种, 细菌 |
抗药性, 细菌 |
抗药性, 微生物 |
抗原, 细菌 |
HLA-DQ抗原 |
L |
老年人 |
冷冻疗法 |
立法, 医学 |
利福平 |
临床方案 |
T淋巴细胞 |
T淋巴细胞亚群 |
流式细胞术 |
流行病学研究 |
伦理学, 医学 |
M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门诊医疗 |
免费医疗 |
免疫酶技术 |
敏感性与特异性 |
N |
南京市 |
年龄因素 |
脑脊髓液 |
脑膜炎, 隐球菌性 |
脑肿瘤 |
尿激酶 |
农村卫生 |
P |
评价研究 |
Q |
前瞻性研究 |
曲霉菌病 |
R |
染色与标记 |
妊娠并发症, 感染性 |
人员开发 |
认知障碍 |
S |
色素沉着 |
山东省 |
山西省 |
上海市 |
少数民族 |
社会支持 |
社区卫生服务 |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
深圳市 |
生活质量 |
石家庄市 |
十四酰佛波I酯 |
试剂盒, 诊断 |
实验室 |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
手术后并发症 |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
思考 |
死亡原因 |
算法 |
髓鞘溶解, 中心性脑桥 |
缩窄, 病理性 |
T |
痰 |
糖尿病 |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天津市 |
突变 |
W |
微RNAs |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围手术期护理 |
卫生计划实施 |
卫生教育 |
卫生人力 |
卫生人员 |
卫生系统机构 |
危险因素 |
问卷调查 |
误诊 |
X |
锡林浩特市 |
细菌 |
DNA, 细菌 |
细菌蛋白质类 |
细菌噬菌体 |
细菌学技术 |
细支气管炎 |
U937细胞 |
西藏[自治区] |
显微镜检查 |
显微镜检查, 荧光 |
乡村医生 |
哮喘 |
心包炎, 结核性 |
心理护理 |
心理疗法 |
心脏肿瘤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胸腔积液 |
序列分析, DNA |
学生 |
血蛋白质类 |
血清白蛋白 |
血清学试验 |
Y |
氩 |
烟草烟污染 |
烟台市 |
盐水, 高渗 |
氧氟沙星 |
Toll样受体 |
Toll样受体2 |
CD4阳性T淋巴细胞 |
药剂学管理 |
药物利用 |
药物疗法, 联合 |
乙酰胺类 |
异烟肼 |
银川市 |
银屑病 |
引流术 |
隐球菌病 |
预防卫生服务 |
云南省 |
Z |
早期诊断 |
漳州市 |
真菌 |
诊断, 鉴别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支气管镜检查 |
支气管扩张症, 碘化油 |
支气管造影术 |
脂多糖类 |
职业满意 |
指示剂和试剂 |
治疗结果 |
治疗失败 |
质量控制 |
中国 |
重症监护 |
住院病人 |
转化生长因子β |
转诊和会诊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
(8)湖南省肺结核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球结核病疫情状况 |
1.1.2 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 |
1.1.3 中国结核病疫情状况 |
1.1.4 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进展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有关肺结核病经济负担的研究 |
1.4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主要研究指标及其操作性定义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2.1 研究样本及抽样方法 |
2.2.2 研究现场 |
2.2.3 研究对象 |
2.2.4 病例诊断标准 |
2.2.5 研究内容 |
2.3 调查工具 |
2.4 调查方法 |
2.5 相关资料收集 |
2.5.1 统计数据来源 |
2.5.2 研究对象诊治信息资料 |
2.6 研究框架 |
2.6.1 肺结核病经济负担研究框架 |
2.6.2 肺结核病对患者及家庭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框架 |
2.6.3 肺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研究 |
2.7 技术路线 |
2.8 质量控制 |
2.8.1 制定调查表和填表说明 |
2.8.2 预调查 |
2.8.3 入户调查 |
2.8.4 成立调查组,确定调查人员 |
2.8.5 调查员培训 |
2.8.6 定期督查和复核 |
2.8.7 数据录入的质量控制 |
2.9 统计学方法 |
2.10 伦理学考虑 |
第三章 湖南省和样本县区及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分析 |
3.1 湖南省社会经济和肺结核流行病学概况 |
3.1.1 社会人口和经济学背景 |
3.1.2 肺结核病流行病学负担 |
3.1.3 历年肺结核病人发现和登记治疗情况 |
3.1.4 2005年登记肺结核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 |
3.2 样本县区社会经济和肺结核病流行病学概况 |
3.2.1 人口学背景 |
3.2.2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 |
3.2.3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3.2.4 2005年度肺结核病患者登记情况 |
3.2.5 2005年登记肺结核病患者性别和年龄构成 |
3.2.6 2005年登记肺结核病患者治疗转归结果 |
3.3 现场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点 |
3.3.1 地区分布 |
3.3.2 年龄构成 |
3.3.3 文化程度构成 |
3.3.4 婚姻状态构成 |
3.3.5 职业构成 |
3.3.6 民族分布 |
3.3.7 医疗保障 |
3.3.8 家庭人口数和劳动力数 |
3.3.9 家庭经济状况自评 |
3.3.10 家庭住房条件自评 |
第四章 肺结核病的经济负担研究 |
4.1 肺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 |
4.1.1 患者家庭直接经济负担 |
4.1.2 政府结核病防治直接经济负担 |
4.1.3 肺结核病社会直接经济负担 |
4.2 肺结核病间接经济负担 |
4.2.1 肺结核病家庭间接负担 |
4.2.2 肺结核病社会间接负担 |
4.3 肺结核病社会总经济负担 |
4.4 本章小结 |
4.4.1 肺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 |
4.4.2 肺结核病间接经济负担 |
4.4.3 肺结核病总经济负担 |
4.4.4 肺结核导致DALY损失 |
4.4.5 患者因病休工和陪护误工 |
第五章 肺结核病对患者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
5.1 肺结核病对患者本人的社会经济影响 |
5.1.1 受肺结核病困扰程度 |
5.1.2 患病前后1年个人经济收入和医疗开支比较 |
5.2 肺结核病对家庭的经济影响 |
5.2.1 患病前家庭经济收入和支出情况 |
5.2.2 患病后家庭经济收入和支出情况 |
5.2.3 患病前后家庭收入比较 |
5.2.4 患病前后1年家庭支出比较 |
5.2.5 患者医疗费用占家庭开支比例 |
5.2.6 肺结核病医疗费用来源 |
5.2.7 患病后家庭经济损失情况 |
5.2.8 患病前后家庭收支差额 |
5.3 家庭疾病负担指数 |
5.4 本章小结 |
5.4.1 肺结核病对患者本人的影响 |
5.4.2 肺结核病对家庭的经济影响 |
5.4.3 疾病负担系数 |
第六章 肺结核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研究 |
6.1 单因素分析 |
6.1.1 社会人口学因素 |
6.1.2 疾病的严重程度 |
6.1.3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 |
6.1.4 经济状况 |
6.2 多因素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讨论 |
7.1 调查人群的代表性和调查资料的可信度 |
7.2 疾病经济负担研究进展 |
7.3 开展肺结核病经济负担研究的必要性 |
7.3.1 结核病负担严重,疫情下降缓慢 |
7.3.2 政府承诺,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进展顺利 |
7.3.3 肺结核病经济负担的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发展 |
7.4 肺结核病经济负担 |
7.4.1 直接经济负担及其分布 |
7.4.2 间接经济负担 |
7.4.3 肺结核病总经济负担 |
7.5 肺结核病对患者和家庭社会经济的影响 |
7.6 肺结核病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 |
7.6.1 因病住院 |
7.6.2 症状持续时间与休工天数 |
7.6.3 就诊延误 |
7.6.4 就诊次数 |
7.6.5 首诊单位 |
7.6.6 文化程度和个人收入 |
7.7 本研究总结 |
7.8 创新与不足 |
7.8.1 本研究的创新 |
7.8.2 不足和局限性 |
7.9 建议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国有煤矿煤工尘肺患者中结核的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思路、研究设计流程和技术路线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设计的流程 |
(三) 技术路线 |
三、研究目的 |
四、论文基本结构 |
研究现场的介绍 |
一、6个煤矿的一般情况 |
(一) 河北A矿的一般情况 |
(二) 北京B矿一般情况 |
(三) 安徽C矿一般情况 |
(四) 辽宁D矿一般情况 |
(五) 河南E矿一般情况 |
(六) 山东F矿一般情况 |
二、各矿粉尘浓度资料 |
三、各矿煤工尘肺患者的人口统计资料分析 |
(一) 6个煤矿的尘肺患病率分析 |
(二) 各矿2006年9月底煤工尘肺患者的工龄构成 |
(三) 各矿2006年9月底断面煤工尘肺患者年龄构成 |
四、2006年9月底研究现场所在地区的结核疫情基本情况 |
五、小结 |
第一部分 国有煤矿煤工尘肺结核的流行现状、分布特征及分布影响因素的现况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统计分析方法 |
五、伦理问题 |
六、质量控制 |
结果 |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煤工尘肺结核的流行现状及分布特征 |
三、按工种、接尘工龄等因素调整的煤矿别尘肺结核合并率 |
四、影响煤工尘肺合并结核分布的因素分析 |
讨论 |
一、本次研究的重要性和创新点 |
二、本次研究的特点 |
三、本次调查研究煤工尘肺结核的合并率与既往研究结果比较 |
四、煤工尘肺结核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分析 |
五、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
六、今后研究的方向 |
小结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国有煤矿煤工尘肺患者结核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目的 |
研究对象、方法及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内容 |
四、伦理问题 |
五、资料的分析方法 |
六、质量控制 |
结果 |
一、煤工尘肺患者肺结核知识、信念、行为 |
二、煤工尘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与管理现状 |
三、职防与结防机构开展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现状 |
讨论 |
一、煤工尘肺患者的肺结核病认知、态度和行为 |
二、尘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与管理现状 |
三、职防与结防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现状 |
四、改善煤工尘肺患者结核病控制的措施 |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肿瘤坏死因子-α(TNF)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结核的相关性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方法与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
三、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
四、伦理问题 |
五、质量控制 |
结果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二、影响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情况 |
三、TNF-α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的关系 |
讨论 |
一、本次研究的重要性 |
二、候选基因的选择 |
三、本次研究特点 |
三、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尘肺合并结核的关系 |
四、组合分析和风险评估与尘肺合并结核的关系 |
五、遗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与尘肺合并结核的关系 |
六、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偏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国有煤矿煤工尘肺结核菌株的基因分型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现场调查 |
二、菌株的收集 |
三、实验室工作 |
四、资料的分析方法 |
五、伦理问题 |
六、质量控制 |
结果 |
一、两组菌株来源人群的基本特征 |
二、结核分枝杆菌菌型分型的一般情况 |
三、结核分枝杆菌菌型(MIRU分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一、尘肺结核菌株与非尘肺结核菌株的基因多态性 |
二、研究菌株的分子特征 |
三、MIRU分型成簇的影响因素 |
四、本次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一、小结与结论 |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三、今后研究的方向 |
附录1 调查表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聚类分析结果 |
综述一 尘肺结核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结核病流行趋势与控制 |
综述三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尘肺及肺结核的关系研究进展 |
综述四 结核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评价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 全球结核病流行情况 |
2. 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与目标 |
3. 中国结核病流行特点 |
4. 中国结核病控制进展与目标 |
5. 中国结核病防治政策 |
6. 中国结核病控制面临问题与挑战 |
7. 国内外有关肺结核病低发现研究 |
8. 研究意义 |
9.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社会评价 |
3. 研究现场 |
4. 研究对象定义和来源 |
5. 研究问题与框架 |
6. 调查内容 |
7. 资料收集 |
8. 资料分析 |
9. 变量与指标定义 |
10. 研究过程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各地社会经济、卫生及结核病防制基本情况 |
1.1 福建省 |
1.2 河南省 |
1.3 辽宁省 |
1.4 新疆自治区 |
2. 各类调查对象及其分布 |
2.1 四省调查对象样本量分布 |
2.2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
3. 各类人群对肺结核病的认知 |
3.1 各类人群对肺结核病的了解 |
3.2 居民和病人结核病的社会耻辱感或歧视 |
3.3 居民和病人的结核病知识信息来源 |
3.4 医务人员的结核病知识 |
4. 各类人群求医过程 |
4.1 各类人群求医选择 |
4.2 肺结核病人求医过程延迟及原因 |
4.3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转诊情况 |
4.4 肺结核病人治疗情况 |
4.5 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互动与交流 |
5. 影响肺结核病人就医过程的因素分析 |
5.1 影响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单因素分析 |
5.2 影响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多因素分析 |
5.3 影响肺结核病人确诊延迟单因素分析 |
5.4 影响肺结核病人确诊延迟多因素分析 |
6. 肺结核病诊治费用及负担 |
6.1 社区居民对肺结核病诊治费用的认知 |
6.2 肺结核病人的实际诊治花费 |
6.3 不同类型肺结核病人的实际诊治花费及经济负担 |
6.4 影响肺结核病诊治费用的因素 |
7. 结核病控制项目经费与管理问题 |
7.1 地方政府对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认识 |
7.2 结核病防治经费问题 |
7.3 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归口管理问题 |
第四章 讨论 |
1. 农村居民肺结核诊断过程延迟,制约肺结核病人的发现 |
2. 农民经济的贫困制约了结核病诊治的可及性 |
3. “知识的贫困”是弱势群体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
4.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等其他弱势特征 |
5. 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医疗行为 |
6. 基层医务人员的作用及培训和管理重要性 |
7. 卫生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 |
8. 归口管理的问题与可持续性 |
9. 结核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
10.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
附件2:综述 |
附件3:已发表相关和录用文章 |
四、232例肺结核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线抗结核药物致使药物性肝损伤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 马军珂.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2]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病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D]. 闵婕. 东南大学, 2019(01)
- [3]持续质量改进(CQI)痰液管理在结核感染控制中的成效分析[J]. 潘稚芬,袁亚芳,陆锦琪,钱建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9(01)
- [4]新疆肺结核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评价[D]. 贺湘焱.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2)
- [5]肺结核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及易感基因研究[D]. 王冲. 浙江大学, 2016(02)
- [6]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D]. 吴腾燕.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7]《中国防痨杂志》2011年(第33卷)主题词索引[J]. 杨颖,张晓进. 中国防痨杂志, 2011(12)
- [8]湖南省肺结核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白丽琼. 中南大学, 2009(02)
- [9]国有煤矿煤工尘肺患者中结核的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的研究[D]. 范红敏.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7(04)
- [10]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评价案例研究[D]. 严非. 复旦大学,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