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山短歌(三首)

妙山短歌(三首)

一、苗山短歌(三首)(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霭[1](2017)在《论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作歌”》文中研究表明杜甫诗中题"歌"之作,共30题45首。其中《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体式上的主要特点有:篇章每首八句,句式以七言为主。协韵为前六句后二句转韵格式。或前六句叶仄,后二句转平;或前六句协平,后二句转仄。或前六句后二句仄声转韵,或前六句后二句平声转韵。在结构上,每首"首二领意,中四叙事,末二感慨悲歌",以"呜呼×歌兮"唱叹结束。前四首均以隔字反复开篇。该诗体现出"随声随写"边唱边写的创作过程,为"七言八句声诗体"之创格,或承吴地白纻舞曲和清商乐吴声西曲的歌唱传统,可谓是江南吴歌文人化的产物。对这一现象的尝试性分析,有助于理解"乐府声诗并着"的特点。

韦运韬[2](2013)在《魏文帝曹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建安文学研究历来备受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其中有关三曹的研究更是开启一代文学风貌的钥匙,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然而,在考察过三曹研究的成果后发现,在对曹操、曹丕、曹植三者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历代对曹操和曹植的研究分量比较重,而对曹丕的文学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第一章从曹丕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入手,根据历史史料,简略地还原出曹丕一生所处的历史时代及政治、文学发展的背景。曹丕成长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其政治与文学的成长具有时代的特点,运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剖析,曹丕政治成长中的背景及成长轨迹,进一步弄清曹丕各个时段的文学创作与时代发展间的影响关系。从而达到初步整体上掌握,曹丕在中国历史及文学发展史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问题。第二章通过对曹丕在政治领域中的成长过程,以及伴随他的文学生活以此来解读出曹丕从太子位之争、践祚皇位、到执政后的作为,来肯定他在政治上所取得功绩。通过他同建安诸多文士的交往与学术交流情况,探究其在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交往中的风貌,并且确立为在邺下文人中所处领袖地位的必然。第三章主要集中对曹丕诗歌作品的解读,分别从体式、内容、诗歌成就三个大方面入手,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他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及艺术创新。从而揭示出曹丕诗歌不但具有建安时代的风貌,而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创新的功绩。第四章系统全面地了解曹丕的赋作,从体制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来说明其赋成为短小精悍的抒情小赋过程中,对前人赋结构上的突破。曹丕赋作以其娴熟的语言技巧、情感浓烈、意象逼真,引领赋向诗的回归等方面成就突出。同时,曹丕以其帝王身份所具有的号召力,影响着建安文人大量创作抒情小赋,并积极引领赋体变革与发展,使得赋这种文体积极地向前迈出了发展的一步。第五章曹丕的散文,既是其用文学形式去表达情感诉求的载体,同时也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工具。但曹丕的散文不仅融入了诸多政治因素,还时常透露出纯朴热情和生活的气息。本章首先对曹丕的散文进行归类,分层次集中论述总结出其散文的文学价值所在,以及政令类散文的特点。在曹丕散文的艺术成就方面,突出其情与理创作实践、个性与文风的联系、引领文学审美的实践与大胆创新。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后人开辟新路的同时,也开启了散文发展划时代的文学新风气。第六章主要对曹丕的理论建树方面,进行总体上的评价和肯定。曹丕的理论建树集中在文学批评和建立在儒法两家并举治世思想的基础上的政治理论,这两种理论的形成毫无疑问地推动了文学艺术领域,以及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的转变,以及新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形成等。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曹丕尤其是对文学理论的贡献,不单单是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而且直到今日还对今人颇具指导意义,理应值得今人的肯定。

辛晓娟[3](2012)在《杜甫七言歌行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杜甫诗集中现存的一百四十余篇歌行作品进行编年梳理,力求系统呈现杜甫歌行一体的创作历史。并分为五个专题,从抒情、叙事、审美风貌、体制、音乐等五个方面对杜甫歌行作品进行研究,指出杜甫歌行艺术以“革新为复古”的精神实质。在歌行一体高度成熟、日趋走向文人化的盛唐,杜甫有意识地回归更早的乐歌传统,从抒情、叙事、审美风貌、体制、音乐五个方面继承了汉魏乐府的精神内核,开拓了歌行艺术的表现力,最终将歌行一体艺术成就推到无以复加的高度。抒情上,杜甫主动向前代乐府歌行学习,将歌的抒情手法援引入诗歌之中,“以歌为诗”,表达出强烈的歌者意识,从而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与抒情性,最终解决了文人纯诗艺术的高度发展与抒情性减弱的矛盾。叙事上,杜甫综合了诗经与乐府两大不同的叙事传统,一方面以《诗经》传统为精神内核,记述重大历史事实,展现诗歌的史学批判价值;另一方面,向着被忽视的乐府叙事传统回归,强调叙事的虚构性、情节性、传奇性等娱乐特质,最终创作出一批写人叙事与伦理价值完美融合的杰作,并深深影响了中唐叙事诗的繁荣。审美风貌上,杜甫深入研习并纯熟掌握了初盛唐歌行通体高华流利的艺术特征,一方面以革新的姿态,用大量率意句子入诗,破其“丽”;一方面又以一种超越后的姿态向丽的基调回归。用重大的悲剧色彩冲破丽的凝滞感,诞生出瑰玮沉郁的艺术效果;用丽的笔调与色彩书写重大的悲剧事件,既保留了诗歌的蕴藉典正,又为悲创造出多层次、浑融深广的境界;悲句与丽句交替出现,反映今昔、盛衰、荣辱之对比,呈现出悲与丽交相辉映的巨大张力。体制上,杜甫歌行作品“自创新题”,摆脱了拟篇法和赋题法的局限,开拓了乐府歌行一体的境界,直接开启了中唐“新乐府运动”。在杜甫同时代,旧题乐府是当时诗坛的主流。盛唐诸家都有大量创作。但杜甫却极少创作旧题乐府。其原因除了锐意创新、规避李白等旧题乐府名家成就外,更重要的是,“以革新为复古”,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回归汉魏乐府传统,恢复乐府一体抒情与叙事的最大自由。音乐上,杜甫七言诗歌突破了前代特有的音乐节奏,完成了七言诗歌从“曼声促节”向“沉郁顿挫”的节奏特色的转变,也标志七言诗歌的音乐节奏系统从正音到变体两方面达到高峰。这是杜甫对七言诗歌的巨大贡献。

盛佳[4](2019)在《杜甫诗歌人物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杜甫是唐代甚至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学界对杜甫的研究几乎涉及方方面面,但对于诗中的人物形象研究还稍显薄弱,大多集中于对某种具体人物类型或者单篇有关人物的诗作解读,尚未有系统的杜诗人物形象梳理研究。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杜甫诗歌的人物形象。一,论述唐前诗歌的人物形象。从创作背景和诗中塑造的人物类型两方面具体分析,论证唐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技巧对杜诗产生的影响。二,整理分析杜诗中的人物形象。梳理有过细腻人物形象描写、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诗歌,用表格等量化统计方式对比列出,再将人物与诗歌体裁、创作年代联系研究,归纳阐述杜诗中的人物类型。三,研究杜甫诗歌的人物塑造艺术。其中有对唐代诗人李颀的描写借鉴,还有诗人独特的创新发展。杜甫突破固有文体的表现方式,将小说、文、史传的表达方法纳入诗歌创作中,既丰富了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感表达,也开创了文体间交流互融的新世界。四,揭示杜甫人物塑造与艺术技巧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杜甫以其诗歌内容的丰富特色为后代诗人所学习敬仰,其中白居易继承了杜诗描写底层人物的现实主义风格,韩愈、李贺剑走偏锋,侧重尚奇风格塑造人物。唐代小说亦从杜甫诗歌中吸收借鉴,丰富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张梦歌[5](2019)在《李纲诗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李纲是两宋之际的抗金名臣,一生历仕徽宗、钦宗、高宗三朝。他虽累官至宰相,但南渡的时代背景使得他的政治抱负难以施展,仕途更是屡屡受挫。李纲有《梁溪集》一百八十卷,其中诗歌有二十八卷1566首。李纲的诗中,有身世之忧、家国之痛,山水之欢,也有日常之趣。建元元年罢相后,又多了一些隐逸之思。李纲的“政治诗”体现出一代名臣“忠君爱国”、“心系黎民”、“褒中正、斥奸佞”的政治理想以及态度。李纲流离在外数十载,福建家乡山水的旖旎秀丽、荆楚的地域文化、广西的奇景异物都在他的笔下流光溢彩。作为文人的李纲也时时表达他文人的风雅与趣味,不但日常物件、日常生活以及身体状态都在他的诗中得到了集中、生动的表达,而且他在人格精神和创作风格等方面祖述前贤,广泛学习前辈诗人,尤其是杜甫、陶渊明、苏轼三巨匠的创作经验,仿写、次韵,用他们诗意或诗句,使得他的诗成为了诗歌接受史上重要的一环;李纲对“文贵适用”、“文以气为主”、“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等文学主张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进行了自己的诗学阐释,并体现于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他“雄深雅健、磊落光明”的风格。

仲瑶[6](2013)在《庾信在唐代诗坛的接受》文中提出由于庾信本身杰出的诗歌成就以及他在诗歌发展史上所处的特殊坐标,对于庾信的接受一直贯穿于唐诗近三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甚至早在周、隋时期,庾信的直接影响就开始了。以北周明帝、赵滕诸王以及隋炀帝为核心的宫廷诗坛效“庾信体”,对庾信艳情、咏物、乐府之篇的倾心效仿,北周本土以及羁旅作家群对庾信羁旅、怀古、边塞、幽居等题材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埋下了唐代诗坛庾信接受的最重要的几条发展脉络,也奠定了唐代诗坛庾信接受的基石。武德诗坛大抵是周隋诗坛的延续,《艺文类聚》大量全面地收录了庾信的作品。在太宗重振儒学的文化政策下,贞观史臣对庾信加以严苛批判,冠以“辞赋之罪人”的骂名。然而,与此同时,由于诗才凋零,贞观诗坛新体之声律律、偶对技巧远逊齐梁、陈隋,以唐太宗为核心的贞观君臣在声律、体制诸多方面效仿庾信体。随着高宗朝声律、偶对技巧的发展,“庾信体”一度被“上官体”所取代,但仍风靡于中下层文士群体以及私人宴乐场合。至于武后中宗时期,随着声律难关攻克,“沈宋体”确立后不复再有明确的效“庾信体”之作。宫廷诗人对庾信诗歌声律与体物技巧也朝着更加娴熟的方向发展。在占据主流的宫廷诗坛庾信接受之外,以四杰、沈宋、陈子昂等人为代表,从体裁、题材、体制等层面对庾信五言艺术加以继承或反驳,蕴育出盛唐庾信接受的某些先机。盛唐前期的诗坛仍然延续了齐梁余风,《初学记》对庾信作品的收录以及玄宗宫廷诗坛对庾信接受皆与初唐一脉相承。与此同时,盛唐诗又能全面取法诗骚、汉魏六朝以来的诗学传统,其对庾信的接受也摆脱了初唐的局限,呈现出新的视野和超越,如张说对庾信诗歌“气骨”一面的凸显。继沈宋之后,王维将庾信五言艺术体制又加以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其盛唐五律正宗地位。当李白取法齐梁写景造境艺术时,在题材与浪漫清新之情调上与庾信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同时,又延续陈子昂对庾信《拟咏怀》的接受,最终完成了盛唐五古以复为变的道路。从“清新庾开府”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对庾信的接受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与时代、人生遭际有关,更与其自身各阶段的诗歌创作状况以及诗歌理念、追求有关。正是在这种深层接受契机下,承沈宋、杜审言、王维等人对庾信五言艺术的发掘而来,杜甫对庾信五言的字法、句法、章法、偶对、用典等技巧都有深刻领悟和借鉴,将庾信五言诗歌艺术的能量发挥到极致。风格上,在初唐的“清新”、“绮丽”之外,杜甫对庾信后期诗歌中的清峭、刚健、萧飒、朴拙等风格加以全面体认,由此突破了齐梁至盛唐前期五七言近体以清新、典雅为主的局限,构成了其诗歌集大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他对萧飒、朴拙一面的接受开中晚唐诗坛庾信接受之先声。诗文之外,其对庾信身世遭际的深刻同情以及悲哀形象的塑造奠定了中晚唐诗坛庾信接受的重要基调。中晚唐诗坛的庾信接受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状态,时代精神、诗学传统与个性色彩相互交织。韩孟等复古一派延续了初唐史家的批判基调,发出“尘埃徐庾词”的批判。而与此同时,齐梁诗复兴之势已成,“庾信体”在试诗、帖诗中得到一脉接受,庾信的宫体之作也成为艳诗创作的取法对象。诗论家皎然对庾信诗歌的接受深刻地体现了中唐人对齐梁诗的界定与评价,或褒或贬,带有鲜明的诗诗学色彩。其中,以李贺、李商隐对庾信“宫体”艺术的借鉴最为深刻、独到。承杜甫而来,乱世羁旅下的中晚唐诗坛对庾信的同情也达到了顶峰,并重塑了一个羁旅不归、悲哀愁苦、隐逸的庾信形象。总之,唐代近三百年间庾信接受产生的内在动机、外在表现以及各阶段的沿革变迁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诗学内涵以及内在规律。以此为切入点,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庾信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及其在诗歌史上地位的沉浮变迁,更有助于把握唐诗自身在近三百年间发展过程中对六朝诗歌的继承、扬弃、超越与复归,以及会通地理解唐诗大家的诗歌创作渊源和历程。

尧守兰[7](2018)在《唐代“歌”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所谓“歌”诗,是指以“歌”命名的诗歌,其产生之初是有感而发、即兴歌唱的歌辞,至汉魏时“歌”逐渐被确认为一种诗体。唐代出现了大量“歌”诗,一方面它们继承“歌”诗的传统特点发展而来,另一方面又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所以考察唐代各时期“歌”诗基本特点,梳理唐代“歌”诗发展脉络,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歌”诗一体。从唐代“歌”诗的特点来看,主要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初唐“歌”诗主要用于表现挽歌,数量多,但因其写作内容、体式及情感表达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渐趋程式化;另一部分“歌”放情长言,自由吟咏,但其创作者较少,数量也不及挽歌。所以此时期“歌”诗的发展并没有得到一定的突破,处于一种沉寂的状态。第二,“歌”诗至盛唐发展极盛,此时期大多数诗人具有歌者意识,他们有感而发、自由而歌,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送别、酬赠、体物、写景、品书赏画等等,其形式以长歌和组歌为主,诗人善于运用各种表现技巧和手法来丰富“歌”诗内容,使抒情回环迭起,自由流畅。总体而言,盛唐“歌”诗呈现出宏大雄健的气势,打破初唐“歌”诗的沉寂而达到繁盛。第三,中晚唐时期的“歌”诗在篇幅、内容上延续盛唐“歌”诗特点向前发展,且有新的变化,在题材内容上以表现艺术、咏物及佛道等为主,取代了盛唐“歌”诗内容以送别、酬赠题材为主的地位,其气格却不如盛唐“歌”诗那般雄健昂扬,在形式上诗人则开始向民歌学习,使“歌”诗带有民歌色彩。

朋星[8](2005)在《杜甫与先秦文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学术界开始尝试从文化学和文化史的角度,探讨杜甫身上独特的人文精神、文化心态,探讨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着作系统地研究杜甫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没有一部着作系统地研究杜甫与先秦文化。先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深深地影响了杜甫,杜甫也有选择地接受了先秦文化,研究杜甫与先秦文化,是研究杜甫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课题。 基于这一目的,选定《杜甫与先秦文化》的论题。首先系统地总结、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将之纳入到先秦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做系统化、丰富化、完善化的工作,同时在某些方面寻求创新,阐述己见;根据古今学者千百年来所达成的共识,紧紧围绕儒家思想、《诗经》和《楚辞》这两大主题,兼论先秦诸子和先秦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典故对杜甫的影响,抓重点、求要义,不求全求多。论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踵武孔孟”,论述杜甫何以信奉儒家思想,他对儒家思想不只是一般的继承,而是身体力行的实践,以实践丰富并弘扬了孔孟思想;杜诗被誉为“诗史”,儒家史学观、特别是《春秋》观念对杜甫有较大的影响。关于杜甫信奉儒家思想的原因,归纳为三项要素:时代环境,家世渊源,性格取向。对于性格因素,以往的研究可能有所忽视;本文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性格决定命运,杜甫善良坚韧的性格与孔子、孟子有相似之处;并特别以“干谒”一事为例,分析了杜甫的这种性格,只有杜甫这样的性格,才能为儒家思想付出一生的追求和血泪;而儒家思想的熏陶,又强化了杜甫固有的性格。 孔孟的仁爱思想,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第一,与墨子的“兼爱说”不同,儒家认为人对别人的爱是有差等的,应该是按血缘关系、宗法制度由近及远、由亲及疏而逐步展开的。这样的一种仁爱之心自然、纯正、合理,符合人的本性,在现实生活中也切实可行。第二,儒家认为这种仁爱之心不是外力强加给人的,而是发自人的自然本性,完全来源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杜甫的思想与孔孟的仁爱精神息息相通,他的行为也完全实践了儒家仁爱的立论原则。他一生为“仁”消得人憔悴,刚毅正直,矢志不渝,好学不倦,精进不休;而他的仁爱之心也是以对家人的爱为逻辑起点,扩展到笃友、爱民、忧国、忠君、恤物,而且这些爱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虚伪的成份,也没有矫饰或浮夸,真

胡光华[9](2017)在《喻良能《香山集》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喻良能(1119-?),婺州义乌人(浙江义乌),字叔奇,号香山居士,又号锦园先生,是南宋中兴时期的重要诗人。喻良能出生在义乌一个穷困家庭,其父母品行高洁,喻良能兄弟五人皆登科。他与吕祖谦、王十朋、杨万里、陈亮等均有交游。喻良能生平创作颇多,有《香山集》《忠义传》《诸经讲义》、《家帚编》等。但目前存留下来的只有《香山集》,学术界对喻良能关注较少,对喻良能作品的研究甚少。本文梳理喻良能的生平、家世,交游情况,诗歌内容及特色,并对《香山集》的诗歌进注释,以弥补现在研究的不足。论文的绪论部分说明《香山集》的研究现状和意义。论文部分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喻良能的家世和生平,第一节主要是根据地方志、族谱和相关史料对考述喻良能的家庭成员父亲喻葆光、母亲黄净德,兄喻良倚,弟喻良材、喻良显、喻良弼五人。第二节是以时间顺序对喻良能的生平和仕宦情况进行细致的探讨。第二章是对喻良能的交游情况进行考述,喻良能交游广泛,其多次外任,所到之处结交的同僚和好友皆存有唱和酬答之作。第一节探讨与当朝名宦的交游,喻良能虽一生未做高官,但与宰相和一些名宦交往甚密,这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对喻良能的诗文创作和生活状态产生了影响。第二节探讨与乡友同僚的交游,喻良能生于义乌,同僚中有同乡的人与他交往频繁,常在一起探讨诗歌,且有诗歌唱和。第三节探讨喻良能与王十朋等同年进士的交往,喻良能为王十朋榜进士,与王十朋诗歌唱和共二十五首,王十朋对喻良能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章节的最后将附一张喻良能交游人物简表,以详尽喻良能的交游关系。第三章研究喻良能诗歌的主题和内容,喻良能现存十六卷诗中共有诗772首,其中古体诗122首,今体诗650首,内容丰富,就其形式来看,有古体、律诗、绝句、长篇短制,各类体格兼备。第一节探讨政治诗,喻良能常借古讽今和体恤百姓,体现其爱国情怀。第二节探讨抒情感怀诗,首先是喻良能多次外任,对人生的感慨。其次是表达喻良能厌倦名利和归隐的愿望。第三节探讨山水景物诗,以喻良能活动范围所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第四节是闲适诗,以诗人对山水田园诗生活的向往和与文人雅集、诗社唱和为主。第五节为酬唱诗,主要是喻良能与僚友间的应酬和唱和诗。第六节是送别诗和挽诗,从其内容来看,主要是送好友宦游、送好友归家等,挽诗主要为悼念逝去的友人,对象多半是官居要职的,有丞相、中书舍人等。第四章是对《香山集》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第一节是喻良能的诗法渊源,喻良能不名一师,取法多家,喻良能推崇韩愈、欧阳修,诗歌具有散文化倾向,其诗也颇有苏轼风味。第二节探讨喻良能的诗风,喻良能诗风以清新自然为主,有晋宋风味,自抒胸意,不屑于雕琢。第三节探讨喻良能诗歌的取题和造语,喻良能多关注自然中的细节,大到山川,小到生活中的一隅,其诗歌语言平易近人,蕴藉深厚。最后将附录喻良能的着述、诗文辑佚和辩伪。《香山集》的注释以《四库全书》为底本,参考《两宋名贤小集》本、《续金华丛书》本。对集中的典故、官职名、人名、地名以及疑难字等进行了详细的注释。

尹朝霞[10](2020)在《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出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引进出版日本文学作品已有一段历史,近年来更是随着中日双方文化交流的活跃以及版权贸易的发展而日益频繁,因此日本文学作品在中国的引进版文学图书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日本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畅销为中国图书市场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中国的广大读者奉上了精美的精神食粮,加深了中国人民对日本文化的了解。目前中国图书市场上引进的日本文学类图书品种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着日本文学类图书引进的进程,诸如引进版权时机、选题内容、营销等。本文致力于通过分析当前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出版的现状来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寻找改善问题的方法。论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选题依据以及研究现状,并分析其可行性。第一章以先行文献和对市场相关图书的考察为基础,对目前图书市场上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出版概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图书出版进行了分类解析,第二章多维度挖掘出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对“出版”本身的价值,通过典型样本的分析,管窥个案体现出的综合价值。第三章分别从选题评估、版权购买、作品翻译以及营销推广四个方面对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辨察,第四章分析原因并根据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提出改善问题的优化策略。论文的上述分析探讨都是基于对2012-2018年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相关数据、研究文献及对市场相关图书考察的基础进行的。

二、苗山短歌(三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苗山短歌(三首)(论文提纲范文)

(1)论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作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作歌”:自作歌词自歌唱
三、“呜呼×歌兮”之长咏
四、前六后二换韵之殊格
五、“一句四拍”之节落意群
六、“声依永”之“随声随写”
七、结语

(2)魏文帝曹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曹丕研究现状述略
    第二节 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第三节 基本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曹丕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第一节 曹丕的生平概述
        一、 曹丕文武双全
        二、 广着篇章
        三、 兴儒倡文
    第二节 曹丕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
        一、 东汉末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二、 军阀混战割据势力凸显
        三、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三节 建安文学时代
        一、 文人环境与地位的改变
        二、 文人思想解放
        三、 文学的繁荣发展
第二章 曹丕的政治与文学生活
    第一节 曹丕的政治历程
        一、 争太子位的是非曲直
        二、 禅位以魏代汉践祚皇位论
        三、 执政后的作为
    第二节 曹丕与邺下文人的文学生活
        一、 曹丕与邺下文人的交往
        二、 曹丕与邺下文人的学术交流
        三、 文学团体的形成
    第三节 曹丕在邺下文人中的地位
第三章 曹丕的诗歌
    第一节 从体式上看曹丕的诗歌
        一、 体式多样诸体皆备
        二、 各体诗歌的特点
        三、 杂言诗的特点
    第二节 从内容上看曹丕的诗歌
        一、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二、 描写娱乐宫宴生活
        三、 叙写政治军事远征生活
        四、 游子思乡、男女爱情
        五、 怀人思贤
    第三节 曹丕诗歌的成就
        一、 创造新诗歌体式
        二、 对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三、 曹丕诗歌多样化风格
第四章 曹丕的赋
    第一节 建安赋的总体发展格局
        一、 赋风盛行
        二、 诗赋兼工
        三、 建安赋体风格之变
    第二节 曹丕赋的类型
        一、 生活纪实
        二、 抒写情怀
        三、 体物、感物类
        四、 纯咏物类
    第三节 曹丕赋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曹丕的散文
    第一节 极具文学价值的散文
        一、 书、论类散文
        二、 具有骈体化倾向的散文
    第二节 政令类散文
        一、 诏、令类散文
        二、 其它类散文
    第三节 曹丕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 情理兼顾的创作实践
        二、 个性洒脱与通脱文风
        三、 重文尚丽与审美趋势的引领
第六章 曹丕的理论建树
    第一节 文学理论建树
        一、 文之不朽、文人相轻
        二、 文非一体、诗赋欲丽
        三、 尚个性气质的文气之论
    第二节 政治理论建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杜甫七言歌行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论
    1、杜甫歌行体的界定、源流与乐府及七古的关系
    2、杜甫歌行体研究现状
    3、杜甫对歌行一体的自觉选择
第一章 :杜甫歌行创作历程的初始阶段——从壮游到长安十年
    1、杜甫歌行创作的准备阶段
    2、十年长安——杜甫歌行创作的开始
        1、京城流行的歌行创作风气对杜甫的影响
        2、李白、岑参、薛华等友人的影响
        3、杜甫对社会现实的留意以及盛唐后现实主义题材增加的趋势
        4、小结
    3、杜甫歌行创作求变之始——盛世转折,安史之乱
        1、对歌行体语言艺术的新探索
        2、现实主义的深入——《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等名篇
第二章 :杜甫歌行创作的发展阶段——随驾凤翔到蜀中草堂
    1、人生的再次剧变,随驾凤翔到放还
        1、北征途中的《徒步归行》
        2、重返长安短暂安宁:《偪侧行》、《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2、贬谪华州到弃官而去——咏物、侍宴之作及名篇《洗兵马》
    3、同谷七歌
    4、蜀中草堂时期
        1、营建草堂之初
        2、草堂后期到辗转绵州——有意改造歌行体
        3、蜀乱居梓州——歌行功用、美学境界的丰富
        4、入严武幕府——杜诗歌行悲丽、盛衰结合境界之始
第三章 :杜甫歌行创作的高峰——夔州时期到晚年漂泊
    1、出蜀入峡时的歌行创作
    2、夔州时期——杜诗歌行创作的高峰
        1、迁居白帝城——律体大成与歌行体变化酝酿时期
        2、歌行体中悲丽结合美学风格的顶峰:《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3、夔州歌行艺术总体评价
    3、白峡入荆,漂泊中最后的歌行创作
第四章 :杜甫歌行中的抒情特质
    1、杜甫“敢于达情”,开拓了诗歌尤其歌行的感情厚度
    2、杜诗歌行中的深切情感往往和家国之悲结合,具有格外动人的情感力度
    3、杜甫有意识地增强歌行的内部音乐性,从而增强其抒情性
        1、以“歌者意识”增加抒情强度
        2、以“当面述说”的手法拉近抒情距离
第五章 :杜甫歌行的叙事艺术
    1、杜诗“诗史”说
    2、杜甫乐府歌行作品的叙事成就
    3、杜甫歌行叙事是对《诗经》、乐府两大叙事传统的整合
        1、《诗经》与汉乐府是中国古代叙事诗两大不同源头
        2、杜甫歌行对《诗经》传统的继承
        3、杜甫歌行对乐府传统的继承
        4、杜甫对这两种传统的融合、对中唐叙事诗的启发
    4、杜甫叙事诗对中唐叙事诗繁荣的影响
        1、娱乐主题的进一步强化
        2、语言艺术的进一步通俗化
第六章 :杜甫歌行的审美特征
    1、杜甫歌行中“悲”与“丽”的审美张力
        1、杜甫诗中“悲”的色彩
        2、从晋宋到初盛唐歌行“丽”的美学基调
        3、杜诗以“悲”破“丽”的艺术手法
        4、杜诗以“丽”笔写“悲”的美学创造
        5、悲句与丽句的交替错综之美
    2、猎奇与壮歌
        1、早期的猎奇之作——咏鹰马等壮歌
        2、蜀中时期——“奇”的审美特质的进一步发展
        3、夔州时期——雄奇险怪风格的强化
第七章 :杜甫歌行体制——新题乐府创作研究
    1、新题乐府的界定及元白等人对杜甫的祖述
    2、六朝至初盛唐时的乐府体制
    3、杜甫的新题乐府创作
        1、“即事名篇”的开端
        2、“撷词名篇”的命题方式
        3、现实性题材的加入
    4、杜甫新题乐府对与元白“新乐府”创作的影响
    5、杜甫新题乐府创作复古与革新的实质
        1、杜甫新题乐府创作的实质是一种更高意义的复古
        2、杜甫少作旧题乐府的原因
    小结
第八章 :杜甫歌行的音乐性
    1、传统七言诗歌的音乐节奏特色
    2、杜甫之前七言诗歌的音乐节奏特色
        1、曼声促节——鲍照为代表的早期七言歌行的节奏特色
        2、初盛唐歌行——对曼声促节节奏特色的继承与丰富
    3、杜诗节奏向沉郁顿挫转变,标志七言诗歌内部音乐性的成熟
        1、继承前代蝉联流转,流丽疏放的歌行特色
        2、沉郁——集前代大成的盛唐正音
        3、顿挫——杜甫的变化与开拓
结论
附录:杜甫歌行专篇考证
    《戏作花卿歌》新考
    从《百忧集行》、《严氏溪放歌行》看杜甫与高适、严武等蜀中好友的交游
        1、《百忧集行》、《严氏溪放歌行》中的“主人”与“公卿”考
        2、杜甫与蜀中诸友的交往及其处世之道、仕进之心
主要参考书目
参考论文
后记

(4)杜甫诗歌人物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塑造研究
    二、杜甫诗歌人物塑造研究
    三、学术界有关“人物诗”概念的辨析
    四、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唐前诗歌人物形象塑造
    第一节 唐前诗歌人物形象塑造背景
        一、先秦诗歌人物形象塑造背景
        二、汉魏六朝诗歌人物形象塑造背景
    第二节 唐前诗歌人物形象塑造
        一、先秦诗歌人物形象塑造
        二、两汉诗歌人物形象塑造
        三、魏晋南北朝诗歌人物形象塑造
    第三节 唐前诗歌对杜诗人物形象的影响
        一、唐前诗歌人物类型对杜诗的影响
        二、唐前诗歌人物描写技巧对杜诗的影响
第二章 杜甫诗歌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 杜甫诗歌人物形象概述
        一、人物形象的量化统计
        二、诗歌的体裁分布及特征简述
        三、杜甫诗歌人物形象与创作年代分析
    第二节 杜甫诗歌人物形象类型
第三章 杜甫诗歌的人物塑造艺术
    第一节 对李颀诗人物描写的借鉴
        一、精神气度的彰显
        二、细节描摹与写意式勾勒
        三、深情贯注与激赏式褒扬
    第二节 “破体为文”的创格
        一、以小说为诗
        二、以文为诗
        三、以史传为诗
第四章 杜甫诗歌人物描写对唐代诗歌和小说的影响
    第一节 杜甫诗歌的人物描写对唐诗的影响
        一、对白居易诗歌的影响
        二、对韩愈诗歌的影响
        三、对李贺诗歌的影响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人物描写对唐人小说的影响
        一、唐人小说对杜诗人物描写的借鉴
        二、唐人小说与杜诗“尚奇”之关联
        三、杜诗对唐人小说的间接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李纲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源起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论文选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李纲的政治诗
    第一节 “忠君爱国”的英雄悲歌
    第二节 “心系黎民”的儒者情怀
    第三节 “褒中正,斥奸佞”的政治态度
第二章 李纲的山水诗
    第一节 闽地的“山水放旷”
    第二节 荆楚的“行吟怨愤”
    第三节 岭南的“猎奇体验”
第三章 文士的风雅与日常
    第一节 日常行为中的“文士风流”
    第二节 日常赏物之“妙”
    第三节 日常状态下的身体书写
第四章 对前代人的接受与继承
    第一节 “和陶诗”
    第二节 “次韵子美”
    第三节 与苏轼的“遥相呼应”
第五章 李纲的文学观念及表达
    第一节 李纲的文学观念
    第二节 李纲的文学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庾信在唐代诗坛的接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唐代庾信接受发生之基石——周隋、隋唐之际的庾信接受
    第一节 周隋宫廷诗坛的效“庾信体”
    第二节 周隋诗坛对庾信后期私人化创作的接受
    第三节 周隋诗坛对庾信绮艳诗风的接受
    小结
第二章 牢笼一代——初唐诗坛的庾信接受
    第一节 《艺文类聚》与武德诗坛的庾信接受
    第二节 批评与创作的悖论反——贞观宫廷诗坛的庾信接受
        一 “辞赋之罪人”——太宗崇儒文化政策下的庾信批评
        二 以唐太宗为核心的贞观君臣对庾信体的接受
    第三节 热情渐衰与短暂反复——高宗宫廷诗坛的庾信接受
        一 “上官体”对“庾信体”的短暂胜利
        二 私人宴会中的效“小庾体”
    第四节 熟而能新、工而渐化——武后中宗宫廷诗坛的庾信接受
    第五节 王杨卢骆当时体——初唐四杰对庾信的接受
        一 体裁的全面沿承
        二 题材的延续与开拓
    第六节 杜沈宋等人对庾信五言诗歌艺术的领悟式接受
    第七节 陈子昂对庾信拟咏怀的接受
第三章 时代精神、诗学传统与个性的融合——盛唐诗坛的庾信接受
    第一节 风流初不废齐梁——盛唐前期的庾信接受
    第二节 笔涌江山气——盛唐诗人对庾信的再评价
    第三节 最传秀句寰区满——王维对庾信五言艺术的继承与超越
    第四节 不袭其貌,但得其神——李白的庾信接受之路
        一 李白与齐梁及庾信诗歌之渊源
        二 鲜明的个性与过人才情
        三 “古风”创作与庾信《拟咏怀》之脉络传承
第四章 千古一知音——杜甫对庾信的再发现式接受
    第一节 清新庾开府
    第二节 庾信文章老更成
    第三节 对庾信诗歌风格的全面体认与接受
    第四节 字法、句法、章法层面对庾诗的接受
    第五节 杜诗对庾赋、文等的接受
    小结
第五章 承中有变——中唐诗坛的庾信接受
    第一节 慕谢而近庾——中唐五言创作对庾信的接受
    第二节 尘埃徐庾词——中唐复古视野下的庾信接受
    第三节 撷藻江庾——中唐诗坛对庾信绮艳诗的接受
    第四节 鲜明的诗学色彩——皎然对庾信的接受
    第五节 心慕手追——李贺对庾信“宫体”艺术的独到领悟
    第六节 由文及人——中唐诗坛对庾信赋的接受
第六章 渭城已远波声小——晚唐诗坛的庾信接受
    第一节 乱后江山悲庾信
    第二节 齐梁体的复兴以及晚唐试诗对庾信体的一脉接受
    第三节 晚唐绮艳诗对庾信的接受
    第四节 李商隐对庾信诗歌的接受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7)唐代“歌”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歌”诗溯源
    第一节 “歌”的诗体认识
        一、“歌”的诗体确认
        二、“歌”的特点
    第二节 “歌”诗源流
        一、民间“歌”
        二、文人“歌”
第二章 初唐“歌”诗
    第一节 程式化的挽歌
        一、受命进献之作
        二、同僚吊唁之作
    第二节 放情之“歌”
        一、楚辞体“歌”
        二、自由体“歌”
第三章 盛唐“歌”诗
    第一节 “歌”诗兴盛之因
        一、“歌”诗的交际功能
        二、诗人的歌者意识
    第二节 浩荡长歌
        一、送别之“歌”
        二、酬赠之“歌”
    第三节 宏伟组歌
        一、叙事之“歌”
        二、写景之“歌”
    第四节 炫烂的艺术风采
        一、赋法入诗
        二、流动激荡的韵律
        三、错综变换的手法
第四章 中晚唐“歌”诗
    第一节 承变之“歌”
        一、艺术之“歌”
        二、咏物之“歌”
        三、佛道之“歌”
    第二节 “歌”诗中的民歌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8)杜甫与先秦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学术史掠影
第一章 踵武孔孟
    第一节 奉儒索解
    第二节 躬行仁爱
    第三节 追求仁政
    第四节 含咀《春秋》
第二章 参酌诸子
    第一节 道家为用
    第二节 知晓兵家
    第三节 涉猎百家
第三章 《风》《骚》嫡传
    第一节 “诗教”楷模
    第二节 “屈宋”知音
第四章 广采博取
    第一节 先秦人物
    第二节 神话传说
    第三节 寓言典故
结语:杜甫对先秦文化的“一元多向”选择
附录.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喻良能《香山集》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喻良能家世与生平
    第一节 喻良能的家世
    第二节 喻良能生平事迹
第二章 喻良能交游考述
    第一节 与杨万里、周必大等人的交游
    第二节 与张镃、陈亮等人的交游
    第三节 与王十朋等同年进士的交往
第三章 喻良能诗歌的内容
    第一节 政治诗:关爱百姓、讽喻现实
    第二节 咏怀诗:感叹仕途,厌倦名利
    第三节 山水景物诗:括苍山水名天下,工部风烟入笔端
    第四节 闲适诗:平生固寡好,嗜石如奇章
    第五节 酬唱诗:盍簪才百日,唱和无虑百数篇
    第六节 送别诗:他年应作祖张图与挽诗:惭痛泪阑干
第四章 《香山集》的诗学成就
    第一节 不名一师,取法多家
    第二节 不刻意雕琢,自抒胸意
    第三节 取法自然,含蕴深厚
附录一 喻良能的着述
附录二 喻良能的诗文辑佚和辩伪
附录三 沈叔埏跋
结语
喻良能《香山集》注
    凡例
    卷一
        赋
        喜赋
        古瓮赋
        菊赋并序
        辞
        和归去来辞并序
        五言古诗
        咏怀
        豪士
        雨后晓行并序
        新浴
        苦热不寐独起对月
        秋暑炽甚忍饥偶作书季直弟以诗见嘲因次韵
        中秋望月偶诵唐欧阳詹玩月诗追和一首
        望所居西山瀑布
        月山诸峰
        近结茒屋数椽以可赋轩揭取子美可以赋诗之义用沈约体赋诗一首
        古风一首谢张漕子温惠示诗卷
        伏日陪府公侍御登四望亭分韵得四字
        叶自强读书堂
        狱空
        同从兄季弟游香山追和东坡端午游诸寺韵
        题张漕子温贵希斋
        由下梅至资福估卖官産
        龙池寺
        观田家宴集
        次韵周敏卿秋兴三首
        星源县斋书事
        题圆通寺至乐亭次待制王公韵
        次韵侍御五月二十日闵雨
        鵞湖寺
        七峰亭独坐
        侍御王公去饶饶之士民数千万人遮道攀辕又相与断城北桥以留之公不得已乃回城从间道遁去余千主簿翁君画断桥图作诗二十韵寄侍御以和篇见示因次韵一首
    卷二 五言古诗
        石钟山
        题渊明醉石
        媿陶
        送吕宪帅维扬
        偶题
        十月五日从兄四弟三侄侍太孺人赏菊亦好园以赏心乐事为韵分得赏字
        闳中堂
        次韵提举王正言寒食游茶焙
        题红云岛
        道旁松
        夜宿天章寺
        华峰亭
        己亥中秋
        勿言鲁酒薄为史端叔作也端叔同寮于越未终更求奉中都祠归丞相侍傍作是诗以送之
        正月大雪追和退之辛夘年雪韵
        次韵奉酬刑部王嘉叟侍郎书戏彩集后
        次韵宗郎中师仁见示古风
        送高炳如悴天台
        张持荷示诗编次韵一篇为谢
        王丞相生辰
        次韵奉酬赵景明法曹见赠
        斋宿昭庆院祀南岳南海
        留别直院莫子斋少卿
        留别王嘉叟检正
        送参议林郎中
        游鹿田三洞
        次韵巩宪见示桐栢瀑布之作
        月桥诗
        约季野九日登云黄不果季野有诗因次韵
        送晏伯安
        次韵伯寿兄残春即事
        为何监狱题种德堂
        何茂宏茂恭携酒见过复又以诗次韵一首
        谢叶致政送芍药
        秋晓野步案此诗据南宋名贤小集增入
    卷三 七言古诗
        次韵伯寿兄海棠
        潘淑妃
        张丽华
        广信试院追和东坡催试官考校韵
        吉老手刃凶人为母报仇诗以纪之
        木状元惠示近诗一卷作诗为谢
        向伯章通判请赋画扇
        为周提宫题尚友堂
        题晚节香亭
        丫头岩
        侍御宴僚属于番江楼以卧病不克与分韵得四字
        题楞伽寺李公山房藏书阁
        春晚遣兴
        次韵王侍郎寄题亦好园
        种菊
        仆坐钓几季野弟寄诗来因次韵
        新居成茂恭以诗见贺次韵奉酬
        蚊
        题叶省干见示诗卷次韵一篇
        谢君植矮梅百许蟠屈如轮腊至皆着花洒洒可爱
        试院一首
        余同年田试院积俸给买马而归中路几逸戏作长句赠之
        安抚开府史丞相诞辰
        参议李郎中惠示古律诗两巨轴次韵首篇奉酬
        八月十五夜玩月
        予由中都还至暨阳道中闻禽鸣云明朝早起插田作诗识之
        送刘孟冶司令之官四明
        若耶曲
        点检朝陵内人顿逓至西兴道中纪事
        四月二十九日坐直庐读山谷效东坡作薄薄酒二章慨然有感追赋一首
        次韵王待制读东坡诗兼述韩欧之美一首
        古风一首奉送淳叟太博通守豫章
        都丞李侍郎叔永和予小园二十六诗因成古诗一首奉谢
        都丞侍郎再和屋字韵诗次韵奉酬
        李侍郎三和屋字诗次韵为谢
        何司业和屋字诗见诒次韵奉酬
        寄湖口刘少魏主簿求皂湖石
        伯琬明府年兄和予致字韵诗举英石见遗谨次来韵以报盛贶
        周希稷见示诗卷作诗为谢
        次韵杨廷秀浣花图歌
    卷四 七言古诗
        王枢使生辰
        题旌忠庙次王龟龄韵
        次韵王龟龄侍御不欺室
        饮饯王共父分韵得转字
        题愍孝庙次王龟龄韵
        二月二十四日杨廷秀郎中诸友约游西湖余以小疾不至分韵得子字
        王丞相生辰
        次韵王龟龄状元西湖赏梅
        次韵逢使君寺丞见赠
        赠神童林公滋公泽女神童(?)玉
        二月二十一日何司业集客于张园玉牒给事命予赋诗紫薇舍人左史舍人亦以见委因成七言十韵一首
        送杨飞卿国录
        丙午仲春西湖舟中作
        天台歌
        重阳
        次韵茂恭见寄
        题李氏拥万堂
        月窗以所画观音见遗为赋一篇
        砚屏
        以春盂送茂恭蒙以古诗为谢次韵奉酬
        悲夏畦
    卷五 五言律诗
        题三洞
        三月六日宴李家园亭
        郊行
        次韵季野弟蜡梅
        读书
        读玉局集
        留别伯寿兄
        之官桐川道中口占
        戏彩堂有作
        次韵赵景明呈许明府
        对镜芙蓉二岭相望仅三十里高不知几百尺十步九折殆不啻蜀道之难也己卯孟秋沿檄过之仆夫告痛已亦罢极因成小诗
        九日同尤司户舟行游梅山
        题听雨轩
        晚行竹山道中
        始生之日黎明以职事出郊
        朝爽之前瑞竹忽生
        端午至太平寺
        题九华山用太白联句韵
        题建德驿用经畧张舍人壁问韵
        新安遇雪
        次韵谢子良咏雪
        青岩道中
        周少府由姑孰送予同宿于玩鞭亭
        寄陈孟容二首
        广信道中
        次韵侍御晚宿三叉口
        书大洞僧壁
        寒食游香山
        被郡檄祷雨丹井山徐真君祠登山拜毕即获滂霈追用韩文公郴州祈雨韵
        紫霄宫
        摄邑狱空
        石井
        游西源
        奉和赵大本教授何处春深好二首
        景德道中口占
        由安仁回宿大木寺
        奉酬王宗丞用宿大木寺韵见赠
        送侍御帅夔府
        被檄之上饶言还未(?)又复往焉至小渡遇雨遣兴一首
        九月五日周少府卫秀才会饮吴波亭周有诗因次韵
        次韵王侍御夜宿高牙
        至日见梅
        次韵俞尉春日遣兴
        留别赵明府
        初离鄱阳
        衢右道中
        村居夜坐读王右丞山中与裴迪书爱其清婉有魏晋风味因集其语作诗一首亦老坡哨遍之义也
        独善堂
        灵山寺
        买舟至九里松游三天竺
    卷六 五言律诗
        次韵外舅黄虞卿为爱山园好八首
        次韵刘淳叟见寄二首
        次韵季直小疾初愈见寄
        二月二日大雪
        遣兴
        伯兄由临海归省出示近诗次韵奉别
        重九会饮爱山堂
        乏酒
        五舅处士惠访小园作诗为谢
        海上作
        再用彝公长老韵赠嗣宗教授
        叠嶂寒溪砚屏
        次韵何茂恭永新见寄之什
        立秋日迓宣谕中丞奉怀宋嗣宗
        试院九日次王茂材丞公韵兼呈翁沂伯广文
        筠溪
        二月五日夜梦何茂恭论诗
        挽盐官县丞何公
        夜梦亦好园
        闻东嘉王公得杂学士喜而成篇
        由真隐至枕峰寺
        题雪峰寺
        八月十六夜月
        送广漕曽郎中赴阙奏事
        侍太孺人由安国过贤沙至凰池
        山阴
        禹帝祠有序
        有感二首
        次韵伯寿兄秋日偶题
        夜发曹娥堰
        书堂
        九日诸暨道中示兴之
        道中口占
        题隐静寺
        访何茂恭于南湖何有诗因次韵
        即事
        紫笑
        雨馀
        谢赵昌父投赠诗卷
        三月六日湖上分韵得山字
        三月二十六日工部宿直
        题秀野堂
        奉酬鲍仲山机宜见赠
        次韵陈鲁望郎中
        温泉
        曹务拘缀不及赴张持荷赏梅之约因得小诗寄似
        题郭邵州同尘庵
        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卷七 五言律诗
        次韵李大着春日杂诗十首
        次韵王龟龄春日湖上
        罗春伯以吕居仁集寄似作诗为谢
        六月二十二日夜省宿一首
        印印诗有序
        十一月二日与陆明府陈广文黄使君吴都曹江广文同饮于闳中堂修年契也酒后耳热因得小诗呈似
        同德坊寓居
        检书偶见故王侍郎嘉叟旧与余倡和之什良用慨然因题四韵
        挽高宗皇帝词
        入局言怀
        寄宋子渊运使
        判院蔡丈和予五诗次韵一篇奉酬
        黄讲书太器见和五诗次韵一篇奉酬
        献之大着得予喜赋以诗来谢次韵奉酬
        茂林见访有诗次韵奉酬
        陈彦山寄示新诗次韵奉酬
        题周希稷清闭轩
        喜雪
        赠陈宣干
        侍亲由三山还东阳
        文举仙尉以诗寄似兼惠新安纸乳洞茶次韵奉酬
        题云黄山宝林寺
        锦园
        题何茂宏茂恭林堂
        月桂堂
        廿五兄宣义见招偕诸弟赴新亭宴集即席有作
        锦园双桂植之二十八年未尝着花今忽盛开紫趺黄蕊所未曾见喜而赋诗
        八月十三夜仲季二弟弄月亭对饮
        次韵程观过夜饮灵济祠下
        送朱师古少卿归蜀
        丞相王公挽词
        丞相大资叶公挽词
        挽商元鼎
        挽黄泰之
        挽楼士特
        挽唐立夫舍人
        挽石似之郎中
        挽国史侍读李公仁父
        挽处士陈容
        挽李康靖少傅夫人
        挽汤丞相汉国夫人
    卷八 七言律诗
        春水
        次韵送季直弟入越
        一室
        记梦
        次韵伯寿兄宿华藏有感
        晓霁
        题绣川驿揖秀亭次张明府韵
        次韵赵禹平春日书怀
        八月十四日亦好亭迟月不至分韵得秋字
        次韵卫知机秀才梅花
        谢张使君惠簟
        送张使君
        寄题梅山
        宁川
        再用前韵
        秋浦试院奉和马驹父见寄
        由当涂回宿齐山用杜牧之韵
        九日青阳道中呈张主簿
        谒太平兴国宫
        八月十五日夜试院玩月呈叶判官徐教授蔡主簿
        亦好园梅花
        次韵茂恭元日大雪
        柳季修知丞以诗见贻次韵为谢
        送交代李丞元举
        春尽偶书
        题颜范祠堂
        宴饯逢寺丞口号
        捕盗至栗洪岭下道人庵滞留数日遣兴
        题开先寺
        鹅湖寺
        游西源于白云峰下烟霏雾霭间逢一女子缟裙翠袂玉雪可念同游十有二人遂共酌酒于大石屏季直弟有诗因用其韵
        西禅寺
        予卧病数日意思殊昏昏中秋强起陪老人把酒对月不敢濡唇吻思去岁在当涂试院与诸公饮酒赋诗又一载矣因成长句
        次韵戏彩老人重阳怀故园作
        送阎紫微归蜀
        寄周彦礼知丞楼文举司理
        次韵伯寿兄见寄
        二月十五日陪府公出郊劝农
        陪曹使君牧马寺劝农
        次韵木蕴之状元见寄之作
        登五峰亭望庐山
        咏月
        陪通守李丈出郊
        晓行霜重如雪
        挽施州使君钟公
    卷九 七言律诗
        东归
        东归见梅
        草堂成即事二首
        亦好园即事
        亦好园春晚再用前韵
        经理西山同二客二弟侄辈侍太孺人游观联句
        春兴
        侍太夫人拜扫先茔季直弟有诗因次其韵
        次韵伯寿兄中秋玩月
        东轩即事
        寄程教授士廓
        重阳遣兴
        亦好园江梅变红仲文季直二弟有诗因次韵
        雪中赏横枝梅花
        戊子除夕追和陈简斋除夜一首
        次韵季直弟春日雪
        次韵和夷仲节推陪府公游北山
        题祥符寺灵山阁
        武夷山
        天申节望阙口号
        试院次韵马驹父见寄
        试院七夕
        陈知府体仁和予七夕试院诗并以龙涎数十饼为饷次韵奉酬陈每讲会甚盛
        司户李岩詹和予庐山诗二十一篇作诗为谢
        题冯家洞
        校官厅新栽岩桂
        参议李郎中见和次韵奉酬
        再用前韵呈参议李郎中
        寄张君玉
        次韵周希稷咏芭蕉
        次韵叶省干重九楼上言怀
        送洪右史赴召三首
        由建宁回三山道中重阳
        通判孙宗丞分饷温柑次马抚干咏橘韵作诗为谢
        园中口占
        闻交代将至喜而成篇
        府学职事置酒九仙以饯予行
        铅山
        中秋终日雾雨予还自都下宿分水岭夜漏约七八刻月出乌饭草荐山之东徘徊窗牖间欣然把酒对之因赋长句
        重阳咏菊
        送伯寿兄之官上虞
        贤良马叔度和周内翰送予悴越诗见贻次韵奉酬
        叔度贤良再用游字韵见贻复次韵谢之
        次韵马叔度再用前韵见寄
        过严濑寄陆守务观
        斋宿净明寺小饮易安斋口占
        挽县尉陈元圭
    卷十 七言律诗
        题确山梵安寺
        鉴湖道中口占
        次韵王龟龄谒大禹祠酌菲饮泉
        题东山谢安石故居
        既游东山乘月登舟至曹娥江
        题归宗寺
        次陆务观韵题姚复之秀才适斋
        追和陈子高赠王法曹韵
        喜待制王丈归自夔门
        次韵林参议小雪快晴
        大雪
        送王共父
        沿檄舟行出五云关
        挽周判院
        次韵林明府何主簿唱酬之什
        林明府携所和诗见过次韵奉酬
        帅参宴客于蓬莱阁林参议有诗次韵呈府公
        次韵王待制刘侍郎倡和
        次韵林致甫参议西园宴集
        读林公懿诚竹轩集次韵卷首一篇
        次韵林参议七月七日见示新作
        次韵奉酬林明府咏梅
        偶成
        裴园小集郑汝谐同年有诗次韵奉酬
        次韵宇文舍人见贻之作
        张使君生辰
        读初寮集呈王宗丞
        记六月二十日湖上所见
        六月晦日同楼少府由钱塘门至上竺遂游下中竺憩冷泉亭涂中记所历
        次韵范伯廉机宜病起见寄
        中秋示仲文弟
        次韵王宫教见贻之什
        长至忆天衣旧游寄王状元
        次韵奉酬黄泰之状元见寄
        挽吴春卿舍人
        除夕
        过东亭湖
        席上
        送陈给事帅四川
        姜春坊以诗编见贻借题雪堂图韵作诗为谢
        李大着惠示诗卷次韵首篇为谢献之
        史丞相生辰
        洪右相生辰
        次韵和宗郎中中秋不饮
        挽司理奉议楼公
        挽周子及
    卷十一 七言律诗
        次马抚干韵赠黄泰之状元
        次韵王侍御题诗史堂
        十月二十三日携家游裴园
        谢中书施舍人宴集
        试诸生直庐书事
        安抚大资李参政生辰
        次韵宋嗣宗梅花
        次韵谢察院田寺丞倡酬之作
        平湖
        思归
        王母口号
        显谟左司周公元吉将漕湖北一时名流赋诗饯行予与左司同出于詹事周公之门为同门同居班列二年为同朝同考类试于贡闱为同寮三者既同契好弥笃于其行也作长句以送之
        黄泰之郎中以潮阳诗见贻次韵一篇奉酬
        赠楼尉
        挽提宫知丞周公
        送曾大卿将漕江东
        悼吴居厚
        由之流溪回亭午苦热小憩牧马寺
        九日偕成均同官北山登高二首
        之官括苍道出涵碧因题四韵以继宾客刘公之后尘云
        再游东阳
        松峭山傍偃松昔尝过之为赋长句今三十有六年矣复至其下慨然有感因次韵
        游下岩过松峭祠傍偃松又赋长句
        州宅
        次韵奉酬王给事见贻之什
        签厅落成为赋长句
        对厅口号
        十一月十日同幕府诸公游郡圃叶抚属得梅花一枝马抚属有诗因次韵
        次韵木蕴之状元义乌道中一首
        送黄机宜叔愚归省四明
        爱山
        彦礼知丞上巳过访流觞于爱山之曲水
        次王待制维舟弄水亭韵
        三月二十四再到永佑陵
        己酉中秋
        盆池
        中秋爱山玩月
        次韵何茂恭重阳前二日见过
        磬湖之侧累拳石为山岩谷幽邃有巫庐台霅之趣因成短篇
        次韵奉酬参议林郎中见贻之作
        自题木假山
        次韵奉酬茂恭送茉莉重台白莲
        亦好园海棠秋开红英满树
        次韵张持荷桂花
        庚戌中秋病起言怀
        九日亦好园小集
        雪
        题渊明祠堂
        辇下言怀
    卷十二
        五言排律
        桐汭
        试院中秋效诸进士作月涌大江流
        由上饶之贵溪舟中书事
        为柴怀叔殿院题世彩堂
        题东林寺
        送参议李器之
        释奠礼成上安抚大观文十四韵
        夜宿浮石山崇福寺上方题壁
        湖上用王茂材同年韵
        过分水岭初出建宁界
        送江充之郎中知温州
        送赵达明太社知江州
        东宫生辰
        留别王状元二十四韵
        六言诗
        亦好园群花盛开戏成
        题李通判断桥图
        书赵德庄词后
        访何茂恭于南湖作三绝句
        茂恭见和再用前韵奉酬
        磬湖居士得片石于斗坡山其长五尺其广一尺有咫耸拔孤秀缜密温润绝不类此间石疑自他山飞来因目之曰飞来石
        五言绝句
        题齐山翠微亭
        赋竹
        海棠坞
        七峰亭独坐
        水乐洞
        曲水
        方池
        弄月亭
        紫君林
        小山
        石洞
        竹岩
        石塘
        饮茶
        怀东嘉先生因诵老坡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作十小诗奉寄
        曝书
        池边树
        汲水
        赏月
        弈棋
        扫室
        浇花
        采菊
        策杖
        题径山一览亭
        题钱清江
        亦好园初春次韵
        读书
        览镜
        次王状元晚菊二绝
        彦礼提宫寄似黄芙蓉诗次韵奉酬二绝
        亦好园四咏
        黄石榴吾里所未有仆始携自中都植之二年方着花明洁可爱异于他榴
        磬湖即事
        题亦好亭集句
        园中即事二绝
        爱山堂
    卷十三 七言绝句
        锦园小春
        春雨
        春日偶成
        戏咏书案上江梅水仙
        寿星泉
        次韵杨廷秀郎中游西湖十绝
        九日无酒
        雪
        晓行
        道上口占
        咏梅
        十四日陪同年十有六人游净慈遂饮于水月居坐中即事
        凝香阁
        上巳郡宴即事
        次韵叶宰植竹四绝
        偶成
        至德
        齐山
        池阳报恩寺新成轮藏应公出示鲍仲山诗因赠
        游青山当涂王使君命供张甚适
        放姑恶
        春日道中绝句
        次韵何茂宏见寄
        登寺后峰绝顶
        洄溪阁
        蓬莱阁
        自入新安境中鸭脚千树罗生道傍秋实离离低拂行客顾之欣然因成绝句
        任公钓台
        好溪堂
        凝霜阁
        题灵源洞
        昌园赏梅
        县斋夜坐
        余祷雨龙湫翼日响应儿子兴之有诗纪实仲文季直弟亦既同赋老子久不作诗因得绝句
        馀干资福寺岩桂盛开因折一枝戏成绝句
        云锦阁
        上清
        七月晦日闻莺
        九月八日次韵沈虞卿一首
        次韵朱昂仲见寄一绝
        九日鞫狱茶山广教院遣兴一绝
        鹅湖双松亭
        石扶山
        松源山
        怀爱山
        仙隐观费长房故宅旧名灵阳宫观后有葛陂盖竹杖化龙处也
        题谷帘泉
        月台
        琵琶亭
        次韵梅花绝句
        次槐卿舅咏梅二绝
        石钟山
        题煮泉亭
    卷十四 七言绝句
        望月台
        题太白祠堂
        初到庐山
        温泉
        题开先寺飞桥次待制王公韵
        游柴桑怀渊明二绝
        题石榴洞
        登清音堂
        彦礼提宫以诗见招赴惠山登高之集次韵奉酬
        题徐子由菊坡图
        清心堂
        去岁十月六日由番江向安仁今岁十月回自广信复以是日同王蓝田诸公登安仁张古峰
        怀王侍郎刘秘监
        腊前二日见青梅桃花
        丞廨之后正瞰城城上有古木十数株盛夏五六月清风徐来萧然有山林之趣尝诵陈后山城荒可当山之句欲作亭对之榜曰当山而三岁之间十捧差檄三摄剧邑猝猝未能也今且去矣乃留诗壁间庶几后之君子会有成吾之志者
        次韵赵十太尉留题驿亭绝句
        爱山
        朝爽轩红蕉着花喜而成篇
        题泛五湖游东山图
        亦好亭独坐
        湖口主簿刘君少魏以皂湖石二峰见遗其一盘拗呀豁彷佛金华洞天因目之曰小三洞赋诗一绝
        病起
        次韵槐卿舅诗寄石榴
        六月十日偕夏卿兄季野孟明仲文季直弟游香山因得小诗书僧堂壁
        孟秋七日邀从兄廿五宣义四弟五侄同饮锦园即席之作
        何逊梅花诗云枝横却月观和林靖云水边篱落忽横枝又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是或一律也亦好园江梅一株枝横丈馀作平坛凿小池于其下坛池初成榜曰横枝喜而赋诗
        三月六日清明节道中
        北山登高
        渡江至侯官镇记所见
        峡桥
        文举司理以鸂鶒一双见遗作诗为谢
        赠神童陈朴
        就报恩借碾碾茶彝老有诗因次其韵
        七夕戏咏
        岩桂
        谢司路钤遗菊花塔
        谢陈苏州送酒
        元日追次东坡和子由省宿致斋韵
        人日道中口占
        书红香堂壁
        参议林郎中蓄乘轩君向来止有其一今日见之乃有嘉偶因得小诗
        南剑道中
        九曲溪
        游龙井
        次韵马驹父晚菊五绝
        莆阳道中
        乘风雨登舟至曲院
        登蒜岭
        次韵赵景明初见梅花
    卷十五 七言绝句
        送师相陈大观文
        桐庐舟中
        望湖亭
        贺知章祠
        鉴湖
        弄水亭次李察院韵
        题五泄瀑布四首
        绿毛龟
        禹帝祠道中
        窆石
        菲饮泉和韵
        陪胡少卿登山瞻禹陵
        鹅池
        秦望阁
        定泉
        登望海亭
        题智者双清堂
        磨勘转朝请郎
        乙未咏梅
        湖上二绝
        天申节明庆寺启建
        雨中至上竺
        闻庄鹏举山茶小盆葩华杂然有意举以见遗因作诗求之
        送王季海敷文赴闽漕
        追忆王詹事何知录
        直庐锁宿呈监丞宋丈
        怀亦好园钓矶寄仲文季直二弟
        蚊
        题蓝田松竹图
        送终南函谷二图还司路钤
        次韵林参议致甫以诗见索近作
        仆不饮久矣今日过宋嗣宗且谈且饮不觉沾醉
        次韵王待制游东坡留题十一绝
        九日无酒仍不见菊唯岩桂一瓶伴此岑寂
        次韵夔府王待制寄示巫山图
        上叶参政二绝
        雨后闻蛙
        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
        潇湘夜雨
        洞庭秋月
        平沙落雁
        渔村落照
        江天暮雪
        次韵王待制初见虎牙铜柱诗
        老僧携筇竹杖来试就求之欣然举以见赠
        得伯寿兄知丞书因成绝句奉寄
        读韩诗有感用介甫体
        读乐天诗
    卷十六 七言绝句
        次韵郑季远国录贤良题余庐山诗记
        次韵王待制题予庐山记后二绝
        荷花
        八月十八日观潮
        次韵郭删定观潮四绝
        读侍御去国集次韵卷首赴召
        张持荷以二诗见贻不敢虚辱次韵奉酬
        张持荷以诗见约同沈无隐赏梅因得绝句奉谢
        自题端溪砚
        谢监丞子长雪中四绝
        喜雪次侯宰韵
        高国正约饭素净慈遂至刘寺酌茗于凤凰泉同游者苏太博计抚挥公禅师请公道者苏计与予同庚
        春晚
        喜雨
        次韵李同年诚之见贻之什
        丁未二月十三日延和轮对
        送楼大防倅丹丘
        丐外得括苍东归侍次
        永佑陵
        誓节马驿读龙溪诗
        涂中读周希稷所示诗卷以诗代简
        州宅
        淳熙己酉上巳前一日蚤与遂昌县尉叶禾晚与弟良弼侄得之金华监酒何震饮于月山之曲水览节物之方新欣湖山之如画率尔成篇
        少微阁
        简张子温运使
        椿桂堂
        题吴先生祠
        题挹仙亭
        送王节推夷仲秩满赴阙
        寄洪舍人二绝
        平远台
        吴越王庙
        次韵丁端叔舟中值雪三绝
        二月二十八日周提宫叶致政楼司理过访锦园
        磬湖偶成
        次韵黄三以诗分送笋
        醉题艇斋
        送竹枕与勾希载太博
        次韵何茂恭咏玉簪三绝
        题湖上月林
        亦好园菊花盛开为赋二绝
        亦好园海红黄香梅着子戏成小诗
        磬湖小山激水作小溪
        连理枝
        送李深卿赴省试
        秋日有怀仲文季直二弟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出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选题特色以及创新点
第一章 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出版的现状梳理
    第一节 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出版溯源
    第二节 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的市场探查
    第三节 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作者掇要
    第四节 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文本类别解析
第二章 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出版的多维价值窥探
    第一节 从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的整体状况看其价值
    第二节 从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的畅销榜单看其价值
    第三节 从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的典型样本出版看其价值
第三章 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出版的不足
    第一节 争夺版权,重复引进
    第二节 版权乱象,时有发生
    第三节 盲目引进,有待匡正
    第四节 翻译欠佳,质量堪忧
第四章 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出版的策略优化
    第一节 科学引进,避免内讧
    第二节 版权立法,维护秩序
    第三节 瞄准需求,精选选题
    第四节 编译共励,打造精品
    第五节 优化营销,实现双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苗山短歌(三首)(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作歌”[J]. 杨晓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魏文帝曹丕研究[D]. 韦运韬.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2)
  • [3]杜甫七言歌行艺术研究[D]. 辛晓娟. 北京大学, 2012(02)
  • [4]杜甫诗歌人物形象研究[D]. 盛佳. 青岛大学, 2019(02)
  • [5]李纲诗歌研究[D]. 张梦歌.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6]庾信在唐代诗坛的接受[D]. 仲瑶. 北京大学, 2013(10)
  • [7]唐代“歌”诗研究[D]. 尧守兰.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8]杜甫与先秦文化[D]. 朋星. 山东大学, 2005(07)
  • [9]喻良能《香山集》注[D]. 胡光华. 广西大学, 2017(01)
  • [10]引进版日本文学类图书出版研究[D]. 尹朝霞.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妙山短歌(三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