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发行主渠道优势的发挥

论图书发行主渠道优势的发挥

一、试论图书发行主渠道优势的发挥(论文文献综述)

黄家周[1](2015)在《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为例》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完成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体现和生命力所在。遵循恰当的路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理论、精神文化生产理论、文化领导权思想、文化软实力思想是我们理解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地位,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则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我们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过程中应重视文化建设的视域,关注不同地区的“人文特点”,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加强对该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轫期。“五四”运动前后,广西籍进步知识分子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本地区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红七军、红八军和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深受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牢固掌握了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权,向各阶层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鼓舞了广西民族群众的抗战斗志。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根据新的工作方针,发动群众开展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为配合解放军南下解放广西创造了必要的舆论氛围和群众条件。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开拓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的文化艺术事业全面振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建立体现了中共灵活运用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文革”十年却使广西文化艺术事业惨遭破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亦历经曲折。随着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广西文化建设事业重现新的曙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呈现新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推进期。广西通过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工程、建设千里文化长廊工程、推进知识共享工程等活动,实现了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双学”活动的开展、“四个广西”建设理念的提出、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广西精神”的凝练、“桂理昕”宣传品牌的形成、“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中国梦”理念和“四个全面”思想在广西的广泛宣传,彰显了新时期广西马克思大众化的新特征。我们通过对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的系统考察和分析,概括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六条基本路径:一是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其引领群众的能力;二是利用有民族特点的多样化载体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是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四是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功能和社会力量参与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作用;五是发扬民族团结教育在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六是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本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创新。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过程中蕴含着以下特点:首先,围绕实现群众利益需求而确定目标任务;其次,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再次,采取了多层面的保障措施;最后,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代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选择和实现过程中依然有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尚存在某些路径不够顺畅、不够明晰、不够完备和适用性欠强等问题,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成效。新时期新形势下广西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创新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第一,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筑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基。围绕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充实民族教育的内容;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丰富民族教育的形式。第二,改善民族地区的文化民生,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发展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倡导和组织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第三,充分利用广西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特别是要着力促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提升民族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程度。第四,建立和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组织、制度和机制。我们应遵循统筹兼顾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中心”,健全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经费和奖惩等方面的保障制度,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反馈和辅助等方面的实践机制。

蔺洁[2](2019)在《YF出版社图书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出版社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之后,出版业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市场化趋势,图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数字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传统出版社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出版社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立足,必须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竞争,树立现代营销观念,重视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改进现行营销模式,树立新型企业营销观念和机构运行机制。制定并实施符合出版社自身优势和发展特色的营销策略,加强出版社的市场竞争能力。YF出版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小型出版社,自身实力较弱,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和国内外研究理论,结合出版社的实际情况,针对出版社的优势资源,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制定。首先,对本文所运用的STP理论、4P理论、竞争战略和文化产业相关概念进行论述,为后文的理论使用夯实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对出版行业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进行分析,运用4P理论对出版社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最终通过SWOT分析方法分析YF出版社的营销现状的优劣势和威胁及挑战,得出YF出版社整体的营销环境。最后,本文依据上述分析结果,进行出版社市场细分,进行目标市场选择,确定YF出版社的市场定位。根据分析结果和市场定位,具有针对性地提出营销策略,从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为YF出版社的营销提出较为系统全面的营销策略。本文还通过对YF出版社现状的分析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出了四点确保营销策略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优化组织结构、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产品设施投入、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本文既可以为YF出版社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行有利的图书营销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也可以为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其他民族地区的小型出版社提供借鉴。

王喜凯[3](2002)在《新时期新华书店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图书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一个规模扩张、潜力巨大的独立产业体系。而作为我国图书市场发行的主渠道的新华书店,同中国出版发行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它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很浓的计划经济色彩,同时也能感受到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引发的变革。目前,中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已经到了攻坚的关键时刻,研究和制定新华书店未来的营销发展战略,关系到这个具有65年光荣历史的国有企业的兴衰,对今后中国图书发行业的发展走向也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从严格意义上讲,图书营销研究应当涉及出版、发行、顾客三个方面,它以图书出版发行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即探讨出版商如何适应市场的需要组织、选择、设计书稿,如何宣传推广图书,怎样通过各种分销渠道开拓市场;也研究发行商的宣传、销售技术、货源的组织及市场竞争。由于条件和时间限制,加之业内对出版社图书营销的论述已比较充分,所以本文着重对新华书店的营销战略进行研究分析,尤其是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和变革上。 在我国,图书发行企业主动寻求营销理论的指导,只有十来年的时间。我国书业界在图书营销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在实践中却并未完全确立市场营销观念。为了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作为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亟需转变营销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改革开放近20年我国图书出版业的三个阶段发展状况,通过对各阶段出版、发行情况对比分析,得出我国的图书市场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的论断,进而对我国图书买方市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紧接着,对国有新华书店经营现状、中国图书发行业改革进行了概括介绍,并着重对图书市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这一重要转折时期,新华书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其次,本文从图书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图书发行行业竞争力分析、中国入世对发行业的挑战以及新华书店自身发展的要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华书店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可以说,新华书店面临的挑战是现实的、全方位的,是迫在眉睫的,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紧接着本文分析了图书发行格局的变化和发行结构的新模式。指出,新华书店进行营销观念转变和营销手段创新的必要性。 最后,本文对新华书店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和创造优势,进而培养和建立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指出新华书店要获得竞争优势,持续发展,从容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一方面要构建并完善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贸原则的图书流通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创新营销方式,完善行业结构,建立大市场、大流通。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营销观念的转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一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

张秀环[4](2004)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直复营销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出版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图书营销模式对书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理论界与企业界对图书营销模式的研究日益重视。本论文结合作者工作实际,运用了比较分析、SWOT分析的方法,在综合分析各种图书营销模式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新型图书营销模式——直复营销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运用的条件、实施方法和效果。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图书营销模式的分析,认为我国图书发行的主要力量仍然是以其庞大的营销网络为优势的“主渠道”。而国外图书营销模式的多样性,如连锁书店、网上书店、图书俱乐部等,特别是直复营销,值得中国书业借鉴,在对直复营销的特点、优势、适用条件的分析之后,结合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所面临的机会、威胁和现有的优势、劣势,推论得出要实现农大出版社的发展和销售额的增长,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运用直复营销的模式是可行的。随后,对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直复营销的实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按照市场定位、产品选择、价格设计、数据库建立、媒介选择、图书配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对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图书直复营销进行了效果评估,并在分析的相应方面得出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匡丽娜[5](2020)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研究 ——以“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为例》文中提出近些年来,我国的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然而少儿图书却成为整个图书市场中表现最好的板块,推动着全国图书市场的稳步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出于对丰厚的市场回报和良好的出版前景的考量,加入到少儿图书出版的行列中,这更加剧了市场竞争。面对这样的社会背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等专业少儿出版机构却依然保持着明显优势。本文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千万级畅销图书“皮皮鲁总动员”系列少儿图书为研究切入点,通过阅读、梳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结合市场营销学的STP理论、4P理论和4R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等研究方法,从定位、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五个角度来分析“皮皮鲁总动员”系列图书的营销策略,从而更全面了解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的营销策略。在对相关文献资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存在的包括产品内涵挖掘不足,线上与线下渠道配合不够,宣传促销手段保守、有限等问题。随后指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可以从加强产品内涵挖掘,延长产业链;细化渠道管理,线上与线下相互配合;发挥技术优势,全面立体化营销等方面入手解决上述问题。在具体针对促销的问题进行改进时,论文立足于数字出版的研究实际将改进建议细化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营销,借助新媒体平台补充传统促销方式,依托数字出版创新少儿图书的表现形式,发挥行业优势涉足跨界营销。通过分析“皮皮鲁总动员”系列少儿图书的营销活动,剖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营销策略,希望能够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以及我国同行业的其他出版社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借鉴。

黄勇军[6](2018)在《纸上的光影:中国影视小说研究(1920-2010)》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史上,影视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既为我国影视剧的创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影视文学增添了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创作样式;它既是影视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现当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影视小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少有研究者总结其创作成就,关注其在影视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梳理其发展演变脉络,探讨其创作规律。因此,开展对影视小说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对于梳理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再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完整面貌;对于拓展影视史的研究范围,总结影视创作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启迪和促进当前影视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电影小说是电影和小说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文学与电影的双重属性,既是电影文学的重要样式,也是小说艺术的全新品类。电视小说是对电视剧或电视剧本进行文字改编和再度创作而形成的小说,它的创作模式、文体形态、本质属性等都与电影小说相似。影视小说则是为了言说的便利而对电影小说和电视小说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简称。鉴定是否为影视小说应坚持两大基本准则:一是在创作依据上必须是根据电影/电视剧本或影像文本进行的改编与再创作,二是在创作时间上必须是在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或摄制完成之后。只有如此才能正本清源,廓清影视小说认知上存在的误区,为维护影视小说文体形态的纯正性与独立性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现代电影小说的生成与发展和中国现代电影以及现代小说的生成与发展紧密相连。1910年代初以周瘦鹃等为代表根据外国电影改编的“影戏小说”为我国早期电影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而根据中国本土电影改编的电影小说的早期形态电影本事以及“影戏小说”则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才开始出现。1930年代以后电影小说成为“文学新品种”并得到文学界的承认,1940年代中后期电影小说更进一步成熟并开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解放后电影小说进入了缓慢的发展阶段,“十七年”电影小说在多重挤压下犹如戴着沉重枷锁的“舞者”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艺术形成的“辉煌”与“惨淡”的“舞台”上艰难“起舞”曲折前行。新时期电影小说则出现了缓慢而艰难的复苏,但并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创作局面。1990年代以后又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影像文本的电影和纸质文本的文学二者双向“合谋”的共同诱导与塑造下,这一时期的电影小说呈现出了全新的、别样的风格与特色,并推动电影小说出现了第二次发展高潮。由于我国电视剧发展的相对落后导致电视小说的诞生比电影小说晚近七十年,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蹒跚来迟。电视小说经历了1980年代的短暂沉寂后在九十年代迅速崛起,并由1990年代及以前的创作者文体意识懵懂、艺术水准粗陋、市场接受程度低下而逐渐走向21世纪以后的文体创作自觉、运作模式娴熟、优秀佳作叠现的成熟与繁荣阶段。电视小说以及电影小说也在新世纪逐渐取代影视文学剧本成为影视文学的“最重要类型”。在厘清电影小说与电视小说演化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并由此建立影视小说系统的生长谱系基础之上,从文体的角度深入影视小说内部探讨其文体建构的策略及其特色可以发现,影视小说既广泛借鉴了影像叙事的技巧,又充分发挥小说艺术的优长,将影像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也因此成为影视对文学影响最为典型的代表,成为影视与文学联姻产生的“宁馨儿”。影视小说是蕴含影视基因最为丰沛、受到影视影响最为深刻、借鉴影视艺术形式最为多样、运用其相关技法最为成熟的小说文本形态。其中,被誉为“电影的灵魂”的蒙太奇作为电影最基本的镜头语言对影视小说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也最为广泛和深远。此外,影视小说借鉴影视的空间结构形式和影像视听技巧,以时空的有意错落、重置、交叉、破碎等打破情节的逻辑性与连续性,以多重空间的叠合、并置、交错等摒弃传统单一的时间线性叙事模式,凸显共时性与现时性的“空间化”叙事效果,表现出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的艺术技巧与审美特征,成为现代小说空间化的“最突出的代表”,也是影视小说有别于其他小说所具有的独异性和规定性之一。文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从影视小说的外部生态场域来考察影视小说的生成与运作情况可以发现,以出版社为主体的传播媒介对影视小说的生成与发展有着枢纽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和作用。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作为生产精神产品能动主体的出版社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为影视小说的繁荣既提供了重要保障又激发了不竭动力。同时,在影视小说生成链上的三大相关主体——作为影视剧生产制作主体的投资出品方、作为影视小说创作主体的改编创作者以及作为物化载体媒介主体的图书出版社中,改编创作者作为关键主体直接决定影视小说的艺术水准与市场价值,影视投资制作方则以其广泛的市场影响和强劲的资金实力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三者在遵循影视剧生产规律、小说创作规律、图书出版规律“三大规律”基础上多方联动,互融共生,以各自强大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要素参与影视小说的创作生产与营销运作,推动影视小说在新世纪迅速发展并走向全面勃兴。

李攀[7](2019)在《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0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意义上的合作运动源于西方,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初,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提出合作社的思想,并进行了实践探索。从1844年英国罗虚代尔消费合作社成立至今,合作社的发展历经一个半世纪。在这一长期历史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合作社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论断,成为指导合作社发展的科学指南。二十世纪初叶,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之时,合作思想作为一种“救世”学说被引入中国,中华大地上各种政治势力、各类社会团体出于各自目的,曾试办过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共产党与合作社渊源颇深,中共自诞生伊始就把发展合作社作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村问题的重要举措。1922年9月,毛泽东参与创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从此合作社的种子开始在各个革命根据地生根发芽,其中,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陕甘宁边区的南区合作社是其典型代表,也是供销合作社的雏形。1950年7月,组建成立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全国的供销、消费、手工业等合作社具体业务。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合作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那时起,60多年来,供销合作社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也经受了不少挫折。供销合作社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它扎根农村、贴近农民,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引导亿万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左”的观念的影响,供销合作社的所有制性质曾发生过多次改变,经营管理机构也屡遭撤并,和国营商业“三分三合”,尽管如此,其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办社宗旨始终没有变化,即便在“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左”的错误的影响下,供销合作社广大干部职工依然坚守岗位,为稳定农业、发展生产做了大量工作。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供销合作系统进行了改革,一度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由于市场环境的影响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供销合作社在二十世纪90年代遭遇经营困境,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90年代中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得以重建,供销合作系统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这一重要指示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引领未来。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研究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共决策层对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认识过程、决策过程,考察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探究供销合作社发展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总结历史经验,以期为正在进行的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改革提供镜鉴和参考。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研究综述、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及研究重难点等基本情况。第一章,回顾合作社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进过程,重点对马克思主义合作社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对建国前中共领导合作社的历史进行归纳,勾勒出供销合作社萌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轨迹。第二章,主要研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国家重点发展供销合作社的政治——经济动因。梳理供销合作社发展方针的演化、确立过程。研究供销合作社超常规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具体过程。第三章,主要研究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供销合作社落实“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针的做法举措及成效。探讨供销合作社领导农村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过程。第四章,探究“大跃进”期间,供销合作社所有制性质的变化过程及原因。研究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之后,供销合作社被“下放”为人民公社“供销部”的实际影响。研究中央恢复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决策过程和实际效果。第五章,研究文革对供销合作社造成的严重损失。探讨文革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为稳定农业生产起到的重要作用。第六章,研究探讨二十世纪80年代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具体过程和实际效果。对二十世纪80年代供销合作社的改革进行总体评价。第七章,探究农村供销合作社在二十世纪90年代陷入经营困境的具体原因。研究供销合作系统摆脱困境的历史过程。第八章,对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历史进行总体评价。总结党领导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经验。

卫飞[8](2010)在《中国社会出版社图书营销策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1世纪开始,我国的图书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图书品种每年都在迅速增长,但是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图书的单品种销量急剧下滑。图书的市场营销已成为各出版社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出版社往往受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在图书市场营销中面临着营销策划和宣传手段比较落后,营销组织结构效能不高,对图书营销的环境分析不足,市场细分不够深入等问题,这也极大地阻碍了出版社的发展。本文以中国社会出版社为研究对象,作者认为中国社会出版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的图书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做大做强,就必须有效利用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各种资源和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整合以及营销整合,并以读者需求为中心,进行图书市场整合营销策略。正确把握图书出版和营销规律,加快整合步伐,进一步发挥中国社会出版社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国社会出版社整合营销的方向和目的。

李丽[9](2020)在《S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图书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由于我国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体制,考试分数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使得中小学教辅图书市场异常“繁荣”,中小学教辅图书具有出版门槛低、投入少、资金回收快等特点,全国85%的出版社涉足教辅出版领域,相关的配套政策不完善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出版社缺乏创新,教辅相互拼凑,内容雷同,同质化严重,为了占领市场,争相“高定价、低折扣”恶性竞争等问题尤为突出,并且猖獗的盗版更加剧了教辅市场的混乱。教辅图书市场科学、合理、有序发展,事关中国教育的发展大计,寻求解决之道也是出版界、教育界的一项紧迫任务。本人在S出版社任中层管理岗位,在教辅图书营销一线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而且对S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图书的营销现状和成因比较清楚,基于本论文的研究,先后走访了多家出版社、新华书店、校园书屋、教育局、民营图书公司、中小学校等单位,通过深入交流,从多角度探究到了教辅图书营销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本文以S出版社的中小学教辅图书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与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以4Ps营销理论、STP理论以及新媒体营销策略等作为理论基础,利用PEST分析工具对S出版社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教辅图书行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又从出版社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团队规模、编辑排版、产品创新、业务活动、财务资源等六个方面进行内部资源能力分析,明确了出版社内部的优劣势;然后利用SWOT分析工具,得出S出版社缺乏创新意识、营销手段单一陈旧、品牌意识淡薄、图书质量不高等诸多不足,S出版社应克服劣势,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形成品牌效应。通过对S出版社营销现状的分析,总结出现有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市场定位不准确、企业化运营时间短、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管理落后、缺乏复合型人才、激励机制、容错机制等是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在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市场细分,明确产品定位,提出新的营销策略组合,包括:高质量的产品策略、差异化折扣定价策略、渠道组合策略、促销多样化策略等。最后,根据S出版社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组织内部流程、提升营销团队能力、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企业文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健全公司营销激励机制一系列保障措施,保证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本文的主要结论是,S出版社应提高对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推进产品和经营模式创新,依靠产品差异化策略,让本社的教辅图书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树立图书品牌;通过差异化折扣策略,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充分挖掘网络和新媒体渠道的潜力,建立渠道多元化的模式,提升营销效果;并通过网络营销和新媒体营销策略在未来的出版市场站稳脚跟。此外,要根据S出版集团层面整体营销战略的变化及时调整,与集团内部兄弟出版社之间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最终实现S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图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杨璐[10](2012)在《中国实体书店业态转型研究 ——基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深入,书业传统秩序和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行业资源的重组整合正在向全面纵深推进。面对数字出版和网络书店冲击、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经营成本上涨等因素,我国大陆地区实体书店特别是民营大众实体书店已经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如何创新实体书店经营理念和经营业态,拯救实体书店,成为当前出版发行业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媒介生态学视野内对我国大陆地区实体书店业态转型问题进行研究,力图分析我国实体书店现行业态存在的问题,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探讨未来的发展之路。文章梳理了我国图书发行渠道机制改革和图书发行业的发展历程,从经济发展、法律政策、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实体书店发展的内外环境变化。然后,从网络数字技术的冲击和不同书店业态两方面分析我国实体书店的发展现状,并着力分析书店在功能定位、网点建设、经营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经营业态的不同,本文选取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山东新华书店集团等作为研究样本,对实体书店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络数字时代的实体书店改变了单纯卖书的功能定位,日益重视读者的主体性地位,正在向多元化、数字化、专业化方向转型。目前,我国实体书店或发展为多元经营的大型出版发行集团,或转型为阅读体验的书店,或成为细分读者的专业书店,逐步探索出了“文化Mall"、“三网融合”、专业化等不同业态转型模式。

二、试论图书发行主渠道优势的发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图书发行主渠道优势的发挥(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
第2章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关系相关问题探析
    2.1 有关概念阐释
        2.1.1 文化和文化建设
        2.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
        2.1.3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
    2.2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2.2.1 文化与意识形态理论
        2.2.2 精神文化生产理论
        2.2.3 文化领导权思想
        2.2.4 文化软实力思想
    2.3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2.3.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2.3.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2.4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
        2.4.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4.2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4.3 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和氛围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5 民族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相辅相成
        2.5.1 民族文化建设过程中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2.5.2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以民族文化建设为条件
第3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
    3.1 广西民族地区的人文特点
        3.1.1 广西民族地区的总体概况
        3.1.2 广西民族地区的人文特点
    3.2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的发轫期
        3.2.1 广西对“五四”运动的声援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2.2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2.3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2.4 解放战争时期广西爱国民主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3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开拓期
        3.3.1 新中国成立开始了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征程
        3.3.2 “文革”十年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经曲折
        3.3.3 思想大解放开启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局面
    3.4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全面推进期
        3.4.1 广西系列文化建设工程与转型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4.2 广西“双学”活动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桂宣传
        3.4.3 “四个广西”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
        3.4.4 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与“桂理昕”宣传品牌的形成
        3.4.5 “广西精神”的凝练与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提出
        3.4.6 党的十八大后广西的理论宣传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系列活动
第4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4.1 开展民族地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引领群众能力
        4.1.1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贯穿于广西革命和建设的始终
        4.1.2 多渠道培养民族干部增强其引领民族群众的能力
    4.2 利用有民族特点的多样化载体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4.2.1 重视有民族特点的报刊图书的宣传功能
        4.2.2 发挥民族文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作用
        4.2.3 善用传统大众媒体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
        4.2.4 发挥现代传媒打造理论传播新模式的作用
    4.3 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发挥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
        4.3.1 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广西的发展及其功能
        4.3.2 社会主义文化在广西的发展及其功能
    4.4 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功能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
        4.4.1 广西先进人物教育示范功能的发挥
        4.4.2 广西妇女组织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参与作用
        4.4.3 广西青年学生组织对党的宣传工作的参与作用
    4.5 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在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4.5.1 民族团结教育是广西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法宝
        4.5.2 新世纪新阶段广西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的新举措
    4.6 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推进自身实践创新
        4.6.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
        4.6.2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对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学习借鉴
第5章 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主要特点
    5.1 明确的目标任务
        5.1.1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宣传马克思主义
        5.1.2 结合满足民族群众利益需求选择科学理论大众化的路径
    5.2 鲜明的民族特点
        5.2.1 以民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为宣传重点对象
        5.2.2 以普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重要内容
        5.2.3 运用民族文化资源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载体
    5.3 多层面的保障措施
        5.3.1 物质保障
        5.3.2 组织保障
        5.3.3 人力保障
        5.3.4 制度保障
    5.4 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
        5.4.1 多样化态势
        5.4.2 综合化态势
第6章 完善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思考
    6.1 阻碍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6.1.1 主要问题
        6.1.2 制约因素
    6.2 发展民族教育筑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基
        6.2.1 发展民族教育提升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
        6.2.2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并充实民族教育内容
        6.2.3 根据民族地区特点丰富民族教育形式
    6.3 改善文化民生夯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6.3.1 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6.3.2 发展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
        6.3.3 倡导和组织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
        6.3.4 维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及培育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意识
    6.4 利用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开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6.4.1 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优秀因子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
        6.4.2 深入挖掘和弘扬广西红色文化
        6.4.3 广泛宣传和践行广西精神
    6.5 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组织、制度和机制
        6.5.1 建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中心”
        6.5.2 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保障制度
        6.5.3 健全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机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着及科研情况

(2)YF出版社图书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概念及理论
        2.1.1 市场营销的概念
        2.1.2 竞争战略
        2.1.3 市场细分理论
        2.1.4 4P理论
    2.2 文化产业的概念
第三章 出版业宏观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出版业行业分析
        3.2.1 产业内竞争者分析
        3.2.2 图书产品的替代品分析
第四章 YF出版社现状分析
    4.1 YF出版社营销现状分析
        4.1.1 产品分析
        4.1.2 定价分析
        4.1.3 渠道分析
        4.1.4 促销方式
    4.2 YF出版社SWOT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2 劣势分析
        4.2.3 机会分析
        4.2.4 威胁分析
        4.2.5 小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YF出版社营销策略
    5.1 YF出版社STP策略分析
        5.1.1 YF出版社的市场细分
        5.1.2 YF出版社的目标市场选择
        5.1.3 YF出版社的市场定位
    5.2 YF出版社市场营销策略
        5.2.1 强化特色化图书出版
        5.2.2 特色图书优质高价策略
        5.2.3 打造多元化发行渠道
        5.2.4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强化图书宣传
第六章 YF出版社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优化组织结构
        6.1.1 建立营销部
        6.1.2 建立校对室和印前审读室
        6.1.3 完善数字出版部
    6.2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6.3 数字化产品设施投入
    6.4 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时期新华书店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前言
    (一) 研究意向
    (二) 立论及理论依据
    (三)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二、 中国图书发行业现状研究
    (一) 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与中国图书市场性质的转变
    (二) 我国图书买方市场特征分析
        1、 现阶段我国图书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
        2. 买方市场对图书发行业的影响
三、 新华书店和发行体制改革
    (一) 新华书店基本情况
    (二) 新华书店面临的问题
    (三) 有关图书发行体制改革
四、 新时期新华书店面临的挑战
    (一) 图书市场读者需求分析
    (二) 图书发行业竞争分析
    (三) 入世对国内图书零售业带来的影响
    (四) 图书发行格局的变化和发行结构的新模式
五、 强化竞争优势,制定营销战略
    (一) 培养和建立新华书店的核心竞争力
        1、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2、 核心竞争力理论对新华书店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
        3、 新华书店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
    (二) 保持和强化竞争优势
        1. 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
        2. 发行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常用策略
六、 制定有竞争优势的新华书店的营销策略
    (一) 发展并完善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贸组织准则的图书流通体系
        1、 打破条块分割,建立大市场、大流通的发行体系
        2、 创新营销方式,完善行业结构
        3、 实施联合策略
        4、 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配送体系
        5、 加强自我改造,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 新华书店经营的多元化
        7、 新华书店的市场开发战略
    (二) 促进营销观念的转变——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的建立
        1. 新华书店传统图书营销观念的局限
        2.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创新就是一切为了顾客
        3. 转变营销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4. 顾客满意对新华书店营销活动的重要意义
        5. 新华书店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4)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直复营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关于直复营销的基本理论
    2.1 直复营销的概念、特征与优势
    2.2 直复营销的发展概况
    2.3 直复营销的实施方式
第三章 国内外图书营销模式现状及比较
    3.1 国外图书营销模式现状
    3.2 国内图书营销模式分析
    3.3 国内外图书营销模式对比
第四章 农大出版社营销模式现状及开展直复营销的SWOT分析
    4.1 农大出版社营销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SWOT分析的涵义
    4.3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开展直复营销的SWOT分析
第五章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直复营销实施研究
    5.1 市场定位
    5.2 产品选择
    5.3 价格设计
    5.4 沟通策略
    5.5 渠道组合
    5.6 效果评估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研究 ——以“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少儿图书营销策略概述
    2.1 少儿图书的界定
        2.1.1 少儿的界定
        2.1.2 少儿图书的界定
    2.2 营销策略的界定
        2.2.1 营销的涵义
        2.2.2 图书营销策略的涵义
    2.3 相关理论介绍
        2.3.1 STP理论
        2.3.2 4P理论
        2.3.3 4R理论
    2.4 少儿图书市场状况
        2.4.1 “皮皮鲁总动员”系列概况
        2.4.2 少儿图书市场发展现状
3 “皮皮鲁总动员”系列的营销策略
    3.1 定位策略
        3.1.1 市场细分
        3.1.2 目标市场选择
        3.1.3 市场定位
    3.2 产品策略
        3.2.1 以少儿为中心,兼顾家长的消费需求
        3.2.2 立足全局,注重品牌化发展
    3.3 价格策略
    3.4 渠道策略
        3.4.1 实体书店是主渠道
        3.4.2 重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
        3.4.3 官网页面升级,拓展媒体渠道
    3.5 促销策略
        3.5.1 寻找促销突破口,发挥名人效应
        3.5.2 掌握促销规律,在关键时间点促销
        3.5.3 与读者进行多维互动,增强读者粘度
4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存在的不足
    4.1 产品内涵挖掘不足
    4.2 线上与线下渠道配合不够
    4.3 宣传促销手段保守、有限
5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的改进
    5.1 加强产品内涵挖掘,延长产业链
    5.2 细化渠道管理,线上与线下相互配合
    5.3 发挥技术优势,全面立体化营销
        5.3.1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营销
        5.3.2 借助新媒体平台补充传统促销方式
        5.3.3 依托数字出版创新少儿图书的表现形式
        5.3.4 发挥行业优势涉足跨界营销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纸上的光影:中国影视小说研究(1920-201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一次偶然的必然“邂逅”
    二、拨云去雾:影视小说的界说与判定
    三、众声喧哗:影视小说研究的概况与述评
    四、探幽发微:影视小说研究的路径与价值
第一章 电影小说的生成演化流变
    第一节 曾经辉煌:电影小说的现代生成(1920-1949)
        一、源起与滥觞:从“电影本事”到“影戏小说”
        二、完善与成型:“文学新品种”的“开花结果”
        三、勃兴与衰落:从“迅速繁荣”到“戛然凋零”
    第二节 曲折前行:电影小说的缓慢发展(1949-1989)
        一、戴着枷锁的“舞者”:“十七年”电影小说
        二、渐次复苏的“星火”:“新时期”电影小说
    第三节 再度兴起:电影小说的走向繁荣(1990-2010)
        一、多重助推下的全新发展:九十年代电影小说
        二、多方联动下的成熟建构:新世纪的电影小说
第二章 电视小说的发展演绎历程
    第一节 艰难孕育:电视小说的多重束缚与孱弱生成(1958-1989)
        一、辗转反侧的难产:母体源头的先天缺失
        二、初生之后的沉寂:生态场域的强力消解
    第二节 多层建构:电视小说的不断探索与走向成熟(1990-1999)
        一、“掬精华”与“赋灵魂”:创作的初步实践
        二、“被背叛”与“卖狗肉”:遭遇的问题误区
        三、“有意识”与“转折点”:自觉的融通调适
    第三节 迈向纵深:电视小说的全面勃兴与初步繁荣(2000-2010)
        一、数量大幅增长:变得“更为流行了”
        二、佳作不断涌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题材内容丰富:影视与出版的“一种策略”
        四、畅销作品众多: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事件”
第三章 影视小说文体的建构策略
    第一节 叙事蒙太奇:叙述的多元化实践
        一、交叉蒙太奇:多条线索的巧妙编织
        二、隐喻蒙太奇:多重意蕴的具象表达
        三、心理蒙太奇:多层幽曲的繁复呈现
    第二节 形式空间化:空间的影视化转轨
        一、视点与运动:叙述的空间化转换
        二、幻化与物化:意象的空间化交错
        三、共时与多重:结构的空间化并置
第四章 影视小说载体的媒介视野
    第一节 改革与转型:影视小说出版的机制准备
        一、地域分工改革:奠定影视小说勃兴之基础
        二、发行渠道改革:拓展影视小说勃兴之通衢
        三、内部体制改革:提供影视小说勃兴之动力
    第二节 周期与时效:影视小说出版的时间维度
        一、“后期的跟随”:先期试水与谋定后动
        二、“同开姊妹花”:联袂互动与无缝链接
        三、“风向标有变”:小说先行与影视后至
    第三节 品牌与策划:影视小说出版的营销策略
        一、品牌化战略:影视小说取得“决胜的关键”
        二、跨媒体营销:影视小说需“吆喝上几嗓子”
        三、全媒体出版:影视小说出版“重要的一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1920-1949年中国现代电影小说汇总一览表(部分)
    附录二:1949-2010年中国当代电影小说汇总一览表(部分)
    附录三:1980-2010年中国电视小说汇总一览表(部分)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二、已有研究成果评述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供销合作社的理论和实践渊源
    一、马列经典作家关于合作社的重要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合作社的有关论述
        (二)列宁的合作社理论和实践
    二、近代中国合作运动的理论和实践
        (一)合作思想在我国的广泛传播
        (二)新中国成立前中共领导的合作社运动
第二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兴起与扩张(1949-1952)
    一、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政治—经济动因
        (一)政治动因: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二)经济动因:城乡物资交流的迫切需要
        (三)重要因素:为工业化提供有效支撑
    二、供销合作理论的建构与政策体系的形成
        (一)供销合作理论的初步建构
        (二)政策举措的密集出台
    三、“放手发展供销合作社”
        (一)整顿老社
        (二)发展新社
第三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与功能提升(1953-1956)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供销合作社的新使命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供销合作社新任务的提出
    二、基层组织体系的完善和规范管理的加强
        (一)加强组织建设
        (二)强化民主管理
        (三)健全管理制度
    三、“为农业生产服务”方针的全面贯彻
        (一)供应生产资料
        (二)扶持农村副业生产
        (三)新仓经验与“结合合同”的普遍推行
        (四)开展生产救灾
    四、对农村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背景和改造形式
        (二)对农村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农村小商小贩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大跃进时期农村供销合作社的“下放”与 “恢复”(1957-1965)
    一、农村基层供销社下放“人民公社”
        (一)县以上机构合并及所有制性质的改变
        (二)农村基层社“下放”人民公社
    二、大跃进狂飙中的“大购大销”风潮
    三、“多重压力”下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恢复
        (一)恢复供销合作社的决策过程
        (二)供销合作系统的重建
    四、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继续发展
        (一)“轻装上阵”——开展“三清”运动
        (二)“强化服务功能”——开展改善经营管理运动
        (三)“拓展服务网点”——大力发展代购代销店
第五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徘徊与曲折发展(1966-1976)
    一、对供销合作社的“大批判”及后果
        (一)“大批判”引发思想混乱
        (二)供销合作社的组织撤并和性质变化
        (三)“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的普遍推行
    二、在“文革”中的曲折发展
        (一)供销合作社的再次恢复
        (二)为稳定农业生产发挥关键作用
第六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1977-1991)
    一、农业政策的调整与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有关争论
        (一)农业政策的调整与农村市场的变化
        (二)改革大潮中供销合作社改革方向的有关争论
    二、二十世纪80年代供销合作社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一)恢复“三性”,启动供销合作社改革(1979-1983)
        (二)实行“五个突破”,变“官办”为“民办”(1984-1985)
        (三)抓好“六个发展”,建立综合服务体系(1986-1991)
    三、二十世纪80年代农村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总体评价
第七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脱困”与“新生”(1992-2002)
    一、农村供销合作社陷入经营困境
        (一)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供销社陷入经营困境
        (二)农村供销合作社陷入困境的多维分析
    二、全行业扭亏为盈目标的实现
        (一)《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指明方向路径
        (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恢复为“脱困”提供组织保障
        (三)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为脱困提供政策保障
    三、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创新发展
第八章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作用和基本经验
    一、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作用
    二、农村供销合作社发展演进的基本经验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社会出版社图书营销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思路
    1.3 论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营销策略的4Ps理论
    2.2 营销策略的4C理论
    2.3 整合营销
3 中国社会出版社环境分析
    3.1 中国书业的基本情况
    3.2 中国社会出版社图书营销的状况
    3.3 中国社会出版社图书市场营销方式的演变
    3.4 中国社会出版社宏观环境分析
    3.5 中国社会出版社微观环境分析
    3.6 中国社会出版社SWOT分析
4 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图书市场分析
    4.1 中国社会出版社的图书市场细分
    4.2 中国社会出版社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
5 中国社会出版社图书营销策略
    5.1 中国社会出版社图书营销之产品策略
    5.2 中国社会出版社图书营销之价格策略
    5.3 中国社会出版社图书营销之渠道策略
    5.4 中国社会出版社图书营销之促销策略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S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图书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论文框架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与文献研究法
        1.3.2 实地调查法
        1.3.3 案例研究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市场营销的概念及内涵
    2.2 图书营销相关理论
        2.2.1 图书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2.2.2 图书营销学的内涵和作用
        2.2.3 图书营销学的研究内容
        2.2.4 STP理论
        2.2.5 图书营销的4Ps
    2.3 新媒体营销
        2.3.1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2.3.2 新媒体营销的特征
        2.3.3 新媒体营销渠道
    2.4 相关文献综述
        2.4.1 关于图书营销方面的研究
        2.4.2 关于图书出版发行品牌建设的研究
        2.4.3 关于图书销售渠道建设的研究
        2.4.4 关于新媒体营销的研究
第3章 S出版社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分析
    3.1 公司概况
    3.2 外部环境分析
        3.2.1 PEST分析
        3.2.2 五力模型分析
    3.3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3.3.1 公司教辅经营组织机构
        3.3.2 教辅出版流程
        3.3.3 主要教辅品种介绍
        3.3.4 出版社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3.4 SWOT分析
        3.4.1 公司优势
        3.4.2 公司劣势
        3.4.3 市场机会
        3.4.4 市场威胁
第4章 S出版社营销策略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战略定位及营销现状
        4.1.1 战略定位
        4.1.2 营销现状
    4.2 营销策略的主要问题
        4.2.1 产品方面的问题
        4.2.2 价格方面的问题
        4.2.3 渠道方面的问题
        4.2.4 促销方面的问题
    4.3 营销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3.1 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
        4.3.2 人才缺乏
        4.3.3 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
第5章 S出版社教辅图书营销策略重构
    5.1 目标市场战略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产品定位
    5.2 营销策略重构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第6章 实施保障措施
    6.1 优化组织内部流程
        6.1.1 建立动态项目管理制
        6.1.2 建立社会化的校对队伍
        6.1.3 注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6.2 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企业文化
        6.2.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2.2 重视对员工企业文化的引领
    6.3 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
    6.4 健全公司营销激励机制
    6.5 提升营销团队能力
        6.5.1 选聘、组建高效的营销团队
        6.5.2 强化对营销团队的教育和培训
        6.5.3 完善营销团队的薪酬激励机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不足和未来展望
        7.2.1 论文不足
        7.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中国实体书店业态转型研究 ——基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范围界定
    三、研究思路及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实体书店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节 实体书店转型研究现状
    第二节 媒介生态系统与中国实体书店
第二章 中国实体书店生存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实体书店社会环境分析
    第二节 中国实体书店群体内部关系分析
第三章 中国实体书店现状调研
    第一节 不同业态实体书店现状调研
    第二节 网络数字技术对实体书店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实体书店综合性转型困局及其原因
    第一节 实体书店综合性转型困局
    第二节 实体书店转型困局的原因
第五章 我国实体书店业态转型探索
    第一节 实体书店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第二节 实体书店转型的政策支持
    第三节 实体书店谋求自身变革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中国实体书店业态转型方向
    第一节 实体书店业态转型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重视读者的主体性地位
    第三节 保持先进的业态经营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试论图书发行主渠道优势的发挥(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为例[D]. 黄家周.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8)
  • [2]YF出版社图书营销策略研究[D]. 蔺洁.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3)
  • [3]新时期新华书店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王喜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02)
  • [4]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直复营销研究[D]. 张秀环.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5]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少儿图书营销策略研究 ——以“皮皮鲁总动员”系列为例[D]. 匡丽娜.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6]纸上的光影:中国影视小说研究(1920-2010)[D]. 黄勇军. 兰州大学, 2018(10)
  • [7]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02)[D]. 李攀.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8]中国社会出版社图书营销策略分析[D]. 卫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9]S出版社中小学教辅图书营销策略研究[D]. 李丽. 山东大学, 2020(05)
  • [10]中国实体书店业态转型研究 ——基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D]. 杨璐. 山东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论图书发行主渠道优势的发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