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e星LQ And的快速光变(论文文献综述)
徐倩[1](2012)在《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演化》文中认为本论文讨论致密星质量对低质量X射线双星(LMXBs)演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方向:一、双星系统的分岔周期随着初始吸积星质量从1.4到1000M(?)的变化情况;二、在固定初始伴星质量(1M(?))和初始轨道周期(Pi=2d)不同吸积星质量情况下,低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的演化;三、系统最终的轨道周期-白矮星质量关系对初始吸积星质量是否敏感。本论文的具体结构如下。首先在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一下X射线双星的观测和理论方面的内容,包括银河系内X射线源的观测特征,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这个过程中的相关物理机制。在第二章中,我们给出了选取的低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演化的数值模拟结果。这里我们考虑的吸积致密星初始质量为1.4,10,20,100,200,500和1000M(?)分别对应于中子星,恒星级黑洞和中等质量黑洞。在这些双星系统中质量传输由伴星的核演化和/或磁制动和引力辐射导致的角动量损失驱动。对于不同的系统,我们得出它们用来区分分离系统和合并系统的分岔周期Pbif,并且发现伴星取固定初始值(1M(?)),吸积星初始质量从1.4到1000M(?)情况下分岔周期的变化为从-1d到≥3d,这说明主要角动量损失机制从磁制动变为引力辐射。作为说明我们比较了固定初始伴星质量(1M(?))和初始轨道周期(只=2d)下不同双星系统的演化。致密星为中子星或恒星级黑洞的双星系统演化为分离的氦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对,而致密星为中等质量黑洞的双星系统演化为超致密双星系统。因此我们可以说双星的演化严重地依赖致密星的质量。然而,我们得出中子星低质量X射线双星中发现的演化末期的轨道周期-白矮星质量关系对于初始吸积星质量完全不敏感,甚至在致密星是中等质量黑洞的情况下。最后,我们在第三章中总结以上内容并给出未来工作的方向。
杭恒荣,陈亚峰,臧志云,黄磷,郭子和,郝晋新[2](1994)在《EM Cep的快周期光变》文中指出1990年和1992年本文作者用北京天文台兴隆站60厘米反光望远镜对Be星EMCep作了UBV光电测光,取得数据277组。结合历年来文献给出的光变极小时刻数据作了O-C分析,得到了改进的周期为0.806184天或单波周期为0.403092天。分析还表明可能存在周期变快的趋势,且周期变率dP/dt=-8.8514×10-10;光变曲线的形状呈现出极小阶段尖锐而极大阶段较宽。此外U-B色指数随光变周期位相有可察觉的变化。
杭恒荣,陈亚峰,臧志云,黄磷,郭子和,郝晋新[3](1994)在《Be星LQ And和EM Cep的快速光变》文中研究指明 UBV photometric observations of LQ And and EM Cep were made with 60 cm telescope at Beiji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from 1990 to 1992. Some results are briefly summarized as follows:(1) LQ And317 data sets have been obtained. HR9011 was used as the comparison star. Combining these data with some published VBV measurements of secured during 1983-1988, an improved period of light variation has been derived, and a new ephemeris for minimum light has been suggested:T min. light = HJD 2445621.5964 + 0.309418 × E.(2) EM Cep277 data sets have been obtained. HD208218 was used as the comparison star. With these data a minimum light time base been derived at HJD 2448912.0452. Combining this value with all published previously, an improved linear ephemeris has been derived with a rms of 0.01382:T min. light = HJD 2440134.7338 + 0.8061840 x EIt is of interest to note that there is also a possibility of decrease tendency of the period. We have derived an ephemeris by using a binomial fitting with a rms of 0.01155:
杭恒荣,陈亚峰,臧志云,黄磷,郭子和,郝晋新[4](1993)在《Be星LQ And的快速光变》文中认为1990年至1992年期间,本文作者用北京天文台兴隆站的60cm镜对LQ And作了UBV测光,取得了317组的观测数据,并结合1983年至1988年共479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LQ And有稳定的快光变周期.新确定的光变周期同文献中给出的略有差别,为0.309418天.
周体健,乔国俊[5](1991)在《简介河内X射线双星及其光学对应体》文中研究表明已被光学证认的约100个致密X射线源,绝大部分是一颗致密星(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与另一恒星组成的双星。其中主要有三种类型:(1)伴星为大质量早型星,简称HMXB;(2)伴星为低质量晚型星,即LMXB;(3)激变变星。本文重点简介前两类的基本观测事实及理论模型,也顺便提到后者。
二、Be星LQ And的快速光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e星LQ And的快速光变(论文提纲范文)
(1)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X射线双星概述 |
1.1 X射线双星的观测 |
1.1.1 高质量X射线双星 |
1.1.2 低质量X射线双星 |
1.2 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形成与演化 |
1.2.1 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形成 |
1.2.2 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演化 |
1.3 X射线双星的物质传输过程 |
1.3.1 洛希瓣渗溢(RLO) |
1.3.2 公共包层(CE)演化 |
第二章 致密星质量对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演化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恒星演化程序和双星模型描述 |
2.2.1 恒星演化程序 |
2.2.2 质量和角动量损失机制 |
2.3 数值计算结果 |
2.4 讨论和小结 |
第三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Be星LQ And的快速光变(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演化[D]. 徐倩. 南京大学, 2012(10)
- [2]EM Cep的快周期光变[J]. 杭恒荣,陈亚峰,臧志云,黄磷,郭子和,郝晋新. 天文学报, 1994(02)
- [3]Be星LQ And和EM Cep的快速光变[J]. 杭恒荣,陈亚峰,臧志云,黄磷,郭子和,郝晋新.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1994(01)
- [4]Be星LQ And的快速光变[J]. 杭恒荣,陈亚峰,臧志云,黄磷,郭子和,郝晋新. 天文学报, 1993(04)
- [5]简介河内X射线双星及其光学对应体[J]. 周体健,乔国俊. 天文学进展, 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