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部非洲的保险业(论文文献综述)
贾辉[1](2021)在《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全球外商投资的金额呈增长趋势,中国对外投资也呈持续增长态势并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然而,中国对外投资近年来也出现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忽视环境问题将成为导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环境问题导致国家责任的风险也在增加。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正文包括六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国际投资环境保护问题和国际法律制度)、第二章(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预防责任)、第三章(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及构成要件)、第四章(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国家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第五章(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关于国际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预防义务,本文通过综合性国际环境立法文件和专门性国际环境立法文件探讨了预防原则,包括双边/多边投资协定与预防原则、国际投资项目环境评估与预防原则、绿色金融与预防原则。关于国际投资协定与环境保护,本文围绕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研究了NAFTA、USMCA、CPTPP、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国际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比较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的环境条款,对中国所参与对外投资协定中的环境条款、中国对外投资协定中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中国对外投资协定中环境事件之纠纷解决机制进行了探讨。之后,该章节介绍了国际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指出环境影响评价是减少投资建设项目对环境不利影响的重要预防措施,结合《埃斯波公约》等多边国际条约和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相比较,对中国对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行了讨论。最后,该章节探讨了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从绿色金融的定义和重要意义出发,梳理了绿色金融相关之国际法体系,结合美国、巴西、印度、墨西哥、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关于绿色金融的立法实践,比较中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探讨了绿色金融在中国对外投资环境保护方面的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关于国际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构成要件,本文探讨了国际投资环境损害国家责任之构成要件,将国际投资行为区分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两种情形讨论了国际投资环境损害国家责任之构成要件。其次,该章节探讨了私人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比较中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环境损害国家归责之要件分析,讨论了中国投资者境外投资的国家归责问题。本文还从投资国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国家责任的承担形式、分担机制、免责情形等内容。关于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本文首先讨论了核电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核电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核事故赔偿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再结合中国核企业“走出去”之概况和中国国内立法分析,以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参与英国核电项目为例,分析了中国核企业“走出去”发生境外核事故之国家责任。其次,该章节探讨了航天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航天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航天事故赔偿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包括《外空条约》、《责任公约》、《登记公约》、《营救协定》、《月球协定》等,结合中国航天企业“走出去”之概况,以假设案例的方式,探讨了“走出去”的中国航天企业一旦发生航天事故,是否会引发中国的国家责任等问题。最后,该章节探讨了石油产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从石油领域环境保护之风险出发,梳理了石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之国际法体系,包括《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其议定书、《设立油污损害赔偿国际基金国际公约》及其议定书、《勘探、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和其他相关国际公约,再结合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之概况,分析了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发生境外石油污染之潜在风险,并区分事故造成海洋污染和陆地污染分别就国家承担相关赔偿责任进行了分析。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应重视因环境问题导致国家责任的风险。本文分别在中国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预防义务、中国境外投资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中国特定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方等方面,分别提出了中国海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议。
杨枝煌,陈尧[2](2020)在《中国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运筹》文中研究说明大湾区建设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蓝图的核心部分,是实现经济空间结构转型、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及激活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路径、塑造经验、自上而下的高度规划及海外布局的发展模式为中国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借鉴。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闽粤桂琼大走廊再到闽粤桂琼经济一体化综合区;从长三角大湾区到苏沪浙大走廊再到苏沪浙经济一体化综合区;从环渤海大湾区到辽冀津鲁大走廊再到辽冀津京鲁经济一体化综合区的湾区经济建设构想,纵横串联了中国南北沿海线和东中西部地区,同时顺应了大国经济空间重构、区域经济空间重构、全球经济空间重构的大势,有利于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湾区经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王向楠[3](2020)在《气候变化与保险业:影响、适应与减缓》文中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现实风险,保险业兼具损失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应当更加关注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本文首先阐述了气候变化给保险业带来的影响;然后梳理了保险业针对气候变化采取的适应举措,包括追踪和使用最新科学成果、建设公司治理机制、整合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压力情景分析、调整业务结构和设计保单、借助公共部门的力量以及开展信息披露等;进而分析了保险业如何发挥减缓气候变化风险的作用,包括积极承保气候变化风险、发展节能减排领域的保险、发挥费率机制的激励作用、提升政府在气候变化中对脆弱群体的帮扶效率、投资时承担环境责任以及输出知识技术等。最后,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基于"稳定"目标,应更加着眼长期,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审慎监管框架,实施统一的气候变化压力情景分析,并加强信息披露;基于"发展"目标,应统筹建设数据库和方法论,开发针对气候变化的两种"分类法",促进节能减排领域的承保和投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治理。
李涛,焦芃,王冬斌[4](2020)在《南非政府和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非是非洲碳排放大国。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风险持续上升,南非作为金砖国家成员国、非洲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相关风险。本文在就气候变化对南非产业、政府财政和金融体系作用原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国政府和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中国政府和金融体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
黄洁[5](2020)在《基于风险评估的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随着矿山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尾矿库作为矿山矿选后排出尾矿的场所,是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之一,加强尾矿库安全风险管理是我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安责险作为现代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安全生产领域引入意义重大。由于我国安责险发展起步较晚,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实施方式和制度建设层面,关于如何实现企业安全风险与安责险保费定量挂钩缺少深入研究。因此,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是我国高危行业安责险定价模型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目前亟需填补的一项空白。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以非煤矿山尾矿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非煤矿山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以期为合理确定安责险保费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进安责险的顺利实施。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从“人、物、环境、管理和项目特性”5个方面构建了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非煤矿山尾矿库企业的安全风险状况,为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对比分析了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除法集成法确定评估指标的风险权重,并构建了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评估方法能够较好的适应多层次的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且计算简单、易于掌握,在保证评估结果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同时也满足了安责险保费厘定的经济性要求。(3)基于实际数据构建了AGA-RBF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企业安全风险与安责险保费之间的对应机制。利用湖南省58个非煤矿山尾矿库承保样本数据进行了安责险保费厘定实验,在模型变量选择和参数设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采用GD算法、SGA算法和AGA算法分别训练的RBF神经网络误差,证明了AGA-RBF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准确性更高,为我国非煤矿山尾矿库安责险产品定价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测算方法。(4)以湖南省M尾矿库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风险评估模型和AGA-RBF模型的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较为合理,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出该项目的实际安全风险状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可为保险机构评估企业安全风险和制定合适的安责险保费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我国安责险的发展和促进保险市场的良性竞争具有积极意义。
Ivan Sarafanov[6](2020)在《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互联网经济与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各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规模的数字化不仅引起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结构根本性的变革,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及新型合作机制探索的关注度。学术界认为,互联网交易和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是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后,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和新的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由跨境数据流动构成的数字产品贸易正在促进全球货物、服务、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以及改变各类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例如,当中小企业拥有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它们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客户,并随时参与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数字贸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互联网上消费品的销售和在线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包括使全球价值链得以实现的数据流、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服务以及无数其他电子交易平台和应用程序。不过,当前数字产品贸易除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被视为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日益增多的领域之一。这些保护政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宽容到严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严谨的数据管理制度。即数字贸易的出现使得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降低,导致类似于金砖国家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而保持着很多新型“虚拟”贸易壁垒和数据限制性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若金砖国家将继续提高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或提出更严格的数据限制性措施,这是否必然会增加数据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衡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建立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政策措施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对金砖国家采用的新型和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具体保护政策和措施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发现其主要特点和问题,并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资料库。此外,使用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计算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种指标,衡量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本文发现,根据数字贸易限制指数评估结果,金砖国家呈现“一高、三中、一低”贸易保护程度结构,其中中国采取的保护水平最高,同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保护度属于中等以下水平,而南非的水平最低。根据数据限制指数评估结果,在金砖国家范围内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数据保护程度最高并正在逐步提升,而南非与巴西维持相对较低的保护程度。其次,为了计算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本文建立多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根据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个反映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的指标,构建数字贸易保护强度综合指数(DTPSI)作为模型的自变量。为了计算模型的因变量,本文使用GTAP 10数据库建立Levinson-Petrin非参数估计模型对金砖国家2004-2014年间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最终在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础上,模拟分析三种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方案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发现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如邮电和通信服务、金融和保险业和公共服务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性质上不属于数据密集度很高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受到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低级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效应缺乏弹性,因此不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很大的下滑压力,而中级和高级数字贸易保护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富有弹性,因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再次,本文采用GTAP 1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代入到模型当中,进一步分析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数字贸易壁垒措施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数字产品贸易保护强度水平的提升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由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使用大量的数据本地化措施导致的损失更大一些。从各行业的产出规模来看,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导致的数据自由流动限制使得所有国家数据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生产规模萎缩,而数据密集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出水平受到影响最小。从进出口贸易规模来看,由于金砖国家采取的一半以上数字贸易壁垒政策使用于限制国内数据跨境出口(传输),因而使得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下降,而进口贸易上升。最后,为了克服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政策对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值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尝试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两种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实现方案。其中第一个是全面考虑发展中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需要,以WTO为主和TiSA协议为辅GATS“+”多边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第二个则为了加强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联系,包括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运行机制及软环境合作领域“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本文认为,金砖国家之间须要加强内部协调,尽快开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多边数字贸易合作,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并努力实现互联网领域消费者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目标。
蒲大可[7](2020)在《非洲外债问题研究 ——历史演进、深层逻辑及其影响》文中指出债务是长期伴随非洲发展的老问题。本论文系统分析了非洲债务问题的形成与发展,探究了债务成因及其背后的深层根源,总结了非洲外债规模与风险持续扩大对非洲及中非融资合作的影响,并提出努力方向与改进建议。首先,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研究了非洲债务问题的形成与发展,并根据非洲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发展和债务情况,将非洲国家债务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50、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该时期非洲经济较快发展,债务问题初显但并不突出。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滞胀,而非洲国家进口替代、结构调整等发展策略的接连失败,造成经济持续下滑,债务也迅速累积并在80-90年代爆发危机,促使国际债权人在90年代末推出各种债务减免措施。第三个时期是2000年至2008年,非洲经济因大宗商品繁荣而得到快速增长,同时得益于多双边减债协议的落实,外债规模由2255亿美元降至1864亿美元。第四个时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2014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非洲经济遭受重创,在全球货币宽松背景下,非洲国家举债加大发展性开支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债规模再度迅速扩大,到2017年已达5350亿美元,部分债务指标也出现恶化,债务危机再现端倪,本论文称之为“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非洲国家债务规模与风险的持续扩大是否会引致系统性债务危机。本论文采用指标分析、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DSF)以及横向和纵向对比等方法,对“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做了分析;同时,也选取肯尼亚、吉布提、刚果(金)、刚果(布)和赞比亚等五个国家做个案研究。结果表明,多数非洲国家的债务指标尚处于门槛值以内,短期内非洲整体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从趋势上看,非洲整体债务负担在加重,面临外部冲击时违约风险在增大,高风险国家增多,少数国家的债务已不可持续。与20世纪80-90年代非洲债务危机相比,“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表现出一些新特点,例如,优惠性质贷款占比大幅下降;更多非洲国家发行利率高达5%至16%的国际主权债券;来自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贷款在部分非洲国家外债中占比快速提高等。这些因素都使得非洲国家面对更高的利率和汇率风险以及短期偿债风险。非洲债务问题有着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根源。从直接原因看,债务出现问题,一方面是政府收支出了问题,收入相对支出少了,造成债务规模扩大;另一方面是债务管理出了问题,债务结构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偿债风险变大。从历史根源看,债务问题周期性出现,既是非洲经济脆弱性、依附性以及严重依赖外部资金的表现,也是在国际环境不断变化背景下,为满足自身发展迫切需要所做出的现实选择,其背后则反映出非洲国家长期忽视内部积累而对外依赖的思想惯性。在“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中,多党民主化使得政府更“短视”,倾向于更多借债以满足竞选承诺,从而强化了对外依赖的惯性,而市场化融资的迅猛增长,使得非洲脆弱的单一经济结构在面对冲击时,外部缓冲手段更为缺乏。20世纪80-90年代,很多非洲国家因外债上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而陷入贫穷。“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也对非洲国家带来了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偿债负担超过门槛值后,将挤占财政资源,降低国内投资率,抑制经济增长;外债来源多元化增大了管控债务风险的难度等。本论文认为,为实现“债务-发展”的良性循环,非洲国家还需要在诸多方面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如从思想上改变对外依赖的心理和惯性,有效动员国内金融资源,加大财源和生产性开支,加强自身债务管理能力,统筹安排外资项目建设的优先次序,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提升经济自主发展能力。“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中,中国因素是受到各方关注与争论的焦点。本论文的分析表明,自2012年起中国对非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到2017年贷款存量已占非洲外债总额约20%。中国对非融资提供了资金支持,显着带动了中国企业参与非洲交通、电力、能源、信息通讯、农业、制造业及工业园区建设,在推动破解非洲发展瓶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中非融资合作中也存在着不可持续、不均衡、不对称等问题,在非洲债务规模与风险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不仅对非贷款风险上升,还对中国对非贸易、工程承包和投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中非合作也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在对外投融资管理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也亟待改进。基于此,本论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对非贷款风险防控,探索推动存量项目债转股、扩大人民币在非洲的使用、加强国际三方合作,同时积极促进中非投融资合作模式创新,助力非洲工业化发展,提高非洲自身“造血”能力,从源头化解债务问题。
张厾[8](2019)在《中国企业在肯尼亚投资的政治风险及规避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和肯尼亚两国政治关系持续升温,经贸合作持续深入发展。中国企业在肯尼亚进行了大量直接投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能源产业等多个领域,中国在肯尼亚拥有可观的海外利益。但是肯尼亚地处冲突不断的东非,中国企业在肯尼亚进行直接投资面临较大政治风险,既面临国家内乱、官僚政治和腐败、族群冲突、劳工骚乱、恐怖主义等宏观政治风险,又面临选择性抵抗、选择性恐怖主义、外国公司竞争、国际舆论冲击等微观政治风险。为应对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国家应继续深化中肯两国友好关系,完善中肯投资保护机制,完善对外投资相关制度,完善驻肯使馆的风险预警和安全援助机制;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在经营中实施本土化战略,开展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重视当地华侨华人及其社团的作用,重视当地媒体的作用,建立包含事前评估、事中管理、事后处理在内的企业政治风险管理体系。上述措施将有利于中国企业高效规避和科学应对在肯尼亚直接投资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更加安全地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钱斌[9](2019)在《21世纪肯尼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根据全球人力资本指数最新报告,挪威、芬兰、瑞士、美国、德国和瑞典等发达国家排名均靠前位,而与其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广大发展中国家因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滞后,使得整体人力资本竞争力比较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比较低下。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集聚地,职业技术教育对于开发人力资本,促进青年就业增收,摆脱经济贫困,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肯尼亚作为非洲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从独立起到二十世纪末,大力发展中等学校技术教育,建立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并将职业教育纳入8-4-4学制体系。步入新世纪,肯尼亚经济不断走出发展困境,实现平稳增长的同时,青年人口(15-24岁)数量也逐年上升,出现“青年人口膨胀”现象,青年失业问题十分突出,经济增长与青年失业率攀升之间的失衡是其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显着矛盾。职业技术教育在解决青年就业创业、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作用明显,肯尼亚《2030年愿景》更是将其视为经济走向繁荣必须依赖的主要引擎。然而,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不清、管理体系混乱、师资力量不足、发展资金缺乏、课程设置忽视能力培养等问题使其不能够培养出本国发展所需要的合格技能型人才,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也是顺应全球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实现非洲职业教育整体振兴的客观要求。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历史研究等方法,在回顾肯尼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以来肯尼亚有关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法案和报告,研究其改革的措施,分析其发展成效与挑战。研究发现,其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明确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健全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入学机会,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设,开发基于能力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拓宽职业技术教育资金来源渠道。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职教机构数平稳快速增长、院校结构与布局趋于均衡、学生入学数整体不断上升、男女生性别差距出现缩小态势、公立机构教师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以及高职院校师资水平明显提高;改革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家庭贫困的限制、资金项目的缺乏、传统文化观念的阻碍、私营部门参与的不足和部门机构之间协调机制的薄弱等方面。最后,针对肯尼亚职教存在的挑战,结合当前中肯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现状,立足发挥中国自身优势,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两国职业教育深入合作,本文提出四点改进性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协同资源开发,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结合典型案例,共享成功发展经验;鼓励多方参与,增强合作整体效果。
ANDRIANIONY DOMOINALALAINA ANDONIRINA FELANA(安心悦)[10](2018)在《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 ——来自马达加斯加企业的经验数据》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高涨,资本在国家之间流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因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构建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而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吸引外资可以弥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并可能促进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进而形成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加速涌入,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引进先进技术和充分利用劳动力,进而培育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现阶段引进外资,实现技术创新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更关系到本国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成长能力的构建。迄今为止,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更多地围绕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溢出效应,鲜少有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微观企业影响的研究成果。而对于马达加斯加这一发展中国家而言,近些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技术和技能转让、贸易网络的建立、产业升级以及国际市场关系的改善等方面给本国的企业成长带来了许多外部效应。因此,以马达加斯加企业为样本,积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对本国企业成长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出现了众多研究成果,但并不是所有成果均显示正相关效应。而近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开始缩小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比例。因此,众多疑问随之而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影响与溢出效应是否与预期相距甚远?溢出效应是否足以证明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国投资者而必须实施补贴和税收激励?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深入挖掘,探究外商直接投资对马达加斯加国内企业的实际影响。同时分析个别行业的外部技术环境是否会影响技术转移效应?在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框架,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和企业成长之间有相互影响的关系,技术溢出在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成长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本文加入了股权治理结构作为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成长关系之间的调节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提出的研究假设。在实证研究设计中,本文用替代变量来检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为自变量,研发溢出和劳动力溢出为中介变量,而股权治理结构为调节变量,企业成长为因变量。本研究的实证数据来自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根据使馆要求,数据均为保密状态)。根据Baron和Kenny(1986)以及温忠麟(2004)的研究,本文使用马达加斯加2014-2016年外资企业样本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样本包括1268个观测值。同时,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检验了股权治理结构的调节效应。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一、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马达加斯加的企业成长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结合马达加斯加国情,外商投资受到政治影响较大,在2009年期间,因受马达加斯加政治变动影响,很多外国投资者从马达加斯加撤资,随着2014年新政府成立,马达加斯加提出相应的免税政策和外商引资政策,外国投资者对马达加斯加纺织领域、建筑领域、旅游领域、资源开采领域投资逐渐增加,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示范效应,使马达加斯加企业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竞争迫使国内公司改进生产线并达到相应的水平,这使得马达加斯加企业快速成长。二、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溢出的关系技术溢出中劳动力溢出和研发溢出两个维度变量对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做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力溢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表明由于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资企业员工的不断流动,马达加斯加企业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期间可能积累各种相关技能,会导致内资企业人力资本的提升,并带动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不断改善,全面提升内资企业的智力资本,提高马达加斯加的人才质量;第二,外商直接投资对研发溢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组织模式给东道国企业带来了技术机会,这些先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增加了马达加斯加企业的技术储备,提供更多的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在国内企业自身创造技术知识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学习、接触和利用更多的技术资源。三、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的关系企业成长对技术溢出的两个维度劳动力溢出和研发溢出分别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溢出和研发溢出均对企业成长呈现显着的正向影响。这表明:一方面,劳动力是企业成长的关键资源,马达加斯加企业对外部新获取的知识和管理经验进行吸收和利用,使得员工的劳动力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劳动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带来先进的技术,为马达加斯加提供先进的科技技术和信息技术,使得马达加斯加外资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了企业成长。另外,高技术水平的外资企业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导致内资企业迫于外部市场压力,为提高竞争力而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生产效率,进而也促进了内资企业快速成长。四、技术溢出的中介效应和股权治理结构的调节效应对技术溢出中介作用下,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中存在2个中介效应,分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溢出-企业成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溢出-企业成长。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成长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加大劳动力溢出和研发溢出起到了促进企业成长的间接效果。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越大,马达加斯加在消化吸收方面的投入越大,从技术引进中所获得的技术溢出使得相应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经济溢出就越大。以股权治理结构为调节变量,分别考察股权治理结构在劳动力溢出和研发溢出与企业成长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股权治理结构对劳动力溢出与企业成长关系没有显着的调节作用,随着外资流入不断加大,马达加斯加企业的人才流失还不会对企业成长造成较大影响;另一方面,股权结构治理在研发溢出与企业成长之间却存在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即股权治理结构当中外资股份比重越高,研发溢出与企业成长的正向关系被削弱。说明随着外资股份比重越高,导致马达加斯加过度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甚至复制跨国公司的技术规程和路径,形成依赖性工业化,蒙受技术惩罚、规模惩罚和成本惩罚等,导致本地企业核心技术升级受阻,技术创新水平能力下降。
二、南部非洲的保险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部非洲的保险业(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前言 |
第一章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问题和国际法律制度 |
第一节 国际投资之环境保护问题 |
一、国际投资与其环境效应问题 |
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问题 |
三、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的法律逻辑分析 |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相关国际法律制度 |
一、国际投资环境保护相关国际法和案例 |
二、投资国关于境外投资环境保护之立法 |
三、东道国关于外商投资环境保护之立法 |
四、投资国与东道国双边投资协定之法律协调 |
第三节 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及其问题 |
一、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介绍 |
二、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保护现有法律体系的问题 |
第二章 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预防责任 |
第一节 国际投资之环境保护与预防原则 |
一、预防原则之概述 |
二、国际投资环境保护国家预防责任之体现 |
三、中国境外投资中预防责任之体现 |
第二节 国际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国家预防责任 |
一、国际投资与环境影响评价 |
二、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 |
三、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之立法实践 |
四、中国境外投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三节 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相关之国家预防责任 |
一、国际投资与绿色金融 |
二、各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 |
三、中国关于绿色金融之立法实践 |
四、中国境外投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四节 国际投资协定环境条款中国家预防责任 |
一、国际投资协定之环境条款 |
二、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环境条款之现状 |
三、中国投资保护协定中环境条款之完善 |
第三章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及构成要件 |
第一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 |
一、传统国家责任理论 |
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致国家责任 |
三、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之具体构成要件分析 |
四、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分析和完善建议 |
第二节 私人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 |
一、域外私人行为之国家归责 |
二、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归责 |
第四章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形式、分担机制与免责问题 |
第一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形式 |
一、国家责任的主要形式 |
二、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相关国家责任的形式 |
第二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
一、跨界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
二、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损失分担机制 |
三、中国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损失分担机制之完善 |
第三节 国际投资所致环境损害的国家赔偿责任之免责情形 |
一、同意或重大过错 |
二、不可抗力 |
三、危难和危急情形 |
四、已经采取了一切必要和适当措施 |
第五章 特定领域国际投资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
第一节 核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
一、核领域环境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
二、中国核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责任分析 |
三、中国核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二节 航天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
一、航天领域事故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
二、中国航天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国家责任 |
三、中国航天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三节 石油产业领域国际投资所致环境问题之国家赔偿责任 |
一、石油产业领域环境损害之国家赔偿责任 |
二、中国石油领域境外投资所致环境损害之赔偿责任分析 |
三、中国石油领域境外投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之完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中国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运筹(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大湾区建设的基本实践 |
(一)纽约湾区 |
(二)旧金山湾区 |
(三)东京湾区 |
二、中国大湾区建设的基本规划 |
(一)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闽粤桂琼沿海大走廊再到闽粤桂琼经济一体化综合体 |
(二)从长三角大湾区到苏沪浙沿海大走廊再到苏沪皖浙经济一体化综合体 |
(三)从环渤海大湾区到辽冀津鲁沿海大走廊再到辽冀津京鲁经济一体化综合体 |
三、中国大湾区建设的愿景定位 |
(一)大国内部经济空间重构层面,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
(二)国际区域经济空间重构的层面,打造亚洲超级宜业宜居大走廊 |
(三)全球经济空间重构层面,建成国际经济合作示范圈 |
(3)气候变化与保险业:影响、适应与减缓(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保险业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 |
(一)实物风险对保险业的影响 |
(二)转型风险对保险业的影响 |
(三)责任风险对保险业的影响 |
三、保险业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
(一)追踪和使用最新科学成果 |
(二)加强公司治理机制建设 |
(三)整合风险管理框架 |
(四)进行压力情景分析 |
(五)调整业务结构和设计保单 |
(六)借助公共部门的力量 |
(七)开展信息披露 |
四、保险业减缓气候变化 |
(一)积极承保气候变化风险 |
(二)发展节能减排领域的保险 |
(三)发挥费率机制的激励作用 |
(四)提升政府对气候变化中脆弱群体的帮扶效率 |
(五)投资时承担环境责任 |
(六)输出知识技术 |
五、对我国保险监管的政策建议 |
(一)基于“稳定”目标 |
1. 更加着眼长远 |
2. 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审慎监管框架 |
3. 实施统一的气候变化压力情景分析 |
4. 加强信息披露 |
(二)基于“发展”目标 |
1. 建设数据库和方法论 |
2. 开发针对气候变化的两种“分类法” |
3. 促进节能减排领域的承保和投资 |
4.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治理 |
(三)一些补充说明 |
(4)南非政府和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气候变化对南非经济的影响 |
(一)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1. 旱灾频发影响农业生产 |
2. 电力产业过度依赖煤炭资源 |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旅游产业资源 |
(二)对政府财政的影响 |
(三)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
1. 气候变化给银行业带来信用风险和声誉风险 |
2. 异常气候给保险业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
3. 气候变化导致金融产品价格波动,从而影响资产管理业 |
二、南非政府和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
(一)南非政府 |
(二)金融体系 |
1. 银行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2.保险业推出相关保险产品 |
3. 资产管理业将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等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过程 |
三、对中国政府和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 |
(一)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
(二)加大绿色项目信贷投放力度 |
(三)继续推进PPP模式在绿色项目中的应用 |
(四)进一步加强环保准则在金融领域的运用 |
(五)加强绿色债券资本市场建设 |
(5)基于风险评估的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尾矿库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采用的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础理论 |
2.1 风险评估相关理论 |
2.1.1 风险的概述 |
2.1.2 风险评估的内容 |
2.1.3 风险评估的方法 |
2.2 安责险相关理论 |
2.2.1 保险的概述 |
2.2.2 安责险的概述 |
2.2.3 安责险与其他险种比较 |
2.3 保险费率厘定相关理论 |
2.3.1 保险费率的概念 |
2.3.2 费率厘定的基本原则 |
2.3.3 费率厘定的基本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
3.1 环境信息的建立 |
3.1.1 风险评估的目的和范围 |
3.1.2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
3.1.3 风险等级标准的制定 |
3.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3 风险评估指标的描述 |
3.3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1 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
3.3.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
3.3.3 除法集成法确定组合权重 |
3.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3.4.1 指标集与标准集的建立 |
3.4.2 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
3.4.3 构造模糊隶属度矩阵 |
3.4.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非煤矿山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模型研究 |
4.1 RBF神经网络 |
4.1.1 RBF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 |
4.1.2 RBF神经网络的结构 |
4.1.3 RBF神经网络的学习 |
4.2 遗传算法 |
4.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
4.2.2 遗传算法的基本要素 |
4.2.3 标准遗传算法的定义 |
4.2.4 标准遗传算法的不足 |
4.3 AGA-RBF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
4.3.1 AGA-RBF神经网络设计 |
4.3.2 AGA-RBF神经网络流程 |
4.4 安责险保费计算模型的确定 |
4.4.1 变量选取与数据准备 |
4.4.2 结构确定与参数设置 |
4.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1.1 企业概况 |
5.1.2 尾矿库概况 |
5.1.3 保单概况 |
5.2 安全风险评估 |
5.2.1 安全风险分析 |
5.2.2 风险权重确定 |
5.2.3 安全风险评价 |
5.3 安责险保费计算与分析 |
5.3.1 安责险保费的确定 |
5.3.2 保险费率对比分析 |
5.4 安责险功能的实现 |
5.4.1 保前风险评估 |
5.4.2 保后事故预防 |
5.4.3 事后保险理赔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B 问卷调查 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调查问卷 |
附录 C MATLAB源程序 |
(6)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际经济学贸易壁垒理论综述 |
2.1.1 国际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
2.1.2 国际贸易壁垒主要类型 |
2.2 数字贸易理论、发展情况及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研究综述 |
2.2.2 国外研究综述 |
2.3 数字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研究的文献综述 |
2.3.1 国内研究综述 |
2.3.2 国外研究综述 |
2.4 关于度量数字贸易壁垒的行业和经济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
2.5 国内外文献综述小结 |
第3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
3.1 金砖国家社会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概述 |
3.1.1 金砖国家组织成立和发展历程、结构及主要经济合作领域 |
3.1.2 金砖国家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
3.1.3 金砖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演变情况概述 |
3.1.4 金砖国家成员国内外贸易规模及其结构 |
3.2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概述 |
3.2.1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分析 |
3.2.2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分析 |
3.2.3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领域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
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
3.3.1 云计算概念界定、基本功能、发展规模及其对数字贸易起到的作用 |
3.3.2 云计算服务主要类型、发展优势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
3.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水平及市场规模分析 |
3.4 金砖国家数字内容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
3.4.1 金砖国家计算机和手机游戏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2 金砖国家视频点播和音乐流媒体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4.3 金砖国家数字出版电子图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5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电子交易记录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
3.5.1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发展情况分析 |
3.5.2 金砖国家数字支付发展情况 |
3.5.3 金砖国家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领域主要壁垒和限制措施分析及其水平评估 |
4.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含义、主要类型和特点分析 |
4.1.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的含义 |
4.1.2 数字产品新型贸易壁垒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
4.2 新型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2.1 数据保护与隐私政策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2.2 数据本地化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3 私人和公共网络安全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2.4 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3 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
4.3.1 市场准入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
4.3.2 与投资相关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
4.4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与数据限制性政策保护程度评估 |
4.4.1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4.2 金砖国家数据限制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模型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
5.1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介绍 |
5.1.1 模型设定 |
5.1.2 研究方法介绍 |
5.2 指标选择、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介绍 |
5.2.1 数据密集型行业识别方法与实现步骤 |
5.2.2 基于L-P非参数方法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
5.2.3 建立金砖各国数字贸易保护强度指数(DTPSI)的方法与实现步骤 |
5.3 实证模型实现步骤及其结果 |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
5.3.2 面板数据模型豪斯曼检验 |
5.3.3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
5.4 低级、中级和高级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15个行业TFP影响模拟分析 |
5.4.1 不同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方案对各行业TFP影响模拟方法与结果 |
5.4.2 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数据密集型行业TFP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5.4.3 模拟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和本章主要发现 |
第6章 基于GTAP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
6.1 GTAP10数据库和模型介绍 |
6.1.1 GTAP10模型的基本简介及其主要特点 |
6.1.2 GTAP模型使用于评估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局限性 |
6.2 基于GTAP10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模拟分析 |
6.2.1 模拟方法介绍及其实现过程 |
6.2.2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下实际GDP变化模拟结果分析 |
6.2.3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2.4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上升背景下的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构建 |
7.1 全球与金砖国家现有数字产品贸易合作框架分析 |
7.1.1 多边与诸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2 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层面 |
7.1.3 金砖国家现有关于数字产品贸易政策及合作框架协议 |
7.2 金砖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的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2.1 合作模式一:WTO框架内的多边协议–数字贸易领域多边协议 |
7.2.2 合作模式二:WTO框架内的诸边协议,以信息技术协定框架为主 |
7.2.3 合作模式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框架内的诸边协议 |
7.2.4 以WTO为主Ti SA协议为辅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 |
7.3 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
7.3.1 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路线 |
7.3.2 以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合作模式 |
7.3.3 以BRICS支付系统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运行机制的实现 |
7.3.4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软环境建设合作领域及运行机制的实现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附录A 金砖国家采用的数据本地化及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政策 |
附录B NAICS行业与GTAP行业分类之间的一致性表 |
附录C 论文购买数据库和软件使用许可证明 |
附录D 简字缩语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非洲外债问题研究 ——历史演进、深层逻辑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和论文结构 |
二 债务问题相关概念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一章 非洲债务问题的历史演进 |
第一节 非洲债务形成与发展的逻辑 |
第二节 非洲债务问题历史回顾 |
一 第一个时期(20世纪50、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
二 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 |
三 第三个时期(2000 年至2008年) |
四 第四个时期(2008 年至2019年) |
第三节 国际主权债务的处理机制 |
一 双边主权债务处理:巴黎俱乐部 |
二 多边主权债务处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非洲国家贷款情况 |
第四节 非洲债务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
一 非洲国家的投融资需求及资金瓶颈 |
二 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的主要关注点 |
第二章 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的特点及成因 |
第一节 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可持续性分析 |
一 基于静态指标分析 |
二 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可持续分析框架(DSF) |
三 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的主要特征 |
四 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总体可控 |
第二节 非洲债务问题的比较分析 |
一 地区横向比较 |
二 历史纵向比较 |
第三节 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的直接原因 |
一 债务规模持续上升,产业结构和发展动力单薄 |
二 债务结构出现不良趋势,债务不稳定性增加 |
第四节 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的根源 |
一 对外依赖的思想惯性与政治民主化的相互强化 |
二 市场化融资迅猛增长与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共同作用 |
三 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来消化 |
第三章 非洲债务问题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肯尼亚案例分析 |
一 肯尼亚宏观经济现状 |
二 肯尼亚债务问题分析 |
第二节 吉布提案例分析 |
一 吉布提宏观经济现状 |
二 吉布提债务问题分析 |
第三节 非洲资源国案例分析 |
一 刚果(金)案例分析 |
二 刚果(布)案例分析 |
三 赞比亚案例分析 |
第四章 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的影响 |
第一节 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对非洲的影响 |
一 偿债负担及风险快速上升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 |
二 外债来源多元化增大了非洲国家抵抗风险的难度 |
三 非洲资源型国家的再融资成本和风险明显上升 |
四 非洲国家应加强债务管理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
第二节 中国对非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21世纪以来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 |
二 中国对非贷款的主要特征 |
三 中国主要对非贷款机构 |
四 中非融资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对中非合作的影响 |
一 直接导致中国对非贷款风险上升 |
二 影响中国企业对非贸易、工程承包和投资经营 |
三 中国在新一轮非洲债务问题中的角色引发争议 |
四 暴露出中国对非投融资合作管理的问题与不足 |
五 中非经贸合作提质升级面临紧迫压力和新机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 英文着作和报告 |
二 英文期刊论文 |
三 英文网络资源 |
四 中文着作和译着 |
五 中文期刊论文 |
六 中文网络资源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中国企业在肯尼亚投资的政治风险及规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 |
二、关于在非洲外国直接投资情况的研究 |
三、关于肯尼亚和中肯关系的研究 |
四、关于中国企业在非洲及肯尼亚直接投资的研究 |
五、关于政治风险的研究 |
六、关于政治风险评估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的投资动因及发展概况 |
第一节 中国企业在肯尼亚投资的动因分析 |
一、肯尼亚基本概况 |
二、中国与肯尼亚的双边政治经贸关系 |
三、中国企业在肯尼亚投资的动因 |
第二节 中国和肯尼亚双边贸易概况 |
一、中国和肯尼亚双边贸易的现状 |
二、中国和肯尼亚双边贸易的特点 |
第三节 中国在肯尼亚直接投资概况 |
一、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直接投资的规模 |
二、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
三、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直接投资的特点 |
四、中国在肯尼亚的主要企业和重大项目 |
第四节 中国与肯尼亚投资合作前景 |
一、经济基础坚实、贸易发展稳定 |
二、政治助推合作、关系稳中向好 |
三、战略规划匹配、对接融洽有序 |
第三章 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分析 |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政治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二节 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直接投资的宏观政治风险 |
一、国家内乱风险 |
二、官僚政治和腐败风险 |
三、族群冲突风险 |
四、劳工骚乱风险 |
五、恐怖主义风险 |
第三节 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直接投资的微观政治风险 |
一、选择性抵抗风险 |
二、选择性恐怖主义风险 |
三、外国公司竞争风险 |
四、国际舆论冲击风险 |
第四章 应对在肯尼亚直接投资政治风险的建议 |
第一节 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政治风险应对 |
一、进一步深化中肯两国双边友好关系 |
二、优化和完善对肯投资相关制度 |
第二节 企业和社会层面的政治风险应对 |
一、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
二、加强企业专业人才培养 |
三、开展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
四、重视肯尼亚媒体的作用 |
五、建立企业政治风险管理体系 |
六、重视肯尼亚华侨华人和侨团的作用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9)21世纪肯尼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国际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广泛关注 |
2.肯尼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
3.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 |
(二)概念界定 |
1.职业技术教育 |
2.8 -4-4学制 |
(三)文献综述 |
1.关于非洲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 |
2.关于肯尼亚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 |
3.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评价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一、肯尼亚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一)前殖民地时期:师徒传承的技能技艺学习 |
(二)殖民地时期:初现萌芽的职业技术教育 |
(三)独立初期:蓬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 |
1.建立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 |
2.职业技术教育开始被纳入8-4-4 教育体系 |
(四)结构调整时期:陷入困境的职业技术教育 |
1.公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
2.私营非正规部门职业技术培训作用凸显 |
二、21世纪肯尼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 |
(一)国内背景分析 |
1.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
2.《2030 年愿景》和新宪法的颁布 |
3.青年人口与就业压力的持续上升 |
4.本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 |
(二)国际背景分析 |
1.全球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趋势 |
2.非洲职业技术教育整体振兴的要求 |
三、21世纪肯尼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举措 |
(一)明确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体制 |
1.促进公立和私立职业教育机构共同发展 |
2.完善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 |
(二)健全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 |
1.建立国家与郡县两级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机制 |
2.规范主要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机构职能 |
(三)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学生入学机会 |
1.增加职业技术教育地域供给 |
2.关注女性和弱势群体培训需求 |
(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1.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资格标准 |
2.构建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培训体系 |
(五)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建设 |
(六)开发基于能力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
(七)拓宽职业技术教育资金来源渠道 |
四、21世纪肯尼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成效与挑战 |
(一)取得的成效 |
1.公私职教机构数平稳快速增加 |
2.院校结构与布局趋向均衡发展 |
3.学生入学数整体不断上升 |
4.男女生性别差距出现缩小态势 |
5.公立机构教师数呈现增长趋势 |
6.高职院校师资水平明显提高 |
(二)面临的挑战 |
1.家庭贫困的限制 |
2.资金和项目的缺乏 |
3.传统文化观念的阻碍 |
4.私营部门参与的不足 |
5.部门机构间协调机制的薄弱 |
6.职业教育自身因素的制约 |
五、中国——肯尼亚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现状与改进建议 |
(一)中肯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前景光明 |
1.“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出台 |
2.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现状 |
(二)中肯职业技术教育合作改进建议 |
1.加强顶层设计以建立职业教育长期合作机制 |
2.协同资源开发以提升职业教育综合服务能力 |
3.结合典型案例以共享职业教育成功发展经验 |
4.鼓励多方参与以增强职业教育合作整体效果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 ——来自马达加斯加企业的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简称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
五、主要研究创新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研究 |
一、外商直接投资概念 |
二、外商直接投资动机 |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 |
第二节 企业成长相关研究 |
一、企业成长内涵 |
二、企业成长影响因素 |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成长 |
第三节 技术溢出相关研究 |
一、技术溢出概念 |
二、技术溢出影响因素 |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
研究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关系原理 |
第一节 基本理论 |
一、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
二、企业成长理论 |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和企业成长之间关系分析 |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成长 |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溢出 |
三、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 |
四、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 |
五、理论分析框架 |
研究小结 |
第三章 马达加斯加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的状况分析 |
第一节 马达加斯加政府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沿革 |
一、改革与政策总体规划 |
二、税收变革历程 |
三、外商直接投资立法与注册机制改革 |
四、外商直接投资双边投资和条约协议 |
五、马达加斯加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
一、外商直接投资动机分析 |
二、总体外商直接投资分析 |
三、三次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分析 |
四、各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分析 |
五、马达加斯加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马达加斯加技术溢出现状分析 |
一、对技术溢出的需求分析 |
二、劳动力溢出分析 |
三、研发溢出分析 |
四、马达加斯加技术溢出存在的问题 |
第四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分析 |
一、马达加斯加三次产业SWTO分析 |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马达加斯加产业成长的影响分析 |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马达加斯加行业成长的影响分析 |
四、外商直接投资对马达加斯加企业成长的影响分析 |
五、马达加斯加企业成长存在的问题 |
研究小结 |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成长关系假设 |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溢出关系假设 |
三、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关系假设 |
四、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和企业成长关系假设 |
第二节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一、样本选择 |
二、数据来源 |
第三节 变量设计 |
一、因变量 |
二、自变量 |
三、中介变量 |
四、调节变量 |
五、控制变量 |
第四节 实证模型构建 |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成长关系实证模型 |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溢出关系实证模型 |
三、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关系实证模型 |
四、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关系实证模型 |
研究小结 |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成长关系的实证模型解析 |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成长的实证结果分析 |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溢出的实证结果分析 |
三、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的实证结果分析 |
四、中介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
五、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
研究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基于政府层面 |
二、基于企业层面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四、南部非洲的保险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投资环境保护之国家责任研究 ——以中国海外投资为视角[D]. 贾辉. 中国政法大学, 2021(11)
- [2]中国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运筹[J]. 杨枝煌,陈尧. 社会科学, 2020(12)
- [3]气候变化与保险业:影响、适应与减缓[J]. 王向楠. 金融监管研究, 2020(11)
- [4]南非政府和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对策研究[J]. 李涛,焦芃,王冬斌. 国际金融, 2020(06)
- [5]基于风险评估的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研究[D]. 黄洁. 湖南大学, 2020(07)
- [6]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 Ivan Sarafanov.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5)
- [7]非洲外债问题研究 ——历史演进、深层逻辑及其影响[D]. 蒲大可.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中国企业在肯尼亚投资的政治风险及规避策略研究[D]. 张厾. 华侨大学, 2019(04)
- [9]21世纪肯尼亚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研究[D]. 钱斌.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10]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 ——来自马达加斯加企业的经验数据[D]. ANDRIANIONY DOMOINALALAINA ANDONIRINA FELANA(安心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