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空翻转体的动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刁嘉慧[1](2020)在《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是1984年在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以4金4银1铜的成绩排名第一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7金1银的成绩达到巅峰,此后逐渐开始走“下坡路”。2016年里约奥运会,我国男子体操队仅在团体项目获得一枚铜牌。体操作为我国的优势传统项目,成绩的大幅度下滑需要学界进行深入地研究。随着2017-2020年版竞技体操规则的颁布,男子竞技体操各单项成套动作编排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东京奥运周期第47-49届体操世锦赛男子单项决赛各成套动作编排为研究对象,对各单项进入决赛的运动员所完成的成套动作编排进行了横、纵向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对运动员对新规则的掌握情况及其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的探究,为我国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自由体操项目成套动作编排在难度编排中多以E组及以上难度的单个动作作为开场动作,C组难度的“前直360°”和D组难度的“后直900°”、“前直720°”是主流动作,连接加分主要采用“转体+转体”的“回笼类”连接,结束动作主要采用D组难度动作。2、鞍马项目成套动作编排难度动作的选择主要集中在D和E组难度动作,下法主要采用“斯托克里A起倒立转体270°并移位3/3下”。3、吊环成套动作编排主要采用C、D、E组难度动作,“向前大回环成手倒立”、“乔纳森”、“弹十字”、“直臂直体慢翻上成水平十字支撑”4个动作是运动员采用的主流动作,下法主要采用D组难度的“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4、跳马项目的难度趋于加难,动作类型选择主要集中在前手翻类和第一腾空转体90°或180°两大类,其中“罗奇转体180°”、“直体尤尔琴科转体1080°”动作是运动员选择的主要动作,两跳主要采用“Ⅰ+Ⅱ”、“5.6+5.6”组合。5、男子双杠项目成套动作编排中动作类型的选择主要集中于支撑摆动类和悬垂大摆及短半径回环类,单个难度动作主要选用“希里成背撑”、“挂臂后摆上屈体前空翻成支撑”、“后上转体180°成倒立”、“后上成倒立”、“屈体莫伊分腿后切成倒立”、“前摆分腿后切杠上直体再握”6个动作,下法主要采用F组难度动作。6、男子单杠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中单个动作主要以D组难度的“直体特卡切夫”、“并腿马尔凯洛夫”、“阿德尔转体180°经正握倒立”为主,二连接的动作连接形式为获得连接加分的主要方式,下法主要采用“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下。
李兆明[2](2020)在《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类动作及其连接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腾越及其连接,是现代体操单杠项目加分重点区域,也是单杠项目核心难度价值所在,是该项目的灵魂,腾越动作充满多样性、惊险性以及不确定性,使单杠运动变得惊艳、丰富和增加未知等因素,腾越连接瞬间点燃观众视觉的高潮,增加单杠项目的观赏性。能在该项目腾越及其连接的难度动作中占有绝对优势,就具有夺得这个项目制高点的能力,也是男子竞技体操团体冠军的重要法码之一。广东男子体操队的竞技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男子体操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体操精英,曾培养出肖俊峰、许志强、李春阳、黄华东、卢裕富、冯敬、梁富亮等奥运冠军及世界冠军。广东男子体操队自从2001年起,曾经连续三届全国运动会体操比赛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队伍。但随着FIG评分规则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推移,广东男子体操队全国顶尖的团体地位受到各方各面的冲击。在2019年两次全国性大赛单杠项目中仅有1人获得第四和1人获得第八,全年与奖牌无缘,更不用说争夺金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关于广东男子体操运动员单杠项目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广东男子体操队能够充分表现单杠特征的腾越动作及其连接的习得数量、人口进行数据化管理,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其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探讨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广东男子体操队单杠项目在国内比赛表现平平,基本处于二三流竞技水平,腾越应用方面,有所侧重。腾越动作将以运用D组以上的科瓦克斯类、特卡切夫类和叶格尔类居多,而马尔凯洛夫类、京格尔类及盖罗德类基本不使用。单个腾越难度值有所提升(达G组),腾越连接完成人口较少,仅1人次使用腾越连接。在同一类腾越动作需要储备完成4个或以上的腾越动作才能具备腾越连接技术的习得及应用能力。2、广东男子体操运动员在单杠项目上曾经具备空翻类连接加分能力,皆因作战思路偏软,腾越连接加分价值与稳定性没有达到需求的平衡,空翻类腾越连接少有出现。3、广东男子体操单杠腾越连接选用上一直建立在科瓦克斯类和特卡切夫类这两种腾越类型的平台上,究其原因:这两个类别,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可参照的案例较多,在使用人口上有保证,能达到一个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的效果,没有选择其他类型腾越连接或复合型腾越连接。4、广东男子体操单杠腾越连接使用量与国内外单杠水平相差甚远,只有国内二分之一水平,只有世界好手的八分之一。5、广东男子体操单杠腾越及其连接的完成人口储备不足,在单杠项目腾越选用人口能够达到国内水平八成左右,但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霍文杰[3](2020)在《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文中指出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个项群,10个不同风格的舞种。其中,拉丁舞分为5个项目,即伦巴舞(rumba)、恰恰舞(cha-cha-cha)、桑巴舞(samba)、斗牛舞(paso doble)和牛仔舞(jive)。本研究选取了具有柔媚抒情、缠绵浪漫特点的伦巴舞中不可或缺的walk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图像解析法获取优秀选手和普通专项学生体育舞蹈伦巴舞七种walk动作运动学特征,包括: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身体重心位移、速度、时间运动特征和身体两侧髋关节与肩关节的角度变化,髋、膝、踝关节,主、动力腿髋、膝、踝关节的速度以及动作主力腿与动力腿髋、膝、踝关节的角度运动特征等内容进行测试、统计与分析,其意义在于揭示该动作技术运动过程特点和规律,为日后诊断与分析体育舞蹈训练中伦巴舞的高水平有特色的技术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探寻伦巴舞中七种walk动作身体各关节部位运动轨迹,从而增强体育舞蹈科学训练的方法和运动方面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结论如下:1.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身体重心位移特征:优秀选手在X、Y、Z三个轴运动方向表现均为优秀,尤其是X轴前后方向身体重心运动位移较为明显;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左右身体重心位置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X轴前后方向和Z轴垂直方向重心位移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证明专项学生在Y轴方向上身体重心位移达到了优秀选手的水平,但X轴前后方向和Z轴垂直方向位移与优秀选手还有较大的差距。2.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身体重心速度特征:优秀选手身体运动重心整体表现上较为优秀,身体重心速度控制的快慢稳定;X轴check forward walk动作中,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具有显着性差异;Y轴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身体重心速度不具有显着性差异;Z轴back walk动作中,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具有显着性差异。3.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身体重心时间特征:不同选手在音乐节奏的切分方面表现不同,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在身体重心位移时间上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但从每个动作具体阶段的时间来看,伦巴舞walk动作不同阶段的身体重心位移时间出现了差异性,专项学生身体重心移动的时间特征不佳,动作的连贯性出现问题。4.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身体两侧肩关节角度与髋关节角度特征:专项学生的身体两侧肩关节角度偏小,其髋关节角度在check forward walk等多个动作中存在一定的错误和问题,即身体髋关节与肩关节扭转角度过小,动作完成幅度不够。5.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速度特征:优秀选手在主力腿与动力腿髋、膝关节速度变化上均表现优异,专项学生主力腿和动力腿在髋、膝关节速度中均表现不足,证明专项学生在walk动作出脚时存在抢节拍的情况,优秀选手和专项学生在主、动力腿踝关节速度变化上没有明显的参数指标变动,不具有显着性差异。6.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角度特征:专项学生主力腿髋关节和踝关节角度在delay back walk、delay forward walk(直腿)两个动作上偏大,膝关节角度偏小;动力腿髋关节和膝关节角度在这两个动作上偏小,踝关节角度偏大。证明专项学生身体动作整体流动性和舒展性不足,动作优美度比优秀选手差,身体重心推动不到位,支撑性较差。
汤自龙[4](2020)在《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研究》文中认为体操是我国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如今竞技体操运动的迅速发展,国际体操规则的不断更新,对我国体操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体操界必须及时认清当前形势,积极发展对策,尤其是少儿体操基础训练应得到特别的关注。在少儿体操训练阶段,为帮助运动员能高效地掌握重点动作,需要借助多种教学训练手段来实现,而辅助练习作为少儿体操训练中主要教学训练手段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结合我国实施的《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男子)》(以下简称《大纲》),筛选9-12岁男子体操6项重点动作内容,研究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具体内容,辅助提供部分辅助练习的参考练习图片,探索9-12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为基层男子少儿体操训练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为少儿体操训练、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研究结论:(1)9-12岁男子体操6项重点动作共计61个,其中自由体操14个重点动作;鞍马13个重点动作;吊环7个重点动作;跳马7个重点动作;双杠10个重点动作;单杠10个重点动作。(2)采用平均值法对9-12岁男子体操6项重点动作的权重进行计算,分别确定了9-10岁与11-12岁中6项重点动作的权重配比。(3)通过对9-12岁男子体操6项61个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进行研究,共研究和梳理出211个辅助练习。其中自由体操14个重点动作59个辅助练习;鞍马13个重点动作36个辅助练习;吊环7个重点动作18个辅助练习;跳马7个重点动作26个辅助练习;双杠10个重点动作32个辅助练习;单杠10个重点动作40个辅助练习。其次,为31个辅助练习配备了相应的示例图片以供参考。(4)9-12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应该采用专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及安全性原则4个教学训练原则;9-12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可以运用分解法、完整法、直观法、保护帮助法与利用辅助器械5个教学训练方法。
张雨薇[5](2020)在《艺术体操阿提丢转体动作的三维运动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艺术体操项目的深入发展,对身体难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旋转难度一直是我国艺术体操项目需要攻克的难题。阿提丢转体作为艺术体操转体动作的典型代表,如何在维持最佳旋转姿态的前提下增加转体周数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本文运用两台日产松下NV—米D9000摄像机,采用定点、定焦、定距的方式对优秀运动员和专修生进行拍摄;采用美国ARIEL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对阿提丢转体动作进行解析。通过对比优秀运动员与专修生的运动学指标变化,分析其各个环节的技术特征并进行客观评价,总结其核心影响因素,为艺术体操教学与实践提供理论借鉴。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阿提丢转体动作根据动作完成过程主要可划分为预摆、启动成型、旋转三个动作阶段。(2)优秀运动员转体运动特征:预摆阶段的肩、髋横轴旋转幅度较大,膝角呈由小至大的变化规律;启动成型阶段的肩、髋关节所带动的角速度快,通过充分打开双臂,从而获得较大的动量矩,随后通过双臂上举动作来固定转体姿态,以减小运动半径来减小转动惯量;肢体控制能力与动态平衡能力较强,转体中的上肢、身体重心与转轴差值较小,“有效旋转阶段”维持时间较长,占整个转体动作的46.2%。(3)专修生转体运动特征:在预摆阶段中的肩、髋关节预摆动作幅度小,膝关节角度变化不规律,且变化特征相差较大;在启动成型阶段所表现的肩、髋角速度慢,双臂打开幅度不充分,转体姿态成型速度较慢,“鹤立式”舞姿的上肢动作固定性差,运动半径较大;在转体过程中,上肢运动坐标、身体重心与转轴差值较大;在运动阶段的时间特征表现上,“有效旋转阶段”时间占转体动作总比的22.2%。(4)对比分析结果:在阿提丢转体动作中,优秀运动员的肩、髋旋转角度均大于专修生;专修生的膝关节运动特征缺乏规律性;以启动臂领先做圆周运动时,专修生上肢运动幅度小于优秀运动员,“鹤立式”舞姿成型速度均比优秀运动员慢;优秀运动员在旋转过程中,上肢坐标、身体重心无限接近转轴,专修生上肢运动表现不固定,且有左右偏移情况;在运动时间特征上,较专修生而言,优秀运动员较强的肢体控制能力表现出绝对优势的“有效旋转阶段”,阿提丢转体动作更具有效性。
李雪[6](2020)在《世界优秀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 ——以东京奥运周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2017—2020年女子国际体操评分规则》,结合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世界优秀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为研究对象,对世界优秀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的编排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世界优秀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的编排特色和优点,并据此分析我国在成套动作编排上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平衡木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依据。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平衡木的竞赛规则不断细化,对动作的完成标准越来越高。东京奥运周期内,规则降低了对最高难度动作和成套动作编排的要求,并减少了对动作间连接加分的限制。给予了运动员更多的选择空间,促进竞技体操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2)在动作分值上:D分呈现两极化趋势,高分与低分之间差距较大,其中美国有着最高难度动作,引领着平衡木项目的难度发展;E分呈现上升的趋势,运动员的动作完成质量越来越高。其中掉木是影响E分的最大因素。(3)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上法动作难度以D组为主逐步提高,并且动作类型从舞蹈类逐步向技巧类转换;木中动作呈现出技巧动作难度下降、舞蹈动作难度上升的趋势,并且动作连接在编排中位置越来越重要,成为运动员提高起评分的主要途径;下法动作难度一直在上升,动作连接已成为常态,并逐步从两连接向三连接过渡。(4)成套动作在选择上缺乏对高难度动作的使用,并且动作类型不丰富,缺少对转体类动作和高难度空翻类动作的运用。(5)美国选手有着最高D分和最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其中以拜尔斯为典型。在动作难度值上美国成为各国前进的目标,带领着平衡木项目朝着高难的方向前进。(6)我国的成套动作呈现出舞蹈动作多,技巧动作少的现象。与国外选手相比,在难度值上还缺乏一定的高度,并且动作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基于三届世锦赛平衡木单项决赛选手的动作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各国应不断的适应规则,利用规则。加强对单个动作的完成规格和完成质量要求,加大对动作串的使用,并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进行动作编排,促进女子竞技体操朝着更美、更难的方向前进。(2)各国应在D分上逐渐加强动作难度,提高难度平均值,以美国为向导,朝着高难度的方向前进。在E分上反复进行动作练习,不断加强动作的稳定性,为高质量的成套动作打好基础。(3)在成套动作的编排中,各国应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勇于尝试,增强对高难度动作的运用。在动作类型上应尽量多样化,增加对转体类动作和高难度空翻动作的使用。结合本国特色进行成套动作编排设计,实现编排多样化。(4)我国在今后的训练上应加强高难度动作的稳定性练习和转体动作的运用率。注重借鉴西方体操强国的发展经验和编排模式。加强动作的多样性和运动员个人风格的培养,形成动态的编排模式。
王亮[7](2019)在《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男、女子)(以下简称《大纲》)是全国少年体操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导和规范着青少年选手的业余训练,对于夯实基本技术、基本能力,推动青少年体操健康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体操动作要领是合理和有效地完体操成动作的方法,也是实施、执行《大纲》训练、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行8—12岁“基本难度”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研究“基本难度”动作要领,使其更加直观、准确、通俗易懂、具有规范性是满足基层教练员、运动员需要的有效手段,也是更好地实施大纲的必要理论支撑和补充。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为研究对象,以《大纲》中8—12岁的训练及比赛动作内容为依据,整理出“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原则及方法、“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依据和原则,筛选出“基本难度”动作,并对其动作要领进行规范化研究和表述,让更多的基层教练员能够理解所训练的动作技术要点,使之更具备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为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训练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体操“基本难度”动作概念为:在体操项目中运动员在完成该年龄组的各种不同结构类型动作时,起到连接和发展高难技术的最基础的动作。2、体操动作要领概念为:指体操理论、技术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专门用语,对于描述具体动作过程时其文字准确、精练、易懂,主要反映做动作的开始姿势、空间方向、身体形式、身体部位、动作速度、结束姿势。3、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五个主要原则为:可行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五个主要方法为:逆推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预测分析法、分类法。4、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的选择结果:男子六项共计选择65个,女子四项共计选择84个。5、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原则为: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严谨性原则、理论性原则。6、对青少年竞技体操男、女子共计149个“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进行了规范化表述,让更多的基层教练员、运动员能够直观、准确的理解正确的动作要领,使之更具备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为我国青少年后备人才训练提供参考资料。
邢凯龙[8](2019)在《2017-2020奥运周期中外男子自由体操“D”分选择与动作编排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2017-2020周期男子自由体操评分规则进行分析,找出变化的要点,并以第47、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3届全国运动会体操比赛和2018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操单项决赛选手的D分难度动作以及编排特征为研究对象,将中外选手的成套D分难度动作、价值分布、开场动作、中间动作、结束动作等环节进行分析对比,旨在找出新周期下男子自由操成套动作编排特点,并针对我国选手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我国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新周期男子自由体操评分规则变动较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取消运动员使用同一对角线的数量限制,要求运动员充分使用整个场地,并增加对边角的合理利用;(2)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剔除空翻成滚翻动作,其次限制运动员的连接加分,提倡运动员向2周及以上空翻类技巧动作发展;(3)将五组别调整为四组别,降低了组别的分值(由2.5分变为2.0分),提倡发展动作难度,并对一些2周及以上空翻类技巧动作进行升组,对一些1周空翻类技巧动作进行降组,主要目的是增加2周空翻类动作的使用量,并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身体姿势,对动作的难度价值进行区分。(2)我国选手在难度动作分、连接分方面不具备优势,尤其是在难度动作分方面,国内选手与国外选手的均值相差0.6分;在连接加分方面我国选手主要是0.1分或0.2分,国外选手主要是0.3分;在组别分方面,中外选手均有能力获得2.0分的加分,并无差异。(3)在动作价值分布方面,国外选手的D分难度动作分布于B-H组,我国选手的D分难度动作分布于A-F组,其中我国选手A-C组的动作价值分布略高于国外选手,D-F组高难动作价值分布略低于国外运动员,从而影响了成套动作的难度分值。(4)中外选手的开场动作编排均呈现单个技巧动作、二连接串动作两种类型。在单个技巧动作方面,向前类技巧动作的使用多于向后类动作,国外选手的D分难度动作集中于E-H组,我国选手集中于D-F组,总体价值低于国外选手;在向前类动作的使用上国内选手多使用前空翻2周动作,国外选手则采用空翻2周加转体动作居多;在向后类动作的使用上国外选手较多采用高难度、个性化动作,如“直体或团身后空翻2周转体1080°”和“团身后空翻3周”等动作的使用,我国选手则多采用潮流化动作,如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720o。在二连接串动作方面,中外选手多采用E+B或C组合,国内选手使用“前+前”类型较多,国外选手则以“后+前”类型为主。(5)中外优秀选手的中间动作编排均包含非技巧动作、单个技巧、连接串技巧三个部分。国外选手的非技巧动作编排种类多样,与个人技术风格紧密结合,例如戈戈拉泽、并腿水平十字支撑、托马斯打滚转体270°起倒立落下接托马斯等动作的编排,既增强了成套动作的观赏性,又能增值D分;我国选手的非技巧动作编排种类单一,以俄式挺身转体1080°为主,且手倒立类动作的编排频次偏高,总体难度价值低于国外选手,在编排理念上与国外选手还有一定差距。单个技巧的编排均以向后类技巧动作为主,其中国外选手多采用2周空翻类动作,我国选手以直体后空翻转体720°、540°等C组动作为主,总体价值低于国外选手。在连接串方面,中外选手均以“后+前”、“前+前”两种类型为主,在0.1分加分的连接串中,中外选手的难度组合均以E或D+B或C为主;在0.2分加分的连接串中,国外选手普遍采用D+D或E组合,我国选手仅呈现D+D的编排。(6)中外优秀选手的结束动作无较大差异,除白井健三外,其他选手均以D组动作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为主。值得关注的是,白井健三以独创动作直体后空翻转体1440°(F组)为结束成套,体现了编排中的个性化。中外选手均选择满足组别加分,保证落地稳定的动作作为结束动作。建议:(1)新周期下,我国男子自由操选手及教练员须尽快顺应项目发展趋势,把握项目变化特点,将规则探讨和运动员个人训练现状相结合,编排个性化、竞争力强的成套动作。(2)我国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应适当降低A-C组动作的使用频率,增加D组动作数量,储备E、F组难度,提高难度动作分在总体D分中的比重;同时根据个人技术特点,合理安排难度动作的次序,保证成套连接加分的最大化。(3)我国运动员的开场单个技巧动作要适当增加前空翻2周转体动作的编排频次;在中间动作方面,应着重储备后空翻2周类动作,减少前空翻1周低度数转体动作的使用,并通过连接串的编排来提高成套动作难度,适当降低单个技巧的使用率,在现有的难度水平上保持成套动作难度的稳步增长。(4)注意协调动作质量与难度的同步发展,增加动作的成功率,同时加强与国外优秀选手的交流学习,改进编排理念,取长补短;教练员也应创造与比赛环境相似的训练条件,旨在提高成套动作的熟练度,达到完成稳定、落地稳定的预期目的。
刘雅慧[9](2019)在《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版《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女子)(以下简称《大纲》(女子))是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和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指导下,由中心大纲专家组研究、编写的指导我国少儿女子5—12岁组体操训练、教学和比赛的纲领性教材。自2015年实施、执行以来,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由于《大纲》(女子)中仅提供了训练内容及比赛动作,没有给予可操作性的辅助练习,这难免给基层体操训练带来诸多不便。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有关少儿基础训练阶段的辅助练习资料匮乏且年代久远,不具备时代性。有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问法等研究方法,以《大纲》(女子)重点动作辅助练习作为研究对象,对体操重点动作和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进行界定,筛选出《大纲》(女子)中8—12岁组四个项目的体操重点动作,探索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以及常用的训练方法,提出女子四个项目的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具体做法,为我国少年儿童体操训练、教学提供参考资料。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一、分析和界定了体操重点动作、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二、对《大纲》(女子)四个项目重点动作进行分类与筛选,遴选出74个重点动作。三、通过归纳和整理提出6条实施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经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实效性原则;6种进行体操辅助练习常用的训练方法:分解法、诱导法、保护帮助法、完整法、减难法和加难法;探讨出采用辅助练习具有5方面的作用:有利于运动员体会动作的关键技术、改进错误的动作技术、预防运动损伤、缓解运动员的恐惧心理、提高训练效率及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四、针对四项74个重点动作研究归纳、提出的具体辅助练习共计298条,平均为4条。其中跳马6个重点动作共有34条辅助练习,平均每个动作5.7条;高低杠16个重点动作共有74条辅助练习,平均4.6条;平衡木29个重点动作共有111条辅助练习,平均3.8条;自由体操23个重点动作共有79条辅助练习,平均3.4条。
张业琳子[10](2019)在《张业琳子自由体操阿拉伯团身前空翻二周的运动学分析及训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竞技体操规则的不断更新与变化,自由体操向着越来越高难度动作的趋势发展。高难度的技巧动作与多样化的动作编排,成为了诸多世界顶尖选手的创编成套特点。在国际体联最新颁布的2017-2020女子规则的自由体操难度表中,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团身前空翻二周(简称阿拉伯团身前空翻二周)是向前空翻类动作中的E组动作,有0.5的难度价值;该动作还可进一步发展成具有更高难度价值的阿拉伯屈体前空翻二周和阿拉伯直体前空翻二周,以及发展该动作的技巧连接或混合连接,来获得连接加分。在近五年的世界大赛中,每年的自由体操决赛中都有运动员使用该动作,这说明了该类型动作在成套中具有一定的难度价值以及使用价值,同时也说明了该动作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结合自身学习并完成该动作的亲身训练经历,对该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将该动作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相结合。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以及专家访谈法,以张业琳子所完成的阿拉伯团身前空翻二周动作视频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APAS运动录像系统获取该动作在准备加速、起跳转体、腾空翻转以及落地四个阶段各技术环节的运动学参数,重点分析水平速度、起跳角度、转体时间、腾空高度、翻转速度、放腿时机、落地重心高度等环节,分析该技术动作的运动轨迹及动作特点;对比分析5次动作中,各个阶段的动作技术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归纳总结张业琳子从学习到完成阿拉伯团身前空翻二周的训练手段,为该动作的训练、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二、关于空翻转体的动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空翻转体的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竞技体操评分规则演变的需要 |
1.1.2 我国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需要 |
1.2 文献综述 |
1.2.1 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研究 |
1.2.2 男子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研究 |
1.2.3 男子竞技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2017-2020年版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主要变化 |
3.1.1 2017-2020年版规则总则变化 |
3.1.2 2017-2020年版规则各单项规则变化 |
3.2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 |
3.2.1 男子自由体操前八名成绩 |
3.2.2 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难度编排 |
3.2.3 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连接类型 |
3.2.4 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构成 |
3.3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鞍马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 |
3.3.1 男子鞍马前八名成绩 |
3.3.2 男子鞍马成套动作难度编排 |
3.3.3 男子鞍马成套动作构成 |
3.4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吊环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 |
3.4.1 男子吊环前八名成绩 |
3.4.2 男子吊环成套动作难度编排 |
3.4.3 男子吊环成套动作构成 |
3.5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两跳动作选择 |
3.5.1 男子跳马前八名成绩 |
3.5.2 男子跳马两跳动作难度选择 |
3.5.3 男子跳马两跳动作构成 |
3.5.4 男子跳马两跳动作组合类型 |
3.6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双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 |
3.6.1 男子双杠前八名成绩 |
3.6.2 男子双杠成套动作难度编排 |
3.6.3 男子双杠成套动作构成 |
3.7 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单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 |
3.7.1 男子单杠前八名成绩 |
3.7.2 男子单杠成套动作难度编排 |
3.7.3 男子单杠成套动作连接类型 |
3.7.4 男子单杠成套动作构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2)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类动作及其连接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单杠项目的历史沿革 |
1.3.2 单杠编排的相关研究 |
1.3.3 腾越历史的相关研究 |
1.3.4 腾越配备、构成及技术的相关研究 |
1.3.5 其他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录像观察法 |
2.2.5 个案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2.2.7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动作及其连接现状与分析 |
3.1.1 腾越动作选用 |
3.1.2 腾越动作储备 |
3.1.3 腾越连接现状 |
3.2 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动作及其连接的影响因素 |
3.2.1 作战指导思想 |
3.2.2 腾越选择方向 |
3.2.3 摒弃连接缘由 |
3.2.4 专业人口不足 |
3.3 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动作及其连接的应用 |
3.3.1 腾越应用情况 |
3.3.2 腾越应用趋向 |
3.3.3 腾越应用差距 |
3.4 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动作及其连接的展望 |
3.4.1 广东单杠 |
3.4.2 腾越类别 |
3.4.3 腾越连接 |
3.4.4 技术拓展 |
3.4.5 夯实技术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致谢 |
6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专家信息 |
附录2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
附录3 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4 运动员调查问卷 |
附录5 运动员腾越数据调查表 |
附录6 专家问卷评价表 |
附录7 调查访谈交流提纲 |
个人简历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3)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1.1 拉丁舞起源与发展 |
1.1.2 拉丁舞国内外开展现状 |
1.1.3 伦巴舞的发展与现状 |
1.1.4 伦巴舞walk技术动作重点与难点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研究综述 |
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2.1.1 伦巴舞运动技术特点的相关研究现状 |
2.1.2 伦巴舞中walk动作相关研究现状 |
2.2 运动生物力学相关研究综述 |
2.2.1 运动生物力学测量分析的相关研究现状 |
2.2.2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手段相关研究现状 |
2.3 图像分析系统在相关项目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
2.3.1 图像分析系统在体操类项目运用的相关研究 |
2.3.2 图像解析系统在武术类项目运用的相关研究 |
2.3.3 图像解析系统在竞技健美操项目运用的相关研究 |
2.4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三维图像解析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技术特征分析 |
4.2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运动学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
4.2.1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位移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
4.2.2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速度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
4.2.3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时间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
4.2.4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身体两侧肩关节与髋关节的角度变化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
4.2.5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的速度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
4.2.6 伦巴舞七种不同做法walk动作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运动角度特征测试结果分析 |
4.3 讨论分析 |
4.3.1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位移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
4.3.2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速度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
4.3.3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重心运动时间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
4.3.4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两侧肩关节与髋关节运动角度变化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
4.3.5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运动速度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
4.3.6 伦巴舞walk动作身体主力腿和动力腿髋、膝、踝关节运动角度总体特征讨论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伦巴舞中walk动作身体运动重心位移方面结论 |
5.1.2 伦巴舞中walk动作身体运动重心速度方面结论 |
5.1.3 伦巴舞中walk动作身体运动重心时间方面结论 |
5.1.4 伦巴舞中walk动作身体两侧髋关节与肩关节的角度变化特征结论 |
5.1.5 伦巴舞中walk动作七种不同做法主、动力腿髋、膝、踝关节的速度变化特征结论 |
5.1.6 伦巴舞中walk动作七种不同做法主、动力腿髋、膝、踝关节的角度变化特征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4)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际体操发展对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
1.1.2 辅助练习在少儿体操教学训练中具有重要作用 |
1.1.3 研究重点动作具体的辅助练习可以提高少儿体操训练效率 |
1.1.4 探讨辅助练习有利于丰富少儿体操教学训练手段体系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2.文献综述 |
2.1 有关概念界定 |
2.1.1 体操重点动作 |
2.1.2 体操辅助练习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2.2.1 体操辅助练习的作用与意义相关研究 |
2.2.2 体操辅助器械的理论与应用相关研究 |
2.2.3 男子竞技体操辅助练习的方法与手段相关研究 |
2.3 国外相关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德尔菲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理论基础 |
4.1.1 运动训练学基础 |
4.1.2 运动生理学基础 |
4.1.3 心理学基础 |
4.2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筛选 |
4.2.1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筛选标准 |
4.2.2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筛选过程及结果 |
4.2.3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权重 |
4.3 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内容 |
4.3.1 9-12 岁男子体操自由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3.2 9-12 岁男子体操鞍马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3.3 9-12 岁男子体操吊环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3.4 9-12 岁男子体操跳马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3.5 9-12 岁男子体操双杠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3.6 9-12 岁男子体操单杠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 |
4.4 实施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 |
4.4.1 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 |
4.4.2 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方法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2《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专家调查问卷第一轮》 |
附件3《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专家调查问卷第二轮》 |
附件4《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专家调查问卷第三轮》 |
附件5《9-12 岁男子体操6 项重点动作辅助练习调查问卷表》 |
附件6《9-12 岁男子体操辅助练习的教学训练原则与方法调查问卷表》 |
致谢 |
(5)艺术体操阿提丢转体动作的三维运动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掌握阿提丢转体动作是我国艺术体操项目发展的现实需求 |
1.1.2 阿提丢转体动作的完成有助于促进艺术体操旋转技术难点的突破 |
1.1.3 阿提丢转体动作的运动学分析有利于完善艺术体操的教学方式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艺术体操转体动作基本特征 |
2.1.2 阿提丢转体的技术特征 |
2.1.3 关于艺术体操旋转难度的研究概述 |
2.1.4 高速摄像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的运用 |
2.1.5 关于旋转类技术动作运动学研究现状概述 |
2.1.6 关于艺术体操与运动学的融合应用研究概述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三维录像解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对比分析法 |
3.3 实验设计 |
3.3.1 实验设备方案设计 |
3.3.2 测试步骤 |
3.3.3 转体动作阶段及特征画面 |
3.3.4 运动学指标的选取与计算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阿提丢转体的动作结构特点和动作阶段的确定 |
4.1.1 阿提丢转体的动作结构特点 |
4.1.2 阿提丢转体的动作阶段划分 |
4.2 优秀运动员阿提丢转体运动特征与分析 |
4.2.1 预摆阶段 |
4.2.2 启动成型阶段 |
4.2.3 旋转阶段 |
4.2.4 运动时间特征与分析 |
4.3 普通专修生阿提丢转体动作运动表现的诊断与分析 |
4.3.1 专修生预摆阶段个体分析 |
4.3.2 专修生启动成型阶段个体分析 |
4.3.3 专修生旋转阶段个体分析 |
4.3.4 专修生运动时间特征个体分析 |
4.4 阿提丢转体的运动特征对比分析 |
4.4.1 预摆阶段对比分析 |
4.4.2 启动成型阶段对比分析 |
4.4.3 旋转阶段对比分析 |
4.4.4 运动时间特征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世界优秀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 ——以东京奥运周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体操文化的研究 |
2.1.1 理论认识 |
2.1.2 实践认识 |
2.2 体操规则的研究 |
2.2.1 竞技体操竞赛规则 |
2.2.2 平衡木竞赛规则 |
2.3 体操成套动作的研究 |
2.3.1 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 |
2.3.2 平衡木成套动作技术 |
2.3.3 平衡木成套动作发展趋势 |
2.4 文献简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研究重难点 |
3.3.1 研究重点 |
3.3.2 研究难点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平衡木竞赛规则变化梳理 |
4.1.1 编排要求规则变化 |
4.1.2 连接加分规则变化 |
4.1.3 其他规则变化 |
4.2 平衡木成套动作关联因素特征 |
4.2.1 运动员组成 |
4.2.2 成套动作分值组成 |
4.2.3 成套动作完成情况 |
4.3 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特征 |
4.3.1 上法动作编排 |
4.3.2 木中动作编排 |
4.3.3 连接加分编排 |
4.3.4 下法动作编排 |
4.4 平衡木成套动作结构特征 |
4.4.1 成套动作难度 |
4.4.2 成套动作类型 |
4.5 我国平衡木成套动作基本特征 |
4.5.1 运动员构成情况 |
4.5.2 我国优秀选手成套动作编排特征 |
4.5.3 我国优秀平衡木运动员成套动作发展思路 |
4.6 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发展趋势 |
4.6.1 动作难度发展趋势 |
4.6.2 动作类型发展趋势 |
4.6.3 动作编排发展趋势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附录 B |
(7)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党和政府重视体育并积极推动体操项目的发展 |
1.1.2 体操后备人才训练必须重视“基本难度”动作 |
1.1.3 动作要领是体操训练教学的首要问题 |
1.1.4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亟待规范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研究现状 |
1.3.2 国外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3 研究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研究 |
3.1.1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的概念 |
3.1.2 “动作要领”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
3.1.3 体操“规范化”的概念 |
3.1.4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语义学理论基础 |
3.1.5 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动力学理论基础 |
3.1.6 各个版本体操教材对“基本难度”动作要领的表述现象 |
3.2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原则与方法的研究 |
3.2.1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筛选过程 |
3.2.2 青少年“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原则 |
3.2.3 青少年“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方法 |
3.3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结果 |
3.3.1 男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结果 |
3.3.2 女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结果 |
3.4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依据和原则 |
3.4.1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依据 |
3.4.2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原则 |
3.5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 |
3.5.1 有利于加快教练员、运动员对“基本难度”动作的正确理解 |
3.5.2 有利于丰富《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中的内容 |
3.5.3 有利于加强体操动作要领文字内容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
3.6 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的结果 |
3.6.1 男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结果 |
3.6.2 女子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结果 |
4 结论和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2017-2020奥运周期中外男子自由体操“D”分选择与动作编排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提高我国男子选手自由体操D分价值的需要 |
1.1.2 提高我国男子选手成套动作编排水平的需要 |
1.1.3 提高我国男子自由体操备战东京奥运会实力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男子自由体操 |
2.1.2 D分难度动作 |
2.2 国外研究动态 |
2.3 国内研究动态 |
2.3.1 对男子自由体操评分规则的探讨 |
2.3.2 关于男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的研究 |
2.3.3 关于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研究 |
2.4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2017 -2020 奥运周期男子自由体操评分规则分析 |
4.1.1 成套动作整体描述的变化 |
4.1.2 “D”分说明的变化 |
4.1.3 各结构组别难度动作的变化 |
4.2 中外优秀男子选手成套D分难度动作对比分析 |
4.2.1 中外优秀男子选手“D”分对比 |
4.2.2 中外优秀男子选手D分难度动作的价值分布对比 |
4.2.3 小结 |
4.3 中外优秀男子选手开场动作对比分析 |
4.3.1 中外优秀选手开场单个技巧动作对比分析 |
4.3.2 中外优秀选手开场连接串动作选择对比分析 |
4.3.3 小结 |
4.4 中外优秀男子选手中间动作对比分析 |
4.4.1 中外优秀男子选手非技巧动作对比分析 |
4.4.2 中外优秀男子选手中间部分单个技巧动作选择对比分析 |
4.4.3 中外优秀男子选手中间部分连接串动作对比分析 |
4.5 中外优秀男子选手结束动作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9)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
1.1.2 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需要配套教学资料 |
1.1.3 满足基层教练员训练教学的需求 |
1.1.4 完善体操动作辅助练习的内容体系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我国有关体操重点动作的研究 |
2.2 我国有关体操辅助练习的研究 |
2.3 我国有关体操辅助器械的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深度访问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的研究 |
4.1.1 体操重点动作的词源考究 |
4.1.2 体操动作的相关概念 |
4.1.3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分析 |
4.1.4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的调查研究结果 |
4.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的分类 |
4.2.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跳马动作的分类 |
4.2.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高低杠动作的分类 |
4.2.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平衡木动作的分类 |
4.2.4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自由体操动作的分类 |
4.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及重点动作的筛选 |
4.3.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的筛选 |
4.3.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重点动作的筛选结果 |
4.4 体操辅助练习的研究 |
4.4.1 体操辅助练习概念界定 |
4.4.2 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 |
4.4.3 体操辅助练习常用的训练方法 |
4.4.4 体操辅助练习的作用 |
4.5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跳马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高低杠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平衡木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4.5.4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自由体操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表 |
附件1 问卷一《体操重点动作和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 |
附件2 问卷二《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和体操辅助练习的常用方法》 |
附件3 问卷三《女子少儿体操 8—12 岁组四个项目重点动作调查问卷表》 |
附件4 专家深度访问提纲 |
附件5 专家深度调查问卷 |
附件6 相关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专家咨询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张业琳子自由体操阿拉伯团身前空翻二周的运动学分析及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选题依据 |
1.女子自由体操中阿拉伯类型空翻具有很高的的难度价值 |
2.世界大赛中阿拉伯类型空翻具有较大影响力 |
3.阿拉伯团身前空翻二周的亲历实践具有典型性 |
4.研究阿拉伯团身前空翻二周,丰富体操训练理论与实践 |
(二)研究目的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自由体操难度动作的发展趋势及分析 |
(二)前空翻类动作的技术分析 |
(三)女子体操项目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整体动作分析 |
(二)准备加速阶段 |
1.踺子的技术分析 |
2.后手翻的技术分析 |
(三)起跳转体阶段 |
1.起跳的技术分析 |
2.转体的技术分析 |
(四)腾空翻转阶段 |
1.腾空高度分析 |
2.翻转速度分析 |
(五)落地阶段 |
1.放腿时机分析 |
2.落地重心与缓冲分析 |
(六)阿拉伯团身前空翻二周的训练 |
1.相关的下肢力量训练 |
2.相关的技术训练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关于空翻转体的动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东京奥运周期世界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研究[D]. 刁嘉慧.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类动作及其连接的应用研究[D]. 李兆明.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3]伦巴舞中walk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D]. 霍文杰.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4]9-12岁男子体操重点动作辅助练习内容研究[D]. 汤自龙.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5]艺术体操阿提丢转体动作的三维运动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雨薇.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6]世界优秀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特征研究 ——以东京奥运周期为例[D]. 李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7]青少年竞技体操“基本难度”动作要领规范化研究[D]. 王亮.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8]2017-2020奥运周期中外男子自由体操“D”分选择与动作编排比较研究[D]. 邢凯龙. 山西大学, 2019(01)
- [9]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D]. 刘雅慧.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10]张业琳子自由体操阿拉伯团身前空翻二周的运动学分析及训练[D]. 张业琳子.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