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连导赤散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邱华娟,纪燕琴,刘丽敏,黄剑珍[1](2021)在《坤泰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坤泰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不孕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静脉输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坤泰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4周,随访1年。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血清炎症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性激素促卵泡素(FSH)水平、雌激素(E2)水平、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期间的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hs-CRP、TNF-α、FSH水平均降低,E2、AMH均增高,观察组的hs-CRP、TNF-α、FSH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E2、AMH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随访期间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合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不孕患者,可以提升临床效果,改善血清炎症介质、AMH水平,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用药安全性良好。
崔豪媚,唐露霖,王筱,柏帆,杨小颖,尚文斌[2](2021)在《论引火下行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火下行法是中医传统的治法之一,常用于治疗"火热"所致的病证。而"火热"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贯穿整个病程,引火下行法可以灵活地运用于糖尿病不同时期和证候的治疗,与清热利湿、清热攻下、养阴降火和温肾助阳四种治法配合使用。进一步总结和实践引火下行法在糖尿病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朱瑞雪,徐坤元,韦宇,曾方兴,郑仲华[3](2021)在《淡竹叶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文中提出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淡竹叶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3 ~25 g,常用剂量为3 ~15 g,水煎代茶饮时,最少可用1 g,最大可分次共用至30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最佳用量,如清热泻火治疗小儿心火上炎之疾病、口腔溃疡、牙周炎等,常用3 ~15 g;除烦止渴治疗睡眠障碍、呕吐、盗汗等,常用5 ~10 g;利尿通淋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水肿等,常用5 ~25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泻火常配伍生石膏、黄连、露蜂房等;除烦止渴常配伍淡豆豉、黄柏等;利尿通淋常配伍白茅根、滑石等。
唐艳鹏[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当前,中医药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本课题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王素梅教授门诊的多动症病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研究,总结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方法。方法收集王素梅教授自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儿童多动症病案,进行规范化后,得到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病案,168次处方记录。将患者的一般信息、四诊信息录入平台系统,统计分析男女性别比例、年龄分布、药物性味归经等,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方式统计出处方中的症状及证候频次、药物频次、药物关联度、核心药物组合等,从而得出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证型分布、用药导向及潜在的新方,由此总结王教授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及治疗该病的思路和用药规律。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54名患儿中,男童43例(79.63%),女童11例(20.37%),男女比例约为3.9:1,男童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就诊年龄多集中在7-10岁,约占总数的 64.82%。2.在本次研究的54例病案中,出现的常见症状共有18种,排名前7的分别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大便干、做事拖延、纳呆、睡眠不安。3.本研究涉及四种中医证型:脾肾两虚,心肝火旺证144次(85.71%),痰火内扰证11次(6.55%),脾肾两虚,痰湿内盛证9次(5.36%),肝肾阴虚证4次(2.38%),其中脾肾两虚,心肝火旺证的多动症患儿人数最多。4.本研究中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共使用药物146味,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20位中药分别是益智仁、龟甲、石菖蒲、龙骨、远志、牡丹皮、钩藤、百合、陈皮、熟地黄、决明子、柴胡、龙胆、黄连、天麻、栀子、白芍、法半夏、茯苓、竹茹。5.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在王教授治疗儿童ADHD的方剂中,以应用寒性药、温性药、平性药为主;五味主要以甘、辛、苦味为主;归经主要集中在肝经、心经、肾经、脾经。6.王教授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常用中药组合共74条,包含中药10味。2味药物组合26组,3味药物组合31组,4味药物组合15组,5味药物组合2组。7.经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28组,挖掘出潜在新方14首。结论1.王素梅教授认为儿童多动症病位主要涉及心、肝、脾、肾四脏。脾肾两虚,心肝火旺为该病的主要病机。2.王教授在用药上以寒性,甘味,归肝、心、肾、脾经的药物为主,常用药物有益智仁、龟甲、石菖蒲、龙骨、远志、牡丹皮、钩藤、百合、陈皮等。3.王教授治疗本病方用自拟“静心安神汤”加减,以“补肾健脾,清心平肝”为治则。
王卫涛,常克,李莎[5](2021)在《常克教授辨治小儿肾病经验》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肾病综合征的诊治不断的迈向一个新台阶,吾师常克教授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不囿于传统辨证论治,采取多种方法对小儿肾病进行辨治,疗效卓越,值得推广学习。
唐露霖[6](2021)在《引火下行法在内科疾病中的用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引火下行法源流进行梳理,根据古代涉及引火下行法的医籍,总结研究进展、治则治法及用药规律,以期对引火下行法能够有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方法:收集整理古代文献(先秦~近代)有关引火下行的条文,建立数据库,总结用药规律,对医案数据库中的各家用药进行分类、总结及分析,依照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等各方面,运用频数及聚类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再依据中药学进行讨论引火下行方的组方特点、用药规律等。结论:1、引火下行法是从针灸“上病下治”理论过渡到中药治疗的治法。其治疗对象主要是以火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治法多种,主要分为温肾助阳、清热泻火、润下攻下、利水渗湿、养阴降火以及重镇安神六种模式。2、引火下行法在古代最主要应用于治疗发热与吐血,此外,常用于咽喉痛、喘证、癫狂、烦躁、消渴、口疮、眼病、痢疾、咳嗽、呕吐以及中风。3、根据引火下行常用方剂药物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推断引火下行法常见的模式包括:温肾助阳、清热攻下、清热利湿、养阴清热、益气清热以及补血清热。4、引火下行常用药以寒性药为主;引火下行常见药物中,以苦、甘、辛三类药最为常见;常见归经为心经、肾经、脾经;常用药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以及泻下药为主。
沈莉[7](2020)在《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对比TD组与非TD组外周血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探讨与TD的相关性,明确TD患儿的免疫状态。2.通过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TD 12周的疗效,验证“从心论治”的科学性,通过研究疗前、疗后TD患儿外周血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明确静心止动方在细胞水平和免疫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寻找中医药治疗TD的突破点。方法:1.收集2018年8月-2019年8月就诊于广安门医院儿科门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18岁TD患者和同期我院体检非TD者,分别纳入TD组、非TD组。2.检测、观察疗前TD患儿与非TD患儿外周血的CD8+CD28-、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观察有无异同;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前、后TD患儿的CD4+CD25+CD127-、CD8+CD28-Treg 细胞水平变化情况。3.CRF表(病例报告表)记录:①TD患儿一般资料,②TD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③实验室相关指标:TD组治疗前、治疗后的CD8-CD28-、CD4+CD25+CD127-、尿常规、肝肾功能;非TD组入组时的 CD4+CD25+CD127-、CD8+-CD28、尿常规、肝肾功能;④记录有无不良事件。4.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采用参数检验,计数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差异性检验采用独立t检验、Mann-Whitney Utest、单因素方差、Kruskal-Wallis H、卡方检验等: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Kendalls tau-b秩相关等;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判别分析。结果:1 CD4+CD25+CD127-、CD8+CD28-Treg 细胞与 TD 的相关性1.1本试验最终纳入TD组65例,非TD组30例。1.2疗前TD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整体水平较非TD组无显着差异,P=0.550(P>0.05)。但在年龄<8岁组、肺脾气虚组、阴虚风动组中,疗前TD组CD4+CD25+CD127 Treg细胞水平低于非TD组;在年龄大于11岁组、心肝热炽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高于非TD组(年龄、证型无交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1.3非TD组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与年龄存在显着直线影响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207 X+10.40。而TD组在疗前中未呈现这种线性关系,再次验证了疗前TD组存在CD4+CD25+CD127-Treg细胞异常1.4疗前TD组的CD8+CD28-Treg细胞整体水平高于非TD组(P=0.042<0.05)。在不同分组中具体表现为:疗前TD女孩组、年龄小于8岁组、病情中度、重度组、TS组、CTD组、阴虚风动组的CD8+CD28-Treg细胞水平高于非TD组,在本试验中,病情程度与TD类型存在交叉影响,其余均为独立影响因素。1.5疗前TD组男孩与女孩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CD8+CD28-Treg细胞的异常也主要表现于在女孩组,即男孩、女孩对Treg细胞的表达能力存在差异。1.6以疗前TD组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对中医证型进行判别,总正确判别率为73.8%,其中对心肝热炽证判别的准确率高达83.9%。1.7 疗前 TD 组与非 TD 组在 CD4+CD25+CD127-、CD8+CD28、CD4+、CD8+、CD3+之间的关系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即TD的Treg细胞其与周围免疫细胞的关系仍相对稳定,表明TD免疫功能的异常是免疫系统的整体异常。2.静心止动方对TD的影响静心止动方治疗TD 12周后,病情得到控制者7例(10.8%),疗效显着者29例(44.6%),有效者23例(35.4%),无效者6例(9.2%),总有效率为90.8%。不同性别组、年龄组、证型组组间的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21<0.05。3.静心止动方对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影响3.1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疗后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水平向非TD组接近,各小组中Treg细胞疗后水平除阴虚风动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仍低于非TD组(P<0.05)、疗后TD女孩组CD8+CD28-Treg细胞水平仍高于非TD组(P<0.05),余较非TD组均已无显着差异。3.2静心止动方治疗前后的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变化率与YGTSS减分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1.TD患儿存在免疫系功能异常,且是免疫系统的整体异常,而不仅仅局限于某类免疫细胞的异常。其免疫功能的异常即可表现免疫耐受降低,又可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增强。推测由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免疫交叉反应及(或)炎症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是导致TD发病原因之一。2.男孩、女孩对Treg细胞的表达能力不同,推测可能是TD男女发病率不同的原因之一。3.证型是影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水平差异的显着因素,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可以考虑作为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4.在本试验中,静心止动方的总有效率为90.8%,其疗效不受性别、年龄、证型的影响,对于重度TD,其总有效率也可达78.6%。静心止动方治疗TD安全有效,且局限性小,可广泛的面向TD患病群体。5.静心止动的疗效与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疗前、疗后的变化率具有一致性,即静心止动方在治疗TD患儿同时,对Treg细胞具有纠偏作用,尤其对呈双向异常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双向调节作用。
鲁璐,汪悦[8](2020)在《金实教授运用黄连导赤散合并玉女煎治疗舌痹经验》文中认为通过典型案例探讨全国名老中医金实教授运用黄连导赤散合并玉女煎治疗舌痹的经验,金实教授认为舌痹病机为心经热盛、瘀血内阻、脉络不通,大多内热阴伤;黄连导赤散合并玉女煎组方有清心泻火,滋阴生津的作用。
孟闯闯,金实,柯娟,魏刚,纪伟[9](2019)在《金实教授应用滋阴凉血畅络法治疗白塞病经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金实教授应用滋阴凉血畅络法治疗白塞病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论述金实教授应用滋阴凉血畅络法治疗白塞病经验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辨证选方和灵活选用药组、药对的经验特色予以总结,并举案例佐证。[结果]金实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血热、络脉瘀滞。治疗上强调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并以滋阴凉血、祛邪畅络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少数病人病情缠绵难解,以气虚湿阻为主要表现,则以益气健脾、除湿畅络治疗取效。金实教授指出,临证应谨守病机,辨证选方施治,灵活运用药组、药对,以提高临床疗效。所举验案以滋阴凉血、祛邪畅络方法治疗,并参以药组、药对,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金实教授应用滋阴凉血畅络法治疗白塞病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其辨证选方和灵活用药的经验特色对临床实践有启示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郭军军,汪雅[10](2019)在《常克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文中研究表明常克认为儿童抽动障碍是因小儿为阳亢之体,先天禀赋不足,情志不遂等导致,阴不制阳、阳亢风动是其基本病机;病理因素有"风、火、痰、虚、瘀"。运用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显着。
二、黄连导赤散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连导赤散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坤泰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观察指标 |
1.8 疗效判定标准 |
1.9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激素水平比较 |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2.5 2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妊娠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论引火下行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火下行法概述 |
2 火热病机为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
2.1 火热见于糖尿病的各个阶段 |
2.2 糖尿病慢性炎症机制与火热病机的相似性 |
3 引火下行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具体体现 |
3.1 清热利湿,引火下行 |
3.2 清热攻下,引火下行 |
3.3 养阴降火,引火下行 |
3.4 温肾助阳,引火下行 |
4 结语 |
(3)淡竹叶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经典名方应用及配伍 |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
2.1 干祖望? |
2.2 吕仁和? |
2.3 周学文? |
2.4 段富津? |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
3.1 仝小林? |
3.2 杨明会? |
3.3 马融? |
3.4 高树彬 ? |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
4.1 配伍生石膏? |
4.2 配伍黄连? |
4.3 配伍生地黄? |
4.4 配伍淡豆豉? |
4.5 配伍露蜂房? |
4.6 配伍白茅根? |
4.7 单用? |
5 小结 |
(4)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研究 |
1 中医病名认识 |
2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西医研究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病因研究 |
3 治疗研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数据挖掘在名医经验传承方面的研究进展 |
1 数据挖掘的概述 |
2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行业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经验总结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常克教授辨治小儿肾病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链接,阶梯式治疗 |
2 中西结合,病理移行治疗 |
3 知难而上,针对激素抵抗型肾病的治疗 |
4 通古达变,结合实验室指标治疗 |
5 顺应时代,中成药治疗 |
(6)引火下行法在内科疾病中的用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引火下行法源流考究 |
1 四大经典时期的理论萌芽 |
1.1 《素问》“阴阳五行”对火热的思考 |
1.2《灵枢》“上病下治”的理论 |
1.3 《伤寒论》治疗火热的归纳 |
2 魏晋隋唐火热理论的发展 |
2.1 针灸治疗火热的具体化 |
2.2 三焦理论与火热联系 |
2.3 上病下治方式的转变 |
3 宋金元时期引火下行雏形的形成 |
3.1 南方两宋对火热的“守旧” |
3.2 北方金元对火热的“创新” |
4 明清时期引火下行的问世 |
4.1 外治法引火下行 |
4.2 引火下行内科证治 |
5 现代引火下行法的运用情况 |
6. 结语与讨论 |
引火下行方药分析 |
1 引火下行方剂分析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方法 |
1.3 方剂统计分析 |
2 引火下行药物分析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方法 |
2.3 用药统计分析 |
3 讨论 |
3.1 引火下行法的古代应用 |
3.2 引火下行方剂的组方特点 |
3.3 引火下行药性分布特征 |
3.4 引火下行药味分布特征 |
3.5 引火下行药归经分布特征 |
3.6 引火下行中药类别特征 |
3.7 引火下行古方今用探讨 |
引火下行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探讨 |
一、引火下行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运用探讨 |
1 对于“心-肾-子宫”理论的认识 |
2 HPOA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联系 |
3 基于“心—肾-子宫”理论探讨HPOA与MPS的联系 |
4 基于“心—肾-子宫轴”理论采用引火下行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
5 总结与讨论 |
二、引火下行法在糖尿病中的运用探讨 |
1 引火下行法的概述 |
2 火热为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
3 引火下行法治疗糖尿病 |
4 总结与讨论 |
三、引火下行法在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运用探讨 |
结论 |
典型医案处方分析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 中医综述 |
1 与抽动障碍相关的古代文献记载 |
2 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 |
3 抽动障碍的治疗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二) 西医综述 |
1. 抽动障碍的发展概述 |
2. 抽动障碍的概念 |
3. 抽动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
4. 抽动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5. 抽动障碍的治疗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一) 临床研究方案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入选标准 |
4 试验研究方法 |
5 质量控制 |
(二)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TD组与非TD组的构成情况 |
1.2 计量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
2 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的水平比较 |
2.1 疗前TD组与非TD组总水平比较 |
2.2 疗前TD组与非TD组在不同小组中的比较 |
2.3 探讨影响因素的独立情况 |
3 探讨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在“关系”上有无差异 |
3.1 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纵横关系” |
3.2. 横向关系分析 |
3.3 纵向关系分析 |
4 CD4~+CD25~+CD127~-、CD8~+CD28~-对中医证型判别分析 |
5 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的疗效及对Treg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 |
5.1 静心止动治疗12周的疗效分析 |
5.2 静心止动治疗12周的CD4~+CD25~+CD127~-、CD8~+CD28~-水平变化 |
5.3 Treg细胞疗前疗后的变化率与减分率的相关性分析 |
(三) 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的水平差异分析 |
3 疗前TD组与非TD组在CD4~+CD25~+CD127~-、CD8~+CD28~-、CD4~+、CD8~+、CD3~+之间关系上的一致性分析 |
4 TD的Treg细胞异常及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 |
5 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的疗效及CD4~+CD25~+CD127~-、CD8~+CD28~-变化分析 |
6 Treg细胞在临床运用的潜在价值 |
(四)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个人简介 |
(8)金实教授运用黄连导赤散合并玉女煎治疗舌痹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舌痹的病机特点 |
2 临证化裁经验 |
2.1 清心泻火,滋阴通淋 |
2.2 清胃泻火,滋阴润燥 |
2.3 滋阴生津 |
3 典型病例 |
(9)金实教授应用滋阴凉血畅络法治疗白塞病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2.1 谨守病机, 辨证选方 |
2.2 灵活用药, 善用药组、药对 |
3 病案举隅 |
4 结语 |
(10)常克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论病因:禀赋不足, 情志不遂 |
2 探病机:阴不制阳, 阳亢风动 |
2.1 肝血亏虚, 虚风内动 |
2.2 情志不遂, 肝郁风动 |
2.3 祛痰化瘀, 抽动自止 |
3 病案举例 |
4 结语 |
四、黄连导赤散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坤泰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 邱华娟,纪燕琴,刘丽敏,黄剑珍. 世界中医药, 2021(24)
- [2]论引火下行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J]. 崔豪媚,唐露霖,王筱,柏帆,杨小颖,尚文斌. 江苏中医药, 2021(09)
- [3]淡竹叶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 朱瑞雪,徐坤元,韦宇,曾方兴,郑仲华. 吉林中医药, 2021(05)
- [4]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D]. 唐艳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常克教授辨治小儿肾病经验[J]. 王卫涛,常克,李莎. 四川中医, 2021(03)
- [6]引火下行法在内科疾病中的用药分析[D]. 唐露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D]. 沈莉.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金实教授运用黄连导赤散合并玉女煎治疗舌痹经验[J]. 鲁璐,汪悦. 西部中医药, 2020(05)
- [9]金实教授应用滋阴凉血畅络法治疗白塞病经验[J]. 孟闯闯,金实,柯娟,魏刚,纪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4)
- [10]常克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经验[J]. 郭军军,汪雅. 内蒙古中医药,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