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参成分Prostisol的提取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宿延丽,宿艳霞,宿武林[1](2008)在《人参有效成分及其复方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要回顾了人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研究的历程并概述人参有效成分及其复方研究新进展状况,例举复方制剂研究新进展,阐述人参复方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地位。重点分析研讨复方糖皮质激素、人参降糖胶囊、双参叶皂苷、炳翰复合人参粉、炳翰人参花茶功效作用及其科学依据,为今后人参产业高端开发提供借鉴。
陈贵廷[2](1982)在《日本历届和汉药学术讨论会概况》文中研究表明 日本从1967年开始,成立并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和汉药学术讨论会",现将历届讨论会的主题和发表的论文题目简要介绍如下:第一届(立山,1967年) 主题为"和汉药研究的近代途径",与会学者分别从汉方医学、和汉药实验研究及西洋医学的角度进行了讨论,论文题目有:1.和汉药的特色。2.糖尿病的汉方治疗。3.五苓散对水液代谢异常疾患的疗效。4.芍药和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5.和汉药综合作用对实验性糖尿病动物的病
梁英杰[3](1979)在《人参(综述)》文中认为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1596年,李时珍编着的《本草纲目》对人参的描述较详。人参的使用,是逐渐地从中国传播到西方的。公元1274年,马可勃罗首先发现中国常用人参。但是,在以后的许多年,西方科学和医学者研究使用都较少。近年西方一些科学家对人参的药化、药理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把国内、外有关人参研究的一些文献综述报导。同时,根据文献中的提示,笔者对
丁之恩[4](2002)在《西洋参干制机理及茎叶果深加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对西洋参生产中的剩余物——茎叶、花总皂甙提取分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热水提取、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提取效率高达80%,提取物得率及总皂甙含量,茎叶为16.6%和68.029%;花为32.52%和85.015%。方差分析表明达显着水平;提出了最佳工艺组合和主要工艺参数。为高效率、高纯度提取分离西洋参总皂甙提供了理论依据。 2、多糖是西洋参的重要活性物质之一,根据最新研究发现,其药用、保健价值不亚于总皂甙。本研究以西洋参叶为原料首次探讨了西洋参叶中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工艺。结果表明: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法,提取物得率达19.3%,多糖含量可以达到32.2%,提取效率达96%;用3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层析分离法,提取物得率达17.7%,多糖含量35.2%,提取效率高达98%。为综合利用西洋参叶提供了理论依据。 3、研究了西洋参生产中的剩余物——果实的利用价值,并对果酒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中富含皂甙和游离氨基酸;经过酵母菌的生物作用使得果汁中皂甙增生,增长幅度高达38.88%;首次提出了皂甙人工生产、果酒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为工厂化生产皂甙及综合利用西洋参果实提供了理论基础。 4、研究了西洋参根干制机理及干燥过程中常见败坏现象。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符合三次方程模型;脱水过程为“内部扩散控制”机理;常见败坏现象有“红眼圈”、“青支(褐变)”、“粉质”、“霉变”等,劣变的内外环境临界点是:物料含水22%,环境湿度是55%-65%;西洋参褐变属于非酶褐变和酶褐变,因有无霉菌侵袭而分;“红眼圈”参的内在品质较好。 对褐变机理的探讨、“红眼圈”参的品质评价、干燥制品的质量控制点等研究在国内外属首次。为制得高品位干制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向高[5](1982)在《人参的抗肿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人参药理活性主体是人参二醇型和人参三醇型皂甙;并详述了人参皂甙的提取方法;简述了国外某些资料报道的人参总皂甙在治疗肿瘤上的作用。
张玉婷[6](2013)在《人参提取物化学成分及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参药材原植物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人参不仅作为传统药用,也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当中。由于人参提取物具有成分稳定、含量确定、便于制剂等优点,目前人参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主要以人参提取物的形式销售和使用。但人参提取物的生产、使用和质量控制尚不规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暂无法定检验标准来控制其内在质量,只是生产企业参考药典及《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并结合客户需要来建立内控标准,不同厂家生产的人参提取物在性状、有效成分含量、质控标准涉及的指标及指标要求方面均存在差异;(2)由于提取物已失去植物的形态学鉴别特征,而人参茎叶提取物及国产西洋参提取物成本较人参提取物低,因此市场上存在以人参茎叶提取物及国产西洋参提取物替代人参提取物的现象。鉴于不同种类提取物中人参皂苷种类、含量以及不同皂苷药理作用的差异,有必要对不同种类提取物进行鉴别并区别使用;(3)功效成分分析方面,由于人参成分复杂、人参皂苷种类较多且存在多组同分异构体。传统HPLC法普遍存在方法耗时长,工作效率低,分离情况不佳的缺点。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采用UV、HPLC、LC/MS、GC/MS、ICP/MS等仪器分析方法对市售人参提取物(21批),以及易同人参提取物搀兑或替代使用的人参茎叶提取物(18批)、西洋参提取物(13批)、西洋参茎叶提取物(4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化学物质基础分析,对不同种类提取物的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结合实验结果及相关标准、规范,以及生产企业实际质控状况,修订了人参提取物原料技术要求;(2)通过人参皂苷液相指纹图谱及特征峰面积比值的差异,成功对不同种类提取物予以区分;(3)对二维相关液相色谱、UPLC/MS及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在快速测定人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含量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与传统HPLC法相比,3种方法均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具体实验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上工作了解了目前市售人参提取物的质量状况,较为全面的认知了人参提取物的化学物质组成,分析和归纳了不同种类提取物中人参皂苷液相指纹图谱及特征峰面积比值的差异,修订了人参提取物原料技术要求,为提高人参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水平,切实保障人参提取物及相关保健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莹,禇扬,李伟,马晓慧,魏振平[7](2015)在《三七中皂苷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三七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抗炎、止血、抗衰老、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三七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目前已获取70多种皂苷成分。将从三七的不同部位角度,对三七中皂苷成分进行综述。由于大部分皂苷成分均从三七根中获取,而固液分离法和液液分离法是获取皂苷的传统方法,故将进一步根据获取方法的不同,对三七根中的皂苷成分进行概述。同时将对三七中皂苷成分药理活性进行简单概述,为三七研究与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任雨贺[8](2019)在《人参蛋白质的提取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选出人参蛋白质最佳的提取方法,并对比不同生长年份对人参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参蛋白质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丙酮沉淀法、聚乙二醇6000沉淀法、聚乙二醇20000沉淀法、酚提取法、Trizol提取法提取人参水溶性蛋白质;并对3年、4年、5年生人参的蛋白质含量进行对比,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SDS-PAGE电泳鉴定蛋白分子量;分别采用不同浓度人参蛋白质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CF-7,利用CCK-8方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PI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显微镜下常光观察及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Annexin V/FITC双染法进一步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基因及蛋白水平的影响,并通过细胞划伤愈合实验及Transwell趋化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研究人参蛋白质的作用机制。结果:采用丙酮沉淀法提取得到的人参蛋白质纯度最高,电泳条带最清晰完整,且通过对3、4、5年人参蛋白质含量的对比,发现3年生人参的蛋白质含量最低,5年生人参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参蛋白质能够显着性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作用24、48、72h的IC50值分别为5.21、2.59、1.11mg/ml;人参蛋白质能够将MCF-7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能够使MCF-7细胞出现凋亡形态,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Bax和Bcl-2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Bax/Bcl-2的比率,进而增加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从而诱导MCF-7细胞凋亡;且人参蛋白质能够有效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结论:丙酮沉淀法是一种较好的适合人参蛋白质提取的方法,且人参的蛋白质含量随生长年份的增长而增高;人参蛋白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作用机制是通过对MCF-7细胞的周期进行调控,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并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机制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影响Bax和Bcl-2的基因表达,从而介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凋亡;同时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生长。本实验为人参蛋白质今后在食品、保健品及药品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可靠地研究依据。
祁增[9](2020)在《人参皂苷及融合毒素的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指出第一篇 人参皂苷的化学成分和减毒活性研究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韩国和日本,在我国人参的药用历史已有千年之久。通过对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东北地区道地中药材资源——人参和西洋参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通过催化氢化反应对一系列达玛烷型人参皂苷(元)进行结构修饰,完善了人参皂苷(元)二氢产物化合物库;采用体内外实验对人参皂苷及其衍生物的减毒作用进行研究。取得的创新科学成果如下:1.林下山参,又称“籽海”,是指在深山或森林中播种后不加人工干预的半野生人参。通过对林下山参“珍珠疙瘩”的研究,分离得到四个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ginsengenin-S1(1)、ginsengenin-S2(2)、ginsenoside-S3(3)、ginsenoside-S4(4)和一个首次从该部位提取得到的新天然产物ginsenoside-S5(5)。采用香烟烟雾刺激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了这5个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ginsengenin-S2能有效抑制香烟烟雾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其抗氧化抗炎作用和Nrf2和HDAC2通路有关。2.西洋参茎叶中发现一个奥克梯隆型新人参皂苷——12-酮-拟人参皂苷F11(21),其结构式为6-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达玛-12-酮-20S,24R-环氧-3,6α,12β,25-四醇。采用过氧化氢刺激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该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12-酮-拟人参皂苷F11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细胞活力,通过抑制MDA的生成、提高SOD和GSH水平、上调Nrf2和HO-1蛋白表达,缓解过氧化氢引起的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3.通过催化氢化反应对一系列人参皂苷(元)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获得18个二氢人参皂苷(元)衍生物,包括10个新化合物:2H-Rb2(23)、2H-Rb3(24)、2H-Rc(25)、(20S)-2H-Rh2(28)、2H-F2(29)、2H-gypenoside ⅩⅦ(30)、2H-gypenoside LⅩⅩⅤ(31)、2H-Rg1(35)、2H-Rg2(36)、2H-Rh1(37),完善了人参皂苷(元)二氢产物化合物库;基于人参茎叶,大量制备了稀有皂苷人参皂苷Rh2及其衍生物二氢人参皂苷Rh2、(24R)-拟人参皂苷HQ(40)和(24S)-拟人参皂苷HQ(41),为开展体内减毒药效学研究提供物质基础。4.采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对Rh2的预防性治疗肾损伤作用和相关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Rh2能缓解CDDP诱发的肾功能不全和肾脏器质性损伤,减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肾小管凋亡,同时调节肾脏组织中Bcl-2、p53、Bax、cytochrome c、caspase-8、caspase-9、caspase-3 的蛋白表达水平,提示Rh2的肾脏保护作用与caspase相关信号通路有关;代谢组学分析显示,Rh2能使29个血清代谢物恢复至正常水平。5.(24R)-pseudo-ginsenoside HQ(R-PHQ)和(24S)-pseudo-ginsenoside HQ(S-PHQ)是人参皂苷Rh2的潜在体内代谢物。Rh2、R-PHQ和S-PHQ能上调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抑制动物模型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其表现为白细胞数量、细胞免疫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恢复,同时观测到给药使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也恢复正常;另外,联合给药R-PHQ或S-PHQ不影响CTX对H22肝癌的治疗作用。体内抗肿瘤研究发现,R-PHQ和S-PHQ可抑制肿瘤生长并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调节肿瘤组织中Bax、Bcl-2和VEGF的表达,提示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caspase和VEGF相关信号通路有关。本研究为R-PHQ和S-PHQ的后续开发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篇 融合毒素靶向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的大多数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上呈高表达,现有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疗法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并不是很理想,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仍然很低,迫切需要开发新颖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其临床治疗需求。在这项研究中,开发了一款新颖的基于白喉毒素的重组双价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毒素。在体外,单价与双价融合毒素均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有特异性的结合和杀伤,而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阴性细胞无非特异性结合与杀伤。与单价融合毒素相比,双价融合毒素具有更好的体外结合亲和力。与FDA批准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药物特罗凯相比,本文报道的双价融合毒素在抑制头颈癌实体瘤生长、延长动物带瘤生存期方面表现出同等效力;在原位舌癌模型中也观察到双价融合毒素可延长动物带瘤生存期;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受试药相比,双价融合毒素能更好地延长实验性转移头颈癌荷瘤小鼠的生存期。结果表明,双价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毒素,在抑制原发性肿瘤生长方面优于单价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毒素,在治疗转移性头颈癌方面优于特罗凯。因此,这款新型的双价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毒素作为更好的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候选药物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刘鸿铖[10](2014)在《人参有效成分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与纯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5年生人工种植人参作为原料,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作为关键技术提取人参有效成分:即人参脂溶性成分、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淀粉,研究人参有效成分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相应萃取物进行纯化与鉴定,以便期望实现高效萃取人参有效成分的现代化工艺。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经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人参脂溶性成分的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5h和原料/夹带剂(g/mL)1:0.6,此条件下人参脂溶性成分的萃取率为(85.38±3.16)%,比之前有关人参脂溶性成分文献记载的提取率要高。人参脂溶性成分萃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鉴定了28种化合物,主要为甾醇类、脂肪酸、倍半萜类、酯类以及烯烃类。(2)以超临界脱脂后的萃余物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并用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萃取物中的人参皂苷单体Rg1、Re、Rb1、Rc、Rb2和Rd进行测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用量和夹带剂浓度对人参皂苷得率的影响,固定超声时间20min、超声功率密度900W/L。结果表明:5个因素都是影响人参皂苷得率的极显着因素。在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h,原料/夹带剂(g/mL)1:3.0,夹带剂浓度为70%,此条件下人参皂苷的得率最高,为(2.2518±0.0553)%,其中人参皂苷单体Rg1、Re、Rb1、Rc、Rb2和Rd的得率分别为(0.3793±0.0156)%、(0.3484±0.0071)%、(0.7448±0.0260)%、(0.2868±0.0137)%、(0.2791±0.0056)%和(0.2134±0.0167)%。超声辅助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的得率虽略低于传统溶剂法,但其具有的保护热敏性物质、分离工艺简单、无溶剂污染、萃取速率快等优势。(3)以超临界脱脂脱皂苷后的萃余物为原料,采用超临界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人参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1.5h、物料粒度0.20mm。在此条件下人参多糖的得率为(41.28±1.63)%,提取物中多糖的纯度为(51.92±2.22)%,与传统热水提取法相比分别提高了15.50%和10.61%,而在时间上仅用了传统热水浸提法的1/4左右。虽然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人参多糖得率稍高于超临界辅助热水浸提法,但此法提取的人参多糖的纯度显着要低于超临界辅助热水浸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显示,超临界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的人参多糖提取物中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的含量均显着高于传统热水浸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表明超临界辅助热水浸提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新型提取方法,对人参多糖的工业生产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4)以超临界脱脂脱皂苷后的萃余物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人参淀粉,并将人参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的组成、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和凝沉性等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淀粉结构组成方面,人参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比马铃薯淀粉低,而支链淀粉含量比马铃薯淀粉高。在溶解度和膨胀度方面,人参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总体来说,在同一温度下人参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比马铃薯淀粉高。对于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低于人参淀粉,马铃薯淀粉与人参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基本相同。在凝沉性方面,人参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的凝沉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在同一时间内,人参淀粉糊凝沉性比马铃薯淀粉糊的凝沉性低。通过对人参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为进一步利用人参淀粉提供理论基础。
二、人参成分Prostisol的提取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参成分Prostisol的提取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1)人参有效成分及其复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研究的简要回顾 |
2 人参皂苷对人体功效作用研究新进展 |
2.1 人参皂苷对脂蛋白脂肪酶的激活作用 |
2.2 人参皂苷对动脉硬化的抑制作用 |
2.3 人参皂苷对人体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2.4 人参皂苷MI、EMI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
2.5 双参叶皂苷有效部位 (双参素) 研究新进展 |
3 人参复方制剂研究进展 |
3.1 降糖胶囊 (人参消渴胶囊) 药效作用新进展 |
3.2 炳翰复合人参粉研究 |
3.3 炳翰人参花茶研究进展 |
3.4 复方糖皮质激素研究进展 |
4 结语 |
(4)西洋参干制机理及茎叶果深加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西洋参起源 |
1.1、 加拿大的西洋参发现 |
1.2、 美国西洋参的发现 |
1.3、 西洋参面临濒危 |
1.4、 西洋参的人工栽培 |
2、 西洋参的用途 |
3、 我国引种西洋参及西洋参产业发展概况 |
3.1、 我国引种西洋参情况 |
3.2、 西洋参产业概况 |
4、 西洋参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特性 |
4.1、 西洋参皂甙——生理活性物质及其主要活性成分 |
4.2、 西洋参皂甙类型及其特性 |
4.2.1、 西洋参皂甙类型 |
4.2.2、 皂甙元的结构 |
4.2.3、 皂甙的部分特性及西洋参与中国人参皂甙的比较 |
4.2.3.1、 皂甙的部分特性 |
4.2.3.2、 西洋参皂甙与中国人参皂甙的比较 |
5、 药理学研究及功用 |
6、 西洋参研究现状 |
6.1、 病虫害研究 |
6.2、 参棚研究 |
6.3、 生态学研究 |
6.4、 栽培和悬浮培养研究 |
6.5、 育种学研究 |
6.6、 活性成分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研究 |
6.7、 加工利用研究 |
6.8、 其它 |
6.9、 前沿及热点问题 |
6.9.1、 目前研究的水平和动态 |
6.9.2、 热点问题 |
7、 果酒发酵及酵母菌特性 |
7.1、 果酒发酵及酿酒酵母 |
7.2、 葡萄酒酵母菌具有以下一些优良特性 |
8、 西洋参干制研究 |
9、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西洋参茎、叶、花总皂甙的提取分离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年生茎叶总皂甙含量的比较 |
2.2、 热水提取不同年生叶总皂甙比较 |
2.3、 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叶花根总皂甙的比较分析 |
2.4、 不同溶剂优选结果比较分析 |
3、 讨论 |
3.1、 关于西洋参皂甙溶出度的影响因素 |
3.2、 西洋参皂甙的分离 |
3.3、 关于含量较高的花蕾总皂甙测定的探讨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西洋参茎叶多糖的提取利用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西洋参茎叶多糖的含量 |
2.2、 水提—乙醇沉淀研究结果 |
2.3、 乙醇提取大孔树脂分离多糖研究结果分析 |
3、 讨论 |
3.1、 提取分离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
3.2、 西洋参叶多糖的纯度、组分以及活性研究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西洋参果酒发酵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西洋参鲜果内含物的研究 |
2.2、 果酒发酵原理 |
2.3、 酵母菌发酵动力学研究 |
2.4、 皂甙生成动力学研究 |
2.4.1、 发酵过程皂甙变化研究 |
2.4.2、 皂甙增生数学模型和动力学分析研究 |
2.5、 发酵工艺研究分析 |
2.5.1、 不同发酵方式的比较 |
2.5.2、 发酵前后原料和产品各种有效成分分析比较研究 |
2.5.3、 发酵方式的确定 |
2.6、 果皮及果酒色素的研究 |
2.6.1、 西洋参果皮色泽特性的研究 |
2.6.2、 发酵产品的色泽 |
3、 讨论 |
3.1、 西洋参果实的利用价值 |
3.2、 西洋参果汁酒的发酵、皂甙增生和色泽研究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西洋参根干制机理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西洋参鲜根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 |
2.2、 西洋参干制机理研究 |
2.2.1、 西洋参干制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
2.2.2、 西洋参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数学模型分析 |
2.2.3、 西洋参干制过程中温度湿度变化分析 |
2.3、 西洋参干制过程常见的败坏现象分析 |
2.3.1、 常见的败坏现象 |
2.3.2、 导致西洋参干燥过程中败坏的原因 |
2.3.3、 防止败坏的措施 |
2.4、 西洋参干制工艺的确定 |
2.4.1、 不同干燥方式的比较研究 |
2.4.2、 干燥前后原料和成品各种有效成分分析比较 |
2.4.3、 干燥工艺的确定 |
2.5、 褐变现象和褐变机理的探讨 |
3、 讨论 |
3.1、 温度、湿度对干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
3.2、 现代干燥技术对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
3.3、 关于褐变机理的研究 |
4、 本章小结 |
4.1、 西洋参干燥机理 |
4.2、 干燥过程中败坏参的产生和褐变机理研究 |
4.3、 “红眼圈”参品质的评价 |
4.4、 干制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点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人参提取物化学成分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立题依据 |
第二节 人参研究概况 |
第三节 保健食品原料人参提取物质量控制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人参提取物化学成分定性分析 |
第一节 化学成分类别的确定 |
第二节 皂苷类成分的 LC-MS 定性分析 |
第三节 糖类成分的 GC-MS 定性分析 |
第四节 氨基酸类成分的定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人参提取物各类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
第一节 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
第二节 总糖含量测定 |
第三节 水分含量测定 |
第四节 总无机盐含量 |
第四章 人参提取物单体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
第一节 UPLC 法测定 8 种人参皂苷的含量 |
第二节 HPLC-ELSD 法测定糖的含量 |
第三节 PITC 柱前衍生 HPLC 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
第四节 无机元素分析 |
第五章 人参提取物原料技术要求修订 |
第六章 人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的探索 |
第一节 双三元二维液相色谱测定人参提取物中 8 种人参皂苷的含量 |
第二节 UPLC-MS 测定人参提取物中 8 种人参皂苷含量 |
第三节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人参提取物中主要皂苷含量 |
结语 |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人参蛋白质的提取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人参中活性成分的研究概况 |
1.1 人参中的化学成分 |
1.2 人参中各成分的生物活性 |
2 人参成分对乳腺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
2.1 乳腺癌简介 |
2.2 人参中不同成分对乳腺癌的影响 |
3 人参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
3.1 人参蛋白质的种类 |
3.2 人参蛋白质的提取工艺 |
3.3 人参蛋白质的药理作用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人参蛋白质不同提取方法及不同年份含量的比较分析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 |
2.2 不同年份人参蛋白质含量的比较分析 |
2.3 蛋白质含量分析 |
2.4 SDS-PAGE电泳 |
2.5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得到蛋白质的含量分析 |
3.2 不同年份人参中蛋白质的含量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人参蛋白质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 增殖及周期影响的分析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细胞系 |
1.4 实验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人乳腺癌MCF-7 细胞系传代培养 |
2.2 细胞增殖情况分析实验 |
2.3 细胞周期情况分析实验 |
2.4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MCF-7 细胞增殖情况的分析 |
3.2 MCF-7 细胞周期情况的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人参蛋白质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 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细胞形态学分析实验 |
2.2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 |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凋亡基因 |
2.4 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分析凋亡蛋白 |
2.5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MCF-7 细胞形态变化的分析 |
3.2 MCF-7 细胞凋亡情况的分析 |
3.3 MCF-7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RNA水平的分析 |
3.4 MCF-7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水平的分析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人参蛋白质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 迁移影响的分析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人乳腺癌MCF-7 细胞系传代培养 |
2.2细胞划痕分析实验 |
2.3 Transwell趋化小室分析实验 |
2.4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细胞划痕分析结果 |
3.2 Transwell趋化小室分析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9)人参皂苷及融合毒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篇 人参皂苷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1章 绪论 |
1.1 二氢类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
1.1.1 二氢类天然产物的化学研究 |
1.1.2 二氢类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1.2 人参皂苷的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
1.2.1 降解反应 |
1.2.2 对C-17 位侧链的修饰 |
1.2.3 取代反应 |
1.2.4 开环反应 |
1.3 天然产物小分子减毒的研究进展 |
1.3.1 对顺铂毒副作用的减毒作用 |
1.3.2 对环磷酰胺副作用的减毒作用 |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
1.4.1 立题依据 |
1.4.2 研究思路 |
1.5 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2章 人参皂苷(元)化学成分、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 |
2.1 林下山参“珍珠疙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实验结果 |
2.1.4 小结与讨论 |
2.2 拟人参皂苷 12-酮-F11的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结果 |
2.2.4 小结与讨论 |
2.3 人参皂苷(元)的结构修饰研究 |
2.3.1 实验材料 |
2.3.2 实验方法 |
2.3.3 结构解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参皂苷Rh_2对顺铂诱导肾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药品与试剂 |
3.1.3 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肾损伤疾病模型的建立及药物评价 |
3.2.2 肿瘤模型的建立及药物评价 |
3.2.3 数据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对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
3.3.2 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
3.3.3 对肾脏组织病理学损伤的影响 |
3.3.4 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
3.3.5 对肾小管细胞凋亡的影响 |
3.3.6 对caspase介导的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
3.3.7 抗肾损伤靶点预测 |
3.3.8 抗肾损伤的代谢组学分析 |
3.3.9 联合给药的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人参皂苷Rh_2及衍生物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药品与试剂 |
4.1.3 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药物评价 |
4.2.2 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药物抗肿瘤活性评价 |
4.2.3 数据分析 |
4.3 实验结果 |
4.3.1 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
4.3.2 抗肿瘤活性研究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篇 融合毒素的构建及靶向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
第5章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毒素的构建 |
5.1 实验材料 |
5.1.1 试剂与耗材 |
5.1.2 仪器 |
5.1.3 主要载体与宿主菌 |
5.2 实验方法 |
5.2.1 质粒构建 |
5.2.2 酵母蛋白表达系统的构建 |
5.3 实验结果 |
5.3.1 重组质粒的鉴定 |
5.3.2 重组蛋白的鉴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融合毒素靶向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
6.1 实验材料 |
6.1.1 实验动物 |
6.1.2 试剂与耗材 |
6.1.3 仪器 |
6.2 实验方法 |
6.2.1 药物体外功能试验 |
6.2.2 药物体内功能试验 |
6.2.3 数据分析 |
6.3 实验结果 |
6.3.1 EGFR单靶点药物体外功能分析 |
6.3.2 EGFR单靶点药物体内功能分析 |
6.3.3 双特异性药物体外功能分析 |
6.3.4 双特异性药物体内功能分析 |
6.4 小结与讨论 |
第7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人参有效成分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与纯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选题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意义 |
1.2 超临界 CO2流体萃取技术 |
1.3 人参有效成分及其提取工艺研究 |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超临界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的工艺研究 |
3.2 超声辅助超临界 CO2萃取人参皂苷的工艺研究 |
3.3 超临界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人参多糖的工艺研究 |
3.4 人参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的理化特性对比研究 |
4 讨论 |
4.1 超临界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的工艺研究 |
4.2 超声辅助超临界 CO2萃取人参皂苷的工艺研究 |
4.3 超临界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人参多糖的工艺研究 |
4.4 人参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的理化特性对比研究 |
5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人参成分Prostisol的提取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参有效成分及其复方研究进展[J]. 宿延丽,宿艳霞,宿武林. 人参研究, 2008(02)
- [2]日本历届和汉药学术讨论会概况[J]. 陈贵廷.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2(04)
- [3]人参(综述)[J]. 梁英杰. 广东医药资料, 1979(06)
- [4]西洋参干制机理及茎叶果深加工的研究[D]. 丁之恩. 中南林学院, 2002(02)
- [5]人参的抗肿瘤作用[J]. 李向高. 中成药研究, 1982(11)
- [6]人参提取物化学成分及质量研究[D]. 张玉婷.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2013(06)
- [7]三七中皂苷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王莹,禇扬,李伟,马晓慧,魏振平. 中草药, 2015(09)
- [8]人参蛋白质的提取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D]. 任雨贺.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人参皂苷及融合毒素的生物活性研究[D]. 祁增. 吉林大学, 2020(08)
- [10]人参有效成分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与纯化的研究[D]. 刘鸿铖.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