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粮改看农业发展银行的作用

从粮改看农业发展银行的作用

一、从粮改看农发行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程媛[1](2014)在《农发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以池州市为例》文中指出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因此,我国一直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虽然我国的农业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市场经济对于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仅仅是依靠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很难与二三产业齐头并进,这样很容易造成社会经济结构的不稳定。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引导农业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设立了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即农业发展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设立以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但是随着银行业体制的改革,农业发展银行业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池州市农业发展银行的具体发展情况来探索如何更好的发展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阐释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的意义,现有的关于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所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现在国际上主要盛行的是两种理论即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在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中主要介绍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论和增长论的观点。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包括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与梯度失衡发展理论。这些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成为本文建议提出时所考虑的最为主要的基础。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池州市的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现状。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池州市总体的经济发展,文章重点介绍了池州市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存的农业发展银行的体系。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农业发展银行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池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总结池州市的农业发展银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稳定经济和金融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于池州市的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周边地区金融服务需求的满足。池州市农业发展银行在做出上述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池州市农发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不足、区域贷款的集中度过高、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不足和对主要服务对象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信用保障。第五部分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加大对池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降低贷款的集中度、加大农发行创新机制和拓宽有效抵押物和提高信用保障。在加大创新机制方面,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来开拓单一的依靠财政拨款的模式,解决农业发展银行对于资金的需求。最为重要的是深化内部机制的创新,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创新。其次可以参照现代企业的模式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进行银行的治理,大力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来满足农业发展银行的需求。在降低不良贷款方面,应该先定期清理一些不良贷款,定期召开总结大会,关键在于提高贷款发放人员的素质。

兰录平[2](2013)在《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粮食收购政策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与国家经济的运行息息相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研究粮食收购政策,特别是研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文献不多,研究既不是很系统也不是很深入,整个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选择研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这个当前难点、热点问题,是具有一定空间和研究价值的。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建国以来粮食收购政策的发展历程,具体分析建国以来粮食收购政策演变的历史逻辑,找出政策的历史传承性。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讨论我国现行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判断粮食收购政策发展趋势,为指出其发展取向和优化建议奠定基础。利用经济学工具对我国粮食收购政策进行理论分析,从福利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公共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和新经济制度变迁理论等方面对其实施依据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利用福利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的供给一需求分析模型工具对我国现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收入效应、产量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对我国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实施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包括利用调查问卷形式对粮食收购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变截距模型分别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粮食安全(产量)和农民增收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因素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影响显着;利用博弈分析探讨了在最低收购价政策背景下协同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两目标。通过对我国现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具体剖析,指出了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找到完善现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突破口。通过对世界各主要国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归纳和分析,提出了借鉴之处。本文先从历史的角度,纵向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粮食收购政策发展演变,总结政策演变规律和趋势;再比较分析国外主要国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加以借鉴。从历史的、现实的、客观的角度探索我国粮食收购政策发展规律,为优化现行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奠定基础。最后,利用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原理,分析了粮食收购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了粮食收购政策构建原则,指出了我国粮食收购政策发展的市场化取向,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化政策设计、提高执行效果、完善配套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具体建议,为我国粮食宏观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杨成栋[3](2013)在《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运营机制建设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运营机制管理是企业对未来长远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和方法的管理,是各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企业运营机制管理是现代企业家领导企业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业务竞争进程的加快,各家金融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政策性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改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运营管理机制。吉林省农发行是国有政策性银行,中央政府要求货币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积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势,既为业务经营带来重要影响,也为履行职能提出了新要求。吉林省农发行适应市场调节和政策变化的能力面临新考验。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农业政策性银行正式成立。吉林省农发行是直属于农发行总行领导的一级分行,其主要任务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导下,在总行政策框架内,承担国家规定的信贷支农业务,为“三农”经济发展服务。随着全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吉林省农发行要履行好支农职责,就必须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审视其运营管理的各个要素,分析影响其运营管理的内外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机制。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年至1998年的建行初期阶段;1998年至2004年的推进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阶段;2004年以来的建设现代农发行阶段。目前,国农要求货币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积极,这就需要妥善处理好与管理通胀预期、经济平稳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及的关系,实施结构调整战略,把稳定物价放在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宏观经济政策变得审慎灵活、积极稳健,不但为吉林省农发行业务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也为其建立、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和更好地履行现阶段职能提出了新要求。本文运用逻辑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对吉林省农发行改进运营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本文首先从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建立背景谈起,阐述了该行运营管理机制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重点对其运营管理机制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阐述了运营管理机制遭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内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影响运营管理机制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实证研判;再次,对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改进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重点就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运营管理机制发展的有益借鉴、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三农”的需要、符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要求和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运营机制方面进行了逻辑分析,为吉林省农发行改进运营管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阐述了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的改进措施,提出了改进运营管理机制的策略。

栗军祥[4](2012)在《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问题》文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面向新世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新农村建设想要取得成功,需要克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生产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其中,首要的环节是解决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是我国当前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其重要的本职职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配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具有突出鲜明的时代性和独具影响的全局性。在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发面具有广阔的作用空间。在本文中,以农业金融政策和企业管理理论作为指导,阐述了农发行成立的原因,和赋予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初步探讨了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农发行在实际经营中支持新农村建设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在本文中,以河南省的农业大市—驻马店市为例,介绍了驻马店市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农发行驻马店分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措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作为当前驻马店市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驻马店市分行在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贷款种类、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抵押担保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促进驻马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从对农发行驻马店市分行运营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农发行驻马店分行在新农村建设信贷资金供求进行了介绍。在论述农发行驻马店市分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具体做法的同时,分析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外部困难,和自身由于体制各种原因造成的支农作用弱化的局面,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介绍美国、日本等国在利用政策性银行支持本国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指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借鉴一些可行的做法和经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扩大农业资金筹集渠道,对农业政策性银行进一步深化改革,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同时加大政府对于政策性银行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关立法,为政策性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解决后顾之忧。

江河[5](2008)在《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湖南省农发行金融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已经呈现出较为恶劣的态势。本文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为研究对象,对其金融创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摆脱发展面临的困境,如何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本文以湖南省农发行为主体,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在对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深入剖析基础上,分析了农发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其次,对湖南省农发行进行了内部评估,通过对湖南省农发行发展历程和经营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湖南省农业发展银行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发行存在的产品定位不明确,业务种类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良贷款比重过大,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另外,通过比较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和经营现状,获得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产品定位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农发行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来进一步支持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建议和措施本文立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现状和正在实施的改革措施,针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结合本人从事的政策性银行具体工作和湖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的改革现状,探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之路。本文所提出的创新措施可以直接应用于农业发展银行今后的发展和管理中。

晏岚[6](2007)在《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发展变化将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土地报酬递减、基本建设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经营农业不仅风险大、收益低,而且成本高、资金周转慢,这些因素导致了市场机制条件下农业资金投入的不足。而农业政策性金融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增加农村信贷投入,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力工具,是对市场机制在农业领域配置金融资源不足的必要补充。粮棉市场化后,因粮棉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显着变化,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运行也发生相应变化。为实现自身持续有效发展,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逐步开办了商业性业务,括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信贷产品、提供农村投融资服务。本论文希望通过分析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商业性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成功经验,提出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协调均衡发展的策略,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研究,完善和充实现代农村金融理论;为正确认识和改革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提供实用的理论框架和实际操作的建议。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涵义与特征、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关系,澄清了关于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表述。在论述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的动因之后,对商业性信贷与政策性信贷及开发性信贷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信贷资金封闭运行机制和商业化运作机制。接着论文介绍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业务的历程、现状、存在问题,再对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商业性业务实践进行了总结。最后针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性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作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本论文得出如下结论: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应在执行政策职能的基础上发展商业性金融,通过商业化运作提高盈利能力,实现自身持续发展。

丁磊[7](2007)在《新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战略转型与职能调整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新的阶段,国家将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决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近年来,随着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服务粮棉收购为主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面临着业务范围大幅度萎缩、职能重新定位的问题。为此,国内有关学者就农业发展银行的去留问题进行了争论,大致提出了四种方案。方案一:关闭;方案二:并入农业银行;方案三:将政策性职能委托某一商业银行承担;方案四:恢复、完善政策性银行的功能。200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本文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新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战略转型与职能调整这一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本文运用经济学、政策性金融学、比较金融学等理论与方法,以实证分析为主,兼顾数量分析和比较分析,主要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在回顾农业发展银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农发行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战略转型和职能调整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为:一是分析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业务萎缩,功能弱化;资产负债约束失衡;自主筹资功能缺乏,资金来源不足;信贷结构不尽合理,资金投放过于集中;收购资金封闭运行难度加大;经营风险增大,持续经营困难重重。从政策性因素、经营性因素和制度性根源等方面找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二是在总结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战略转型的设想。三是根据我国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形势,从业务发展原则、贷款扶持对象、发挥政策性支农主体作用和外部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研究了新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市场定位;提出了业务选择方向和拓展信贷服务的领域;就健全和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职能的动作机制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王斌,银刘彦[8](2006)在《对农发行拓展商业性信贷业务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农发行拓展商业性信贷业务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支持“三农”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巩固政策性业务的同时要稳步有序拓展商业性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

曲政[9](2006)在《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突出问题,破解新时期“三农”问题,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我国农村金融资源的稀缺性尤为突出,资金投入瓶颈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农村资金净输入的重要源泉,融“政策性”与“金融性”为一体,是在农业之外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但是,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对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其可持续能力,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有作为的金融服务。本文在分析农业政策性银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位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重点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为:一是对中外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应借鉴国外高效运行的组织体制、灵活的制度和政策、明确合理的外部关系、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合适的资金运用和完善的政策性银行功能等成功经验。二是阐述了农业政策银行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银行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采取问题与原因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剖析了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对其存在的制度性根源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完善它的产业开发功能。四是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研究,澄清了人们对农发行认识片面的看法,分析了决定可持续发展定位的决定因素,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的原则和基本思路,进一步确立了其可持续发展定位是农业产业开发银行。五是分析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深化体制改革,建设现代银行;理顺经营关系,改善外部环境:加快立法进程,推进依法治行;健全经营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多元化融资,构建资金来源体系:调整资金运用,逐步扩展业务领域;完善风险机制,确保信贷资产质量。

罗守全[10](2005)在《中国粮食流通政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仅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敏感问题,同时又是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长期潜心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粮食流通对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标志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行政策的不完善,当前我国粮食流通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粮食信贷支持政策不完善、粮食产销区的购销协作关系不稳定、政府粮食储备管理机制不活、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滞后,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阻碍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本文认为,解决我国粮食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供求引导粮食流通。其次,为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保证粮食安全,政府必须对粮食流通实施宏观调控。最后,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应注意把握好方式和力度,防止干预过度。 在粮食收购问题上,应继续坚持价格支持政策,这是当今世界各国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的通行做法。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应借鉴美国、欧盟等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将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对市场干预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应采取直接价差补贴方式。 在粮食信贷问题上,政府必须给予政策性金融支持。在粮食市场放开后,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农业发展银行在粮食信贷资金供应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惜贷”现象是正常的。为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对粮食信贷的支持,需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剥离企业的政策性债务,提高其资产质量和还贷能力;同时需要引进竞争机制,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向粮食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政府应该对其他金融机构从事粮食信贷业务给予必要的优惠措施。 在粮食产销区购销协作问题上,中央政府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粮食产销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可以使粮食合理有序地从粮食产区向粮食销区流动,有利于发挥产销区各自的比较优势。当前,产销区购销协作关系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受短期利益的驱使。中央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粮食风险基金分配方式的办法,打破过去地方政府博弈的低效率均衡,促进长期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真正形成。 在政府粮食储备问题上,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承储企业管好储备粮的积极性。在储备粮轮换方面,应通过粮食批发市场运用招标和拍卖机制进行操作,降低轮换成本,更好地发挥调控作用。 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问题上,为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促进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应适当保留部分效益比较好的国有骨干粮食企业,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改组改造。 总之,只有妥善解决上述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才能保证我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从粮改看农发行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粮改看农发行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农发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以池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2 区域经济理论概述
    2.1 区域经济发展论
        2.1.1 区域均衡发展论
        2.1.2 区域均衡增长论
    2.2 区域非均衡发展论
        2.2.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2.2 增长极理论
        2.2.3 梯度失衡发展理论
3 池州市农发行发展现状
    3.1 池州农发行的发展沿革
    3.2 池州市农发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3 池州市农发行的经营现状
4 池州市农发行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4.1 池州市的经济发展概况
    4.2 池州市农发行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4.2.1 农发行对池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4.2.2 农发行对池州市经济及金融稳定的作用
        4.2.3 农发行对池州市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4.2.4 对周边地区金融服务需求的满足
    4.3 池州市农发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农发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不足
        4.3.2 农发行区域贷款的集中度过高
        4.3.3 农发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不足
        4.3.4 农发行的主要服务对象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信用保障
5 对策建议
    5.1 加大对池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5.2 努力降低贷款的集中度
    5.3 加大农发行创新机制
    5.4 拓宽有效抵押物及提高信用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国际国内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工作流程图
第二章 粮食收购政策理论分析
    2.1 粮食收购政策实施依据的理论分析
        2.1.1 福利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
        2.1.2 公共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
        2.1.3 新经济制度变迁理论
    2.2 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效应的理论分析
        2.2.1 收入效应
        2.2.2 产量效应
第三章 中国粮食收购政策分析
    3.1 1949年—1952年粮食自由收购政策
    3.2 1953年—1984年粮食统购政策
        3.2.1 出台粮食统购政策的原因和背景
        3.2.2 粮食统购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3.2.3 粮食统购政策的影响
    3.3 1985年—1997年粮食收购“双轨制”政策
        3.3.1 粮食收购“双轨制”的产生及其粮食统购主要内容
        3.3.2 粮食收购“双轨制”的变迁
        3.3.3 粮食收购“双轨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3.4 粮食收购“双轨制”的实施的意义
    3.4 1997年—2003年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
        3.4.1 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大致演变
        3.4.2 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主要内容
        3.4.3 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执行的政策效果
        3.4.4 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和影响
        3.4.5 对中国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的评析
    3.5 2004年至今粮食收购市场化政策
    3.6 粮食收购政策演变特点及总体评价
        3.6.1 粮食收购政策演变主要特点
        3.6.2 粮食收购政策演变总的评价
第四章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解构
    4.1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出台背景
    4.2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概念和目标
        4.2.1 粮食最低收购价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概念
        4.2.2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主要目标
        4.2.3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与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的区别
    4.3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内容体系
        4.3.1 政策执行主体
        4.3.2 政策执行的粮食品种和地域范围
        4.3.3 政策执行的粮食质量和价格标准
        4.3.4 政策执行时限和启动程序
        4.3.5 政策执行的信贷支持和监管
        4.3.6 最低收购价粮食的储存管理
        4.3.7 最低价粮食销售
        4.3.8 政策执行责任主体
第五章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政策实施效应的调查分析
        5.1.1 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5.1.2 对政策执行情况
        5.1.3 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5.2 从粮食安全角度进行实证分析
        5.2.1 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与国家粮食安全
        5.2.2 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对粮食安全影响的实证研究
    5.3 从农民收入角度实证分析
        5.3.1 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与农民收入
        5.3.2 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5.4 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背景下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和谐发展
        5.4.1 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问题分析
        5.4.2 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背景下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和谐发展分析
        5.4.3 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6.1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总体情况
        6.1.1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执行情况
        6.1.2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范围情况
        6.1.3 最低价粮收购数量情况
    6.2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
    6.3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主要问题
        6.3.1 政策设计存在的有关问题分析
        6.3.2 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6.4 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影响
第七章 国外主要国家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及其启示
    7.1 美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及其趋势
        7.1.1 美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大致演变
        7.1.2 美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发展趋势
    7.2 日本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及其趋势
        7.2.1 日本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大致演变
        7.2.2 日本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发展趋势
    7.3 欧盟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及其趋势
        7.3.1 欧盟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大致演变
        7.3.2 欧盟粮食支持政策的发展趋势
    7.4 印度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及其趋势
        7.4.1 印度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大致演变
        7.4.2 印度粮食价格支持政策趋势
    7.5 国外主要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启示
        7.5.1 通过价格支持保护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7.5.2 不拘泥于某种价格支持形式
        7.5.3 加快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7.5.4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7.5.5 加快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7.5.6 结合国情粮情制定粮食价格支持政策
第八章 中国粮食收购政策体系构建与取向
    8.1 中国粮食收购政策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8.1.1 统筹兼顾,利益平衡的原则
        8.1.2 财政限度,适度刺激的原则
        8.1.3 立足国情,遵循国际的原则
        8.1.4 市场机制,政府调控的原则
        8.1.5 重点突出,兼顾一般的原则
    8.2 中国粮食收购政策目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8.3 中国粮食收购政策取向
        8.3.1 中国粮食收购政策价格的形成过程
        8.3.2 中国粮食收购政策价格形成的特点
        8.3.3 中国粮食收购政策取向
第九章 优化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建议
    9.1 粮食收购政策调整的条件
        9.1.1 政策环境
        9.1.2 经济发展环境
        9.1.3 政府目标取向
    9.2 优化粮食收购政策目标与思路
    9.3 优化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的建议
        9.3.1 优化政策设计
        9.3.2 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9.3.3 完善政策配套措施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本文总结
    10.2 研究创新点
    10.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3)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主要思路与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2章 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运营管理机制现状
    2.2 影响运营管理机制的外部因素
    2.3 运营管理机制内部存在的问题
第3章 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改进分析
    3.1 积极依托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2 有效利用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政策
    3.3 充分体现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特殊性质
第4章 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改进措施
    4.1 合理明确运营管理职能定位
    4.2 争取政府和监管行业给予政策支持
    4.3 业务发展匹配运营管理策略
    4.4 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义
        2. 总体要求
        3. 新农村建设的实质
        4. 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拉大
        2. 农村居民的地区收入差距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3. 农村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4. 农村金融市场陷入融资困境
    (三) 农业政策性银行对新农村建设的介入
    (四) 研究的意义
    (五) 研究论文的目的
    (六)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政策性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分析
    (一) 政策性银行的界定
        1. 政策性银行的定义
        2. 农业政策性银行
        3.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行为特征
        4. 农发行是“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二) 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发行的支持
        2. 新农村建设促进农发行可持续性发展
        3. 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4. 农发行总行对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方针
        5. 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方向
    (三) 影响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因素
        1. 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差别较大
        2. 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
        3. 基层行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第三章 农发行驻马店市分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驻马店市的基本情况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
        1. 驻马店基本情况
        2. 驻马店市新农村建设规划
    (二) 农发行驻马店市分行的基本情况
    (三) 农发行驻马店市分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做法
        1. 发挥粮棉油收购主体作用
        2. 以中长期项目为重点,推动新农村建设
        3. 以产业化龙头为依托,支持产业化经营
        4. 以农业中小企业为补充,延伸信贷支农触手
        5. 密切银政合作,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第四章 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一) 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困境
        1. 认识不统一,农发行项目营销困难
        2. 承贷主体选择困难
        3. 风险高,回报率低,相关配套机制不健全
        4. 内部管理体制不合理
    (二) 造成当前困境的原因分析
        1. 农发行功能定位缺陷
        2. 经营管理缺乏法律保证
        3. 农发行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4. 国家没有建立完备的中介担保体制
第五章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一些经验
    (一) 发达国家政策性银行支持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1. 美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支持
        2. 法国政府主导的农业金融体系
        3. 日本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二)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一些基本特点
        1. 国外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比较多元化
        2. 广泛的资金来源渠道
    (三) 对于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的一些启示
        1. 拓宽农发行的资金来源渠道
        2. 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3. 出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法》,完善监管
        4. 农发行合理调整经营侧重点
第六章 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 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
    (二) 构建现代化银行制度要求的内部管理机制
    (三) 建立合理、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制度
        1.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2. 加强业务培训,建立人才交流制度
    (四) 建立健全农村政策性金融扶持体系
    (五) 建立银政协调机制
第七章 研究结论
    (一) 农业政策性银行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
    (二) 新农村建设为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提供机遇
    (三) 新农村建设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提供履行职责的新空间
    (四) 农发行应在新农村建设中起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湖南省农发行金融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1.2.1 金融创新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看农发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2.1 金融创新及内容
        2.1.1 金融创新
        2.1.2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2.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历史沿革及现状
        2.2.1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沿革
        2.2.2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
    2.3 农发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2.3.1 市场化改革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在恶化
        2.3.2 农业产业化主体对农业金融产品需求的增加
        2.3.3 信用支持脱节
        2.3.4 信用体系不完备
        2.3.5 农发行工作职能转变需要依托农村金融创新
第3章 湖南省农发行面临的问题及国际经验借鉴
    3.1 湖南省农发行的发展历程
    3.2 湖南省农发行的经营现状
        3.2.1 湖南农村金融的现状
        3.2.2 湖南省农发行的经营状况
    3.3 湖南省农发行面临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3.3.1 产品定位不明确
        3.3.2 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
        3.3.3 不良贷款比重过大
        3.3.4 内控机制不健全
    3.4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验借鉴
        3.4.1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概况
        3.4.2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4章 湖南省农发行的金融创新
    4.1 经营性金融业务创新
        4.1.1 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
        4.1.2 增发固定资产贷款支持优势产业
        4.1.3 开发性金融业务创新
        4.1.4 开拓支农资金结算业务
        4.1.5 同业合作业务创新
    4.2 政策性金融业务创新
        4.2.1 开办农业保险业务
        4.2.2 加强对末端客户的支持
        4.2.3 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支持
        4.2.4 支持农业园区建设
        4.2.5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4.3 管理创新
        4.3.1 组织创新
        4.3.2 内部信贷机制的创新
        4.3.3 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创新
        4.3.4 服务管理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2章 农业政策性银行相关理论
    2.1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涵义与特征
        2.1.1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涵义
        2.1.2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特征
    2.2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关系
        2.2.1 政策性金融的内涵
        2.2.2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联系
        2.2.3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区别
        2.2.4 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的确切表述和认识
    2.3 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的动因
        2.3.1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
        2.3.2 金融自由化改革和农业保护政策变化的必然结果
        2.3.3 自身持续高效发展的内在驱动
        2.3.4 摆脱政府过多干预的实现途径
    2.4 农业发展银行商业性信贷的特征
    2.5 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运行机制
第3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现状及问题
    3.1 引入商业性业务的背景
        3.1.1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
        3.1.2 金融改革和自身改革的深化
        3.1.3 农业客户的市场需求
    3.2 业务发展历程
    3.3 商业性业务发展现状
        3.3.1 资金来源
        3.3.2 资金运用
        3.3.3 商业性业务发展优势及特点
    3.4 商业性业务发展中遵循的原则
        3.4.1 合理配置农村金融资源
        3.4.2 满足农业产业需求
        3.4.3 通盘考虑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3.4.4 符合政策性金融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
    3.5 商业性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5.1 多种因素制约商业性业务发展
        3.5.2 信贷行业集中加大风险管理难度
        3.5.3 商业性风险可能转嫁为政策性风险
        3.5.4 业务兼营引发内外部矛盾与冲突
        3.5.5 商业性业务监管依据不足
第4章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的启示
    4.1 政策性银行的运作模式
        4.1.1 纯政策型模式
        4.1.2 综合型模式
        4.1.3 分离型模式
        4.1.4 完全商业化模式
    4.2 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商业性业务实践
        4.2.1 历史背景
        4.2.2 经营实践
    4.3 国外政策性银行加强商业性金融的经验借鉴
        4.3.1 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
        4.3.2 不断变化的支持领域和业务重点
        4.3.3 分账管理专项经营
        4.3.4 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4.3.5 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求得生存和发展
        4.3.6 有法可依的金融监管制度
第5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策略
    5.1 建立合理的业务发展模式
        5.1.1 适度发展商业性业务
        5.1.2 调整信贷业务结构
    5.2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5.2.1 运行多元稳定的市场化筹资机制
        5.2.2 构建全方位的信贷支农模式
        5.2.3 开办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业务
        5.2.4 发展多样化中间业务
    5.3 实行分账户的区别管理
        5.3.1 设立账户间隔离机制
        5.3.2 实施双轨经营管理模式
    5.4 完善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体系
        5.4.1 理顺政策性银行与央行的资金关系
        5.4.2 健全内部风险防范和监测制度
        5.4.3 强化对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金融监管
        5.4.4 加快农业政策性银行立法
    5.5 架构与商业银行间的平等互利合作关系
        5.5.1 建立国家金融组织体系中的平等关系
        5.5.2 开展互惠互利的业务合作
        5.5.3 正确处理业务交叉与冲突
        5.5.4 开辟新的业务合作渠道
    5.6 实现向农业综合性银行的转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新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战略转型与职能调整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多元化、复杂化的金融需求
        2、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结构和功能性双重缺陷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理论
    (一)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二)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与行为特征
        1、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涵义
        2、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功能
        3、农业政策性银行功能的经济学作用机理分析(以价格支持和生产扶持为例)
        4、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行为特征
二、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一)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
    (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建立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业务萎缩,功能弱化
    (二) 资产与负债约束失衡
    (三) 自主筹资功能缺乏,资金来源不足
    (四) 信贷结构不合理,资金投放过于集中
        1、信贷资金倾斜粮棉油流通环节
        2、政策性贷款倾斜粮棉油主产区
        3、信贷资金运动脱离农业系统,资金运用过度分散、分割
        4、信贷业务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五) 收购资金封闭运行难度加大
    (六) 经营风险呈现新变化,持续运营困难重重
四、新时期农业发展银行的战略转型
    (一) 农发行战略转型的国际经验借鉴与比较
        1、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是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必然结果
        2、国外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的主要特点
    (二) 新时期农发行战略转型的基本设想
        1、农业发展银行弥补其功能缺陷首先应从拓展业务范围入手
        2、农发行的改革发展问题必须置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通盘考虑
        3、在功能定位上必须遵循政策性金融的基本特点和共性规律
        4、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供给框架应遵循与需求对接的原则
五、新时期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调整
    (一) 农业发展银行的市场定位
    (二) 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选择
        1、大力扶持和培育大型龙头粮棉油购销企业
        2、扩大农业政策性金融扶持范围
        3、发展中间业务,完善金融服务功能
    (三) 健全和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职能的动作机制
        1、建立完善的资金筹措制度
        2、建立完善的管理和动作机制
        3、优化农业政策性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和完善其他配套措施
结论
    (一) 主要研究成果
    (二)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8)对农发行拓展商业性信贷业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农发行开办的主要商业性信贷业务品种
二、对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并存市场定位问题的认识
三、农发行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的意义
    (一) 有利于国家粮棉宏观调控。
    (二) 有利于国家“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 有利于促进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四、农发行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从主观认识上来讲。
    (二) 从基层行目前的具体工作实践看。
    (三) 在处理商业性业务的实际操作方面, 农发行与被支持对象在观念上产生错位, 难以对接。
    (四) 受政策环境影响过大, 在完成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和谐发展中, 没有自己驰骋的空间。
五、相关建议
    (一) 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信贷管理模式。
    (二) 探索和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资金优化配置机制, 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 加强和完善信贷管理, 努力防范新增贷款风险。
    (四) 应明确农发行兼有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任务, 并且两者独立存在。
    (五) 既然国家粮、棉市场已全面放开, 就应当尊重市场规律, 让农民、粮棉购销企业、农发行及地方政府完全在市场的机制下来运作, 不能人为去干预, 更不能因农民不卖粮就发慌, 国有粮食企业收不上粮就紧张。
    (六) 农发行是根据国务院有关组建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改革政策而设立的, 但至今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9)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2.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理论
    2.1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2 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农业经济
    2.3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与行为特征
3.中外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比较分析及启示
    3.1 中外农业政策性银行概况
    3.2 发展比较分析
    3.3 国外经验启示
4.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4.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2 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3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
5.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
    5.1 业务萎缩,功能弱化
    5.2 资产与负债约束失衡
    5.3 自主筹资功能缺乏,资金来源不足
    5.4 信贷结构不合理,资金投放过于集中
    5.5 收购资金封闭运行难度加大
    5.6 经营风险呈现新变化,持续运营困难重重
    5.7 制度性根源剖析
6.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位
    6.1 澄清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片面认识
    6.2 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定位的决定因素
    6.3 科学地定位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7.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对策建议
    7.1 WTO对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冲击
    7.2 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农村金融形势
    7.3 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8.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研究成果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原创性声明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10)中国粮食流通政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 粮食流通概论
    第一节 粮食与粮食流通
    第二节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第三节 世界主要国家粮食流通体制
    第四节 文献综述及评价
第三章 粮食收购问题研究
    第一节 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粮食收购政策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粮食收购政策的设计思路
第四章 粮食信贷问题研究
    第一节 我国粮食信贷政策的实践与发展
    第二节 粮食购销市场化过程中农发行惜贷现象分析
    第三节 粮食市场放开后银行信贷博弈分析
第五章 粮食产销区购销协作关系研究
    第一节 粮食产销区粮食购销协作关系发展回顾
    第二节 市场化条件下粮食产销区建立稳定购销协作关系的机制设计
第六章 政府粮食储备问题研究
    第一节 我国政府粮食储备的建立和发展概况
    第二节 政府储备粮储存管理的委托一代理机制设计
    第三节 政府储备粮轮换的招标机制设计
第七章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研究
    第一节 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民营化
    第三节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展望
第八章 总结
    第一节 政策建议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从粮改看农发行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农发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以池州市为例[D]. 程媛. 安徽农业大学, 2014(08)
  • [2]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D]. 兰录平.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3]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改进研究[D]. 杨成栋. 吉林大学, 2013(04)
  • [4]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问题[D]. 栗军祥.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5]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湖南省农发行金融创新研究[D]. 江河. 湖南大学, 2008(09)
  • [6]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性金融研究[D]. 晏岚. 湖南大学, 2007(07)
  • [7]新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战略转型与职能调整问题研究[D]. 丁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02)
  • [8]对农发行拓展商业性信贷业务的探讨[J]. 王斌,银刘彦.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11)
  • [9]农业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D]. 曲政. 贵州大学, 2006(12)
  • [10]中国粮食流通政策问题研究[D]. 罗守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从粮改看农业发展银行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