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C在黄淮海地区短季棉结铃及优质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DPC在黄淮海地区短季棉结铃及优质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一、黄淮海地区短季棉应用DPC诱导最佳部位成铃与优质栽培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靳一南[1](2021)在《土壤钾水平对棉花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敦磊[2](2020)在《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于2018至2019年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进行,以杂交棉中棉所75为材料,通过两因素三水平裂区设计研究了窄(66 cm)、中(76 cm)、宽(86 cm)行距与高(18万株/hm2)、中(15万株/hm2)、低(12万株/hm2)密度配置对棉花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对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下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冠层结构指标、干物质及营养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棉纤维品质等进行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行距与密度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株高随着行距的增加而增高,密度对株高的影响不显着。宽行距的生育期长于窄行距和中行距,早熟指数偏低。棉株的倾斜角度随着行距的增加而增大,而茎粗与密度和行距都成负相关。果枝始节高度随密度和行距的增加而增加,处理间差异显着;始节位和节间长在不同密度间差异显着,而不同行距间差异不显着。行距和密度对果枝数影响不显着,且不存在交互作用。不同行距和密度配置下叶片SPAD值均呈现下层叶>中层叶>上层叶,宽行距高密度配置下叶片SPAD值最大。2、不同行距与密度对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相对于窄行距和宽行距,中行距有利于保持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高密度的叶面积指数始终高于低密度与中密度。中行距高密度条件下,叶片上举有更合适的平均叶簇倾角,可以更好的利用光能,减少漏光损失,提高光能的利用率,有利于棉花产量提高。行距对透光率的影响大于密度对透光率的影响,不同密度间的差异不显着。盛花期的光合作用较为旺盛,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行距间差异显着,中行距处理的棉花具有更高的光合速率,中行距高密度下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及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高于其他行距与密度配置,宽行距低密度处理棉株光合物质快速累积期速率下降明显。3、不同行距与密度对干物质生产及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棉花地上部总干物质、茎枝干物质、生殖器官干物质累积均呈S型增长曲线。种植密度和行距显着影响棉花群体干物质累积的动态变化,高密度时棉花单株生长势弱,但群体叶量充足、地上部总干物质较高。中行距高密度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开始早,持续的时间也长。生育前期,窄行距与中行距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生育后期中行距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于窄行距和宽行距。中行距和宽行距的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均随密度增加而缩短。在盛铃期,行距和密度对地上部各器官的氮素含量有显着影响;行距对叶片氮素含量有显着影响,而密度对叶片氮素含量影响不显着,交互作用也不显着;在各器官中茎枝的氮素含量较低,在不同行距和密度影响下差异不显着。不同密度蕾铃氮素含量差异显着,而行距对氮素含量的影响不显着,交互作用不显着。4、不同行距与密度对成铃特性、籽棉产量及棉纤维品质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蕾铃数呈现减少的趋势,随着行距的增加,单铃重明显下降;单位面积的总铃数虽然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着。中行距高密度组合在保持较高的收获铃数的同时,单铃重最大,产量最高,且吐絮良好,杂种优势表现明显。行距和密度的变化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明显影响。行距对棉花的早熟性指数有负相关,行距越大,早熟性指数越小。衣分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着差异。

杨佳蒴[3](2016)在《棉株K+营养状况影响棉花产量和棉纤维发育的生理机制》文中研究表明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由于棉花具有无限结铃习性,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钾素。然而,我国钾资源严重短缺,土壤贫钾已成为限制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因子。因此,开展棉株钾营养状况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机理性研究,明确棉株的需钾特性和棉花耐低钾能力形成的生理机制,制定高效施肥策略,可为保障我国原棉品质和供给做出贡献。本课题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土壤钾营养状态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机理,通过比较耐低钾能力差异较大的两个棉花品种的生理特性,明确了棉花耐低钾能力形成的生理基础。本研究共包括两个筛选试验和一个主试验:(1)耐低钾品种筛选试验;(2)基于棉株钾营养状态的适宜施钾量筛选试验;(3)棉株钾营养状态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形成的试验。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筛选出低钾敏感型棉花品种泗杂3号和耐低钾型品种泗棉3号以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的12个棉花主栽品种为研究材料,在贫钾田进行了基于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品种筛选试验,同时开展了高、低钾营养液棉花苗期辅助筛选试验。通过聚类分析获得了低钾敏感型棉花品种泗杂3号和耐低钾型棉花品种泗棉3号。2.确定能够实现棉株不同钾营养状态的棉田施钾量通过设置7个施钾量处理(0、75、150、225、300、375、450kgK2Oha-1),测定棉株地上部K+浓度在花铃期内的变化,建立棉株临界钾浓度动态模型,确定了南京贫钾地区的棉田临界施钾量(150 kg K2O ha-1)。由此制定了三个施钾水平(0、150、300 kg K1O ha-1),在本试验条件下,可分别实现棉株的“贫钾、钾临界、钾盈余”三个钾营养状态。3.棉株钾营养状况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发育的生理机制通过分析棉花产量构成因子,棉株成铃分布,以及棉纤维干重的累积特征;发现棉株贫钾主要降低了晚季节铃的成铃率,抑制了棉纤维干物质累积,最终影响到皮棉产量,而源端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以及纤维细胞中纤维素累积进程缩短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生理原因。通过对未成熟棉纤维长度、渗透物质含量、以及关键酶活性的测定,明确了贫钾状态下的棉株会通过改变棉纤维伸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膨压物质—K+含量,进而降低棉纤维最大伸长速率(Vmax),影响最终纤维长度。此外,上部果枝在钾营养充沛的环境下可形成较长的棉纤维。所以在棉花上部果枝集中成铃时补施钾肥,或可有效改善上部棉铃的纤维品质。在纤维发育10-15天,纤维伸长发育关键酶V-ATPase、PPase、PMH+-ATPase和PEPC的活性对棉株缺钾敏感,导致纤维细胞中“K+转运、细胞壁酸化、苹果酸合成”等生理代谢过程受抑制,进而影响纤维伸长发育。通过对未成熟棉纤维比强度、纤维素含量、含水量、以及关键酶活性的测定,发现缺钾导致棉纤维细胞加速成熟,且其早熟程度与纤维最终比强度成线性负相关关系。这一现象很有可能是因为碳源供应不足引起的。此外,纤维素合成关键酶SuSy和SPS活性的峰值受低钾胁迫影响而提前,导致纤维素合成提前结束,进而影响纤维比强度。4.耐低钾型棉花品种具备耐低钾能力的三个重要生理特征比较关键生理指标在不同耐低钾型棉花品种间的差异发现:a.耐低钾基因型在棉株贫钾状态下仍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果枝K+浓度,尤其是上部果枝;b.棉纤维细胞中具有较高的苹果酸含量,有助于K+向纤维细胞内转运;c.棉纤维细胞中V-ATPase、PPase、PMH+-ATPase、PEPC、SuSy、SPS在功能期内的活性较为稳定,不易受低钾胁迫影响。以上是耐低钾型棉花品种具备耐低钾能力的三个重要生理特征。

马江平,黄玉芬,夏永强,李闪闪,王远征[4](2015)在《棉花苗期缩节胺不同剂量化控试验》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通过在棉花苗期喷施不同剂量的缩节胺,以探寻适宜南疆棉花苗期、经济产量高的化控条件。结果表明,棉株苗期喷施缩节胺浓度越大对细胞伸长的抑制作用越强,植株叶绿素合成越多,叶色浓绿;棉花株高在75 cm左右时,棉花节间长度变化较均匀,能够塑造棉花中下层通风透光的理想丰产株型;在新陆中28号或生长特性与之相近的棉花品种的苗期分3次喷施缩节胺1.52.0 g/667 m2,产量较高。

许晓龙[5](2013)在《钾肥运筹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试验于2011-2012年在山东农业大学科技示范园进行。在大田条件下,选用三个生长发育特性不同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早发型品种鲁棉研21号、晚发型品种鲁棉研22号和稳健型品种鲁棉研28号),采用100kg K2O全部基施及1/2基施+1/2追施两种施钾方式,研究钾肥运筹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钾肥运筹对不同棉花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与不施钾对照相比,两施钾处理均能显着提高各棉花品种的最终株高,对第一果枝高度及果枝数无显着影响。一次性基施钾肥显着增加了三品种苗期的株高和叶面积、L21的叶片数;分次施钾对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小于一次性基施钾肥处理,但显着增加了L22和L28的最终果节数。不同品种相比,施钾对L21的苗期叶片数及L22及L28的最终果节数影响较大。2.钾肥运筹对不同棉花品种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与不施钾对照相比,一次性基施钾肥有效改善了生长发育前期L22、L21的叶片光合能力;分次施钾对中后期L21的叶片叶绿素含量、Fv/Fm、Fv/Fo、ΦPII,L22的叶片ETR、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及L28的叶片ETR、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改善程度较大;与一次性基施钾肥相比,分次施钾增加了三品种的叶片蒸腾速率和ETR、L21的叶片ΦPII、L22的叶片Fv/Fm、L28的叶绿素含量、Fv/Fo、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不同品种相比,一次性基施钾肥对生长发育前期L21和L22叶片光合能力的改善程度大于L28,分次施钾对L21中后期叶片光合能力的改善程度大于L22和L28。与不施钾对照相比,一次性基施钾肥显着提高了三品种前期叶片的CAT活性和L22叶片的SOD活性,降低了L21叶片POD活性和MDA含量;分次施钾显着提高了中后期L21叶片的CAT活性、L22叶片的SOD和CAT活性、L28叶片的SOD活性,降低了L28叶片的POD活性和MDA含量;与一次性基施钾肥相比,分次施钾显着增加了L21叶片的SOD和CAT活性、L22叶片的CAT活性及L28叶片的SOD活性,降低了三品种叶片的MDA含量。不同品种相比,分次施钾对L21中后期叶片衰老相关指标改善程度最大。与不施钾对照相比,施钾能有效提高各棉花品种叶片中氮磷钾的含量,且对氮钾的影响大于对磷的影响。与一次性基施钾肥相比,分次施钾对L21叶片的氮磷钾含量提高幅度增大。不同品种相比,L21各生育期叶片的氮磷钾含量受施钾处理的影响均大于L22和L28,3.钾肥运筹对不同部位棉铃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与不施钾对照相比,一次性基施钾肥对三品种各部位棉铃的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成熟度及整齐度均无显着影响;分次施钾显着增加了L21的纤维长度。与一次性基施钾肥相比,分次施钾对三品种纤维品质各相关指标均无显着影响。三品种相比,施钾对L21的纤维长度的影响较大。4.钾肥运筹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与不施钾相比,分次施钾显着提高了三品种的籽棉产量和L21、L28的皮棉产量。与一次性基施钾肥相比,分次施钾显着提高了L28的籽棉和皮棉产量。三品种相比,L21、L22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铃重的增加;L28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成铃数的增加。

冯蔓[6](2013)在《控失肥对抗虫杂交棉若干理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于2011-2012年在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园进行。以荃银2号抗虫杂交棉为材料,研究了控失肥对棉花的理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探讨控失肥对棉花的生理机制,为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干物质积累三个处理的总干物质积累动态曲线呈“S”分布,各处理变化趋势一致,苗期到初花期各处理无明显差别。盛花期到吐絮期各处理间差异较大。3个处理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在初花至盛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快最多,各处理之间干物质重在盛花至吐絮期差异较大,控失肥处理的干物质重高于对照,两个控失肥处理之间比较,后期追施两次速效肥料高于后期追施一次速效肥料。2.光合特性3个处理的叶绿素(a+b)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苗期至初花期各处理间无显着差异,盛花至吐絮期两个控失肥处理的主茎叶和果枝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极显着高于对照。各处理的叶面积消长趋势相似,盛花期达到最大,吐絮期有所下降,与常规施肥相比,控失肥处理的叶面积系数的增长主要在生育中期,盛花期后叶面积系数下降较慢。各处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棉株生育期内是先升后降,在盛花期达到最大,与对照相比,两种控失肥处理能显着提高盛花期和盛铃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从而提高群体的光合能力。控失肥处理中以后期追施两次速效化肥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3.可溶性糖和抗氧化酶生育前期茎蕾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是逐渐升高的,对照最低,主茎叶和果枝叶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在盛花期达到最大,与对照相比,生育中后期控失肥明显增加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各处理的SOD、POD活性随着生育进程增强,MDA含量增多,控失肥提高了生育中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降低了活性氧对细胞膜的伤害。控失肥处理中以后期追施两次速效化肥处理的效果最为显着。4.产量性状与常规施肥相比,控失肥处理的单株结铃数分别增加了5.32个和3.03个,单铃重分别增加了7.65%,6.16%,差异显着,皮棉产量分别提高6.61%,4.96%,达极显着差异。而两个控失肥处理之间后期追施两次速效肥料比后期追施一次速效肥料皮棉增产1.57%,差异显着。

杜明伟,杨富强,吴宁,段留生,李召虎,郭志雄,徐东永,王优旭,田晓莉[7](2012)在《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研究及棉太金的调控作用》文中指出采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决定作用,并分析了棉太金对产量影响因子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的提高需要总铃数和铃重的协同增加,同时要适当缩短主茎节间和果枝长度,以塑造理想株型、构建合理冠层。棉太金能有效控制植株徒长,合理降低株高,缩短果枝长度,增结伏桃和早秋桃,在保证铃重和衣分的前提下,显着提高总铃数和产量。

刘昌文,何钟佩,李召虎,田晓莉[8](2009)在《棉花超高密植暨高矮配置栽培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以2004年通过不同手段塑造高矮配置栽培模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为依据而进行。结果表明:仅通过单纯化控及早打顶塑造高矮配置栽培模式不可行,通过晚打顶打大顶有利于根系建成、有利于塑造理想冠层结构、有利于棉田通风透光、有利于同步结铃、有利于机械化,可以将公顷理论株数从27万株增加到38.25万株,增加棉花产量24%左右。

田晓莉,谢湘毅,周春江,李松林,杨培珠,段留生,李召虎,恽友兰[9](2008)在《棉籽包衣淀粉基缓释缩节安的释放特性》文中指出【目的】用改性交联淀粉囊化的缩节安(SRD)对棉花种子进行包衣,研究其在水中和土壤中的释放特性。【方法】用水中溶出法、土壤恒温培养法、14C-DPC同位素标记法和生物试法测试。【结果】SRD在水中的释放动态为S形曲线,完全溶出的时间约为15min,较对照(CK,缩节安直接拌种)延长10min左右,在1.5、5和10min的累积释放率分别相当于CK的40.3%、24.8%和64.0%。SRD在土壤中的释放动态为抛物线,这是释放和降解互相抵消后的结果,SRD累积释放率达到的最高值(此时释放与降解的速度相等)仅为CK的1/3左右,达到最高值的时间较CK推迟约10d,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为50d以上,较CK延长2倍多;14C-DPC同位素标记试验表明,种子表面的SRD在土壤中呈非匀速减少,且在70d内的减少速度一直慢于CK,这使其棉花幼苗体内的14C放射性活度低于CK;SRD包衣种子在出苗后30d内的株高一直高于CK,0~10d的株高日增量大于CK,10~20d与CK相当,20~30d又大于CK。【结论】SRD具有缓释性能,且呈非匀速释放,这有利于延长缩节安的有效作用期、减少棉田用工、并提高棉花化控技术的标准化水平。

顾万荣,葛自强,陈源,陈德华,吴云康[10](2005)在《中国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新世纪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挖掘作物产量潜力,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农业科技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作物化控与传统栽培技术革新相互融合,产生了新型模式的栽培技术体系,即为作物化控栽培工程,它是当前农业研究中十分活跃的新领域之一,已经融入作物栽培生产各个方面。概述了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及进展,并强调了新世纪下发展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的必要性,指出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在中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对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作了进一步研究展望

二、黄淮海地区短季棉应用DPC诱导最佳部位成铃与优质栽培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淮海地区短季棉应用DPC诱导最佳部位成铃与优质栽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影响棉花产量的因素
        1.2.2 行距及密度配置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2.3 行距及密度配置对棉花冠层结构的影响
        1.2.4 行距及密度配置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1.2.5 行距及密度配置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1.2.6 行距及密度配置对棉花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
        1.2.7 行距及密度配置对棉花抗病性及虫害的影响
        1.2.8 行距及密度配置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技术路线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1 棉花农艺性状调查
        2.5.2 棉花叶绿素含量测定
        2.5.3 黄萎病害调查
        2.5.4 棉花冠层指标测定
        2.5.5 棉花光合指标测定
        2.5.6 土壤基础养分及植株氮素含量测定
        2.5.7 棉花干物质积累测定
        2.5.8 棉花纤维品质测定
        2.5.9 棉花产量指标及霜前花率测定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3.1.1 行距和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
        3.1.2 行距和密度对株高的影响
        3.1.3 行距和密度对茎粗的影响
        3.1.4 行距和密度对棉株倾斜角度的影响
        3.1.5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形态的影响
        3.1.6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SPAD值的影响
    3.2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
        3.2.1 行距和密度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2 行距和密度对平均叶簇倾角的影响
        3.2.3 行距和密度对冠层开度的影响
    3.3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3.1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3.2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3.3.3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气孔导度的影响
        3.3.4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胞间二氧化碳的影响
    3.4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5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氮素积累的影响
    3.6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黄萎病指数的影响
    3.7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3.8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冠层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4.3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4.4 行距和密度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棉株K+营养状况影响棉花产量和棉纤维发育的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影响棉花钾吸收利用的因素
        1.1 基因型
        1.2 土壤中钾的存在形式
    2 土壤贫钾对棉花源、库代谢的影响
    3 土壤贫钾对棉纤维发育的影响
        3.1 对棉纤维伸长发育的影响
        3.2 对棉纤维加厚发育的影响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5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棉花材料筛选及棉田临界施钾量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于棉花产量构成因子和纤维品质的耐低钾能力田间筛选
        2.2 棉花耐低钾苗期辅助筛选
        2.3 棉株临界钾浓度动态模型的构建与临界施钾量的筛选
    3 讨论与小结
        3.1 棉花苗期生长对低钾的响应规律
        3.2 能够预测棉花产量和品质耐低钾能力理想苗期理想筛选指标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施钾量对棉花产量和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试验场地、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钾量对棉株生长的影响
        2.2 施钾量对棉花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棉纤维主要品质的影响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棉株K~+营养状况对棉纤维伸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品种、场地、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1.2 纤维取样方法及纤维长度测定
        1.3 纤维含钾量分析
        1.4 苹果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纤维细胞中的K~+含量
        2.2 纤维伸长发育的特征值分析
        2.3 渗透物质含量分析
        2.4 钾离子浓度与纤维伸长之间的关系
    3 讨论与小结
        3.1 K~+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渗透调节作用
        3.2 晚季节铃的棉纤维对土壤缺钾更为敏感
        3.3 棉纤维伸长在响应缺钾环境中体现出基因型差异
        3.4 对缺钾条件下植棉的生产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棉株K~+营养状况对棉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试验场地、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1.2 取样方法及纤维比强度、单颗棉籽着生纤维干重及纤维含水量的测定
        1.3 纤维素含量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贫钾引起的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对棉纤维比强度造成的影响
        2.2 棉纤维生理年龄的计算及其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棉株K~+营养状况影响棉纤维发育的酶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试验场地、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1.2 取样方法及纤维伸长期、次生壁加厚期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钾胁迫影响对棉纤维伸长发育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2.2 低钾胁迫影响棉纤维次生壁加厚发育的酶学基础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棉花果枝K~+浓度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1.2 棉花果枝K~+浓度对棉纤维发育的影响
        1.3 棉花具备耐低钾能力的主要生理特征
    2 结论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棉花苗期缩节胺不同剂量化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试验方案
3 结果与分析
    3.1 3次不同施药时间棉花长势长相情况
    3.2 不同处理对棉花株高及节间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棉花日生长量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棉花叶片生长变化特征
    3.5 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5)钾肥运筹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调查取样方法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钾肥运筹对苗期棉花生长发育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3.1.1 生长发育
        3.1.2 对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3.1.2.1 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
        3.1.2.2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3.1.2.3 内源保护酶活性及 MDA 含量
        3.1.2.4 可溶性蛋白含量
        3.1.2.5 可溶性糖含量
        3.1.2.6 氮磷钾含量
    3.2 钾肥运筹对蕾期棉花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3.2.1 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
        3.2.2 蕾期荧光动力学参数
        3.2.3 内源保护酶活性及 MDA 含量
        3.2.4 可溶性蛋白含量
        3.2.5 可溶性糖含量
        3.2.6 氮磷钾含量
    3.3 钾肥运筹对中后期棉花生长发育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3.3.1 中后期生长发育
        3.3.2 钾肥运筹对中后期棉花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3.3.2.1 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3.3.2.2 光合特性
        3.3.2.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3.3.2.4 内源保护酶活性及 MDA 含量
        3.3.2.5 可溶性蛋白含量
        3.3.2.6 可溶性糖含量
        3.3.2.7 氮磷钾含量
    3.4 钾肥运筹对不同部位棉铃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3.4.1 纤维长度
        3.4.2 纤维比强度
        3.4.3 纤维马克隆值
        3.4.4 纤维成熟度
        3.4.5 纤维整齐度
    3.5 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
4 讨论
    4.1 钾肥运筹对不同棉花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钾肥运筹对不同棉花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4.3 钾肥运筹对不同部位棉铃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4.4 钾肥运筹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控失肥对抗虫杂交棉若干理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单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分析
    4.2 控失肥处理对棉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1 主茎叶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4.2.2 果枝叶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4.3 控失肥处理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4.4 控失肥处理对棉株光合特性的影响
        4.4.1 主茎叶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
        4.4.2 果枝叶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
    4.5 控失肥处理对棉株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5.1 主茎叶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4.5.2 果枝叶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4.5.3 茎、蕾中可溶性糖的动态变化
    4.6 抗氧化酶活性的分析
        4.6.1 主茎叶MDA含量的动态变化
        4.6.2 果枝叶MDA含量的动态变化
        4.6.3 主茎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
        4.6.4 果枝叶POD活性的动态变化
        4.6.5 主茎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
        4.6.6 果枝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
    4.7 控失肥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数
5 讨论
    5.1 控失肥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5.2 控失肥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5.3 控失肥对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4 控失肥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研究及棉太金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间的关系
        2.1.1 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2.1.2 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回归分析。
        2.1.3 产量相关性状与皮棉产量的通径分析。
    2.2 棉太金对长江流域棉花产量相关性状的调控
        2.2.1 株型结构。
        2.2.2 成铃率。
        2.2.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 讨论
    3.1 长江流域棉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3.2 棉太金对棉花产量相关性状的调控效果
4 结论

(9)棉籽包衣淀粉基缓释缩节安的释放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水中溶出试验
        1.2.2 土壤恒温培养试验
        1.2.3 SRD在不同土壤中的释放
        1.2.4 14C标记的SRD在土壤中的释放
        1.2.5 14C标记的SRD在种壳和棉花幼苗体内的分布
        1.2.6 生物试法
    1.3 分析方法
        1.3.1 土壤中DPC的提取与净化
        1.3.2 DPC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
        1.3.3 14C-DPC的放射性测定
        1.3.4 棉花幼苗株高的测量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SRD在水中的释放特性
    2.2 SRD在土壤中的释放特性
    2.3 SRD在不同土壤中的释放比较
    2.4 14C标记的SRD在土壤中的释放动态
    2.5 14C标记的SRD在种壳和棉花幼苗体内的分布
    2.6 SRD释放特性的生物测定
3 讨论
    3.1 包被于棉花种子表面的改性交联淀粉囊化DPC具有缓释性能
    3.2 包被于棉花种子表面的淀粉基SRD呈非匀速释放
    3.3 研究SRD缓释性能的几种方法的比较
    3.4 SRD有利于提高DPC的利用率
    3.5 影响SRD作用的因素及其适用范围
4 结论

四、黄淮海地区短季棉应用DPC诱导最佳部位成铃与优质栽培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土壤钾水平对棉花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D]. 靳一南.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不同行距与密度配置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敦磊. 塔里木大学, 2020
  • [3]棉株K+营养状况影响棉花产量和棉纤维发育的生理机制[D]. 杨佳蒴. 南京农业大学, 2016(12)
  • [4]棉花苗期缩节胺不同剂量化控试验[J]. 马江平,黄玉芬,夏永强,李闪闪,王远征. 新疆农垦科技, 2015(05)
  • [5]钾肥运筹对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许晓龙.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6]控失肥对抗虫杂交棉若干理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冯蔓.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5)
  • [7]长江中下游棉花产量相关性状研究及棉太金的调控作用[J]. 杜明伟,杨富强,吴宁,段留生,李召虎,郭志雄,徐东永,王优旭,田晓莉. 中国棉花, 2012(06)
  • [8]棉花超高密植暨高矮配置栽培模式研究[A]. 刘昌文,何钟佩,李召虎,田晓莉. 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汇编, 2009
  • [9]棉籽包衣淀粉基缓释缩节安的释放特性[J]. 田晓莉,谢湘毅,周春江,李松林,杨培珠,段留生,李召虎,恽友兰. 中国农业科学, 2008(10)
  • [10]中国作物化控栽培工程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 顾万荣,葛自强,陈源,陈德华,吴云康.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7)

标签:;  ;  ;  

DPC在黄淮海地区短季棉结铃及优质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