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跳练习的运动学分析

深跳练习的运动学分析

一、跳深练习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静[1](2021)在《不同间距组合的跳深练习对初中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胡钊硕[2](2021)在《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对排球原地纵跳动作核心区域表面肌电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弹跳力被誉为排球运动的“灵魂”和“生命力”,是排球运动员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无论是扣球进攻,还是防守拦网,都要求运动员具有出色的弹跳力,而原地纵跳的水平又是衡量排球运动员弹跳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纵跳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排球运动员成绩的高低。原地纵跳动作是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依靠身体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力,充分发挥下肢肌群以及核心区域肌群的力量,以达到最佳向上起跳效果的技术动作。通过腹式呼吸干预训练,能有效激活核心区域深层肌群与周边辅助肌群,提高核心区域能量的输出(减少能量的泄漏),在控制身体姿势、维持身体平衡的同时,使身体各环节协同发力,达到更好的起跳效果。本研究以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对排球原地纵跳动作核心区域表面肌电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排球专选班的20名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腹式呼吸干预训练(N=10),对照组进行为期10周的传统常规素质训练(N=10)。利用表面肌电技术对原地纵跳动作各个阶段的核心区域肌肉进行了检测分析,对比出腹式呼吸干预前和干预后原地纵跳动作核心区域表层肌肉的动员情况及做功大小的变化,并检测出核心区域肌肉激活时序;对比出排球运动员的摸高高度和腾空时间,证明了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对提高原地纵跳能力的有效性,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今后的运动训练中科学地进行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1)起跳阶段:通过10周的腹式呼吸干预训练,提升了实验组身体腰腹部核心肌群的动员程度,其中腹直肌和腰部竖脊肌更为显着(P<0.05);通过10周的常规素质训练,提升了对照组下肢核心肌群的股直肌和臀大肌的动员程度,效果显着(P<0.05);腹式呼吸干预训练下的实验组身体腰腹部的动员程度要比常规素质训练下的对照组身体腰腹部的动员程度要大,其中腹直肌和腰部竖脊肌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腾空阶段:通过10周的腹式呼吸干预训练,提升了实验组身体腰腹部核心肌群的动员程度,其中腹直肌和腹外斜肌更为显着(P<0.05);通过10周的常规素质训练,提升了对照组下肢核心肌群的股直肌的动员程度,效果显着(P<0.05);腹式呼吸干预训练下的实验组身体腰腹部的动员程度要比常规素质训练下的对照组身体腰腹部的动员程度要大,其中腹直肌和腹外斜肌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落地缓冲阶段:通过10周的腹式呼吸干预训练,提升了实验组身体腰腹部核心肌群的动员程度,其中腹外斜肌和腰部竖脊肌更为显着(P<0.05);通过10周的常规素质训练,提升了对照组下肢核心肌群的臀大肌和股直肌的动员程度,效果显着(P<0.05);腹式呼吸干预训练下的实验组身体腰腹部的动员程度要比常规素质训练下的对照组身体腰腹部的动员程度要大,其中腹外斜肌和腰部竖脊肌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实验后实验组肌肉的激活时序依次为腹直肌→腹外斜肌→腰部竖脊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实验后对照组肌肉的激活时序依次为臀大肌→股直肌→腰部竖脊肌→股二头肌→腹外斜肌→腹直肌。(5)原地纵跳摸高成绩:实验组实验前的均值为299.30±3.62cm,实验后的均值为303.70±3.33cm,经过10周的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均值增长了4.4cm,极具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实验前的均值为298.00±4.02cm,实验后的均值为301.60±3.86cm,经过10周的常规素质训练均值增长了3.6cm,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实验后均值为303.70±3.33cm,对照组实验后均值为301.60±3.86cm,两组均值相差2.1cm,实验组摸高成绩要优于对照组摸高成绩,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6)原地纵跳腾空时间:实验组实验前的均值为0.601±0.032s,实验后的均值为0.624±0.011s,经过10周的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均值增长了0.023s,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的均值为0.597±0.022s,对照组实验后的均值为0.611±0.012s,经过10周的常规素质训练均值增长了0.014s,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实验后均值为0.624±0.011s,对照组实验后均值为0.611±0.012s,两组均值相差0.013s,实验组的腾空时间要高于对照组的腾空时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对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腰部竖脊肌的肌肉动员程度有一定的提高。(2)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对肌肉的激活时序有影响,率先激活的肌群为身体腰腹部核心肌群。(3)采用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和常规素质训练对提高摸高成绩和腾空时间均有一定的提升效果,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实验后的成绩要优于常规素质训练实验后的成绩,效果更明显。(4)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和常规素质训练对比,腹式呼吸干预训练能有效提高身体腰腹部核心肌群的动员程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原地纵跳水平。

刘丰[3](2020)在《呼吸方式对不同高度跳深前馈阶段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对健康受试者进行呼吸的干预调节,在每种呼吸方式干预后依次进行不同高度的跳深运动,并采集各跳深动作前馈控制阶段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呼吸方式对不同高度跳深前馈控制阶段的影响,探讨不同呼吸方式干预后跳深前馈阶段的生物力学特征差异,为呼吸干预改变跳深动作前馈阶段生物力学特征,促进运动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15名健康成年男性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三种15分钟的呼吸干预,在每种呼吸干预后分别完成三种平台高度的跳深运动,三种平台高度分别为15cm、30m、45cm,通过Vicon红外高速摄像系统、表面肌电测试仪、瑞士 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各呼吸方式干预后的三种高度跳深前馈控制阶段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呼吸方式对不同高度跳深前馈阶段的运动学、肌肉激活模式、肌肉激活时序指标等生物力学特征。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呼吸方式干预后在三种跳深高度的前馈控制阶段生物力学特征差异。三种呼吸方式分别为(1)平静呼吸:受试者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在安静状态下自然呼吸15分钟。(2)深呼吸:受试者根据自身呼吸节奏进行15分钟的深呼吸调节。(3)调息:采用内劲一指禅调息方法,进行15分钟的调息调节。研究结果:(1)在跳深动作的第一次落地前100ms的运动学数据中,左右侧踝关节角度在平静呼吸、深呼吸、调息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髋关节角度在15cm、30cm、45cm高度跳深动作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髋关节角度均值随跳深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呼吸方式和不同高度跳深的交互效应对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跳深动作第二次落地前100ms的运动学数据中,左右侧膝、踝关节角度在平静呼吸、深呼吸、调息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髋关节角度在平静呼吸、深呼吸、调息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髋关节、膝关节和右侧髋关节、踝关节角度在15cm、30cm、45cm高度跳深动作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呼吸方式和不同高度跳深的交互效应对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跳深动作第一次落地前100ms的肌电数据中,仅有股内侧肌iEMG在平静呼吸、深呼吸和调息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腓肠肌外侧头iEMG在15cm、30cm、45cm跳深高度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方式和不同高度跳深的交互作用在各肌肉iEMG值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跳深动作第二次落地前100ms的肌电数据中,仅有左侧竖脊肌iEMG在平静呼吸、深呼吸和调息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左右侧腹直肌iEMG在15cm、30cm和45cm高度跳深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方式和不同高度跳深之间的交互效应对各肌肉iEMG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跳深动作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落地前100ms,肌肉激活数量在平静呼吸、深呼吸和调息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激活数量在15cm、30cm和45cm高度跳深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方式和不同高度跳深的交互效应在肌肉激活数量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一次落地前100ms,调息干预后15cm、30cm、45cm高度跳深时肌肉激活的百分比均大于深呼吸和平静呼吸干预后同等高度跳深时各肌肉激活的百分比。在第二次落地前100ms,调息干预后在15cm高度跳深时,所有受试者各肌肉激活的百分比均大于深呼吸和平静呼吸同等高度各肌肉激活的百分比,调息干预后在30cm高度跳深时,各肌肉激活百分比等于深呼吸30cm高度跳深时各肌肉激活百分比,大于平静呼吸30cm高度跳深的各肌肉激活百分比。调息干预后在45cm高度跳深时,各肌肉激活百分比大于深呼吸同等高度各肌肉激活百分比,小于平静呼吸干预后同等高度肌肉激活百分比。研究结论:(1)受不同呼吸方式和跳深高度的影响,在跳深前馈控制阶段,下肢关节角度发生变化,机体采用踝策略和髋策略完成跳深任务。(2)调息干预后跳深前馈控制阶段股二头肌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的肌电活动更加平衡,随着跳深高度的增加,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肌电活动同步增加,降低了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3)增强肌肉预激活模式可以改善落地技术,呼吸调节将有助于姿势控制和运动损伤预防。

鞠明晓,王忠勇,刘玉珊[4](2020)在《跳深练习对提高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C425技术效果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1)目的:探究不同模式的跳深练习对竞技健美操C425技术动作的影响;(2)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影像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及实验法对8名优秀健美操运动员,为期8周、相同跳深高度、间距及负荷量,不同动作模式下的跳深训练;(3)结果:不同模式跳深干预后,在原地弹跳测试中,跳深纵跳组与跳深跳远组训练干预前后单腿、双腿弹跳变化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跳深纵跳组与跳远组运动员在C425技术不同时相关节的变化角度、作用时间以及动作幅度数据指标组间对比变化具有显着性差异:(4)结论:采用跳深纵跳训练,不仅可以显着提高C组跳跃俯撑类难度的下肢力量,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能力,从而对整个技术动作的工作效率也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吴海成[5](2020)在《跳深组合练习对初中女生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跳远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项目,跳远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助跑速度和快速起跳能力,与下肢爆发力和快速起跳力量密切相关。初二年级女生正处于跳远基础训练阶段,其主要的训练任务是着重发展速度和快速力量素质,并强调快速跳跃能力的发展。因此,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以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初二年级的两个体育教学班共60名女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课的准备部分加入跳深组合练习,对照组在课的准备部分不予变动。目的是通过教学实验探讨跳深组合练习对跳远成绩的影响,同时剖析出跳深组合练习对跳远专项指标及成绩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的跳远教学训练手段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经过12周的教学实验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跳远成绩及其专项指标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1.经过12周的实验时间后,传统力量练习和跳深高度为20厘米的跳深组合练习在提高初二女生的30米冲刺跑、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助跑单脚纵跳摸高成绩上均产生了积极影响。2.经过12周的实验时间后,跳深高度为20厘米跳深组合练习的实验组在初二女生原地纵跳摸高具有极显着性差异的训练效果,立定跳远、助跑单脚纵跳摸高具有显着性差异的训练效果,30米冲刺跑具有无显着性差异的训练效果;而传统力量练习的对照组在初二女生30米冲刺跑、立定跳远、原地纵跳摸高、助跑单脚纵跳摸高中均无显着性差异的训练效果。表明跳深组合练习比传统力量练习更有利于发展初二女生的下肢爆发力和快速起跳力量。3.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跳远成绩对比分析得出:与传统力量练习的对照组相比,采用跳深高度为20厘米跳深组合练习的实验组在提高初二女生跳远成绩效果上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即在初中跳远课程中运用跳深组合练习,跳远教学效果及成绩都会明显优于传统力量练习。4.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新颖有效的跳深练习,可以降低传统训练教学上的局限性,发挥跳深练习本质的优越性,更易激发学生兴趣和新鲜感,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教学,也有利于进行跳深组合练习时的兴奋状态做准备,进而为完成练习动作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保障。

刘曦瑶[6](2019)在《超等长训练对啦啦操选修班大学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等长训练是提高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下肢爆发力对提高啦啦操专业学生的运动表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超等长训练方法以及训练干预效果的基础上,从训练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啦啦操技术特征,以“跳深”这种超等长训练方法和以“团身跳”这种常规训练作为两种训练手段,考察不同训练手段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通过实验前后的结果对比分析跳深训练以及常规啦啦操素质训练两种训练手段对学生发下肢爆发力发展的影响,从而对啦啦操学生的下肢爆发力的发展或训练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中国地质大学2017级24名啦啦操选修班女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测结果为:两组受试者在弹跳能力上无显着性差异。随机将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训练组(NG),采用以团身跳为主的素质训练;另一组为超等长训练组(PG),采用以跳深为主的素质训练,其他素质训练相同。实验选用原地纵跳摸高和三连跳及基础质量测评为主要指标进行测量,验证超等长训练手段对啦啦操学生的下肢爆发力的影响;其研究结论如下:1.从实验结果来看,NG组与PG组在原地纵跳(SJ)以及原地蹲跳(CMJ)指标得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G组在实验前后的原地蹲跳CMJ以及原地纵跳(SJ)指标上的得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NG组在实验前后的原地蹲跳(CMJ)指标上的得分同样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NG组在实验前后的原地纵跳(SJ)指标得分值上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跳深训练有效的提高了啦啦操学生的下肢爆发力。2.从连续纵跳摸高指标得分上来看;NG组与PG组在连续纵跳的指标得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PG组要优于NG组。NG组实验前后的连续纵跳指标得分上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并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PG组实验前后的连续纵跳指标得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对比NG组与PG组完成三连跳动作质量评分的指标上看;PG组的动作得分要高于NG组,在完成质量得分上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主要表现在动作衔接、腾空高度、落地稳定性以及姿态控制等方面。从动作测评得分看,虽两组的实验得分均优于实验前,但PG组的得分更优于NG组。超等长训练手段对啦啦操的技术动作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史储瑞[7](2018)在《不同高度跳深练习对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下肢肌群影响的表面肌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排球成为世界范围的热门运动,为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好的弹跳能力,保证其空中优势得以发挥,而跳深练习是锻炼下肢爆发力、提高弹跳能力的有效手段。经过对排球技术关键点的深入研究发现,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的主要方式是纵跳,于是便将跳深与跳高相结合进行训练。跳深高度的选择对于运动员而言至关重要,在保证其爆发力得到训练的同时不致发生运动损伤。本研究通过对比在不同高度情况下跳深练习的肌群表面肌电数据,完成关于跳深高度与表面肌电关系的探索,并结合运动学分析得到最佳训练高度,以便帮助运动员科学训练,快速提高跳高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利用16道便携式无线遥测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对十二名排球运动员的跳深练习进行记录和测试。进而完成对运动员下肢肌群表面肌电的测试工作以及运动员运动学特征的表征工作。研究结果:(1)跳深训练着地过程的缓冲时间以及蹬伸时间均随着跳深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蹬伸时间与缓冲时间的比值却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该比值最大值为1.326,出现在跳深高度为60cm时,这说明,该高度下,肌肉储存弹性能向机械能的转化率最高;(2)跳深训练再度起跳高度随着跳深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测试的十二名排球运动员的再起跳高度的最大值为0.4m,该值出现在下落高度为60cm处;(3)跳深训练着地阶段,缓冲期大多数肌肉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要高于同等跳深高度蹬伸期的RMS值,而且无论蹬伸期还是缓冲期,大部分肌肉的RMS值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4)处于疲劳状态的运动员着地时间较长,且大部分肌肉的RMS值均较低。结论:(1)对不同运动员而言,跳深训练是有最佳高度的,具体至本研究的样本,身体素质相似的运动员的最佳跳深高度为40-60cm;(2)在不同高度的跳深训练中,大多数肌肉表面肌电活动水平会随着跳深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最大值后又会随着跳深高度的增加而下降;(3)运动员的身体状态会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如果运动员处于疲劳状态,那么其爆发力训练效果将会受到消极的作用。

周瑞航[8](2018)在《8周跳深训练对短跑技术和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教学训练实验得出的数据纵向分析跳深训练对短跑技术以及下肢环节肌肉力量的影响,并对跳深训练是否能够提高短跑成绩进行实证。方法: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分析法和等动环节肌肉力量测试分析法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2个月共8周,每周3次的跳深训练实验。每节训练课的时间为90分钟,训练量与训练强度根据实验对象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跳深训练手段主要采用垂直跳深。前期以30CM为基础进行技术以及动作模式训练,后期适当采用90CM进行大强度训练。实验通过对比运动员身体素质、运动学以及环节肌力相关指标参数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跳深训练对2016级田径专选班的14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百米成绩有显着提高。立定跳远和原地摸高的显着性增加表明跳深训练能够综合提高运动员下肢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爆发力水平,增加运动表现。而60m和100m成绩的增加则表明运动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加速能力、速度水平和爆发力水平整体增加。2跳深训练对运动员的整体运动学特征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腾空时间以及单步时间的减少,腾空距离的增大,步长增加,步频加快,从而使重心水平速度有显着性提高。3跳深训练对运动员的下肢运动学参数有一定积极影响。跳深训练实验后运动员支撑腿髋关节伸髋角度变小,趋于合理化,伸髋角速度明显加快,摆动腿屈髋幅度增加,屈髋角速度增加,髋关节整体做功范围前移,更多在人体额状面以前,两大腿剪绞速度加快,剪绞幅度增加;支撑腿膝关节刚度增加,离地膝角趋于合理化,摆动腿着地膝角离地膝角均减小,摆动腿膝关节折叠更紧,前摆速度加快,膝点速度增加;支撑腿踝关节着地角减小,平均踝角减小有利于着地时的缓冲,减小制动。4跳深训练对运动员下肢环节向心肌肉力量有一定影响。跳深训练后,髋关节屈伸肌群的绝对力量,爆发力水平明显提高,重复做功能力提高;膝关节屈肌绝对力量和爆发力明显增加,伸肌重复做功能力增加,屈伸肌群前后肌力趋于合理化;踝关节屈伸肌中低速做功能力变化不大,有一定下降趋势,但没有显着性差异

雷婷[9](2018)在《跳深练习提高普通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C组难度完成质量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项群理论,竞技健美操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项群”,是一项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连续表演复杂、优美和高难度动作能力的运动项目,竞技健美操的成套动作主要由操化动作、难度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托举动作及动力性配合动作组成,难度动作是决定成绩好坏的非常重要因素之一,而C组难度动作是四组难度中数量最多的一组,因其独特的优势也是在成套动作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组难度动作,不仅决定着难度分,还决定着完成分。目前普通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的C组难度完成情况却不太好,经调查普通高校对下肢爆发力的重视程度不够,C组难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不够系统完善,再者普通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美操技能水平不高,层次良莠不齐,教练员缺少再学习机制、专业知识待革新等原因,C组难度完成质量需要更丰富又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通过对部分竞技健美操的专家、一线教练员、裁判进行问卷调查得知: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主要发力部位是下肢,而跳深练习能够很好地提高下肢爆发力,这是大家公认的,所以遵循力量训练最大限度的与专项技术动作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将跳深练习与C难度相结合训练,来提高普通高校体教专业健美操专项学生的C组难度完成质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2016级健美操专项班进行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及C组专项力量的重视程度不够,训练方法与手段不够完善,再加上运动员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良莠不齐,教练员再学习机制欠缺,专业知识待革新等多方面原因致使高校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水平不高,完成情况不太好。跳深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的C组难度训练法,对C难度完成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C组难度完成质量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跳深练习和传统C组难度训练均能够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专项素质以及专项技术,但对照组实验前后不具有显着性,而实验组实验前后具有明显差异。3.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成套中C组难度完成质量进行配对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成套中C组难度完成质量成绩方面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跳深练习对提高C组难度完成质量效果更显着。4.本文将跳深练习与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发力特点相结合,在训练方法、训练负荷、训练强度方面为今后跳深练习在健美操中的运用做出参考,丰富了竞技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陈晨[10](2014)在《篮球和田径跳跃项目运动员完成跳深练习时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跳深是发展下肢肌肉快速力量的常用练习。通过对篮球项目和田径跳跃项目运动员在同一高度进行跳深着地时的运动学、动力学的测试结果分析及讨论,建立起运动员跳深时下肢肌肉的生物力学特征框架结构,得到不同项目运动员在此高度时是否适宜。便于在训练中选择更适宜的跳深练习高度,以此对比篮球项目与田径跳跃项目运动员跳深时的下肢爆发力和竞技水平,为两种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为测试法,采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样频率500Hz)、卡西欧RH-20高速摄像机(拍摄频率120f/s)完成同一高度跳深的运动员进行了同步测试及同一高度完成跳深练习时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的特征分析。研究与受试对象为篮球项目和田径跳跃项目12名二级运动员。研究结果:通过对跳深时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动力学指标的比较看,篮球运动员最大的蹬伸力值大于田径跳跃运动员,而田径跳跃运动员最大缓冲力值大于篮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和田径跳跃运动员在跳深时FZ动力学曲线波形均相似;但是篮球运动员起跳过程的FZ最大值显着高于田径跳跃运动员。篮球组运动员在缓冲期的平均力值明显小于田径跳跃组的。由于篮球组运动员在缓冲期的平均力值相对小,表明其缓冲能力相对较弱。2、在60cm下落高度跳深时,两组运动员从同一高度下落再起跳身体重心高度是不同的,其尽快再跳起的重心高度两组运动员具有明显的差距,尤其是篮球组,其重心腾起高度明显高于田径跳跃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篮球运动员的运动性质和工作能力较强。在关节角度方面,在着地、膝最大屈、离地各时刻田径跳跃组运动员踝、膝、髋关节角度变化要比篮球组的运动员大,这是由于田径跳跃组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抗冲击力能力较差,所以,足触地后为了缓冲冲击力,田径跳跃组运动员不得不以更大幅度的髋屈动作来完成缓冲。3、同一下落高度、缓冲与蹬伸动作衔接快且协调、再跳起高度高,是评价跳深动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在60cm下落高度跳深时,体现下肢肌肉缓冲能力和蹬伸能力强弱的缓冲结束时刻的力值最大。下肢肌肉的离心收缩活动能力在肌肉的拉长-缩短周期收缩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重视下肢肌肉“退让”工作能力的训练,并加强下肢肌肉“退让”工作能力与快速蹬伸能力相结合的整体性训练,是跳深训练的关键。篮球和田径跳跃项目运动员在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上应该存在区别。二者在外部的技术结构特征方面也十分相似。因此跳深可以作为篮球和田径跳跃项目运动员专项力量练习。

二、跳深练习的运动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跳深练习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对排球原地纵跳动作核心区域表面肌电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综述
    1.1 核心区域的相关理论
        1.1.1 核心区域概述
        1.1.2 核心区域肌群的作用
    1.2 排球弹跳力的相关理论
        1.2.1 排球弹跳力的研究现状
        1.2.2 原地纵跳动作的研究现状
    1.3 呼吸训练的相关研究
        1.3.1 呼吸训练的研究现状
        1.3.2 腹式呼吸的作用
    1.4 原地纵跳动作与腹式呼吸的关系
    1.5 表面肌电的相关理论
        1.5.1 表面肌电的基础知识
        1.5.2 表面肌电的常用指标
        1.5.3 原地纵跳与表面肌电的研究现状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验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原地纵跳动作时相的划分
    3.2 实验前原地纵跳动作三个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2.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起跳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2.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腾空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2.3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落地缓冲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3 实验前后原地纵跳动作三个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3.1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起跳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3.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腾空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3.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落地缓冲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4 实验后原地纵跳动作三个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4.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起跳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4.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腾空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4.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落地缓冲阶段核心肌群IEMG贡献率分析
    3.5 原地纵跳动作核心肌群激活时序对比
    3.6 实验组和对照组跳跃成绩测试数据分析
        3.6.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跳跃成绩测试数据分析
        3.6.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跳跃成绩测试数据分析
        3.6.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跳跃成绩测试数据分析
4 讨论
    4.1 腹式呼吸干预训练与原地纵跳能力关系的讨论
    4.2 腹式呼吸干预训练与原地纵跳动作各阶段核心区域肌群动员程度关系的讨论
        4.2.1 原地纵跳动作起跳阶段核心区域肌群动员程度分析
        4.2.2 原地纵跳动作腾空阶段核心区域肌群动员程度分析
        4.2.3 原地纵跳动作落地缓冲阶段核心区域肌群动员程度分析
    4.3 腹式呼吸干预训练与原地纵跳动作核心肌群激活时序关系的讨论
    4.4 腹式呼吸干预训练与原地纵跳动作跳跃成绩关系的讨论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呼吸方式对不同高度跳深前馈阶段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呼吸调节的发展与应用
        1.3.2 前馈控制
        1.3.3 跳深运动中的前馈控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验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
    3.1 呼吸方式对不同高度跳深前馈控制阶段运动学特征的影响
    3.2 呼吸方式对不同高度跳深前馈控制阶段肌肉sEMG特征的影响
    3.3 呼吸方式对不同高度跳深前馈控制阶段肌肉激活特征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呼吸方式对不同高度跳深前馈控制阶段运动学特征影响的分析
    4.2 呼吸方式对不同高度跳深动作前馈控制阶段肌肉sEMG特征影响的分析
    4.3 呼吸方式对不同高度跳深动作前馈控制阶段肌肉激活特征的分析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缩略词对照表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9 致谢

(4)跳深练习对提高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C425技术效果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三维影像测量法。
        (3)数理统计法。
        (4)实验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专项弹跳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2.2、两种跳深练习对C425技术动作特征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2、建议

(5)跳深组合练习对初中女生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有关跳深练习的研究
        1.4.2 有关跳深练习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1.4.3 有关跳深练习在跳远教学训练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数据结果与分析
        3.1.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身体形态及跳远各专项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3.1.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30 米冲刺跑测试结果与分析
        3.1.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立定跳远测试结果与分析
        3.1.4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原地纵跳摸高测试结果与分析
        3.1.5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助跑单脚纵跳摸高测试结果与分析
        3.1.6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跳远成绩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指标与跳远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3.3 跳深组合练习对实验组跳远教学效果的统计与分析
    3.4 在跳远课程中运用跳深组合练习的启示
        3.4.1 在跳远课程中运用跳深组合练习的优势
        3.4.2 在跳远课程中运用跳深组合练习需注意的原则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超等长训练对啦啦操选修班大学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超等长训练的相关研究
        2.1.1 超等长训练概念的相关研究
        2.1.2 超等长训练的分类及其应用研究
        2.1.3 超等长训练的影响因素
    2.2 超等长训练与爆发力的相关研究
        2.2.1 爆发力的定义
        2.2.2 爆发力的影响因素、训练方法及测量工具
        2.2.3 爆发力发展对跳跃能力的重要性研究
        2.2.4 超等长训练方法与爆发力发展效果的关系
    2.3 超等长训练与爆发力在啦啦操领域的应用研究
        2.3.1 跳跃能力对啦啦操的重要性相关研究
        2.3.2 爆发力对啦啦操的重要性
        2.3.3 超等长训练方法在啦啦操领域的应用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录像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啦啦操学生原地纵跳(SJ/CMJ)腾空高度的影响分析
        4.1.1 实验前后NG组在原地纵跳(SJ/CMJ)的测试情况分析
        4.1.2 实验前后PG组在原地纵跳(SJ/CMJ)的测试情况分析
        4.1.3 实验后NG组与PG组在原地纵跳(SJ/CMJ)的测试情况分析
    4.2 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啦啦操学生连续纵跳(S-CMJ)腾空高度的影响分析
        4.2.1 实验前后NG组有关连续纵跳(S-CMJ)的情况分析
        4.2.2 实验前后PG组有关连续纵跳(S-CMJ)的情况分析
        4.2.3 实验后NG组及PG组有关连续纵跳S-CMJ的情况分析
    4.3 不同训练方法对啦啦操学生三连跳动(TCJ)作质量得分情况分析
        4.3.1 实验前后NG组在完成啦啦操难度动作三连跳(TCJ)质量得分情况
        4.3.2 实验前后PG组在完成啦啦操难度动作三连跳(TCJ)质量得分情况
        4.3.3 实验后NG组和PG组在完成三连跳动作质量(TCJ)得分情况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7)不同高度跳深练习对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下肢肌群影响的表面肌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跳深练习运动学特点及训练效果相关研究
        1.3.2 体育运动中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相关研究
        1.3.3 研究综述小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验法
3 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3.1 运动学数据统计与分析
        3.1.1 着地阶段时间的变化特征
        3.1.2 身体重心再跳起高度的变化特征
    3.2 下肢所测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的结果与分析
        3.2.1 缓冲期表面肌电均方根振幅值(RMS)的变化
        3.2.2 蹬伸期表面肌电均方根振幅值(RMS)的变化
        3.2.3 缓冲期与蹬伸期表面肌电均方根振幅值(RMS)的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8)8周跳深训练对短跑技术和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
        1.3.1 假设一与研究内容
        1.3.2 假设二与研究内容
        1.3.3 假设三与研究内容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短跑的运动学研究
        2.1.1 短跑整体运动学参数
        2.1.1.1 步长与步频
        2.1.1.2 腾支时间比
        2.1.2 短跑下肢环节运动学参数
        2.1.2.1 髋关节
        2.1.2.2 膝关节
        2.1.2.3 踝关节
    2.2 短跑专项力量研究
        2.2.1 短跑专项力量
        2.2.2 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及其分类
    2.3 短跑环节肌肉力量测试研究
        2.3.1 等速测试
        2.3.2 等速测试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应用
        2.3.3 等速测试在短跑项目中的应用
    2.4 跳深训练的研究
        2.4.1 不同负荷的跳深训练研究
        2.4.2 不同高度的跳深训练研究
        2.4.3 跳深训练在各运动项目中的实效性研究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
        3.1.2 实验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训练实验法
        3.2.3 运动学测试分析法
        3.2.4 等速肌力测试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数据标准化处理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跳深实验前后实验对象身体素质指标情况与分析
    4.2 跳深训练实验前后实验对象途中跑运动学参数分析
        4.2.1 整体运动学参数测试结果与分析
        4.2.2 肢体运动学测试结果与分析
        4.2.2.1 髋关节运动学参数结果与分析
        4.2.2.2 膝关节运动学参数结果与分析
        4.2.2.3 踝关节运动学参数结果与分析
        4.2.2.4 小结
    4.3 跳深训练实验前后下肢环节肌肉力量测试结果与分析
        4.3.1 髋关节等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4.3.1.1 髋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
        4.3.1.2 髋关节屈伸肌群总功、最大功、相对最大功
        4.3.1.3 髋关节屈伸肌群平均功率和屈伸比
        4.3.2 膝关节等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4.3.2.1 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
        4.3.2.2 膝关节屈伸肌群总功、最大功、相对最大功
        4.3.2.3 膝关节屈伸肌群平均功率和屈伸比
        4.3.3 踝关节等动测试结果与分析
        4.3.2.1 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
        4.3.2.2 踝关节屈伸肌群总功、最大功、相对最大功
        4.3.2.3 踝关节屈伸肌群平均功率和屈伸比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跳深练习提高普通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C组难度完成质量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竞技健美操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竞技健美操难度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的相关研究
        1.3.4 关于跳深练习的相关研究
        1.3.5 跳深练习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中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教学实验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概念界定
        3.1.1 竞技健美操
        3.1.2 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
        3.1.3 跳深练习
    3.2 跳深练习对提高C组难度完成质量的理论基础
        3.2.1 跳深练习提高下肢爆发力的生理学基础
        3.2.2 跳深练习提高下肢爆发力的运动训练学基础
        3.2.3 跳深练习提高下肢爆发力的力学基础
        3.2.4 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的特点及技术原理
    3.3 普通高校健美操专项C组难度的现状与分析
        3.3.1 重视程度不够
        3.3.2 方法不够完善
        3.3.3 水平层次不齐
        3.3.4 学习机制欠缺
    3.4 实验前后数据的对比与分析
        3.4.1 预初实验
        3.4.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下肢爆发力指标成绩对比与分析
        3.4.3 实验组和的对照组实验前后专项力量素质指标成绩对比与分析
        3.4.4 实验组和的对照组实验前后专项技能指标成绩对比与分析
        3.4.5 对实验组跳深练习的满意度调查
    3.5 跳深练习在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训练中的运用
        3.5.1 训练原则
        3.5.2 适宜高度
        3.5.3 适宜负荷
        3.5.4 注意事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个人简历

(10)篮球和田径跳跃项目运动员完成跳深练习时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概念阐释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测试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篮球和田径跳跃项目运动员完成跳深练习时的运动学分析
        4.1.1 身体重心再跳起高度的对比分析
        4.1.2 着地后各阶段时间对比分析
        4.1.3 身体重心速度的对比分析
        4.1.4 踝、膝、髋关节角度的对比分析
    4.2 篮球和田径跳跃项目运动员跳深时的动力学分析
        4.2.1 足底反作用力值曲线的时相划分
        4.2.2 缓冲期与蹬伸期平均力值的对比分析
    4.3 对运动训练的启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跳深练习的运动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间距组合的跳深练习对初中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杨静.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2]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对排球原地纵跳动作核心区域表面肌电影响的实验研究[D]. 胡钊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呼吸方式对不同高度跳深前馈阶段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D]. 刘丰. 苏州大学, 2020(03)
  • [4]跳深练习对提高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C425技术效果的实证研究[J]. 鞠明晓,王忠勇,刘玉珊.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10)
  • [5]跳深组合练习对初中女生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吴海成.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6]超等长训练对啦啦操选修班大学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D]. 刘曦瑶.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7]不同高度跳深练习对高校男子排球运动员下肢肌群影响的表面肌电分析[D]. 史储瑞. 吉林大学, 2018(12)
  • [8]8周跳深训练对短跑技术和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D]. 周瑞航. 武汉体育学院, 2018(02)
  • [9]跳深练习提高普通高校健美操专项学生C组难度完成质量的实验研究[D]. 雷婷. 广州体育学院, 2018(04)
  • [10]篮球和田径跳跃项目运动员完成跳深练习时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D]. 陈晨. 西安体育学院, 2014(03)

标签:;  ;  ;  ;  ;  

深跳练习的运动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