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霉素G钾与安痛定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韩小花[1](2011)在《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清开灵注射液在治疗皮肤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使用前后各项化验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后的皮损评分情况,客观地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病种、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本药物。方法:本研究包括清开灵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和临床疗效评价两部分。回顾性分析565例住院患者的病案,收集其中的一般情况、清开灵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皮损的变化情况等信息,填写《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使用情况登记表》、《不良反应登记表》,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最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不同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不同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湿疹6例,占46.1%;在共收集的48例湿疹病例中,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高于无过敏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6.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占92.3%,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7.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胸闷、皮肤瘙痒、皮疹、手臂疼痛、口干、心动过速、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红线。8.发生时间多在输液开始后3-30min,持续时间多在1-3h之间。9.未发生不良反应者552例,在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前后RBC、HB、PRO、TP、A.G、AST、ALT、UA、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NE%、URO、BLD、BUN、Cr、T、P输液后的值均低于输液前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检验指标升高的情况。10.清开灵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带状疱疹等疾病;证型主要为血热证、热毒证。11.使用时间多为7-18天。12.皮损面积、颜色、浸润及肿胀、疱四个方面输液后的各项评分较输液前有明显下降,二者有显着性差异。13.疗效结果:痊愈45例,占8.2%;显效147例,占26.6%;有效207例,占37.5%;无效153例,占27.7%,总有效律34.8%。结论: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不会造成患者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的损害,但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别是湿疹患者和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2.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可用于银屑病、红皮病等红斑鳞屑性疾病,带状疱疹、丹毒等感染性疾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期,证属血热、热毒者,使用时间以1-2周为宜,疗效确切。
李晓舟[2](2008)在《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本文建立了几种化学发光体系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同时介绍了CdTe纳米晶在化学发光分析及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一、第一章对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二、第二章研究了三价稀土离子与无机酸形成的络合物及三价稀土离子/强酸弱碱盐体系的化学发光现象。对实验参数和发光机理做了较详细的研究,建立了化学发光新体系。三、第三章研究了几个发光体系在药物分析及检测中的应用:利用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H2O2/锌卟啉发光体系检测了牛奶中残留的氨苄青霉素;利用鲁米诺/溶解O2/Tween20发光体系研究了部分药物的抗氧化活性;利用luminol/H2O2体系检测了蔬菜中残留的甲胺磷农药。四、第四章详细地研究了CdTe纳米晶在化学发光分析及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杨振平,傅连江,吴泉[3](1991)在《异搏定与十五种药物的相互配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异搏定(Verapamil,盐酸维拉帕米)能抑制Ca++内流作用。具有抑制心肌及房室传导、减慢心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及肾血流量、降低心肌氧耗量等作用。本文对文献中关于异搏定与十五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复习与讨论,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1.异搏定与茶硷(Theophylline):异
丁胜男[4](1990)在《青霉素G钾与安痛定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炎症病人往往伴有体温升高,因此青霉素G钾与安痛定注射液常同时使用,两者混合后是否影响青霉素G钾的效价,未见报道。本文作了两者体外配伍实验,结果表明两者混合后
二、青霉素G钾与安痛定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霉素G钾与安痛定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清开灵注射液的成份研究及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药物不良反应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一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临床研究二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临床疗效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及问题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 |
(2)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化学发光分析的历史、定义和原理 |
1.1.1 化学发光分析的历史 |
1.1.2 化学发光的定义 |
1.1.3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 |
1.2 化学发光试剂 |
1.2.1 鲁米诺及其衍生物发光试剂 |
1.2.2 过氧草酰类发光试剂 |
1.2.3 吖啶酯类发光试剂 |
1.2.4 强氧化型化学发光反应试剂 |
1.2.5 钌(Ⅱ)-联吡啶或钌(Ⅱ)-邻菲哕啉配合物 |
1.2.6 其它常用的化学发光试剂 |
1.3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 |
1.3.1 无机物的化学发光分析 |
1.3.2 有机物的化学发光分析 |
1.3.3 化学发光分析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
1.3.4 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1.3.4.1 抗氧化性药物的化学发光分析 |
1.3.4.2 抗生素残留的化学发光检测 |
1.3.4.3 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维生素及医用药物 |
1.4 化学发光分析的现状 |
1.4.1 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建立和新增敏剂的研究 |
1.4.1.1 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建立 |
1.4.1.2 新催化剂的研究 |
1.4.2 化学发光与新技术、新方法的联用 |
1.4.2.1 化学发光与微全分析系统的联用 |
1.4.2.2 化学发光与分子印迹技术的联用 |
1.4.2.3 化学发光与成像技术的联用 |
1.4.2.4 化学发光与传感技术的联用 |
1.4.2.5 化学发光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联用 |
1.4.2.6 化学发光与免疫技术的联用 |
1.4.2.7 化学发光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联用 |
1.4.2.8 化学发光与其它方法技术的联用 |
1.4.3 化学发光在新领域中的应用 |
1.5 化学发光分析的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三价稀土离子络合物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 |
第一节 三价稀土离子与无机酸络合物的化学发光研究 |
2.1.1 实验部分 |
2.1.1.1 仪器与试剂 |
2.1.1.2 络合物的制备 |
2.1.1.3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 |
2.1.2 结果与讨论 |
2.1.2.1 三价稀土离子与盐酸络合物的化学发光 |
2.1.2.2 反应介质的影响 |
2.1.2.3 不同配体对化学发光的影响 |
2.1.2.4 不同氧化剂对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 |
2.1.2.5 过硫酸铵和过氧化氢的浓度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 |
2.1.2.6 络合物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的关系 |
2.1.3 化学发光机理的探讨 |
2.1.4 小结 |
第二节 Tb~(3+)/强酸弱碱盐体系的化学发光研究 |
2.2.1 实验部分 |
2.2.1.1 试剂 |
2.2.1.2 络合物的制备 |
2.2.1.3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 |
2.2.2 结果与讨论 |
2.2.2.1 不同强酸弱碱盐的影响 |
2.2.2.2 反应介质的影响 |
2.2.2.3 金属离子与Tb~(3+)的浓度比例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2.2.2.4 不同氧化剂对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 |
2.2.2.5 氢氧化钠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2.2.2.6 过氧化氢和过硫酸铵的浓度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 |
2.2.3 可能的反应机理 |
2.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及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应用 |
第一节 锌卟啉/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H_2O_2化学发光体系的建立及检测牛奶样品中的残留氨苄青霉素 |
3.1.1 实验部分 |
3.1.1.1 仪器与试剂 |
3.1.1.2 样品处理 |
3.1.1.3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 |
3.1.2 结果与讨论 |
3.1.2.1 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曲线 |
3.1.2.2 光谱研究 |
3.1.2.3 pH值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3.1.2.4 反应试剂的浓度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 |
3.1.2.4.1 过氧化氢浓度的影响 |
3.1.2.4.2 TCPO浓度的影响 |
3.1.2.4.3 锌卟啉浓度的影响 |
3.1.2.5 工作曲线、精密度和检测限 |
3.1.2.6 干扰实验 |
3.1.2.7 样品分析 |
3.1.2.8 机理探讨 |
3.1.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鲁米诺/表面活性剂体系化学发光的研究及应用 |
3.2.1 实验部分 |
3.2.1.1 仪器与试剂 |
3.2.1.2 试剂准备 |
3.2.1.3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 |
3.2.2 结果与讨论 |
3.2.2.1 鲁米诺/表面活性剂体系化学发光的动力学曲线 |
3.2.2.2 反应试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3.2.3 可能的发光机理 |
3.2.4 维生素C,E及部分中药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
3.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鲁米诺/过氧化氢发光体系检测蔬菜中残留的甲胺磷农药 |
3.3.1 实验部分 |
3.3.1.1 仪器与试剂 |
3.3.1.2 固相萃取步骤 |
3.3.1.3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 |
3.3.1.4 样品准备 |
3.3.2 结果与讨论 |
3.3.2.1 化学发光条件的优化 |
3.3.2.1.1 pH值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3.3.2.1.2 缓冲溶液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 |
3.3.2.1.3 鲁米诺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3.3.2.1.4 过氧化氢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3.3.2.1.5 流动注射蠕动泵的转速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3.3.2.2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
3.3.2.2.1 活化剂的选择 |
3.3.2.2.2 洗脱剂的选择 |
3.3.2.2.3 洗脱剂体系的选择 |
3.3.2.2.4 样品和洗脱剂流速对萃取率的影响 |
3.3.2.3 干扰实验 |
3.3.2.4 工作曲线和检测限 |
3.3.2.5 样品分析及回收实验 |
3.3.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CdTe纳米晶在化学发光及荧光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
第一节 金属离子对CdTe/H_2O_2体系化学发光影响的研究 |
4.1.1 实验部分 |
4.1.1.1 仪器与试剂 |
4.1.1.2 化学发光强度测量 |
4.1.1.3 量子点的制备 |
4.1.2 结果和讨论 |
4.1.2.1 CdTe溶液的pH值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 |
4.1.2.2 过氧化氢浓度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 |
4.1.2.3 CdTe溶液的浓度对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 |
4.1.2.4 CdTe纳米晶的粒子尺寸对化学发光的影响 |
4.1.2.5 不同金属离子对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 |
4.1.2.5.1 Ba~(2+),ca~(2+),Cu~(2+)Fe~(2+)和Pb~(2+)对体系的增强效应 |
4.1.2.5.2 Cr~(3+),Ni~(2+),Ag~+和Zn~(2+)对体系的抑制效应 |
4.1.3 小结 |
第二节 CdTe纳米晶化学发光检测抗坏血酸和多酚 |
4.2.1 CdTe/H_2O_2化学发光检测抗坏血酸 |
4.2.1.1 实验条件 |
4.2.1.1.1 仪器条件 |
4.2.1.1.2 CdTe/H_2O_2发光体系的条件 |
4.2.1.2 工作曲线和检测限 |
4.2.1.3 干扰实验 |
4.2.1.4 样品分析 |
4.2.2 CdTe/H_2O_2/吐温20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自来水中的总酚 |
4.2.2.1 实验部分 |
4.2.2.1.1 仪器与试剂 |
4.2.2.1.2 固相萃取步骤 |
4.2.2.2 结果与讨论 |
4.2.2.2.1 有机酚类对CdTe/H_2O_2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 |
4.2.2.2.2 表面活性剂对CdTe/H_2O_2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 |
4.2.2.2.3 邻苯二酚对CdTe/H_2O_2/Tween 20体系发光强度的影响 |
4.2.2.2.4 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
4.2.2.2.4.1 活化剂的选择 |
4.2.2.2.4.2 洗脱剂的选择 |
4.2.2.2.5 干扰实验 |
4.2.2.2.6 样品分析及回收率实验 |
4.2.2.3 反应机理 |
4.2.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CdTe纳米晶为荧光探针免疫测定人IgG |
4.3.1 实验部分 |
4.3.1.1 试剂与仪器 |
4.3.1.2 CdTe纳米晶的合成 |
4.3.1.3 CdTe—抗体复合物的制备 |
4.3.1.4 Fe_3O_4磁纳米粒子的合成 |
4.3.1.5 Fe_3O_4-兔抗人IgG抗体复合物的制备 |
4.3.1.6 夹心免疫法测定IgG |
4.3.2 结果与讨论 |
4.3.2.1 最佳pH值的选择 |
4.3.2.2 时间对CdTe-抗体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
4.3.2.3 抗体量的选择 |
4.3.2.4 CdTe-抗体复合物稳定性的研究 |
4.3.2.5 定性分析 |
4.3.2.6 工作曲线、检测限和相对标准偏差 |
4.3.2.7 人血清中IgG含量的测定 |
4.3.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附录 |
四、青霉素G钾与安痛定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D]. 韩小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1)
- [2]化学发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 李晓舟. 吉林大学, 2008(11)
- [3]异搏定与十五种药物的相互配伍[J]. 杨振平,傅连江,吴泉. 现代应用药学, 1991(03)
- [4]青霉素G钾与安痛定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观察[J]. 丁胜男. 中国药学杂志, 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