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隧道爆破作业中有毒气体的产生

地下隧道爆破作业中有毒气体的产生

一、在地下巷道中爆破作业时有毒气体的生成(论文文献综述)

刘宇[1](2021)在《煤矿井下履带式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浩天[2](2021)在《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工序及通风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储能、调峰能源设施,目前在我国已建、在建和近年规划建设的多达100多座。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爆破施工过程中,通风散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仅关系到施工进度快慢,还与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密切相关。论文对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期爆破施工通风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意在研究合理通风策略,使得爆破开挖时产生的污染物在最短时间内达到人员进入安全施工的浓度要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现有的规范和设计手册计算出施工通风所需的风量,根据现有的施工通风方式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爆破施工期三个不同阶段的最不利工况进行模拟计算,得出爆破后粉尘、有害气体的扩散规律和通风的气流组织,在分析模拟结果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多个优化方案,再逐一进行模拟计算,直至找到各阶段满足通风时间要求的最优通风方案,并对现有的施工工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通风管道压入式送风的通风方式,竖井没有打通之前,在用于排风的洞室加装接力射流风机加强排风后,污染物浓度达标时间大大缩短。第一阶段污染物浓度达标时间由原来的38.3分钟减少到19.9分钟,第二阶段的污染物浓度达标时间由原来的88.2分钟减少到24.9分钟。第三阶段竖井打通后,在井口提前安装厂房正常运行时所需的排风机用于施工排风,永临结合,送风和排风气流避免短路,送风口下移,采用顺流式气流组织,保证不施工的洞室维持正压,可使污染物控制在最小范围,爆破污染物浓度达标时间由原来的71.6分钟减少到24.9分钟。在现有的施工工序基础上调整施工工序,上层排水廊道和竖井分别提前打通8个月和9个月,有利于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施工通风,并能缩短整个施工工期,减小施工投资。研究结果为本水电站地下厂房爆破施工通风设计和施工工序安排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结论为相应的工程技术规范的修订和类似工程施工通风设计以及施工工序安排提供可靠支撑。

尚志文[3](2021)在《河北省传统矿区采空区风险分析与治理方案研究 ——以XTXK铁矿某采区为例》文中认为河北省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区域特色明显,是矿山资源开发大省。然而,在矿山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诸多问题,包括大量采空区形成、生态环境破坏及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采空区危害是矿山主要危害之一,建立针对采空区风险的有效评价体系,划分采空区危险等级,对于更好地实现“分级管控、突出重点”,对确保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地下采空区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并以系统工程理论、风险评估理论、整体风险管理理论等为基础,对传统矿区采空区风险分析与治理方案进行研究,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以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对矿山工程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山采空区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运用集体访谈法来识别了该采空区主要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2)确定了地面条件、空区特征、地质条件3个一级风险评价指标,13个二级风险评价指标(地面设施、周边人员、空区大小、空区形成时间、空区周边作业人员、空区埋深、爆破震动、矿柱留设、空区连通情况、矿体倾角、地质构造、围岩特征、岩体结构)的风险指标体系;运用AHP法计算确定采空区13个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实现了对各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排序;结合采空区特性,对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各风险评价指标分成A、B、C、D 4个等级。(3)根据建立的风险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聘请30位专家对各风险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出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综合风险隶属度,并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该采空区风险为一般风险,应根据生产及其他作业需要,进行专项治理。(4)依据各等级风险指标体系的评估结果,针对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提出专项治理措施。一级风险评价指标中,空区特征(B2)风险最高,其权重为0.5826;在二级风险指标中,均以人员的风险权重最高,其中地面人员(C12)权重值为0.7643,空区周边作业人员(C22)权重值为0.4006。据此提出采空区治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充填采空区以减少采空区大小,封闭、隔离采空区以减少人员进入或靠近采空区,对露天采空区治理后进行覆土绿化并在矿区低洼处建造蓄水池等。本项目的研究目标为针对河北省传统矿区采空区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价体系。通过有效识别各风险指标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计算采空区各等级指标权重,结合模糊评价法对采空区总体风险进行定量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依据各等级风险,结合采空区风险治理现状,制定了针对河北省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的风险治理方案。这一结果为河北省传统矿区采空区的风险治理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王翔飞[4](2021)在《独头巷道炮烟一氧化碳分布研究与风筒布置优化》文中认为独头巷道掘进作为矿山生产开拓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通风难度较大、爆破烟尘易聚积的特点。独头巷道爆破后炮烟中CO分布研究可以了解炮烟随风流运动规律,以及不同位置CO浓度,对于矿山巷道掘进工作有着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巷道掘进爆破后CO扩散规律,对金属矿山地下掘进巷道炮烟中CO浓度进行实测,利用数值模拟与正交试验法研究不同因素对于CO浓度分布影响,主要得出以下成果:(1)对于巷道爆破掘进时炮烟成分、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以及炮烟扩散规律总结,建立CO数学模型,分别总结巷道掘进采用自然通风、局部压入式通风状态下CO扩散规律。(2)监测自走铁矿掘进巷道爆破后不同位置炮烟中CO浓度,得出浓度随通风时间增加而减小,将监测点测得数据拟合出炮烟浓度与时间的函数方程。(3)对巷道监测区域建立模型,利用ANSYS Fluent进行运算,模拟炮烟中CO分布规律,研究风流场与CO浓度场变化,得出炮烟带结构形状随通风过程进行被逐渐拉伸,CO浓度呈现上高下低分布状态。通过对比模拟值与现场实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验证数值模拟可靠性。(4)使用正交试验法对风筒风速、风筒悬挂高度、风筒距掘进迎头距离及风筒直径这四个影响炮烟中CO浓度的因素进行模拟试验,通过16组模拟试验得出影响因素重要度排序,利用极差分析法选择最优风筒布置方案为风筒风速13 m/s,高度1.8 m,距离10 m,直径0.7 m。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优化方案可靠性并使用数值模拟验证。

吴奋读[5](2020)在《海沧海底隧道施工通风关键参数及方案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发展迅速,海底隧道作为跨海交通首选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海底隧道建设期间,为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安全与健康、保证施工机械设备正常运转,需要对海底隧道通风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合理的通风方式不仅为隧道内部送去新鲜空气,也将开挖隧道产生的灰尘、有害气体等从洞内排除。本文依托厦门海沧海底隧道,结合我国现有隧道施工通风相关规范,根据厦门海沧海底隧道工程建设要求及工程施工特点,对厦门海沧海底隧道施工通风技术进行研究,优化厦门海沧海底隧道施工通风系统设计。首先,本文对海底隧道施工通风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包括管道中空气流动基本规律、方程及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总结了常见的施工通风方式,以及海底隧道施工通风方式的选择及建议,并提出海底隧道施工通风参数计算及通风设备的选择。然后,依托厦门海沧海底隧道A1合同段对隧道内相关参数的检测和分析,对合同段内主隧道、竖井及联络风道进行施工通风方案设计。本次隧道施工采用两阶段通风,分别是一阶段的压入式通风和二阶段的巷道式通风,在施工时根据井内最多人数、爆破最多炸药量、内燃机械排放稀释及井内允许最小风速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需风量,指导风机设备选择。基于施工现场界面条件及原有通风设备材料进行方案优化设计,最后确定采用分阶段联合串联通风方案。最后,为保护厦门海沧海底隧道现场作业人员的健康及施工安全,验证施工通风设计优化的可行性、合理性,对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进行测试。通过对洞内不同里程桩号、不同位置的风速、温度、粉尘及有害物质进行现场测试,验证施工通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测试结果表明,粉尘浓度与离隧道开挖工作面距离成反比关系,在通风机持续通风作用下,粉尘离工作面越远,浓度逐渐降低。有害气体浓度随时间呈反比关系,时间越久,浓度越低。在测试范围内,风速随距离掌子面的里程增大而逐步降低,但仍然高于设计要求。爆破后粉尘、有害气体在短时间内都超标严重,随着通风系统运行,污染物浓度会得到有效降低。通过对测试数据加以分析,根据结果反馈并修正通风设计的优化方案,使通风方式达到最佳通风效果。

苏子馨[6](2020)在《煤矿井下受限空间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煤炭在化工、科技、军事、钢铁、建筑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次性能源。通过历代煤炭人的不懈努力,煤炭开采安全水平有了长足提高,但煤矿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作业环境安全状况仍需要不断探讨和改进。由于煤矿生产环境多深处地表之下,空间受限,环境特殊,作业难度较高,生产环境安全隐患具有多样性,且比其他行业更具有隐蔽性。目前从受限空间角度进行的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安全研究还很欠缺,从受限空间角度对煤矿井下风险的识别和评价基础薄弱,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本文以MDS煤矿采掘工作面为例进行煤矿受限空间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通过矿井资料查阅并结合受限空间相关文献,从空间环境情况、内部配置、存储及作业所用物质、进行的作业、人体工工程学因素5个方面对受限空间特点进行调查,对照相关标准对空间特点进行分析将其转化为风险因素,并将风险因素按照大气、化学、坠落、物理和人体工程学分为5类,整理得到初步的煤矿井下受限空间风险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其进行修正后得到最终的指标体系。在风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相对完善的风险指数矩阵法进行风险定性评价,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了改进后进行风险定量评价,将二者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并排出各因素的风险等级。最后针对煤矿井下受限空间风险等级,分类、分级提出了风险管控对策。对MDS煤矿采掘工作面进行风险识别并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修正后得到5类风险20个风险因素,进一步的评价结果表明,物理风险和大气风险为煤矿井下作业安全的最大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管控:化学风险多为中等和一般风险,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管控;坠落风险多为一般风险,通过采取一些常规保护措施能够较好地降低其风险程度;人体工程学风险与其他风险相比事故严重程度较低,但发生频率相对较高,多属于中等风险。

徐家俊[7](2020)在《独头巷道掘进爆破炮烟扩散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爆破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施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矿山岩石巷道的掘进施工中,但它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量高浓度的炮烟,其主要成分有CO和NOx,而CO相较于NOx性质更加稳定且对人体伤害巨大,严重时可造成人员窒息死亡,并且也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研究并掌握爆破后独头巷道内部炮烟的扩散规律,无论是对生产企业还是对人员安全来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前人有关掘进爆破空间中炮烟有害成分和炮烟扩散规律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依托“大断面硬岩巷道快速掘进技术研究”科研课题,以掘进工作面爆破后生成的炮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工程现场实测和几何建模软件Workbench及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NSYS FLUENT,分析了掘进工作面炮烟有害成分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其扩散规律,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讨论了现有风量计算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应用紊流变形和扩散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爆破掘进通风风量计算的公式。2)对于同一巷道断面,靠近巷道壁面位置处的炮烟浓度峰值到达时间要略迟于其中心轴线位置处。3)掘进巷道内的某个断面上CO浓度随着通风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小,且可分为三个阶段,即CO浓度为零阶段、CO浓度上升阶段和CO浓度衰减阶段;其衰减阶段又呈现负e指数变化的规律。4)掘进巷道炮烟扩散规律以CO中心气团为主沿巷道轴线呈带状分布特点,且随着通风时间的增加所呈现出来的带状结构越拉越长,其内部CO浓度的降低是紊流变形和扩散稀释的综合结果。5)模拟不同风量情况下的炮烟运移规律时发现,单纯的通过增大通风量并不能起到快速降低炮烟浓度的目的;相反,增大通风量在导致炮烟主体带运移距离增加的同时,还可能导致在炮烟排出过程中炮烟浓度还未降低到安全允许值时便已经通过了井下作业人员躲炮所在的位置。本论文有图44副,表5个,参考文献74篇。

杨森[8](2020)在《猫儿沟煤业火区治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露天矿小窑采空区空洞火区是煤火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影响安全生产的同时,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猫儿沟煤业920平盘的生产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小煤窑开采的遗留巷道,部分巷道内存在明火,导致钻孔温度过高无法实施爆破,影响了正常生产进度,同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影响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必须研究适合于猫儿沟煤业空洞火区治理的技术,保障安全生产。本文分析了猫儿沟煤业火区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防灭火措施进行治理。本文根据猫儿沟煤业现场情况以及相关资料,将猫儿沟煤业火区分为空洞火区和松散介质火区,并分析了火区的形成原因、空间立体发展规律,着重分析了其漏风严重、火源位置隐蔽、易扩散、发展迅速、容易复燃、动态变化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选用了注水、注浆、注三相泡沫的火区灭火降温措施和灌注固结特浆液的火区充填隔离措施,明确了钻孔探测、火区充填隔离、灭火降温、黄土覆盖的整体治理技术路线。构建了移动式三相泡沫灌注系统,该系统移动灵活,操作简单;构建了固结特浆液灌注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固结特精确配比,能较好控制固结特浆液凝固时间。通过构建的三相泡沫灌注系统和固结特浆液灌注系统,再加上注水、注粉煤灰浆液、火区黄土覆盖等措施对猫儿沟煤业采空区空洞火区进行治理,根据收集的钻孔温度、气体变化情况对火区治疗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钻孔温度和CO浓度均大幅度降低,火区东侧小窑口明火和空洞内部火区得到有效治理。通过火区治理技术的实施以及火区治理效果检验,证明了本文所选用的技术措施切实有效,保证了猫儿沟煤业安全生产。该论文有图46幅,表13个,参考文献72篇。

曹杨[9](2019)在《金属矿采掘爆破炮烟成分影响因素分析与扩散规律及控制》文中提出炮烟中毒事故是我国地下金属矿采掘作业中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其发生不仅影响矿山企业正常生产,而且严重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本文以地下金属矿炮烟中毒事故为研究背景,以采掘面炮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分析了采掘爆破条件对炮烟中有害成分及其变化的诱发规律,分析了采掘面炮烟有害成分时空演化特征,研究了采掘面CO扩散规律,对采掘面通风参数进行优化,并提出采掘面炮烟浓度控制方案。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形成了以下结论:1)地下金属矿掘进巷道浅孔爆破、采场中深孔爆破情况下,装药量、掏槽方式、炮眼尺寸、装药结构、起爆方式、炮眼堵塞情况、围岩性质等爆破条件因素导致2#岩石乳化炸药、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在炸药爆炸反应中的氧平衡发生了偏移,诱发了炮烟中CO、NOx等有毒气体产生及成分变化。2)采掘巷道炮烟中粉尘、NOx及CO随时空变化而产生沉降消减或浓度降低的演化特征。自然通风、压入式通风条件下采掘空间中CO浓度呈现高斯分布规律,掘进巷道和采场回风出口CO浓度呈现负e指数衰减规律。3)掘进巷道CO气团呈现移动和稀释的耦合效果,拟合发现CO峰值体积浓度随监测点到掘进面距离呈负e指数衰减,掘进巷道断面中CO浓度上高、下低,推导了掘进巷道CO弥散系数计算式,CO弥散系数为0.055m2/s。4)掘进巷道中CO峰值浓度降低到职业接触限值时,通风距离为795 m。通过优化风筒出口位置与供风量,得到掘进面通风优化参数为风筒出门到掘进面距离不大于12.5 m,供风量为3.5 m3/s,并推导了掘进面通风时间与掘进巷道通风距离、风筒口到掘进面距离及供风量之间关系式。5)采场中存在左上角、采场右上角、以及采场下中偏右的无风或微弱风区,该区域CO浓度高、降低速率慢;回风巷道断面中CO浓度呈现上高、下低、左低、右高的分布规律;回风巷道断面中CO体积浓度及梯度均随通风时间增加而减小,CO体积分数衰减呈现负e指数变化规律。6)通过优化采场进风巷道平均风速与局部通风机供风量,得到采场通风优化参数为局部通风机供风量不小于3.0 m3/s,进风巷道平均风速不小于0.6 m/s;构建网络结构为(8,10,1)的采场通风时间BP预测模型。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爆破后采掘面炮烟监测与控制提供依据,为采掘面通风排烟优化、通风时间计算提供参考,为预防炮烟中毒事故提供技术支撑。

许奎[10](2019)在《矿山地下结构对动荷载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钻爆法作为矿山开采的主要破岩手段,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爆破方量和装药量都在逐渐增大,所引起的爆破震动也就越大,而频繁的爆破震动对巷道围岩及其支护、地下硐室、矿柱及顶板等矿山地下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产生影响。国内外有诸多专家学者研究关于露天矿爆破、地下矿爆破、隧道掘进爆破等爆破动荷载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爆破动荷载对巷道围岩及支护、地下硐室、矿柱及顶板等矿山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爆破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兴发集团后坪矿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以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矿山地下结构种类及其特征、爆破地震波的产生机理与传播特性和衰减吸收、爆破振动累积损伤特征、矿上地下结构稳定性和常见破坏形式及降震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其次,结合后坪矿区详查报告进行实地调研与测量,分析后坪矿区的工程概况和岩石可爆性,再使用ANSYS/LS-DYNA模拟巷道掘进爆破,并进行巷道深孔掘进爆破动力研究分析;最后,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模型进行爆破动荷载对巷道围岩、锚杆支护结构、地下硐室和采场矿柱及顶板等矿山地下结构进行动力响应研究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后坪矿区掘进巷道岩石进行纵波波速测量试验,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岩石纵波波速平均值最大不超过2.532Km/s,岩石波阻抗最大值7.241kg/m3·m/s,岩石平均坚固性系数f=10,可判断出后坪矿区掘进巷道岩石可爆性为中等级别。(2)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模拟巷道掘进爆破过程,分析其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知:炸药在岩体中爆炸时产生的爆炸应力波,其波形包含了初始时刻的压缩相和后期的拉伸相,且压缩相的作用时间比拉伸相的作用时间短;不同爆源处产生的爆炸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应力相互作用区域,掏槽部分和第一圈辅助孔部分这种应力相互作用尤为明显,能够加快岩土体的破坏速度;同时也可看出爆炸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3)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巷道掘进爆破和采区开采模型,研究巷道围岩及其支护结构、地下硐室、矿柱及顶板等矿山地下结构对爆破动荷载的动力响应情况,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二、在地下巷道中爆破作业时有毒气体的生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地下巷道中爆破作业时有毒气体的生成(论文提纲范文)

(2)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工序及通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爆破污染物研究概况
        1.2.2 地下洞室施工通风风量与气流组织研究概况
        1.2.3 地下洞室施工通风方案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爆破施工烟尘形成与通风理论研究
    2.1 爆破烟尘形成理论
    2.2 爆破烟尘的组成
        2.2.1 爆破烟尘成分
        2.2.2 爆炸烟尘理化性质
    2.3 爆破烟尘扩散规律
    2.4 爆破烟尘初始参数
        2.4.1 炮烟抛掷区长度确定
        2.4.2 CO与粉尘初始参数确定
        2.4.3 通风安全控制标准
    2.5 爆破施工通风方式选择与风量风压计算
        2.5.1 通风方式选择
        2.5.2 风量与风压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电站地下厂房爆破施工通风模型研究
    3.1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3.2 流体控制方程
        3.2.1 气体扩散数学模型
        3.2.2 粉尘颗粒扩散数学模型
    3.3 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概况
        3.3.1 厂房布置工程概况
        3.3.2 厂房施工条件介绍
    3.4 水电站地下厂房模型建立
        3.4.1 物理模型的建立
        3.4.2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3.5 Fluent模拟计算
        3.5.1 求解器设置
        3.5.2 边界条件设置
    3.6 模型有效性验证
        3.6.1 物理模型验证
        3.6.2 验证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电站地下厂房爆破施工通风基础工况模拟计算
    4.1 第一阶段基础工况模拟结果分析
        4.1.1 工况条件
        4.1.2 CO扩散分布
        4.1.3 粉尘扩散分布
    4.2 第二阶段基础工况模拟结果分析
        4.2.1 工况条件
        4.2.2 CO扩散分布
        4.2.3 粉尘扩散分布
    4.3 第三阶段基础工况模拟结果分析
        4.3.1 工况条件
        4.3.2 CO扩散分布
        4.3.3 粉尘扩散分布
    4.4 基础工况通风气流组织分析
        4.4.1 第一、二阶段气流组织分析
        4.4.2 第三阶段气流组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电站地下厂房爆破施工通风优化策略
    5.1 第一阶段优化策略及结果分析
        5.1.1 通风系统优化策略
        5.1.2 通风系统优化计算结果
    5.2 第二阶段优化策略及结果分析
        5.2.1 通风系统优化策略
        5.2.2 通风系统优化计算结果
    5.3 第三阶段优化策略及结果分析
        5.3.1 通风系统优化策略
        5.3.2 气流组织分析
        5.3.3 通风系统优化计算结果
    5.4 通风优化策略
    5.5 施工工序优化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3)河北省传统矿区采空区风险分析与治理方案研究 ——以XTXK铁矿某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1.2.2 采空区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
        1.2.3 采空区风险治理的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基本理论研究
    2.1 采空区基本概念和特点
        2.1.1 采空区概念
        2.1.2 采空区安全风险
    2.2 采矿区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3 传统采空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4 基于AHP模糊评价法构建传统采空区风险评价模型
        2.4.1 AHP模糊评价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2.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2.4.3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2.5 采空区常用治理方法
3 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的风险辨识
    3.1 采区生产系统分析与风险辨识
        3.1.1 采区生产系统分析
        3.1.2 采区生产系统风险辨识
    3.2 采区地质条件分析与风险辨识
        3.2.1 采区地质条件
        3.2.2 采区地质条件风险辨识
    3.3 采空区现状与风险辨识
        3.3.1 采空区现状
        3.3.2 采空区风险辨识
    3.4 风险辨识与分析汇总
4 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风险评价
    4.1 采空区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4.2 采空区风险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2.1 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4.2.2 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2.3 权重分析
    4.3 采空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及等级划分
        4.3.1 隶属度计算
        4.3.2 采空区总体风险等级划分
5 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治理方案
    5.1 采空区治理方案
        5.1.1 废石充填
        5.1.2 井下密闭隔离
        5.1.3 地表隔离
        5.1.4 生态修复工程
    5.2 采空区治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2.1 爆破施工技术要求
        5.2.2 井下密闭墙施工技术要求
        5.2.3 施工安全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XTXK 铁矿某采区采空区集体访谈问题
附录B XTXK 铁矿某采区采空区风险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C XTXK 铁矿某采区采空区总体风险评价评测表
作者简历
致谢

(4)独头巷道炮烟一氧化碳分布研究与风筒布置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独头巷道掘进通风研究现状
        1.2.2 巷道炮烟扩散的研究现状
        1.2.3 独头巷道掘进风流场数值模拟现状
        1.2.4 巷道风筒布置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掘进通风理论与炮烟CO扩散规律
    2.1 掘进通风方式
    2.2 掘进巷道风流的控制方程
    2.3 巷道掘进爆破炮烟的成分组成
    2.4 炮烟扩散理论分析
        2.4.1 独头巷道CO扩散理论
        2.4.2 独头巷道在自然风压下CO扩散分析
        2.4.3 独头巷道在压入式通风下CO扩散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独头巷道掘进通风CO监测
    3.1 工程概况
        3.1.1 地理交通位置
        3.1.2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3.1.3 矿井通风系统概况
    3.2 CO现场测定方案
        3.2.1 CO测定区域
        3.2.2 现场测定目的
        3.2.3 监测点的布置
        3.2.4 监测仪器的选择
        3.2.5 监测过程
    3.3 监测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独头巷道通风数值模拟
    4.1 Fluent软件介绍
    4.2 独头巷道物理模型建立
        4.2.1 几何建模
        4.2.2 网格划分
    4.3 Fluent数值模拟
        4.3.1 数值模拟的假设
        4.3.2 求解器的设置
        4.3.3 计算模型的设置
        4.3.4 操作环境的设置
        4.3.5 边界条件设置
        4.3.6 其他相关设置
    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1 独头巷道风流场研究
        4.4.3 独头巷道CO浓度场研究
    4.5 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独头巷道风筒布置优化的正交试验
    5.1 独头巷道炮烟浓度影响因素
    5.2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简介
        5.2.1 正交试验法的基本简介
        5.2.2 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5.3 试验方案设计
        5.3.1 正交试验指标的确定
        5.3.2 影响因素和水平的确定
        5.3.3 正交表的设计
    5.4 模拟结果及分析
    5.5 分析最佳风筒布置位置
    5.6 风筒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5.6.1 灰色系统理论
        5.6.2 影响因素关联度计算
        5.6.3 风筒布置方案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5)海沧海底隧道施工通风关键参数及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依托工程介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海底隧道施工通风理论分析
    2.1 管道空气流动基本特性
        2.1.1 空气基本特性
        2.1.2 空气流动理论
        2.1.3 空气流动基本方程
    2.2 海底隧道施工通风方式
        2.2.1 自然通风
        2.2.2 机械通风
    2.3 常见公路海底隧道施工通风方式
    2.4 隧道通风设备的选择
        2.4.1 通风机的选择
        2.4.2 通风管的选择
        2.4.3 通风设备的选择
    2.5 海底隧道通风主要参数计算
        2.5.1 需风量计算
        2.5.2 通风阻力的计算
        2.5.3 风管漏风率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沧海底隧道施工通风关键参数及方案分析
    3.1 主隧道施工通风设计
        3.1.1 工程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3.1.2 主隧道施工通风关键参数分析
        3.1.3 主隧道施工通风方案设计
    3.2 竖井及联络风通道施工通风设计
        3.2.1 工程概况
        3.2.2 通风方案设计
    3.3 通风设计方案调整
    3.4 通风设计方案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沧海底隧道通风测试
    4.1 测试内容及方法
        4.1.1 测试内容
        4.1.2 测试方法
    4.2 隧道风速测试
    4.3 隧道施工粉尘测试
        4.3.1 掌子面施工循环各工序测试及结果分析
        4.3.2 洞身段施工循环各工序粉尘测试及结果分析
        4.3.3 洞口施工循环各工序粉尘测试及结果分析
    4.4 隧道施工有害气体测试
    4.5 隧道内环境气体监测
        4.5.1 施工氧气浓度测试及分析
        4.5.2 隧道内环境气体日常监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煤矿井下受限空间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矿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受限空间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图
2 风险识别流程设计与评价方法改进
    2.1 煤矿井下受限空间介绍
    2.2 风险识别方法介绍与识别流程设计
        2.2.1 常见风险识别方法
        2.2.2 风险识别流程设计
    2.3 风险评价方法介绍与改进
        2.3.1 常见风险评价方法
        2.3.2 风险评价方法改进
    2.4 本章小结
3 煤矿井下受限空间风险识别
    3.1 MDS煤矿概述
        3.1.1 煤矿概况
        3.1.2 矿井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3.2 风险识别过程
        3.2.1 空间特点识别问卷编制
        3.2.2 空间特点-风险因素转换
    3.3 本章小结
4 煤矿井下受限空间风险评价
    4.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4.1.2 初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1.3 风险指标体系修正
    4.2 定性评价
    4.3 定量评价
    4.4 评价结果比较
    4.5 风险接受准则和优先级排序
    4.6 本章小结
5 煤矿井下受限空间风险管控对策
    5.1 分类管控对策
    5.2 分级管控对策
        5.2.1 特别重大风险管控对策
        5.2.2 重大风险管控对策
        5.2.3 中等风险管控对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独头巷道掘进爆破炮烟扩散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独头巷道掘进炮烟扩散理论分析
    2.1 爆破炮烟的成分分析
    2.2 爆破炮烟扩散理论基础
    2.3 掘进巷道炮烟运移过程分析
    2.4 压入式通风条件下独头巷道CO扩散规律分析
    2.5 压入式通风条件下独头巷道爆破风量计算
    2.6 本章小结
3 独头巷道炮烟扩散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3.1 FLUENT软件简介
    3.2 掘进巷道数值建模
    3.3 FLUENT数值模拟
    3.4 数值模拟结果
    3.5 风量对炮烟扩散影响规律模拟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独头巷道爆破炮烟现场测定与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CO现场测定方案
    4.3 数据统计与处理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猫儿沟煤业火区治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猫儿沟煤业煤火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猫儿沟煤业火区特性
    2.1 猫儿沟煤业煤火类型
    2.2 猫儿沟煤业火区表现形式
    2.3 猫儿沟煤业火区成因
    2.4 猫儿沟煤业煤火发展规律
    2.5 猫儿沟煤业火区特点
    2.6 本章小结
3 猫儿沟煤业防灭火技术选择
    3.1 灭火降温技术措施
    3.2 火区充填隔离技术措施
    3.3 猫儿沟煤业小窑火区治理思路
    3.4 猫儿沟煤业小窑火区治理技术路线
    3.5 本章小结
4 防灭火系统构建
    4.1 三相泡沫制备系统构建
    4.2 充填隔离系统构建
    4.3 本章小结
5 火区治理及效果考察
    5.1 火区钻孔
    5.2 防灭火技术的实施
    5.3 火区治理效果考察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金属矿采掘爆破炮烟成分影响因素分析与扩散规律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炮烟中毒事故研究现状
        2.1.1 事故理论研究现状
        2.1.2 金属矿山炮烟中毒事故研究现状
    2.2 采掘爆破炮烟有害成分产生研究现状
        2.2.1 采掘爆破炮烟产生研究现状
        2.2.2 采掘爆破有毒气体产生研究现状
    2.3 采掘爆破炮烟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2.3.1 掘进面炮烟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2.3.2 采场炮烟运移规律研究现状
    2.4 采掘面通风优化及时间研究现状
        2.4.1 采掘面通风优化研究现状
        2.4.2 采掘面通风时间研究现状
    2.5 研究内容
    2.6 技术路线
3 地下金属矿采掘爆破条件及其对炮烟中有害成分影响分析
    3.1 地下金属矿采掘爆破条件特征分析
        3.1.1 地下金属矿掘进爆破条件特征分析
        3.1.2 地下金属矿采场爆破条件特征分析
    3.2 地下金属矿采掘爆破条件对炮烟中有害成分影响分析
        3.2.1 地下金属矿掘进爆破炮烟中有害成分分析
        3.2.2 地下金属矿掘进爆破条件对炮烟中有害成分影响分析
        3.2.3 地下金属矿采场爆破条件对炮烟中有害成分影响分析
    3.3 地下金属矿采掘爆破炮烟中有毒气体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分析
        3.3.1 地下金属矿采掘爆破炮烟中有毒气体产生机理分析
        3.3.2 地下金属矿掘进爆破条件对有毒气体产生影响分析
        3.3.3 地下金属矿采场爆破条件对有毒气体产生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节
4 掘进巷道炮烟扩散规律及控制研究
    4.1 掘进巷道通风排烟过程分析
        4.1.1 掘进巷道通风方式
        4.1.2 掘进巷道排烟过程分析
    4.2 掘进巷道炮烟有害成分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4.3 掘进巷道炮烟扩散规律理论研究
        4.3.1 掘进巷道CO扩散理论分析
        4.3.2 自然通风条件下掘进巷道CO扩散分析
        4.3.3 自然通风条件下掘进巷道CO浓度变化规律
        4.3.4 压入式通风条件下掘进巷道CO扩散分析
        4.3.5 压入式通风条件下掘进巷道CO浓度变化规律
    4.4 掘进巷道炮烟扩散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4.1 工程概况
        4.4.2 掘进巷道数值建模
        4.4.3 掘进面风流场特征研究
        4.4.4 掘进巷道CO时空运移特征分析
        4.4.5 掘进巷道断面CO浓度分布特征
    4.5 掘进巷道炮烟扩散规律试验研究
        4.5.1 试验介绍
        4.5.2 CO浓度变化规律验证分析
        4.5.3 CO浓度分布特征验证分析
        4.5.4 CO弥散系数计算及分析
    4.6 掘进巷道炮烟浓度控制研究
        4.6.1 掘进巷道通风距离对炮烟浓度影响分析
        4.6.2 掘进巷道通风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4.6.3 掘进巷道通风时间优化分析
        4.6.4 掘进巷道通风时间预测及验证
    4.7 本章小结
5 上向水平分层采场爆破炮烟扩散规律及控制研究
    5.1 采场通风排烟过程分析
        5.1.1 采场通风方式
        5.1.2 采场排烟过程分析
    5.2 采场炮烟有害成分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5.3 采场炮烟扩散理论研究
        5.3.1 自然通风条件下采场CO扩散分析
        5.3.2 压入式通风条件下采场CO扩散分析
    5.4 采场炮烟扩散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5.4.1 采场数值建模
        5.4.2 采场风流场特征分析
        5.4.3 采场CO浓度分布特征分析
    5.5 采场炮烟扩散规律试验研究
        5.5.1 试验介绍
        5.5.2 采场CO浓度变化规律验证分析
        5.5.3 采场回风巷道断面CO浓度分布验证分析
    5.6 采场炮烟浓度控制研究
        5.6.1 采场炮烟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5.6.2 采场通风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5.6.3 采场通风时间优化分析
        5.6.4 采场通风时间预测与验证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独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矿山地下结构对动荷载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爆破地震波特性研究现状
        1.2.2 爆破振动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现状
        1.2.3 爆破振动危害控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矿山地下结构稳定性与爆破地震动理论分析
    2.1 矿山地下结构种类及其特征分析
        2.1.1 矿山地下结构种类
        2.1.2 矿山地下结构特征分析
    2.2 爆破地震波的产生机理与传播特性
        2.2.1 爆破地震波的形成与分类
        2.2.2 爆破地震波的特征
        2.2.3 爆破地震波的传播方式
    2.3 爆破地震波的衰减与吸收
        2.3.1 黏滞吸收
        2.3.2 热传导吸收
    2.4 爆破振动累积损伤特征分析
        2.4.1 爆破振动的能量累积效应
        2.4.2 介质的动态力学性质与损伤特征
    2.5 矿山地下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5.1 爆破开挖参数
        2.5.2 围岩条件
        2.5.3 施工因素
    2.6 矿山地下结构常见破坏形式及降震保护措施
        2.6.1 常见破坏形式
        2.6.2 降震保护措施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巷道深孔掘进爆破动力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矿层特征
        3.1.2 矿层及顶底板
        3.1.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3.2 岩石可爆性分析
        3.2.1 岩石可爆性分级
        3.2.2 现场测量试验
        3.2.3 测量结果分析
    3.3 基于ANSYS/LS-DYNA进行巷道掘进爆破数值模拟
        3.3.1 ANSYS/LS-DYNA基本原理及求解过程
        3.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3.3.3 材料参数及控制方程
    3.4 计算结果可靠性验证
        3.4.1 爆炸过程验证
        3.4.2 沙漏能验证
        3.4.3 孔壁压力验证
    3.5 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分析
        3.5.1 掘进爆破数值模拟计算过程分析
        3.5.2 计算结果分析
        3.5.3 巷道围岩有效应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FLAC3D分析地下结构动力响应特性
    4.1 FLAC3D基本原理简介
        4.1.1 基本简介
        4.1.2 动力分析及求解过程
    4.2 数值分析模型及计算参数
        4.2.1 数值计算基本思路
        4.2.2 本构模型的选择
        4.2.3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4.2.4 阻尼参数选取
        4.2.5 爆破地震波荷载的施加
        4.2.6 不同分析模型的建立
    4.3 掘进爆破模型动力响应分析
        4.3.1 巷道围岩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4.3.2 地下硐室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4.3.3 锚杆支护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4.4 采区开采模型动力响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在地下巷道中爆破作业时有毒气体的生成(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井下履带式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研究[D]. 刘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施工工序及通风策略研究[D]. 李浩天.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河北省传统矿区采空区风险分析与治理方案研究 ——以XTXK铁矿某采区为例[D]. 尚志文.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9)
  • [4]独头巷道炮烟一氧化碳分布研究与风筒布置优化[D]. 王翔飞.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海沧海底隧道施工通风关键参数及方案优化研究[D]. 吴奋读.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煤矿井下受限空间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D]. 苏子馨.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7]独头巷道掘进爆破炮烟扩散规律研究[D]. 徐家俊.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8]猫儿沟煤业火区治理技术研究[D]. 杨森.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金属矿采掘爆破炮烟成分影响因素分析与扩散规律及控制[D]. 曹杨.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7)
  • [10]矿山地下结构对动荷载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 许奎.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地下隧道爆破作业中有毒气体的产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