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411~#挠性陀螺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阳,李骏,赵琛[1](2021)在《军用飞机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文中指出军用机载导航领域对导航系统有高精度、自主性和抗干扰的要求,特别是在复杂电子战环境下,要求导航系统必须具备不依赖卫星、无线电导航的高精度自主导航能力,持续输出位置、速度、姿态等导航信息。机载惯性导航系统作为主要的自主导航手段,近年来不断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和进展。1军用机载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历程机载惯性导航系统最早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先以平台式惯导的形式出现,1950年5月美国北美航空公司奥拓奈蒂克斯分公司在C-47军用运输机上装备XN1纯惯性导航系统,揭开了机载惯性导航的帷幕,随后于1961年,美国在F-104战斗机配装了首个战斗机机载平台式液浮陀螺惯性导航系统LN3。
徐白描,魏宗康,彭迪[2](2021)在《光纤陀螺惯性平台的稳定回路控制》文中认为为了延长惯性平台使用寿命并提高其稳定精度,以光纤陀螺作为惯性平台的敏感元件,建立了平台系统稳定回路的数学模型。针对平台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基于H∞控制理论设计稳定回路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稳定回路具有较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可以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同时,试验验证了该光纤陀螺惯性平台的系统性能,利用Allan方差法对光纤陀螺进行噪声信号分析,对陀螺各项噪声系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量化噪声是该光纤陀螺的主要噪声源。
刘福才,程雪聪,黄茹楠[3](2020)在《水下载体姿态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惯性测量元件的发展,姿态检测技术已经在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惯性测量元件是进行姿态检测和控制的核心,但使用单一的惯性测量元件进行姿态检测存在输出误差较大、成本过高等问题。针对此背景,从惯性测量元件、数据融合算法和姿态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在水下载体姿态检测、姿态控制、导航定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我国相关研究的进展,指出应使用计算机算法和惯性测量元件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姿态检测系统,并展望了该方向的今后的发展趋势。
任维[4](2020)在《运动平台下光电跟踪系统的抗扰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光电跟踪系统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期望光电跟踪系统具备灵活性和机动性,以便无论在哪种运动平台下都可以实现对目标的稳定跟踪。在运动平台下的光电跟踪系统面临的技术挑战较传统地基光电设备更大。由于运动载体的机动和环境振动会严重影响系统的视轴稳定,因此光电跟踪系统的抗扰技术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光电跟踪系统中机架和精密稳定平台等执行结构在实现视轴稳定控制中面临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基于H∞原理的扰动观测器设计方法、基于虚拟速度三闭环控制、改进型Smith预估器和复合稳定平台及控制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分析了所提方法达到的性能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电跟踪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稳定和跟踪两个问题的处理方式。通过建立光电跟踪平台的坐标系,推导了实现视轴稳定的扰动补偿方程,并基于扰动补偿方程阐述了惯性陀螺的两种安装方式。其次,分析了光电跟踪系统的复合轴控制结构,对机架和精密稳定平台分别进行了数学建模。因为系统的视轴稳定精度取决于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对任何伺服系统来说,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都是由主动抑制能力和被动抑制能力组成。主动抑制能力的性能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惯性传感器的性能和控制算法。而被动抑制能力取决于平台自身的机械隔离特性。本文从主动抑制和被动抑制两个角度展开稳定控制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H∞原理的扰动观测器设计方法,利用扰动观测器观测出外界扰动并进行前馈补偿以提高机架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但机架被控对象的非线性特性会影响扰动观测器的稳定性。本文进一步利用H∞控制理论分析关于扰动观测器的Q滤波器设计的优化方程,以确保扰动观测器的稳定性。由于该优化方程为非标准的H∞优化方程型式,难以实现求解。因此理论推导和分析了将非标准优化方程转换成优化方程的计算步骤。基于吊舱平台的稳定实验表明在吊舱转轴存在非线性摩擦特性的情况下,扰动观测器稳定并可以将1Hz处的扰动能力提高-11.22d B。为了满足精密稳定平台轻量化和小型化的需求,从减少传感器数量和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兼顾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提出了基于虚拟速度环的三闭环控制方法,利用价格低廉、体积小、重量轻、测量带宽宽的MEMS线加速度计来估计平台的角速度信号。数学推导了信号数字积分的基本原理,并针对积分过程中产生的累积误差问题,设计了一种周期性的虚拟初始速度修正方法,消除了累积误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频段虚拟速度信号可以替代陀螺传感器的使用,实现对平台速度状态信息地近似表征。并利用虚拟速度信号作为速度反馈信号实现了稳定的三闭环控制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考虑到延迟环节对闭环稳定回路带宽的限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Smith预估器补偿方法。通过对比分析Smith预估器、内模控制和扰动观测器的控制结构和补偿原理,将扰动观测和补偿的设计思想引入到传统的Smith预估器中,得到了一种改进型的Smith预估器控制结构。对改进型Smith预估器的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陀螺信号滞后对速度环的影响,而且还提高了系统低频段的扰动抑制比。最后在基于精密稳定平台稳定控制实验中验证改进型Smith预估器算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精密稳定平台高频隔振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式稳定平台结构。从单级精密稳定平台的被动隔离特性和闭环回路中的动力学方程开始分析,指出了通过降低平台刚度系数提高被动隔离能力对系统主动稳定带宽设计产生的限制。然后建模分析了复合平台的被动隔离特性、主稳定平台的动力学方程和次稳定平台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次稳定平台在闭环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相应的复合稳定实验验证平台。最终的扰动抑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平台能够极大地提高系统全频段的扰动抑制能力。
罗城仔[5](2020)在《BDS/INS组合导航算法研究》文中提出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长时可靠的导航定位服务,但是易受环境干扰,造成定位漂移,惯性导航系统不依赖电磁信号,具有短时间内提供高精度定位的能力,但是误差随时间而积累,不能长时工作。为了得到长时可靠的导航定位方案,卫星导航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组合而成的组合导航系统的相关研究已趋于成熟,但多以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作为研究基础,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逐渐完善,北斗导航系统也融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研究开发具有我国独立自主权的BDS/INS组合导航系统对我国军、民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提出了将北斗导航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相结合的组合导航系统,并提出了一种提高导航定位精度的DS-SVR算法,该算法基于证据理论对北斗导航系统与惯性导航系统进行信息融合,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对惯性导航系统定位误差进行建模预测;对北斗导航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建立了计算机仿真模型,为算法的仿真验证提供了数据来源;编写了DS-SVR算法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验证,证实了算法程序的有效性;搭建BDS/INS组合导航系统验证平台,利用跑车实验所得的实测数据对组合导航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的BDS/INS组合导航系统可行性和DS-SVR算法的优越性。
李郴荣,戴兴安,陈均瑞,盛守照[6](2020)在《无人机挠性陀螺传感器仿真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飞行仿真的置信度,设计了一种由解算模型和误差模型组成的机载挠性陀螺传感器仿真模型。根据从飞行状态、环境仿真软件输出的物理量,推导出传感器输出量物理意义上的解算表达式,并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其解算模型。分析挠性陀螺技术指标来表征的误差以及工作环境变化导致的传感器误差,建立挠性陀螺的误差模型。通过仿真测试,证明此模型有效实用,对完善飞行仿真有很大的帮助。
徐于松[7](2020)在《民用直升机安全监控与预警飞行模拟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空域管制的开放,通用航空迅速发展,通航直升机的安全运行和持续适航受到威胁。直升机安全监控与预警是保障直升机飞行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核心是分析极端大气环境等特定飞行场景下的飞行数据,确定超限事件的数据特征。而目前直升机机上数据记录设备缺乏,数据获取困难,无法满足直升机安全监控与预警方法的研究。本文基于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需求,建立了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模拟系统,为直升机安全监控与预警方法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论文首先分析了适航规章对直升机安全运行的持续适航要求,确定了安全监控数据需求,并根据直升机安全监控系统功能要求提出了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模拟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其次,建立了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模拟系统的各模块数学模型,包括直升机动力学、飞行控制、大气风环境、航电传感器和发动机关键数据模拟的综合仿真模型。然后,基于MFC开发平台和Matlab Simulink仿真工具,使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设计和实现了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模拟系统各模块功能,并通过UDP网络传输和文件传输方法,实现各模块间的综合仿真。最后,通过稳定前飞、增稳控制仿真和完整飞行过程的模拟,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安全监控模拟数据模型准确度高,稳定前飞时,与实际直升机配平数据相对误差2.6%。并使用阵风情况下直升机机动性和操纵性安全监控案例证明了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模拟系统的对安全监控研究的应用价值。系统可模拟不同大气风环境下的整个飞行包线内的飞行状态数据,用于特定飞行场景下的直升机安全监控与预警方法研究。
钱涛[8](2020)在《船载电视跟踪仪的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舰船普遍配置了船载电视跟踪仪,这种设备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敌方舰船、飞机等的数据采集和测量。由于船载电视跟踪仪与船体相连,当船体发生振动、横摇等运动时,就可能影响船载电视跟踪仪的测量精度。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一种船载电视跟踪仪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对船体与电视跟踪仪进行动力学建模,并结合陀螺仪等硬件设备,设计该伺服控制系统。仿真试验表明,该伺服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改善电视跟踪仪的稳定性。
胡荣辉[9](2019)在《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方案设计故障检测和数据融合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捷联惯导是一种不需要其他辅助信息就可以独立自主完成导航任务的系统,因该技术特点,使载人航天、战略武器等关系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飞行导航控制系统均采用捷联惯导。捷联惯导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可靠性决定了任务完成的质量,捷联惯导使用的惯性仪表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结构复杂,但可靠性明显低于其他部件,而采用冗余技术是提高捷联惯导可靠性是有效、经济、可行的方法。本文以载人航天使用的捷联惯导为背景,结合现在任务所用捷联惯导,分析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对应用于载人航天的捷联惯导惯性元件冗余配置方案及故障检测和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惯性元件的配置方案,提出了捷联惯导的性能评价函数,使用评价函数推导出惯性仪表的最佳配置角度,对比了正交加斜置安装捷联惯导与惯性仪表全斜置锥面安装的性能记性比较。对单元冗余捷联惯导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按照最佳配置角度,设计了七表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方案和十二表全斜置锥面安装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方案。提出了基于残差检验的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故障检测和隔离方法,使用十二表单元冗余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对于同一敏感轴多重测量信息综合处理问题,采用基于最小二乘的方差分析方法实现了数据融合,提高了故障检测效率及捷联惯导精度。使用十二表单元冗余捷联系统完成试验验证。
黄超[10](2019)在《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惯导系统精度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惯性导航系统是一种自主性强,有极强的抗干扰力,不受气象条件限制,满足全天候导航的导航系统。在航天、航空和航海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是导弹等武器系统实现快速精确打击的重要保障。惯性导航系统结构复杂,误差源之间相互耦合,难以通过惯导系统误差参数,对其作战精度作出直观评估。同时由于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要求作战人员在短时间内作出武器系统精度评估和战术筹划,本文针对武器系统中的惯性导航精度进行准确快速地评估进行深入研究,为战术部署提供依据。分析了惯性导航系统工作原理,详细推导了游移方位惯导系统误差方程,通过求解惯导系统误差方程的解析解,分析各误差源对导航精度的影响以及其误差传播特性,为后续的导航精度评估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得到更加完善的惯导系统误差模型,提高导航解算精度,研究航向效应误差、与比力有关二次项误差对惯导系统导航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提出了一种惯性导航系统导航精度的估计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误差模型解算惯导系统导航精度评估方法的评估软件。为提高评估方法的快速性,提出双策略自适应剪枝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导航精度评估方法。改进的剪枝算法采用了全局代表点选取方法来确定初始工作样本集,通过改进的移除非关键样本点方法实现剪枝,并设计减量学习模型验证机制。与标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相比,评估精度保持在同一数量级,预测时间减少一半。针对惯性导航系统的数据维数大,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训练时存在维数灾难造成模型训练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双策略自适应剪枝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导航精度进行快速估计。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的多航迹平台惯导系统精度预测模型能够满足在部队作战快速决策阶段对实时性和预测精度的要求。此评估方法较主成分与标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相比,训练时间缩小了一个数量级,达到了对惯导系统导航精度进行准确、快速估计的目的。
二、3411~#挠性陀螺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411~#挠性陀螺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1)军用飞机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军用机载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历程 |
2 军用机载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 |
2.1 平台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 |
2.2 捷联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 |
2.3 旋转调制技术的发展 |
2.4 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 |
3 我国军用机载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 |
3.1 平台惯性导航技术 |
3.2 激光捷联惯性导航技术 |
3.3 长航时高精度惯性导航技术 |
(2)光纤陀螺惯性平台的稳定回路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光纤陀螺惯性平台稳定回路建模 |
2 H∞控制器设计 |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1 仿真验证 |
1)单位阶跃仿真验证 |
2)正弦仿真验证 |
3.2 闭合试验 |
4 结论 |
(4)运动平台下光电跟踪系统的抗扰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以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影响惯性稳定控制精度概述 |
1.4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 |
1.5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2章 运动平台下光电跟踪系统的稳定跟踪原理 |
2.1 光电跟踪系统的工作原理 |
2.2 稳定跟踪控制问题 |
2.2.1 稳定和跟踪的关系 |
2.2.2 稳定和跟踪的分离 |
2.3 视轴稳定原理分析 |
2.3.1 光电跟踪平台的坐标系 |
2.3.2 视轴稳定的补偿方程 |
2.3.3 惯性陀螺的安装方式 |
2.4 复合轴控制系统 |
2.4.1 复合轴控制原理 |
2.4.2 复合轴系统的控制对象特性分析 |
2.4.3 机架的电动力学模型 |
2.4.4 复合轴惯性稳定控制面临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机架抗扰技术 |
3.1 扰动观测器的基本原理 |
3.2 基于H_∞原理的Q滤波器设计方法 |
3.2.1 H_∞的基本原理 |
3.2.2 DOB的灵敏度分析 |
3.2.3 Q滤波器的鲁棒设计 |
3.2.4 Q滤波器的求解 |
3.2.5 仿真分析 |
3.3 基于DOB的机架控制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虚拟速度环的三闭环控制技术 |
4.1 多闭环控制的意义 |
4.2 基于虚拟速度环的三闭环控制 |
4.2.1 MEMS线加速度计的测量原理 |
4.2.2 虚拟速度估计原理 |
4.2.3 误差分析 |
4.3 基于虚拟速度的三闭环控制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改进型Smith预估器的补偿技术 |
5.1 闭环系统的延迟组成 |
5.2 延迟对系统闭环带宽的影响 |
5.3 Smith预估器的基本原理 |
5.4 基于模型观测的补偿方法分析 |
5.5 改进型的Smith预估器设计原理 |
5.6 基于速度环的改进型Smith预估器设计 |
5.7 实验验证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复合稳定平台结构及控制研究 |
6.1 单级精密稳定平台 |
6.1.1 被动隔离特性 |
6.1.2 闭环回路中的动力学方程 |
6.2 主动和被动稳定性能的冲突 |
6.3 复合稳定平台模型 |
6.3.1 被动隔离特性 |
6.3.2 基于控制回路的次稳定平台的动力学方程 |
6.3.3 基于控制回路的主稳定平台的动力学方程 |
6.3.4 复合稳定平台的控制器设计 |
6.4 实验验证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BDS/INS组合导航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导航系统的基本理论 |
2.1 引言 |
2.2 北斗导航系统 |
2.2.1 导航系统的时间系统 |
2.2.2 北斗导航系统的基础知识 |
2.2.3 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 |
2.2.4 北斗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 |
2.3 惯性导航系统 |
2.3.1 空间坐标系及其变换 |
2.3.2 惯性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 |
2.3.3 惯性导航系统的解算方法 |
2.3.4 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息融合算法 |
3.1 引言 |
3.2 DS理论 |
3.2.1 基础定义 |
3.2.2 合成规则 |
3.3 SVR算法 |
3.3.1 基本概念 |
3.3.2 核函数 |
3.4 DS-SVR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仿真分析 |
4.1 引言 |
4.2 飞行轨迹仿真 |
4.3 组合导航系统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系统设计与测试 |
5.1 引言 |
5.2 组合导航实验平台设计 |
5.3 组合导航实验平台设备构成 |
5.4 测试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无人机挠性陀螺传感器仿真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仿真模型框架 |
2 挠性陀螺解算模型 |
2.1 坐标转换矩阵 |
2.2 输出角速率解算过程 |
3 挠性陀螺的误差模型 |
4 MATLAB实现与仿真验证 |
5 结论 |
(7)民用直升机安全监控与预警飞行模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安全监控研究现状 |
1.2.2 适航仿真验证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模拟系统需求分析 |
2.1 直升机安全监控系统适航要求 |
2.1.1 CCAR29部 |
2.1.2 S5000F国际规范 |
2.2 直升机安全监控系统工作流程和数据需求 |
2.2.1 直升机安全监控系统工作流程 |
2.2.2 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需求 |
2.3 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模拟系统架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模拟系统建模 |
3.1 直升机动力学模型 |
3.2 直升机飞行控制模型 |
3.2.1 增稳模式 |
3.2.2 飞控模式 |
3.2.3 区域导航模式 |
3.3 大气环境模型 |
3.4 航电传感器模型 |
3.4.1 大气数据传感器 |
3.4.2 无线电高度传感器 |
3.4.3 姿态航向传感器 |
3.4.4 飞行速度传感器 |
3.5 发动机关键数据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模拟系统实现 |
4.1 飞行仿真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1 软件工作流程 |
4.1.2 直升机飞行仿真模块界面设计 |
4.1.3 飞行仿真模块设计关键技术 |
4.2 大气风环境模块设计与实现 |
4.2.1 大气风环境界面设计 |
4.2.2 大气风环境程序工作流程 |
4.3 航电传感器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大气数据传感器实现 |
4.3.2 无线电高度表实现 |
4.3.3 姿态航向传感器实现 |
4.3.4 飞行速度传感器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集成与仿真验证 |
5.1 系统集成 |
5.2 安全监控数据模拟系统仿真验证 |
5.3 安全监控研究应用案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直升机安全监控数据需求 |
(9)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方案设计故障检测和数据融合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惯性导航冗余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国外惯性导航冗余技术的发展概况 |
1.2.2 国内惯性导航冗余技术的发展概况 |
1.2.3 国内外惯性导航冗余技术的简析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惯性仪表配置研究 |
2.1 引言 |
2.2 惯性仪表的配置原则 |
2.3 斜置惯性仪表配置的最佳角度 |
2.4 惯性仪表全斜置锥面安装方案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方案设计及可靠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可靠性模型 |
3.2.1 一般系统可靠性模型 |
3.2.2 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
3.2.3 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
3.3 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方案设计和可靠性分析 |
3.3.1 七表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方案设计 |
3.3.2 七表单元冗余捷联惯导可靠性分析 |
3.3.3 十二表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方案设计 |
3.3.4 十二表单元冗余捷联惯导可靠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故障判别和故障隔离方法及仿真验证 |
4.1 引言 |
4.2 故障判别和故障隔离设计方法 |
4.3 七表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故障判别和故障隔离方法分析 |
4.4 仿真验证 |
4.4.1 仿真初始条件 |
4.4.2 设计仿真程序 |
4.4.3 仿真试验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数据融合研究 |
5.1 引言 |
5.2 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数据融合研究 |
5.3 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数据融合数据分析 |
5.3.1 七表方案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数据融合分析 |
5.3.2 十二表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数据融合分析 |
5.4 数据融合技术试验验证 |
5.4.1 测试仿真系统 |
5.4.2 十二表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数据融合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惯导系统精度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惯性导航系统及其误差模型的发展研究 |
1.2.1 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 |
1.2.2 惯导系统误差模型的研究现状 |
1.3 惯性导航系统精度评估的研究现状 |
1.3.1 惯性导航系统精度评估理论的研究现状 |
1.3.2 惯性导航系统精度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
1.4 支持向量机理论及其应用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平台惯性导航系统误差模型 |
2.1 引言 |
2.2 平台惯性导航系统 |
2.2.1 惯导系统坐标系 |
2.2.2 参数说明 |
2.2.3 坐标系间的变换 |
2.2.4 平台惯性导航系统工作原理 |
2.3 平台惯性导航系统力学编排 |
2.3.1 指北方位惯性导航系统力学编排 |
2.3.2 游移方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 |
2.4 游移方位平台惯导系统误差模型 |
2.4.1 速度误差方程 |
2.4.2 姿态误差方程 |
2.4.3 定位误差方程 |
2.5 游移方位系统误差方程求解及误差分析 |
2.5.1 误差方程求解 |
2.5.2 加速度计等效误差对系统误差的影响及仿真 |
2.5.3 陀螺仪误差对系统误差的影响及仿真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惯性导航系统导航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3.1 引言 |
3.2 惯性器件误差模型 |
3.2.1 陀螺仪误差模型 |
3.2.2 加速度计误差模型 |
3.3 航向效应误差 |
3.4 仿真验证与分析 |
3.4.1 航向效应误差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
3.4.2 与比力相关的二次项误差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
3.5 惯性系统导航精度评估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惯导系统的双策略自适应剪枝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 |
4.1 引言 |
4.2 支持向量回归机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
4.2.1 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 |
4.2.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 |
4.3 自适应剪枝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 |
4.3.1 增量学习与减量学习 |
4.3.2 自适应剪枝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 |
4.4 双策略自适应剪枝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
4.4.1 初始工作集选取方法 |
4.4.2 剪枝策略及临时学习模型的验证策略 |
4.4.3 双策略自适应剪枝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
4.5 仿真与分析 |
4.5.1 基于标准数据集的仿真与分析 |
4.5.2 基于单轨迹数据的惯导系统导航精度评估的仿真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惯导系统精度估计方法 |
5.1 引言 |
5.2 多轨迹数据的生成 |
5.2.1 轨迹设计 |
5.2.2 数据生成与评估流程 |
5.3 基于惯性导航系统数据集的降维方法研究 |
5.3.1 主成分分析方法 |
5.3.2 核主成分分析方法 |
5.3.3 多维缩放 |
5.3.4 局部线性嵌入 |
5.3.5 基于惯性导航系统数据集的降维方法仿真实验 |
5.4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惯导系统精度评估方法 |
5.4.1 基于惯导系统多轨迹数据的DSAP-LSSVR有效性验证 |
5.4.2 基于惯导系统多轨迹数据的降维效果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3411~#挠性陀螺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军用飞机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J]. 王小阳,李骏,赵琛. 中国军转民, 2021(17)
- [2]光纤陀螺惯性平台的稳定回路控制[J]. 徐白描,魏宗康,彭迪. 导航与控制, 2021(02)
- [3]水下载体姿态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综述[A]. 刘福才,程雪聪,黄茹楠. 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20)论文集, 2020
- [4]运动平台下光电跟踪系统的抗扰控制技术研究[D]. 任维.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20(02)
- [5]BDS/INS组合导航算法研究[D]. 罗城仔.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0)
- [6]无人机挠性陀螺传感器仿真模型研究[J]. 李郴荣,戴兴安,陈均瑞,盛守照.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0(05)
- [7]民用直升机安全监控与预警飞行模拟技术研究[D]. 徐于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8]船载电视跟踪仪的伺服控制系统研究[J]. 钱涛. 舰船科学技术, 2020(02)
- [9]单元冗余捷联惯导方案设计故障检测和数据融合方法[D]. 胡荣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惯导系统精度评估方法研究[D]. 黄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