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产时体位护理促进产程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依妮,郭洪花[1](2013)在《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第二产程即胎儿娩出期,初产妇一般经历1~2h,是产妇正常分娩的关键时期[1]。这个时期产妇宫缩强度增加,疼痛感增强,可能会出现第二产程延长等问题,进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2]。因此,缩短第二产程,保障胎儿安全,降低产妇疼痛感,提高分娩满意度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分娩体位的选择与第二产程进展、母儿健康促进关系密切[3]。1996年WHO[4]提出,自由体位分娩使产妇更
孙平[2](1996)在《实施产时体位护理促进产程进展》文中指出随机抽样孕37~42周经阴道头位分娩的初产妇100例,对其进行产时体位护理,探讨产时体位对产程进展的影响,并与同期未做体位护理组对照。结果显示:实施产时体位护理组平均产程7小时16分,而对照组为11小时41分,产程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分析(P<0.01)两组差别有显着变化。说明体位对产程进展有直接影响,加强产时体位护理可以缩短产程,减少滞产,对降低手术助产、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有积极意义。
孟祥芹[3](2020)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改良式半卧位(抬臀屈膝半卧位)分娩对分娩结局、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探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改善产科结局指标的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纳排标准,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待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式半卧位组(观察组)和仰卧位组(常规组),每组150人。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时采用抬臀屈膝半卧位进行分娩,即将床头抬高50°,臀部抬高15°,双腿分开置于支架上,大腿尽量靠近腹部,双手握住把手,宫缩时眼睛看向肚脐眼并屏气用力,宫缩间歇期全身放松休息。常规组产妇第二产程采用上半身微微抬起的仰卧位(角度<15°)进行分娩,双腿置于支架上,双手握住把手用力。对比两组分娩体位在母婴结局方面的影响: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产钳或胎吸)率、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会阴切开率和裂伤率、胎心变化和羊水粪染情况、新生儿窒息和脐带血气分析异常值(PH值及BE浓度)、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会阴水肿疼痛程度和舒适度等相关方面的影响。结果300例纳入研究的产妇中,共19例产妇因不同原因退出研究,其中观察组7例,常规组12例。最终完成研究281例,观察组143例,常规组138例。1.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和观察组的产妇在年龄、体重、孕周以及新生儿体重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娩体位产妇的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2.两组产妇在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方面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顺产率(93.7%)高于常规组(84.8%);在阴道助产率方面,观察组(1.4%)显着低于常规组(10.9%),两组的剖宫产率相近。3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完整率(15.4%)高于常规组(13.0%);观察组的会阴切开率(10.5%)显着低于常规组(36.3%);会阴I°裂伤率观察组(68.5%)高于常规组(38.4%),会阴II°裂伤率观察组(5.6%)低于常规组(12.3%),两组均无会阴III°和IV°裂伤。4.两组产妇在产后24h的会阴肿胀程度及会阴疼痛评分方面的比较评估两组产妇产后24h时的会阴肿胀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分娩体位不会增加会阴的肿胀程度;观察产后24h的会阴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可以降低产后会阴疼痛程度。5.两组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和产后疲倦度比较比较两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观察组体位可以避免产妇发生尿潴留;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0min的疲倦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0min疲倦度评分低于常规组,观察组体位可以减轻产妇产后30min的疲倦程度;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开始和产后24h的疲倦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产妇产程中胎心变化的比较比较两组胎心正常率,观察组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胎心早期减速,观察组显着低于常规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胎心变异减速、晚期减速及心动过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分娩体位与羊水粪染程度的关系两组羊水粪染情况比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羊水粪染程度较观察组高,即常规组的羊水粪染程度比观察组严重,说明分娩体位与羊水粪染程度有关。8.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伤的比较观察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轻度窒息观察组2例,常规组5例;重度窒息两组均为0例,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带动脉血气分析PH值、SBH值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锁骨骨折和臂丛神经的损伤;新生儿发生头皮血肿,观察组有2例,常规组有1例;两组发生肩难产,观察组有2例,常规组有6例,两组新生儿产伤情况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采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可以降低阴道助产率、减少会阴切开率、减轻会阴疼痛、降低胎心减速和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同时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可以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时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产程中产妇的舒适度,减少产妇产后疲惫感。两种体位在产妇产后出血、会阴肿胀、新生儿产伤和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血气分析值方面对比无显着差异;在发生肩难产数量上,两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发生例数低于常规组。
李英[4](2019)在《M-Learning对住院初产妇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应用M-Learning(移动教育)和传统健康教育对住院初产妇分娩恐惧(Fear Of Childbirth,FOC)和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而寻找M-Learning在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干预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市某三甲医院(64例)和某二甲医院(42例)的住院初产妇,用统计软件SPSS22.0按1:1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M-learning,包括邀请试验组加入微信群或QQ群,对其开展线上教育,提供心理支持和特定时段专家答疑等。两组于干预前后分别用Wijma分娩预期量表(W-DEQ-A)和Wijma分娩经历量表(W-DEQ-B)测量分娩恐惧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产时疼痛程度,记录分娩方式等分娩结局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入组106人,脱落剔除6人,完成100人。2.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的一般资料、W-DEQ-A各维度得分及分娩恐惧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有FOC(W-DEQ评分≥ 85分)的产妇明显比对照组少(三甲医院为13.3%VS 56.7%,P=0.000;二甲医院为10%VS 45%,P=0.013)。除二甲医院的“担忧新生儿”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试验组的W-DEQ-B各维度得分及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3.组内比较:对照组干预后的W-DEQ得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试验组干预后W-DEQ得分明显下降(P<0.01)。4.试验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的比较(三甲医院为10.0%VS 23.3%,P=0.166;二甲医院为15.0%VS 20.0%,P=1.000),有临床意义,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有FOC组和无FOC组的剖宫产率:对照组为75.0%VS 5.3%,P=0.000;试验组为20.0%VS 8.6%,P=0.506。剖宫产率随着分娩恐惧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01)。5.除第三产程和三甲医院的第二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试验组产程用时及产后2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P<0.05)。6.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会阴侧切率比较(三甲医院为14.8%VS 26.1%,P=0.150;二甲医院为11.8%VS 31.3%,P=0.514),试验组的会阴裂伤程度及会阴侧切率均较对照组低,有临床意义,但无统计学意义。7.试验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比对照组略高,有临床意义,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earning能缓解分娩疼痛,降低分娩恐惧程度,改善了分娩结局,可推广于临床中以改善分娩体验,促进医患融合,保障母婴健康。
赖荣娣[5](2019)在《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温柔分娩技术,形成集束化管理模式;探讨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分娩应对能力、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设计。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在某三甲医院产检并分娩的高龄产妇190例。按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执行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92例,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干预组98例,实施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自我效能(CBSEI-C32)、分娩应对能力(CCB)、VAS评分、剖宫产率及无指征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会阴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等指标上的差异。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c±S)表示,比较用t检验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或构成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产妇均衡性:两组产妇在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孕产次、孕期增重等一般情况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或过少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干预前高龄产妇的CBSEI-C32均值177.98±29.51分、OE-16均值88.34±14.99分、EE-16均值89.64±15.52分,低于国内其他医院的研究结果,且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得分(CBSEI-C32为241.99±23.28、OE-16为118.47±11.94、EE-16为123.52±12.40)均高于对照组(CBSEI-C32为184.11±32.00、OE-16为91.93±15.81、EE-16为92.17±16.99),干预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前后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CCB的影响:干预组的CCB得分(45.37±4.98)高于对照组(37.42±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VAS的影响:干预组的VAS评分(5.38±1.92)低于对照组(7.04±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结局的影响:干预组的剖宫产率、无指征剖宫产率、会阴裂伤程度及切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影响:干预组的住院总费用和医用肠线耗材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能够提高AMA分娩自我效能和分娩应对能力。2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能够降低AMA无指征剖宫产率。3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能够减轻分娩疼痛、降低会阴损伤程度及切开率,且不会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4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可减少医用耗材和降低产妇住院费用,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及助产士的职业成就感,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赖定群[6](2009)在《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产时体位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对产程进展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产妇分娩的生理特征,在产程进展的各阶段给予不同的体位护理。[结果]实验组经实施产时体位护理,产妇对自然分娩信心较强,能积极与助产者配合,总产程平均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助产1例,产后出血1例,出现滞产。而对照组无实施产时体位护理,休息不好,体力消耗大,产程长,手术助产11例,产后出血4例,出现滞产8例。两组对比差异显着性。[结论]对产妇分娩时实施体位护理可以缩短产程,减少滞产,对降低手术助产、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肖青青,高静,李幸,余静雅,郭潇潇,刘洁[7](2017)在《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婴分娩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初产妇在产程中实施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CINAHL、CBM、CNKI、VIP、Wan Fang Data数据库中有关自由体位分娩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4月4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随机对照试验,3 6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由体位分娩与常规卧位分娩在总产程时间(MD=-2.98,95%CI:-3.29-2.68,P<0.000 01)、剖宫产率(RR=0.43,95%CI:0.370.51,P<0.000 01)、自然分娩率(RR=1.33,95%CI:1.271.39,P<0.000 01)、产后出血发生率(RR=0.25,95%CI:0.150.40,P<0.000 01)、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RR=0.33,95%CI:0.170.67,P=0.002)、宫颈裂伤发生率(RR=0.34,95%CI:0.210.55,P<0.000 01)、新生儿窒息率(RR=0.31,95%CI:0.210.47,P<0.000 01)、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RR=0.22,95%CI:0.080.57,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发生率(RR=0.73,95%CI:0.301.80,P=0.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卧位分娩相比,初产妇产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总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降低新生儿窒息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增加新生儿吸入综合征的风险。但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颜凤[8](2019)在《生育舞蹈干预对高龄经产妇围产期抑郁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高龄经产妇围产期不同阶段中抑郁的发生率,探究生育舞蹈干预对高龄经产妇围产期抑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将广州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间门诊就诊的212例高龄经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孕晚期28周后分为两组。试验组自孕28周开始每周参加生育舞蹈课程学习一次,并于家中自行练习,确保每周达到150分钟活动时间,其中每次活动至少30分钟以上,直至分娩前;产时主要指导孕妇放松并保持直立位、骨盆倾斜运动、前后左右及转圈式扭动及振动骨盆等舞蹈动作每小时活动1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产后2周开始家中自行练习生育舞蹈,每周150分钟,直至产后6周。对照组在助产士门诊给予相同的产前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分娩知识及心理指导;产时采取常规方法待产及宣教;产后进行母婴保健知识指导与随访。通过问卷调查,包括孕产妇一般资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等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孕前28周、37周、产后10天与产后6周的抑郁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对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孕28周抑郁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2组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37,P=0.003),试验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抑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1,P=0.002),组与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F=3.462,P=0.022)。进一步分析单独效应,试验组抑郁得分在干预后37周,产后10天,产后6周均低于对照组(P<0.05)。3.干预后试验组37周抑郁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的严重产前抑郁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试验组产后10天抑郁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的严重产后抑郁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但两组差异比较依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试验组产后6周抑郁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同时试验组的严重产后抑郁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随着时间的推移,从28周入组至产前37周、产后10天至产后6周内,高龄经产妇抑郁发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这符合临床客观实际。2.两组高龄经产妇在进行生育舞蹈干预后,试验组的整体抑郁发生率比对照组均低,说明生育舞蹈在围产期延续性应用可降低高龄经产妇围产期抑郁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夏华安,江紫妍,胡静,罗太珍,黄美凌[9](2019)在《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娩出胎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不同体位娩出胎儿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待产的200例足月产妇,全产程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根据第二产程胎头拨露或着冠时产妇选择的分娩体位分为6组,即坐位、站位、跪趴位、蹲位、侧卧位和截石位,比较分析各组分娩结局。结果不同体位娩出胎儿对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和产后2 h出血量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 063、18. 569、12. 700,P <0. 05),对会阴裂伤程度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 037,P>0. 05)。结论在不同分娩体位中,站位、跪趴位、蹲位分娩的第二产程时间较短,虽然直立体位,如站位、坐位、蹲位产时出血和产后2 h出血量稍多,但未达到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王美燕[10](2019)在《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的现状;分析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探讨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1)于2017年07月2017年12月,随机抽取在湖南省衡阳市三所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6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分娩期望量表》、《分娩体验问卷》调查初产妇的分娩期望和分娩体验水平,分析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的现状与影响因素。(2)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03月2018年07月在湖南省衡阳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并准备在该医院分娩的初产妇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初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孕期健康宣教、助产士门诊咨询和分娩措施;试验组初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助产士基于赋权理论与初产妇共同制定并实施分娩计划。干预后,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水平和分娩结局指标。(3)利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构成比、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初产妇的分娩期望得分为(117.74±30.16)分,各维度得分分别是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41.48±10.71)分,配偶支持维度(19.49±6.10)分,控制与参与维度(28.31±7.77)分,产痛预期维度(15.84±4.44)分,医护支持维度(12.58±3.62)分。(2)单因素分析:年龄、居住地、是否计划妊娠、参加孕妇学校次数4个因素对初产妇分娩期望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是否计划妊娠、参加孕妇学校次数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P<0.05)。因此,年龄、是否计划妊娠、参加孕妇学校次数是初产妇分娩期望的影响因素。(3)初产妇的分娩体验得分(60.93±16.746)分,各维度得分分别是自身能力维度(19.00±5.713)分,参与性维度(12.04±3.894)分,专业支持维度(14.37±5.445)分,安全感知维度(15.52±3.793)分。(4)单因素分析:夫妻关系、医疗费用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会阴完整性5个因素对初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夫妻关系、产后出血量和总产程时间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P<0.05)。因此,夫妻关系、产后出血量和总产程时间是初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5)干预前,对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期望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对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期望得分进行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初产妇分娩期望总分分别是[(113.95±9.36)分]、[(107.39±9.47)分],试验组分娩期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期望得分进行比较。对照组初产妇干预前、干预后的分娩期望得分分别是[(105.40±8.25)分]、[(107.39±9.47)分],对照组初产妇干预前与干预后的分娩期望得分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初产妇干预前、干预后的分娩期望得分分别是[(107.25±4.254)分]、[(113.95±9.36)分],试验组初产妇干预后的分娩期望得分高于干预前的分娩期望得分,干预前后初产妇的分娩期望得分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干预后,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分娩体验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初产妇的分娩体验得分分别是[(73.80±3.957)分]、[(62.88±4.72)分],试验组的分娩体验得分高于对照组的分娩体验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干预后,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指标,试验组的总产程时间、会阴完整性、分娩方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住院时喂养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初产妇分娩期望处于中等水平。(2)初产妇的年龄、是否计划妊娠、参加孕妇学校次数是初产妇分娩期望的主要影响因素。(3)初产妇分娩体验处于中等水平。(4)初产妇的夫妻关系、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时间是初产妇分娩体验的主要影响因素。(5)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可提升初产妇的分娩期望水平、分娩体验水平、改善分娩结局,进而提高初产妇的满意度,促进母婴健康。
二、实施产时体位护理促进产程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产时体位护理促进产程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 |
2 其他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 |
2.1 垂直体位 |
2.1.1 站立位 |
2.1.2 蹲位 |
2.1.3 半坐位 |
2.2 卧位 |
2.2.1 屈腿半卧位 |
2.2.2 屈腿侧卧位 |
2.3 手膝位 |
2.4 自由体位 |
3 小结 |
(3)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来源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退出标准 |
2.1.5 样本量计算 |
2.1.6 分组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的收集 |
2.2.2 干预方法 |
2.2.3 结局指标和指标评价 |
2.2.4 统计学方法 |
2.2.5 质量控制 |
3 研究结果 |
3.1 基本资料分析 |
3.2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的比较 |
3.3 两组产妇产后舒适度相关指标的比较 |
3.4 两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
4. 讨论 |
4.1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4.1.1 改良式半卧位对阴道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
4.1.2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第二产程时长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
4.1.3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会阴损伤的影响 |
4.2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产后舒适度的影响 |
4.3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
5. 结论 |
6.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第二产程中分换体位对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4 疲倦视觉类比量表 |
附录5 |
致谢 |
(4)M-Learning对住院初产妇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分娩恐惧的危害 |
1.1.2 我国剖宫产及分娩镇痛现状 |
1.1.3 全球对母婴健康及分娩镇痛的重视 |
1.1.4 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的干预方式亟需改进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M-Learning背景及应用现状 |
1.2.2 国内M-Learning应用现状 |
1.2.3 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干预现状 |
1.2.4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意义 |
1.5 应用前景 |
1.6 理论依据 |
第2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1.4 脱落标准及脱落处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设计 |
2.2.2 样本量计算 |
2.2.3 随机分组 |
2.3 测量工具和观察指标 |
2.3.1 一般资料问卷 |
2.3.2 Wijma分娩预期/经历量表(W-DEQ) |
2.3.3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
2.3.4 分娩结局指标 |
2.4 研究实施过程 |
2.4.1 干预方案构建 |
2.4.2 设立针对M-learning的微信群和QQ群 |
2.4.3 试验前培训 |
2.4.4 预试验 |
2.4.5 具体干预措施 |
2.5 资料发放与回收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原则 |
2.8 统计分析 |
2.9 技术路线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各医院的病例分布及统计病例数 |
3.2 两组的比较 |
3.2.1 干预前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 |
3.2.2 干预前W-DEQ-A评分的组间比较 |
3.2.3 干预后W-DEQ-B及产时VAS评分的组间比较 |
3.2.4 干预前后分娩恐惧程度的组间比较 |
3.2.5 干预前后W-DEQ总分的组内比较 |
3.2.6 分娩方式的组间比较及剖宫产原因分析 |
3.2.7 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的组间比较 |
3.2.8 会阴裂伤及会阴侧切的组间比较 |
3.2.9 新生儿情况的组间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M-learning的作用 |
4.2 M-learning对分娩恐惧的影响 |
4.3 M-learning对分娩疼痛的影响 |
4.4 M-learning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4.4.1 M-learning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
4.4.2 M-learning对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的影响 |
4.4.3 M-learning对会阴裂伤、会阴侧切的影响 |
4.4.4 M-learning对新生儿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本研究创新性和局限性 |
6.1 创新性 |
6.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随机分组结果 |
附录B 一般资料问卷 |
附录C 中文版Wijma分娩预期量表 |
附录D 中文版Wijma分娩经历量表 |
附录E 产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项目 |
(5)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促进自然分娩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理论框架:密歇根赋能模式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评价指标与评价工具 |
2.4 对照组的传统助产模式干预方案 |
2.5 干预组的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干预方案 |
2.6 资料的收集 |
2.7 数据统计分析 |
2.8 伦理审查 |
2.9 质量控制 |
2.10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 |
3.2 两组高龄产妇均衡性 |
3.3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 AMA 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 |
3.4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 AMA 分娩应对能力(CCB)的影响 |
3.5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VAS评分的影响 |
3.6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 AMA 剖宫产率的影响 |
3.7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顺产产妇产程时间的影响 |
3.8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顺产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影响 |
3.9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顺产产妇会阴裂伤情况的影响 |
3.10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
3.11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3.12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社会效益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总体特征 |
4.2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自我效能的影响 |
4.3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应对能力的影响 |
4.4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 VAS 评分的影响 |
4.5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AMA分娩结局生理指标的影响 |
4.6 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影响 |
5 研究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某市妊娠妇女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 |
附录C 分娩应对量表(CCB) |
附录D 视觉类似物量表(VAS) |
附录E 知情同意书 |
附录F 产科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与主持的医学科研课题清单 |
致谢 |
(6)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进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与护理 |
2.1 对照组 |
2.2 实验组 |
3 结果 |
3.1 两组产妇产时一般情况对比 |
3.2 两组产程比较 |
3.3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比较 |
3.4 新生儿阿氏评分 |
4 讨论 |
4.1 产妇分娩时体位与骨盆的关系 |
4.2 产时体位对产力的影响 |
4.3 分娩体位对新生儿的影响 |
4.4 产妇的分娩体位对产程有直接影响 |
(7)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婴分娩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检索策略 |
1.3文献的筛选 |
1.4数据提取 |
1.5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估 |
1.6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4.1 主要结局指标 |
2.4.1. 1 总产程时间 |
2.4.1. 2 剖宫产率 |
2.4.1. 3 自然分娩率 |
2.4.2 次要结局指标 |
2.4.2. 1 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
2.4.2. 2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
2.5 发表偏倚及敏感性分析 |
3 讨论 |
3.1 自由体位分娩对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和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
3.2 自由体位分娩对产后并发症的影响 |
3.3 自由体位分娩对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 |
3.4 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的启示 |
(8)生育舞蹈干预对高龄经产妇围产期抑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分组方法 |
2.4 |
2.5 资料收集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方法 |
2.8 研究步骤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样本回收率 |
3.2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
3.3 两组高龄经产妇产前抑郁基线调查比较 |
3.4 干预后两组高龄经产妇产前、产后抑郁得分比较 |
3.5 干预后两组高龄经产妇产前、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高龄经产妇产前抑郁、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经产妇 |
4.2 生育舞蹈的应用对围产期抑郁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结论 |
5.2 特色与创新之处 |
5.3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成果 |
致谢 |
(9)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娩出胎儿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6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不同体位娩出胎儿对第二产程的影响 |
2.3 不同体位娩出胎儿对产时出血和产后2 h出血的影响 |
2.4 不同体位娩出胎儿对会阴裂伤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第二产程产妇分娩体位的选择和实施情况 |
3.2 不同体位娩出胎儿对第二产程进展的影响 |
3.3 不同体位娩出胎儿对产时及产后2 h出血情况的影响 |
3.4 不同体位娩出胎儿对会阴裂伤的影响 |
(10)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研究现状 |
1.2.1 分娩计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理论基础 |
1.3.1 赋权理论基础 |
1.3.2 赋权的实施步骤 |
1.4 操作性定义 |
1.4.1 分娩计划 |
1.4.2 初产妇 |
1.4.3 分娩结局 |
1.4.4 赋权 |
1.4.5 分娩期望 |
1.4.6 分娩体验 |
1.5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第2章 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现状调查 |
2.1 调查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性质 |
2.2.2 抽样方法 |
2.2.3 样本量的确定 |
2.2.4 研究工具 |
2.2.5 调查过程 |
2.2.6 质量控制 |
2.2.7 伦理原则 |
2.3 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现状调查研究路线图2.1 |
2.4 研究结果 |
2.4.1 初产妇的一般资料 |
2.4.2 初产妇分娩期望得分情况 |
2.4.3 初产妇分娩体验得分情况 |
2.4.4 初产妇分娩期望的影响因素分析 |
2.4.6 初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
2.5 讨论 |
2.5.1 初产妇分娩期望的现状 |
2.5.2 初产妇分娩体验的现状 |
2.5.3 初产妇分娩期望的影响因素 |
2.5.4 初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 |
小结 |
第3章 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期望、分娩体验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
3.1 干预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性质 |
3.2.2 样本量的计算 |
3.2.3 抽样方法 |
3.3 干预程序 |
3.3.1 干预前准备 |
3.3.2 试验阶段 |
3.3.3 试验评价 |
3.3.4 资料整理及数据分析 |
3.3.5 质量控制 |
3.3.6 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干预研究路线图3.1 |
3.4 研究结果 |
3.4.1 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 |
3.4.2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分娩期望得分比较 |
3.4.3 干预后两组初产妇分娩体验得分比较 |
3.4.4 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指标比较 |
3.5 讨论 |
3.5.1 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期望的影响 |
3.5.2 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 |
3.5.3 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
第4章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实施产时体位护理促进产程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分娩体位在第二产程应用的研究进展[J]. 张依妮,郭洪花. 中华护理杂志, 2013(03)
- [2]实施产时体位护理促进产程进展[J]. 孙平. 实用护理杂志, 1996(01)
- [3]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D]. 孟祥芹. 苏州大学, 2020(02)
- [4]M-Learning对住院初产妇分娩恐惧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D]. 李英.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3)
- [5]集束化温柔分娩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D]. 赖荣娣. 暨南大学, 2019(02)
- [6]产时体位护理对产程进展的影响[J]. 赖定群. 全科护理, 2009(21)
- [7]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婴分娩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J]. 肖青青,高静,李幸,余静雅,郭潇潇,刘洁.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7(05)
- [8]生育舞蹈干预对高龄经产妇围产期抑郁的影响研究[D]. 颜凤.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
- [9]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娩出胎儿的临床应用效果[J]. 夏华安,江紫妍,胡静,罗太珍,黄美凌.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01)
- [10]基于赋权理论的分娩计划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研究[D]. 王美燕. 南华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