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草药桑菊合剂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1](2012)在《福建省中医药感染病学科发展报告》文中提出历代以来,中医药在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中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简要回顾和总结了福建省近代中医药感染病学的发展史,并从基地建设、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新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当代中医药在防治感染性疾病所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中医药感染病学科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
罗映丰,李雄[2](1977)在《中草药桑菊合剂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 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季节,脑膜炎双球菌的带菌者,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特别是流行菌群(A群)的带菌者,是引起流脑传播的重要传染源。用药物消除带菌状态、降低人群的带菌率,是控制流脑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各地使用中草药预防流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效果评价不一。为了对中草药效果进行考核,寻找一种既有效而又经
二、中草药桑菊合剂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草药桑菊合剂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省中医药感染病学科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近代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历史回顾 |
1.1 鼠疫 |
1.2 白喉 |
1.3 百日咳 |
1.4 流行性感冒 |
1.5 细菌性痢疾 |
1.6 病毒性肝炎 |
1.7 流行性乙型脑炎 |
1.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1.9 霍乱 |
1.1 0 麻疹 |
2 福建省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现状和进展 |
2.1 感染性疾病研究基地建设情况 |
2.1.1 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
2.1.2 厦门市中医院 |
2.1.3 龙岩市第二医院 |
2.1.4 其他医院 |
2.2 中医温病学理论研究进展 |
2.3 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临床研究进展 |
2.3.1 病毒性肝炎 |
2.3.2 重型肝炎 (肝衰竭) |
2.3.3 甲型H1N1流感 |
2.3.4 手足口病 |
2.3.5 艾滋病 (AIDS) |
2.4 福建省防治感染性疾病中药制剂研发情况 |
2.5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
2.6 主要成绩 |
3 当前福建省中医药感染病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
4 福建省中医药感染病学科发展定位与应对策略 |
4.1 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感染病学科人才培养机制 |
4.2 推动政府部门对中医药感染病学科的政策倾斜 |
4.3 加强中医药感染病学科基地建设 |
4.4 加强学会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协作 |
四、中草药桑菊合剂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中医药感染病学科发展报告[J].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 海峡科学, 2012(01)
- [2]中草药桑菊合剂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效果观察[J]. 罗映丰,李雄. 赤脚医生杂志, 19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