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走 - 写给读者和朋友

让我们一起走 - 写给读者和朋友

一、让我们同行──写给读者朋友(论文文献综述)

范伯群,徐斯年,吴福辉,陈建华,关纪新[1](2014)在《“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关系研究”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编》文中研究说明"冯梦龙们"—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中国古今"市民大众文学链"范伯群(苏州大学文学院):我觉得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明代的冯梦龙被称为"市民文学小说家"是不够的,明以后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清末民初,市民社会越来越成熟,可是中国文学史中反而没有"市民文学"了。这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疏漏,也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在明代,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大,市民阶层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显现,他们在文学领域中的代言

龙宗煜[2](2020)在《北京绢人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华夏浩瀚五千年的历史长流中,生成了星罗棋布、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北京作为拥有800多年建都史的文化政治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绢人作为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是以铅丝为骨干,绢、绸、绡、纱、罗、缎、绫等为主要材质的立体人形艺术品,其称呼,因地域不同,甚至历史发展的转变而各异,或曰“人偶”“绢娃”“绢孩儿”“人形布娃娃”“美术人形”“绢塑”“扎彩”“纱阁戏人”“绢制紫姑”等等。因该项工艺在北京地区得以恢复创作,京味浓郁,故习称北京绢人。20世纪50年代,以葛敬安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家们在古代绢人的基础上恢复了北京绢人的创作。在政府各界的支持下,北京绢人逐渐打开国内外市场,在发展中完善其工艺与品类,多次被选为国礼赠予国外友人。至21世纪,北京绢人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人才的培养和传承成为首要难题,传统手工技艺逐渐被机械化制作所取代,核心工艺濒临失传。其次,产品受众群体少,缺乏社会认知度的发展现状让北京绢人无法进一步走向市场。与此同时,北京绢人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传承人的权益保障制度,依然有待完善。面对这些困境,笔者采访了多位传承人及调研市场现状,进一步梳理了北京绢人的传承与发展脉络及工艺特征,并通过分析研究国外同类人形艺术品日本人形、美国芭比娃娃的成功发展案例,对北京绢人的传承困境及未来发展前景上进行了探究。

王辉[3](2019)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所编汉籍目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主要对十八世纪以来,中外学者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汉籍编制的六部目录进行研究:1742年,傅尔蒙(Etienne Fourmont,1683-1745)出版的《中国官话》(Linguae Sinicae Grammatica)中,附有为巴黎皇家图书馆(今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制的《皇家图书馆藏中文书籍目录》(Sinicorum Regiae Bibliothecae Librorum Catalogus);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 Remusat,1788-1832)在1818年编写《皇家图书馆中文藏书录》(Memoire sur les Livres Chinois de la Bibliotheque du Roi);1853年,雷慕沙的得意门生儒莲(Stanislas Julien,1797-1873)所编《皇家图书馆的汉文和满文藏书目录》(Catalogue des livres chinois et mantchoux de la Bibliotheque royale);1902年,远东学家古郎(Maurice Courant,1865-1935)为法国国家图书馆编纂《中韩日文目录》(Catalogue des livres chinois,coreens,j aponais,etc.);1908年,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编制的《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伯希和中文藏书A藏和B藏》(Des Collections Pelliotetdu Fonds Chinois de la Bibliotheque Nationale);“交换馆员”王重民先生在1935-1939 留法期间为法国国家图书馆整理的《伯希和A藏和B藏目录》(Catalogue des collections Pelliotet)。通过对这六部目录编纂者的生平及其所编目录基本情况的整理与研究,探索各目录的特点和价值,展现法国国家图书馆编纂汉籍目录的历程,揭示编者在整理汉籍方面的成就,以期对今后研究者探求法国藏汉籍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汉学发展有所启迪。

王银萍[4](2013)在《新世纪女性小说知识女性形象探析》文中提出知识女性这一形象,源自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小说文本,经过一个世纪的嬗变、演进,发展到今天,在当代女作家的笔下,日益变得丰富和深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女性已经聚集成一个数量可观的崭新的群体,在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她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景况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世纪的女性小说中,女作家们在向读者展示知识女性生活现实的同时,也打开了她们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知识女性虽然在都市生活中获得了新的发展,但当她们面对家庭、事业、个人价值的多种选择时,一样有着难以摆脱的困惑与尴尬,她们进行着抗争与突围,渴盼着自我的独立,家人的理解和双性和谐世界的到来。本论文旨在通过新世纪女性小说中若干塑造相对成功的女性形象,从文学和性别研究的角度,对知识女性群体的生存境遇和精神困境作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考察与评论,以期达到对新世纪知识女性形象的一种相对明晰的认识与把握。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由事业与家庭双重角色的矛盾困惑展开,论述了知识女性面对传统性别角色时的困境与抗争,展现她们主体意识的觉醒。第二部分,由婚姻爱情方面的矛盾困惑展开,论述知识女性面对婚姻爱情时的创伤与救赎,展现她们对双性和谐的期盼与希冀。第三部分,由女性自身的精神困惑展开,从而发现和认识女性自我,并予以塑造理想人格和建构性别主体。结语部分,通过女作家坚持不懈的创作,来阐述女性写作的意义和建构理想双性世界的努力。

梅咏[5](2004)在《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的逃离情结》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坛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化风景和文学风景。作为女性写作代表征候之一的私人化写作,以鲜明的性别意识、先锋的意蕴指向和独特的叙事操作,成为90年代大陆女性书写史中最具革命意义的文本。在其文本的颠覆性、叛逆性、先锋性等激进表象背后,潜隐着创作主体的逃离情结与退守心态,由此形成的张力使文本具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本文试图以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的逃离情结为观照角度,从张力的一极重审作家心态、人物动态和叙事形态,分析她们渴望逃逸却又无处告别的尴尬境遇,以期由此延伸开去,对这一文本特征趋同的创作群体给予客观的阐释和评价,使一种文化/文学事实和心理事实得以彰显。 本文以简述女性私人化写作产生的文化语境为引言,阐明90年代个人化写作疏离公共话语的姿态对女性私人化写作逃离情结生成的共时性影响。论文主体部分首先对作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母题之一的逃离情结进行溯源,点出世纪末女性逃离与世纪初“娜拉”出走的历时性承继关系。其次,通过剖析角色困境、情感困境以及整合而成的生存困境,探讨逃离情结生成的可能性。再次,以自恋、姐妹情谊、自我流放、癫狂、死亡等为考察点,分析文本中“逃路”亦即“迷途”的尴尬之旅,在承认逃离行为的必然性的同时,一并揭示其局限性。最后,由于私人化写作的叙事以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参与着逃离情结的文本建构,本文将从心性叙事、潜隐记忆梦幻症、碎片化叙事三方面展开对其疏离传统的叙事策略的论述,以文本形式上的规避性呼应着内容上的意蕴指向。论文结语部分在肯定女性私人化写作逃离情结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21世纪女性写作所需警惕的商业化与官能化陷阱,以期女性写作以其独有的生命光泽、文化涵容和艺术潜能达致女性自我的彻悟与拯救。

王聚伍[6](2011)在《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文中提出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典型性代表,在大众文化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美,是流行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声乐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刘欢,作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经历者、参与者,其个人艺术生涯伴生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整个过程,极富有代表性、典型性且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从流行音乐事象的角度,对流行音乐演唱风格展开分析,并以刘欢演唱风格研究为例,将其还原于流行音乐自身文化环境之中,并放置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大背景下,多维度较为客观的呈现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本文共分两章,第一章主要以社会文化环境的阶段性特点为背景,对刘欢演唱风格形成和发展展开历时性描述。第二章在对演唱风格、流行音乐事象进行概念性解读的基础上,对刘欢演唱风格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展开理论分析。

二、让我们同行──写给读者朋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我们同行──写给读者朋友(论文提纲范文)

(1)“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关系研究”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编(论文提纲范文)

“冯梦龙们”—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中国古今“市民大众文学链”
在现代文学史写作中如何处理市民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
文学史观的蜕变—研究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的心得
论“鸳鸯蝴蝶派”与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
文学历史如何叙述“通俗”对象
网络文学:国家话语方式的民间化转换
电影、通俗文化与大众话语建构
《北洋画报》与“津派”通俗小说
汉语新文学的“雅”与“俗”
老舍与“通俗文学”
张恨水研究的生长点
小结一
情绪记忆与“红色经典”对民间传奇的传承
伍光建对《简·爱》的通俗化改写
论周瘦鹃“影戏小说”—早期欧美电影的翻译与文学文化新景观 (1914—1922)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转型和拓展
小结二
会议总结

(2)北京绢人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1.1.1 北京绢人艺术研究的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 文献综述
2 北京绢人的产生与发展
    2.1 春秋战国萌芽时期的着衣墓俑
    2.2 唐代发展时期的傀儡戏人
    2.3 宋代成型时期的绢孩儿
    2.4 清代繁盛时期的北京绢制紫姑
    2.5 民国衰落时期的北京绢人
    2.6 20 世纪50 年代恢复时期的北京绢人
    本章小结
3 北京绢人的传承脉络
    3.1 第一代:以葛敬安为代表的研究小组传承
        3.1.1 政府各界的关怀
        3.1.2 制作题材多样化
    3.2 第二代:以杨乃蕙为代表的制造厂传承
        3.2.1 北京美术人型厂成立
        3.2.2 制作品类多样化
    3.3 第三代:以崔欣为代表的工作室传承
        3.3.1 制作工艺创新
        3.3.2 北京绢人工作室的成立
    3.4 北京绢人影响的其它地区传承人
    本章小结
4 北京绢人的工艺特征
    4.1 制作工艺
        4.1.1 材料与工具
        4.1.2 制作流程
    4.2 造型之美
        4.2.1 仕女绢人
        4.2.2 剧装绢人
        4.2.3 神佛绢人
        4.2.4 少数民族绢人
        4.2.5 其它题材绢人
    本章小结
5 北京绢人的传承困境与发展思考
    5.1 传承困境
        5.1.1 受众群体少,缺乏社会认知度
        5.1.2 研创资金不足,后继乏人
        5.1.3 传承人身份之争
    5.2 发展思考
        5.2.1 政府相关政策的完善
        5.2.2 传承人的培养与支持
        5.2.3 题材与品类的创新
    5.3 国外同类人形艺术品的比较分析
        5.3.1 日本人形——与时代文化相结合
        5.3.2 芭比娃娃——多层次的产品开发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文献综述
附录 B 20 世纪50 年代至21 世纪初北京绢人发展年表
附录 C 北京绢人名家崔欣访谈
附录 D 北京绢人名家滑树林访谈
附录 E 论文中插图出处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法国国家图书馆所编汉籍目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意义及有关研究文献综述
        1.1 论文选题意义
        1.2 有关研究文献综述
    二、论文的创新性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结果
        3.1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3.2 论文的研究结果
第一章、早期法国国家图书馆所编汉籍目录(1700-1900)
    第一节、傅尔蒙书目(1742)
        一、傅尔蒙生平简介
        二、傅尔蒙目录研究
    第二节、雷慕沙书目(1817)
        一、雷慕沙生平简介
        二、雷慕沙目录研究
    第三节、儒莲书目(1853)
        一、儒莲生平简介
        二、儒莲目录研究
第二章、第一部较成熟的汉籍目录:古郎《中韩日文书籍目录》( 1902-1911)
    第一节、编者古郎生平
    第二节、古郎目录研究
        一、有关古郎书目的着录情况研究
        二、关于古郎书目的分类情况研究
第三章、伯希和为法国国家图书馆采购汉籍的编目
    第一节、伯希和《中国书目录》(1913)
        一、伯希和生平简介
        二、伯希和目录研究
    第二节、王重民《伯希和A藏B藏目录》(1935-1939)
        一、王重民生平简介
        二、王重民目录研究
结语
附录
    一、雷慕沙目录前言
    二、古郎书目前言
    三、伯希和藏书目录前言
    四、Lesouef藏书目录前言
参考文献
    一、核心研究资料:
    二、中文参考资料:
    三、西文参考资料:
    四、网络参考资料:

(4)新世纪女性小说知识女性形象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题研究现状和意义
    1.2 现当代女性小说知识女性形象梳理
2 性别角色:困境与抗争
    2.1 双重角色的两难
    2.2 主体意识的觉醒
3 爱情故事:创伤与救赎
    3.1 女性性别生存状态
    3.2 双性和谐的希冀
4 女性自身:分化与重塑
    4.1 身体经验的言说
    4.2 理想人格的重塑
    4.3 性别主体的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5)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的逃离情结(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二部分 溯源:出走的娜拉
第三部分 缘起:在困境中挣扎
第四部分 奔逃:出路还是迷途?
第五部分 叙事:疏离传统的文本策略
第六部分 结语
注释
参考书目

(6)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文研究价值
    (二) 研究现状
    (三) 创新之处
    (四) 研究难点
第一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历时性”描述
    第一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萌芽”阶段(1981-1986)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
        二、“启蒙”、“积累”、“模仿”——本阶段刘欢艺术经历
        三、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
    第二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形成”阶段(1987-1989)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
        二、“一夜成名”、“扒带”、“初涉创作”——本阶段刘欢艺术经历
        三、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
    第三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过渡、调整”阶段(1990-1992)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
        二、“赛事歌手”、“央视封杀”、“初涉公益”——本阶段刘欢艺术经历
        三、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
    第四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和发展的“成熟”阶段(1993-1996)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
        二、“影视剧歌手”、“音乐人”、“文化交流”——本阶段刘欢艺术经历
        三、本时期刘欢的演唱特点
    第五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多元化”阶段(1997-2003)
        一、本时期社会文化背景
        二、“跨借”、“签约”、“晚会歌手”——本时期刘欢艺术经历
        三、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
    第六节 刘欢艺术生涯的“总结、回顾”阶段(2004-2008)
        一、本阶段社会文化背景
        二、“演唱会”、“《我和你》”、“《家园》”——本阶段刘欢的艺术经历
        三、本阶段小结
第二章 流行音乐事象中刘欢演唱风格研究
    第一节 相关概念解读
        一、“风格”、“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概念解读
        二、“流行音乐事象”概念解读
    第二节 刘欢演唱风格研究
        一、声音造型的特点
        二、演唱技术的构成
        三、演唱作品类型的“多样化”特点
    第三节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原因分析
        一、得天独厚的生理条件
        二、“时势造英雄”——社会发展创造的机遇
        三、一度创作的影响
        四、艺术修养、音乐的审美倾向及职业的规范性
        五、艺术生命的持久性
        六、与流行音乐属性相悖的独特个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让我们同行──写给读者朋友(论文参考文献)

  • [1]“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关系研究”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编[J]. 范伯群,徐斯年,吴福辉,陈建华,关纪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03)
  • [2]北京绢人艺术研究[D]. 龙宗煜.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3]法国国家图书馆所编汉籍目录研究[D]. 王辉.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9)
  • [4]新世纪女性小说知识女性形象探析[D]. 王银萍.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5]90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中的逃离情结[D]. 梅咏. 河北师范大学, 2004(04)
  • [6]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 王聚伍. 河南大学, 2011(08)

标签:;  ;  ;  

让我们一起走 - 写给读者和朋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