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致过敏反应2例(论文文献综述)
程慧,王兵娥,黄德红,麻景梅[1](2020)在《含银杏叶提取物成分注射液致38例过敏性休克系统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3种含有银杏叶提取物成分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的文献个案报道进行分析,探索其所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过敏性休克"等为检索词,检索出1994-202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以上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个例文献报道共计28篇,含不良反应病例35例,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过敏性休克事件中40岁以上患者占82.9%,女性多于男性,与原患疾病无显着关系,80%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在用药30min内,为速发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损害。结论:患者既往过敏史、药物成分、制剂工艺、用法用量等因素可能是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危险因素。
吴盼倩[2](2020)在《372例住院药疹病例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回顾性研究2016-2018年皮肤科住院药疹病人的致敏药物特征、临床特征、住院费用等资料,为加强合理用药意识、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收集2016-2018年云南省综合三甲医院皮肤科住院药疹病人的性别、年龄、药疹类型、入院时间、用药原因、致敏药物种类、数目、药物开立方式、给药方式、基础病史及过敏史、黏膜累及情况、合并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糖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方法情况、系统累及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资料,将上述资料分为轻型药疹组、重型药疹组和<30岁、31-60岁、61-90岁不同年龄组进行分析。使用EXCEL软件收集资料,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 果]1、372例药疹病例主要发生于21-70岁人群。男性43.3%,女性56.7%。轻型药疹组与重型药疹组年龄及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2、轻型药疹占73.1%,重型药疹占26.9%,轻型药疹中最常见的是发疹型药疹(54.0%),重型药疹中最常见的是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41.0%)。无论轻型药疹还是重型药疹季节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3、呼吸系统疾病(37.6%)为主要的用药原因,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数最多有33.6%;其次12.1%因皮肤黏膜系统疾病、7.5%因神经精神疾病用药致敏。可疑致敏药物中排名前三的为中药(57.4%);抗菌素(49.3%);非甾体类抗炎药(18.3%)。35.2%病例单一用药致敏,48.1%使用药物超过1种。40.1%为自行用药,轻型药疹组自行用药为主而重型药疹组以非专科医生开立为主(P<0.017)。重型药疹组以多种药物致敏为主(P<0.05)。无论轻型药疹组还是重型药疹组均以口服用药为主。致敏药物中中药以中成药(50.6%)及自行用药(50.6%)为主。抗菌素以β-内酰胺类(62.7%)及非专科医生开立为主(44.0%)。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酚氨加敏片(38.2%)及自行用药为主(66.2%)。4、轻型药疹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8.0(7.0,10.0)天和4009.2(3374.2,5149.9)元,重型药疹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0.0(8.0,14.0)天和6490.8(4418.7,8475.0)元。重型药疹组比轻型药疹组需要更长的住院时间及更多的住院费用(P<0.05)。5、重型药疹组黏膜累及、伴随症状及体征、心电图异常多于轻型药疹组(P<0.05)。实验室检查中重型药疹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尿蛋白阳性率、空腹血糖值、钠离子浓度高于轻型药疹组(P<0.05);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红细胞、白蛋白、间接胆红素、钙离子、氯离子浓度低于轻型药疹组(P<0.05)。372例病人中有73例病例行EBV检测,40例病例行CMV检测,轻型药疹组和重型药疹组EBV 阳性率分别为25.8%和45.2%,CMV阳性率分别为7.1%和3.8%,两组病毒感染率均无统计学差异。6、重型药疹组合并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空腹血糖升高、电解质紊乱病例数多于轻型药疹组(P<0.05)。轻型药疹组有53.3%的病例有基础病史,重型药疹组有62%的病例有基础病史,均以心血管疾病为主。重型药疹组基础病史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病例数多于轻型药疹组(P<0.05)。7、重型药疹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高于轻型药疹组(P<0.05),轻型药疹组抗组胺药的使用率多于重型药疹组(P<0.05)。8、<30岁组、31-60岁组、61-90岁组药疹类型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30岁组女性比例高于31-60岁组(P<0.017)。轻型药疹组31-60岁组因皮肤黏膜疾病用药的病例多于61-90岁组(P<0.017);31-60岁组基础病有甲状腺疾病、合并低蛋白血症的病例多于<30岁组(P<0.017);61-90岁组基础病有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的病例多于<30岁组(P<0.017)。重型药疹组<30岁组和31-60岁组因抗菌素使用致敏的病例多于61-90岁组(P<0.017);31-60岁组和61-90岁组基础病有高血压的病例均多于<30岁组(P<0.017);61-90岁组合并肾功能损害的病例多与<30岁组(P<0.017)。[结 论]1、最常见的轻型药疹是发疹型药疹,最常见的重型药疹是多型红斑型药疹。2、最常见的用药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重型药疹较轻型药疹多因神经精神疾病用药致敏。3、排列前三名的致敏药物为中药、抗菌素、非甾体类抗炎药。4、非甾体类抗炎药更常引起轻型药疹,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为主)更常引起重型药疹。5、重型药疹常见多种使用致敏情况,并多以非专科医生开立为主;轻型药疹常见一种用药致敏情况,并以自行服用为主。6、中药的的开立方式以自行服用为主,常见中成药致敏;抗菌素的开立方式以非专科医生为主,最常见致敏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菌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开立方式以自行服用为主,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酚氨加敏片。7、重型药疹相比轻型药疹会出现更多的内脏系统累及,超过一半的病例有基础病史,以心血管系统(高血压)为主,重型药疹较轻型药疹有更多的病例基础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8、轻型药疹治疗中注意>30岁人群低蛋白血症的管理,重型药疹治疗中警惕61-90岁人群肾功能异常情况。对所有病例需要注意高血压的管理,针对高血压患病人群提高合理用药意识。9、扩大病毒检测率,积极治疗病毒感染。
肖丹丹,赵广阔,陈敏[3](2019)在《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134例文献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临床使用中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以"莫西沙星"和"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搜索2002年1月-2018年12月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文献,按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34例莫西沙星相关不良反应,累及10个系统/器官,以神经系统损害(42.48%)、循环系统损害(13.8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62%)为主;静脉滴注给药占70.90%(95/134),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24 h内占56.72%(76/134),严重不良反应占ADR总例次21.83%(74/339),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损害比较突出。结论:莫西沙星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尤其是神经系统损害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需高度关注,临床使用中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并加强用药监护。
吴丽丽,赖珺,李欣晴[4](2019)在《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手肘麻木1例及文献分析》文中认为该文对1例患者静脉滴注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手肘麻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通过文献检索对13例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手肘麻木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临床上使用该药过程中应进行合理用药宣教,并注意加强高危患者的用药监测。
李庆,雷招宝[5](2018)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26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死亡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医务人员与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有关医药数据库,下载氟喹诺酮类致患者死亡的病例报告原文,分析其致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检索到氟喹诺酮类致死亡病例26例,其中11例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其原因主要为用药人群选择不当、超说明书用药、不适当的联合用药、安全用药意识不强、基层医务人员处置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事件的能力严重不足等是致死的重要原因。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的严重事件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与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文睿婷,黄琳,于芝颖,冯婉玉[6](2017)在《甲氨蝶呤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案例报道及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致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为该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报道我院1例甲氨蝶呤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案例,并通过检索Medlin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甲氨蝶呤致过敏反应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文献及我院案例,共收集38例甲氨蝶呤致过敏反应病例,以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居多,原发疾病以骨肉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临床表现多为系统性过敏症状。除3例患者死亡外,其余均症状缓解,并有5例患者经脱敏治疗后继续使用甲氨蝶呤。结论:甲氨蝶呤相关过敏反应发生率虽低但严重程度较高,临床应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发生甲氨蝶呤过敏反应又须继续用药的患者,可尝试脱敏治疗。
范铭[7](2017)在《环丙沙星致不良反应213例文献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环丙沙星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环丙沙星""不良反应"为主题词,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2015年收载的期刊文献,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过敏史、预后与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得到有效文献181篇,共计213例患者。其中,男性多于女性(57.28%vs.42.72%);多在用药首日发生(130例,61.03%);静脉滴注(179例,84.04%)为主要给药方式;ADR主要累及器官/系统为全身性损害(71例,33.33%)及神经系统损害(50例,23.47%);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65例,30.52%)为主,严重者可致死亡(3例,1.41%)。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环丙沙星的适应证,合理用药,对用药过程严密观察,警惕ADR的发生。
安敏美[8](2017)在《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调查国内已发表文献中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道,分析其所属类型、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增强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抗菌药物致ADR相关文献,以抗菌药物的名称和不良反应为检索词进行标题或主题检索,药物常用商品名为检索词补充检索。纳入详细记录抗菌药物使用过程和不良反应发生过程的文献,排除综述、重复发表及无法追溯病例具体情况的文献,并选择不良反应文献报告数量多于16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以每一个抗菌药物为统计单元,对原发病、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给药方案中的不合理用药因素,统计其数量并计算比例。归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类型及临床表现并计算各部分的比例。分析患者信息、过敏史、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报告745篇,ADR 868例。抗菌药物所致ADR,男女比例为1.06:1,无显着性差异。发生ADR的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29.72%),其次是25岁至44岁(27.65%)。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24种,在报道的发生ADR的抗菌药物中,头孢地嗪钠的ADR例数最少,莫西沙星的ADR例数最多。抗菌药物所致ADR中,引起变态反应占52.76%,其次为神经系统毒性(18.66%)和肾脏毒性(7.37%)。β内酰胺类的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于喹诺酮类和硝基咪唑类,(P<0.0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高于莫西沙星(P<0.05)。发生神经系统毒性的数量随用药时间的增长而增多。抗菌药物严重ADR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69.38%)。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42.5%)。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是呼吸系统434例,占5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80.76%,其次是口服给药(14.75%)。给药时间方面,用药1h以内时ADR发生率最高(43.66%),之后发生率急剧减少,用药3d以上发生率又急剧上升。另外,有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药物时,发生变态反应的概率为64.58%。曾有用药史,但没有不良反应史的患者为25例(2.88%)。皮试方面,口服制剂过敏反应发生较多而皮试数量过少,头孢菌素类皮试率低(31.53%)且皮试结果假阴性率(84.38%)较高。使用拟用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1.19%,使用替代药物皮试结果假阴性率为88.57%。青霉素类口服给药只有1例进行皮试。不合理用药方面,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比例最高,占85%。剂量偏大是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其次是日剂量正常但给药次数偏少,导致的单次剂量过大。结论: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过敏史、皮试结果判定和联合用药不当等因素,都能影响抗菌药物ADR的发生。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适应症,合理给药,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建民,雷招宝[9](2014)在《头孢哌酮致病亡27例文献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致患者病亡的原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知网与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以“头孢哌酮”、“死亡”或“病亡、“致死”、“休克”、“严重”和“过敏反应”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下载并分析这些病亡病例报告。结果:共检索到头孢哌酮致病亡文献26篇,病亡患者病例27例,其年龄段为3160岁者13例,其他年龄段患者14例;静脉滴注给药者为25例,其他给药者2例;另外存在联合用药者6例和饮酒者5例;私人诊所用药者6例;其病亡的主要原因为过敏性休克者21例,双硫仑样反应者为5例,其他为1例。结论:谨慎选择用药人群、禁止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和饮酒,加强医疗机构执业准入,以及加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处置培训等,是防止病亡事件发生的根本措施。
罗凌,张运剑,戴丽,王艳霞,梁建华,夏国光[10](2012)在《口服莫西沙星致速发型超敏反应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莫西沙星是第四代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修复及重组所需的细菌DNA拓扑异构酶发挥抗菌作用,临床耐药率低,广泛用于以呼吸道为主的各种感染。各种喹诺酮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常见以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为表现的速发型超敏反应,以及少见的延迟性斑丘疹、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表皮坏死溶解、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肝功能损伤等过敏反应。2006年,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
二、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致过敏反应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致过敏反应2例(论文提纲范文)
(1)含银杏叶提取物成分注射液致38例过敏性休克系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资料来源 |
1.2分析方法 |
2结果 |
2.1致过敏性休克患者性别与年龄 |
2.2原患疾病及药物过敏史 |
2.4联合用药情况 |
2.5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 |
2.6 ADR的程度分级、转归和关联性评价 |
3讨论 |
3.1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与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
3.2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与药物使用因素分析 |
3.3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与临床表现分析 |
4结语 |
(2)372例住院药疹病例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苔藓样型药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134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临床评价标准 |
1.3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病例基本信息 |
2.2 用药原因及合并疾病 |
2.3 给药方式 |
2.4 ADR发生时间 |
2.5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
2.6 患者过敏史及ADR转归 |
2.7 关联性评价 |
3 讨论 |
3.1 神经系统严重损害 |
3.2 过敏性休克 |
3.3 QT间期延长及TdP |
3.4 提高莫西沙星临床使用安全性 |
(4)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手肘麻木1例及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搜索文献及结果 |
2.1 国外文献搜索及结果 |
2.2 国内文献搜索及结果 |
2.2.1 患者一般情况 |
2.2.2 环丙沙星用药原因 |
2.2.3 环丙沙星给药方案 |
2.2.4 患者既往有无过敏情况 |
2.2.5 环丙沙星致麻木的情况 |
3 讨论 |
3.1 患者发生手肘麻木与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因果关系评价 |
3.2 麻木的机制分析 |
3.3 用药建议和监护计划 |
(5)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26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 |
2.2 原患疾病与过敏史 |
2.3 致死亡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品种分布 |
2.4 给药途径与剂量 |
2.5 联合用药 |
2.6 用药与ADRs发生时间以及死亡地点与时间 |
2.7 临床症状与体征 |
3 讨论 |
3.1 致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
3.2 安全用药建议 |
(6)甲氨蝶呤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案例报道及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资料 |
2文献检索资料 |
结果 |
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
2 既往过敏史 |
3 原发疾病 |
4 MTX给药方式及剂量 |
5 过敏反应发生时间 |
6 过敏反应 |
7 治疗措施及转归情况 |
讨论 |
1临床特点 |
2发生机制 |
3治疗措施及转归 |
(7)环丙沙星致不良反应213例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
2.2 患者给药途径及原患疾病 |
2.3 ADR发生时间 |
2.4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
2.5 患者过敏史、愈后与转归 |
2.6 因果关系评价 |
3 讨论 |
3.1 ADR发生时间与重点人群 |
3.2 过敏性休克 |
3.3 精神异常 |
3.4 癫痫 |
3.5 心率及心律紊乱 |
(8)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
2 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 |
2.1 毒性反应 |
2.2 变态反应 |
2.3 二重感染 |
3 我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 |
4 本研究的切入点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1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调查分析 |
2 总结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
2.1 年龄和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2 原发病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3 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4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3 用药合理性分析 |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 青霉素类 |
1.1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 |
1.2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 |
1.3 青霉素不良反应 |
1.4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不良反应 |
1.5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
2 头孢菌素类 |
2.1 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 |
2.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 |
2.3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 |
2.4 头孢拉定不良反应 |
2.5 头孢他啶不良反应 |
2.6 头孢地嗪钠不良反应 |
2.7 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 |
2.8 头孢替安不良反应 |
3 喹诺酮类 |
3.1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
3.2 环丙沙星不良反应 |
3.3 莫西沙星不良反应 |
4 硝基咪唑类 |
4.1 奥硝唑不良反应 |
4.2 甲硝唑不良反应 |
4.3 替硝唑不良反应 |
5 大环内酯类 |
5.1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
6 碳青酶烯类 |
6.1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良反应 |
7 糖肽类 |
7.1 万古霉素不良反应 |
8 氨基糖苷类 |
8.1 庆大霉素不良反应 |
9 单环β —内酰胺类 |
9.1 氨曲南不良反应 |
第五章 讨论 |
1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
1.1 变态反应 |
1.2 神经系统毒性 |
1.3 双硫仑样反应 |
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
2.1 年龄、性别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2 原发病及过敏史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2.3 给药方案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静脉滴注环丙沙星致过敏反应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含银杏叶提取物成分注射液致38例过敏性休克系统性分析[J]. 程慧,王兵娥,黄德红,麻景梅. 亚太传统医药, 2020(12)
- [2]372例住院药疹病例回顾性研究[D]. 吴盼倩.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3]莫西沙星致不良反应134例文献分析[J]. 肖丹丹,赵广阔,陈敏.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9(05)
- [4]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手肘麻木1例及文献分析[J]. 吴丽丽,赖珺,李欣晴. 医药导报, 2019(10)
- [5]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26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李庆,雷招宝. 抗感染药学, 2018(09)
- [6]甲氨蝶呤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案例报道及文献分析[J]. 文睿婷,黄琳,于芝颖,冯婉玉. 中国新药杂志, 2017(06)
- [7]环丙沙星致不良反应213例文献分析[J]. 范铭. 中国药房, 2017(06)
- [8]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D]. 安敏美. 山东大学, 2017(09)
- [9]头孢哌酮致病亡27例文献分析[J]. 张建民,雷招宝. 抗感染药学, 2014(05)
- [10]口服莫西沙星致速发型超敏反应一例并文献复习[J]. 罗凌,张运剑,戴丽,王艳霞,梁建华,夏国光. 中华内科杂志,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