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离子交换树脂(代旭)

外离子交换树脂(代旭)

一、国外离子交换树脂(代绪)(论文文献综述)

董少然[1](2017)在《(牙合)面厚度对绚彩AT氧化锆全锆冠抗压缩破坏力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技术条件下,对比绚彩AT(anterior tooth)氧化锆全锆冠(简称AT全锆冠)与临床常用SHT(super high translucency)氧化锆全锆冠(简称SHT全锆冠)及SHT氧化锆饰瓷冠的抗压缩破坏力,不同(牙合)面厚度绚彩AT氧化锆全锆冠的抗压缩破坏力,分析瓷材料和(牙合)面厚度对全瓷冠断裂强度的影响,并寻找能够满足日常最大咬合力的AT全锆冠最小厚度,从而为临床使用绚彩AT氧化锆时的牙体预备以及加工厂的修复体制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金属代型的制作通过标准左侧下颌第一磨牙进行牙体预备,参考《口腔修复学》第七版教材中的全瓷冠基牙预备原则进行基牙设计。预备标准为:(牙合)面功能尖磨除1.5mm,非功能尖磨除1.0mm,轴面聚合度为8°,肩台宽度为0.8mm的浅凹型肩台。将设计好的底座以及预备体利用加成硅橡胶印模材制备印模,选择专用的铸造蜡以1:1的比例加工底座及预备体蜡型,常规包埋、铸造、打磨、喷砂完成30个金属代型的制作。2.1全锆冠及基底冠的模型设计用3Shape光学印模扫描仪扫描出预备体的3D模型,随即将数据导入到Dental Designer软件,系统会自动生成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的标准解剖形态的修复体。根据实验需要利用虚拟调改刀修整至(牙合)面厚度分别为1.0mm、1.5mm、2.0mm,肩台宽度为0.8mm,与金属代型的肩台平滑相接,完成全锆冠的模型数据。然后用同样的方法生成(牙合)面厚度为0.5mm的氧化锆基底冠的模型数据。2.2全锆冠的制作将Dental Designer软件设计完成的不同(牙合)面厚度的全锆冠的数据传递给CAM雕刻机,按照厂家的产品指导手册按照特定放大比例完成(牙合)面厚度为1.0mm、1.5mm、2.0mm的AT全锆冠以及SHT全锆冠的切割,各6个,经完全烧结后上釉完成。分别设为A组、B组、C组、D组。2.3氧化锆饰瓷冠的制作将Dental Designer软件设计完成的氧化锆基底冠的模型数据传递给CAM雕刻机进行氧化锆基底冠的切割,烧结完成后堆塑饰面瓷,最终烧结,得到(牙合)面厚度为2.0mm的SHT氧化锆饰瓷冠6个。3试件的粘固将制作完成的全锆冠及氧化锆饰瓷冠用3M玻璃离子分别粘固于相应金属代型上,指压就位,以20N的力持续加压5min,去除多余的粘固剂,将30个全瓷冠浸泡于蒸馏水中并置于37℃的恒温箱中24h后取出。4抗压缩破坏力测试将粘固好的全瓷冠按顺序依次置于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压缩实验测试,加载头以0.5mm/min的恒定速度加载于全瓷冠的功能尖上,直至全瓷冠破坏为止,记录数值。5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Kolmogorov-Smirnov和Shapiro-Wilk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性分布(α=0.1)。Levenes test对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α=0.1)。本次实验数据均满足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P>0.1),实验数据可以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X±)。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牙合)面厚度AT全锆冠的抗压缩破坏力以及AT全锆冠与SHT全锆冠、氧化锆饰瓷冠的抗压缩破坏力有无组间差别,若组间有差别再分别用Student-Newmen-Keuls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全冠的抗压缩破坏力A组;(1202.02±51.81)N,B组:(2244.59±51.19)N,C组:(4723.61±126.21)N,D组:(2383.96±96.40)N,E组:(2148.14±103.7)N。2统计学分析2.1对AT全锆冠、SHT全锆冠、SHT氧化锆饰瓷冠组的抗压缩破坏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均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且不同(牙合)面厚度抗压缩破坏力总体均数不等。(牙合)面厚度为1.5mm的AT全锆冠同(牙合)面厚度为1.0mm的SHT全锆冠以及SHT氧化锆饰瓷冠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牙合)面厚度为1.0mm的绚彩AT全锆冠抗压缩破坏力低于(牙合)面厚度为1.0mm的SHT全锆冠,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合)面厚度为2.0mm的AT全锆冠的抗压缩破坏力高于(牙合)面厚度为2.0mm的SHT氧化锆饰瓷冠,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2对不同(牙合)面厚度的AT全锆冠的抗压缩破坏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数据均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且不同(牙合)面厚度抗压缩破坏力总体均数不等。随着(牙合)面厚度的增加抗压缩破坏力增大。组间两两比较显示(牙合)面厚度1.0mm组,1.5mm组,2.0mm组的抗压缩破坏力均有显着性(P<0.05)。2.3断裂模式单层瓷结构的AT全锆冠的断裂模式同SHT全锆冠相同,均为瓷层整体性破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加载头下方的功能尖部位为锥形裂纹,部分裂纹与(牙合)面窝沟或三角嵴重叠。(牙合)面厚度越大,加载点处的半塑性损伤越明显。SHT氧化锆饰瓷冠组的断裂均表现为饰瓷的剥脱。结论:1通过与(牙合)面厚度为1.0mm的SHT氧化锆及2.0mm SHT氧化锆饰瓷冠的抗压强度对比分析,临床用绚彩AT全锆冠修复时,咬合紧的前牙及前磨牙区(牙合)面厚度可降低到1.0mm,而磨牙区(牙合)面厚度不低于1.5mm。2(牙合)面厚度相同时,绚彩AT氧化锆抗压缩破坏力优于SHT氧化锆饰瓷冠,但与市售的SHT氧化锆全锆冠相比较为逊色。3(牙合)面厚度对绚彩AT全锆冠的抗压缩强度影响较大,随着(牙合)面厚度的增加绚彩AT全锆冠的抗压缩强度增大。

毕生雷[2](2016)在《1,3-丙二醇离子交换工艺优化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天冠集团1,3-丙二醇生产线在除盐环节采用的是电渗析技术,但是在1,3-丙二醇生产过程中,电渗析法存在着除盐时间长、产品收率低、离子膜结垢严重、运行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找到较好的替代方法。本论文通过比较各种除盐方法的优劣,选择使用离子交换法来代替电渗析技术。论文首先采用静态实验考察凝胶树脂和大孔树脂在1,3-丙二醇除盐中的效果,通过比对吸附酸根情况、pH变化、洗脱效果等试验结果,选用了大孔树脂。随后通过对pH、色值、出料电导率等指标进行考察,从不同公司所提供的树脂样品中做了进一步的筛选,最终确定使用西安蓝晓公司的DO10、D363b树脂。其次,通过动态柱实验优化了过程工艺参数,最终确定阳阴树脂装填比例为1:1、树脂高径比为7:1、物料流速为2 BV/h。在该操作条件下,出料情况比较理想,收率可以达到95%以上、出料pH呈中性且仅含有微量的易挥发性乙酸,不含腐蚀性强难挥发的乳酸,符合下游处理的要求。最后,基于上述的优化结果,在中试设备上开展了试运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量可以达到8 BV、出料混合液总体电导率低于2000 us/cm、1,3-丙二醇和2,3-丁二醇收率均高于95%。在年产千吨1,3-PDO生产线上应用新工艺每年可节约成本34.91万元,比原来降低31.13%。

张新林[3](2016)在《醇溶制糖色素和混合床对制糖脱钙树脂再生的促进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基于非糖分资源利用的糖用树脂的耦合再生是减少制糖离子交换再生废水排放的一个基本思路,色素与Ca2+的络合作用往往能促进制糖脱色或脱钙树脂的再生。本文主要研究醇溶制糖色素及混合床对制糖脱色脱钙树脂的再生促进作用,包括:通过响应面优化醇溶色素存在条件下脱钙树脂再生过程的工艺条件,提高再生效率,探讨再生过程的钙解吸动力学和等温模型;对混合床树脂脱色脱钙及再生进行研究;探讨超声对脱钙树脂及混合床树脂再生的影响;对再生前后溶液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探讨再生过程中的可能机制。主要研究内容摘要如下:醇溶色素能促进脱钙树脂的再生,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脱钙树脂再生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再生液为含5 g/L醇溶色素和12%(w/v)氯化钠,温度89℃、流速1.7 BV/h、高径比8.5:1,此时脱钙树脂的再生率为95.37±0.19%。6个周期的吸附-再生实验后,脱钙树脂再生率仍在90%以上,优于传统方法。研究脱钙树脂再生过程中Ca2+的解吸动力学和等温解吸平衡。使用动边界模型描述钙型树脂的解吸过程,发现该过程的控速步骤为颗粒扩散,表观活化能Ea为36.90 k J/mol,反应级数为1.14,表观频率因子k0为1679 min-1,解吸过程可用假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R2>0.99);钙型树脂的解吸过程与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性良好,说明钙型树脂的解吸属于表面不均一性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扩散。最终确定再生动力学总方程为:。研究混合床树脂脱色脱钙及再生,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实验条件下混合床树脂对二清汁脱色脱钙的最佳条件为阴阳树脂混合比例1:1,操作温度6570℃,树脂用量24 m L,时间120 min。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方差分析表明,树脂用量为脱色的一般显着性因素,树脂用量、温度和操作时间均为脱钙的极显着性因素。混合床树脂再生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流速2 BV/h和高径比8:1,阴阳离子解吸过程中释放的Ca2+和色素阴离子络合对再生起协同促进作用。研究和探讨了超声对制糖脱钙树脂和混合床树脂的再生及解吸速率的影响,发现超声能促进再生率的提高,加快离子交换速率,降低再生达到平衡的时间,相同再生速率,加入超声所需温度更低。对再生液及再生副产物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红外光谱图表明,再生过程发生了羟基缔合,导致再生副产物吸潮性增强,酚羟基的吸收峰处产生强且尖锐的吸收峰,推测再生时醇溶色素与Ca2+发生了络合作用促进再生。XRD图谱表明,Ca2+和Na+在钙型树脂再生过程中发生互换,再生副产物结晶度下降,可能和Ca2+与醇溶色素络合有关。采用三种方法评价再生过程各溶液的抗氧化活性,再生溶液和再生后溶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2.67%和86.26%,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6.26%和88.49%,但均弱于Vc,二者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侍成锦[4](2016)在《熟地黄对甲氨蝶呤化疗副作用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其治疗手段多样,其中化疗为首选。可是,化疗后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如气短乏力、精神萎顿、腹胀纳呆、口干咽燥、舌红少津、干呕呃逆、排便紊乱、自汗、盗汗等症状,中医辨证多属于气虚和阴虚。中医治疗方剂中常含有熟地黄(SRR),究竟SRR在防治化疗副作用方面发挥了何种作用至今尚不明确。本文以甲氨蝶呤(MTX)制备了大鼠化疗模型,以MTX解毒剂亚叶酸钙(CF)为对照,首次评价了SRR对化疗副作用的防治效果,揭示了其作用机制,并评价了CF和SRR的联合用药的防治效果。此外,还对SRR的活性部位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内容如下:1.SRR对化疗副作用的防治效果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MTX组、SRR组、CF组以及SRR+CF组,SRR早晚各一次(1.08 g/kg, i.g.);第四天造模(MTX,25 mg/kg, i.p.,空白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36 h后开始每天给药CF(1 mg/kg, i.g.)。第八天取全血及空肠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发现:(1)MTX组大鼠精神萎靡,饮食量减少,毛色黯淡,有腹泻现象,体重增加显着低于空白组;SRR组大鼠上述状况明显改善。(2)MTX组大鼠白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显着低于空白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大血小板比率以及血小板平均宽度则显着升高;SRR组大鼠细胞计数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3)MTX组大鼠空肠损伤指数为空白组的4.31倍,绒毛高度仅为空白组的33.77%,PCNA染色阳性细胞仅为空白组的51.95%;SRR组则显着改善。(4)MTX组大鼠肠粘膜MDA和TNF-a含量分别为空白组的1.94和2.57倍,而GSH含量仅为空白组的10.27%;SRR预防给药显着改善了这些异常变化。(5)CF以及CF和SRR联合给药的疗效不及SRR。2.SRR对K562白血病细胞株生长情况的影响于K562白血病细胞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SRR水提液,用MTT法评价细胞生长状况,发现SRR对该细胞株的增殖具有抑制活性,且生药剂量在0.046875-1.5 mg/mL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3.SRR活性部位的初步筛选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熟地黄水提液进行吸附,用不同酸度的水溶液洗脱得到11个部位,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和AAPH诱导的红细胞溶血抑制实验,结果发现中性部分活性最高。本文结果说明:SRR能够防治化疗导致的副作用,特别是肠道黏膜炎,其作用机制为抗氧化和抗炎,其中不带负电荷的部位可能是其主要活性部位。SRR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提示其不会影响MTX的抑瘤活性。

李岩[5](2013)在《改性壳聚糖对葡萄酒的稳定性作用》文中提出本研究利用壳聚糖制备五种不同的树脂,应用于葡萄酒的澄清与稳定工艺,并借助树脂探究了引起葡萄酒浑浊的关键因素。此研究为葡萄酒的后处理工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皂土替代剂,同时也为其蛋白质浑浊机理的阐明提供了一些数据支持。(1)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表征:以壳聚糖和冰乙酸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五种壳聚糖树脂。五种树脂呈球状或不规则球状,多孔结构,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460-660μm,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通过对其XRD、FTIR、UV、DSC分析探讨了树脂的热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壳聚糖分子发生交联,与Ce4+、Cu2+、Zn2+配位结合,配合物中壳聚糖只是作为配体存在,壳聚糖树脂的热解温度低于壳聚糖粉末且放热焓也低于壳聚糖粉末。(2)壳聚糖树脂对葡萄酒的澄清作用:澄清处理的最佳条件是树脂使用量为20.0g/L,皂土悬浮液使用量为0.30g/L,温度15.0℃,磁力搅拌48h,浊度差都稳定在0.50EBC以下,此时的葡萄酒比较稳定。静态吸附中,树脂组的稳定效果明显比皂土组好,主要表现为澄清速度快,对敏感蛋白和敏感多酚具有较强的吸附,对Cu2+的吸附比对Fe2+的吸附效果显着,对pH、酒精度、总糖、还原糖、有机酸的影响不显着。动态吸附比静态吸附效果好。动态吸附中,用RCM-Column处理的效果尤为显着,树脂组的感官评定比原酒组和皂土组好。(3)壳聚糖树脂在葡萄酒生产中的应用-模拟生产小试实验(25L):将5种树脂应用于25L葡萄酒中,进行澄清与稳定实验,在不影响葡萄酒其他主要成分的情况下,澄清度显着提高,浊度差显着降低,可除去约34%蛋白质和30%多酚。使Cu2+含量降低,对有机酸影响不显着,树脂稳定性较好,在澄清过程中自身配基不会脱落到酒体当中而给葡萄酒带来危害。树脂RCM、RCMB、RCMC澄清与稳定葡萄酒的效果优于其他树脂。并且RCMC具有一定的水解蛋白效果,是较好的皂土替代剂,可以对葡萄酒稳定性和营养的全面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树脂组比皂土组处理后能最大程度的延长葡萄酒的稳定期。(4)葡萄酒的浑浊机理及壳聚糖金属配合物水解蛋白效果的初探:通过树脂的动态吸附实验发现,葡萄酒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稳定。在流速为1.0ml/min,装柱7.0g条件下,树脂RCM、RCMB所处理葡萄酒的饱和体积为50ml,树脂RCMC、RCMCT为40ml,树脂RCMCZ为60ml。4060ml即为树脂澄清的节点体积。在不同澄清剂的作用下,葡萄酒的总蛋白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较低的总蛋白含量可以使葡萄酒稳定。但是总蛋白含量不是决定葡萄酒稳定与否的关键因素,以总蛋白含量来判定葡萄酒热稳定性是不准确的。不同处理的葡萄酒的四种蛋白组分变化情况各异,且与葡萄酒的热稳定性关系不尽相同。其中>70KDa的蛋白组分与葡萄酒的热稳定性密切相关,是影响葡萄酒蛋白质稳定的关键蛋白;50-70KDa组分是吸附比例最大的蛋白组分,且含量低于10%时,葡萄酒可达到稳定状态;20-30KDa组分与>70KDa组分可能协同影响葡萄酒的稳定,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15KDa的蛋白组分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在一个大致恒定的范围内,且吸附剂对此组分的吸附量相对较小,此组分可能不影响葡萄酒的热稳定性。对SO42-含量变化趋势分析,推断SO4(2-)是影响葡萄酒稳定性的非蛋白因素,但SO42-不能直接决定葡萄酒的稳定性,推测可能是跟某些蛋白组分结合,诱导蛋白变性。结合氨基酸分析,RCMC、RCMCT、RCMCZ具有不同程度的水解Mb和OVA效果,其中RCMC最强,RCMCT次之,RCMCZ最弱。

张建华[6](2012)在《干酪乳清脱盐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干酪加工产业不断发展,乳清的产量也逐年增加。中国在干酪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乳清的利用,这直接关系到干酪的价格。乳清产品用途广泛,在食品和饲料等行业领域供不应求。对乳清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提升干酪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我国乳清制品的进口量,缓解供求紧张的局面。本文以乳清为原料,将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001×12,001×16,D001,D113)和阴离子交换树脂(201×4,201×7,330,D301,D201)采用19种不同的树脂组合对乳清的脱盐性能进行了考察,并研究了截留分子质量为180Da的纳滤膜处理乳清降低其盐分的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综合考虑交换容量,再生容易度,蛋白吸附率、干物质吸附率,确定了离子交换树脂脱盐最佳组合:阳离子树脂选用001×7,阴树脂选用330。乳清经阴阳离子交换柱吸附后,总灰分脱除率达96.2%,总干物质回收率为72.4%,总蛋白回收率为:77.6%,脱盐率达到D90脱盐乳清粉脱盐标准。(2)考察了两种纳滤方法对乳清脱盐效果的影响。方法一研究了不同透析(diafiltration)工艺对盐分脱除率的影响,表明在乳清纳滤浓缩过程中,在浓缩液VCR为1.5时,以渗透速率进行补水透析的方式有助于乳清盐分的脱除,所得浓缩液制备的乳清粉灰分为4.56%,脱盐率为44.40%,乳蛋白几乎完全截留。方法二对比了不同pH值下的乳清纳滤脱盐效果,发现通过调节乳清的pH值,可显着改善纳滤脱盐效果,当乳清pH值分别为4.6和5.15时,在体积浓缩比VCR为3时,通过加水透析的方式,最终所得的浓缩液干物质灰分含量分别为2.7%和2.8%,灰分脱除率高达66.8%和65.8%,优于方法1中未调节pH值进行纳滤所得的乳清粉的灰分脱除率。另外纳滤过程产生的渗透液可用反渗透进行处理,是制备去离子水的良好来源。本研究采用了较低的设备投资,利用离子交换技术制作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脱盐率达96.2%的D90乳清粉,利用纳滤技术制作出脱盐率达66.8%的D70乳清粉,为我国的脱盐乳清粉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贾相臣[7](2010)在《阳离子聚合物合成及对粘土稳定性的研究》文中指出大多数的油、气层都含有粘土矿物,粘土稳定是强水敏油田开发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地层中的粘土矿物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等,其中蒙脱石遇水极易膨胀,是造成地层伤害的主要原因。防止发生伤害的常用方法是使用粘土稳定剂。粘土稳定剂就是通过防止储层内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堵塞渗流孔道,导致渗透率降低,影响油田开发效果达到保护油层的作用。粘土稳定剂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使用无机盐类稳定粘土,始于50年代,60年代后期逐渐废弃,第二阶段主要使用无机多核聚合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70年代使用较多,第三阶段主要开展使用阳离子有机聚合物稳定粘土的研究和实验,始于80年代以后。我国油田应用粘土稳定剂保护油层始于90年代初期,于90年代后期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对国内外阳离子聚合物粘土稳定剂文献进行了大量查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二乙胺、三乙胺与环氧氯丙烷以及氧化还原体系合成了小分子量的阳离子聚合物粘土稳定剂,确定了合成环氧丙基三乙基氯化铵中间体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70℃、反应物浓度40%、投料摩尔比1:1;合成聚合物PETE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60℃、单体浓度40%、引发剂用量0.8%;合成阳离子聚合物PEDE-1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60℃、单体浓度40%、投料摩尔比1:1;合成阳离子聚合物PEDE-2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50℃、单体浓度50%、投料摩尔比1.2:1、引发剂用量0.6%。通过粘土稳定剂防膨效果实验,确定阳离子聚合物的最佳使用浓度为1.0%。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随着分子量的增大,防膨率增大;随着阳离子度的增加,防膨性能变好。通过阳离子聚合物PETE、PEDE-1、PEDE-2与无机盐(NH4Cl、KCl)以及无机聚合物(羟基铝)进行复配测定粘土防膨率发现复配后达到了更好的效果,二元复配最佳比例分别为1:3(阳离子聚合物:无机盐)、1:2.5、1:2,阳离子聚合物与羟基铝复配的最佳比例为1:1,三元复配最佳比例分别为1:3:1(阳离子聚合物:无机盐:羟基铝)、1:2.5:1、1:2:1。复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防膨性能的效果。

甄小丽[8](2009)在《Sansalvamide A环五肽类似物的合成、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Sansalvamide A是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环肽酯(depsipeptide),具有抗肿瘤活性。Sansalvamide A环肽是在Sansalvamide A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新的先导物,属于环五肽,初步研究发现其抗肿瘤活性优于Sansalvamide A。本文以此为模板,合成系列含有不同非天然氨基酸以及脯氨酸取代亮氨酸的Sansalvamide A环肽类似物,用不同细胞模型研究和测试其抗肿瘤活性,探究不同的氨基酸对环肽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发现和筛选一些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综述了以天然产物为先导物的新药研究和环肽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2.以Sansalvamide A环肽为模板,利用新药设计的电子等排原理和拼合原理,对Sansalvamide A环肽进行修饰和结构改造,合理地设计出一系列Sansalvamide A环肽类似物。3.以4-氯甲基或溴甲基取代芳环为原料,经过亲核取代、亚硝化肟化、还原、生物拆分得到五种非天然L芳丙氨酸和它们的对映体,得到合成非天然氨基酸的一种新方法。探讨了合成的最佳条件;通过1HNMR、IR、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得到了中间体(3-苯基丙酮肟酸甲酯)的单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了其结构。4.在液相中采用Boc策略,合成了18种二肽、4种三肽和1种四肽,分别采用汇聚法和逐步法合成了19种苯环上连有不同取代基、不同芳环、不同构型及脯氨酸替代亮氨酸的链状五肽;筛选了链肽合成过程的缩合剂以及活化剂;对其1HNMR、IR谱图进行了解析,确证了其结构。尝试了用化学方法对外消旋体的二肽进行拆分,并且得到了Boc-L-亮氨酰-D-3-(2-萘)丙氨酸甲酯和Boc-D-亮氨酰-L-3-(2-萘)丙氨酸甲酯二肽的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了其结构。5.以HBTU和PyBop为缩合剂,用液相法对链状五肽进行环合,合成了19种Sansalvamide A环肽类似物。研究了反应浓度、缩合试剂、反应温度对环合反应的影响,探索了环合的条件。对其1H NMR吸收峰进行了归属,通过高分辨质谱进一步确证了其结构。6.测得了19种环肽对MDA-MB231、HT-29、HCT-15、K562、A549等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讨论了苯环4-位不同取代基、不同芳环、不同构型以及脯氨酸取代不同位置亮氨酸得到的环肽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苯环的4-位上连有甲氧基的环肽TM-5、L-苯丙氨酸被D-萘丙氨酸替代的环肽TM-10、脯氨酸替代5位亮氨酸且1位的L-苯丙氨酸被L-萘丙氨酸替代的环肽TM-23以及1位上的L-苯丙氨酸的对位被氯修饰、同时将2位亮氨酸用脯氨酸替代所得到的环肽TM-19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较高。

王辉,陈吉华,赵三军,李雅卿,王迎捷[9](2008)在《陶瓷表面离子交换处理对不同基核的铸造陶瓷冠抗碎裂载荷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陶瓷表面离子交换处理对不同基核的后牙铸造陶瓷冠抗碎裂载荷的影响。方法16颗拔除的无龋坏磨牙进行标准基牙预备,以及自制金属代型、树脂代型、大小规格统一。制成厚度为1.5±0.1mm的Cerinate铸造陶瓷冠,上釉后对冠进行离子交换处理,以树脂粘固剂分别粘固于牙齿、金属代型、树脂代型上,垂直加压于全冠直至碎裂,经统计分析。结果离子交换处理后,粘固于牙齿上的铸造陶瓷冠的抗碎裂载荷明显高于粘固于金属代型、树脂代型上的(P<0.01)。结论离子交换处理可增加不同基核的铸造陶瓷冠的抗碎裂载荷。由于采用了树脂粘结剂材料,因此有利于提高铸造陶瓷冠与牙齿粘结后的整体强度。

崔文峰[10](2008)在《桑叶中降糖成分的筛选、纯化及相关合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的研究状况从药物的治疗机制方面,给予了详细的概括;并着重对当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理论进行了叙述。利用我们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建立的筛选模型,利用该模型对53种常用中药材进行了活性筛选,发现7种活性较高的中药分别为:桑叶、桑白皮、青果、五倍子、地榆、槲寄生、构树皮。该论文为利用筛选模型对中药提取物进行筛选提供了参考。作者对中药中的多糖、黄酮与生物碱类化合物从提取、分离与活性方面进行了概述,并针对桑叶的多糖、脂溶性物质与生物碱进行了分离。利用大孔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硅胶柱层析、反相分离材料对桑叶的各活性部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两种香豆素、两种氨基酸与一种生物碱,为进一步开发这类中药材提供了依据。由于多羟基生物碱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我们设计了与桑叶中活性较好的物质类似物的合成,并对前期合成作了部分探讨工作。

二、国外离子交换树脂(代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离子交换树脂(代绪)(论文提纲范文)

(1)(牙合)面厚度对绚彩AT氧化锆全锆冠抗压缩破坏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氧化锆全瓷修复体色彩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1,3-丙二醇离子交换工艺优化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1,3-PDO生产方法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1.1 丙烯醛法
        1.2.1.2 环氧乙烷法
        1.2.1.3 微生物发酵法
        1.2.1.4 微生物发酵法的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2.1 上海石化
        1.2.2.2 黑龙江石化院
        1.2.2.3 兰州石化院
        1.2.2.4 北化院
        1.2.2.5 清华大学
        1.2.2.6 大连理工大学
    1.3 国内1,3-PDO生产现状和市场需求
        1.3.1 国内生产现状
        1.3.2 市场需求分析
    1.4 1,3-PDO脱盐技术
        1.4.1 电渗析
        1.4.1.1 概述
        1.4.1.2 电渗析原理
        1.4.1.3 电渗析特点
        1.4.2 电去离子
        1.4.2.1 概述
        1.4.2.2 电去离子原理
        1.4.2.3 电去离子技术特点
        1.4.3 离子交换
        1.4.3.1 概述
        1.4.3.2 离子交换原理
        1.4.3.3 离子交换技术的特点
        1.4.4 1,3-丙二醇脱盐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
    1.5 课题提出的背景
        1.5.1 脱盐时间长
        1.5.2 收率低
        1.5.3 结垢严重
        1.5.4 运行成本偏高
第2章 静态吸附法筛选离子交换树脂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树脂的预处理
        2.3.2 交换容量
        2.3.3 吸附量
        2.3.4 物质浓度的测定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交换容量
        2.4.2 酸根吸附效果
        2.4.3 中性物质吸附效果
        2.4.4 静态吸附过程中摇瓶物料pH变化图
        2.4.5 静态吸附过程中电导率变化图
        2.4.6 树脂再生与漂洗
    2.5 小结
第3章 动态柱法优化过程工艺参数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样品的收集
        3.3.2 样品的测定
        3.3.3 树脂的预处理方法
        3.3.3.1 膨胀净化
        3.3.3.2 酸碱处理
        3.3.3.3 转型
        3.3.4 进料停止和水顶洗停止
        3.3.5 计算公式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动态柱实验
        3.4.2 树脂选型
        3.4.2.1 出料混合液电导率对比
        3.4.2.2 出料混合液色值对比
        3.4.2.3 出料混合液色值对比
        3.4.2.4 出料混合液的1,3—PDO收率和2.3—BD收率对比
        3.4.2.5 出料混合液的乳酸收率和洗脱收率对比
        3.4.2.6 出料混合液的丁二酸收率和洗脱收率对比
        3.4.2.7 出料混合液的乙酸收率和洗脱收率对比
        3.4.3 树脂填充比例
        3.4.4 树脂填充高径比实验
        3.4.5 流速实验
    3.5 小结
第4章 生产规模的过程评价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样品的收集
        4.3.2 样品的测定
        4.3.3 树脂的预处理方法
        4.3.3.1 膨胀净化
        4.3.3.2 酸碱处理
        4.3.3.3 转型
        4.3.4 进料停止和水顶洗停止
        4.3.5 收率计算方法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经济效益评价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教育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醇溶制糖色素和混合床对制糖脱钙树脂再生的促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甜菜制糖概述
        1.1.1 甜菜制糖工艺
        1.1.2 甜菜制糖清汁
        1.1.3 甜菜制糖二混蜜
    1.2 甜菜制糖清净技术研究进展
        1.2.1 传统方法
        1.2.2 活性炭法
        1.2.3 离子交换法
        1.2.4 电渗析法
    1.3 离子交换树脂
        1.3.1 离子交换树脂基础介绍
        1.3.2 离子交换技术应用于糖浆脱盐
        1.3.3 离子交换技术应用于清汁脱钙
        1.3.4 离子交换技术应用于糖汁脱色
    1.4 糖用树脂的再生研究进展
        1.4.1 传统方法
        1.4.2 脱色树脂的再生
        1.4.3 脱钙树脂的再生
        1.4.4 超声对再生的强化
        1.4.5 再生废水处理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醇溶色素对制糖脱钙树脂的再生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树脂的预处理
        2.3.2 醇溶色素的制备
        2.3.3 Ca~(2+)的测定
        2.3.4 制糖饱和脱钙树脂的制备
        2.3.5 再生率的计算
        2.3.6 钙型树脂解吸剂的筛选
        2.3.7 单因素试验
        2.3.8 响应曲面实验设计
        2.3.9 周期性试验
        2.3.10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酒精洗脱剂浓度的选择
        2.4.2 脱钙树脂解吸剂的选择
        2.4.3 单因素实验结果
        2.4.4 响应面法优化再生条件
        2.4.5 钙型树脂脱钙-再生周期性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醇溶色素对制糖脱钙树脂的再生促进机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主要原料原料及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树脂预处理
        3.3.2 醇溶色素的制备
        3.3.3 Ca~(2+)的测定
        3.3.4 制糖饱和树脂的制备
        3.3.5 钙型树脂解吸动力学实验
        3.3.6 钙型树脂解吸等温曲线
        3.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钙型树脂解吸动力学
        3.4.2 钙型树脂解吸等温拟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床树脂的脱色脱钙和再生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树脂预处理
        4.3.2 Ca~(2+)的测定和脱钙率的计算
        4.3.3 色值的测定和脱色率的计算
        4.3.4 再生率的计算
        4.3.5 脱色脱钙单因素实验
        4.3.6 脱色脱钙正交实验
        4.3.7 混合床树脂的再生
        4.3.8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脱色脱钙单因素实验结果
        4.4.2 正交实验结果
        4.4.3 混合床树脂的再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声对脱钙树脂及混合床树脂再生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主要原料原料及试剂
        5.2.2 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树脂预处理
        5.3.2 Ca~(2+)、色值测定及再生率的计算
        5.3.3 超声对制糖钙型树脂再生及解吸速率的影响
        5.3.4 超声对制糖混合床树脂再生及解吸速率的影响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超声对制糖钙型树脂再生及解吸速率的影响
        5.4.2 超声对制糖混合床树脂再生及解吸速率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再生副产物的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设备
        6.2.1 主要原料原料及试剂
        6.2.2 仪器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待测样品的制备
        6.3.2 红外光谱分析
        6.3.3 XRD图谱分析
        6.3.4 DPPH法抗氧化活性测定
        6.3.5 ABTS法抗氧化活性测定
        6.3.6 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抗氧化活性测定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红外光谱分析
        6.4.2 XRD图谱分析
        6.4.3 DPPH抗氧化活性
        6.4.4 ABTS抗氧化活性
        6.4.5 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主要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熟地黄对甲氨蝶呤化疗副作用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引言
    1.1 癌症化疗及其副作用
    1.2 化疗导致的肠道黏膜炎及其防治现状
    1.3 中医药防治化疗副作用的研究现状
    1.4 熟地黄的药理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1.5 课题依据与论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熟地黄对甲氨蝶呤化疗副作用的防治效果
    2.1 前言
    2.2 材料、仪器和试剂
    2.3 方法
    2.4 结果和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熟地黄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仪器和试剂
    3.3 方法
    3.4 结果和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熟地黄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初步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仪器和试剂
    4.3 方法
    4.4 结果和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附表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改性壳聚糖对葡萄酒的稳定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葡萄酒研究进展
        0.1.1 葡萄酒工业现状
        0.1.2 葡萄酒生产工艺
        0.1.3 葡萄酒澄清工艺
    0.2 壳聚糖研究进展
        0.2.1 壳聚糖简介
        0.2.2 壳聚糖的物理性质
        0.2.3 壳聚糖的化学性质
        0.2.4 壳聚糖的生物学性质
    0.3 改性壳聚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0.3.1 壳聚糖的化学改性
        0.3.2 壳聚糖的物理改性
        0.3.3 壳聚糖衍生物吸附剂研究进展
    0.4 葡萄酒浑浊机理研究进展
        0.4.1 葡萄酒蛋白质的来源
        0.4.2 葡萄蛋白质
        0.4.3 葡萄酒蛋白质的表征
        0.4.4 影响葡萄酒浑浊的蛋白质(Haze蛋白)
        0.4.5 葡萄酒蛋白的脱除
        0.4.6 葡萄酒多酚,果胶,金属离子
        0.4.6.1 多酚
        0.4.6.2 果胶
        0.4.6.3 金属离子
    0.5 多糖-金属配合物的水解作用研究进展
    0.6 研究内容及意义
        0.6.1 研究内容
        0.6.2 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 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表征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
        1.1.2 仪器
    1.2 方法与步骤
        1.2.1 壳聚糖树脂的制备
        1.2.2 壳聚糖树脂的基本性质及表征
        1.2.2.1 壳聚糖树脂的基本性质
        1.2.2.2 壳聚糖树脂的粒径分析及形态观察
        1.2.2.3 壳聚糖树脂的XRD分析
        1.2.2.4 壳聚糖树脂的FTIR分析
        1.2.2.5 壳聚糖树脂的UV分析
        1.2.2.6 壳聚糖树脂的DSC分析
        1.2.3 数据分析
    1.3 结果与讨论
        1.3.1 壳聚糖树脂的基本性质及表征分析
        1.3.1.1 树脂的基本性质
        1.3.1.2 树脂的形态观察及粒径分析
        1.3.2 树脂的XRD分析
        1.3.3 树脂的FTIR分析
        1.3.4 树脂的UV分析
        1.3.5 树脂的DSC分析
    1.4 小结
    参考文献
2 壳聚糖树脂对葡萄酒的澄清作用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仪器
    2.2 方法与步骤
        2.2.1 树脂的制备及稳定性和皂土悬浮液的制备
        2.2.2 填充柱的制备
        2.2.3 不同处理最佳条件的确定
        2.2.3.1 添加量对稳定效果的影响
        2.2.3.2 温度对稳定效果的影响
        2.2.3.3 时间对稳定效果的影响
        2.2.4 不同处理对葡萄酒稳定性的影响
        2.2.4.1 颜色强度和色调
        2.2.4.2 蛋白质的含量
        2.2.4.3 多酚指数
        2.2.4.4 Fe~(2+)、Cu~(2+)的含量
        2.2.4.5 pH、总糖、还原糖
        2.2.4.6 有机酸
        2.2.4.7 感官评定
        2.2.4.8 葡萄酒稳定性测试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稳定性最佳条件的确定
        2.3.1.1 添加量对稳定性的影响
        2.3.1.2 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2.3.1.3 时间对稳定性的影响
        2.3.2 不同处理对葡萄酒稳定性的影响
        2.3.2.1 颜色强度和色调
        2.3.2.2 蛋白质和多酚
        2.3.2.3 铁和铜
        2.3.2.4 有机酸
        2.3.2.5 其他指标
        2.3.2.6 感官评定
        2.3.2.7 稳定性测试
    2.4 小结
    参考文献
3 壳聚糖树脂在葡萄酒生产中的应用-模拟生产小试实验(25L)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仪器
    3.2 方法与步骤
        3.2.1 葡萄酒澄清度和浊度的测定
        3.2.2 不同处理对葡萄酒主要成分的影响
        3.2.2.1 常规成分的检测
        3.2.2.2 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3.2.2.3 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3.2.2.4 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
        3.2.3 不同处理后对室温放置下的葡萄酒稳定效果的影响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树脂对葡萄酒澄清度和浊度的影响
        3.3.2 树脂对葡萄酒主要成分的影响
        3.3.3 树脂对葡萄酒氨基酸的影响
        3.3.4 树脂对葡萄酒有机酸的影响
        3.3.5 树脂对葡萄酒金属离子的影响
        3.3.6 不同处理对室温放置下的葡萄酒稳定性效果的影响
    3.4 小结
    参考文献
4 葡萄酒的浑浊机理及壳聚糖金属配合物水解蛋白效果的初探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
        4.1.2 仪器
    4.2 方法与步骤
        4.2.1 实验路线图
        4.2.2 过柱后葡萄酒的热稳定性变化趋势
        4.2.3 过柱后葡萄酒总蛋白含量变化的测定
        4.2.3.1 考马斯亮蓝试剂的配制
        4.2.3.2 标准蛋白BSA溶液的配制
        4.2.3.3 BSA标准曲线的绘制
        4.2.3.4 葡萄酒总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图绘制
        4.2.4 过柱后葡萄酒硫酸根离子含量变化的测定
        4.2.4.1 离子色谱条件的确定
        4.2.4.2 硫酸根离子标准曲线的绘制
        4.2.4.3 葡萄酒硫酸根变化趋势图绘制
        4.2.5 过柱后标准蛋白组分含量变化的测定
        4.2.5.1 标准蛋白检测条件的确定
        4.2.5.2 蛋白标准品确定
        4.2.5.3 标准蛋白组分变化趋势图的绘制
        4.2.6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水解蛋白效果的初探
        4.2.6.1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水解葡萄酒蛋白的氨基酸分析
        4.2.6.2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水解标准蛋白的电泳的分析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葡萄酒热稳定性变化趋势分析
        4.3.2 葡萄酒总蛋白含量与热稳定性的关系
        4.3.3 不同蛋白组分与葡萄酒热稳定性的关系
        4.3.4 葡萄酒硫酸根离子与热稳定性的关系
    4.4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对蛋白的水解效果分析
        4.4.1 不同处理的氨基酸的分析
        4.4.2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水解蛋白的电泳的分析
    4.5 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6)干酪乳清脱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脱盐乳清粉概述
        1.1.1 乳清概述
        1.1.2 乳清产品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3 乳清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市场价值
    1.2 离子交换树脂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1.2.1 离子交换树脂简介
        1.2.2 离子交换树脂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1.3 纳滤技术简介及其在乳品工业的应用
        1.3.1 纳滤技术简介
        1.3.2 纳滤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1.4 立题依据及意义
第二章 离子交换树脂对乳清脱盐性能的研究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乳清离子交换脱盐试验过程
        2.2.2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2.2.3 离子交换树脂脱盐的组合筛选
        2.2.4 树脂用量的计算
        2.2.5 蛋白质吸附率的测定
        2.2.6 干物质吸附率的测定
        2.2.7 灰分的测定
        2.2.8 树脂再生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聚合度苯乙烯阳树脂与 201×7 树脂脱盐组合效果
        2.3.2. 不同聚合度苯乙烯阴树脂与阳树脂 001×7 树脂脱盐组合效果
        2.3.3 不同聚合度苯乙烯阳树脂与弱碱性阴树脂 330 结合使用树脂组合效果
        2.3.4 大孔强酸阳树脂 D001 与大孔阴树脂脱盐组合效果
        2.3.5 大孔弱酸阳树脂 D113 和大孔阴树脂脱盐组合效果
        2.3.6 大孔阳树脂与凝胶型阴树脂(环氧型阴树脂)组合效果
        2.3.7 凝胶型阳树脂 001×7 与大孔阴树脂组合效果
        2.3.8 凝胶型阳树脂 001×12 与大孔阴树脂组合效果
        2.3.9 筛选组合结果分析
        2.3.10 再生实验
    2.4 结论
第三章 纳滤技术对乳清脱盐性能的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乳清纳滤操作工艺
        3.1.4 喷雾干燥工艺
        3.1.5 脱盐乳清粉指标测定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乳清离心净乳前后成分含量变化
        3.2.2 乳清纳滤浓缩方法一脱盐率及渗透速率变化
        3.2.3 乳清纳滤浓缩方法二脱盐率及渗透速率变化
        3.2.4 纳滤前后乳清粉部分组分理化指标对比
        3.2.5 反渗透处理乳清纳滤渗透液制备纯水
    3.3 结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阳离子聚合物合成及对粘土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储层水敏性
        1.1.1 储层水敏性产生的原因
        1.1.2 粘土矿物类型与水敏性的关系
        1.1.3 储层水敏性评价
    1.2 粘土稳定剂种类
        1.2.1 无机盐、碱类
        1.2.2 无机聚合物类
        1.2.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
        1.2.4 阴离子聚合物类
        1.2.5 非离子型聚合物
        1.2.6 两性离子聚合物
        1.2.7 有机阳离子型聚合物类
    1.3 目前常用的阳离子聚合物粘土稳定剂
        1.3.1 丙烯酰胺单体与阳离子单体共聚
        1.3.2 烯丙基烷基卤化铵类
        1.3.3 环氧氯丙烷与胺反应物
    1.4 阳离子聚合物聚合反应方法
        1.4.1 水溶液聚合
        1.4.2 常规乳液聚合
        1.4.3 反相乳液聚合
        1.4.4 沉淀聚合
        1.4.5 反相悬浮聚合
        1.4.6 光引发聚合
        1.4.7 其他聚合方法
    1.5 粘土稳定剂评价方法
    1.6 论文研究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第二章 阳离子聚合物合成及反应条件优化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阳离子聚合物PETE 的合成研究
        2.2.2 阳离子聚合物PEDE 的合成研究
    2.3 聚合物测试表征
        2.3.1 环氧丙基三乙基氯化铵中间体转化率测定
        2.3.2 聚合物特性粘度的测定
        2.3.3 阳离子度的测定
        2.3.4 防膨率的测定
        2.3.5 红外光谱的测定
    2.4 聚合物合成条件优化
        2.4.1 环氧丙基三乙基氯化铵中间体反应条件的优化
        2.4.2 阳离子聚合物PETE 反应条件优化
        2.4.3 阳离子聚合物PEDE 反应条件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阳离子聚合物防膨性能研究及机理分析
    3.1 粘土矿物分析
        3.1.1 粘土矿物结构分析
        3.1.2 粘土矿物电性分析
        3.1.3 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
        3.1.4 粘土矿物的分散运移
    3.2 防膨性能测试
        3.2.1 实验步骤
        3.2.2 阳离子度的影响
        3.2.3 特性粘度对防膨性能的影响
        3.2.4 聚合物复配对粘土稳定影响规律研究
    3.3 红外谱图分析
        3.3.1 聚合物PETE 红外光谱分析
        3.3.2 聚合物PEDE 红外光谱分析
    3.4 防膨机理研究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8)Sansalvamide A环五肽类似物的合成、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环肽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1.1 环肽化合物的研究
        1.1.2 Sansalvamide A环肽的研究
    1.2 肽类化合物的合成
        1.2.1 肽的合成
        1.2.2 环肽的合成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2 研究内容和方案
第2章 基于芳环修饰的Sansalvamide A环肽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目标分子的设计依据及逆合成分析
        2.2.1 选择Sansalvamide A环肽为模板
        2.2.2 目标分子的设计
        2.2.3 目标分子的逆合成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非天然氨基酸的制备
        2.3.2 氨基酸官能团的保护
        2.3.3 肽链的增长
        2.3.4 链肽的环合
        2.3.5 产物结构分析
        2.3.6 生物活性研究
    2.4 实验部分
        2.4.1 仪器与药品
        2.4.2 溶剂的处理
        2.4.3 醇钠溶液的制备
        2.4.4 非天然氨基酸的合成
        2.4.5 氨基酸的碳端保护和氮端保护
        2.4.6 链状五肽的合成
        2.4.7 五肽环合
        2.4.8 活性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芳基的Sansalvamide A环肽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目标分子的设计依据及逆合成分析
        3.2.1 目标分子的设计及非天然氨基酸的选择
        3.2.2 目标分子的逆合成分析
    3.3 结果讨论
        3.3.1 非天然氨基酸的制备
        3.3.2 肽链的增长
        3.3.3 链肽的环合
        3.3.4 产物结构分析
        3.3.5 生物活性研究
    3.4 实验部分
        3.4.1 仪器与药品
        3.4.2 溶剂的处理
        3.4.3 醇钠溶液的制备
        3.4.4 非天然氨基酸的合成
        3.4.5 氨基酸的碳端保护和氮端保护
        3.4.6 链状五肽的合成
        3.4.7 五肽环合
        3.4.8 活性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脯氨酸取代亮氨酸的Sansalvamide A环肽类似物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目标分子的设计依据及逆合成分析
        4.2.1 目标分子的设计
        4.2.2 目标分子的逆合成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非天然氨基酸的制备
        4.3.2 肽链的增长
        4.3.3 链肽的环合
        4.3.4 产物结构分析
        4.3.5 生物活性研究
    4.4 实验部分
        4.4.1 仪器与试剂
        4.4.2 溶剂的处理
        4.4.3 醇钠溶液的制备
        4.4.4 非天然氨基酸的合成
        4.4.5 氨基酸的碳端保护和氮端保护
        4.4.6 链状五肽的合成
        4.4.7 五肽环合
        4.4.8 活性测试
    4.5 本章小结
    4.6 展望与探索
结论
附录 部分化合物谱图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陶瓷表面离子交换处理对不同基核的铸造陶瓷冠抗碎裂载荷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试件制备:
    2.冠的制备:
    3.离子交换增强处理:
    4.粘固:
    5.分组及测试:
结 果
讨 论

(10)桑叶中降糖成分的筛选、纯化及相关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降糖药物的研究状况
    1.降糖药物的研究与发展
        1.1 糖尿病概况
        1.2 降糖药物
        1.3 国内外研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现状
        1.3.1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作用
        1.3.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结构特征及其与酶的结合方式
        1.3.3 从天然产物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3.4 人工合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第二部分 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模型对中药进行筛选
    1.前言
    2.现有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模型
        2.1 常见中药进行筛选活性
        2.1.1 53种样品对小肠α-糖苷酶的抑制测试
        2.1.2 桑叶不同提取部分的活性分析
    3 讨论
第三部分 对桑叶中有效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1 前言
        1.1 多糖的提取与作用
        1.1.1 多糖的概念
        1.1.2 多糖的提取分离
        1.1.3 多糖的除杂
        1.1.4 多糖的分离和纯化
        1.1.5 多糖降血糖作用
        1.2 黄酮类概述:
        1.2.1 黄酮类物质的的提取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1.2.3 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
        1.3 生物碱类概述
        1.3.1 生物碱的提取
        1.3.2 生物碱的纯化
        1.3.3 生物碱活性
    2 桑叶活性部位成分分离
        2.1 仪器和材料
        2.2 提取与分离
        2.2.1 桑叶多糖的提取
        2.2.2 桑叶中亲脂性物质的分离
        2.2.3 桑叶中氨基酸的分离
        2.2.4 桑叶中生物碱的分离
        2.2.5 提取流程图
        2.3 结构鉴定
第四部分 对活性化合物类似物的合成
    1.前言
    2、路线设计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仪器
        3.2 试剂及准备
        3.3 合成步骤
    4 结果与讨论
第五部分 结果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四、国外离子交换树脂(代绪)(论文参考文献)

  • [1](牙合)面厚度对绚彩AT氧化锆全锆冠抗压缩破坏力的影响[D]. 董少然.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2]1,3-丙二醇离子交换工艺优化与应用研究[D]. 毕生雷. 浙江大学, 2016(02)
  • [3]醇溶制糖色素和混合床对制糖脱钙树脂再生的促进作用[D]. 张新林.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4]熟地黄对甲氨蝶呤化疗副作用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侍成锦. 山东大学, 2016(02)
  • [5]改性壳聚糖对葡萄酒的稳定性作用[D]. 李岩.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6]干酪乳清脱盐技术研究[D]. 张建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7)
  • [7]阳离子聚合物合成及对粘土稳定性的研究[D]. 贾相臣. 大庆石油学院, 2010(06)
  • [8]Sansalvamide A环五肽类似物的合成、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D]. 甄小丽. 河北大学, 2009(01)
  • [9]陶瓷表面离子交换处理对不同基核的铸造陶瓷冠抗碎裂载荷影响[J]. 王辉,陈吉华,赵三军,李雅卿,王迎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8(06)
  • [10]桑叶中降糖成分的筛选、纯化及相关合成[D]. 崔文峰. 贵州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外离子交换树脂(代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