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和堂的使用感受

养和堂的使用感受

一、运用阳和汤的点滴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君[1](2021)在《凉血解毒法治疗白疕血热证的回顾性分析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三部分:一、文献综述:1.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辨证论治研究进展2.银屑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二、临床研究:背景:寻常型银屑病中医病名为“白疕”,白疕血热证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这一时期内是否得到有效的干预对疾病进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医药治疗由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被广泛接受。但由于个体因素不同,即使治疗方案相同,患者的预后仍存在差异。目的:了解凉血解毒法治疗白疕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病历资料,以PASI25作为患者对治疗有无应答的分界值,其中无应答组52例,应答组169例。统计分析患者个人一般资料及入院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221例患者均接受中医综合治疗,以凉血解毒为法,核心中药方为凉血解毒汤,治疗总有效率为76.9%。通过对皮损PASI评分进行分析,整体评分下降率为45.50%±10.49%,浸润、鳞屑、红斑评分的下降率分别为24.55%± 17.06%、46.48%± 16.55%、65.79%±27.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LR、CRP、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既往治疗复杂及既往合并代谢性疾病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凉血解毒法治疗白疕血热证临床疗效确切,经治疗皮损浸润程度改善最为明显,其次为鳞屑,再次为红斑。患者既往治疗复杂程度、是否合并代谢性疾病、NLR、PLR、CRP及肝功能、白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预后。三、实验研究:背景: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银屑病的整体状况,但其作用靶点尚不明确。LL37在银屑病皮损中高表达,主要以中性粒细胞外补网(NETS)的形式在银屑病炎症反应的初始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NETS的表达受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调控;因此通过抑制HDACs活性而下调LL37表达水平可能是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目的:探索凉血解毒汤通过抑制HDACs活性调控LL37表达水平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作用机制的可能性。方法:在Balb/c小鼠背部脱毛区涂抹咪喹莫特(IMQ)以诱导建立银屑病样皮肤炎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Control)、银屑病模型组(Model)、凉血解毒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甲氨蝶呤(MTX)组,其中正常对照组小鼠背部脱毛区涂抹凡士林。每日给药前采用国际化PASI评分标准,评估小鼠皮损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皮损表皮组织的厚度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化染色PCNA观察表皮增生能力;免疫组化染色CD31观察微血管数量;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7、IL-22及组蛋白H3、H4水平;免疫荧光共染LL37、VEGF,观察其数量及分布;Western blot检测LL37、VEGF表达水平及HATs、HDACs乙酰化水平;qRT-PCR检测CAMP(LL37编码基因)mRNA水平。结果:1、IMQ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样损伤模型中,HE染色提示模型组小鼠表皮增生明显,棘细胞层增厚,真皮层有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凉血解毒汤用药组和阳性药组小鼠表皮厚度变薄,炎性浸润、棘层增厚有所缓解。模型组小鼠皮损PCNA、CD31、LL37、VEGF均高表达,凉血解毒汤用药组PASI评分增高速度较模型组缓慢,并可降低皮损组织中PCNA及CD31阳性表达,减少皮损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同时可以下调LL37、VEGF、IL-17、IL-22的表达水平,其中高剂量组变化最为明显,并与阳性药疗效无统计学差异。2、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HATs低表达,HDACs高表达。经过运用凉血解毒汤可上调小鼠皮损部位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及HATs表达水平,下调HDACs表达水平,其中高剂量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凉血解毒汤可显着缓解银屑病皮损红斑、鳞屑、浸润厚度的整体情况,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HDACs活性下调LL37表达水平,减少IL-17、IL-22等细胞因子的生成,并下调VEGF表达水平以减少血管新生。

彭丹[2](2021)在《阳明学道统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虽然阳明学和道统论分别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然而阳明学道统思想的研究一直以来却较为薄弱。固然从整体来看阳明学的确少谈“道统”一词,但阳明学者的道统意识却又十分强烈,具有道统意蕴的论述也十分丰富。本文紧紧围绕本质性与历史性两个道统论的关键维度,通过对不同类型道统思想的细致分析,以期勾勒出阳明学道统思想的整体面貌。第一章总体讨论阳明学道统思想的由来、表现形式和发展轨迹。朱子学以凸显精神文化意蕴的道学来理解道统,阳明学继承了这一立场。不过在具体表述上,从阳明而下,阳明学者较多使用宗、脉这两个概念来表达自我的道统关切。其中,宗偏向本质型维度而脉偏向历史性维度。由所宗不同,阳明学可以分为以良知、仁、身、性概念为中心的四个道统思想类型,其中以致良知为宗和以求仁为宗是两种前后相继的主要类型。在以道学理解道统之外,基于对实际治理秩序的强调,随后晚明阳明学又出现了治、学二分,以治统摄学统的道统思想新局。第二章主要论阳明学对“十六字心传”的理解。“十六字心传”是朱子学道统思想的中心论点。阳明在朱子理学道统论的背景下,早期以源于“十六字心传”的心学为主旨论述道统,阳明后学不论具体立场为何,都不否认圣学为心学的基本观点。就道心人心的关系而言,阳明和大部分后学都持心即理的观点,对道心人心坚持一种天理人欲的对立理解;少数后学则将道心人心视为一种非一非二的体用关系。不过虽然立论各异,阳明学者都能将道心把握为主体性价值的内在根源,这就和朱子学的理解区隔开来。阳明学者也多有将中视为圣学之宗的提法。总体来说,“十六字心传”在阳明学道统思想中处于一个既重要又缺少独立性的位置,可以在总体上确定阳明学的道统思想是一种心学道统论,但不能以此判定各学者道统思想的具体意涵。第三章专论阳明学中以良知学为中心的道统思想。阳明起初以心学衡定圣学,在自身良知学成熟以后,便大肆宣讲良知学,以良知为中心定位圣学。阳明道统谱系的突出特点是推重颜子和周、程二子。阳明的大多数一传弟子接踵继武。浙中王门一传侧重揭示在中之体,江右王门一传关注工夫,归寂派王门一传偏重寂、静等观念,他们以良知学为核心各有侧重地建立各自的道统论述。良知学的道统地位在阳明从祀时达到了高峰。但是阳明二传弟子以后,除了一些浙中王畿后学以外,鲜少有以良知为中心而建立道统论述者。随着良知学权威的下降,良知道统论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第四章考察阳明学中以仁学为中心的道统思想。阳明在致良知之外,也特别重视一体之仁并在晚年大力提倡,但始终没有完全将其提至道统论述的层面。蒋信以万物一体为宗,在阳明弟子中独树一帜。在他们的影响下,以仁为宗的道统思想在二传以后弟子中得到了张扬。江右王门二传仁、心并重,浙中王门二传大力渲染仁体的宇宙意义,黔中王门注意发挥仁体合内外寂感的本质,天台一系的学者建立万物一体之仁的道统历史铺陈,泰州后学颜钧、何心隐则在道统中直接孔仁。这些学者的道统论述与致良知为宗者的不同就在于以求合内外的仁为旨归并以此来定义心体,在谱系上以仁学为中心而回归孔孟。此外,以修身为宗旨的道统思想将身体性作为道德实践的根本,宗性的道统思想以性为首出的观念,此二种道统思想可以视为仁学道统思想的同调。第五章讨论晚明阳明学道统思想的新局。阳明后学中主张三教合一论者有一种平视三教的正统主张,不特别标榜道传的儒家系谱,这以李贽、焦竑二人为代表。而更多的三传以后弟子以治、学两条线索组织道统论,治之统系虽以学为根本,却将学之统系兼摄。江右王门胡直后学邹元标、郭子章并列治、学两条谱系;浙中王门陶望龄的道统论也有着道事合一和道不即事的两条线索;泰州罗汝芳更是推尊明太祖,以孔孟之学佐唐虞之统的最早代表。在这几者之外,泰州后学杨复所与管东溟的道统理论,在鲜明地以治摄学的同时又融摄三教,将“道统”包含广大社会政治伦理秩序建立的意蕴表露的更为显豁。这样,代表治统的明太祖获得了超然的道统地位,道统中实际秩序治理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独立,但这也造就了道统被治统融合的风险。本文第六章观察阳明学的传道观与传道实践,这是从较为现实和对阳明学者自身较近的时间点中发见道统思想的特点。阳明学者通常都有着较为鲜明的任道意识,有的学者对道的承担意识还特别强烈。阳明学者的传道观有着丰富多样的内涵,既受到禅宗传灯观念和宗族观念的深刻影响,又蕴含着道的普遍存在和独断承担这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阳明后学对于孰为阳明后之正传意见分歧不一,主要有以江右、浙中、泰州三种看法,这表现了阳明学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地走向分化。和一般认为不同,总体上阳明学的传道实践并不非常普遍,只在浙中和泰州王门的若干人物中有所表现。最后余论论述本文的分析对理解阳明学历史发展逻辑和建设当代道统理论两个方面的启示。对道统思想史的阐释可以观察出阳明学与晚明学术发展的某些趋势与特点;而传统儒学本身要求道治合一的内在结构特质也值得当代道统建构论者深思。

王彦彦[3](2020)在《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广州市各大图书馆、访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或后人、跟名老中医出诊学习等四种途径,对岭南中医名家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及临床经验等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发掘岭南地区月经病的发病特点和名家调治月经病的诊治规律,初步呈现岭南中医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源流及特色经验集成,为临床继承应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用参与性研究方法初步验证其中一位名医的经验方的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为中医妇科后辈学习岭南中医妇科提供指引,为发挥岭南中医妇科优势,继承与发扬岭南中医妇科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相关历史记载、发表论文、医案医着、名医弟子的跟师记录、心得、经验总结及其他途径关于名医的一些记录等,搜集其中各岭南名医关于月经病诊治的学术背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有效病案等,通过比较研究的科研方法,归纳整理出岭南名医对于月经病诊治的特色和规律,形成“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同时对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诊疗特色进行整理研究,采用文献收集、名老中医自身总结、名家访谈、弟子访谈、跟诊学习等形式,采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当代岭南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方药特色、典型医案,总结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总结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基于上述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特色总结下,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的一个经验方药,采用参与性临床研究,从方药、治法入手,凝练形成代表性研究方案,评价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结果:在岭南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受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影响深刻。岭南中医妇科形成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文化、体质因素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代表有罗氏妇科、蔡氏妇科两支妇科派系,还包括以妇科病为专科的岭南医家及兼治妇科病的名家。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1)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培养数代岭南名医;(2)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3)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4)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5)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6)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7)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8)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本研究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脾肾两虚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运用随机对照方法,与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结果如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行时间延长的主证积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更为有效。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H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两组间治疗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两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经治疗后延长,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延长黄体期时间方面疗效相当。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BBT上升6-8天)经治疗后较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可能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而改善黄体功能。但因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不具可比性,尚不能证明中药组对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有效性。结论:岭南气候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岭南地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疾病特点及居民体质,如外邪常夹湿邪入侵人体,月经病患者也多气虚、阴虚及痰湿体质等;岭南地区还有采用当地中草药煲凉茶和煲汤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药膳调经也成为岭南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岭南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以代表性南海罗氏妇科为例,其调经特色在于:(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3)养阴保津,驱邪扶正,攻补有度;(4)治疗重视地域气候的差异;(5)善用南药,药性平和;(6)重视情志治病。罗元恺教授继承发扬,衷中参西,提出女性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这是岭南中医妇科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罗氏的传人欧阳惠卿、李丽芸、罗颂平、王小云等传承罗氏的学术思想,又各有发展创新。欧阳惠卿致力于补肾活血法在妇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的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李丽芸充实了补肾法,提出经典的补肾八法,丰富了补肾调周法的经验。罗颂平立足天人合一,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的创新观点。王小云经多年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创新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同时岭南妇科流派传承人为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开创流派工作室,培养人才,为岭南妇科流派作出贡献。潮汕蔡氏妇科其传承以家传为主,兴盛至今的除了其百年不衰的疗效。近现代名医蔡仰高、蔡纯臣刻苦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医德,崇仲景学说,重脾肾,博采众长,重视祖方、偏方,又有创新。至现代蔡妙珊教授继承先辈经验,又结合吸收院校中医教学,将蔡氏妇科发扬壮大。临床验证方面,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8号健脾补肾方对脾肾不足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是有效的,其疗效与地屈孕酮片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型经期延长的疗效相当,而对改善患者脾肾不足型中医症状方面更优于地屈孕酮。此经验方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陈前进[4](2020)在《《尊前集》笺注汇评》文中指出本文共分四章,在正文前有前言和凡例,正文後添加有附录。前言主要介绍了《尊前集》的版本源流问题和在注释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问题。同时又对顾梧芳的生平和顾本《尊前集》的流传和存藏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其中为顾本《尊前集》缕出了一条淸晰的存藏脉络。同时,前言还对本注释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凡例主要对注释的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细节进行了具体说明。《尊前集》是一部唐五代词总集,本文主要对《尊前集》所收的289首词作进行了笺注,笺注主要采用了详注的方式。本注所用的底本原不分卷,但在注释时,本文将其分成了三章。其中文章第二章包含了《尊前集》前面部分的110首作品,第三章主要包含了中间部分的122首作品,第四章主要包含了後面部分的57首作品。《尊前集》共出现36位词人,本文为每一位词人都撰有小传。每一首词都设有词牌解题、注释和汇评三个部分。解题主要以《钦定词谱》为主;注释主要采用详注的方式,着意于搜寻相关作品的本事和典故。对於其中出现的一些曾经在解释上有争议的字词,本文在注释时都详加求证,广泛参考,择优而取。在文章最後,本文选取了有五篇与《尊前集》相关的重要跋文作为附录,以资参考。

陶芬芬[5](2020)在《阳和汤方证与应用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阳和汤是王维德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创立的治疗阴疽的经典方剂,其临床运用十分广泛,涉及病种多样。近年来,有关本方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多,以个案报道为主,虽各有独特见解,但缺乏统一规范。本课题通过梳理理论文献和统计分析临床报道病案,旨在总结阳和汤方证运用规范及其临床加减用药规律。方法:本课题通过关键词“阳和汤”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近11年有关阳和汤运用的报道,按照所制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初步筛选符合要求的病案,录入每个病案的医案来源、性别、中医病名、西医病名、症状、脉象舌象、方药等信息,运用频数统计分析、黄金分割法、关键字词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讨论,进而总结得出结论。结果:阳和汤所治疗的病种有72种,平均每种疾病的频次为2.96次,超过平均次数的病种有27个,涉及内外妇儿各科;按照疾病系统分类,皮肤外科疾病24.88%、经络疾病15.96%、肺系疾病14.55%、骨伤血管外科疾病12.68%,其频率之和为68.07%>61.8%。经统计分析后,归纳阳和汤涉及的症状有296个,1018个症次,平均每案为4.8个症状(舌脉除外),每种症状平均出现3.44次。畏寒、结块(可出现在身体各部位)的频率之和为63.85%>61.8%,为阳和汤的主要症状。经统计学计算,四肢冷、纳呆、腰酸、乏力、便溏、咳嗽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对舌象的统计数据中可知,舌质种类共有8种,其中舌淡频率最高为74.44%>61.8%,舌苔种类有25种,其中苔白、苔薄白、苔白腻的频率之和为74.76%>61.8%,因此将舌淡,苔白、苔薄白、苔白腻列为阳和汤辨证要点的主要舌象依据。在所涉及的51种脉象中,脉沉细、脉沉细弱、脉沉缓、脉沉迟的频率之和为64.33%>61.8%。运用关键字(词)统计法得出,沉、细脉的频率之和为64.88%>61.8%。病程上时间超过1年的频率为55%。疗程上,服用47剂内有效的频率为69.47%>61.8%。原方7味药物中按使用频数由大到小为:白芥子93.90%>熟地86.85%>鹿角胶79.34%>麻黄78.87%>肉桂71.36%>生甘草56.81%>炮姜43.66%。阳和汤使用的加味药物中,活血药、补气药、解表药、补阳药、清热药、化痰药,其频率之和味为63.44%>61.8%。发病性别及频率分别为男46.01%、女53.99,男女性别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30-70岁之间的频率为75.58%。结论:1.阳和汤的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阳虚,多为肾阳虚,兼有肾精亏虚;寒凝,可为阳虚生内寒而寒凝,也可为阳虚内寒基础上,兼感外来寒邪而凝滞气血津液,表里皆凝滞不通。2.阳和汤应用的一般性条件:女性略高于男性,差别不大;年龄多为30-70岁人群;主要用药时长为1.5个月左右;阳和汤方证的病程多在1年及以上,为慢性起病。3.阳和汤方证应用的疾病谱:主要疾病为皮肤外科疾病、经络疾病、肺系疾病、骨伤血管外科疾病。4.阳和汤方证的临床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畏寒、结块(可出现在身体各部位);次要症状为四肢冷、纳呆、腰酸、乏力、便溏、咳嗽;阳和汤方证的主要舌象为舌淡,苔白、苔薄白、苔白腻;主要脉象以沉、细为主,复合脉象变化的集中趋势为脉沉细、脉沉细弱、脉沉缓、脉沉迟。5.阳和汤的用药规律:原方的药味使用频次依次为:白芥子>熟地>鹿角胶>麻黄>肉桂>生甘草>炮姜。主要的加味药物为当归、桂枝、炙甘草;主要加味药物种类为活血药、补气药、解表药、补阳药、清热药、化痰药。6.阳和汤的用药特点为:大量使用熟地与鹿角胶、肉桂配伍以阴中求阳,补气血、助肾阳散寒、化气、利痰湿,托毒排脓;麻黄振奋阳气、宣通气机、平喘,在本方中治疗阳虚所致里寒凝结于体内,亦可治疗外寒侵袭于皮毛、肺卫的病证。7.阳和汤加减应用:兼瘀血时加红花、川芎、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甚至破血的药物如莪术;阳虚较明显时加补阳药,制附子尤为常用;兼气虚时加补气药物,多用党参、黄芪;夹痰时加化痰散结药,多用皂角刺、法半夏、贝母等。其灵活的加减用药体现了阳和汤应用的广泛性。

寇磊[6](2020)在《张岱休闲美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晚明是中国休闲美学发展的高峰期,有丰富的休闲美学资源值得挖掘与整理。在晚明,文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意识发生重大变化,朝政腐败颓坏,科举仕途困难重重,使得一批壮志难酬的文人远离政治,回归日常生活以寻求人生困境的突破;同时晚明文人又高度重视个性的自由与解放,追求自适自得的生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牧养精神的绿洲。张岱作为晚明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之一,他将休闲审美的人生观念,彻底贯彻到了他的生活、文学、艺术、哲学以及家国忧患的遭际之中,以休闲的心态成就了一个审美的人生,其休闲审美思想不仅是对于前人休闲审美传统的融贯与超越,对于当下人们实现审美化生存也具有重要启示。本文在研究思路上力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第一章主要探讨的是张岱休闲审美思想的生成背景。张岱休闲审美思想的生成绝非偶然,而是晚明政治、经济、哲学以及江南地理人文等多重因素相互碰撞、契合与交融的结果。第二章主要探讨的是张岱休闲审美思想的哲学基础以及其对前人休闲审美思想的融贯与超越。阳明心学的出现,使得晚明文人从程朱理学道德理性的桎梏中挣脱出来,转而关注内在的自然人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高扬,在晚明文人那里表现为对自我以及日常生活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解放自我、愉悦自我,成为休闲审美实践产生的重要契机。同时,张岱作为晚明休闲美学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的休闲审美思想中,既有对孔子以来儒家“舞雩风流”、“孔颜乐处”等休闲审美传统的融贯,亦形成了诸如“自然审美路径”、“情深痴癖”等独具个人特色的休闲审美内涵。第三章主要探讨的是张岱休闲审美思想的多维呈现。张岱不仅有丰富而深刻的休闲审美理论,同时还致力于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审美实践。与以往那些实用性的休闲美学着作按琴、棋、书、画等审美活动分类不同,本文试着从整体出发,总结、概括和提炼出张岱休闲审美实践中最有价值、最具建设性和启发性的精髓所在,从生活空间的审美建构、生活之物的审美观照、休闲活动的审美介入三个维度入手,将散落于张岱各类着作中的休闲美学资源加以提取、归纳、阐释和学理上的提升。第四章主要探讨张岱的休闲审美思想对当代人审美化生存的启示。休闲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质上是引导我们在庸碌的世俗生活中,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去体验生命的无限意义和价值,让生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充实与丰盈。但是,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休闲逐渐背离了主体自由,被异化为物化休闲和符号化休闲。要解决“休闲审美”中主体性丧失的问题,必须从自身入手。张岱的休闲美学正是从自身出发,以精神的超越为旨归,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审美创造力的重视,充分发挥个人审美主体性。这种有意的在休闲活动中追求精神提升和超越的行为,使得张岱的休闲美学能够使人摆脱浮躁和功利,进入一种诗意化的审美之境,从而有效解决当代人的审美化生存问题。

叶晓兰[7](2020)在《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学者对美的价值定位,主要着眼于美育层面。但从历史来看,中国美学与政治的关系从来密切。自周公“制礼作乐”开始,中国的政治就充满了浓郁的美治主义色彩。近年来,随着“美丽中国”“弘扬和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提出,曾经局限于个体层面的审美价值观,借助国家政治的激励开始发生转变。美的价值已从传统个体层面的“以美育人”转化成为现实政治层面的“以美立国”。由此,美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在当代中国被重新激活。鉴于现代美学理论普遍被西方学者规划的事实,站在中国的立场,研究者一方面要对西方美学的普世性提出质疑,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完善中国美学的话语建设,而以礼乐为本位的美学思想研究理应成为伸展民族立场的重要部分。正是基于以上三点的考量,本研究最终聚焦于宋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一)宋徽宗绘画创作的历史语境。通过分析北宋中晚期的政治、文化背景及徽宗的社交轨迹,从身份制度的困境、文化氛围的熏陶、交游雅集的影响三个维度还原其生存状态和社会环境,以便了解其选择绘画素志的深层原因。(二)宋徽宗绘画作品的风格演变。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先分析“代御染写”与“殿上捉刀”的形成原因,并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后形成自己的判断。随后,从文献记载和作品图像两方面考察徽宗画作的题材和风格,揭示其绘画创作的规律。(三)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主要架构。运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宣和画谱》的案例品评,从审美本质、审美功能、审美创作、审美境界四个方面,探讨其绘画美学思想及作品图载的精神内涵。这种表现性的思想认识体系是他对审美对象美的认识和审美评价能力的凝聚,融入了他的思想情感,并充分体现出时代的审美理想。(四)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文化成因。借以外观的方式把个案研究与文化史的研究联系起来,从二元的宗教信仰、人文的审美情趣等外部原因,考察影响其绘画美学思想形成的隐性文化因素。(五)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当下价值。着眼于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当下价值诠释,把美学理论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整合研究,力图切入当代文化语境并服务于建构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下的时代新范式。本研究通过比对相关文献记载和徽宗现存作品,尤其以《宣和画谱》对宋代当朝画家的品评为主要依据,系统的论述了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并从中得出如下结论:其一,徽宗习画之初衷主要是为了摆脱宗室制度限制与隔绝的压抑,赋予其存在的意义与人生价值,他于绘画领域的努力追求更是为了这一素志,并使绘画等艺术活动成为其政治生涯的一个缓冲地带。其二,受朝廷推动的宗室文人化发展的影响,徽宗的画作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貌,一方面,作品显现出从严谨写实的设色工笔向情性抒发的水墨写意的完整演变轨迹;另一方面,作品又在形似的极致与笔墨的韵致中努力寻找沟通彼此的桥梁。其三,作品风格的演变不仅意味着绘画从装饰宫室的实用性向陶冶性情的欣赏性转变,更标志着绘画从偏于儒家教化功能向偏于道家审美功能的转变;而理趣与诗意相融的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则体现了传统绘画美学思想和即将到来的文人绘画美学思想的新主张。其四,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是时代美学思潮的凸显,它呈现出一种多样的、复合的逻辑结构,具有极为丰富的艺术内涵,它可以在代际之间轮回重生,其顺应时代而又推动时代的艺术精神与我们当下的时代精神血脉相连,并在现代审美价值的重塑过程中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在还原徽宗绘画美学思想全貌的基础上,本研究有助于整全认知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了解中国绘画思想文化,乃至理解中华美学性格。而在当下的绘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层面,其绘画美学思想亦有其不可取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靖[8](2019)在《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研究》文中提出木版年画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喜庆时节的装饰品,更是反映我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晋南木版年画是结合了绘画、雕刻与印刷的民间美术门类,也是“年文化”的产物,其中的戏曲年画数量丰富、题材宽泛、画工精细,为我们提供了众多关于戏曲演剧的历史信息,同时也为了解当时的戏曲面貌以及戏曲的社会功能提供了新的资料。晋南木版年画产生于宋金时期的平阳、绛州地区,并形成了雕刻、印刷、流通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晋南木版年画的产生、发展和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密不可分,讲求观赏与实用的一致性。晋南木版年画在体裁形式上包含门画、中堂画、拂尘纸、窗画、纸灯画等诸多形式,在年画题材方面包括天仙神只、人情风俗以及戏曲故事等内容。其中,戏曲故事类题材的年画烙印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年画艺人将戏曲与年画相结合,抓取舞台演出的精彩瞬间,创作出可供人们长久观赏的戏曲年画。戏曲年画的故事内容大多出自当地盛行的梆子腔剧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戏曲的剧本、脚色、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脸谱勾勒等都对戏曲年画产生影响,特别是梆子腔粗犷豪放的表演风格,促成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笔法干练稚拙、造型简朴生动、色彩装饰意味浓重和构图巧妙独特等艺术特色。清代晋南戏曲年画中反映梆子腔剧目的故事内容众多,常见的有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等诸多内容。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梆子腔的蓬勃发展是促成清代后期晋南戏曲年画创新和繁荣的客观条件,晋南地区梆子腔的兴盛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当地戏曲年画在题材内容、表现技法、造型风格等方面的进步,使得戏曲图像的叙事性逐步增强。清代晋南戏曲年画表现的故事内容是对戏曲角色的动作、神态以及演出场景的描摹,是戏曲年画较之于门神画、吉祥画等象征性木版年画的最大区别。清代晋南戏曲年画是图像叙事的典型代表,能够广泛地传播图像叙事中包含的思想内容,在欣赏戏曲年画时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回忆舞台演出、重温戏曲故事的契机。戏曲年画是拥有广泛欣赏群体的图像叙事类型,其中蕴含着我国传统图像叙事的精华。同时,戏曲年画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将人们的情感情趣转换为可视的图像符号,其图像嬗变过程是将美术学与符号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观点结合,由图像、语言、修辞及文化寓意所组成,采用定格瞬间性时空的表现手法,将戏曲年画置于社会生活与梆子腔的蓬勃发展之下,用生动的图像反映当地民众的民俗人情和生活百态,在传播戏曲艺术的过程中发挥着为人们传递情感和寄托愿景的重要作用。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地域化造型特征主要体现在构图、线条以及装饰上,而在色彩特征的研究以色彩相互间的对比为主,将其置于艺术学的视角下进行研究,清代晋南戏曲年画表现出融合化、通俗化、娱乐化和地域化的叙事特征,清代晋南戏曲年画自然也有着自身独到的艺术语言,作为广大民众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艺术思维的重要载体,需要挖掘隐含在戏曲年画与戏曲在传情达意、虚拟性、程式化背后的一致性内涵。

谢冲冲[9](2019)在《基于二期辨证下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25例糖尿病足(DF)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并对中医二期辨证治疗结合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进行评价,总结糖尿病足的发病特点,为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糖尿病足患者25例,均进行详细的病史回顾,一般情况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踝肱指数等;对纳入研究25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基础治疗:(1)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左右,餐后血糖l0mmol/L以内;(2)抗感染;(3)换药。在此基础上,急性期发作期运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方口服,每天一剂,分2次口服;慢性缓解期:感染控制后,继续控制血糖、停用抗生素治疗,隔天换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方口服,每天一剂,分2次口服。按相关评分指标对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患者患肢症状、足部创面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岁以上糖尿病足患者19例,占比76%;糖尿病(DM)病程在510年区间的DF患者占比40%;出现7天以上就诊延迟的患者占84%;创伤、烧烫伤、鞋子问题是糖尿病足诱发的三大因素;治疗前Hb1AC、GLU基本偏高;PCT、CRP、ESR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细菌培养阳性率达96%,而WangerII-IV级DF患者阳性率达100%;合并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2)患者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创面愈合情况相关评分指标都比之前改善,P<0.05,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间歇性跛行、疼痛感、麻木感、冷沉重感、症状总积分都比治之前改善,P<0.05,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治疗后患肢症状疗效评分和患足创面疗效评分,总有效率均为96.00%。(3)25例DF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5.4±8.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7.8±7.4)天,平均住院费用为(9692.4±3825.8)元,不良反应0例。结论:(1)本研究发现在DM病程在5年以上、年龄50岁以上、血糖控制不佳的男性患者患DF的几率更高,创伤、鞋子问题和烧烫伤是三大诱发因素,多合并有创面感染问题。以上观点与现代文献研究相符合。(2)在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二期辨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和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3)本研究中DF患者病情越严重,则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越长,住院费用越贵;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等级1级。

杨慧珍(Yang Huei-Chen)[10](2019)在《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文中研究指明黄正昌医师是一个学徒出身的中医师,担任过多个医学会理事长,是台湾知名中医师。他是少数集合中药房与中医诊所并存的传统中医医疗模式,在治疗中对许多疾病有其特殊经验的诊疗方式,不少患者都是长期被病痛所困扰,在黄医师的悉心治疗下获得改善。能成为良医必然有其独特的辨证思路和治法,是值得探讨的缘由。本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采取访谈及搜集资料方式,收集整理黄正昌医师诊疗经验及独到心得,并参考黄正昌医师经年累计的宝贵临床病例,从中研究病案的治疗特点及用药规律。将黄医师的学习历程、学术源流,诊疗经验,临床独到之心得等以录影及录音方式记录,并整理汇集为文后,以供中医同业作为学习中医的参考资料。本文共分六大部分,具体研究内容涵盖如下:(1)黄正昌医师简介及研究缘由,(2)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特点,(3)黄正昌医师临床治病思维模式,(4)肝胆病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5)保肝平胃思想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6)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的临床实践等。黄医生的学术思想在中医理论的架构下,包含整体观的全面思考,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和标本同治观念。他重视阴阳调合,并且认为现代中医,最好是中西医的知识都要精通。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医有灵活的检查工具,中医有依证型不同相对应的药材,知道中西医的疗效极限和副作用,才能当一个称职的中医师。他治疗疾病特色除了正规药材外,还采用台湾本土药材和虫药,因此对病人的治疗有了更宽广的帮助。黄正昌医师在治病的思维模式中,重视望诊,尤重视望目,且重视观察病人的气色盛衰。他辨证思路是以阴阳为纲,多因合病以阴阳互补方式进行。治法中他特别重视保肝平胃的思想,因为肝胆和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黄正昌医师研究肝脏多年,在肝胆病的治疗上,颇有心得。他以“阴阳为纲”辨证分型,并以“保肝平胃解毒”基础下循证医治,治疗上首重保肝利胆,不活动型肝炎采保肝、健脾、扶正为主,解毒为辅,活动型肝炎以解毒为主,保肝、健脾、扶正为辅。在遣方用药上,黄正昌医师治疗疾病时除了使用正规本草药材外,还会参考台湾名间偏方,如利用台湾本土药材叶下珠治疗肝炎,蛇胆治黄疸等。对於病毒性肝炎治疗,肝癌,肝硬化治疗,都有提出不同治法与诊疗案例,供学医者参考。另外他建议六M理论对肝藏的保健预防。论文中除列举了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案例外,还列举了保肝平胃思想为主的十个案例。例如:一、中风后遗症,二、斗鸡眼,三、油风,四、荨麻疹,五、失眠,六、重症肌无力,七、类风湿性关节炎,八、过敏性鼻炎,九、腮腺炎、十、流行性感冒等辨证治法和案例。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的临床实践则包括:一、胃痛,二、便秘,三、女子痛经,四、女子带下病等。在附录中还有黄正昌医师的个人经历和他的学术成就等珍贵照片。本研究系首次对黄正昌医师,治疗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治疗方法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讨论其与各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进行比较,以明确黄正昌医师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讨论结束将撰写相关综述及论文在国内期刊发表,通过本研究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以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参考,并将其资讯整理归纳后得以永久保存,进而推广宣导,从而指导临床。

二、运用阳和汤的点滴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阳和汤的点滴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凉血解毒法治疗白疕血热证的回顾性分析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1 从血论治为基础
        2 从血论治的细化与扩充
        3 结合八纲进行辨证
        4 脏腑辨证
        5 关注情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银屑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 抗菌肽LL37
        2. 细胞因子
        3. 固有免疫细胞
        4. 适应性免疫细胞
        5 银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概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凉血解毒法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实验研究
    前言
    凉血解毒汤通过下调LL37改善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阳明学道统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对象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二、阳明学的范围和人物
        三、道统的意涵与特质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一、阳明学的研究
        二、道统论的研究
        三、阳明学道统思想研究的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一、本文研究方法
        二、本文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阳明学道统意识的由来、表现与发展
    第一节 道统与道学
    第二节 宗与脉
        一、宗与宗旨
        二、血脉与学脉
    第三节 阳明学道统思想的中心宗旨
        一、阳明学道统思想的四种宗旨类型
        二、致良知与求仁之别
    第四节 学与治: 道统的两条谱系
        一、以体为本的外化型文化观
        二、以治统衡定道统
第二章 阳明学道统视域中的“十六字心传”
    第一节 圣学为心学
        一、“十六字心传”与心学的来历
        二、“圣人之学,心学也”
    第二节 阳明学的道心人心论
        一、“初非有二心也”——王阳明的道心人心论
        二、阳明后学的道心人心诠释
    第三节 “中为万世圣学之宗”
    第四节 “十六字心传”在阳明学道统思想中之地位
第三章 致知乃千古之秘: 以良知学为中心的道统思想
    第一节 “千古圣学之秘”——王阳明的道统思想
        一、以心学为中心的道统论述
        二、良知道统论的提出
        三、“颜子没而圣学亡”
        四、推重周程而两可象山
    第二节 阳明一传弟子对良知道统思想的承继
        一、江右王门一传的良知道统思想
        二、浙中王门一传的良知道统思想
        三、归寂派王门一传的良知道统思想
    第三节 二传以后阳明学者中良知道统思想的延续
        一、宋仪望的《阳明先生从祀或问》
        二、浙中王畿后学的良知道统思想
    第四节 “何必——谈良知”——良知道统思想的衰落
        一、作为圣学阶段的良知学
        二、良知宗旨权威的下降
第四章 圣学以求仁为宗: 以仁学为中心的道统思想
    第一节 早期阳明学的仁学道统思想趋向
        一、王阳明“万物同体之指”:仁学道统思想的先声
        二、蒋信以万物一体为宗的道统思想
    第二节 二传以后阳明学者对仁学道统思想的发扬
        一、江右王门二传的仁学道统思想
        二、浙中王门二传的仁学道统思想
        三、黔中王门的仁学道统思想
        四、泰州耿定向一系的仁学道统思想
        五、泰州颜钧一系的仁学道统思想
    第三节 仁学道统思想的同调
        一、“修身为本”的道统思想
        二、以性为宗的道统思想
第五章 三教合一与治学二分: 晚明阳明学道统思想的新局
    第一节 三教合一式的道统认知
        一、李贽: “儒、道、释之学一也”
        二、焦竑: “尧舜周孔即为佛”
    第二节 治、学二系的分列: “道统”的重新出场
        一、江右胡直后学对“道统”的提揭
        二、浙中陶望龄: 道事合一的道统思想
        三、泰州罗汝芳: 以“孔孟之学”佐“唐虞之统”的道统思想
    第三节 以治摄学、会和三教的道统论
        一、杨起元的道统思想
        二、管志道的道统思想
        三、道治之合
第六章阳明学者的传道观念与实践
    第一节 阳明学者的任道意识
    第二节 阳明学者的传道观
        一、衣钵相传观
        二、宗族衍续观
        三、道一与遍在
        四、自悟与讲学
        五、闻知与见知
    第三节 阳明之正传
        一、以江右为正传
        二、以浙中为正传
        三、以泰州为正传
    第四节 阳明学者的传道实践
余论
    第一节 阳明学的历史演进
        一、从宗旨的角度看阳明学的发展
        二、对明清之际儒学转向的认识
        三、甘泉学对中晚明学术影响的估价
    第二节 道统论的当代建构
        一、当代道统论建构的两个阶段
        二、儒家道统论的当代困局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源流
    第一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形成的背景
        一、岭南中医妇科的形成因素
        二、岭南中医妇科的源流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
        一、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
        二、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三、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四、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
        五、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
        六、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七、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
        八、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
    第三节 岭南中医妇科与国内其他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特色比较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第一节 研究纳入标准
        一、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研究的纳入标准
        二、流派研究的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纳入结果
    第二节 清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
        一、何梦瑶
        二、刘渊
        三、何守愚
        四、潘名熊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名家
        一、吕楚白
        二、吕安卿
        三、谢泽霖
        四、郭梅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妇科医家
        一、罗氏妇科
        二、蔡氏妇科名家
        三、其他妇科名家
第三章 名家及传承人的访谈
    第一节 访谈法研究概述
        一、访谈方式
        二、访谈的研究步骤
    第二节 访谈名家
        一、访谈中医名家李丽芸教授
        二、访谈中医名家王小云教授
        三、访谈中医名家蔡妙珊教授
    第三节 访谈中医名家传承人
        一、采访题目
        二、采访时间地点
        三、采访目的
        四、访谈概要
    第四节 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主线
        一、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传承思想
        二、蔡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四章 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实验方案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观察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尊前集》笺注汇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版本述略
    二、知人论世
    三、首见词作
    四、互见词作
    五、《尊前》词的主要内容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章 《尊前集》笺注汇评(上)
    明皇一首
        好时光
    昭宗二首
        巫山一段云
        又
    庄宗四首
        一叶落
        阳台梦
        歌头
        忆仙姿
    李王五首
        一斛珠
        子夜
        更漏子
        浣溪沙
        虞美人
    李白十二首
        连理枝
        淸平乐
        又
        又
        又
        又
        菩萨蛮
        又
        又
        淸平调
        又
        又
    韦应物四首
        调笑
        又
        三台
        又
    王建十首
        宫中三台
        又
        江南三台
        又
        又
        宫中调笑
        又
        又
        又
    杜牧一首
        八六子
    刘禹锡三十八首
        杨柳枝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竹枝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纥那曲
        又
        忆江南
        浪淘沙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潇湘神
        又
        抛球乐
        又
        杨柳枝
        又
    白居易二十六首
        杨柳枝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竹枝
        又
        又
        又
        浪淘沙
        又
        又
        又
        又
        又
        忆江南
        又
        又
        宴桃源
        又
        又
    卢贞一首
        杨柳枝
    张志和五首
        渔父
        又
        又
        又
        又
    司空图一首
        酒泉子
第三章 《尊前集》笺注汇评(中)
    韩偓二首
        浣溪沙
        又
    薛能十八首
        杨柳枝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成文干十首
        杨柳枝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冯延巳三首
        捣练子
        谒金门
        玉楼春
    温飞卿五首
        菩萨蛮
        又
        又
        又
        又
    皇甫松十首
        怨囘纥
        又
        竹枝
        又
        又
        又
        又
        又
        抛球乐
        又
    韦庄五首
        怨王孙
        定西蕃
        又
        淸平乐
        又
    张泌一首
        江城子
    毛文锡一首
        巫山一段云
    欧阳炯三十一首
        南歌子
        渔父
        又
        巫山一段云
        又
        春光好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西江月
        又
        赤枣子
        又
        女冠子
        又
        玉楼春
        又
        更漏子
        又
        定风波
        木兰花
        淸平乐
        菩萨蛮
        又
        又
        又
    和凝七首
        江城子
        又
        又
        又
        又
        喜迁莺
        麦秀两歧
    孙光宪二十三首
        浣溪沙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定风波
        南歌子
        又
        应天长
        生查子
        又
        又
        又
        遐方怨
        更漏子
        又
        又
        又
    魏承班六首
        生查子
        满宫花
        菩萨蛮
        谒金门
        又
        又
第四章 《尊前集》笺注汇评(下)
    阎选二首
        谒金门
        定风波
    尹鹗十一首
        江城子
        河满子
        女冠子
        菩萨蛮
        又
        拨棹子
        又
        金浮图
        秋夜月
        淸平乐
        又
    李珣十八首
        中兴乐
        渔父
        又
        又
        南乡子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定风波
        又
        又
        又
        又
        西溪子
        又
    李王八首
        望江南
        又
        更漏子
        蝶恋花
        淸平乐
        采桑子
        喜迁莺
        浣溪沙
    冯延巳七首
        罗敷艳歌
        又
        更漏子
        又
        临江仙
        虞美人
        又
    李王一首
        子夜啼
    庾传素一首
        木兰花
    刘侍读一首
        生查子
    欧阳彬左丞一首
        生查子
    许岷二首
        木兰花
        又
    林楚翘一首
        菩萨蛮
    薛道蕴一首
        谒金门
    徐昌图三首
        木兰花
        临江仙
        河传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阳和汤方证与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中医学对方证和阳和汤的相关研究
        1.1 中医学对方证的理论概述
        1.2 中医学对阳和汤的文献记载
    2 现代医学对阳和汤的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病案资料筛选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资料整理方法
    4 统计方法
        4.1 频次频率计算
        4.2 黄金分割法
        4.3 关键字(词)统计法
    5 资料检索与分析流程图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诊断
    2 症状与体征
    3 病程与疗程
    4 药物统计
    5 性别
    6 年龄
第四部分 讨论
    1 阳和汤方证探讨
    2 阳和汤方解
    3 阳和汤临床应用规律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张岱休闲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旨趣与研究现状
    二、论文思路与创新点
第一章 文人张岱与晚明休闲审美风尚
    第一节 家风熏染:文人张岱的人生情状
        一、张岱其人及其作品
        二、文化交游对张岱的影响
    第二节 思想新变:末世环境下的文人心态
        一、闲适与放诞
        二、苦闷与焦虑
    第三节 社会转型:晚明江南休闲审美风尚
        一、商贸兴旺与市民阶层的兴起
        二、多元发展的审美趣味与休闲风气
第二章 张岱的休闲审美思想
    第一节 张岱休闲审美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任情尚趣”:从道德理性到自然人性
        二、“率性自由”:对心学本源的美学阐释
        三、“日用即道”:“狂禅”习气与三教世俗化
    第二节 张岱对前人休闲审美的融贯与超越
        一、“舞雩风流”:中国古代文人休闲审美传统
        二、“天人合一”:张岱休闲思想中的“自然审美路径”
        三、“深情痴癖”:张岱休闲审美的核心内涵
第三章 张岱休闲生活中的审美实践
    第一节 生活空间的审美建构
        一、追求“天然”的意趣
        二、崇尚“淡远”的境界
    第二节 生活之物的审美观照
        一、物之品鉴
        二、玩物养志
        三、心物交感
    第三节 休闲活动的审美介入
        一、“涤浣俗肠”:自然山水的审美之境
        二、“超越日常”:民俗节庆的“狂欢”
        三、“雅俗辉映”:张岱休闲活动中的戏曲审美
第四章 张岱休闲审美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休闲的异化与当下社会精神困境
    第二节 休闲与人的审美化生存
    第三节 休闲文化面临的问题与审美化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宋徽宗绘画创作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内苑寒梅欲放春”——身份制度的困境
        一、身份的转变
        二、制度的约束
    第二节 “君王笔下春风生”——文化氛围的熏陶
        一、“右文”的文化政策
        二、“人文”的文化精神
        三、“文玩”的文化心态
    第三节 “独向城西寻隐君”——交游雅集的影响
        一、端王的交游
        二、皇帝的雅集
第二章 宋徽宗绘画作品的风格演变
    第一节 “代御染写”与“殿上捉刀”的困惑
        一、“代御染写”与“殿上捉刀”的形成原因
        二、“代御染写”与“殿上捉刀”的重新解读
    第二节 文献记载作品的统计归类
        一、作品统计
        二、题材归类
    第三节 现存传世作品的甄选分析
        一、作品甄选
        二、风格分析
第三章 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主要架构
    第一节 生命之美——审美本质观
        一、怡情适性
        二、生命求真
    第二节 和谐之美——审美功能观
        一、宣功颂德
        二、伦理教化
        三、粉饰天下
        四、政治隐喻
    第三节 理趣之美——审美创作观
        一、格物穷理
        二、格法明理
    第四节 诗意之美——审美境界观
        一、“与诗人相表里”
        二、“得诗人之清丽”
第四章 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文化成因
    第一节 二元的哲思体悟
        一、“格物致知”的理学
        二、“道法自然”的道教
    第二节 人文的审美情趣
        一、“皇家富贵”的画院传统
        二、“文墨涵濡”的学术精神
第五章 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当下价值
    第一节 艺术精神的引领
        一、凸显:生命精神
        二、弘扬:家国情怀
    第二节 美术教育的借鉴
        一、谨严:办学之道
        二、性灵:为艺之源
    第三节 绘画创作的启迪
        一、继承:文化基因
        二、构建:时代范本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记载的宋徽宗绘画作品
附录二 宋徽宗的御笔画和御题画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出版的论文和着作
后记

(8)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晋南木版年画的源流与制作工艺
    第一节 年画流变简述
    第二节 晋南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晋南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
第二章 清代晋南平阳地区画店及戏曲年画考略
    第一节 德隆画店戏曲年画
    第二节 兴昌画店戏曲年画
    第三节 西芦曲印改良画店戏曲年画
    第四节 张家画坊戏曲年画
    第五节 天泰成画局戏曲年画
第三章 清代晋南绛州地区画店及戏曲年画考略
    第一节 益盛成画店戏曲年画
    第二节 天福成画店戏曲年画
    第三节 无名画店戏曲年画
第四章 清代晋南戏曲演出与戏曲年画的图像嬗变
    第一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与当地戏曲演出关系
    第二节 梆子腔影响下的年画图像嬗变
    第三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语-图”符号关系
第五章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图像叙事机制
    第一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图像叙事表现
    第二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图像叙事成因
第六章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艺术语言
    第一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美术特征
    第二节 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的戏曲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9)基于二期辨证下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糖尿病及糖尿病足诊断标准
        1.1.2 糖尿病足分级及分型方法
        1.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指标
        1.2.2 实验室检查
        1.2.3 特异性检查指标
        1.2.4 二期辨证疗法
        1.2.5 疗效评分标准
        1.2.6 疗效评价
        1.2.7 抗生素使用情况
        1.2.8 经济学指标及随访
        1.2.9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糖尿病足患者年龄分布
    2.3 糖尿病病程分布
    2.4 糖尿病足病程分布
    2.5 糖尿病足诱发因素
    2.6 实验室检查
    2.7 二期辨证治疗的疗效评分
    2.8 二期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总有效率
    2.9 抗生素使用情况
    2.10 创面愈合情况
    2.11 经济学指标及随访情况
    2.12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统计
    2.13 经典病例
        2.13.1 经典病例1
        2.13.2 经典病例2
3 讨论
    3.1 研究背景
    3.2 一般资料
        3.2.1 DF患者年龄、性别
        3.2.2 DF与 DM病程
        3.2.3 DF的就诊时机
        3.2.4 DF的诱发因素
        3.2.5 DF创面感染的特异性指标
        3.2.6 DF与血糖控制
        3.2.7 DF的经济学研究及随访
    3.3 DF与传统医学
        3.3.1 病因病机
        3.3.2 二期辨证治疗
        3.3.3 当归拈痛汤与身痛逐瘀汤的中药组成、方解及药理研究
        3.3.4 中医内治
        3.3.5 中医外治
    3.4 DF与现代医学
        3.4.1 病因病机
        3.4.2 DF与神经病变、缺血、感染
        3.4.3 基础治疗
        3.4.4 现代医疗技术
    3.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自拟二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记录表
附录二 糖尿病足症状评分表
附录三 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量化与赋分标准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10)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黄正昌医师简介与研究缘由
    第一节 研究缘由
    第二节 黄正昌医师生平事略
        一、初中毕业后就到中药房当学徒
        二、高中半工半读下完成学业
        三、三十六岁考上中医执照
        四、积极进修取得博士学位
        五、勤学不怠成为名医
        六、热心讲学造福人群
        七、提携后辈给予典范
    第三节 经历和重要着作简介
        一、黄正昌医师经历
        二、担任职位
        三、黄正昌医师证照
        四、发表研究论文及文章
        五、黄正昌医师着作
第二部分 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特点
    第一节 标本同治整体观
        一、四诊合参
        二、病证结合
        三、标本同治
    第二节 重视阴阳平和
    第三节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采用西医诊断工具
        二、中医辨证思维
    第四节 既病防变是关键
    第五节 采用台湾本土药材善用虫药
        一、采用台湾本土药材
        二、善用虫药
第三部分 黄正昌医师临床治病的思维模式
    第一节 重视望诊
        一、重望神望目
        二、重气色盛衰
    第二节 阴阳为纲的辨证思路
        一、肝胆病以阴阳为纲
        二、多因合病采阴阳双补
    第三节 治法中的“保肝平胃”思想
        一、保肝平胃思想
        二、常用的经方
        三、常用的单味药
第四部分 肝胆病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一、病毒性肝炎
        二、现代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三、中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第二节 以“阴阳为纲”辨证分型
        一、脾蕴湿热证
        二、肝胃不和证
        三、肝脾两虚证
        四、热毒内陷证
        五、活动型vs非活动型肝炎
    第三节 “保肝平胃解毒”基础下循证医治
        一、治法首重保肝利胆
        二、热重于湿证-泻火解毒法
        三、湿重于热证-祛浊化湿法
        四、肝胃不和证-和解法
        五、肝脾两虚证-益气健脾法
        六、热毒内陷证-清热解毒法
        七、肝郁气滞证-理气开郁法
        八、不活动型肝炎-保肝、健脾、扶正为主解毒为辅
        九、活动型肝炎-解毒为主保肝、健脾、扶正为辅
    第四节 保肝平胃治法下的遣方用药
        一、常用方剂
        二、常用的单味药
        三、常用的动物或虫类用药
        四、常用本土单方草药
    第五节 肝功能异常情形下的处理
        一、肝指数(ALT)正常时的处理
        二、肝指数(ALT)上升在300以下的处理
        三、肝指数上升在300以上的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的处理
        四、胆色素(Bilirubin Total)指数的升高时的处理
        五、白蛋白(Albumim)减少时的处理
        六、防治肝昏迷处理
        七、急性肝功能衰竭(猛暴性肝炎)处理
    第六节 肝癌,肝硬化
        一、肝癌,肝硬化
        二、阴阳双补扶正兼以祛邪
        三、肝癌,肝硬化的转化与治疗
    第七节 肝胆病针灸选穴
    第八节 “六M理论”对肝保健预防
        一、排汞(Mercury detoxication)
        二、通经络(Meridian system)
        三、必需均衡营养(Main Nutrition)
        四、现代医学检查(Modern medicine)
        五、传统医学顾护元气(Natural Medicine)
        六、信仰精神支持(Mental Support)
    第九节 临床实践案例研究解析
        案例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成功阴转病例
        案例二、肝硬化案例
        案例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标本同治病例
第五部分 保肝平胃思想诊疗探讨与临床案例解析
    第一节 中风后遗症
        一、中风后遗症
        二、治验案例
    第二节 斗鸡眼(斜视)
        一、斗鸡眼(斜视)
        二、治验案例
    第三节 油风(鬼剃头)
        一、油风
        二、治验案例
    第四节 荨麻疹
        一、荨麻疹
        二、治验案例
    第五节 失眠
        一、失眠
        二、治验案例
    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
        一、重症肌无力
        二、治验案例
    第七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治验案例
    第八节 过敏性鼻炎
        一、过敏性鼻炎
        二、治验案例
    第九节 腮腺炎
        一、腮腺炎
        二、治验案例
    第十节 流行性感冒
        一、流行性感冒
        二、治验案例
第六部分 学习黄正昌医师学术经验临床实践
    第一节 临床案例1胃痛
        一、案例说明
        二、讨论
    第二节 临床案例2便秘
        一、案例说明
        二、讨论
    第三节 临床案例3痛经
        一、案例说明
        二、讨论
    第四节 临床案例4女子带下病
        一、案例说明
        二、讨论
结论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附录-照片
结语
致谢
附件2:不涉及统计分析证明
详细摘要

四、运用阳和汤的点滴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凉血解毒法治疗白疕血热证的回顾性分析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陈丽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阳明学道统思想研究[D]. 彭丹. 山东大学, 2021(11)
  • [3]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D]. 王彦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尊前集》笺注汇评[D]. 陈前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阳和汤方证与应用规律研究[D]. 陶芬芬.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张岱休闲美学思想研究[D]. 寇磊.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 叶晓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清代晋南戏曲年画研究[D]. 张靖.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9]基于二期辨证下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D]. 谢冲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台湾医家黄正昌医师学术思想探讨及其临床经验整理[D]. 杨慧珍(Yang Huei-Che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养和堂的使用感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