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坡面面积换算系数表

平面坡面面积换算系数表

一、平面、斜面面积换算系数表(论文文献综述)

芮阅[1](2021)在《基于BIM的新农村零能耗住宅协同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徐衍[2](2021)在《胶东地区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设计理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结合目前我国资源开发趋势以及金属矿山井壁设计理论及方法现状,依托十三五“深部金属矿建井与提升关键技术”重点研发计划,进行了胶东地区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设计研究。研究目的为通过研究得出胶东地区千米井筒深部高地应力、高水压条件下的井壁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该研究填补了国内金矿(金属矿)千米立井井壁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空白。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点:1、开展了金矿千米立井围岩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标准研究。以及基于统一尺度和试验条件的对比试验数据分析,建立统一的金矿千米立井围岩和混凝土的材料力学性能评价方法和准则。现有的两种材料(岩石、混凝土)的力学试验规范中标准实验尺寸并不统一,考虑到试件的“尺寸”效应,两种试验规范下试验得出的参数值不能同时使用。由于上述原因,进行了金矿千米深井筒支护系统材料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两种尺寸不同支护系统材料的动、静力学参数关系,提出金矿千米井筒支护材料的力学参数实验的统一标准试件尺寸。2、基于现代流固耦合原理,研究金矿高水压千米深井筒不同注浆加固参数(注浆后的渗透系数、弹性模量、泊松比)下井筒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和渗流场;基于达西和非达西渗流原理,建立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渗流条件下的微分方程,求解不同注浆范围、不同注浆参数下的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围岩应力场和渗流场分析理论。为合理确定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的注浆参数,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井筒原岩应力场,基于我国统一的[BQ]围岩分类标准,结合深立井围岩条件特点,提出金矿深立井井壁设计的围岩分类完善方法。3、研究金矿千米深立井井筒破碎围岩锚固机理。研究立井井筒锚固、注浆井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将包神衬砌设计公式进一步应用到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设计理论中。结合解析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开展井筒破碎围岩的锚固力学理论分析研究。研究和掌握立井围岩的锚固作用机理,并进行相应的模型试验,研究提出等效简明的理论分析方法,便于工程设计和施工。4、研究井筒原岩应力场,将注浆加固和锚固结构纳入金矿立井井壁设计范畴,提出完整的金属矿山立井井壁设计方法。本研究以室内力学试验、声波试验、理论推导、数值计算、模型试验作为研究手段。通过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及成果:1、本文依托新城金矿千米新主井,开展了金矿立井围岩和混凝土力学性能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比研究及室内声波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适用于金矿立井的衬砌和围岩的室内声波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形成了一套实验室试件无损检测的力学参数的转换方法。将两种材料超声波测试出的参数在相同尺寸试件条件下进行了统一。新城金矿新主井千米井筒原设计使用的设计中使用的C25混凝土横、纵波速度比岩石小,C25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比围岩差。在金属矿山井筒中围岩完整段的混凝土井壁衬砌对围岩的支护能力有限。2、推导了基于“流固”耦合作用下的井筒围岩有效应力场公式和注浆加固半径计算公式;通过公式推导得出了考虑非达西渗流系数的井筒注浆加固的渗流场及应力场、位移场公式,以及注浆加固范围设计计算公式。同时得到了金矿(金属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应力场及渗流场的分析方法。将工程岩体[BQ]分级引入金属矿井筒设计中。3、依据锚固参数等效原理,提出了金矿立井井筒锚杆支护参数的相似模型试验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并制造了井筒锚杆支护力学试验研究的模型试验设备;相似模拟试验结论为对围岩等效剪切模量影响因素排序:单根锚杆加固角度为重要因素,锚杆直径次之,施加的锚杆的预紧力影响最小;确定剪切模量G后为金矿立井井壁设计时使用包神公式创造了条件;得出了包含预紧力因素的锚固结构等效弹性模量的修正公式4、依据围岩情况,提出了金矿千米深立井的围岩破碎无水段(Ⅳ级围岩)和围岩破碎高水压段(V级围岩)的两种井壁设计方法;并对依托工程新城金矿新主井千米以深破碎含水围岩进行了井壁设计;绘制出新城金矿新主井的千米以深井壁结构设计图纸。并对新城金矿新主井千米以深的井壁设计进行了验算。最终确定了胶东地区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结构的设计方法。

李富强[3](2021)在《木薯渣超低酸/低共熔溶剂预处理对其糖化发酵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化石燃料的应用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利用农林废弃物等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这类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的关键是降低原料处理成本,提高其酶解糖化效率,使可发酵糖得率最大化。本论文以工厂废弃物木薯渣(CR)为原料,探究了超低酸(ULA)和低共熔溶剂(DES)两种预处理方式对木薯渣糖化发酵过程的影响,首先对木薯渣的预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以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下的残渣为基质进行纤维素酶酶解糖化,采用分步糖化发酵工艺,优化酶解条件,开展木薯渣发酵乙醇研究,同时探究固体残渣附着纤维素酶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回用过程中抑制物浓度变化对发酵产乙醇的影响,结果表明:(1)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木薯渣超低酸水解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酸浓度,预处理的最佳工艺为:预处理温度为160℃,预处理时间22 min,酸浓度0.17%(w/w),在该条件下得到葡萄糖浓度为19.54 g·L-1,甲酸0.281 g·L-1,乙酸0.101 g·L-1,5-HMF 0.032 g·L-1,糠醛0.048 g·L-1,均小于报道所限制的抑制物浓度。(2)木薯渣超低酸预处理有助于提高酶解葡萄糖得率,预处理后酶解葡萄糖总得率为80.64%,远高于未预处理的木薯渣(51.22%);且发酵产乙醇量更高,在最佳预处理条件下,发酵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为47.22 g·L-1,24h乙醇最大产量为21.67 g·L-1,是理论乙醇得率的90.20%,而未预处理的木薯渣中葡萄糖浓度仅为22.38 g·L-1,24 h乙醇最大产量为10.53 g·L-1。(3)以氯化胆碱(ChCl)为氢键受体,甲酸(FA)为氢键供体,合成的低共熔溶剂ChCl:FA能够更有效地预处理木薯渣,优化ChCl:FA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温度130℃,预处理时间1.5 h和固液比1:20(w/w)。低共熔溶剂ChCl:FA能够有效的提高木薯渣酶解葡萄糖得率,最佳工艺下的预处理残渣酶解得率为82.21%,远高于未预处理的原料。且预处理后的木薯渣糖化发酵产乙醇量较高,发酵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为40.93 g·L-1,24 h乙醇产量达到最大为19.24 g·L-1,为理论乙醇得率的92.16%。(4)两种预处理的木薯残渣分别进行附着纤维素酶循环再利用实验后,发酵抑制物都有累积现象,但是都远低于抑制发酵产乙醇的最低浓度,只对乙醇发酵前期速率有影响。利用新鲜纤维素酶水解的发酵液乙醇产生速率高于采用回用酶的发酵液,但24 h的产乙醇速率相当,表明分别经超低酸和ChCl:FA预处理后酶解残渣上附着纤维素酶的回用是可行的,可以有效降低新鲜酶的用量。

金永报[4](2021)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面层的路用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改善路面排水、补充地下水,减缓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广泛应用于停车场、步行街、公园路面等场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为回填和露天堆放,这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不仅有透水混凝土的功能优势,也能够缓解建筑垃圾带来的环境破坏。本文以废弃陶瓷为再生骨料,主要研究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路用性能,确定再生透水混凝土面层的最佳配合比及人行道路的结构设计、施工工艺。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利用极差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撞磨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水胶比。(2)废弃陶瓷取代率100%时,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32、胶粉掺量4%、粉煤灰掺量20%,测得该配合比试件抗压强度为25.7MPa、抗折强度2.9MPa、有效孔隙率13%、透水系数1.57mm/s、撞磨损失率5.05%;(3)探究试验道路表面层整平工艺,辊轴碾压法效果最佳。(4)浇筑试验路面28d后,测试现场透水系数1.5mm/s;测试路面取样试件抗压强度25.2MPa、抗折强度2.9MPa、透水系数1.48mm/s、撞磨损失率5.54%;相比实验室制备的试件,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试验路面抗压强度下降1.9%,透水性能下降不明显。试验路面面层满足《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JJ/T253—2016)中C20路面面层的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

李浩泽[5](2021)在《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禽畜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蛋白饲料的需求量激增。禽羽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及85%以上蛋白质,但多为角质蛋白,该蛋白结构由大量的二硫键与氢键等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稳定的三维超螺旋空间结构,直接饲喂禽畜无法消化吸收,导致饲用价值极低。目前我国对禽羽废料大多采用掩埋、焚烧等处理方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对蛋白资源也是很大的浪费。羽毛角质蛋白的稳定结构在高温、高压的条件可以被破坏,转化为可以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粗蛋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羽毛膨化研究,设计了一种双螺杆羽毛挤出机,以干鸡毛为原料生产蛋白饲料膨化羽毛粉,实现对现有蛋白资源的加工利用,减少现有禽羽废料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肉鸡的羽毛为研究对象,测定及分析了其几何尺寸及物理机械特性。将晾晒脱水处理后的鸡毛通过相关仪器设备测定其含水率、堆积密度、摩擦角、自然休止角等相关物理特性。为下文的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的喂入装置及膨化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基础参考依据。(2)由于鸡毛物料的形状不均匀、流动性差、质量较轻且易缠结,为达到均匀喂料从而膨化稳定的目的,设计了一种螺旋输送喂入装置。首先依据羽毛的物理特性对料斗的构型进行了选择并提出料斗设计的要求,其次通过分析螺旋输送器的种类和特点确定了螺旋输送器的整体结构,最终对螺旋输送器工作状态受力分析并根据喂入量计算出螺旋输送器的螺旋叶片直径、螺距及芯轴轴径等关键部件的参数。(3)通过分析双螺杆挤出机的膨化原理与物料的挤出过程,总结出鸡毛在双螺杆挤出机作用下膨化的微观原理。选取啮合异向旋转的双螺杆组合方式,分析其相对运动原理及几何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对螺杆构型进行设计,选择组合式的螺杆结构并确定了螺杆的直径及有效工作区长度,设计两螺杆的中心距、输送段、压缩段、均化段的螺纹元件长度及螺距、螺纹断面形状、螺槽深度等关键参数,并通过增加剪切元件提高螺杆对羽毛的剪切力。最后对比外部加热及冷却装置的类型及优缺点,考虑实际情况选取了铸铜加热器及水冷却装置。(4)为验证设计的双螺杆羽毛挤出机的膨化效果及工作性能,进行了样机试制及试验探究,首先以羽毛膨化度、生成的膨化羽毛粉粗蛋白含量为参考依据,通过试验发现螺杆转速在50~55 r/min范围内对羽毛物料的加工效果最优。其次以羽毛膨化度、生成羽毛粉的粗蛋白含量、粗灰分、胃蛋白酶消化率及各种氨基酸含量为试验检测指标,在膨化温度200℃、羽毛物料含水率≤20%、喂入量60g/s、双螺杆转速55 r/min的试验条件下开展验证试验,试验结果发现羽毛物料的膨化度约为2.557,膨化羽毛粉中的粗蛋白含量约为89.82%,粗灰分含量为1.706%、胃蛋白酶消化率达到93.2%,产量约达到172.02kg/h。整机在连续工作时运行稳定、膨化均匀,加工生成的膨化羽毛粉粗蛋白含量高且灰分含量极低,胃蛋白酶的转化率较高,整机具有良好的加工效果。

李金凤,赵继云,刘思瑶,侯秀宁,陈相安,张学敏[6](2021)在《自走式豌豆割晒机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我国豌豆收获缺少适合机具的现状,为实现豌豆作物机械化收获,设计了4SZ-1.2型豌豆割晒机。首先,深入了解我国豌豆种植制度现状和豌豆收获技术要求,分析了机械收获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切割困难、输送堵塞、铺放缠绕等问题,设计的4SZ-1.2型豌豆割晒机主要由切割装置、防缠绕拨禾装置和输送铺放装置组成,能够有效实现豌豆作物的切割、输送和铺放作业;然后,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优的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1.03 m/s、割刀速度1.19 m/s、输送速度1.22 m/s、拨禾轮转速45.97 r/min;最后,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割晒机作业条铺整齐、割茬统一,漏割率为4.78%,收获损失率为4.96%,作业效率为0.185 hm2/h,能够满足豌豆收获要求。

芦峰[7](2021)在《碱矿渣钢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硅酸盐水泥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然而硅酸盐水泥所用原料和生产工艺加剧了对现有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与我国近年来提出的践行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相违背。高炉炼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矿渣,火电厂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若能将这些工业副产品变废为宝应用到土木工程建设中,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主题。碱矿渣混凝土正是将矿渣作为主要的胶凝材料,粉煤灰作为掺合料,用强碱溶液激发矿渣的活性,并加入粗、细骨料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其具有早强、快硬、耐腐蚀、水化热低和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但其收缩变形大的缺陷限制了其应用和推广。本文通过掺钢纤维来改善碱矿渣混凝土干燥收缩大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以钢纤维掺量为变量,开展了碱矿渣钢纤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泊松比测量试验,在此基础上对试件内部微裂缝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分析并确定不同掺量下钢纤维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钢纤维对碱矿渣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增强、增韧和阻裂效应。(2)开展不同钢纤维掺量下碱矿渣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试验,并引入损伤变量D对其材料力学行为进行描述,曲线上升段D采用威布尔分布,下降段D采用柯西分布,建立了碱矿渣钢纤维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模型,最终的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3)选取钢纤维掺量为0%、0.5%和0.9%制作简支梁构件,开展碱矿渣混凝土梁受弯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揭示其受弯过程中梁的应力应变演变规律及其裂缝发展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平截面假定对碱矿渣钢纤维混凝土梁依然适用,钢纤维的掺入能够提高抗弯承载力,增加梁的延性性能。(4)采用Ansys建立碱矿渣钢纤维混凝土梁分离模型,混凝土采用本文建立的损伤本构模型,钢筋采用双直线模型,开展其受弯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最终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张煜[8](2020)在《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为加快实现秸秆和畜禽粪便循环再生利用,提高东北地区烟草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出制备微生物菌肥的优良菌株,提出牛粪微生物菌肥优化制备工艺,并研究了制备菌肥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林间、烟地及牛粪中分离得到120株菌株中筛选出生长速率快、高效降解纤维素最佳菌株为嗜热球形脲芽胞杆菌(Ureibacillus thermosphaericus)。嗜热球形脲芽胞杆菌扩繁培养基配方:蛋白胨50 g+滤纸50 g+氯化钠50 g+碳酸钙20 g+酵母提取物10 g+蒸馏水10 L。最佳扩繁培养条件:接种量20%,温度30~35℃,pH值为7.0,转速400 r/min,通气量100 ln/h。微生物菌肥制备优化工艺为:1000 kg牛粪+25 kg秸秆+7.5 kg菌液+2.5 kg水比例混合搅拌用塑料布覆盖,堆肥底径为145 cm,高为95 cm。混料初始含水率控制在60±1%,堆肥1~6周在升温和高温阶段每3 d翻堆1次,6~12周降温阶段每7 d翻堆1次。堆肥过程中含水量保持在60±5%。堆肥过程pH范围7.3~7.8之间,总氮含量先降后升,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上升,水解氮含量亦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堆体表面向下40 cm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7.60 g/kg和15.60g/kg。制备菌肥可显着提高烟草种子“龙江911”发芽率(p<0.05)。堆肥过程中,肥堆优势细菌门从厚壁菌门(Firmicutes)向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演替,形成新微生物菌肥群落结构。嗜热球形脲芽胞杆菌在不同堆肥时期相对丰度均处于前50,但堆肥前期、中期、后期丰度呈现先降后增显着变化。说明了添加菌株对肥堆微生物群落演替的重要作用。而后通过构建生态网络图确定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及绿弯菌门在微生物群落发展中的重要性。微生物菌肥382.5 kg/hm2+烟草专用肥375 kg/hm2混合施用能够显着改善土壤pH值至烟草生长最适范围,提高土壤水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碳含量、有机质含量与蔗糖酶活性,同时对烟草的株高、茎围、叶面积、产量、氮和钾含量具有最佳促进效果。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显着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烟草代谢产物积累。单施微生物菌肥1080 kg/hm2处理对土壤总孔隙度(51.2±2.1%)、有效磷含量(25.26 mg/kg)、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提升效果均为各试验组中最佳。同时单施微生物菌肥1080 kg/hm2处理组烟草总糖、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烟草总氮/烟碱比值最优,烟草品吸质量得分最高。单施烟草专用肥会导致土壤细菌多样性降低,而施用微生物菌肥或混合施用微生物菌肥和烟草专用肥有助于改善土壤中的细菌多样性。但单施烟草专用肥与单施微生物菌肥处理组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土壤细菌多样性与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表明:有效磷、有机碳、pH、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是土壤细菌群落差异的重要驱动力。本研究优化了牛粪-秸秆堆肥技术,配制出了高效微生物菌肥,提出了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细菌多样性、提高东北地区烟草品质量和产量的微生物菌肥堆肥及施肥技术。

王琪[9](2020)在《会宝岭铁矿尾矿砂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及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文中认为尾矿是采矿企业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排出的“废弃物”,但同时又是潜在的二次资源,尾矿开采对于充分利用不可再生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但开采尾矿时尾矿边坡一旦失稳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如何保证尾矿砂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对实际工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以会宝岭铁矿尾矿砂的安全开挖为研究对象,开展尾矿砂的物理力学试验,获取尾矿砂物理力学参数,分析其变形破坏特性。采用FLAC3D软件,建立尾矿砂边坡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对影响尾矿砂安全开挖的因素如矿砂所处环境、开采工艺以及堆积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安全性分析方法,利用摩尔-库伦屈服准则从力学角度对边坡的失稳破坏机理进行了直观解释和应力分析。(2)通过对尾矿砂进行物理力学试验,确定了试样的物理力学参数。可以看到试验所取试样属于尾粉细砂。当试样含水率极小时,试样的堆积密度达到最大,尾矿砂的渗透系数随试样干密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在一定的干密度条件下,随着含水率值的增大,尾矿砂的抗剪强度指标也会随其呈现线性增长。通过对尾矿砂试样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了其应力-应变曲线及应力应变随围压的变化规律。(3)以会宝岭尾矿边坡为地质原型,选取典型剖面概化后的尾矿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开挖坡率、坡顶荷载强度、分阶方式、锚杆加固及不同含水率下尾矿砂开挖时的稳定性。通过FLAC3D软件并结合强度折减法理论对尾矿砂边坡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可知尾矿砂开挖时,开挖坡率、坡顶荷载强度、分阶方式以及锚杆加固确实对尾矿坡体应力以及变形发展产生影响。但相比一般的土体边坡,尾矿砂边坡对坡率、荷载及加固更为敏感,对分阶开挖及含水率的变化,安全系数变化幅度较小。

张潇丹[10](2020)在《河西走廊日光温室光热环境营造过程研究及数学模型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发展“戈壁农业”是缓解粮菜争地矛盾、充分利用非耕地自然资源的有效途径。日光温室是“戈壁农业”的生产单元,其运行过程遵循“零耗能”绿色建筑理念,利用太阳能为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河西走廊地区具有丰富的戈壁光热资源,保证了“戈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能源供应。甘肃农业大学设施农业课题组基于传统日光温室理论,为河西走廊地区设计了五种不同墙体结构被动式日光温室:法兰式堆砂墙体日光温室(FLG)、混凝土堆砂墙体日光温室(CLG)、石砌堆砂墙体日光温室(GLG)、空心砖堆砂墙体日光温室(HLG)、加气块堆砂墙体日光温室(ALG)。这些日光温室结构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了戈壁光热资源,推动了河西走廊戈壁地区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但是,现阶段日光温室设计过程中仍存在围护结构热工设计侧重于隔热性能、对蓄热保温的考虑不充分,未能将温室系统能量传递各环节联系起来、系统揭示日光温室光热环境营造机制,普遍依赖定性研究、未能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等问题。这使基于传统日光温室设计理论为河西走廊戈壁地区设计的典型结构日光温室不能发挥预期的效果,进而制约了生产力。为此,本研究分析了周期性外界环境条件下河西走廊典型结构日光温室光热环境营造涉及的动态传热过程,通过定量描述各能量传递环节,建立并验证了日光温室光热环境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日光温室光热环境的营造过程进行了定量刻画,并对围护结构的周期性蓄放热性能及温室环境营造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河西走廊地区日光温室结构设计、环境调控、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果如下:1.构建了日光温室光环境模型。模型将采光前屋面等效为日光温室系统的辐射光源,综合考虑了天气条件、日光温室形状参数、建筑材料光学特性、太阳辐射传播模式对日光温室光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数学语言表述不同类型辐射传递环节的特征及联系,对温室系统光环境的营造过程进行了准确刻画:首先通过建立前屋面参数方程分析了弧形前屋面变化倾角对太阳辐射透过率的影响,基于外界太阳辐射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实现了对温室光源辐射强度不均匀性的准确描述;其次,通过追踪太阳光线路径、明确光源辐射角度分布,阐明了屋面光源向室内空间的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的散布规律;最后利用迭代运算对太阳辐射在室内空间的多次反射现象进行了模拟再现。通过上述环节的逐步推进,明确了不同结构日光温室室内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及分配情况。2.构建了日光温室热环境模型。模型的构建基于采光时段日光温室集取的太阳辐射能对一个运行周期(采光时段+夜间时段)内温室系统能量平衡的影响:首先利用观测数据,初步确定了温室各部件在热环境营造中发挥的作用及换热工况,从能量传递的角度分析了温室系统整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各组成模块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以室内空气模块为核心的温室系统能量平衡方程;其次对各换热环节中不同模式(热传导、热对流、短波太阳辐射、长波热辐射)的能量传递规律进行了定量描述,同时,对温室气体发射与吸收长波辐射的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将这部分能量传递量化引入各换热环节,参与温室系统的能量平衡;最后基于不同工况对温室系统各部件的动态换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换热表面分别建立了能量平衡方程,明确了室内空气模块从温室系统中获得的各项热增益。通过联立以上数学模型,实现了对日光温室热环境营造过程的定量刻画。3.利用建立的日光温室光热环境模型,围绕河西走廊地区五种典型结构日光温室的光热环境营造过程开展了研究。以沿温室东西走向长度为1.0 m的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得出以下结论:1)五种典型结构日光温室的太阳辐射时空分布差异不明显。在作物生长空间范围(垂直高度≤2.0 m)内,太阳辐射照度由南至北、由下至上逐渐减弱,春分日采光时段的平均光照度分布为4200051000 lux,夏至日为5400057200 lux,秋分日为4000046000 lux,冬至日为2200035000 lux。夏至日靠近北墙出现平均宽1.6 m的阴影区域。2)在晴朗冬至日,FLG、CLG、GLG、HLG(ALG)集取并用于光热环境营造的有效太阳辐射分别为124.15、118.90、120.49、119.65 MJ。不同结构日光温室中太阳辐射的分配存在差异:FLG的北墙有效太阳辐射较CLG、GLG、HLG(ALG)分别多出25.4%、29.4%、34.8%,地面有效太阳辐射的偏差在6.5%以内。3)晴天条件下的一个运行周期内,相较于室外气温(-130?C),FLG、CLG、GLG、HLG、AL G室内气温平均提高26.44、24.77、24.27、22.73、22.95?C。HLG与ALG中分别出现了8.7 h与9.6 h的低温时段(<10?C)。为了消除低温环境对作物造成不利影响,HLG与ALG的运行需配备辅助加温设施。4)FLG、CLG、GLG的热稳定性优于HLG与ALG。晴天条件下的一个运行周期内,五种结构温室室内空气模块的净热增益分别为-0.0057、-0.0059、-0.0054、-0.0070、-0.0079 MJ/m3,HLG与ALG中空气热损失较其他温室平均高出23.7%与39.6%。5)在日光温室热环境营造中,北墙及地下部分发挥蓄热式换热器的作用。一个运行周期内,北墙FL、CL、GL、HL、AL的有效热蓄积/释放量分别为18.60、15.62、16.20、6.59、4.75 MJ,热效率分别为79.5%、77.1%、78.5%、60.2%、65.1%;对应地下部分的有效热蓄积/释放量分别为19.81、19.89、19.85、24.84、26.56 MJ,热效率分别为77.5%、76.9%、76.6%、80.3%、81.1%。6)夜间时段,五种结构北墙对室内空气总热损失的能量补偿分别为46.4%、42.2%、43.1%、19.8%、13.1%,对应地下部分的的能量补偿分别为51.9%、55.9%、55.0%、77.5%、83.8%。当HL与AL无法保证充足的放热量时,地下部分充分发挥其蓄热保温性能,但无法有效改善温室热环境。7)FLG、CLG、GLG、HLG、ALG的太阳辐射有效利用率分别为28.7%、27.7%、27.7%、24.5%、24.3%。FLG兼具采光、升温、保温性能优势与成本效益,充分发挥了日光温室对戈壁光热资源的利用潜能,是河西走廊地区发展“戈壁农业”首选的温室类型。

二、平面、斜面面积换算系数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面、斜面面积换算系数表(论文提纲范文)

(2)胶东地区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设计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术语表
1 引言
2 选题与文献综述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1.1 国内外金矿资源的开发与井筒建设
        2.1.2 选题的必要性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立井井壁设计的发展历程
        2.2.2 围岩分级理论在地下支护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2.2.3 流固耦合和现代新奥法理论研究发展
    2.3 研究内容、目的与技术路线
        2.3.1 金属矿硬岩井壁设计研究存在的问题
        2.3.2 研究内容、目的和技术路线
3 基于围岩衬砌统一尺度的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3.1 岩石混凝土强度对比试验
        3.1.1 井筒地质与围岩评价
        3.1.2 井筒支护体系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的研究方案
        3.1.3 力学性能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1.4 试验参数的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3.2 岩石混凝土超声波对比试验
        3.2.1 实验目的与实验设计
        3.2.2 混凝土与岩石超声波性能对比研究
    3.3 本章结论
4 基于流固耦合原理的深立井永久支护力学分析的基础理论研究
    4.1 深立井原岩自重应力场
    4.2 基于达西渗流的流固耦合力学模型解答
        4.2.1 注浆加固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
        4.2.2 注浆加固井筒的流固耦合问题解答
        4.2.3 注浆加固井筒的流固耦合解答验证
        4.2.4 注浆效果对渗流场与应力的影响
    4.3 基于线性与非线性渗流的井筒流固耦合对比研究
        4.3.1 基本假定
        4.3.2 渗流场解推导
        4.3.3 应力场解推导
        4.3.4 应力及流量分析
    4.4 井筒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围岩分级方法
        4.4.1 [BQ]围岩分级
        4.4.2 [BQ]围岩分级的改进和金矿井筒井壁结构分类
    4.5 本章结论
5 基于围岩锚固的结构力学性能参数等效的模型试验研究
    5.1 基于锚固原理的井筒力学模型理论及参数等效原理
    5.2 相似模拟试验设计
        5.2.1 试验的相似比及相似材料的选择:
        5.2.2 实验设备的设计及制作
        5.2.3 监测系统及锚杆
        5.2.4 正交试验设计
    5.3 相似模拟试验过程
    5.4 相似模拟试验数据分析
        5.4.1 围岩的位移分析
        5.4.2 井筒锚固结构参数影响分析与经验修正
    5.5 模型试验的数值分析研究
        5.5.1 预应力全长粘结锚杆数值模型建立的实现方法
        5.5.2 相似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研究
    5.6 本章结论
6 基于广义包神井壁设计理论及应用
    6.1 基于围岩分级与广义包神力学模型的井壁设计理论
        6.1.1 深部无水破碎围岩(IV级)的井壁设计理论
        6.1.2 深部高水压破碎围岩(V级)的井壁设计理论
    6.2 基于涌水量计算的注浆(锚杆)加固范围确定(新城金矿应用)
        6.2.1 新城新主井井筒工程概况
        6.2.2 新城金矿新主井锚杆设计参数的确定
    6.3 新型井壁结构设计方案
    6.4 验证井壁设计可靠性及深部井筒力学分析
        6.4.1 深部不同水平的井筒力学建模及分析
        6.4.2 深部井筒设计可靠性验证
    6.5 本章结论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木薯渣超低酸/低共熔溶剂预处理对其糖化发酵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生物质预处理技术
        1.2.1 物理预处理
        1.2.2 化学预处理
        1.2.3 物理化学预处理
        1.2.4 生物预处理
    1.3 抑制物的产生机制
    1.4 纤维素酶的水解机理和影响因素
        1.4.1 纤维素酶的水解机理
        1.4.2 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因素
    1.5 影响乙醇得率的主要因素
        1.5.1 抑制物的影响
        1.5.2 发酵工艺的影响
    1.6 生物质原料-木薯渣
        1.6.1 木薯渣生物质性质
        1.6.2 木薯渣的利用现状
    1.7 研究意义和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木薯渣超低酸预处理工艺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原料
        2.2.2 主要仪器
        2.2.3 主要化学试剂
        2.2.4 需配的主要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ULA预处理
        2.3.2 ULA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2.4 分析方法
        2.4.1 化学组分分析
        2.4.2 水解液中糖含量的测定
        2.4.3 水解液中抑制物的测定
        2.4.4 表面形态分析
        2.4.5 结晶度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响应面法优化预处理工艺参数
        2.5.2 预处理后残渣的组分分析
        2.5.3 表面形态分析
        2.5.4 结晶度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木薯渣超低酸预处理后的酶水解及乙醇发酵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原料
        3.2.2 主要仪器
        3.2.3 主要化学试剂
        3.2.4 需配的主要试剂
        3.2.5 菌株和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预处理残渣的酶水解
        3.3.2 酶水解液的发酵
    3.4 分析方法
        3.4.1 化学组分分析
        3.4.2 酶活的测定
        3.4.3 水解液中糖含量的测定
        3.4.4 水解液中抑制物的测定
        3.4.5 乙醇含量的测定
        3.4.6 葡萄糖得率和乙醇得率的计算
    3.5 结果与讨论
        3.5.1 预处理残渣酶解条件的优化
        3.5.2 预处理对酶水解效率的影响
        3.5.3 附着纤维素酶的回收再利用
        3.5.4 酶水解液发酵产乙醇
        3.5.5 主要物质成分走向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木薯渣对其糖化发酵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原料
        4.2.2 主要仪器
        4.2.3 主要化学试剂
        4.2.4 菌株和培养基
    4.3 实验方法
        4.3.1 DES预处理
        4.3.2 预处理残渣的酶水解
        4.3.3 酶水解液的发酵
    4.4 分析方法
        4.4.1 化学组分分析
        4.4.2 酶活的测定
        4.4.3 水解液中糖含量的测定
        4.4.4 水解液中抑制物的测定
        4.4.5 乙醇含量的测定
        4.4.6 表面形态分析
        4.4.7 结晶度分析
        4.4.8 葡萄糖得率和乙醇得率的计算
    4.5 结果与讨论
        4.5.1 低共熔溶剂的筛选
        4.5.2 DES预处理后残渣的组分和结构表征分析
        4.5.3 ChCl:FA预处理条件的优化
        4.5.4 预处理残渣酶解条件的优化
        4.5.5 预处理对酶水解效率的影响
        4.5.6 附着纤维素酶的回收再利用
        4.5.7 酶水解液发酵产乙醇
        4.5.8 低共熔溶剂的回收再利用
        4.5.9 主要物质成分走向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面层的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透水混凝土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件制备
    2.1 试验原材料
    2.2 正交试验设计
        2.2.1 正交试验方法
        2.2.2 正交试验分组
    2.3 配合比试验设计
        2.3.1 配合比设计原则
        2.3.2 配合比设计方法
    2.4 试件制备
        2.4.1 搅拌工艺
        2.4.2 成型工艺
        2.4.3 养护工艺
第3章 透水混凝土力学、透水及耐撞磨性能研究
    3.1 试验性能测试方法
        3.1.1 孔隙率测试方法
        3.1.2 透水系数测试方法
        3.1.3 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3.1.4 抗折强度测试方法
        3.1.5 耐撞磨性能测试方法
    3.2 孔隙率和透水系数测试结果与分析
        3.2.1 极差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试验结果分析
        3.2.2 纤维掺量对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影响
        3.2.3 水胶比对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影响
        3.2.4 粉煤灰掺量对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影响
        3.2.5 可分散性乳胶粉掺量对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影响
        3.2.6 再生骨料掺量对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影响
    3.3 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测定结果及分析
        3.3.1 极差法和方差法对试验结果分析
        3.3.2 纤维掺量对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
        3.3.3 水胶比对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
        3.3.4 粉煤灰掺量对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
        3.3.5 乳胶粉掺量对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
        3.3.6 再生骨料掺量对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
    3.4 撞磨损失率测定结果及分析
        3.4.1 极差法和方差法对试验结果分析
        3.4.2 纤维掺量对撞磨损失率的影响
        3.4.3 水胶比对撞磨损失率的影响
        3.4.4 粉煤灰掺量对撞磨损失率的影响
        3.4.5 乳胶粉掺量对撞磨损失率的影响
        3.4.6 再生骨料掺量对撞磨损失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面层的路用性能研究
    4.1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路面铺设预试验
        4.1.1 施工配合比设计
        4.1.2 结构组合设计
        4.1.3 确定试验路面表层整平工艺
        4.1.4 预试验路面施工
    4.2 试验路面铺设
        4.2.1 试验设计
        4.2.2 现场施工
    4.3 性能测试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饲料羽毛粉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3 羽毛膨化工艺的研究
    1.4 双螺杆挤出机的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双螺杆挤出机的发展
        1.4.2 双螺杆挤出机挤压系统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羽毛物理机械特性测定与分析
    2.1 鸡毛几何尺寸的测定
    2.2 含水率的测定
    2.3 羽毛的堆积密度
    2.4 摩擦角的测定
    2.5 自然休止角的测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喂入装置设计
    3.1 喂入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3.2 入料斗的设计
    3.3 螺旋推送器的主要参数设计
        3.3.1 螺旋输送器的种类和特点
        3.3.2 羽毛物料输送时的受力分析
        3.3.3 输送量
        3.3.4 螺旋叶片直径与螺距
        3.3.5 转速的计算
        3.3.6 螺旋芯轴轴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螺杆挤出理论与螺杆关键参数设计研究
    4.1 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过程及羽毛膨化原理
    4.2 双螺杆的啮合方式与旋向选择
    4.3 啮合异向双螺杆运动原理
    4.4 螺杆构型设计
        4.4.1 螺杆的整体结构设计
        4.4.2 螺杆主要参数
        4.4.3 螺杆各段主要参数选择与确定
    4.5 机头的选择
    4.6 加热与冷却装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螺杆羽毛挤出机试验分析
    5.1 试验准备
        5.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5.1.2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5.2 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5.2.1 试验参数确定及分析
        5.2.2 验证试验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自走式豌豆割晒机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1.1整机结构
    1.2工作原理
    1.3主要技术参数
2关键部件设计
    2.1切割装置
    2.2防缠绕拨禾轮
        2.2.1拨禾轮运动分析
        2.2.2拨禾轮结构设计
    2.3输送铺放装置
        2.3.1抖动导流板设计
        2.3.2铺放挡板设计
3试验与结果分析
    3.1试验条件
    3.2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2.1试验设计
        3.2.2试验结果分析
        3.2.3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
    3.3田间验证试验
4结论

(7)碱矿渣钢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碱矿渣胶凝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纤维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力学性能
        1.3.2 纤维与水泥基混合物界面的粘接性能
        1.3.3 纤维对混凝土基体的增强、增韧机理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课题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6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碱矿渣钢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原料及试验方案
        2.1.1 原材料与配合比
        2.1.2 试验方案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抗压强度
        2.2.2 弹性模量
        2.2.3 裂缝损伤程度分析
        2.2.4 应力应变关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碱矿渣钢纤维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
    3.1 损伤力学理论
    3.2 混凝土损伤变量的确定
        3.2.1 材料退化法
        3.2.2 经验公式法
        3.2.3 能量损失法
        3.2.4 能量等价法
        3.2.5 应变率和有效应力变化率法
        3.2.6 细观统计概率密度法
    3.3 碱矿渣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的研究
        3.3.1 上升段
        3.3.2 下降段
    3.4 碱矿渣混凝土本构关系各参数意义
    3.5 碱矿渣混凝土临界损伤
    3.6 碱矿渣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碱矿渣钢纤维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4.1 试件设计
    4.2 试验准备
    4.3 加载方案
    4.4 试验现象
    4.5 平截面假定适用性分析
    4.6 荷载-跨中挠度分析
    4.7 荷载-跨中钢筋应变分析
    4.8 承载力分析
    4.9 有限元分析
        4.9.1 模型与单元
        4.9.2 材料模型及屈服准则
        4.9.3 有限元分析结果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8)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肥料研究国内外概述
        1.1.1 无机肥料
        1.1.2 有机肥料
        1.1.3 微生物菌肥
        1.1.4 微生物菌株筛选
        1.1.5 微生物菌肥作用机理
    1.2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2.1 种植区土壤研究概述
        1.2.2 高通量测序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2.3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
        1.2.4 土壤酶活性对土壤的影响
    1.3 烟草研究概述
        1.3.1 烟草的种类与分布
        1.3.2 烟草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1.3.3 烟草的经济价值
    1.4 微生物菌肥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
        1.4.1 微生物菌肥在农业中的应用
        1.4.2 微生物菌肥在林业中的应用
        1.4.3 微生物菌肥在烟草种植中的应用
        1.4.4 微生物菌肥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筛选与扩繁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培养基
    2.2 研究方法
        2.2.1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分离
        2.2.2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筛选
        2.2.3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鉴定
        2.2.4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扩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种类
        2.3.2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制备
        2.3.3 微生物菌肥菌株的扩繁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3 微生物菌肥的制备及营养成分分析
    3.1 实验试剂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试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微生物菌肥的制备
        3.2.2 温度、pH和含水量的测定
        3.2.3 有机碳的测定
        3.2.4 氮的测定
        3.2.5 有效磷的测定
        3.2.6 速效钾的测定
        3.2.7 微生物菌肥品质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微生物菌肥的堆积条件
        3.3.2 微生物菌肥养分分析
        3.3.3 微生物菌肥品质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微生物菌肥堆积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样品采集及处理方法
    4.2 研究方法
        4.2.1 试验流程
        4.2.2 微生物基因组总DNA提取
        4.2.3 基因扩增序列及高通量测序
        4.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微生物菌肥制肥过程中群落的OTU差异
        4.3.2 物种分类分析
        4.3.3 Beta多样性分析及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
        4.3.4 微生物菌肥的群落网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微生物菌肥对烟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设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1.3 主要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烟草农艺性状的测定
        5.2.2 烟草品质的测定
        5.2.3 烟草品吸质量的评价标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5.3.2 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的影响
        5.3.3 烟草品吸质量的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肥力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6.1 材料与试剂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试剂
        6.1.3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微生物菌肥处理后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6.2.2 微生物菌肥处理后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
        6.2.3 微生物菌肥处理后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6.2.4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的高通量测序
        6.2.5 结果与分析
        6.2.6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6.2.7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6.2.8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2.9 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9)会宝岭铁矿尾矿砂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及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2 尾矿砂开挖过程失稳破坏机理
    2.1 尾矿砂的开采和堆积特征
    2.2 尾矿砂开挖安全性影响因素
    2.3 尾矿砂的失稳破坏机理和类型
    2.4 尾矿砂开挖安全性分析方法
3 尾矿砂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3.1 工程背景
    3.2 尾矿砂的物理特性试验
    3.3 尾矿砂的力学特性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尾矿砂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
    4.1 FLAC 3D及强度折减法介绍
    4.2 参数选取及数值模型的建立
    4.3 开挖坡率对尾矿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4 加载强度对尾矿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5 分阶方式对尾矿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6 支护对尾矿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7 含水率对尾矿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河西走廊日光温室光热环境营造过程研究及数学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日光温室的运行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日光温室的光环境研究
        1.3.2 日光温室的热环境研究
    1.4 本研究的切入点
    1.5 本研究的研究思路
    1.6 研究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西走廊日光温室典型结构及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
    2.1 日光温室结构类型与设计参数
        2.1.1 法兰式堆砂墙体日光温室(FLG)
        2.1.2 混凝土堆砂墙体日光温室(CLG)
        2.1.3 石砌堆砂墙体日光温室(GLG)
        2.1.4 空心砖堆砂墙体日光温室(HLG)
        2.1.5 加气块堆砂墙体日光温室(ALG)
    2.2 日光温室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日光温室光环境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3.1 日光温室的光环境
        3.1.1 日光温室光环境的特征
        3.1.2 日光温室光环境的定义
    3.2 日光温室光环境模型的构建
        3.2.1 外界太阳辐射环境的计算
        3.2.2 日光温室前屋面参数方程的建立
        3.2.3 日光温室前屋面拦截外界太阳辐射的计算
        3.2.4 日光温室前屋面捕获外界太阳辐射的计算
        3.2.4.1 日光温室前屋面的太阳辐射透过率
        3.2.4.2 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捕获量
        3.2.5 日光温室室内太阳辐射环境的计算
        3.2.5.1 室内太阳直接辐射
        3.2.5.2 室内太阳散射辐射
        3.2.5.3 室内太阳辐射的多次反射
        3.2.5.4 日光温室室内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与分配
    3.3 日光温室光环境模型的验证
        3.3.1 室外太阳辐射的验证
        3.3.2 室内太阳辐射的验证
    3.4 日光温室光环境模型的应用
        3.4.1 日光温室室内太阳辐射的季节性空间分布
        3.4.2 日光温室室内太阳辐射的分配及温室系统的有效太阳辐射
        3.4.3 保温被卷放位置的优化
    3.5 小结
第四章 日光温室热环境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4.1 日光温室热环境营造涉及的物理过程
    4.2 日光温室热环境模型的构建
        4.2.1 基于日光温室系统热状况的模型假设
        4.2.1.1 日光温室室内环境因素的测试
        4.2.1.2 日光温室室内环境因素的空间变化规律
        4.2.1.3 日光温室室内空间的长波热辐射计算
        4.2.1.4 日光温室热环境模型构建的假设条件
        4.2.2 日光温室系统组成模块的能量平衡方程
        4.2.3 日光温室蓄热部件周期性换热过程的计算
        4.2.4 日光温室热环境模型的运行
    4.3 日光温室热环境模型的验证
    4.4 日光温室热环境模型的应用
        4.4.1 日光温室室内空间的传热模式分析
        4.4.2 五种结构日光温室的温度环境变化规律
        4.4.3 五种结构日光温室室内空气模块的能量收支状况
        4.4.3.1 室内空气模块的累积热增益
        4.4.3.2 室内空气模块的瞬时热增益
        4.4.4 五种结构日光温室蓄热部件的周期性换热性能分析
        4.4.4.1 蓄/放热阶段日光温室蓄热部件内外表面的累积传热量分析
        4.4.4.2 日光温室蓄热部件的动态传热分析
        4.4.5 五种结构日光温室的太阳辐射能利用率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四、平面、斜面面积换算系数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的新农村零能耗住宅协同设计方法研究[D]. 芮阅.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胶东地区金矿高水压千米深立井井壁设计理论与应用[D]. 徐衍. 北京科技大学, 2021
  • [3]木薯渣超低酸/低共熔溶剂预处理对其糖化发酵影响的研究[D]. 李富强. 广西大学, 2021(12)
  • [4]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面层的路用性能研究[D]. 金永报.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5]双螺杆羽毛挤出机关键部件设计及试验研究[D]. 李浩泽. 山东理工大学, 2021
  • [6]自走式豌豆割晒机设计与试验[J]. 李金凤,赵继云,刘思瑶,侯秀宁,陈相安,张学敏. 农业机械学报, 2021(03)
  • [7]碱矿渣钢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 芦峰.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8]微生物菌肥对烟草品质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 张煜.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9)
  • [9]会宝岭铁矿尾矿砂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及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D]. 王琪. 山东科技大学, 2020
  • [10]河西走廊日光温室光热环境营造过程研究及数学模型构建[D]. 张潇丹.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平面坡面面积换算系数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