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发展史谈数学学习

从数学发展史谈数学学习

一、从数学发展史,谈数学学习(论文文献综述)

张鹤鹏[1](2019)在《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文中认为“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和乏味,其实不然,数学学科本身是生动的且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只不过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中难以体现而已。但是,自从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对数学教育理念有了新的阐述之后,人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印象也随之有了新的改观,数学史的教育功能也愈发的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外的数学史家对数学史的教育功能也进行着更深层次的探讨,其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在相继完善。所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使用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数学史自身的教育功能能够使其在日常教学中产生正向的影响,除了能够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第一印象,还能够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成绩。其次,学生通过对数学史的了解,能够接触到课本之外的相关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完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立完整且正确的认知结构体系。但是,通过实习许多发现一线数学教师由于各种因素在教学中很少将数学史运用到课堂中,或者说对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有些学校口头上虽然喊着要加快数学史进入课堂的口号,但实际上还是进行“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这些学校往往只是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也没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生产间的联系,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在基于课程改革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需求下,且认真研究了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在对三所学校部分学生和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数学史在教学中的渗透并不理想,然后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优化课本中的数学史相关知识的策略、“历史发生原理”策略、“数学史问题”策略“再创造”策略及“数学知识发展”的解题策略等具有实际价值的策略,同时,设计相应案例以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希望借此促进数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纠正传统教学中只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的误区,打破传统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发挥数学史在彰显数学思想和方法、揭示数学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澄清数学事实以及提升学生爱国情怀等方面的价值。

杨慧娟[2](2003)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标准》的指导下,数学课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于中学生面前,新的数学课程要实现的目标是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如何才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如何在数学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同时也特别是对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实现《标准》所提出的数学学习的目标?显然传统的数学学习策略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看到学生过去所取得的辉煌的数学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传统的数学学习策略的弊端……。 新的数学课程、新的数学课本、新的学习目标要求新的数学学习策略与之相适应,所以,构建新的数学学习策略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对《标准》的总体目标及学习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标准》指导下的新的数学学习策略的体系,并分析了新的数学学习策略所呈现出的新的特点: ——数学学习策略的过程性; ——数学学习策略的群体性; ——数学学习策略的活动性; ——数学学习策略的个体性; ——数学学习策略的现代化; 构建新的数学学习策略体系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认知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数学学习的研究,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关于数学学习的研究,“建构主义提供的是关于数学学习认识论的分析,相对于学习心理的实证研究而言,它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更为根本的”。建构主义的核心认为:知识并非主体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所以,在新的学习策略体系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策略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而设计,目标是为了实现学生的数学认知的发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在新的数学学习策略体系中,虽然一切都是围绕学生而设计,但我们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都融入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规范引导使得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具有组织化与社会化。

韩雪莹[3](2020)在《小学数学课外阅读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校教育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直被反复强调,然而在语文课外阅读颇受重视的同时,数学课外阅读却常常被忽视。近年来,数学文化和数学史在教育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数学课外阅读也正逐步受到世界各国教育专家的关注,其价值可见一斑。但是现实中广大师生和家长对数学课外阅读的认知存在偏差和不足。为摆正人们对数学课外阅读的认识,改观数学课外阅读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位现象,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本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课外阅读有何价值功能?有哪些实现其育人价值的有效路径?在论证数学课外阅读的价值功能的前提下,为保证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先用问卷调查法了解L小学学生的数学课外阅读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实际情况开展行动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开展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能有效实现其育人价值,继而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策略、建议。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数学课外阅读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功能,包括有助于增长自然科学知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但是调查发现,在教育实际中,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现状存在阅读资源量不足、质不佳;阅读品质低、计划性差;缺少评价反馈、教师指导;读书氛围不浓等诸多问题。据此,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出有利于数学课外阅读教育价值实现的路径,包括加强阅读环境建设,进行阅读指导,建立阅读评价机制,以及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几个方面。

郭伟[4](2005)在《中职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过程中,我国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培养大批高新技术人才,也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低技术产业仍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岗位仍需要大量中初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的提高,职业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冷落,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致使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不断的下降,造成职业教育的滑坡。但由于普通高中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高等学校选送人才,而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中不同,它是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基层劳动力。中职学校及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提高劳动技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劳动力。 数学教育作为提高中职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近年来却出现了教师教学难、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断降低的局面,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本文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及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情况,然后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和中职数学教育的要求,提出激发和培养中职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中职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和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本文按照教师、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方法三部分来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教学,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能力和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劳动者。

徐彦辉[5](2002)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探究教学问题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对数学探究教学的理论作了探讨,对数学探究教学在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数学探究教学的实施从管理、教师培训、实施策略三个层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全文分以下三个部分: 一、数学探究教学的理论探讨 本部分通过探究教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论述了国家数学课程改革中提倡探究教学的背景;探讨了数学探究教学的内涵,价值以及数学探究教学实施中的课堂条件、分级、类型及设计等。 二、初中新课程实施中数学探究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本部分根据笔者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数学探究教学实施状况进行的调研,分析了数学探究教学的优势:数学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数学探究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数学探究教学很难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很难结合具体内容组织探究课,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三、对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探究教学问题的思考 本部分运用数学探究教学的有关理论,在对实验区数学探究教学实施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数学探究教学的实施从管理、教师培训、实施策略三个层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张红生[6](2006)在《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成绩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从某些方面说甚至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学习成绩差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造成学习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学习障碍所致,因此搞清楚学习的障碍的成因就成为解决这些障碍的关键所在.西方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悠久,从1896年摩根发现词盲现象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的研究应该起始于从本世纪80年代末,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科研意识的不断提高,此项研究已越来越受到教育各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医学界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学扩招,高校扩招,高中入学率也在不断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就凸现出来,尤其是文科生的学习困难、学习障碍问题尤为突出,从我连续几年带高考班来看,文科生的数学成绩已经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主要科目,从那些考入名牌及重点院校的文科尖子生的数学成绩不高,在高考各科中含金量偏低来看,文科生在数学学习上确实存在着障碍,因此本文以高中文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了高中文科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障碍的具体表现,形成这些学习障碍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根据这些原因和障碍的具体表现,提出了针对文科学生学习障碍的教学对策。根据调查,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的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学习环境型障碍和教育失误型障碍等几个方面.形成这些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原因、教师原因、家庭和社会原因。学生原因主要有:文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动机不纯,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标不够明确,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内动力;在数学学习意志上比较薄弱;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对成功的体验,影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自己的期望虽高,可是这种期望不是他们内在的需要,因此不能化为学习的驱动力;文科生普遍存在考试的焦虑心理,影响学习成绩。教师原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使学生产生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死板也是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是学生产生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家庭和社会原因主要是:家长很少学习,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父母对学生的学习不关心或者关心的方式不好,家长很少与学校、老师联系,家庭学习条件不好都容易引起学习障碍;社会对学生的认可不够,缺少良好的社会学习大环境,就业门路窄,就业形势不好,不良的金钱观的影响都会是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对于影响文科生数学学习的这些障碍,本文提出了对于不同学习障碍分类教学对策,对于学生认知障碍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观念,把学生放在认知的主体位置上;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多方位,多角度,多重复,多交叉,牢固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新旧知识的关联,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为新旧知识之间牵线搭桥;对于文科生的学习方法,应该经常给与指导;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学生情感障碍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学识水平影响学生,促使情感发生正向迁移;改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失误归因;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意志障碍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策略:首先应该让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树立远大的志向;其次要培养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第三要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第四锻炼意志应从小事入手,应持之以恒;第五要抓住数学史中的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的意志;第六巧设问,低坡度,尝试成功,锻炼意志。对于学生学习环境型障碍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策略:改善学校和班级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经常和家长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学习氛围;尽量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教育失误型障碍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策略:改革教育体制,实行多元评价机制;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人人可成才”的理念。

张卫华[7](2013)在《高中美术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及近年来高校招生的激烈竞争,加之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很多文化课成绩欠佳的高中生把艺术高考作为一条通往高校的捷径。美术生也是随着这个潮流而产生的高考大军。他们大部分以文科为主,数学基础薄弱。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成为进入理想高校的主要障碍。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数学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学的应用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作为当今社会的新型人才,一定要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美术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值得关注。本文在第一章中首先系统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高中美术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研究做了综述。通过综述,笔者发现,当前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数学素养研究,自主学习研究,学习效果研究,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而关于高中美术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鲜有详细的研究。其次,在第二章阐述了本文中的概念界定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首先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介绍了数学学习能力的含义。然后结合高中美术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美术生的思维特征,寻找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差异教学理论,能力的心理表征,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第三,为了对当前美术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状况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笔者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寻找出高中美术生与普通类学生数学学习的区别和影响美术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因素。结合目前高中美术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从他们数学学习能力偏低的现状入手,分析了这种情况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第四,根据第三、四章中的所提及现象,尤其是其中的原因,提出了培养高中美术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对美术班数学教师的要求;对美术生数学学习的要求,重在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用艺术感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用数学美提高美术专业水平。研究表明,高中美术生数学学习能力既有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的影响,又有数学基本功方面的因素。所以在美术班的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家庭环境、意志力等因素,更要重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数学基本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并针对美术生的思维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和引导方法,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美术生摆脱数学学习能力偏低的现状,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蒋杏芬[8](2006)在《谈数学学习的“再创造”》文中指出

王铮[9](2009)在《“再创造”教学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概念是对一类数学现象的本质的反映,是学生解题时思维的核心,但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不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注重结果的灌输,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降.荷兰着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再创造”应贯串于数学教育的全过程.应将数学教育作为一个活动来加以分析.本文拟研究“再创造”教学法与数学概念教学相结合,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应用“再创造”教学法.本文首先梳理了研究概念教学以及“再创造”教学法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和数学概念的基本特性,联系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的理论,分析了数学概念“再创造”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的基本环节,结合实例分析在“再创造”课堂中所要遵循的原则,并从“再创造”的角度对高中概念进行分类.本文还通过访谈和测验的方法检验“再创造”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通过一个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以及测试卷检测“再创造”教学模式和传统模式教学成绩的差异,表明“再创造”教学法在概念教学中确实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朱福胜[10](2001)在《数学观、认知心理与数学学习》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探讨数学观念的基础上,应用认知心理学原理来研究数学学习的对象及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 数学观念;第二章 认知学习理论;第三章 数学学习。 第一章,根据数学自身的特点,结合数学发展的历史,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对数学观念进行分析,提出个体的一些见解。第二章,主要阐述认知学习理论关于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知识的应用的有关观点并进行思考。第三章,在上述二章的基础上,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围绕数学应“学什么”与“怎么学”展开讨论,研究了数学学习的主要对象,提出了数学学习方法与策略。 本文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专家批评与指正。

二、从数学发展史,谈数学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数学发展史,谈数学学习(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改革实践的需求
        1.1.2 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需求
    1.2 研究的意义
        1.2.1 数学史融入教学对教师的意义
        1.2.2 数学史学习对学生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综述
        2.1.1 国内研究综述
        2.1.2 国外研究综述
    2.2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数学史融入的教育学基础
        2.2.2 数学史融入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 数学史的概念界定及其融入价值
    3.1 数学史概念界定
        3.1.1 数学史的内涵
        3.1.2 数学史的特征
        3.1.3 数学史研究的发展
        3.1.4 数学史研究的内容
        3.1.5 数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3.2 数学史融入教学的价值分析
        3.2.1 通过数学史教学,有助于彰显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3.2.2 通过数学史教育,有助于揭示数学规律
        3.2.3 通过数学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4 通过数学史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四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4.1 访谈设计
        4.1.1 调查目的
        4.1.2 访谈对象及设计
    4.2 访谈结果及分析
        4.2.1 访谈结果
        4.2.2 访谈结果分析
    4.3 问卷设计
        4.3.1 调查目的
        4.3.2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4.4 调查问卷的分析
        4.4.1 整体分析
        4.4.2 男女差异性分析
        4.4.3 学校差异性分析
        4.4.4 研究结果综述
第五章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策略及案例
    5.1 提高教师数学史素质的策略
        5.1.1 观念重建策略:挑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5.1.2 平台构建策略:让教师在合作和交流中提高教学技能
        5.1.3 内外驱动策略:通过各种手段与方式,增强教师阅读和运用数学史积极性
        5.1.4 因势利导策略:结合高考要求,发挥数学史的价值
    5.2 数学史融入教学过程的策略
        5.2.1 优化课本中的数学史相关知识
        5.2.2 “历史发生原理”策略
        5.2.3 “数学史的问题”策略
        5.2.4 “再创造”策略
        5.2.5 “数学知识发展”的解题策略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点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B 高中生对数学史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
致谢

(2)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 关于国家课程标准
    1.2 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章 学习策略与数学学习策略
    2.1 学习策略的起源
    2.2 学习策略的概念
    2.3 学习策略的成分与层次
    2.4 关于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第三章 传统的数学学习策略的利弊分析
    3.1 对传统的数学学习策略的剖析
        3.1.1 传统的大训练量的合理性
        3.1.2 大量训练带来的弊端
    3.2 模式识别与数学学习策略
第四章 新的数学学习策略体系的构建与特点分析
    4.1 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数学教学目标
    4.2 国际上其它国家的学习者所采取的数学学习策略
    4.3 新的数学学习策略体系的构建
    4.4 新的数学学习策略的特点分析
        4.4.1 数学学习策略的过程性
        4.4.2 数学学习策略的群体性
        4.4.3 数学学习策略的活动性
        4.4.4 数学学习策略的个体性
        4.4.5 数学学习的现代化
第五章 新的数学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
    5.1 认知科学的发展对国际数学学习研究的推动
    5.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数学学习研究的影响
    5.3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
    5.4 元认知理论的发展对数学学习策略的启示
    5.5 数学学习与非认知因素关系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5.6 数学学习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的不足之处
附页:中学生数学学习调查表
参考文献
后记

(3)小学数学课外阅读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由
        1. 重视数学课外阅读是克服当下数学教育弊病的需要
        2. 重视数学课外阅读是利用信息时代数学资源的需要
        3. 重视数学课外阅读是当前数学教学变革的重要趋势
    (二)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阅读研究历史进程
        2. 数学阅读研究现状
        3. 课外阅读研究现状
        4. 已有研究的启示
    (三)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四) 研究方法和思路
        1. 文献法
        2. 问卷调查法
        3. 访谈法
        4. 行动研究法
        5. 研究思路
    (五) 相关概念界定
        1. 数学阅读
        2. 课外阅读
        3. 数学课外阅读
一、数学课外阅读的价值功能
    (一) 求知价值,有助于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二) 开智价值,有助于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三) 乐趣价值,有助于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二、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
    (一) 调查设计
        1. 调查目的
        2. 调查对象
        3. 调查工具
        4. 调查内容
    (二) 结果分析
        1. 阅读态度
        2. 阅读书籍
        3. 阅读时间
        4. 阅读习惯
        5. 阅读指导
    (三) 问题分析
        1. 阅读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理想
        2. 阅读过程的计划和方法不理想
        3. 阅读学习的指导与反馈不理想
        4. 阅读环境的建设与优化不理想
三、指导小学生进行数学课外阅读的行动研究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计划
    (三) 研究过程
        1. 第一轮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指导
        2. 第二轮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指导
        3. 第三轮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 研究结果
        1. 数学课外阅读的兴趣获得提升
        2. 数学课外阅读的习惯有所改观
        3. 数学课外阅读的质效有所提高
        4. 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所增强
    (五) 研究评价总结
四、数学课外阅读价值的实现路径
    (一) 加强阅读环境建设,为数学课外阅读创造优良条件
        1. 供给推荐书籍,保障阅读的物质基础
        2. 营造读书氛围,创造阅读的人际佳境
    (二) 进行阅读指导引导,使数学课外阅读提升质量效果
        1. 指导读书方法
        2. 培养读书习惯
    (三) 建立阅读评价机制,为数学课外阅读提供及时反馈
        1. 教师评价
        2. 学生互评
        3. 自我评价
    (四) 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使数学课外阅读保持充足动力
        1. 书籍推荐类活动
        2. 专题交流类活动
        3. 竞争比赛类活动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情况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三: 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情况访谈提纲(家长版)
致谢

(4)中职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问题的提出
    1.1 中职教育的历史、现实地位及作用
    1.2 中职生的现状和数学兴趣情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兴趣的概念、分类及其功能
    2.1 兴趣的定义
    2.2 兴趣的种类
    2.3 兴趣的功能
3. 中职生数学兴趣特征的调查和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选择和依据
    3.2 调查方法的选择和依据
    3.3 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
4. 中职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对策研究
    4.1 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中的主导作用
    4.2 合理安排数学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4.3 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中职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教学尝试
    案例一:“指数函数”一节的教学
    案例二:“椭圆”一节的教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原创性声明

(5)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探究教学问题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 数学探究教学的理论探讨
    (一) 数学探究教学的背景
        1、 探究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2、 数学发现的经验性
        3、 探究教学——数学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二) 数学探究教学的内涵
        1、 数学探究教学的定义
        2、 数学探究教学的特征
    (三) 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
    (四) 数学探究教学的实施
        1、 数学探究教学的分级
        2、 数学探究教学的课堂条件
        3、 数学探究课的组织
        4、 数学探究教学的设计
二、 数学探究教学在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一) 基本情况
        1、 调查对象与样本的选择
        2、 调查的方法与工具
        3、 调查过程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
        (1) 教师对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表现的认识
        (2) 教师对自己在探究教学中角色的认识
        (3) 教师对数学教材中注重探究的看法
        2、 学生对自己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表现的认识
        3、 学生对教师在数学探究教学中的表现的评价
三、 对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探究教学问题的思考
    (一) 数学探究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
    (二) 数学探究教学对教师培训的建议
        1、 注重培养教师探究教学的观念
        2、 坚持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等进行行动研究
        3、 切实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三) 数学探究教学实施策略
        1、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注重培养让学生作思维实验
        5、 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想象和联想能力
        6、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联系和选择能力
        7、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
        8、 加强问题的变式、引申与推广,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能力
        9、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反思
        10、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
        11、 注重数学美的教育
        12、 注意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教育
结束语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的表述
2、文献综述
    2.1 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的研究
    2.2 数学学习障碍的对策研究
3、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的方法
4、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具体表现
        4.1.1 认知障碍及其表现
        4.1.2 情感障碍的及其表现
        4.1.3 意志障碍的及其表现
        4.1.4 学习环境型障碍及其表现
        4.1.5 教育失误型障碍及其表现
    4.2 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4.2.1 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原因
        4.2.2 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教师原因
        4.2.3 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家庭和社会原因
    4.3 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教学对策
        4.3.1 认知障碍的教学对策
        4.3.2 情感障碍的教学对策
        4.3.3 意志障碍的教学对策
        4.3.4 学习环境型障碍的教学对策
        4.3.5 教育失误型障碍的教学对策
5、启示与建议
    5.1 数学学习障碍研究的启示
    5.2 数学学习障碍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中美术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国内外有关学习能力的研究综述
    三、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方法及意义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中美术生与普通类学生的数学学习比较
    一、 高中美术生与普通类学生数学已有发展水平的比较
    二、 高中美术生与普通类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比较
第四章 高中美术生数学学习能力偏低的原因探讨
    一、 针对美术生数学基本功的调查统计及结果分析
    二、 针对美术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统计及结果分析
    三、 对美术班数学教师的调查分析
    四、 对我国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体制的一点思考
第五章 培养高中美术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 更新教学观念,寻求适合美术生思维特点的教学举措
    二、 给予美术生恰当的学法指导,消除数学学习挫败感
    三、 转变美术生的数学学习观念,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四、 用艺术感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用数学美提高美术专业水平
    五、 针对美术生的教学思路及案例
第六章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再创造”教学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 课题的提出
        1.1 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1.2 传统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3 数学概念学习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数学概念学与教的研究成果
        2.1.1 奥苏伯尔的概念获得类型
        2.1.2 传统建构主义概念学习观
        2.1.3 杜宾斯基的APOS理论
    2.2 “再创造”教学理论的产生
        2.2.1 数学教育中的现实
        2.2.2 数学化
        2.2.3 再创造
    2.3 “再创造”教学理论的发展情况
    2.4 对“再创造”教学理论的研究
        2.4.1 “再创造”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2.4.2 “再创造”教学的环节和流程
        2.4.3 创设“再创造”课堂学习的环境
        2.4.4 “再创造”教学中不同学生层次的设置
第3章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1 文献分析法
    3.2 访谈调查法
    3.3 实验研究法
第4章 数学概念的再创造教学模式
    4.1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理论基础
        4.1.1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必要性
        4.1.2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可行性
        4.1.3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特点
        4.1.4 再创造角度的高中数学概念分类
    4.2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的原则
        4.2.1 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4.2.2 数学化原则
        4.2.3 最近发展区的原则
    4.3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基本环节
        4.3.1 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3.2 营造民主氛围,给学生“再创造”的空间
        4.3.3 引导学生“再创造”,注重数学思想的应用
        4.3.4 概念的符号化
    4.4 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再创造”课堂实例
第5章 对“再创造”模式下教学效果的检验
    5.1 实验研究
        5.1.1 教学过程
        5.1.2 试卷成绩和结果分析
    5.2 访谈调查
第6章 对“再创造”教学模式的反思
    6.1 影响学生再创造的因素
        6.1.1 情景的创设
        6.1.2 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和数学能力
    6.2 实施“再创造”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及对教师的建议
    6.3 “再创造”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6.4.1 数学概念“再创造”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测量与评价
        6.4.2 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附录1 关于“再创造”教学法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椭圆的定义测验卷
致谢

(10)数学观、认知心理与数学学习(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数学观念
    第一节 绝对主义观与可误主义观
    第二节 经验论与先验论
    第三节 数学真理的发现
第二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知识的获得
    第二节 知识的记忆
    第三节 知识的应用
第三章 数学学习
    第一节 数学学习的对象
    第二节 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四、从数学发展史,谈数学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D]. 张鹤鹏.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2]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D]. 杨慧娟. 重庆师范大学, 2003(04)
  • [3]小学数学课外阅读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 韩雪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4]中职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D]. 郭伟.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7)
  • [5]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探究教学问题之研究[D]. 徐彦辉. 西北师范大学, 2002(01)
  • [6]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D]. 张红生.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5)
  • [7]高中美术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 张卫华.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8)
  • [8]谈数学学习的“再创造”[J]. 蒋杏芬. 职教通讯, 2006(12)
  • [9]“再创造”教学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D]. 王铮. 苏州大学, 2009(S1)
  • [10]数学观、认知心理与数学学习[D]. 朱福胜. 福建师范大学, 2001(01)

标签:;  ;  ;  ;  ;  

从数学发展史谈数学学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