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涂饰中乙二醛的研究(二)

树脂涂饰中乙二醛的研究(二)

一、树脂整理中乙二醛的研究(中)(论文文献综述)

邓书端[1](2014)在《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性能及反应机理》文中指出为从根本上降低木材胶合制品的甲醛释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本论文选用无毒、低挥发的乙二醛(G)全部或部分替代甲醛(F)合成系列乙二醛-尿素(GU)树脂及乙二醛-尿素-甲醛(GUF)共缩聚树脂。在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树脂合成反应及结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反应物料摩尔比、反应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调节剂等合成条件对树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树脂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主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碳谱(I3CNM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等方法研究树脂的结构及分子量分布情况;并用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DMA)方法研究了系列GUF树脂的固化过程。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分子模拟研究表明,尿素(U)、单羟甲基脲(MMU)、双羟甲基脲(DMU)与乙二醛(G)及2,2-二羟基乙醛(G1)的加成反应较难发生;但与质子化乙二醛(p-G)及质子化2,2-二羟基乙醛(p-G1)的加成反应则很容易发生,生成重要的系列碳正离子C-p-UG、C-p-UG1、C-p-G-MMU、C-p-G1-MMU、C-p-G-DMU和C-p-G1-DMU。在缩聚阶段,主要生成C-N-C和C-O-C键使分子量增加。(2)以量子化学计算的研究结果为指导,主要选择在弱酸性条件下制备出GU及GUF树脂,用其制备的胶合板干状胶合强度能满足国标GB/T9846.3-2004《普通胶合板通用技术条件》对III类胶合板的要求,可以在干燥状态下使用。(3)树脂的UV-vis谱图中存在π-π*跃迁的吸收峰,表明树脂结构中存在共轭结构;FTIR表明树脂中的主要官能团为-OH、-NH-、C=O、C-N、C-O等;与反应物进行对比,合成树脂的13CNMR谱中均出现许多新的吸收峰,主要对应于不同取代结构的羰基碳(C=O)和sp3杂化碳。(4) MALDI-TOF-MS研究表明,原料摩尔比对树脂聚合程度及分子量分布情况影响较大,但主要峰的吸收位置相同,表明不同摩尔比树脂的结构中可能具有相同的重复单元,这些重复单元构成了树脂的基本骨架。MMU、DMU自缩聚产生的吸收峰强度随着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即低摩尔比时,体系中G与MMU或DMU的反应占主导地位,但高摩尔比时,MMU或DMU的自缩聚反应占主导地位。因此,在GUF树脂的合成过程中MMU/G或DMU/G的摩尔比不宜太高。(5)甲醛(F)的亲核反应活性强于乙二醛(G),当G、U、F三者放在一起进行反应时,首先发生U与F的反应,然后体系中主要发生G与剩余U及中间产物MMU的加成反应和后续发生的缩聚反应。GUF树脂较适宜的合成条件为:第二阶段的反应pH为弱酸性,反应时间2h,物料摩尔比为0.7:1:0.7。不同物料摩尔比GUF树脂的峰值温度和E’保持稳定的温度范围基本相同,表明树脂的固化速率和固化后树脂的热稳定性相差不大。

严玉涛[2](2017)在《乙二醛复合改性速生杨木性能与增强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为提高速生杨木尺寸稳定性、疏水性及力学性能,拓展其使用范围,本研究首先以乙二醛为基本改性体、乙二醇为改性剂,在过硫酸铵[(NH4)2S2O8]的催化作用下对速生杨木进行改性处理,以尺寸稳定性、吸水率、流失率等为评价指标,优化了改性工艺,探讨了催化及改性机理:为改善乙二醛改性木材力学强度下降和疏水性较差等问题,以尿素、三聚氰胺、烷基烯酮二聚体(AKD)为共缩聚单体/复合改性剂,对杨木进行了改性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热机械力学分析仪(DMA)及核磁(13C-NMR)等对改性杨木结构、性能及增强机理进行解析;为进一步解明乙二醛及AKD改性木材的机理,以微纤化纤维素(MFC)为研究对象,采用13C-NMR和FT-IR分析,研究了改性前后MFC官能团变化,探讨了改性机理。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H4)2S2O8 为乙二醛改性速生杨木的有效催化剂,改性后杨木尺寸稳定性明显提高,且乙二醇的引入能进一步增强改性效果。当乙二醛浓度为20%,固化温度为120℃,乙二醇/乙二醛摩尔比为1/2,(NH4)2S2O8用量2%时,改性杨木ASE达72.5%,24-h吸水率为38.7%。(NH4)2S2O8的高催化活性主要来源于NH4+离子对乙二醛的质子化,并诱导其自缩聚反应,而S2O82-的强氧化作用对催化效果有促进作用。尺寸稳定性的提高主要来自乙二醛与木材的交联以及乙二醛/乙二醇树脂对细胞壁的充胀作用。(2)尿素-乙二醛(UG)树脂能明显改善单独乙二醛改性木材的脆性,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可进一步提高木材的力学性能。相对于乙二醛改性木材,UG树脂改性木材抗弯强度(MOR)提高了 33.5%,抗弯弹性模量(MOE)提高10%。力学强度的改善主要是因为尿素的引入增加了乙二醛与木材之间的交联链长,减缓了改性木材的脆性。相比于UG树脂改性木材,添加0.5%二氧化硅后,改性木材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MOR、MOE、CS和硬度分别增加了 25.3%,19.6%,18.6%和8.6%。可能机理是纳米二氧化硅能够分散和传递应力,减少应力集中,进而提高改性木材力学性能。(3)三聚氰胺-乙二醛(MG)树脂不仅能赋予木材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还能提高耐水性。相对于未改性木材,当乙二醛/三聚氰胺摩尔比为10/1时,改性木材MOE、CS和端面硬度分别提高27.6%、34.5%和37.6%,吸水率下降46.1%,24-h抗流失率高达95%。改性木材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改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MG树脂对木材细胞壁和细胞腔的填充作用,固化树脂强度和硬度较高、耐水性好;二是MG树脂分子上活性羟基以及乙二醛低聚物对木材细胞壁的交联作用。(4)AKD/乙二醛复合改性,能赋予木材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疏水性。经AKD表面处理后乙二醛改性木材接触角接近150°。同时,改性木材经水浸泡、三氯甲烷抽提及酸浸渍处理后,接触角仍然大于140°,表明其疏水性能具有良好的耐水耐溶剂腐蚀性。(5)乙二醛及AKD改性对MFC的结构影响甚微。乙二醛改性MFC时,主要是醛基和MFC上的羟基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半缩醛及缩醛;AKD改性则是通过AKD的开环作用,与纤维素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

许磊,张蓉[3](2015)在《纺织品无甲醛防皱功能整理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纺织品抗皱性差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及档次,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及使用效果。因此,纺织品的无甲醛防皱功能整理已经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真丝、棉等纤维的防皱整理的原理、影响因素及提高纺织品防皱性能的方法。对纺织品防皱功能整理技术进行了讨论,并对目前常用的无甲醛防皱整理技术的优缺点及整理剂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未来纺织品的防皱整理技术向着多功能、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黄颂军[4](2008)在《预催化醚化2D树脂泛黄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树脂(即DMDHEU简称2D树脂)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抗皱免烫整理剂。2D树脂有四个羟基可与纤维素纤维反应生成网状交联,故它对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好的耐久压烫整理效果。但2D树脂存在泛黄和甲醛释放量大的缺点。降低N一羟甲基酰胺类树脂甲醛释放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对树脂分子中的羟基进行醚化,常见的有甲醚化、乙醚化、乙二醇和聚乙二醇醚化等。经改性后的树脂在一般用量,一般整理工艺条件下,白度、甲醛含量也能降低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水平。本文从2D树脂两步法合成工艺条件和后整理工艺条件探寻了影响2D树脂黄变的各种因素。在合成阶段:发现树脂里面残留的乙二醛及其衍生物能引起黄变,这个问题已经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不同厂家生产的乙二醛,乙二醛及其衍生物含量都不相同,合成树脂的黄变程度也不同,实验发现,BASF出产的乙二醛黄变最小;2D树脂的不同合成工艺条件,乙二醛的转化率和反应中副产物的生成率也是不相同的,乙二醛的转化率和反应中副产物的生成率也是造成树脂黄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pH= 4,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50~55℃时,反应中副产物的生成率最低,此时所得树脂黄变最小。在原料配比方面,乙二醛、尿素、甲醛摩尔比为0.99︰1︰1.8时,所得树脂白度最好;在醚化阶段,2D树脂4,5位羟基醚化能导致树脂黄变,最佳醚化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55℃,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pH值为3~4。后整理工艺条件:用六水氯化镁做催化剂时白度最好,且用量为5%~6%;整理工作液pH不能低于5;少量Ca2+、Fe2+、Cu2+、Al3+金属离子,不会影响整理织物白度;在整理工作液中添加尿素、二甘醇等甲醛捕捉剂会降低整理织物白度;随着树脂用量的增加、焙烘时间的延长,整理织物白度逐渐下降。

张智勇[5](2010)在《乙醛氧化制备乙二醛的反应和分离过程研究》文中指出乙二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印染、医药、造纸等领域,尤其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高纯度乙二醛的需求逐渐增加。目前,乙二醛的工业生产工艺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纯度低、能耗高、收率低、易爆炸等问题。乙醛法生产乙二醛工艺具有产品质量高、能耗低等优点,本文对硝酸氧化乙醛法制备乙二醛的氧化反应机理、合成及分离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内容如下:采用离子排阻色谱法测定乙二醛溶液组成,选用示差检测器、氨基色谱柱、稀硫酸为流动相进行乙二醛溶液中各组分的定性分析,并采用外标法对其中乙醛酸、乙醇酸、草酸、甲酸、乙酸等组分建立了定量分析方法,实现了乙二醛溶液的快速、准确的测定。通过分析硝酸氧化乙醛过程,可知氧化反应是按自由基机理进行,从而推导出硝酸氧化乙醛制备乙二醛的反应体系中主、副产物的生成机理。实验研究了乙二醛、甲酸和乙酸的生成反应动力学,得出了这三个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对电渗析法分离硝酸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J-1-18膜组装的电渗析装置分离硝酸,建立该过程的传质过程方程并得到传质模型。研究膜堆电压以及不同硝酸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电渗析分离硝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电压条件下,电渗析法可有效的分离硝酸。实验研究气提法分离乙醛的过程,并建立了该过程的稳态非平衡级模型,采用收敛性很好的Newton同伦算法进行模型的求解,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很高。利用模型分析了气提过程的稳态特性,系统考察了液气比、进料温度、塔板数等对于产品中乙醛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提法可在较低温度下有效地脱除乙醛,解决了乙二醛溶液在高温下变质的问题。采用J-18均相离子交换膜和大孔离子交换树脂组装电去离子装置,对电去离子分离乙酸进行了实验研究,建立了该过程的传质过程方程并得到传质模型。考察了不同的操作条件对乙酸分离的影响,实现乙二醛溶液中乙酸的深度分离。

陈红梅[6](2014)在《免烫整理剂中乙二醛含量测定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比较分析了化学滴定分析法、盐酸羟胺分光光度法及HMBT分光光度法三种测定乙二醛含量的方法,从其反应原理、适用范围、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等方面比较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研究表明,化学分析法适合常量分析,分光光度法更适合于测定基质中的微量乙二醛,而HMBT分光光度法较盐酸羟胺分光光度法的选择性更强,检出低限更低,对于免烫整理剂中微量乙二醛的测定结果更为准确。

郑春玲[7](2005)在《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进行了探讨,分别采用整理效果较好、工艺条件较成熟的低甲醛改性醚化树脂931-33、FR-E 和多元羧酸1,2,3,4-丁烷四羧酸BTCA、聚马来酸DP60 对竹原纤维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处理,讨论了整理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柔软剂种类及用量、添加剂种类及用量等工艺参数对竹原纤维织物抗皱整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测试在不同整理条件下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力、白度等性能确定了各整理剂用于竹原纤维织物抗皱整理的优化工艺。并对整理后的竹原纤维织物进行了一些结构和性能的测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这两类抗皱整理剂与竹原纤维织物发生共价交联的动力学参数,简单分析了其抗皱整理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经醚化树脂931-33 和FR-E、多元羧酸BTCA 和DP60 整理后的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均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其中,干弹回复角分别提高了143.0°、177.4°、173.7°和137.4°,湿弹回复角分别提高了141.6°、140.3°、144.0°和119.3°。但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度却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此外,由整理前后纤维的X-射线衍射图可知:整理前后织物的晶区结构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整理前后织物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谱图中一些基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峰位发生了偏移,吸收峰强度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强。此外,光谱中还出现了一些共价交联反应中所生成的典型的新基团吸收峰。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计算,醚化树脂和多元羧酸这两类抗皱整理剂与竹原纤维的共价交联反应均符合假一级反应,通过红外光谱法测得醚化树脂931-33 和多元羧酸DP60与竹原纤维共价交联反应的反应活化能Ea分别为90.988kJ/mol和99.793kJ/mol,频率因子lnA 分别为20.898 和22.15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多元羧酸DP60 与竹原纤维共价交联反应的反应活化能Ea 为99.879 kJ/mol,频率因子lnA 为22.478。

郭静娜[8](2014)在《乙二醛与变性淀粉对棉织物防皱整理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棉纤维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天然纤维,因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保暖性、服用舒适、手感柔软等优点而备受大众青睐,但日常服用过程中它弹性差、易起皱等缺点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防皱整理。乙二醛作为一种无甲醛防皱整理剂,廉价易得,整理工艺简单,整理后能使棉织物获得良好的防皱性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防皱整理剂。但是研究发现,使用乙二醛进行防皱整理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整理后织物湿回弹性差;二是织物强力损失严重。这些问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淀粉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天然淀粉的分子量很大,经变性之后分子量减小,在工业上的用途非常广泛。本课题设想将变性淀粉与乙二醛复配,一方面增加交联剂的分子量,有助于提高织物强力;另一方面期望可以提高交联体系的反应活性,改善织物的湿回弹性。第一阶段的试验主要探索淀粉的不同变性工艺对织物防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下、盐酸用量15%、水解30min条件下得到的变性淀粉在防皱整理中起到的作用比较大,较单独使用乙二醛整理而言,织物干折皱回复角略有提高,强力保留率提高了10%。但是织物的湿回弹性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所以第二阶段的试验决定采用更高效的硝酸脲作催化剂,该阶段主要研究了焙烘温度和时间对织物防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阶段最优工艺条件下,织物的干回弹性能与第一阶段相当,湿回弹性略有提高,强力保留率提高了12%,这是很大的进步。经测试,两种催化剂条件下的整理效果都有比较好的耐水洗性能。不足的是,织物的湿回弹性仍然不够理想。

黄颂军,王树根,苏开第,吕俊[9](2008)在《预催化醚化2D树脂泛黄因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2D树脂两步法的合成条件、整理工艺条件(如催化剂的用量、整理液pH值、金属离子、树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对预催化醚化2D树脂泛黄因数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找出了预催化醚化2D树脂泛黄因数,从而有效降低了预催化醚化2D树脂的泛黄指数。

R. P. Jamcdagni,沈煜如[10](1992)在《树脂整理中乙二醛的研究(中)》文中研究说明 引言树脂整理或交联处理一般对大多数棉纺织品是需要的,以赋予织物防皱和折皱回复性。这些整理称为洗可穿整理。然而,这些交联剂也可用于棉和涤/棉织物,使织物得到耐久定形

二、树脂整理中乙二醛的研究(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树脂整理中乙二醛的研究(中)(论文提纲范文)

(1)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性能及反应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尿素-甲醛(UF)树脂及其低毒化研究
        1.1.1 降低F/U的摩尔比
        1.1.2 改进合成工艺
        1.1.3 加入改性剂
        1.1.4 其它方法
    1.2 其它醛类物质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应用
        1.2.1 其它醛类物质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研究现状
        1.2.2 其它醛类物质用作胶黏剂的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乙二醛及其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应用
        1.3.1 乙二醛简介
        1.3.2 乙二醛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应用
    1.4 分子模拟及其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应用
        1.4.1 分子模拟(Molecular Modelling)概述
        1.4.2 木材胶黏剂的分子模拟研究现状
        1.4.3 过渡态理论(TST)和活化能(Ea)
        1.4.4 波函数理论(WFT)
        1.4.5 密度泛函理论(DFT)
        1.4.6 Materials Studio软件
    1.5 氨基树脂的结构表征方法
        1.5.1 ~(13)CNMR及其应用
        1.5.2 FTIR及其应用
        1.5.3 MALDI-TOF-MS及其应用
        1.5.4 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DMA)及其应用
        1.5.5 其它分析方法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论文构成
        1.6.1 研究目的意义
        1.6.2 论文构成
2 乙二醛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乙二醛在水溶液中存在形式的量子化学计算
        2.3.2 乙二醛水溶液的光谱研究
    2.4 小结
3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计算软件
        3.2.2 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产物的选择
        3.3.2 尿素(U)与乙二醛(G)及2,2-二羟基乙醛(G1)的加成反应
        3.3.3 尿素(U)与质子化乙二醛(p-G)及质子化2,2-二羟基乙醛(p-G1)的加成反应
        3.3.4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形成
    3.4 小结
4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合成条件优化
        4.3.2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结构研究
        4.3.3 乙二醛-尿素树脂的胶合性能研究
    4.4 小结
5 乙二醛-单羟甲基脲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计算软件
        5.2.2 计算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单羟甲基脲(MMU)与乙二醛(G)及2,2-二羟基乙醛(G1)的加成反应
        5.3.2 单羟甲基脲(MMU)与质子化乙二醛(p-G)及质子化2,2-二羟基乙醛(p-G1)的加成反应
        5.3.3 乙二醛-单羟甲基脲树脂的缩聚反应路线
    5.4 小结
6 单羟甲基脲起始合成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GUF共缩聚树脂的合成
        6.3.2 GUF树脂的结构表征
        6.3.3 GUF共缩聚树脂的性能
    6.4 小结
7 乙二醛-二羟甲基脲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
        7.2.1 计算软件
        7.2.2 计算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二羟甲基脲(DMU)与乙二醛(G)及2,2-二羟基乙醛(G1)的加成反应
        7.3.2 二羟甲基脲(DMU)与质子化乙二醛(p-G)及质子化2,2-二羟基乙醛(p-G1)的加成反应
        7.3.3 乙二醛-二羟甲基脲树脂的缩聚反应路线
    7.4 小结
8 二羟甲基脲起始合成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8.1 引言
    8.2 实验材料与方法
        8.2.1 实验材料
        8.2.2 实验方法
    8.3 结果与讨论
        8.3.1 GUF共缩聚树脂的合成
        8.3.2 GUF树脂的结构表征
        8.3.3 GUF共缩聚树脂的性能
    8.4 小结
9 乙二醛-尿素-甲醛树脂的共缩聚反应机理研究
    9.1 引言
    9.2 实验材料与方法
        9.2.1 计算软件
        9.2.2 计算方法
    9.3 结果与讨论
        9.3.1 甲醛(F)与乙二醛(G)的亲核反应活性比较
        9.3.2 甲醛(F)与尿素(U)的反应
        9.3.3 乙二醛(G)与体系中剩余尿素(U)的反应
        9.3.4 乙二醛(G)与体系中单羟甲基脲(MMU)的反应
    9.4 小结
10 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10.1 引言
    10.2 实验材料与方法
        10.2.1 实验材料
        10.2.2 实验方法
    10.3 结果与讨论
        10.3.1 GUF共缩聚树脂的合成
        10.3.2 GUF树脂的结构表征
        10.3.3 GUF共缩聚树脂的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
        10.3.4 GUF树脂的胶合性能
    10.4 小结
11 结论与建议
    11.1 结论
    11.2 本论文的创新点
    11.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2)乙二醛复合改性速生杨木性能与增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木材改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2.1 常见木材改性技术
        1.2.1.1 乙酰化改性
        1.2.1.2 热处理改性
        1.2.1.3 树脂浸渍改性
        1.2.1.4 化学交联改性
        1.2.2 木材改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2.2.1 存在的问题
        1.2.2.2 发展趋势
    1.3 木材乙二醛改性研究
        1.3.1 乙二醛物理化学性质
        1.3.2 乙二醛的应用
        1.3.3 乙二醛在木材改性方面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1.6 项目支持及经费来源
2 乙二醛改性速生杨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计
        2.2.3 实验方法
        2.2.4 性能测试和表征
        2.2.4.1 物理性能测试
        2.2.4.2 力学性能测试
        2.2.4.3 SEM分析
        2.2.4.4 FT-IR分析
        2.2.4.5 接触角测试
        2.2.4.6 DSC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催化剂的选择和优化
        2.3.1.1 单一催化剂对乙二醛改性杨木的影响
        2.3.1.2 复配催化剂对乙二醛改性杨木的影响
        2.3.2 催化机理的研究
        2.3.2.1 NH_4~+催化作用的验证
        2.3.2.2 S_2O_8~(2-)催化作用的研究
        2.3.2.3 DSC分析
        2.3.3 改性工艺参数的优化
        2.3.3.1 乙二醛浓度的影响
        2.3.3.2 固化温度的影响
        2.3.3.3 乙二醇添加量的影响
        2.3.3.4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2.3.4 SEM分析
        2.3.5 FT-IR分析
        2.3.6 DSC分析
        2.3.7 接触角分析
        2.3.8 乙二醛和戊二醛改性对比分析
        2.3.8.1 物理性能对比分析
        2.3.8.2 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尿素-乙二醛合成树脂改性速生杨木研究
    3.1 引言
    3.2 UG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3.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1.1 实验材料
        3.2.1.2 实验方法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2.1 不同摩尔比UG脂物理性能
        3.2.2.2 不同摩尔比UG脂结构表征
    3.3 UG树脂改性速生杨木的研究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3.2.1 试件的浸渍处理
        3.3.2.2 性能测试和表征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3.1 不同摩尔比UG树脂对改性杨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2 形貌分析
        3.3.3.3 FT-IR分析
        3.3.3.4 CP/MAS~(13)C-NMR分析
        3.3.3.5 TG和氧指数分析
        3.3.3.6 DMA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三聚氰胺-乙二醛合成树脂改性速生杨木研究
    4.1 引言
    4.2 MG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2.1 MG树脂的合成
        4.2.2.2 MG树脂的表征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3.1 不同摩尔比MG树脂物理性能
        4.2.3.2 不同摩尔比MG树脂结构表征
    4.3 MG树脂改性杨木物理力学性能分析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方法
        4.3.3 分析表征
        4.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4.1 不同摩尔比MG树脂对改性杨木物理性能分析
        4.3.4.2 不同摩尔比MG树脂对改性杨木力学性能的影响
        4.3.4.3 改性木材SEM表征
        4.3.4.4 改性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烷基烯酮二聚体-乙二醛复合改性速生杨木研究
    5.1 引言
    5.2 AKD单独改性速生杨木的研究
        5.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5.2.1.1 实验材料
        5.2.1.2 实验方法
        5.2.1.3 实验表征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2.1 AKD改性杨木溶剂的选择
        5.2.2.2 不同AKD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5.2.2.3 不同固化温度的影响
        5.2.2.4 催化剂的影响
        5.2.2.5 不同后处理方式对改性木材疏水性能的影响
        5.2.2.6 ATR-IR分析
    5.3 AKD-乙二醛复合改性速生杨木的研究
        5.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5.3.1.1 实验材料
        5.3.1.2 实验方法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2.1 先AKD再乙二醛处理
        5.3.2.2 先乙二醛再AKD处理
    5.4 本章小结
6 木材微纤化纤维素改性及机理研究
    6.1 引言
    6.2 乙二醛改性MFC的研究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方法
        6.2.2.1 改性方法
        6.2.2.2 表征手段
        6.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2.3.1 ATR-IR分析
        6.2.3.2 CP/MAS~(13)C-NMR分析
        6.2.3.3 TG分析
        6.2.3.4 物理力学性能验证
    6.3 AKD改性MFC的研究
        6.3.1 实验材料
        6.3.2 实验方法
        6.3.2.1 MFC的表面改性
        6.3.2.2 SEM表征
        6.3.2.3 接触角测试
        6.3.2.4 ATR-IR测试
        6.3.2.5 CP/MAS~(13)C-NMR测试
        6.3.2.6 XRD测试
        6.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3.3.1 SEM分析
        6.3.3.2 接触角分析
        6.3.3.3 ATR-IR分析
        6.3.3.4 CP/MAS~(13)C-NMR分析
        6.3.3.5 XRD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3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纺织品无甲醛防皱功能整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纤维素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防皱整理
    1. 1 折皱形成的原因
    1. 2 纤维素纤维无甲醛防皱整理
        1. 2. 1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防皱整理
        1. 2. 2 水溶性聚氨酯防皱整理
        1. 2. 3 有机硅类防皱整理
        1. 2. 4 多元羧酸类防皱整理
        1. 2. 5 液氨防皱整理
        1. 2. 6 二醛类防皱整理
        1. 2. 7 离子交联防皱整理
        1. 2. 8 低温等离子体防皱整理
2 真丝的防皱整理
    2. 1 折皱形成的原因
    2. 2 真丝纤维的无甲醛防皱整理
        2. 2. 1 天然生物整理剂的防皱整理
        2. 2. 2 真丝织物的树脂防皱整理
        2. 2. 3 真丝织物多元羧酸防皱整理
3 结语

(4)预催化醚化2D树脂泛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抗皱免烫树脂简介
        1.2.1 酰胺—甲醛类整理剂
        1.2.1.1 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的分类
        1.2.1.2 N 一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的性质
        1.2.1.3 常用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
        1.2.2 无甲醛类抗皱整理剂
        1.2.2.1 乙二醛一酰胺类整理剂
        1.2.2.2 水溶性热反应性聚氨酯
        1.2.2.3 双羟乙基砜
        1.2.2.4 天然高聚物壳聚糖
        1.2.2.5 反应性有机硅
        1.2.2.6 淀粉改性物
        1.2.2.7 环氧类整理剂
        1.2.2.8 多元羧酸类化台物
    1.3 2D 树脂研究现状
    1.4 选题意义
第二章 理论部分
    2.1 羟甲基化反应机理
        2.1.1 酸催化反应机理
        2.1.2 碱催化反应机理
    2.2 2D 树脂的合成机理
    2.3 2D 树脂的醚化机理
        2.3.1 1,3 位羟基优先醚化机理
        2.3.2 4,5 位羟基优先醚化机理
    2.4 环构化阶段的副反应
    2.5 乙二醛的性质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药品
    3.3 实验器材
    3.4 醚化2D 树脂的合成过程
    3.5 实验工艺条件
    3.6 测试方法
        3.6.1 乙二醛转化率的测定方法
        3.6.2 织物布面游离甲醛的含量的测定
        3.6.3 样品中游离甲醛的测定
        3.6.4 白度的测定
        3.6.5 织物撕破强力的测定
        3.6.6 织物折皱回复角的测定
        3.6.7 织物氯损的测定
第四章 2D 树脂合成阶段
    4.1 乙二醛与尿素摩尔比对白度的影响
    4.2 乙二醛转化率与白度的关系
        4.2.1 乙二醛转化率的影响因素
        4.2.1.1 乙二醛转化率与反应pH 值的关系
        4.2.1.2 乙二醛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4.2.1.3 乙二醛转化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4.2.2 不同反应条件与副产物生成量之间的关系
        4.2.2.1 反应pH 与副产物之间的关系
        4.2.2.2 反应时间与副产物之间的关系
        4.2.2.3 反应温度与副产物之间的关系
        4.2.3 织物白度的影响因素
        4.2.3.1 白度与反应pH 的关系
        4.2.3.2 白度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4.2.3.3 白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4.2.4 正交实验
    4.3 甲醛与尿素摩尔比对白度的影响
    4.4 羟甲基化条件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4.4.1 反应pH 值的影响
        4.4.2 反应温度的影响
        4.4.3 反应时间的影响
    4.5 乙二醛的来源对白度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D 树脂的醚化阶段
    5.1 最佳醚化条件的确定
        5.1.1 反应温度的影响
        5.1.2 反应时间的影响
        5.1.3 反应pH 值的影响
    5.2 2D 树脂4,5 位羟基醚化对白度的影响
    5.3 不同醚化试剂对白度的影响
        5.3.1 甲醇醚化对白度的影响
        5.3.2 乙醇醚化对白度的影响
        5.3.3 乙二醇醚化对白度的影响
        5.3.4 二甘醇醚化对白度的影响
        5.3.5 混醇醚化对白度的影响
        5.3.6 对比几种醇醚化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后整理工艺
    6.1 催化剂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6.1.1 催化剂的种类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6.1.2 催化剂的用量对整理织物白度的影响
    6.2 工作液pH与白度的关系
    6.3 金属离子对白度的影响
    6.4 整理液中添加甲醛捕捉剂对白度的影响
        6.4.1 尿素对白度的影响
        6.4.2 二甘醇对白度的影响
        6.4.3 环亚乙基脲对白度的影响
        6.4.4 H_2O_2 对白度的影响
    6.5 树脂用量对白度的影响
    6.6 焙烘时间与白度的关系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乙醛氧化制备乙二醛的反应和分离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乙二醛简介
        1.1.1 乙二醛的性质
        1.1.2 乙二醛的应用
        1.1.3 乙二醛的生产能力与市场状况
    1.2 乙二醛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1.2.1 乙烯氧化法
        1.2.2 乙炔氧化法
        1.2.3 草酸还原水解法
        1.2.4 乙醛亚硒酸氧化法
        1.2.5 乙二醇气相氧化法
        1.2.6 乙醛硝酸氧化法
    1.3 乙二醛溶液分析方法的研究
        1.3.1 乙二醛产品的分析
        1.3.2 氧化反应溶液的分析
    1.4 硝酸氧化反应技术研究进展
        1.4.1 硝酸氧化的性质
        1.4.2 硝酸氧化烷烃和芳香烃
        1.4.3 硝酸氧化醇和醚
        1.4.4 硝酸氧化卤代烃
        1.4.5 硝酸氧化醛酮
    1.5 电渗析技术研究进展及用于乙二醛提纯的研究
        1.5.1 电渗析的基本原理
        1.5.2 电渗析装置及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1.5.3 电渗析在乙二醛溶液中应用研究
    1.6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离子排阻色谱法分析乙二醛溶液组成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2 分析条件
        2.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检测器与色谱柱的选择
        2.2.2 稀释溶剂的选择
        2.2.3 乙二醛溶液的定性分析
        2.2.4 标准曲线与检测限
        2.2.5 精确度与回收率
        2.2.6 分析方法的应用
    2.3 小结
第三章 乙醛氧化法合成乙二醛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装置
        3.1.2 实验药品
        3.1.3 分析方法
    3.2 机理与动力学方程
        3.2.1 乙醛氧化反应过程分析
        3.2.2 乙二醛生成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模型
        3.2.3 乙酸生成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模型
        3.2.4 甲酸生成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模型
        3.2.5 乙醇酸等生成反应机理的推导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乙二醛生成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2 乙酸生成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3 甲酸的生成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4 小结
    本章符号说明
第四章 均相膜电渗析分离乙二醛溶液中硝酸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1.3 电渗析的操作与运行
        4.1.4 分析方法
        4.1.5 电渗析的技术指标
    4.2 电渗析过程及传质基本方程
        4.2.1 电渗析基本过程与伴随过程
        4.2.2 电渗析过程传质基本方程
        4.2.3 硝酸在电渗析中的传质过程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离子交换膜的选择
        4.3.2 电渗析传质特性系数的测定
        4.3.3 膜堆电压对分离硝酸的电渗析过程的影响
        4.3.4 硝酸初始浓度对电渗析分离的影响
        4.3.5 分离硝酸过程中乙二醛的损失
    4.4 小结
    本章符号说明
第五章 气提法脱除反应液中乙醛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5.1 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
    5.2 气提塔内非平衡级稳态模型的建立
        5.2.1 全塔各级的数学模型
        5.2.2 模型中的变量数及方程数
    5.3 相关参数热力学模型
        5.3.1 界面相平衡的计算
        5.3.2 活度系数的计算
    5.4 非平衡级模型参数的计算
        5.4.1 多组分传质速率的计算
        5.4.2 二元气液传质系数k vi ,k,k Li ,k的计算
        5.4.3 多组分传热速率的计算
    5.5 气提塔非平衡级速率模型求解方法
    5.6 非平衡级速率模型的求解
        5.6.1 初值的选取
        5.6.2 非平衡级模型计算步骤
    5.7 模拟结果与分析
        5.7.1 稳态模拟结果与实验验证
        5.7.2 气提塔的稳态特性的研究
    5.8 小结
    符号说明
第六章 电去离子分离乙二醛溶液中乙酸的实验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试剂
        6.1.2 实验装置
        6.1.3 电去离子的传质过程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填充离子交换树脂
        6.2.2 电去离子传质模型参数的测定
        6.2.3 膜堆电压对分离乙酸的EDI过程的影响
        6.2.4 淡室流速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6.2.5 乙酸初始浓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6.2.6 乙二醛浓度对分离过程的影响
    6.3 小结
    本章符号说明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免烫整理剂中乙二醛含量测定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乙二醛测试方法
    1.1 化学分析法
        1.1.1 材料与试剂
        1.1.2 测试步骤
        1.1.3 结果表示
    1.2 盐酸羟胺分光光度法[6]
        1.2.1 材料与试剂
        1.2.2 仪器与设备
        1.2.3 测试步骤
    1.3 HMBT分光光度法[4]
        1.3.1 材料与试剂
        1.3.2 仪器与设备
        1.3.3 测试步骤
2 各测试方法的比较
    2.1 原理
        2.1.1 化学分析法
        2.1.2 盐酸羟胺分光光度法
        2.1.3 HMBT分光光度法
    2.2适用范围
    2.3 对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2.3.1 化学分析法
        2.3.2 分光光度法
        2.3.2. 1 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的比较
        2.3.2. 2 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
        2.3.2. 3 样品测试结果的比较
3 结语

(7)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前言
    1.1 竹纤维的生产
    1.2 竹纤维的研究现状
    1.3 竹纤维产品的开发与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抗皱整理机理
    2.1 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
    2.2 多元羧酸整理剂
    2.3 水溶性聚氨酯
    2.4 二醛类整理剂
    2.5 环氧树脂整理剂
    2.6 反应性有机硅整理剂
    2.7 其他抗皱整理剂
第3章 改性醚化树脂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2 免烫树脂931-33 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
    3.3 免烫树脂 FR-E 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
第4章 多元羧酸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4.2 聚马来酸(PMA)DP60 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
    4.3 1,2,3,4-丁烷四羧酸 BTCA 对竹原纤维的抗皱整理
第5章 添加剂在竹原纤维织物抗皱整理中的应用
    5.1 添加剂在931-33 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中的应用
    5.2 添加剂在 FR-E 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中的应用
    5.3 添加剂在 DP60 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中的应用
    5.4 添加剂在 BTCA 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中的应用
    5.5 测试分析
第6章 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聚马来酸(PMA)与竹原纤维织物交联反应的动力学
    6.1 实验部分
    6.2 HPLC 测试原理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 结论
第7章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竹原纤维织物与多元羧酸和醚化树脂的交联反应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3 结论
第8章 结论
    8.1 四种抗皱整理剂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的优化工艺参数
    8.2 四种抗皱整理剂对竹原纤维进行抗皱整理的效果比较
    8.3 竹原纤维抗皱整理前后的性能比较
    8.4 竹原纤维抗皱整理的动力学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8)乙二醛与变性淀粉对棉织物防皱整理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防皱整理的发展历史
        1.2.1 防缩抗皱整理
        1.2.2 免烫整理
        1.2.3 耐久压烫整理
        1.2.4 低甲醛和随便穿整理
        1.2.5 无甲醛整理
    1.3 防皱整理新进展
        1.3.1 新型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开发
        1.3.2 新技术在防皱整理中的应用
    1.4 变性淀粉及其应用
    1.5 乙二醛防皱整理研究概况
        1.5.1 乙二醛防皱整理研究现状
        1.5.2 乙二醛防皱整理存在的问题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第2章 基本原理及织物性能的变化
    2.1 折皱形成的原因及防皱原理
        2.1.1 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
        2.1.2 防皱原理
    2.2 防皱整理后织物的主要服用机械性能
        2.2.1 织物白度
        2.2.2 织物强力
        2.2.3 织物的折皱回复性
        2.2.4 整理品的耐洗性
    2.3 淀粉的变性
        2.3.1 酸变性淀粉
        2.3.2 氧化淀粉
    2.4 乙二醛与纤维素的交联机理
    2.5 乙二醛和变性淀粉与纤维素的交联机理
    2.6 氯化镁催化机理
    2.7 硝酸脲催化机理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整理工艺的选择
    3.1 整理液浓度
    3.2 催化剂及用量
    3.3 浸轧
    3.4 预烘温度及时间
    3.5 焙烘温度和时间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部分
    4.1 试验材料
        4.1.1 织物
        4.1.2 试验药品
    4.2 试验仪器及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乙二醛与盐酸水解淀粉对棉织物的防皱整理
        4.3.2 乙二醛与硫酸酸解淀粉对棉织物的防皱整理
        4.3.3 乙二醛与双氧水氧化淀粉对棉织物的防皱整理
        4.3.4 硝酸脲的制备
        4.3.5 硝酸脲为催化剂的防皱整理
        4.3.6 整理效果的对比
    4.4 试验流程
        4.4.1 淀粉的变性
        4.4.2 整理剂的配制
        4.4.3 整理流程
    4.5 测试方法
        4.5.1 织物白度的测试
        4.5.2 织物强力的测试
        4.5.3 织物折皱回复角的测试
        4.5.4 耐洗性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结果与讨论
    5.1 盐酸水解淀粉对织物防皱性能的影响
        5.1.1 盐酸水解淀粉与乙二醛的配比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5.1.2 淀粉水解工艺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5.1.3 筛选出的较优工艺
    5.2 硫酸酸解淀粉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5.2.1 硫酸酸解淀粉与乙二醛的配比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5.2.2 淀粉酸解工艺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5.2.3 筛选出的较优工艺
    5.3 双氧水氧化淀粉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5.3.1 碱性条件下淀粉的氧化
        5.3.2 酸性条件下淀粉的氧化
        5.3.3 筛选出的较优工艺
    5.4 氯化镁作催化剂的整理效果对比
    5.5 硝酸脲作催化剂的防皱整理
        5.5.1 焙烘温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5.5.2 焙烘时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5.6 不同催化剂的整理效果对比
    5.7 耐水洗性测试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树脂整理中乙二醛的研究(中)(论文参考文献)

  • [1]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性能及反应机理[D]. 邓书端.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1)
  • [2]乙二醛复合改性速生杨木性能与增强机制研究[D]. 严玉涛.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3]纺织品无甲醛防皱功能整理的研究进展[J]. 许磊,张蓉. 丝绸, 2015(05)
  • [4]预催化醚化2D树脂泛黄因素研究[D]. 黄颂军. 江南大学, 2008(03)
  • [5]乙醛氧化制备乙二醛的反应和分离过程研究[D]. 张智勇. 天津大学, 2010(05)
  • [6]免烫整理剂中乙二醛含量测定方法探讨[J]. 陈红梅. 杭州化工, 2014(04)
  • [7]竹原纤维织物的抗皱整理研究[D]. 郑春玲. 苏州大学, 2005(04)
  • [8]乙二醛与变性淀粉对棉织物防皱整理性能研究[D]. 郭静娜. 河北科技大学, 2014(03)
  • [9]预催化醚化2D树脂泛黄因数研究[J]. 黄颂军,王树根,苏开第,吕俊. 纺织科技进展, 2008(03)
  • [10]树脂整理中乙二醛的研究(中)[J]. R. P. Jamcdagni,沈煜如. 国外纺织技术(化纤、染整、环境保护分册), 1992(01)

标签:;  ;  ;  ;  ;  

树脂涂饰中乙二醛的研究(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