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文阅读浅谈——怎样独立阅读古诗文(论文文献综述)
王欣悦[1](2021)在《小学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的小初衔接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韦聪维[2](2021)在《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小学高段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韵律、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情感的熏陶和人生的启迪,古诗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当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古诗文教学存在效率低、学生学习热情不高、阅读量小的问题。群文阅读教学法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简称“群文阅读教学”。它是教师首先确定一个议题,然后根据议题选择文本进行组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建构进而达成共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弥补当前单篇古诗文教学的部分缺陷,在解决“教”与“学”矛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新课标对古诗文阅读量、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实施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即通过增加古诗文的数量拓宽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视野;通过提炼整合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通过多角度的文本选择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通过梳理分析出群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关键要素:议题、文本组合、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分别从这四个维度提出了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要求。目前,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已经逐步开始在小学进行实践,笔者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以及经验总结法四种方法总结当前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经验,如形成了设计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可行思路以及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同时也发现当前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议题设计的开放性不足、文本组合模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足以及引导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不足的问题。为使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笔者基于当前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制定鲜明开放议题、选择多样化的文本组合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建构,提高引导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引导达成共识四个层面提出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建议,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建议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分析,为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杜亚文[3](2021)在《“三位一体”视域下的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庄莹[4](2021)在《“字本位”理念下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诗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备受语文学者和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时至今日,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教学目的以分析和鉴赏为主,忽视了古诗文语言文字特点;教学方式以翻译、串讲为主,朗读背诵形式化;思维方式以现代汉语思维阅读古诗文,缺少文言思维。在这种教学现状下,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其实,造成古诗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原因有多个方面,究其本质在于无法把握住古诗文语言文字的创作规律和欣赏规律。“字本位”理念认为汉语言研究应坚持走中国化道路,立足于汉语言文字特点,解决现代汉语理论无法解释的汉语言现象。因此,本研究以“字本位”理念为指导,重新审视当下的古诗文阅读教学,试图对“字本位”理念下古诗文阅读教学的作用、特点以及具体教学策略展开相应讨论,旨在对当下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字本位”理念是徐通锵先生在中国语言学领域耕耘多年得出的结果,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语言特色和民族品格,该理念基本主张是汉语的语法是语义型语法,汉语的思维基础是隐喻思维。核心观点是以“字”为汉语研究的基本结构单位,并提出汉语具有相当高的独立性、离散性和封闭性,这对于打破当代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分析、鉴赏、翻译,忽视古诗文语言文字特点的教学现状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把握住古代诗人创作诗歌过程中创作规律。不仅如此,“字本位”理论还有助于从汉字形音义、汉语句式、汉语结构框架、汉语隐喻式思维方式入手把握古诗文的欣赏规律。“字本位”理念的提出为古诗文阅读教学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还具有丰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在,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指导古诗文阅读教学,牢牢把握住汉语言的特质,通过学习汉字的形、音、义,扫清阅读障碍;透过汉字本义,参悟其背后隐藏着的诗意;关注古诗文中句子的特殊形态,探究古诗文审美意境;充分借助特色的语言文字,探寻古诗文表达的丰富性;遵循汉语隐喻式思维,品悟古诗文遣词造句的魅力。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地以“字本位”理念为指导来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打造想象空间,启动情绪按钮,引导学生大胆联想、想象和再造,以此锤炼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提升对古汉语的敏感度,以此不断提高阅读古诗文水平。
梁霞[5](2021)在《基于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古诗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目前古诗文成为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三大难题之一。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文言字词、古诗文文学常识等显性知识,而忽视激活学生缄默知识,不重视学生情感、经验、语感等。这将不利于教师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审美情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利于解决高中生怕学古诗文的难题。学生缄默知识是学生个人头脑蕴含的,高度个人化的,学生个体没有意识到并难以用文字、符号、语言等形式表达的,但却对学生个体产生重要影响的知识,它以学生情感、语感、经验等形式存在。教师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缄默知识,并使用古诗文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缄默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怕学古诗文的难题,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增强古诗文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本文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基础,以缄默知识为理论依据,从学生缄默知识角度探究高中古诗文教学。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正文部分一共有四章,第一章主要对学生缄默知识与古诗文教学进行理论及价值探讨,阐述了缄默知识的内涵、性质及学生缄默知识的内涵、获得理论,并具体阐述了学生缄默知识对古诗文教学的价值。第二章通过编制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调查目前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知识现状,发现目前高中古诗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古诗文学习追求功利性而过于重视显性知识、学生不重视自身缄默知识;教师不重视学生缄默知识、教师古诗文教学方式单一而难以激活学生缄默知识、教师古诗文教学内容鲜有拓展而难以激活学生缄默知识。第三章根据高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缄默知识的文化性、情境性、个体性、非理性四个方面,提出激活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第四章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把激活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运用于古诗文教学实践,并进行教学反思。结语部分主要梳理论文思路,明确论文观点,阐述论文的研究心得,并指出本论文的局限,提出今后努力方向。
陈远凤[6](2021)在《高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古诗文教学向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积弊较深的环节,传统的古诗文单篇教学模式固然有其重要的价值,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适当地转变教学观念、突破单一教学方式势在必行。群文阅读教学就是一种较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它在扩宽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其思维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助益,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部分缺陷,为高中古诗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本文坚持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首先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掌握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可知目前群文阅读教学主要被应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关于高中阶段的相关实践和研究都较少;其次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篇目和高考古诗文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考古诗文选文及考题与教材和教师教学间有一定联系,尤其是教材中的“比较分析类”习题和高考诗歌鉴赏中的“比较异同类”考题,已经体现出了群文阅读的部分因素,这为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古诗文教学提供了有利基础;接着运用问卷法调查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及师生对群文教学的认识情况,可知目前高中古诗文教学仍存在着耗时耗力、方式单一等问题,且大多数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了解程度较低,这其中既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也有教师疏于自主学习等主观原因。针对目前高中古诗文教学高耗低效、教师不了解、难运用群文阅读教学等现实问题,本文将详细阐述群文阅读教学的几个构成要素:议题、多文本、集体建构、共识,并分别从设计议题、组织选文、集体建构等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再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进行具体的古诗文群文教学设计,与一线教师的单篇教学案例进行差异化比较,对比发现群文教学的目标更为明确,学生在对多文本的整合与比较中也能更好地深化理解。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有益尝试,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如在应用时必须综合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课时安排、知识点取舍等问题,所以应该理性看待“单篇”与“群文”这两种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教学应作为传统单篇教学之外的有益补充,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提升古诗文教学效益。
吴念[7](2021)在《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官渡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秋季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统一使用统编版教材,这套教材相较于之前的所有教材,在古诗文版块上有了很大的调整:增加了古诗文篇目,编排上有了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下,统编版教材的编写体现出现代社会对经典诗文的关注,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在教材发生改变的当下,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为基础,选取昆明市官渡区三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学,通过问卷调查法及课堂观察法,诊断教学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求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新思路,以期为初中古诗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本文具体展开以下论述:绪论:说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分析。从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选文内容以及“三位一体”的实施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的编排特征,对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分课型教学进行教学定位。第二章:官渡区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及课堂观察法,以官渡区三所中学为研究对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调查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三章: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探究。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上,探寻初中语文古诗词教读与课外阅读课型的教学策略:“情味感受法”和“兴味品鉴法”。探寻初中语文文言文教读与自读课型的教学策略:“依言析文法”和“依体探究法”。
金玲[8](2021)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心素养是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话题,明确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应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古诗文是我国民族语言之根、文化之源,承载着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要想发挥古诗文教学的典范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就要充分发挥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对于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性作用,针对现阶段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实际,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主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章,将阐释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一方面具有为古诗文阅读教学指明方向、更好继承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更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第二章,以问卷调查为切入点,以数据分析和一线课堂教学的观察摹写,归纳、总结出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语言重建构轻运用、思维训练被弱化、审美能力匮乏、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高,其折射出现阶段一线教育中教师、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章,在调查数据分析、处理基础上,适当借鉴传统教学方法,提出教学策略。包括提升师生自身素质;通过诵读、梳理文言字词、读写结合提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通过多元解读、寻找文章切入点、比较阅读的方式来突出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字句推敲、知人论世、意象与意境相结合来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创设课内外活动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希望可以解决初中古诗文课堂现存问题,燃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让学生获得美感体悟,确立积极健康的审美品位,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唤起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怀,完善现阶段古诗文阅读教学。
李锐[9](2021)在《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古代诗文阅读题研究》文中提出在高中教育中,语文学科是三大主科之一,高考语文是对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学习成果的一个测评反映。因云南省近五年语文高考试卷均是用的全国卷Ⅲ,故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全国卷Ⅲ近五年高考语文的古代诗文阅读题。并以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每一年的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考试大纲》为参考的文件依据,对近五年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中古文阅读题、古代诗歌阅读题和名句名篇默写题的选材和命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如下:一、经过对民国时期的高考试卷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高考试卷中古诗文阅读题进行分析,得出新中国成立之后文言文和古诗两种传统文化要素一直出现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但文言文阅读的题型多且量大,分值在特定的时间段之内占比也非常高。其他题型在后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文言文阅读基本未发生过改变,十分稳定,这便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高考语文试卷发展至二十一世纪后,古诗文阅读才形成一个板块,这个板块包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总体向着更加合理且成熟的方向发展。二、通过对近五年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的选材与题型分析,总结出近年来语文高考古代诗文阅读的命题通过试题材料来展现“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观点,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为了将全国卷Ⅲ的古诗文阅读板块与其他地区的试题进行一个比对,故对全国一二卷、江苏北京卷、新高考(山东和海南)卷六个地区的试卷的古诗文阅读板块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的难度在几个地区的试卷里适中,文言文阅读选材会继续选自正史中的人物传记,诗歌阅读将会从唐宋诗歌里进行选材,名句名篇默写均出自新课标中规定的重点背诵古诗文。三、结合对全国卷Ⅲ的试题研究,提出针对古诗文的教学策略与备考策略。在日常教学中,首先要从教学设计入手,将文言文的基础字词语法等知识点融入到新颖的活动中,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的文化和精髓。其次在备考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江萌[10](2021)在《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文中指出语文中考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既是客观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又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的内容和目标,因此,对语文中考试题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古诗文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学财富,学习古诗文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因此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同时古诗文试题的题量和分值在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诗文命题和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中考成绩直接相关,只有科学合理的命题和以试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此外,国家教育部也给予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足够的重视,在十年间先后制订颁布了两次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分别是国家教委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标准稿)》和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鉴于此,本文特以新课标颁布既新课改深化以来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为研究对象,分析遵义市近十年中考古诗文试题考查的内容、形式及知识点的变化,以期探索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再结合命题依据判断古诗文试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分析命题与教学的相互适应性,比较遵义市和贵阳市两地中考古诗文试题内容及形式的异同点,以突出遵义卷古诗文试题命制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命题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命制的改进提出几点思考,并以试题为导向为古诗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意见,使得语文中考与古诗文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论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介绍2011-2020年遵义市语文中考的发展背景和命题依据,分析命制的影响因素;二是从试题的内容、形式及知识点这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制特点与发展趋势;三是评析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着眼于试题是否符合命题依据的要求、命题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相互适应性,并将遵义市和贵阳市两地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比较分析,突出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的优势和不足;四是依据前文的分析结果,总结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存在的问题,并以试题的特点和问题为导向对命制和教学的改进提出了一定的思考。
二、古诗文阅读浅谈——怎样独立阅读古诗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诗文阅读浅谈——怎样独立阅读古诗文(论文提纲范文)
(2)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小学高段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统编版教材的使用 |
2.改进古诗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
3.个人研究旨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文献综述 |
1.古诗文教学的研究 |
2.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
3.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
4.已有研究的启示与局限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1.古诗文教学 |
2.群文阅读教学法 |
3.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 |
(六)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一、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教学要求 |
(一)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
1.通过增加古诗文的数量拓宽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视野 |
2.通过提炼整合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
3.通过多维度的文本组合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思辨力 |
(二)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要求 |
1.对议题的要求 |
2.对文本组合的要求 |
3.对集体建构的要求 |
4.对达成共识的要求 |
二、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经验总结及存在问题分析 |
(一)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经验总结 |
1.形成设计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可行思路 |
2.形成了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
(二)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存在问题分析 |
1.议题设计开放性不足 |
2.文本组合模式单一 |
3.学生自主建构的时间与空间不足 |
4.引导问题设计针对性不足 |
三、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建议及课例分析 |
(一)制定鲜明开放的议题 |
1.正确认识议题的分类 |
2.提升议题设计与选择的能力 |
(二)运用多样化的文本组合方法 |
1.课内多篇的组文形式 |
2.课内外相结合的组文形式 |
3.课外多篇的组文形式 |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建构 |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课堂主权 |
2.变讲解为引导,实现角色隐退 |
(四)提高引导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引导达成共识 |
1.针对多篇文章共同发问 |
2.基于文本整体提问 |
(五)小学高段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应用课例与分析 |
1.课内多篇文本组合的应用课例与分析 |
2.课外多篇文本组合的应用课例与分析 |
3.课内外相结合文本组合的应用课例与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 |
(二)期刊 |
(三)学位论文 |
附录一: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高段古诗文汇总 |
致谢 |
(4)“字本位”理念下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字本位”理念研究 |
(二)“字本位”理念与语文教学相关研究 |
第一章 “字本位”理念的基本观点及其阐释 |
一、“字本位”概念界定 |
二、“字本位”理念的历史发展过程梳理 |
三、“字本位”理念的基本观点及其阐释 |
(一)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 |
(二)汉语是一种语义型语言 |
(三)汉语结构框架是“话题——说明”模式 |
(四)汉语的思维基础:隐喻式思维方式 |
第二章 “字本位”理念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
一、现代古诗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内容以分析和鉴赏为主,忽视汉语言文字特点 |
(二)教学方式以翻译、串讲为主,朗读背诵形式化 |
(三)思维方式以现代汉语思维方式为主,缺少文言思维 |
二、“字本位”理念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
(一)由“字”入文,把握古诗文创作规律 |
(二)由“字”品文,把握古诗文欣赏规律 |
第三章 “字本位”理念下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 |
一、通过学习汉字的形、音、义,扫清阅读障碍 |
(一)观察“字形” |
(二)辨别“字音” |
(三)考据“字义” |
二、透过汉字表层意义,参悟古诗文隐藏着的诗意 |
(一)剖析“字形” |
(二)品味“字音” |
(三)拓展“字义” |
三、关注特殊的句子形态,探究古诗文审美意境 |
(一)关注并列句,探究古诗文语言简朴自然的特点 |
(二)关注省略句,探究古诗文语言模糊美的特点 |
(三)关注转折句,探究古诗文语言节奏强烈的特点 |
四、品悟特色的语言文字,探寻古诗文表达的丰富性 |
(一)品悟汉语言文字的隐喻现象,探寻古诗文表达内容的丰富性 |
(二)品悟汉语言文字的换喻现象,探寻古诗文表达情感的丰富性 |
(三)品悟汉语的隐喻式思维方式,探寻古诗文语言蕴含的哲理性 |
第四章 “字本位”理念下古诗文阅读教学课例 |
一、案例背景 |
二、案例片段呈现 |
三、教学反思 |
(一)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
(二)实践中问题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
致谢 |
(5)基于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一、学生缄默知识与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及价值探讨 |
(一)缄默知识与学生缄默知识 |
1.缄默知识的内涵及性质 |
2.学生缄默知识的内涵及获得理论 |
(二)学生缄默知识与古诗文教学 |
1.古诗文教学的内涵 |
2.学生缄默知识与古诗文教学的关系 |
(三)学生缄默知识对古诗文教学的价值 |
1.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 |
2.提高教师古诗文教学水平 |
3.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主体意识 |
二、当前高中古诗文教学知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
1.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 |
2.调查问卷的内容划分 |
3.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 |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 |
1.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2.教师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三)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三、基于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
(一)缄默知识文化性方面 |
1.渗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
2.实施群文阅读,拓展学生文化空间 |
(二)缄默知识情境性方面 |
1.设置情境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缄默知识 |
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缄默知识显性化 |
(三)缄默知识个体性方面 |
1.开展语感训练,激活学生个体的语感 |
2.开展言语实践,激活学生个体的经验 |
(四)缄默知识非理性方面 |
1.联系学生生活,激活学生情感 |
2.联系作者经历,触发学生情感 |
四、基于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
(一)《烛之武退秦师》的实践背景 |
1.分析教材 |
2.分析学情 |
3.确定教学目标 |
4.确定教学重难点 |
(二)《烛之武退秦师》的实践过程 |
1.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共鸣 |
2.反复诵读,感知课文内容 |
3.创设问题,体会劝说艺术 |
4.角色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
5.联系生活,感受爱国情感 |
6.链接背景,挖掘礼文化 |
7.拓展阅读,探究礼文化 |
8.举一反三,显化缄默知识 |
(三)《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反思 |
1.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经验 |
2.引导反复诵读,激活学生语感 |
3.联系实际生活,激活学生情感 |
4.重视文化传递,丰富学生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古诗文教学知识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二 高中古诗文教学知识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三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
致谢 |
(6)高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及高考考查情况分析 |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统计分析 |
一、必修教材古诗文选文统计与分析 |
二、选修教材古诗文选文统计与分析 |
第二节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考查情况统计分析 |
一、选文情况分析 |
二、阅读考查能力分析 |
第二章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设计 |
一、问卷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问卷调查方法与设计 |
第二节 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古诗文教学现状分析 |
二、学生古诗文学习现状分析 |
三、师生问卷调查情况总结 |
第三节 高中古诗文教学现存问题归因 |
一、客观原因 |
二、主观原因 |
第三章 高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第一节 群文阅读教学的构成要素 |
一、议题 |
二、多文本 |
三、集体建构 |
四、共识 |
第二节 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
一、议题设计策略 |
二、多文本选组策略 |
三、集体建构策略 |
第四章 高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 |
第一节 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分析 |
一、《归园田居(其一)》单篇阅读教学课例 |
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三、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的差异化对比 |
第二节 群文阅读教学的理性反思 |
一、理性看待“精读”与“群读” |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
三、不应流于形式 |
四、以读促写,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
五、自觉学习钻研,开拓新的教学区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的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的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7)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官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古诗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
(二)古诗文教学的现存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
(二)古诗文教学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古诗文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五、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编排特征与教学定位 |
第一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教材研究 |
一、 选文内容:选文的质、量与序 |
二、 实施结构:“三位一体”的分课型编排 |
第二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分课型教学定位 |
一、教读:重在教法,授人以渔 |
二、自读:习法践法,由扶到放 |
三、 课外阅读:基于课内,延伸课外 |
第二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 |
一、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 |
二、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诊断 |
一、教师“教”的问题 |
二、学生“学”的问题 |
第三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的原因探析 |
一、基于“教”维度的原因探析 |
二、基于“学”维度的原因探析 |
第三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探究 |
第一节 古诗词的分课型教学策略 |
一、 “情味感受法”的教读与课外阅读 |
二、 “兴味品鉴法”的教读与课外阅读 |
第二节 文言文分课型教学策略 |
一、 “依言析文法”的教读与自读 |
二、 “依体探究法”的教读与自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硕士论文目录 |
致谢 |
(8)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及要求 |
第一节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
一、为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指明方向 |
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三、促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
第二节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
一、转变教学理念 |
二、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
第二章 从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看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
第一节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
二、调查数据及分析 |
第二节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语言重建构轻运用 |
二、思维训练被弱化 |
三、审美能力匮乏 |
四、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高 |
第三节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
一、学生古诗文学习意识淡薄 |
二、教师自身素养不够 |
第三章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提升师生自身素质 |
一、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
二、学生良好古诗文阅读学习习惯的养成 |
第二节 立足语言建构与运用 |
一、反复诵读,理解感悟 |
二、梳理积累,整合迁移 |
三、活用佳句,读写结合 |
第三节 突出思维发展与提升 |
一、多元解读,发散思维 |
二、寻点切入,活跃思维 |
三、比较阅读,扩展思维 |
第四节 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 |
一、字句推敲,感受汉字表达之美 |
二、知人论世,感受诗文情感之美 |
三、结合意象,感受诗文意境之美 |
第五节 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
一、以课堂活动促进文化理解 |
二、以课外活动促进文化传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古代诗文阅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一章 高考语文试题古诗文阅读板块的演变发展 |
第一节 1977 年以前古诗文阅读题的演变 |
第二节 1977年后古诗文阅读题的演变 |
第二章 近五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板块命题依据 |
第一节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 |
第二节 以历年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 |
第三章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选材分析 |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材来源 |
第二节 古代诗歌阅读题和名句名篇默写题的选材来源 |
第四章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题型分析 |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题的题型分析 |
第二节 古代诗歌阅读题和名句名篇默写题的题型分析 |
第五章 全国卷Ⅲ与其他卷古诗文阅读板块选材、题型比较 |
第一节 全国卷Ⅰ和卷Ⅱ古诗文阅读板块的选材分析 |
第二节 江苏卷、北京卷和新高考卷古诗文阅读板块的选材分析 |
第三节 其他卷与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板块的异同比较 |
第六章 全国卷Ⅲ的古诗文阅读板块教学和备考策略 |
第一节 古诗文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
第二节 古诗文的教学方法探究 |
第三节 古诗文的复习备考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2011-2020年遵义市语文中考发展背景及命题依据 |
第一节 遵义市语文中考发展历程概述 |
第二节 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题依据 |
一、“课标要求” |
二、“考纲指导” |
第二章 中考古诗文试题考试内容、形式及知识点特点 |
第一节 试题考查内容特点 |
一、古诗文默写题 |
二、文言文阅读题 |
三、古诗词鉴赏题 |
第二节 试题考查形式特点 |
一、古诗文试题题型、题量及分值 |
二、主观题与客观题数量及分值比重 |
第三节 试题考查知识点特点 |
一、客观题考查知识点 |
二、主观题考查知识点 |
第三章 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评析 |
第一节 试题与命题依据一致性分析 |
一、从“课标要求”看古诗文命题 |
二、从“考纲指导”看古诗文命题 |
第二节 试题与教学相互适应性分析 |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
二、师生对试题的评价及对教学的看法 |
第三节 遵义卷与贵阳卷近十年古诗文试题比较分析 |
一、两地试题考查内容比较 |
二、两地试题考查方式比较 |
三、遵义卷古诗文试题命制优势及不足 |
第四章 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素质教育”理念凸显力度不够 |
第二节 课外选文难度与初中生文言能力不匹配 |
第三节 试题形式内容单一,趋于“模式化” |
第五章 改进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和古诗文教学的思考 |
第一节 改进中考古诗文试题命制的思考 |
一、创新试题形式,促进命题内容多元化 |
二、扩展选文体裁,改善文言文思想单一性 |
三、调整选文难度,考虑学生文言能力 |
第二节 针对中考古诗文试题的教学建议 |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 |
二、扩展学生阅读量,提升迁移能力 |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古诗文阅读浅谈——怎样独立阅读古诗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的小初衔接策略研究[D]. 王欣悦. 西南大学, 2021
- [2]群文阅读教学法在小学高段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韦聪维. 大理大学, 2021(08)
- [3]“三位一体”视域下的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D]. 杜亚文.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4]“字本位”理念下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D]. 庄莹.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学生缄默知识的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D]. 梁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高中语文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陈远凤.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7]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官渡区为例[D]. 吴念.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D]. 金玲.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9]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古代诗文阅读题研究[D]. 李锐.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10]2011-2020年遵义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D]. 江萌.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