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激发治疗肩周炎

电激发治疗肩周炎

一、电兴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论文文献综述)

黄娴[1](2021)在《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运用壮医经筋推拿手法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两者之间疗效的差异,进而推广壮医经筋推拿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编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了本课题的诊断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9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参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推拿治疗学》),每组各45例。入组的受试者接受连续2个疗程的治疗,每个疗程连续治疗6天,间隔1天,每天治疗1次。采用简化Mc Gill评分量表,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及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JOA)问卷表作为疗效观察指标,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上述评分差异,并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1.治疗前,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简化Mc Gill量表(PRI、VAS、PPI)以及下腰痛疾患疗效评定量表(JOA)的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受试者治疗前症状、体征差异不对两组疗效结果比较产生影响。2.经过治疗,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20例,无效0例,疗效总有效率为100%;常规推拿手法对照组愈20例,好转22例,无效3例,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受试者疗效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采用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两者在疗效率上无明显差异。3.对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组及常规推拿手法对照组各组内治疗前、第一疗程后(7d)及第二疗程后(14d)的Mc Gill评分量评分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治疗7天、14天后,两组(治疗与对照组)内的PRI、VAS、PPI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线值,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基线、7d、14d观察到差异。4.对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组及常规推拿手法对照组各组内治疗前、第一疗程后(7d)及第二疗程后(14d)的JOA评分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治疗7天、14天后,两组(治疗与对照组)内的JOA评分均高于基线值。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基线、7天、14天观察到差异。结论:1.壮医经筋推拿手法与常规推拿手法均能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腰部功能活动度。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与常规推拿手法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症状改善效果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具有民族特色,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银东山,赵中亭,曹洁,陈双双,边小平,王淼[2](2020)在《悬起灸的三种不同方式及其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艾条悬起灸在临床的普遍应用,其临床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根据艾条悬起灸不同的操作手法特点,可将其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通过分别阐述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的不同操作手法、施灸特点、温热效应及其近年来临床应用的常见病证,以求客观地阐述悬起灸在临床中的应用重点,为临床选择和应用合适灸法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最终提高临床疗效,并推动悬起灸的推广应用。

陈致尧[3](2019)在《彭德忠教授“杠肩扳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以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载体,运用彭德忠教授“杠肩扳法”推拿法结合针刺“肩三针”治疗肩袖损伤与超声波结合针刺“肩三针”治疗肩袖损伤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来探讨彭德忠教授“杠肩扳法”推拿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以期对此做出系统、客观、科学的疗效评价,为治疗肩袖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5例肩袖损伤患者,按入组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生成的随机数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接受彭德忠教授“杠肩扳法”结合针刺“肩三针”治疗肩袖损伤。对照组33例,运用超声波结合针刺“肩三针”治疗肩袖损伤。治疗每周3次,6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针刺治疗每次30分钟,推拿治疗和超声波每次20分钟。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改良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活动度评分量表(CMS),两组分别在基线期,入组第2周治疗后,入组第4周治疗后对每个量表测评一次。结果:1、两组基线期比较:将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部位、呼吸、心率、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行基线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将临床疗效指标VAS评分、ASES评分和CMS评分做基线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进行比较。2、(1)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试验组最终完成30例,治愈的有7例,显效有17例,有效有4例,无效有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最终完成30例,治愈有4例,显效有9例,有效有13例,无效有4例,总有效率86.7%,试验组疗效比对照组更显着P=0.014(P<0.05)。第1疗程(入组2周)治疗结束后,两组在VAS评分、ASES评分和CMS总分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2疗程(入组4周)治疗结束后,两组在VAS评分、ASES评分和CMS评分的比较,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SES评分和C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内比较:两组第1疗程(入组2周)和第2疗程(入组4周)治疗结束后,VAS评分都低于基线期,ASES评分和CMS评分都高于基线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彭德忠教授“杠肩扳法”推拿法和超声波均能治疗肩袖损伤,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活动。2.对于肩袖损伤的治疗中,彭德忠教授“杠肩扳法”推拿法疗效明显优于超3.本研究证实,彭德忠教授“杠肩扳法”在治疗肩袖损伤中,能显着缓解患者肩部疼痛,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具有效显、安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及运用。

徐依[4](2018)在《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应用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法与单纯火疗法对寒湿型腰肌劳损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来自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湖南省某三甲中医院骨伤科门诊,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独活寄生汤湿敷结合火疗法;对照组为单纯火疗法。干预次数为20次,每天1次,每次30分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临床症状积分以及测量试验组前后的血浆TXB2、6-K-PGI1a水平并比较其差异。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符合正态性的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自身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卡方检验条件的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VAS、ODI、临床体征积分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VAS得分分别为5.60±1.16、1.47±0.51(t=19.918;P<0.01),ODI得分22.52±9.45、8.59±5.04(t=13.486;P<0.01),临床体征积分10.47±1.85、5.07±1.66(t=21.438;P<0.01),分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VAS得分5.63±1.10、2.47±0.51(t=17.006;P<0.01),ODI得分21.26±7.60,12.30±4.51(t=14.085;P<0.01)临床体征积分10.57±1.68、6.13±1.43(t=20.841;P<0.01)的分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得分均低于干预前。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痊愈0例,显效7例(23.3%),有效23例(76.7%),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3例(10%),有效26例(86.7%),无效1例(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Z=-2.971,P<0.01)。秩和检验得出试验组平均秩次为3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秩次23.82,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试验组血栓素TXB2、6-K-PGF1a含量比较:治疗前后TXB2的含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K-PGF1a含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TXB2的含量较治疗前降低,6-K-PGF1a较前升高。结论1.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法和单纯火疗法均能够降低寒湿型腰肌劳损患者的VAS、ODI和临床症状积分,但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法的效果要优于单纯火疗法。2.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法能够降低TXB2水平、提高6-Keto-PGF1a的水平,降低外周血中TXB2,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血管收缩或痉挛,减少疼痛的发生。

杨洋[5](2017)在《黄诱桂枝五物汤化裁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方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外周神经毒性症状分级、化疗前后肌电图等指标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综合疗效,从而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毒副反应的防治手段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和临床基础,增加提高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段。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样本量66例,使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以患者入组时间作为配伍因素,将入院后拟行FOLFOX6化疗方案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患者入组并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中药+化疗)33例和对照组(单纯化疗)33例,治疗组患者从第一次化疗开始口服中药,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化裁,持续至六个周期化疗结束,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研究所需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化疗后的外周神经毒性症状,第一次化疗前和六周期化疗结束后各条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各项安全性指标,最后将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治疗组外周神经毒性症状及体征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临床表现较对照组轻微(P<0.01);2、化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呈下降趋势,治疗组左侧尺神经、左侧腓神经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正中神经、右侧正中神经、右侧尺神经、右侧腓神经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化疗前后左侧正中神经、右侧正中神经、左侧尺神经、右侧尺神经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尺神经、右侧腓神经无统计学差异(P>0.05);3、化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比较,右侧正中神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尺神经化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神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若综合运动神经的数据,化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对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化疗前后呈下降趋势,各条感觉神经化疗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化疗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方在临床上对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的预防与治疗是有意义的,能够防止化疗外周神经毒性的发生及加重。

翟伟奇[6](2016)在《一枚硬币的两面——关于疼痛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

周游飞[7](2016)在《视觉反馈下的主动与被动训练结合对于脑卒中后手部活动障碍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1、探究可视环境下的主动与被动训练相结合对于脑卒中后手部活动障碍的影响作用。2、研究可视环境下的主动与被动训练相结合影响脑卒中手部活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 09月-2015.10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病患36名,按照随机量表法的分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康复训练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物理治疗及作业疗法(30分钟的物理疗法+30分钟的作业治疗法);治疗组在以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每天使用奥地利Tyromotion公司生所产的 Amadeo Hand Arm Rehabilitation System (HARS)训练系统进行可视环境下的主动与被动训练结合。两受试组疗均进行了6周的康复,每名受试者由2位不参与本研究的康复医师及治疗师进行康复评定,分别于入组前、康复训练后4周、康复训练后6周进行手部运动功能评分(简化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 )、运动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掌指关节活动度百分比(Range of motion, ROM%)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index, BI)的评定,并进行数据记录。结果在本实验的36例患者当中有3例受试者因个人因素未完成全部测试(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其余33人成功完成为期6周的康复治疗,在训练的过程中患者偶有手部酸软不适感及手指部位轻度皮肤过敏反应,这种现象随着训练的结束而逐渐消失,对整个训练过程及结果无明显的影响。在康复治疗的33例受试者治疗组患者治疗前FMA得分、MAS得分、ROM及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与组内治疗前相比较,手部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结果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康复治疗4周评定结果、6周评定结果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对应时间点的结果相比较,治疗组受试者的疗效显着地高于对照组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脑卒中后患者存在手部活动障碍,康复治疗效果要优于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2、视觉反馈下的主动与被动训练相结合在提高脑卒中患者手部的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相比于传统的康复训练防法有明显的优势。

伍华兵[8](2015)在《罗氏踩跷十八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及其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年来,慢性腰肌劳损的发病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年轻化情况日渐明显。慢性腰肌劳损症状很多,临床上多表现为腰痛,腿麻,坐卧不安,腰部活动功能受限等不适。目前关于此病的推拿治疗手段比较多,其中踩跷相对来说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罗凛教授从事临床几十年来,通过不断实践及临床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并总结出了一套有确切疗效的罗氏踩跷十八法:即术者通过脚掌、脚趾、脚跟等部位在患者腰背及腿部劳损处施予踩压、碎步踩、对角踩压、横步踩、揉拨、屈趾钩踩、点按、推摇、撬拨、踩推、震动、别腿踩、脚掌擦法、提踩、敲踢、提拉、混合滑踩、分合滑踩,从而达到快速松解肌肉粘连、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及改善人体机能等疗效的目的。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罗氏踩跷十八法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区别,突出罗氏踩跷十八法在治疗方法上及疗效上的优点,进而为推广罗氏踩跷十八法提供初步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慢性腰肌劳损提供更安全、可靠、简单的治疗手段。研究方法:本课题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推拿门诊中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施予罗氏踩跷十八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每隔两天1次,每次半小时,按5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通过临床症状评估积分及临床体征评估积分及两种种积分方法结合对治疗组及观察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疼痛疗效评价。结果显示:1、根据中临床体征积分评价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疗效,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三个疗程临床体征评估积分均有差异(P<0.05),表明罗氏踩跷十八法及常规推拿手法对慢性腰肌劳损均有比较好的疗效,但罗氏踩跷十八法对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更为显着。2、根据中临床体征积分评价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疗效,统计结果显示:罗氏踩跷十八法治疗组及常规推拿手法对照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个疗程结束后,罗氏踩跷十八法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1例;常规推拿手法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20,有效6例,无效3例。罗氏踩跷十八法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43.33%,显效率为50.00%,有效率为3.33%,无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6.67%;常规推拿手法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3.33%,显效率为66.67%,有效率为20.00%,无效率为10.00%,总有效率为90.0%。说明罗氏踩跷十八法治疗组在总体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推拿手法对照组。结论:通过本次临床研究,我们进一步验证了罗氏踩跷十八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确切疗效,也为罗氏踩跷十八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推广提供了依据。

杨怡,张伟,朱俊平,彭红霞[9](2015)在《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验证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寻找治疗该病的较佳治疗方式。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分期治疗组(50例)、针刺组(50例)、西药组(40例)。分期治疗组按患者病程长短分为早、中、晚3期,每期釆用不同药物进行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针刺组釆用常规针刺留针1 h治疗。西药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每次0.2 g,每日3次。3组治疔疗程结束后,随访半年无复发或加重,按Cohen、Albert痉挛强度分级评估疗效。结果分期治疗组、针刺组、西药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6.0%(28/50)、14.0%(7/50)、20.0%(8/40)。分期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户<0.05)。分期治疗组、针刺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50/50)、70.0%(35/50),60.0%(24/40)0分期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尸<0.05)。结论分期治疗面肌痉挛方法疗效显着。

杨进[10](2014)在《阿是穴四花刺缓解肩周炎(粘连前期)患者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阿是穴四花刺法治疗肩周炎(粘连前期)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通过对阿是穴四花刺法对肩周炎(粘连前期)患者疼痛的临床研究,客观、科学的评价阿是穴四花刺法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此疗法治疗痛症的疗效,为此法治疗其他疼痛疾病或其他痛症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阿是穴四花刺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四川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四川省骨科医院门诊肩周炎(粘连前期)120例患者,根据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60例,采用阿是穴四花刺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两组皆按照预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选择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项目为主要观察指标,并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结果:阿是穴四花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在治疗肩周炎(粘连前期)时,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但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两组的即时镇痛疗效出现差异。治疗三次后,两组之间部分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部分指标显示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优于对照组。经过七次治疗后,治疗组各观察指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综合显效率治疗组(93.1%)明显高于对照组(82.8%),经检验后P<0.05,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阿是穴四花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在治疗肩周炎(粘连前期)时,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2.对本课题肩周炎(粘连前期)患者而言,经过相同时间治疗后,阿是穴四花刺法较常规针刺法有更好的镇痛疗效,更短的起效时间,且本疗法安全性高、易于操作、容易被患者接受。3.阿是穴四花刺法综合有效率、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4.临床结果表明,阿是穴四花刺法治疗肩周炎(粘连前期)具有效好的疗效,为治疗肩周炎(粘连前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思路,值得在临床中运用和推广。

二、电兴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兴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论文提纲范文)

(1)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临床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脱落病例处理
    1.7 不良事件的处理和报告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样本量及其计算依据
    2.3 随机方法
    2.4 盲法设计及实施
    2.5 技术路线图
3 分组观察方案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临床观察指标
4 研究结果
    4.1 治疗前两组资料进行比较
    4.2 治疗后两组资料比较
    4.3 小结
5 讨论
    5.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5.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5.3 壮医经筋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理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式的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悬起灸的三种不同方式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悬起灸的三种操作方法
    1.1 温和灸
    1.2 回旋灸
    1.3 雀啄灸
2 悬起灸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1 温和以补,以调慢性虚损
    2.2 通达宣泄,以疗浅表皮肤疾病
    2.3 雀啄以强灸感,灸治急、痛证
3 讨论

(3)彭德忠教授“杠肩扳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1.8 研究病例中止试验的步骤及处理
        1.9 不良事件的处置
        1.9.1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1.9.2 推拿意外的处理
        1.9.3 超声波不良反应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样本含量
        2.3 随机方法
        2.4 盲法
        2.5 治疗方案
        2.5.1 设计分组
        2.5.2 操作规范
        2.5.3 试验组
        2.5.4 对照组
        2.6 观察指标
        2.6.1 一般项目
        2.6.2 疗效评价指标
        2.6.3 依从性评价
        2.6.4 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方法
        2.8 技术路线图
    3 质量控制和保证
    4 研究结果
        4.1 完成情况
        4.2 一般情况比较
        4.3 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4.3.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情况
        4.3.2 两组治疗前后ASES评分对比情况
        4.3.3 两组治疗前后CMS评分对比情况
        4.3.4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情况
        4.4 依从性分析
        4.5 安全性分析
二 讨论
    1 中医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1.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及概述
        1.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2 肩袖损伤的流行病学
        2.3 肩袖损伤的发病机制
    3 肩袖损伤的治疗研究
        3.1 中医治疗研究
        3.2 西医治疗研究
    4 关于试验设计的讨论
        4.1 量表的选择
        4.2 治疗方案的选择
        4.2.1 彭德忠教授“杠肩扳法”推拿法的探讨
        4.2.2 超声波选用依据的探讨
        4.2.3 “肩三针”选用依据的探讨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两组在VAS评分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分析
        5.2 两组在ASES评分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分析
        5.3 两组在CMS评分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分析
三 结论
四 问题与展望
五 致谢
六 参考文献
七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临床指标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现代医学对腰肌劳损的认识
        1.2.1 腰肌劳损的病因
        1.2.2 腰肌劳损的发病机理
        1.2.3 腰肌劳损的西医治疗方法
    1.3 祖国医学对腰肌劳损的认识
        1.3.1 腰肌劳损的病因
        1.3.2 腰肌劳损的发病机理
        1.3.3 腰肌劳损的中医治疗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
        2.1.7 安全性观测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计算
        2.2.2 随机与分组
        2.2.3 干预方案
    2.3 观察指标
        2.3.1 临床观察指标
        2.3.2 疗效观察指标
        2.3.3 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PGF1A含量测定
    2.4 技术路线
    2.5 统计学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VAS、ODI、临床体征积分比较
        3.2.1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ODI、临床体征积分比较
        3.2.2 干预后两组患者VAS、ODI、临床体征积分比较
        3.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ODI、临床体征积分比较
        3.2.4 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
    3.3 独活寄生汤联合火疗法干预前后TXB2与6-K-PGF1A含量比较
4 讨论
    4.1 火疗法的选择依据
    4.2 独活寄生汤的选择依据
    4.3 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4.4 独活寄生汤联合火疗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生化指标分析
    4.5 小结
    4.6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7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病例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黄诱桂枝五物汤化裁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西医研究进展
        1.1 奥沙利铂的概述
        1.2 对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的认识
        1.3 西医对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的防治手段
        1.4 外周神经毒性与肌电图
    2 中医研究进展
        2.1 中医基础理论与化疗外周毒性的病机探讨
        2.2 中医药在治疗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运用
    3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及药理研究
        3.1 组成与制方原理
        3.2 临证加减
        3.3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3.4 药理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收集标准
        1.2 诊断标准
        1.3 外周神经毒性临床分级标准
        1.4 肌电图的测定结果参考标准
        1.5 临床研究的设计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2.2 主要疗效评价
        2.3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临床数据分析
        3.2 作用机制的探讨
        3.3 不足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视觉反馈下的主动与被动训练结合对于脑卒中后手部活动障碍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病例资料
    2. 试验仪器及材料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1. 康复训练前的准备
    2. 康复训练过程
        对照组的患手训练过程
        治疗组的康复训练过程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试验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阶段FMA、MAS结果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阶段BI结果
    3. 两组治疗前、后的ROM%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罗氏踩跷十八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及其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腰肌劳损的认识
        1.1 概述
        1.2 中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病因的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慢性腰肌劳损病机的认识
        1.4 慢性腰肌劳损的中医治疗
    2 西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的认识
        2.1 概述
        2.2 诊断与鉴别诊断
        2.3 流行病学特点
        2.4 西医对慢性腰肌劳损发病机理的认识
        2.5 西医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
    3 推拿疗法对慢性腰肌劳损的认识
        3.1 推拿疗法对慢性腰肌劳损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3.2 推拿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及标准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及分析
        3.1 基本情况比较
        3.2 治疗前疼痛指标的分析
        3.3 疗效评价
        3.4 结果分析
        3.5 不良反应分析
    4 讨论
        4.1 罗氏踩跷十八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
        4.2 体会
        4.3 本课题的优点
        4.4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阿是穴四花刺缓解肩周炎(粘连前期)患者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案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肩周炎(粘连前期)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临床评价
        2.5 常见的不良事件处理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治疗前基本资料的比较
        3.2 治疗后杂情况总积分分析
        3.3 治疗一次后两组疼痛情况分析
        3.4 治疗三次后疼痛情况评分分析
        3.5 治疗后两组组内分析
        3.6 完成治疗后组间观察项评分分析
        3.7 疗效观察
        3.8 安全性评价
        3.9 脱落剔除病例分析
讨论
    1 肩关节中西医认识
        1.1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1.2 现在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2 立论依据
    3 结果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一:简化McGill疼痛问卷
附件二: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电兴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壮医经筋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 黄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悬起灸的三种不同方式及其临床应用[J]. 银东山,赵中亭,曹洁,陈双双,边小平,王淼. 亚太传统医药, 2020(07)
  • [3]彭德忠教授“杠肩扳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陈致尧.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独活寄生汤湿敷联合火疗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依.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黄诱桂枝五物汤化裁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D]. 杨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6]一枚硬币的两面——关于疼痛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思考[A]. 翟伟奇. 2016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年会资料汇编, 2016
  • [7]视觉反馈下的主动与被动训练结合对于脑卒中后手部活动障碍的作用[D]. 周游飞. 滨州医学院, 2016(03)
  • [8]罗氏踩跷十八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及其疗效观察[D]. 伍华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9]针灸分期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 杨怡,张伟,朱俊平,彭红霞. 上海针灸杂志, 2015(02)
  • [10]阿是穴四花刺缓解肩周炎(粘连前期)患者疼痛的临床研究[D]. 杨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电激发治疗肩周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