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改装导弹核潜艇

美国将改装导弹核潜艇

一、美将改装导弹核潜艇(论文文献综述)

张申,季自力,王文华[1](2019)在《美国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美国海军武器装备重点是提高现代化、智能化程度,水面舰艇向大型化发展,核潜艇数量将会增加,各类舰艇普遍装备舰载机,舰载装备向智能化发展,无人作战系统加快发展。作战舰艇向大型化发展美军认为,海军前沿集团的主要任务是使用现代化作战指挥系统、探测装备和远程武器,从以分散战斗队形部署的战舰对选定目标进行集中导弹与航空突击,对敌全纵深进行打击。在规模有限、持续时间长的冲突中,

杨力[2](2018)在《2018年俄罗斯潜艇力量》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俄罗斯保持着一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潜艇舰队。潜艇舰队主要包括弹道导弹核潜艇、巡航导弹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海底战核潜艇、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以及自主水下载具。俄罗斯的核潜艇(包括那些执行核威慑任务的)仅部署在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而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分别运行着少量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里海的小型舰队目前没有部署任何潜艇。1弹道导弹核潜艇俄罗斯北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弹道导弹

季澄[3](2018)在《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中美关系在双边、地区及全球层面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美互动进程本身的复杂性与结果的不可预期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将愈加通过海权维度予以集中呈现。在美国战略界看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发展实践表明,中国正在加速由一个陆权国家向陆海复合型国家转变,“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无疑又增加了海权相较于陆权在确保国家安全、发展与繁荣方面的比重与分量,甚至不排除中国在未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区或全球型海洋大国的可能性。中国海权的崛起将成为影响中美关系未来走向以及地区重大利益的关键变量,这也意味着中国海权的发展正成为“一种现象”或是“一种问题”,美国需要予以认真对待,一旦战略应对失策,美国将付出类似于丧失地区主导地位的极其沉重的代价。鉴于此,美国战略界认为有必要对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估与判断,既不宜过分夸大美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但也绝不忽视对美国国家安全及其领导地位可能造成切实影响的核心要素的考察。美方认为,无论从宏观战略层面还是具体实践层面看,中国海权的崛起对美国来说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它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塑造美国地区战略和海上实践的最大外部牵引因素。从国家大战略缔造的角度看,中国的国家现代化进程赋予其发展海权的一般性逻辑依据,也就是说,中国旨在通过海洋实现国家基本安全与基本富裕的战略谋划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合法性,是国家谋求强国地位的应有之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中国历史上数次对海洋的探索与实践,并得以从根本上保证中国海洋战略实践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看,美方认为,伴随中国海洋利益的不断拓展,中美双方原本在东亚地区形成的“陆海二元分离型”地区安全秩序正在被融入更多的海权要素,中国的海上实力与影响力正迅速进入东亚周边海域,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更广阔的海域延伸。鉴于美国自身鲜明的海权属性,美国势必会对此种具有颠覆地区传统地缘格局潜能的海上实践予以高度防范与警惕,并致使其在战略态度的选择上倾向于对抗而非妥协,在此基础上锻造的美国外交政策也将丧失其应有的灵活性。此外,双方海上互动频率的增加难免带来摩擦与对抗的风险,如何有效管控此类风险并防止其升级,进而危及美国主导的东亚地区安全秩序也是美国面临的一大考验;从海权建设的角度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海上力量核心要素—海军的发展,正在侵蚀美国的传统海上优势地位,这将迫使美国海军重新审视其在后冷战时代面临的战略安全环境及其所应肩负的职责与角色,并将战略关注的重点由非国家行为体转向国家行为体,并以此牵引美国海权的建设,实现海权的战略回归,即将最终的战略着力点放在应对潜在的挑战者身上。与此同时,海权本身及其战略内涵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丰富与拓展,马汉倡导的海权的基本原理发生了重大改变,通过主力舰队决战赢得制海权已不再被各国海军视为“定律”。事实上,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愈发紧密的经贸联系,科技水平的跃升,使得制海权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都受到极大限制,夺取制海权的目的已超出单纯的军事范畴,海上安全更多地被视为一项全球公共产品,这也促使各国在战略手段的选择上更强调合作,而非纯粹的零和博弈。总之,在美方看来,鉴于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中美新一轮海上博弈及其所开启的权势转移进程,将很难实现半个多世纪前英美两国海上权势的和平转移,摩擦与对抗将长期伴随两国海上互动进程。但另一方面,美方始终认为摩擦与对抗并不必然导致冲突与战争,美方应寻求与中国达成最起码的海上战略谅解,有效管控分歧与摩擦,并尽可能在海上非传统安全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进而分担其维护海上公共安全的成本。对中国来说,其与美国的海上互动需以三点认知作支撑:一是在中国真正崛起成为一个地区性海洋强国之前,中国仍是两国海上互动中的弱势一方。尽管其与美国的实力差距正逐步缩小,但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仍享有地区海上主导权;二是中国发展海权的道路选择已上升至国家大战略层面,是全民族共同意志的体现,建设海洋强国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自身所处地缘环境以及国家战略目标的限定,中国仍应追求旨在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有限的海权,而不是与美国争夺全球海上领导权;三是美国仍是中国海权发展的最大外部限制性因素,与美国的海上互动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对此,寻求中美海上互动新模式,构建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架构,尽量降低美国对自身海上力量建设和海洋利益拓展的阻碍和干扰,理应成为中国的主要战略选项,而不是权宜之计。

戴昕音,何孟良[4](2015)在《北约主要国家战略核力量的潜在问题和发展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法、美三国战略核力量现状目前,北约战略核力量的主要代表有美国的"三位一体"、法国的"二位一体"和英国的"一位一体"。美国战略核力量的构成是陆、海、空"三位一体",包括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携带"三叉戟"导弹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装备巡航导弹(核战斗部)的B-52轰炸机以及携带核航弹的B-2隐身轰炸机。法国的"二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构成包括":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幻影"2000N战斗轰炸机和"阵风"F3多用途战斗机。这两种机型能够发射

牟长林,陶申一[5](2014)在《非核因素对美俄后续核裁军谈判的影响》文中认为美俄军备竞赛由来已久,为了使军备竞赛不至陷入无限制发展,美俄关于削减战略武器,特别是消减战略核武器的谈判也从未间断。2010年4月签署的美俄新核裁军条约对美俄双方的核武器进行了实质性削减。由于目前俄罗斯拥有的战略核武器数量已明显少于美国,加之美国已拥有超强的非核武器打击能力,美国试图推动双方核打击能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削减的建议恐难以实现。美俄后续核裁军谈判将因非核因素而大受影响。

周伟,郭纲,吕琳琳[6](2013)在《2012年世界巡航导弹发展综述》文中认为主要介绍了2012年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伊朗等世界主要国家巡航导弹的基本发展情况,分析这些国家巡航导弹力量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总结概括了各国巡航导弹发展的重点与特点。

小飞猪[7](2011)在《重生的“瓦良格”》文中认为对于中国改装的"瓦良格"号航母,外界有训练舰和战斗舰等不同的说法,从该舰配备有相控阵雷达来看,说明其具备较强的对空指挥引导能力,这是一般实战航母的根本特点,所以笔者认为该舰将来作为战斗舰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王晓军[8](2011)在《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战后20年里,俄罗斯军队历经了从冷战型军队向冷战后型军队的大规模改革、改组与转型。在这一进程中,俄罗斯国家军事战略因应不同时期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军事安全威胁也走过了从纯防御到积极防御、从现实遏制到战略遏制的数轮调整。本文以系统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以地缘政治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演绎、战例剖析、情报解析等基本方法,对冷战后叶利钦、普京与梅德韦杰夫三位总统任期内的俄罗斯军事战略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历时性的纵向解析,并按地缘战略空间把俄罗斯军事战略细化为西部、南部、中部、东部四个战略方向子战略,详细分析了俄罗斯在各个战略方向所奉行的具体军事战略。论文还引入了智缘科技视角,从军事技术政策、国防工业与重要武器系统等方面论证了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技术基础。论文在对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纵向历时性与横向空间性细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军事战略的三级评估框架体系,分别在国家军事战略、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际安全战略框架下对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了评估,认为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整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论文还在战略评估的基础上预测了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未来走向。俄罗斯作为世界主要大国与一流军事强国,研究冷战后的俄罗斯军事战略,既是准确把握国际政治安全形势、保障我国国防安全的客观需要,也对完善和发展新时期我国国防与军事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张文木[9](2010)在《“天安舰事件”后东亚战略形势与中国选择》文中认为"天安舰事件"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提速的重要信号,美韩黄海军演是美国保守派在向中国摊牌并对奥巴马"新尼克松义"政策施压,这对目前基于远东雅尔塔法权体制的美国国家利益的影响是灾难性的。笔者主张中美在雅尔塔体制中的合作,而不应当寻求"零和"式的冲突。今天美国衰落的原因是美国财政已无力支持其过于庞大的战略目标,该战略目标已使美国对手林立并越打越多。遏制中国已成为美国巨大的政治和财务包袱,美国已没有必要———当然也日益没有能力———坚守遏制中国的"第一链条"。中国实现台海统一只是在恢复半个世纪前已在雅尔塔体制中确定的中国合法权利,并不损害美国的雅尔塔利益。笔者建议,为了美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为了保持美国在世界政治中应有的大国地位,美国应当放手台湾于中国,由此赢得亚太在新的政治基础上的和平。中国必须为此做好最坏和最好的准备。

刘娟[10](2010)在《美国海权战略的演进 ——兼论海权在美国大国战略中的实践与作用》文中提出美国海权的历史就是一部走向超级大国之路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并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已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美国,在马汉等“海权论”者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大规模扩建海军、加强海外贸易等举措,奠定了海权大国的实力基础。与此同时,美国抓住海军实力逐步壮大的机遇,以美国为中心,由近及远,展开全球海权行动,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全面推动由陆权大国向海权大国的战略转变。这包括通过建立海军基地、掌握巴拿马运河、排斥欧洲势力来控制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洲地区;通过占领菲律宾、吞并夏威夷、实现大舰队环球航行来取得太平洋的战略优势;通过积极干涉欧洲事务、建立大西洋舰队来实现大西洋的战略目标。通过这一系列战略的实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美国已经组建了与世界强国平起平坐的海上力量,将加勒比海变成了美国的“内陆海”,获得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优越的战略要地,掌握了两洋交通的钥匙,建立起了全球海洋战略体系的雏形。在20多年内,美国成功地完成了从传统内向的“大陆扩张”到新型外向的“海洋扩张”的转型。这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能够全面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起点和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洋战略家们一方面迅速扩大海军力量,确保后方海域,稳定太平洋海权态势;另一方面建立大西洋护航体系,保证美国远征欧陆,联合英法,重点打击德国,取得大战的胜利。战争不仅使得美国海权力量的急剧膨胀,还带来了世界海权的巨大变革。英国海洋强权下的世界和平时代一去不复返,美国在这次战争结束后便拥有了和英国并驾齐驱的海权力量,并成为大西洋地区和太平洋地区权力均衡的仲裁人。至此,美国已经由一个海权大国变成了一个海权强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段时间内,美国海洋战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同时也是美国海洋战略持续、深入发展的又一个新时期。美国通过缔结条约削弱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英国世界海洋大帝国的地位,改变了英国独占鳌头统帅世界海洋的战略局面,使得美国享有和英国平等的海洋大国地位这一事实被正式认可。在随后的限制海军军备的年代里,美国突破了条约的限制保持了舰队的继续深入发展。而在经济萧条及其世界安全形势恶化的10年,美国通过不断调整、升级“橙色战争计划”,使得美国海洋战略得以不断克服对日本战略中的弱点,并始终保持着太平洋的优势战略地位。到二战爆发前夕,美国作为海权超级大国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海洋上,美国展开了潜艇战、两栖登陆战、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从海洋开辟第二战场及从海洋发起全面反攻等重要行动。这些作战行动都是二战进程中相当关键的步骤,也为二战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导致了两大海权国家的没落——英国和日本。英日海权力量的衰落也促成了美国世界海洋霸权的建立。在参加二战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内,美国的海上实力得到急剧的膨胀,海军人数增长了20倍,舰船数量增长60倍,舰队总吨位数增长6倍,海军飞行器增长24倍。二战结束之时,美国的海军力量已经遍布全球,并且完全具备了在全球任何地点采取主动攻势的战略的能力。可以说,此时美国已变成世界海洋的霸主,也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海权国家。冷战的历史也是一部海权大国和陆权大国对抗的历史。在这期间,通过建立北大西洋共同体、东南亚条约组织、中央条约组织以及一系列的双边军事协定,美国建立起了从西太平洋,环绕东南亚、中东、地中海、西欧到大西洋的欧亚大陆包围圈。除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广泛的联盟外,美国还通过各种手段来对抗陆权苏联。在大西洋地区,美国通过物资援助、军事援助或直接干涉等手段对于欧洲边缘地带的希腊、土耳其、地中海周围等地区和苏联展开全面争夺。为了建立起对太平洋地区全面封锁的岛链和防御线,美国积极支持和参与东北亚、东南亚地区一切形式的反共行动,大力加强在岛链上的有关国家或地区军事设施建设,扩建海空军基地,加速构建军事包围体系,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太平洋地区的膨胀。在印度洋,美国的战略是一方面趁英国战后退出印度洋之际迅速建立海权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要遏制苏联南下印度洋的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整个冷战期间,美国海军还通过全球性的战略部署,与遍及全球的海上基地网体系相结合,基本上控制了世界各大海洋水域,也使得控制海洋、从海洋包围陆地的理念在美国进一步加强。苏联解体及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在这场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中,海权取胜,美国的海洋霸权地位得到巩固,并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进入90年代,一方面世界海权及其海洋发展状况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于海洋在经济上的开发利用有所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海洋之争,海权呈现多极化的趋势;海权争夺重点从海上航道之争转向岛屿之争;信息技术革命下现代海权中的高科技因子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在冷战结束后的新环境中,美国仍然是一个维护自己全球利益的超级海权大国。美国海军始终掌控着科技上的优势,以“前沿存在”、“从海上出击”、“从海到陆”等战略思想为指导,在世界范围内打着“反恐怖主义”、“反独裁”、“反走私和贩毒”、“人道主义支援”的旗帜,充当世界警察,把广大国家作为“从海上出击”的打击对象。目前,美国海军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并且已经控制了全球海洋战略要道或海区,并铺开了一张美国称霸全球的巨大网络。从这种发展趋势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为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美国式民主”,将仍然以海洋为依托,以海洋包围陆地为基本指导思想,并且美国海军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扮演的世界警察角色的色彩也将会持续加强。总之,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美国海权发展的主旋律是在建立美洲稳固后方的基础上,对欧亚大陆展开包围、控制、干涉、征服,以实现主宰世界命运的超级大国梦想。历史上通过海上力量包围大陆,建立世界霸权,并企图主宰全世界人类命运的帝国最终都难逃灭亡或衰败的结局。人类有史是由形态各异多种文明、多种政治力量组成的一个大集体,这是历史发展的模式和规律,任何一种文明或者政治力量企图征服、吞灭其他文明或者其他力量的做法都是违反人类历史规律的,也必将自取灭亡。因此,美国依靠海权建立起来的超级大国,如果肆无忌惮地包围、遏制、干涉、侵略欧亚大陆,并企图主宰整个人类社会,总有一天也会自食其果。

二、美将改装导弹核潜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将改装导弹核潜艇(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作战舰艇向大型化发展
舰载装备向智能化发展
各类舰艇普遍装备舰载机
无人作战系统加快发展

(2)2018年俄罗斯潜艇力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弹道导弹核潜艇
2 巡航导弹核潜艇
3 攻击型核潜艇
4 海底战潜艇
5 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
6 无人潜水器/自主水下载具

(3)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概念界定与探析
    论文的主要议题和写作思路
    论文的研究方法
    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美国战略界眼中的海权与中美关系
    1.1 海权是美国战略界经久关注的重大战略议题
        1.1.1 美国海权的一般逻辑及其发展演变
        1.1.2 美国对于海上霸权和海洋秩序的双重护持
    1.2 海权与中美关系的历史嬗变
        1.2.1 19世纪中后期至冷战前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2.2 冷战时期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2.3 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中的海权因素
    1.3 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的海权维度
        1.3.1 美国战略界对于中美关系的再思考与战略调整
        1.3.2 美国战略界对中美关系中的海权议题的再思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的评估
    2.1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历史维度的透视
        2.1.1 辉煌与挫折交织的中国海权演进历程:助推中国海权发展的智识基础
        2.1.2 借鉴过往守成国与崛起国海上博弈的经验教训:中美实现海上权力和平转移仍存在“不确定性”
    2.2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理论维度的透视
        2.2.1 新兴国家海权崛起的一般规律及其逻辑辩证关系
        2.2.2 从“陆海二元对立”到“陆海统筹”:中国海洋政策转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3 牵引中国海权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动力:现实维度的透视
        2.3.1 对“建设海洋强国”背景因素的评估
        2.3.2 对“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认知及其与国家大战略目标的对接
        2.3.3 对“建设海洋强国”具体实施情况的评估
        2.3.4 “建设海洋强国”对于中国周边海域及美国自身的影响评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战略界关于中国海军力量建设进程的评估
    3.1 对中国海上军事学说构成要素的评估
        3.1.1 对以马汉为代表的西方经典海权理论的借鉴与吸收
        3.1.2 对“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继承与运用
        3.1.3 “海军民族主义”的存在及其影响
    3.2 对中国海军战略转型进程的评估
        3.2.1 基础能力提升阶段(2004 年至2006 年)
        3.2.2 初步涉足西太平洋地区(2007 年至2009 年)
        3.2.3 实现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常态化部署(2010 年至2012 年)
        3.2.4 逐渐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结合”演进(2013 年至2014 年)
    3.3 对中国海军战略转型认知依据的评估
        3.3.1 对中国重要海洋利益的评估
        3.3.2 对中国面临的周边海上安全风险的评估
        3.3.3 中国的主要海上战略目标:近海与远海的统筹
    3.4 对中国海军总体作战效能及未来发展走向的评估
        3.4.1 对中国海军总体作战效能的评估
        3.4.2 对中国海军未来发展走向的评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战略界对于中国海上实践的核心战略关切
    4.1 对中国提升所谓“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关切
        4.1.1 美方对中国所谓“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评估
        4.1.2 美方应对中国“反介入与区域拒止”能力的相关举措
    4.2 对中国与邻国海洋争端的关切:以南海地区作为考察重点
        4.2.1 南海争端的具体表现类型及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
        4.2.2 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应对:战略层面的“拖延战略”与战术层面的“胁迫策略”相结合
        4.2.3 美国在南海地区的主要利益关切及其策略应对
    4.3 对中国海权拓展的战略取向的关切:以印度洋地区作为考察重点
        4.3.1 印度洋将成为中国海权拓展的主要战略方向
        4.3.2 中国在印度洋拓展海权的具体战略举措
        4.3.3 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保障基地的模式选择问题
        4.3.4 中国向印度洋地区拓展海权的限定性要素
    4.4 对大型水面作战平台服役及其战略影响的关切:以航空母舰作为考察重点
        4.4.1 对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基本条件的评估
        4.4.2 对中国航空母舰具备的功能性要素的评估
        4.4.3 对美国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应对举措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的美国政策因应
    5.1 美国政府的因应之策:具有高度现实适切性的印太战略谋划
        5.1.1 中美海权博弈的“二元特征”:冲突与合作并存
        5.1.2 印太地缘概念及其缘起探析
        5.1.3 美国印太战略愿景谋划及其“包容性平衡”理念的体现
    5.2 美国国防部的因应之策:对美国《亚太海上安全战略》的解读
        5.2.1 美国防部对于印太海上安全环境的判断
        5.2.2 美国防部关于印太海上安全战略目标的确定
        5.2.3 美国防部关于确保印太地区海上安全的相关举措
    5.3 美国海军及相关军种的因应之策:对制海权的重新掌控
        5.3.1 对变化中的全球海上安全环境及其威胁来源的判断
        5.3.2 新时期美国海军理应具备的五项基本能力与战略素养
        5.3.3 对水面舰艇力量建设的高度关切:获取制海权的关键
    本章小结
尾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北约主要国家战略核力量的潜在问题和发展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英、法、美三国战略核力量现状
美、法、英三国未来导弹核潜艇的发展趋势
    美加紧开展替换“俄亥俄”级核潜艇的准备工作
    英国和法国的第3代弹道导弹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主要武器
坚强的“民兵”
美、法等国空基战略核力量
    法国和西欧将改装新型战斗机
    美轰炸机前途堪忧
结语

(5)非核因素对美俄后续核裁军谈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远程精确制导常规武器问题
二、弹道导弹防御问题
三、外空武器问题
四、《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问题

(8)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俄罗斯军事战略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 俄罗斯国内对本国军事战略的研究
        (二) 我国对俄罗斯军事战略问题的研究
    三、核心概念
    四、论文创新
    五、研究方法
    六、结构设计与基本观点
第一章 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环境分析
    一、国际战略环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
        (一) 经济对军事的作用
        (二) 冷战后世界经济领域战略环境
        (三) 经济领域战略环境对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影响
    二、国际战略环境在政治领域的变化
        (一) 冷战后世界政治领域战略环境
        (二) 冷战后地区与周边国际政治环境
        (三) 政治领域战略环境对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影响
    三、国际战略环境在军事领域的变化
        (一) 世界军事安全形势
        (二) 世界新军事变革趋势与俄罗斯面临的挑战
        (三) 新军事变革对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影响
    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一) 西部战略方向面临的军事安全威胁
        (二) 南部战略方向面临的军事安全威胁
        (三) 东部战略方向面临的军事安全威胁
        (四) 中部战略方向面临的军事安全威胁
第二章 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演变
    一、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指挥体系
        (一) 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指挥体系的基本概念
        (二) 俄罗斯军事战略指挥体系的组成单元及其职能任务
        (三) 俄军事战略指挥体系的结构与运行机制
        (四) 俄军事战略指挥体系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二、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军事战略
        (一) “纯防御”战略
        (二) “积极防御”战略
        (三) “现实遏制”战略
    三、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军事战略
        (一)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的基本目标
        (二)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的基本手段
        (三)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的主要战略方向
        (四)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的主要实施途径
        (五)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中的联盟战略
        (六) 普京时期军事战略中的“先发制人”用兵方针
    四、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俄罗斯军事战略
        (一) “战略遏制”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
        (二) “战略遏制”军事战略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俄罗斯主要战略方向军事战略解析
    一、俄罗斯西部方向军事战略
        (一) 西部方向在俄罗斯军事战略体系中的定位
        (二) 俄罗斯在西部方向的利益诉求与战略目标
        (三) 俄罗斯西部方向军事战略的主要手段与实施途径
        (四) 俄罗斯西部方向军事战略的地缘依托
    二、俄罗斯南部方向军事战略
        (一) 南部方向在俄罗斯军事战略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 俄罗斯在南部方向的利益诉求与战略目标
        (三) 俄罗斯南部方向军事战略的战略手段与实施途径
        (四) 俄格武装冲突的战略效果分析
    三、俄罗斯中部方向的军事战略
        (一) 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利益诉求与战略目标
        (二) 多边框架下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
        (三) 双边层面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
        (四) 俄罗斯中亚军事战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四、俄罗斯东部方向军事战略
        (一) 俄罗斯在东部战略方向的利益诉求与战略目标
        (二) 俄罗斯维护东部战略方向军事安全的主要战略举措
        (三) 俄中关系与俄罗斯东部方向军事战略
        (四) 俄日关系与俄罗斯东部方向军事战略
        (五) 俄美关系与俄罗斯东部方向军事战略
        (六) 俄罗斯的朝鲜半岛军事安全战略
第四章 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军事技术基础
    一、冷战后俄罗斯的军事技术政策
        (一) 俄罗斯军事技术政策的基本方针
        (二) 俄罗斯军事技术政策的主要特点
        (三) 俄罗斯军事技术政策存在的问题
        (四) 俄罗斯国防工业综合体的发展
    二、俄罗斯重要武器系统研究
        (一) 进攻性战略武器系统
        (二) 防御性战略武器系统
        (三) 具有战略影响的其他关键武器系统
    三、冷战后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
        (一) 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基本情况
        (二) 俄罗斯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的战略效果分析
第五章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走向及国际影响
    一、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的评估
        (一) 军事战略评估的概念与基本框架
        (二) 在国家军事战略框架下的评估
        (三) 在国家安全战略框架下的评估
        (四) 在国际安全战略框架下的评估
    二、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未来走向
        (一) “核遏制”战略将长期保持,“核遏制”功能将进一步扩展
        (二) 整体防御性将长期保持,局部进攻性将有所加强
        (三) 进一步巩固固定军事联盟,同时更加重视临时联盟的运用
        (四) 更加突出联合战略,同时兼顾军种的战略使用
    三、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国际影响
        (一) 对国际政治与安全的影响
        (二) 对我国国防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 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9)“天安舰事件”后东亚战略形势与中国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天安舰事件”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提速的重要信号
二、黄海是东亚均势格局变动的关键枢纽
三、东亚力量均势正在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倾斜
    3.1 美国政治形势已进入总体衰落期
    3.2 东亚力量均势正在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倾斜
    3.3 今天的美国正在重复着昨天衰落的故事
四、中国应做好东亚均势转换的准备
    4.1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4.2 战略框架及战略边界
    4.3 争取最好的结果, 做好最坏的准备
    4.4 军事运用原则与战略力量配置
        (1) 军事运用及其原则
        (2) 海防力量配置及其运用策略
        (3) 推进中俄战略合作, 深化中朝传统友谊
        (4) 加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建设, 增强海军的远程作战能力
        (5) 树立中国安全“全国一盘棋”的观念
五、结语

(10)美国海权战略的演进 ——兼论海权在美国大国战略中的实践与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主题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创新与研究计划
第一章 美国海权战略的确立与海权大国地位的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 世纪初)
    第一节 美国海权战略确立的历史背景与"海权"理论的创立
        一、海权战略确立的历史背景与海权理论的出现
        二、海权理论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美国海权战略及其力量的形成
        一、加快以战列舰的建造为主要内容的海军建设
        二、新技术与海军建设
        三、政治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海军队伍的壮大
    第三节 控制美洲海域,走向两大洋
        一、对加勒比海及南美洲海域的控制
        二、太平洋优势战略的形成
        三、插手欧洲事务与大西洋舰队的建立
第二章 美国海权力量的增长与海权强国地位的确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两战期间)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的海权战略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美国海权战略的酝酿
        二、美国海洋战略利益与从严守中立到积极备战的转变
        三、"稳定后方,进军前方"与战时海权战略的全面展开
    第二节 战争的胜利与美国海权强国地位的确认
        一、战争胜利的海权因素分析及其启示
        二、一战后世界海洋新秩序与美国海权强国地位的确认
    第三节 两战期间美国海权力量的持续增长
        一、突破条约限制与海权力量的变相扩展
        二、以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权利益为核心、对美洲海域实现"软"控制
        三、30年代世界新形势与两洋战争设想
第三章 两洋战争与世界海权霸主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节 二战全面爆发与美国海权战略的积极应对
        一、西半球中立区的建立与"猎犬计划"战略的出台
        二、壮大大西洋舰队,组织护航
        三、拓展中立区,控制战略要地
        四、"西半球共同防御计划"与护航体系的完善
        五、石油禁运、"珍珠港"事件与美国步入战争
    第二节 美国参战后海权战略的全面展开
        一、大西洋战场的潜艇战和两栖登陆战
        二、太平洋海权争夺战
    第三节 战争的胜利与世界海洋霸主的诞生
第四章 美苏海陆对抗与美国海权霸主地位的巩固(冷战期间)
    第一节 美国海权对抗陆权的理论基石与遏制战略的出台
        一、麦金德的陆权理论
        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三、美苏对抗与凯南的"遏制"战略的出台
    第二节 美国从海洋包围欧亚大陆与全面遏制
        一、北大西洋到地中海——弧形边缘地带的争夺与控制
        二、通过岛链和防御线形成对亚太地区的包围
        三、扼守印度洋,进一步渗透波斯湾和中东地区
    第三节 美国海军建设的新战略思维
        一、二战后美国海军发展的挑战与海军的新战略思维
        二、美苏对抗下的美国国家大战略与海军战略的积极变化
    第四节 美国海上军事力量在遏制战略中的实践与作用
        一、美国海军在对抗、包围苏联中的作用
        二、80年代美国重建世界海洋绝对优势战略
第五章 冷战后时代美国海洋霸权战略的新变化
    第一节 冷战后世界海权争夺的新特点
        一、对于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明显加强
        二、海上争夺转向以岛屿、海洋战略区和海洋资源为主
        三、海权争夺呈现多极化趋势
        四、现代海权的高科技特点
    第二节 美国新的全球海洋霸权战略的形成
        一、始终领跑世界海洋开发和利用
        二、海军部新战略的形成、完善与海军的新发展
    第三节 美国"从海上出击"战略的全球实施
        一、中东地区
        二、巴尔干半岛
        三、中亚地区
        四、其他地区
综论
    一、海权战略与美国的超级大国之路
    二、美国海权战略成功的原因分析
    三、美国海权战略中的海权与陆权、制空权的关系
    四、美国海权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四、美将改装导弹核潜艇(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J]. 张申,季自力,王文华. 军事文摘, 2019(19)
  • [2]2018年俄罗斯潜艇力量[J]. 杨力. 国外核新闻, 2018(10)
  • [3]奥巴马政府时期以来美国战略界对华海权评估及其政策因应研究[D]. 季澄.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4]北约主要国家战略核力量的潜在问题和发展选择[J]. 戴昕音,何孟良. 现代军事, 2015(09)
  • [5]非核因素对美俄后续核裁军谈判的影响[J]. 牟长林,陶申一. 和平与发展, 2014(01)
  • [6]2012年世界巡航导弹发展综述[J]. 周伟,郭纲,吕琳琳. 飞航导弹, 2013(03)
  • [7]重生的“瓦良格”[J]. 小飞猪. 舰载武器, 2011(09)
  • [8]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 王晓军. 吉林大学, 2011(08)
  • [9]“天安舰事件”后东亚战略形势与中国选择[J]. 张文木. 太平洋学报, 2010(11)
  • [10]美国海权战略的演进 ——兼论海权在美国大国战略中的实践与作用[D]. 刘娟. 武汉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美国将改装导弹核潜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