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金草治疗5-氟尿嘧啶所致腹泻的实验研究

地金草治疗5-氟尿嘧啶所致腹泻的实验研究

一、地锦草治疗5-氟尿嘧啶引起腹泻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乐音子,谢金,颜帅[1](2022)在《半夏泻心汤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半夏泻心汤在辅助晚期及术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化疗协同增效、防治CRC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延迟性腹泻方面疗效显着。基础实验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抗炎与调节免疫防治结直肠癌。目前,研究尚存在以下问题:(1)经典名方文献考证涉及要点较多,考证结果也是确定研发方案、选择实验指标的主要依据,需要做好古代文献信息检索与内容整理,对处方来源、历史沿革、方义衍变、煎服方法乃至中药材的炮制、中药剂量换算等研究;(2)半夏泻心汤物质基础研究薄弱,无药材薄层鉴别,方中半夏的化学成分复杂,大枣无相应的标准品,缺少多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应加强半夏泻心汤的物质基础研究;(3)区别不同CRC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筛选现代医学诊治CRC的重要临床指标,分层探讨CRC中医证型与指标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需多中心、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来纠正研究结果的偏倚,佐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结直肠癌发病机理复杂,仅从凋亡、氧化应激等方面考虑半夏泻心汤防治结肠癌的机制,与中药复方多层次、多靶点发挥调控作用不符,今后可从肿瘤微环境、细胞焦亡、免疫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等多方面综合探索。

方琴[2](2021)在《五氟尿嘧啶-肉桂醛前药纳米输送体系的构建及体内外抗肿瘤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龙云珺[3](2021)在《益气复元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

陈亚楠[4](2021)在《胃爱舒颗粒辅助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寒热错杂型)的临床探索性研究》文中指出

朱家慧[5](2021)在《含有金刚烷结构的席夫碱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闫韶花[6](2021)在《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是肿瘤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已有相关临床研究,但多为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无法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首先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整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评价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其次,以结肠癌根治术后拟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为研究人群,分析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最后,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导师经验方—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并在动物实验中进行验证和探索。第一部分:口服中药改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目的:评价口服中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研究方法:在8个电子数据库检索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至2021年1月20日。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偏倚风险评估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和数据合成。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37篇文献,全部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涉及受试者2705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药可降低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67,95%CI[0.61,0.75],P<0.00001)、血红蛋白降低的发生风险(RR=0.75,95%CI[0.63,0.89],P<0.0009)、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RR=0.71,95%CI[0.60,0.82],P<0.0001)、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60,95%CI[0.46,0.79],P=0.0003)、≥3 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6,95%CI[0.21,0.64],P=0.04)、≥ 3级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6,95%CI[0.13,0.95],P=0.04)、≥ 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RR=0.38,95%CI[0.16,0.89],P=0.03);在降低红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 3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风险、≥ 3级红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方面,没有疗效;在提高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方面,没有疗效。结论:口服中药可降低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也可降低≥3级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临床实践中,可推荐口服中药用于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以补肾健脾方药为主。第二部分:Ⅱ期(高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研究目的:探索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研究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等收治的Ⅱ期(高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拟行辅助化疗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脾肾阳虚证组和非脾肾阳虚证组,分别收集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共纳入受试者32人,其中脾肾阳虚证组11人,非脾肾阳虚证组21人,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脾肾阳虚证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方面无显着差异;脾肾阳虚证组和非脾肾阳虚证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均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但两组的厚壁菌比拟杆菌的比例存在差异;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肠杆菌科数目较多,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萨特菌科细菌较多;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黄杆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细菌丰度升高。结论:(1)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与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没有显着差异。(2)脾肾阳虚证组与非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比拟杆菌的比例可能存在差异。(3)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肠杆菌科细菌数目较多,而非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萨特菌科细菌数目较多;脾肾阳虚证组患者肠道黄杆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细菌丰度升高。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机制初探研究目的:探索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和中药百科全书数据平台检索芪菟二至方组成药物的主要成分。(2)将检索到的药物成分,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靶点预测。(3)借助药物靶点数据库、人类基因数据库、药物银行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等检索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疾病相关靶点。(4)利用韦恩分析获得芪菟二至方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进行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的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构建。(5)借助Metascape对候选基因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并将富集结果可视化。研究结果:筛选出黄芪潜在活性成分15个、当归潜在活性成分6个、墨旱莲潜在活性成分10个、女贞子潜在活性成分10个、菟丝子潜在活性成分11个、补骨脂潜在活性成分49个;最终获得芪菟二至方潜在作用靶点575个。检索到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疾病相关靶点3205个。通过韦恩图,最终获得交集靶点347个。PPI网络结果提示芪菟二至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潜在靶点主要涉及PIK3CA、PIK3R1、MAPK1、SRC、MAPK3、AKT1、STAT3 等,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这些靶点主要涉及细胞衰老、PI3K-Akt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PI3K-Akt途径、细胞衰老、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芪菟二至方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第四部分:5-Fu/5-Fu+L-OHP诱导骨髓抑制小鼠的模型研究研究目的:确定5-Fu诱导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动物模型的最佳给药剂量,探索 5 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诱导骨髓抑制动物模型的方法。研究方法:10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n=20),具体给药方案:单药高剂量组5-Fu 180 mg/kg,单药低剂量组5-Fu 150 mg/kg,双药高剂量组 5-Fu 150 mg/kg+L-OHP 7.2 mg/kg,双药低剂量组 5-Fu 112.5 mg/kg+L-OHP 5.4 mg/kg,正常对照组0.9%NaCl溶液,给药方式均为一次给药、腹腔注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变化,体重、外周血象的变化。d6每组处死8只小鼠、d13处死剩余小鼠,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研究结果:(1)死亡情况:d7-d13,双药高剂量组死亡4只,单药高剂量组死亡6只。(2)体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均先下降、后上升,以双药高剂量组和双药低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3)外周血: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下降(P<0.01);d13,单药高剂量组小鼠白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高、低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血红蛋白呈持续下降趋势。(4)骨髓有核细胞计数:d6,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13,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d6(P<0.01),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双药低剂量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高剂量组(P<0.01)。结论:(1)四种化疗方案均可诱导小鼠骨髓抑制;(2)单药高剂量组、双药高剂量组给药剂量过大。(3)单药低剂量组和双药低剂量组在骨髓抑制的程度、体重和生存率方面无差异。第五部分: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研究目的:评价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骨髓抑制的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2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提前7天给予相应的中药灌胃;d0,除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予 5-Fu 150mg/kg,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诱导骨髓抑制。中药高、中、低剂量组d0-d13继续给予中药灌胃,阳性对照组于造模次日(d1)开始,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腹腔注射,每日1次。d-6、d0及造模后隔日分别对小鼠称重、取尾尖血测血常规;d6、d13各处死半数小鼠、取材。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周期,血浆TNF-α、IL-6、ROS、INF-γ、SCF含量。d6,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各取3只小鼠的骨髓组织,Western blot、qPCR法分别检测骨髓组织中p38、E2F、c-myc等的表达。研究结果:(1)血常规:①白细胞: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白细胞降低(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剂量组白细胞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d13,模型组小鼠白细胞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红细胞、血红蛋白:d6、d13模型组小鼠红细胞、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小板:d6,模型组小鼠血小板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3,模型组小鼠血小板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小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髓有核细胞:d6,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低剂量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d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下降(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1)。(3)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升高(P<0.01)。d13,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胸腺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芪菟二至方治疗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d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髓中G0/G1期细胞显着升高(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PI降低(P<0.01);芪菟二至方高、中、低剂量组小鼠骨髓中G0/G1期细胞比例均降低(P<0.01或P<0.05),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均升高(P<0.05或P<0.01),PI升高(P<0.05或P<0.01)。(5)细胞因子:d6,模型组小鼠血浆TNF-α、IL-6、ROS、SCF含量升高(P<0.01),INF-γ含量降低(P<0.05)。芪菟二至方可能逆转这种变化。(6)Western blot:d6,模型组小鼠骨髓组织p38、E2F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治疗组小鼠骨髓组织p38、E2F2表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qPCR:d6,模型组骨髓E2F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小鼠骨髓E2F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骨髓c-myc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菟二至方治疗组小鼠骨髓c-myc相对表达下降(P<0.01)。结论:(1)芪菟二至方能缓解5-Fu诱导的骨髓有核细胞减少;高、中剂量可有效防治造模小鼠的白细胞减少;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白细胞减少存在剂量效应。(2)芪菟二至方高剂量组可改善骨髓抑制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3)芪菟二至方可调节骨髓抑制小鼠骨髓中G0/G1期、S期、G2/M期细胞比例,提高骨髓细胞增殖指数。(4)芪菟二至方可能通过调节骨髓抑制小鼠血浆中的TNF-α、IL-6、SCF、ROS、INF-γ发挥作用。(5)芪菟二至方中剂量可下调5-Fu造模小鼠骨髓组织c-myc mRNA的表达,对骨髓组织p38、E2F2有下调的趋势。

吴梦雪[7](2021)在《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自拟济生五草方对大肠癌大肠瘀毒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实体瘤疗效等指标的影响。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各项评分变化,来评估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并且对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自拟济生五草方的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病例严格遵守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20.01至2020.12于山西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共72例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药卡培他滨口服,观察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自拟济生五草方。方案21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的实体肿瘤疗效、肿瘤标志物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观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1.实体瘤疗效:两疗程治疗后观察组肿瘤疾病控制率(DCR)为82.7%,临床有效率为14.3%;对照组肿瘤疾病控制率(DCR)为80%,临床有效率为8.6%。两组间比较,P=0.521>0.05,统计学无差异。2.肿瘤指标:两疗程治疗后两组CEA、CA199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效果在肿瘤指标方面无区别。3.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疗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积分均较前下降,两组组内统计学均有差异,但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80%,对照组51%,P=0.0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腹痛、纳呆、乏力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KPS评分:两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有显着差异,P=0.008;观察组前后评分有差异,P=0.002;对照组前后评分无显着变化,P=0.414,说明中医药在联合化疗在改善大肠癌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5.毒副反应:两个疗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115),说明中药联合化疗疗效增强且不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可以明显改善晚期大肠癌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积分,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对于缓解化疗后不良反应有一定效果,临床优势较单药化疗明显,但在控制实体瘤及肿瘤指标方面仍需加强研究。

陈韦佐[8](2021)在《中医健脾法对胃癌化疗不良反应及对相关实验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研究胃癌化疗不良反应的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等内容;在胃癌患者化疗中结合导师经验方运用中医益气健脾法治疗本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结果,探讨其作用机制,以确立中医药在结合胃癌化疗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本病的参考价值意义。本次研究以中医健脾法治疗胃癌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健脾法的治则以补益正气、健脾和胃,祛邪扶正,培元固本。在肿瘤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认为素体的正气不足、脾胃虚弱,加上恶性肿瘤为一类消耗性疾病,而造成脾胃虚损,素体亏虚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故以中医益气健脾治法为首要,从而以减轻胃癌化疗后的不良反应,降低化疗后的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内在抗病及恢复能力,对于肿瘤疾病有其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癌化疗患者共120例,分别为治疗组60例,采用益气健脾中药方结合DC化疗联合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DC化疗药物、及止呕吐药物等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免疫指标、血清学指标、肿瘤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等,对组间疗效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基线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60例。分析基础指标数据,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分析临床分期分布数据,采用x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中医单项症状体征较接近(P>0.05)。组间差异不大,满足试验要求。2.中医症状改善:治疗组所有的症状显着改善,统计分析(P<0.01)。说明化疗介入中药后,患者症状减轻,中药的介入能改善症状。而对照组患者仅仅在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和恶心呕吐这三组症状较治疗前变化显着(P<0.05),说明对照组化疗后虽然给予护肝、护胃、止吐等对症治疗,仅仅改善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和恶心呕吐这三组症状,其他诸如体倦乏力、大便异常、神疲懒言、腹痛绵绵和面色萎黄这五组症状改善不显。组间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可见,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和恶心呕吐这三组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情况变化显着(P<0.01);提示,中晚期胃癌化疗患者对照组仅能改善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和恶心呕吐这三组症状,而治疗组介入中药后和对照组对比,不但能改善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和恶心呕吐这三组症状,而且还能改善体倦乏力、大便异常、神疲懒言、腹痛绵绵和面色萎黄这五组症状,优于对照组。3.证候总积分:统计分析患者证候积分,结果显示在治疗后,两组均有着显着改善的积分的统计结果,与治疗前差异显着(P<0.01)。进行两组之间的对比,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组间差异非常的显着(P<0.01)。4.毒副反应比较:本研究示化疗后Ⅲ、Ⅳ度的毒性反应在临床中不常见。治疗组在恶心呕吐等症状反应不显,和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还具有改善腹泻症状的作用,其余几项指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胃癌化疗后中药介入能有效缓解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反应,并且有改善腹泻症状的趋势。5.免疫水平比较:治疗前,组间对比,免疫指标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着改善了免疫指标(P<0.01),而对照组差异并不显着(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CD3+、CD4+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CD8+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6.血清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IFN-γ显着升高(P<0.01),对照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的TNF-α显着减低,对照组则升高,数据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具有统计意义(P<0.01);两组比较,益气健脾方降低TNF-α的同时升高IFN-γ(P<0.01)。7.肿瘤指标比较: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治疗前,两组数据较为接近(P>0.05);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所有肿瘤指标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只在CEA、CA125、CA199水平治疗前后对比有意义(P<0.05),可见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治疗组CEA和CA724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8.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9.疗效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3%有效率(P<0.05)。研究结论:在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胃癌化疗结合应用中医益气健脾法治疗,在改善免疫指标、血清学指标、肿瘤指标的同时,能缓解中医证候,改善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放疗、化疗完成率;促进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等多方于未然,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晏涛[9](2021)在《探究治疗药物监测与药物代谢组学在卡培他滨不良反应中的预测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探究治疗药物监测(TDM)与药物代谢组学在卡培他滨不良反应中的预测作用。方法:1.样本收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在服Cap前及服Cap后1h、2.5h、4h各时间点的血液样本。同时,在每个化疗周期结束后,随访并记录患者服用Cap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的的种类和等级等信息。2.TDM:利用安捷伦1290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并串联安捷伦6460A型三重四级杆质谱仪(UHPLC-MS/MS)检测服用Cap后各时间点血液中Cap,5’-脱氧-5-氟胞苷(5’-DFCR)、5’-脱氧-5-氟尿苷(5’-DFUR)、5-氟尿嘧啶(5-FU)、二氢氟尿嘧啶(FUH2)的浓度。将测得的Cap及其代谢物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利用Graphpad软件计算Cap及其代谢物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根据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症(HFS)、白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进行分组,利用SPSS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Cap及其代谢物AUC是否存在显着差异。筛选出p值小于0.05的AUC。最后,对筛选的AUC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和ROC(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建立模型。3.药物代谢组学检测:使用安捷伦1290超高效液相色谱并串联安捷伦6530型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HPLC/Q-TOF-MS)检测患者服药前后各个时间点的特征离子,后使用MSDIAL、MSFINDER等软件进行化合物鉴定。基于是否发生各个不良反应进行分组,筛选分组间有显着差异的化合物。通过检索HMDB、pubmed等在线数据库,进一步筛选其中的内源性化合物。使用SPSS对这些内源性化合物进行单、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并进行ROC分析,最后建立预测模型。4.分析讨论两种预测方式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进行比较。结果:1.样本收集:共收集25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样本,通过电话、查询临床病历等方式随访化疗后不良反应,其中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各有9例,腹泻的有4例,HFS的有8例,白细胞减少症的有6例,贫血的有14例,血小板减少症有12例。2.TDM在Cap化疗不良反应中的预测作用:通过分析Cap及其代谢物的AUC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关系,5-FU的AUC与Cap化疗后腹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5’-DFCR和FUH2的AUC与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1、0.0412,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3.基于药物代谢组学发现Cap化疗不良反应的预测标志物:发现OHCU、GCDC可以预测Cap化疗后恶心;3-Amino-2-piperidone、OHCU可用于Cap化疗后呕吐的预测;Erythronic acid、Demethylphylloquinone可以预测Cap化疗后腹泻;Isovalerylalanine、L-2-Amino-3-(4-aminophenyl)propanoic acid可以预测Cap化疗后HFS;Merodesmosine可以预测Cap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POEA、Linoleoyl ethanolamide、N-Oleoyl GABA和N-Jasmonoyltyrosine可用于Cap化疗后贫血的预测;N1-Methyl-4-pyridone-3-carboxamide、S-methyl-L-cysteinesulfoxide、Glycylproline、Ethyl 2Z,4E-decadienoic acid、(R)-1-O-1,3-octanediol、Prolyl-Lysine、Saccharolipid、Myristoylglycine、N-Oleoyl GABA、N-Jasmonoyltyrosine、PE(P-16:0e/0:0)、Lyso PC(15:0)、Lyso PE(0:0/22:6)和G1cnac3可用于Cap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预测。基于以上与不良反应相关的化合物建立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的范围是0.929到1。4.分析讨论两种预测方式的相关性以及比较:相关性分析发现5-FU的AUC和Erythronic acid相关性,FUH2的AUC与(R)-1-O-1,3-octanediol、Saccharolipid、Myristoylglycine、PE(P-16:0e/0:0)具有相关性,5’-DFCR的AUC与S-methyl-L-cysteinesulfoxide、Glycylproline、Ethyl 2Z,4E-decadienoic acid、(R)-1-O-1,3-octanediol、Saccharolipid、Myristoylglycine、PE(P-16:0e/0:0)、Lyso PC(15:0)、和G1cnac3具有相关性,同时发现1h、2.5h、4h时间点的5’-DFCR与1h、2.5h、4h时间点的Glycylproline、Saccharolipid、PE(P-16:0e/0:0)和Lyso PC(15:0),以及和2.5h和4h时间点的S-methyl-L-cysteinesulfoxide具有相关性。通过比较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标志物的数量、检测手段等方面,发现在本实验中通过药物代谢组学预测卡培他滨不良反应中的作用优于通过TDM的方法。结论: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TDM和药物代谢组学都可用于卡培他滨不良反应的预测,并且药物代谢组学(可预测七种不良反应,ROC曲线下面积的范围为0.929到1)和TDM(预测两种不良反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4、0.814)的比较中发现药物代谢组学的预测效果更好,同时对两种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内源性代谢物与卡培他滨的代谢产物具有相关性。

刘榕[10](2021)在《杠柳苷元联合5-FU抗结肠癌作用及机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结直肠癌作为全球第三大癌症,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发生巨大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靶标疗法与免疫治疗。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较差,病情易反复。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是临床治疗肿瘤的常用一线化疗药物,被用于治疗包括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等在内的多种癌症,因在临床使用中会产生耐药性及相应的剂量依赖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多采用多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的方法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杠柳苷元(periplogenin,PPG)是提取自传统中药香加皮的一种天然化合物。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PPG具有抗结肠癌作用,可在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并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但其是否对5-FU具有增效作用仍不清楚,尚需进一步研究揭示。因此本研究以HCT116人结肠癌细胞为材料,研究杠柳苷元与5-FU联用对HCT116细胞的协同效应,并初步探讨其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PPG与5-FU的协同作用研究。分别用等比浓度梯度的PPG、5-FU及PPG+5-FU处理HCT116细胞,MTT法检测上述处理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Compusyn软件评价PPG与5-FU联合使用对HCT116细胞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PPG或5-FU单独用药时均能显着抑制HCT116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的方式;所设各浓度PPG与5-FU联合处理组的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均小于1,表明PPG与5-FU联用具有协同效应。2.PPG与5-FU联用协同抑制HCT116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PPG与5-FU联用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PG与5-FU联合处理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及PPG或5-FU单独药物处理组。3.PPG与5-FU联用协同诱导HCT116细胞凋亡。通过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PPG与5-FU联合用药组细胞的凋亡率(49.7%)显着高于对照组(5.5%)和PPG或5-FU单独药物处理组(23.93%,14.65%)。此外,Western blot结果也证明联合用药组细胞的促凋亡基因cleaved caspase-3、PARP及Bax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或单独药物处理组相比均显着上调,同时抗凋亡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上述结果表明,PPG协同促进5-FU诱导结肠癌细胞的凋亡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体外证明了PPG具有化疗增敏潜能,与5-FU联用能协同抑制HCT116结肠癌细胞增殖;同时,PPG与5-FU联用能抑制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此外,二者联用可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上述结果表明,PPG或可成为抗结肠癌新药研发的新候选药物,同时PPG具有化疗增敏剂的应用潜能。

二、地锦草治疗5-氟尿嘧啶引起腹泻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锦草治疗5-氟尿嘧啶引起腹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半夏泻心汤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半夏泻心汤在CRC中的运用
    1.1 与化疗药物配合协同增效
    1.2 防治CRC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
    1.3 防治CRC术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
    1.4 防治CRC术后化疗患者延迟性腹泻
2 作用机制
    2.1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2 调控 PI3K/AKT /mTOR 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2.3 抗炎与调节免疫
3 讨论

(6)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文献综述
    一、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二、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口服中药改善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Ⅱ期(高危)/Ⅲ期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脾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征
    1 研究背景
    2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芪菟二至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机制研究
    1 研究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5-Fu/5-Fu+L-OHP诱导骨髓抑制小鼠的模型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
    实验一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小鼠骨髓抑制的疗效研究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芪菟二至方防治5-Fu诱导的骨髓抑制的疗效机制探索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7)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脱落情况
    3.2 一般资料
    3.3 临床疗效
    3.4 毒副反应评价
4.讨论
    4.1 目前西医研究现状认识
    4.2 各家名医对CRC的病因病机认识
    4.3 导师对CRC的疾病认识
    4.4 济生五草方的组方思想
    4.5 济生五草方的现代药理
    4.6 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结直肠癌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医健脾法对胃癌化疗不良反应及对相关实验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1.4 导师临床经验
    2 西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2.1 流行情况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化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试验病例的终止
        1.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1.7 病例的剔除
    2 病例来源与分组
        2.1 病例来源
        2.2 抽样与分组
    3 治疗方法
        3.1 基线资料收集
        3.2 对照组
        3.3 治疗组
        3.4 不良反应处理
    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4.1 一般指标
        4.2 证候积分
        4.3 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
        4.4 免疫指标
        4.5 血清学指标
        4.6 肿瘤指标
        4.7 生活质量评判标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4.8 疗效评价标准
        4.8.1 化疗不良反应疗效标准
        4.8.2 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
        4.9 安全性观察
    5 统计方法
    6 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6.1 一般情况
        6.2 两组患者基线比较
        6.2.1 患者年龄、病程基础指标比较
        6.2.2 两组患者手术例数比较
        6.2.3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分期分布
        6.2.4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比较
        6.3疗效指标比较
        6.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比较
        6.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改善比较
        6.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毒副反应比较
        6.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水平比较
        6.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6.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指标比较
        6.3.7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6.3.8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6.3.9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3.1. 立论依据
        3.1.1 脾胃虚弱
        3.1.2 病因病机
        3.1.3 临床表现
        3.1.4 辩证施治
        3.1.5 中药调节胃癌免疫机制
        3.1.6 健脾治法方药
    3.2 章永红教授导师经验方研究
        3.2.1 健脾益气方依据来源
        3.2.2 中药组方分析
        3.2.3 中药功效及药理分析
        3.2.4 胃癌中医证型分型
    3.3 研究结果分析
    3.4 临床疗效机理探讨
        3.4.1 中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3.4.2 中药抑制胃癌扩散与转移
        3.4.3 中药调节免疫功能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致谢
作者简介

(9)探究治疗药物监测与药物代谢组学在卡培他滨不良反应中的预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结直肠癌的诊疗以及使用卡培他滨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现状
    2.Cap的代谢过程
    3.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代谢组学在Cap化疗后不良反应中的预测作用
    4.本课题的方案设计
第二章 TDM在 Cap化疗不良反应中的预测作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样本采集标准及方法
        2.2 样本随访信息
        2.3 仪器与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配制标准品和内标储备液以及标准品工作溶液
        2.4.2 配制标准曲线和内标工作溶液以及QC样本
        2.4.3 前处理方法
        2.4.4 色谱、质谱条件
        2.4.5 建立校正标准曲线和分析方法
    3.实验结果
        3.1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3.2 Cap及其代谢物的AUC与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
    4.讨论
    5.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药物代谢组学在Cap化疗不良反应中的预测作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样本采集标准及方法
        2.2 样本随访信息
        2.3 仪器和试剂
        2.4 试验方法
        2.4.1 样品前处理
        2.4.2 色谱条件
        2.4.3 质谱条件
        2.4.4 进样序列
        2.4.5 物质鉴定分析
        2.4.6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血液中代谢物的检测与分析
        3.2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3.3 相关性分析
    4.讨论
        4.1 药物代谢组学显示细胞损伤是不良反应的潜在易感因素
        4.2.Cap 及其代谢物与内源性代谢物具有相关性
    5.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杠柳苷元联合5-FU抗结肠癌作用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癌症的概述及治疗
        1.1 癌症的特征
        1.2 结肠癌的治疗
    2 本实验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杠柳苷元联合5-FU对HCT116 细胞增殖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系
        2.2 药物
        2.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细胞复苏
        3.3 细胞冻存
        3.4 PPG联合5-FU作用于HCT116 细胞形态的观察
        3.5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3.6 PPG联合5-FU作用评价
        3.7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PPG与5-FU联用对HCT116 细胞形态的影响
        4.2 PPG及5-FU对 HCT116 细胞增殖的影响
        4.3 PPG与5-FU联用对HCT116 细胞的协同作用
    5 讨论
第三章 杠柳苷元与5-FU联用对HCT116 细胞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系
        2.2 药物
        2.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划痕实验
        3.2 细胞侵袭实验
        3.3 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3.4 Western blot
        3.5 数据统计
    4 实验结果
        4.1 PPG与5-FU联用对HCT116 细胞迁移的影响
        4.2 PPG与5-FU联用对HCT116 细胞侵袭的影响
        4.3 PPG与5-FU联用对HCT116 细胞凋亡的影响
        4.4 PPG与5-FU联用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5 讨论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地锦草治疗5-氟尿嘧啶引起腹泻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半夏泻心汤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J]. 乐音子,谢金,颜帅. 河南中医, 2022
  • [2]五氟尿嘧啶-肉桂醛前药纳米输送体系的构建及体内外抗肿瘤效应研究[D]. 方琴. 安徽大学, 2021
  • [3]益气复元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D]. 龙云珺.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4]胃爱舒颗粒辅助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寒热错杂型)的临床探索性研究[D]. 陈亚楠.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5]含有金刚烷结构的席夫碱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 朱家慧. 长春工业大学, 2021
  • [6]补肾健脾法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机制探索[D]. 闫韶花.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7]自拟济生五草方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瘀毒型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D]. 吴梦雪.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中医健脾法对胃癌化疗不良反应及对相关实验指标的影响[D]. 陈韦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探究治疗药物监测与药物代谢组学在卡培他滨不良反应中的预测作用[D]. 晏涛. 宜春学院, 2021(08)
  • [10]杠柳苷元联合5-FU抗结肠癌作用及机制初探[D]. 刘榕. 山西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地金草治疗5-氟尿嘧啶所致腹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