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评价为动力推进实验室硬件建设

以教学评价为动力推进实验室硬件建设

一、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促进实验室硬件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蔡燃,宋伟,马传连[1](2021)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物理虚拟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促使教育形态不断变化,混合式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方式辅以线上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文章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在虚拟实验室的概念、优势及主要技术等方面着手,探讨如何构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物理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耦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赵阳[3](2020)在《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探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是从事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是体现高校办学实力和教学科研环境条件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各高校都相继购置了大量教学科研所需的大型仪器设备。然而,面对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种类以及原值的不断增加和攀升,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规范、高效地利用与管理,全面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切实发挥实验室功能的最大功效,是当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段瑶瑶[4](2019)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借鉴STEM教育理念》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现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到我国大部分研究型大学的高度重视,但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认识不足,以及其自身发展不成熟等原因导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将对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以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与重构。研究的第一部分论述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研究的第二部分厘清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及STEM教育等概念,阐述了该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第三部分对于陕西省五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实证调查且对陕西省五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梳理;研究的第四部分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第五部分借鉴STEM教育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STEM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跨学科教育理念席卷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代名词。笔者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原因所在,借鉴STEM教育理念且根据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以本为本”回归大学根本、“全面发展”人才适应社会需求为指导思想,从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四个层面构建新型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许莎[5](2019)在《一流学科背景下我国大学学科文化建设研究 ——以山东某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是大学得以长青的重要因素,大学的形成得益于各个学科的有机构成,学科是大学的立足之本,由于知识的产生、传承与应用是在各个学科中运行的,学科成为建设一流大学的落脚点,因此一流学科的建设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前提。当前学界关注的学科建设往往从“硬指标”的角度,而且是关键硬指标,较少关注学科发展的精神内核。其实除了关注硬指标之外,更应关注学科文化的建设。重视学科文化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学科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不仅仅是硬件条件的不平衡,更重要的是内在软件的差距,也就是学科文化的差距。本文试图从一流学科的背景下来解读学科文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及问题,探寻大学学科文化建设的新道路。首先,厘清何谓学科文化,它既是学科成员经历长期的发展最终形成的代表本学科知识、学术氛围、行为准则和价值诉求的总和,又包括学科间和学科内部的人际关系、学科特色与定位、学术声誉和学科的社会影响力等,然而这些却很难以量化指标的角度进行衡量。学科文化是文化的下位概念,借鉴文化的四分说于学科文化中,因此学科文化由学科物质文化、学科制度文化、学科行为文化和学科精神文化四个层次组成。总的来说,学科文化是指某一学科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而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数据、学科制度、学术部落的生活样态以及学科精神思维的总和。其次,根据学科文化的四个层次制定访谈提纲,根据访谈材料提出当前学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物质层面包括硬件设施的滞后性以及数据库过于单薄;制度层面包括学术评价制度的不合理以及职称评定制度下的教学与科研的失衡;行为层面包括学科之间的文化屏障、“双一流”背景下教师压力加重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缺失;精神层面包括学科团队凝聚力不足以及教师缺乏学科归属感。最后,基于一流学科的背景提出我国大学学科文化建设的路径。从物质层面提出应改善学科硬件设施、更新整合数据库并进行实验室的文化建设;从制度层面首先应重视论文质量,改善学术评价制度,其次平衡教学与科研,合理设计职称评定制度,最后“一流学科”评估制度应重视学科声誉;从行为层面提出应打破学科文化屏障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缓解教师压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以及营造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从精神层面提出应加强学科团队凝聚力打造一流学科团队和从人本管理的角度提升教师学科归属感。

邱国俊[6](2019)在《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运行研究》文中认为军队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确保教学管理正确高效运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对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及运行问题的研究,对指导院校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完善体系构建和运行机制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利于全面提升军队院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和办学水平。本文以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主线,采用理论研究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运行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主要从五方面入手:一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现状及目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二是介绍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相关理论知识;三是总结分析了军内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四是总结分析了当前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五是提出了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运行的基本思路。在上述研究分析过程中,对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总结出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并针对各个问题逐个寻求解决方法,寻找对策,提出建议和措施,总结归纳,重新提出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运行思路,从而达到指导军队院校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目的。

周文君[7](2019)在《政府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指出我国的教育发展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接轨,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部门也在不断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大力布局校企合作项目,完善我国的人才层次结构,从学术和职业教育两方面发展,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人才和服务于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是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是宏观层面,即由于政府从上至下的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不完善引起的问题,二是微观层面,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两方面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于在全国推广。全文主要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及头脑风暴法研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主要是在研究中使用的相关理论,为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区别与研究性大学校企合作的不同,聚焦本文的研究中心。第二部分主要是剖析国外政府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提出对策建议提供参考意见。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宏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是高职院校由于政府政策不完善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因素,并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为案例,具体分析政府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基于政府角度提出对策和意见,强调政府的职能,根据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和头脑风暴法专家反馈,提出完善校企合作的方式,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相关理论,指导校企合作各方发挥作用。本论文的中心是从政府角度出发,强调政府部门的重要性,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为两方面进行研究,即分为政策制定引起的宏观层面问题和高职学校在实践过程中的微观层面问题,并根据校企合作相关理论和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改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及意见。

白玲[8](2018)在《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以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文中认为知识的获得来自于实践,能力的提升也依靠不断地实践,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评判一个大学生优劣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工科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水涨船高,各高校将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为:培养社会、企业真正需求的实践型人才,既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符合企业更新速度快的发展需要。各高校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工科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机制,不断优化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寻求合理灵活的新型实验教学方法,通过产学研建立长期的合作实习企业,通过专业规范与学生实际制定恩威并施的考核评价机制等,对民族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民族院校工科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教学师资匮乏薄弱等问题依旧存在,探索适合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民族高校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个案访谈等方法,分析工科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背景、意义、理论基础与原则。研究内容包括对高分子专业大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基本认识情况、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切实感受等。通过对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进行调查,发现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实践教学目标出现偏差,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实践教学内容不匹配,难度深度不够,重理论轻实践;校内外实习基地不稳定,实践环境较差;实践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教学师资薄弱,生师比例过高,年轻老师难以完全胜任实践教学的职务;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唯共性的管理体制难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践教学评价不明确,难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进一步收集国内外培养实践能力的成功案例,进行分类整理,总结成功经验,现以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与评价考核体系:实践教学目标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现状进行科学定位,综合考查理论课、素质教育、专业技能、ABET认证四个方面的具体需要,密切关注每个方面的子主体;实践教学内容要从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建立多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着手,引入新时代比较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专题教学、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法,把单一的实验课题改成多元化的实验课题,将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结合起来,放在同一个实验课中不同时间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明确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机制,确定实验环节的能力点,让评价相对公平公正。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加入微案例,深入讨论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李胜利[9](2018)在《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世界经济转型发展的飓风席卷全球之时,思变创新、转型跨越成为时代主题词。语言作为时代发展的活化石,始于实践,终于应用。今天的英语教学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端应用型英语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时代新使命。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选取国内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以英语类专业教师教学体验、学生学习体验为调查内容,结合麦可思提供的中国英语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相关定制化数据,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其次,选取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以及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共3所作为质性研究样本,通过解读不同属性院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在转型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行动选择与教学组织再造四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评估诊断教学转型的制约瓶颈,反思剖析转型困难的深刻根源,探索总结推进转型的实践策略。为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逻辑严密性,本研究在对新制度主义理论进行借鉴与适切性改造的基础上,尝试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建构了一个融“制度供给——制度认同——行动选择——组织再造”为一体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式理论框架。该教学转型框架宏微共现,中观拓展。首先,在大学组织视域下探讨教学转型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反应。在这个教学制度形成与变迁的多重博弈中,检视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适配状况。其次,利用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对教学转型的正式制度供给进行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论证。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之间交叉关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组合情况,各种情况为教学组织提供不同的制度供给选择。再次,本研究建构的“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通过促成教学转型制度环境的宏观框架、学院及教学组织的中观框架及教师教学转型认同与行动的微观框架之间的互动与耦合,深描出了一个“鲜活真实的教学转型全景世界”。教师对教学制度的认同程度和行动选择状况构成教学转型制度分析的微观基础。基于学校、院系(部)组织及教师的转型行动反馈,本研究聚焦中观教学组织再造。本研究围绕应用型本科组织场域中,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为何迟迟难以推进这个核心问题,综合运用混合研究方法,整合量化调查与质性深访的结果,在借鉴与改造新制度主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公办应用型本科、民办应用型本科和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实践为主线,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路径进行探索。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分析转型内外环境,探究教学转型在四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第二,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对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进行整体扫描、问题凝练及瓶颈聚焦;第三,通过对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跟踪调查及对教师的深度访谈,深描教师教学转型的情感挣扎,探索教学组织再造的创新实践,重构教学转型理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转型策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研究所建构的动态“四维立体”螺旋模型为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打造了环环相扣的行动链(Action Chain)。教学转型在四大因素(教学制度供给、教师制度认同、教师转型行动选择和教学组织再造)和三大机制(合作机制、心理机制和反馈机制)共同作用下螺旋上升演进。第二、在应用祛魅——理性附魅——创新返魅的教学转型逻辑指引下,不同属性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的教学转型,可能需要经历从学术型英语教学向应用型英语教学的“一次转型”和从传统通用英语(EGP)教学向“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二次转型”。与此同时,推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也做出配套的应用型转型。院校属性、生源状况以及教学基础不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和特殊性特征。本研究针对英语类专业教学提出以下转型建议:第一,在提升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力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使教学转型制度供需匹配;查缺补漏,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不留空白;强化升级,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与时俱进;坚守底线,使教学转型制度有令必行;沟通协调,使教学转型制度供给多元完善。第二,在强化教学转型制度认同方面,激发教学转型原动力,满足转型教师的利益诉求及心理动机;把握教学转型继发力,深化转型教师的制度认知;锁定教学转型趋向力,激发教师教学转型的参与动机;明辨教学转型指示力,转变教师的转型参与态度。第三,在促进转型行动理性高效方面,导航定向,明确教学转型路向何方;绘就蓝图,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转型发展;取舍有度,突出教学转型重难点。第四,在教学组织再造提质增效方面,再造流程,环节入手;以生为本,能力导向;创新教学,强化应用;技术支撑,补齐短板;管理转型,共治共享。

肖中俊,刘星萍[10](2017)在《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教育具体化模式,其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根本。文章通过对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在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基本原则下,构建以课程教学工作全过程组织、开展、协调、监控、评价及反馈为一体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指导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促进实验室硬件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促进实验室硬件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物理虚拟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1. 偏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落后,导致实验教学内容常年不变
    2. 存在教育资源投入不到位、分配不均衡,实验室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
    3. 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和利用率不高
    4. 师资力量薄弱、水平不高
三、中学物理虚拟实验教学的优势
    1. 虚拟实验室的概念
    2. 中学物理虚拟实验教学的优势
四、基于云计算虚拟实验室的中学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式
    1.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1)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3)教学程序
        (4)实现条件
        (5)教学评价
    2. 教学模式的技术支持
    3. 云计算学习平台的基本架构和功能
    4. 基于云计算虚拟实验室的中学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式
        (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2)课中合作探究阶段
        (3)课后反思总结阶段
五、总结

(3)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探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配置不均衡,设备紧缺或闲置并存
    1.2 投资收益和管理意识淡薄,设备运行和后续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1.3 对外开放共享意识淡薄,共享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1.4 运行和维护维修资金匮乏,已成为制约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1.5 仪器设备报废不及时,实验室管理水平较低
    1.6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薄弱
2 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改进措施与建议
    2.1 严格设备准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2.2 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对大型仪器设备全程跟踪管理和监督
    2.3 增强资源共享理念,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2.4 从财政政策上确保大型仪器的维护和维修所需经费
    2.5 加强和完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2.6 深化实验室改革,创新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建议
3 结语

(4)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借鉴STEM教育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比较研究法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主要难点与创新点
        1.5.1 主要难点
        1.5.2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2.1 STEM教育
        2.1.1 STEM教育内涵、特征与核心素养
        2.1.2 本土化的STEM教育
        2.1.3 STEM教育方式与内容
        2.1.4 STEM教育目标
    2.2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内涵与特征
        2.2.1 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应用型人才
        2.2.2 创新型人才内涵及主要特征
        2.2.3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内涵
        2.2.4 应用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征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3 创新理论
        2.3.4 情境学习理论
3 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证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1.2 调查方法与主要内容
        3.1.3 样本构成与问卷回收
    3.2 数据分析
        3.2.1 培养目标与创新意识情况分析
        3.2.2 课程与专业设置情况分析
        3.2.3 教学方式、方法与内容情况分析
        3.2.4 支撑条件与创新环境情况分析
    3.3 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3.3.1 培养理念向素质教育转变
        3.3.2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3.3.3 培养目标向服务社会转变
        3.3.4 课程设置初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 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及主要特征
        4.1.1 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4.1.2 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征
    4.2 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2.1 教育理念缺乏创新
        4.2.2 教学方式方法陈旧
        4.2.3 学科壁垒过于森严
        4.2.4 评价机制不健全
        4.2.5 培养体系相对封闭
    4.3 影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4.3.1 外部支持环境影响分析
        4.3.2 内部方案设计影响分析
5 融入STEM教育理念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5.1 国内外运用STEM教育理念产生的教育实践经验
        5.1.1 美国运用STEM教育理念产生的教育实践经验
        5.1.2 我国运用STEM教育理念产生的教育实践效果与借鉴
    5.2 STEM教育理念融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意义与契合度
        5.2.1 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意义
        5.2.2 STEM教育理念融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契合度
    5.3 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5.3.1 贯穿“以本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
        5.3.2 遵循立德树人、注重创新的基本原则
    5.4 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体系
        5.4.1 传统教育理念向跨学科教育理念转变
        5.4.2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目标设定
        5.4.3 传统教学模式向跨学科教学模式转变
    5.5 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体系
        5.5.1 重构综合性课程体系
        5.5.2 革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5.5.3 构建多样化评价机制
    5.6 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5.6.1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5.6.2 构建完备的师资保障制度
        5.6.3 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一流学科背景下我国大学学科文化建设研究 ——以山东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学科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科声誉
        (二)学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学科“贡献度”
        (三)学科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科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学科文化的内涵
    一、何谓学科文化
    二、学科文化的结构
    三、学科文化的功能
        (一)育人功能
        (二)凝聚功能
        (三)辐射功能
        (四)分界功能
第二章 当前学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物质层面
        (一)硬件设施的滞后性
        (二)数据库过于薄弱
    二、制度层面
        (一)学术评价制度的不合理
        (二)职称评定制度下的教学与科研的失衡
    三、行为层面
        (一)学科之间的文化屏障
        (二)“双一流”背景下教师压力加重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缺失
    四、精神层面
        (一)学科团队凝聚力不足
        (二)教师缺乏学科归属感
第三章 一流学科背景下学科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学科物质文化建设
        (一)改善学科硬件设施
        (二)更新整合数据库
        (三)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
    二、学科制度文化建设
        (一)重视论文质量,改善学术评价制度
        (二)平衡教学与科研,合理设计职称评定制度
        (三)“一流学科”评估制度应重视学科声誉
    三、学科行为文化建设
        (一)打破学科文化屏障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
        (二)缓解教师压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三)营造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
    四、学科精神文化建设
        (一)加强学科团队凝聚力打造一流学科团队
        (二)以人本管理提升教师学科归属感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境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4 本文的结构及创新点
        1.4.1 本文组织结构及主要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理论
    2.1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概念
        2.1.1 教学质量的定义
        2.1.2 教学质量监控的概念
    2.2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2.2.1 教师行为
        2.2.2 学生行为
        2.2.3 其他主体产生的外部性
        2.2.4 教学质量外部性分析
    2.3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组成部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军内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3.1 军内综合性某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情况
    3.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发展思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前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1 当前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4.1.1 教学质量监控缺乏科学的构建理念
        4.1.2 对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4.1.3 教学质量监控执行不坚决
        4.1.4 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比较单一
        4.1.5 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不够及时
        4.1.6 学员、教员间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
    4.2 改进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措施建议
        4.2.1 加强过程环节质量监控
        4.2.2 建好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4.2.3 加强网路技术和平台的利用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5.1 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5.1.1 指导思想
        5.1.2 基本原则
    5.2 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设的基本要素
        5.2.1 质量标准要素
        5.2.2 保障机制要素
        5.2.3 过程监控要素
        5.2.4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措施与效果要素
    5.3 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
        5.3.1 建立质量标准
        5.3.2 实施过程监控
        5.3.3 建设评价系统
        5.3.4 实施教学奖惩机制与信息反馈
    5.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政府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意义
    二、研究框架与方法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高职校企合作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1.1 高职校企合作相关理论
    1.2 高职校企合作特征及意义
    1.3 高职与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
        1.3.1 研究性大学校企合作的优势
        1.3.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
        1.3.3 两种类型校企合作路径
第二章 国外政府推进高职校企合作成功经验
    2.1 德国政府推进高职校企合作的模式
        2.1.1 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的特点
        2.1.2 德国政府提供的多方位保障
    2.2 澳大利亚政府推进高职校企合作的模式
        2.2.1 澳大利亚“TAFE”体系校企合作市场化
        2.2.2 澳大利亚政府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2.3 美国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经验
        2.3.1 美国校企合作的模式及特征
        2.3.2 美国政府提供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
    2.4 国外政府推进高职校企合作的主要启示
第三章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校企合作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3.2 政府方面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分析
        3.2.1 政府政策落实、配套和执行力不足
        3.2.2 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不完善
        3.2.3 政府激励、协调和投入不足
    3.3 校企合作政府方面问题的原因
        3.3.1 政府在思想、机制和投入有待改进
        3.3.2 校企合作行为准则缺失
        3.3.3 政府职责设置不明确
    3.4 政府推进高职校企合作的实例分析
        3.4.1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现状
        3.4.2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第四章 政府推进校企合作对策与意见
    4.1 完善校企合作政策和法律法规
    4.2 建立沟通机制加强资金投入
    4.3 政府提高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4.4 加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4.5 构建评价和资质认定体系
    4.6 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校企合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8)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以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民族高校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实践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1 实践能力的涵义
        2.1.1 实践能力的涵义
        2.1.2 工科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界定
        2.1.3 实践能力发展的特征
    2.2 实践教学的涵义
        2.2.1 实践教学的内涵
        2.2.2 实践教学在工科专业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2.2.3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2.2.4 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
    2.3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3.1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
        2.3.2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2.3.3 多元智力理论(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2.3.4 新知识观
        2.3.5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4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2.4.1 以人为本原则
        2.4.2 实践性原则
        2.4.3 教研结合的原则
        2.4.4 整体性原则
        2.4.5 动态开放性
        2.4.6 宽口径与专门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4.7 激励性原则
        2.4.8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2.5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点
        2.5.1 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2.5.2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2.5.3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5.4 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
第3章 当前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能力参差不齐
    3.2 观念不明确
    3.3 层次不清
    3.4 条件不达标
    3.5 师资队伍薄弱
    3.6 方法不得当
第4章 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4.1 调查对象的选择
    4.2 调查目的与方法
        4.2.1 调查目的
        4.2.2 调查方法
    4.3 调查实施
        4.3.1 文献分析
        4.3.2 问卷调查
    4.4 调查结果
        4.4.1 高分子专业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情况
        4.4.2 高分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
        4.4.3 高分子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4.5 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5.1 实践教学目标
        4.5.2 实践教学内容
        4.5.3 实践教学保障
        4.5.4 实践教学管理
        4.5.5 实践教学评价
第5章 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5.1 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5.2 国内外知名大学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总结
        5.2.1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
        5.2.2 模块化的实践教学环节
    5.3 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5.3.1 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5.3.2 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
        5.3.3 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5.3.4 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5.3.5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5.3.6 实践教学中师生的学习态度
第6章 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型构建—以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专业为例
    6.1 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整体构思—以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
    6.2 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新型模式—以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专业为例
        6.2.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6.2.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6.2.3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6.2.4 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
    6.3 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专业为例
        6.3.1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
        6.3.2 优化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调查问卷)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节 问题聚焦与思路框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路向分析与应用局限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的借鉴与修正
    第三节 “四维立体”整合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研究可靠性、伦理、自反性和限制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依据
    第二节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第三节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与学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 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第五章 “双一流”卓越梦的辗转:公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L大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六章 “二等公民”的涅盘:民办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F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七章 “第三部门”的蹊径:混合所有制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
    第一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供给
    第二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制度认同
    第三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的行动选择
    第四节 W学院英语类专业教学组织再造
第八章 讨论与检思
    第一节 差异与趋同:教学转型案例比较
    第二节 检思与重构:教学转型理论框架完善
    第三节 策略与实践:教学转型的行动方略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三、结语:尚在征程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邀约信
    附录2: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院长)
    附录3: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学院长)
    附录4: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研室主任)
    附录5: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访谈提纲(教师及教辅)
    附录6: 访谈摘要单
    附录7: 课堂观察表
    附录8: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9: 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学生学习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1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1. 师资水平的影响。
    2. 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
    3. 课程评估的影响。
    4. 教材建设的影响。
    5. 实验室建设的影响。
    6. 教学手段改革的影响。
二、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原则
    1. 全面性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可行性原则。
    4. 激励性原则。
三、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实施
    1. 前期教学准备。
    2. 教学计划。
    3. 教学过程。
    4. 教师备好课授好课。
    5. 辅导答疑。

四、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促进实验室硬件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物理虚拟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J]. 李伟,蔡燃,宋伟,马传连.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1(08)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探析与思考[J]. 赵阳. 实验室科学, 2020(01)
  • [4]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借鉴STEM教育理念[D]. 段瑶瑶.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5]一流学科背景下我国大学学科文化建设研究 ——以山东某高校为例[D]. 许莎.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6]军队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运行研究[D]. 邱国俊.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7]政府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周文君. 东南大学, 2019(01)
  • [8]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研究 ——以西北民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D]. 白玲. 西北民族大学, 2018(04)
  • [9]应用型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转型研究[D]. 李胜利. 厦门大学, 2018(07)
  • [10]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的思考[J]. 肖中俊,刘星萍. 高教学刊, 2017(16)

标签:;  ;  ;  ;  ;  

以教学评价为动力推进实验室硬件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