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ELLO电脑!(论文文献综述)
杨蕙铭,韩丹,段小超,詹乙,王宇航,王彪,郝定均[1](2022)在《2D透视引导机器人辅助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2D透视引导机器人辅助下和常规行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探讨2D引导机器人辅助TESSYS手术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分别采用2D引导机器人辅助和常规方法行TESSYS手术治疗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 男34例, 女36例, 年龄(44.57±6.10)岁(范围27~60岁)。2D引导机器人辅助行TESSYS手术组(机器人组)32例;常规方法行TESSYS手术组(常规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透视次数、穿刺-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 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以验证其临床疗效, 并对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机器人组和常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分级、随访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机器人组穿刺次数(1.22±0.79)次, 常规组(4.66±1.86)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0, P<0.001);机器人组透视次数(10.97±1.96)次, 常规组(17.45±4.30)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3, P<0.001);机器人组穿刺-通道时间(10.66±3.62) min, 常规组(20.21±5.47)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6, P<0.001);机器人组手术时间(62.25±6.68) min, 常规组(72.89±10.48) 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6, P<0.001)。机器人组术前VAS评分(6.91±0.93)分、术后第1天(2.97±0.65)分、末次随访(1.53±0.51)分, 常规组术前(7.29±1.14)分、术后第1天(2.89±0.56)分、末次随访(1.42±0.50)分;机器人组术前ODI 40.13%±1.54%、术后第1天17.28%±1.69%、末次随访10.84%±1.25%, 常规组术前40.03%±1.46%、术后第1天17.42%±2.45%、末次随访10.92%±1.17%,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器人组椎间盘残留2例(6.3%), 常规组4例(1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引导机器人辅助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在经皮靶点穿刺阶段规划穿刺路径, 刚性制导准确穿刺靶点, 在降低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方面优势明显。
辛云旭,文丰,张凯华[2](2021)在《基于Serial RapidIO的远距离高速数据传输》文中指出为解决传统总线在FPGA与FPGA之间高速数据传输时在带宽、灵活性、传输距离和可靠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Serial RapidIO(SRIO)互连体系结构和光电转换模块为一体的远距离高速数据传输方案。该方案以Xilinx的ZYNQ7000系列FPGA和Kintex7系列FPGA为RapidIO的互连设备,通过调用Xilinx的IP核实现SRIO传输协议并对逻辑层的用户接口编程完成通信,数据交换接口采用光电转换模块以光缆替代电缆实现远距离数据交换。经过大量测试试验,该方案在通信两端连接10 km光缆实现的传输速度为444 Mbit/s,传输过程零误码零丢帧,且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胡广清,李娜,刘鹏,张征,李正全[3](2021)在《船用典型网络架构下周期性报文防阻塞技术》文中认为围绕船用典型网络架构下周期性报文产生阻塞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VRRP协议、MSTP协议、PIM-DM协议、IGMP协议、IGMP SNOOPING协议、三层组播转发等模块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出现拥塞现象的故障定位并进行了机理分析,提出了通过引入空表项的解决措施及验证方法,达到了船用典型网络架构下周期性报文跨VLAN转发过程防阻塞技术的突破,为交换机报文防阻塞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参考价值。
黄成家,李增焕,杨磊[4](2021)在《通用型Windows系统服务注册及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根据Windows服务器中的网站系统运维和开发工作需求,开发并实现了Windows系统下方便适用且非常轻量的系统服务注册及管理软件,克服了常规应用程序无法注册为合规的Windows系统服务的限制,可将任意的应用程序注册为系统服务,由此简化了Windows服务器中的网站或其他服务的开发、部署及更新工作。
蒋明毅[5](2021)在《卫星网络中CR-LDP协议的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技术发展,卫星通信具有的高覆盖、高传输速率、灵活性高等特点在通信领域显得越来越重要。卫星网络不仅可以作为一个通信子系统与地面通信系统嵌合,完善网络拓扑,而且可以单独承载传输来自各个维度的信息流。网络用户增加导致通信数据量也急剧增加,这对星上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出来挑战。由于标签交换技术能够加快数据转发,同时也可以支持流量工程以及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等功能,因此在卫星网络中实现标签交换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结合卫星网络的特点,对标签交换系统中的标签分发协议进行研究。信令协议是标签交换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标签分发,在源端和目的端之间建立LSP(Label Switched Path,标签交换路径)实现数据高速转发,CR-LDP(Constraint-based Routing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基于路由受限标签分发协议)通过建立LSP实现二、三层网络结合,并且通过显式路由等参数支持流量工程。本文在研究CR-LDP协议的基础上,结合卫星网络的特点,重点对CR-LDP协议在卫星网络中的适应性以及可控性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研究CR-LDP数据传输机制的基础上,将CR-LDP分为连接控制模块、标签管理模块、邻居管理模块以及传输代理模块,并针对卫星的S/L信道对于单个数据包大小有限制情况,采用自定义用户数据报协议替换TCP协议并进行相应的适配。2)在研究CR-LDP中双向LSP建立的基础上,对双向LSP建立流程进行改进。源节点发起双向LSP建立,建立请求消息中除包括正向LSP所需参数还包含标签TLV,简化双向LSP建立流程。3)在研究卫星网络的基础上,把控制API集成在CR-LDP协议中,地面控制站可以通过Web界面查看网络状况并且能够对网络内LSP进行增、删、查、该等操作。在Vxsim虚拟机以及在VxWorks系统硬件环境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R-LDP协议功能完整,建链资源消耗更小,支持双向LSP建立且流程简单有效。
马世忠[6](2021)在《小卫星组网的路由机制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当前,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全球小卫星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在动态场景下,由于小卫星星座网络模型在结构上更接近无线自组织网络(Ad-hoc),因此小卫星星座的动态路由算法要引入Ad-hoc的路由技术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小卫星在高动态时变拓扑下的组网要求,本文提出了小卫星集群组网的路由方案,建立了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到网络层的星间自组织网络架构。物理层主要完成无线数据收发,为上层网络通信提供可靠的无线通信信道。数据链路层采用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的方式建立全网的信道复用机制,对信道进行合理分配。网络层采用优化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OLSR),对传统的 OLSR 协议进行优化,使其适用于小卫星组网场景,减少系统开销并缩短路由收敛时间。OPNET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小卫星组网路由方案表现出了优秀的时钟同步速度,较低的端到端时延,以及路由快速收敛等优点。其次,本文针对小卫星自组织网络在高负载高动态场景下采用不可靠路由经常出现丢包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星间链路感知的OLSR路由抗毁机制OLSR-LT,该机制先利用接收到的2个连续的HELLO消息的接收功率,载波频率等参数计算出小卫星自组织网络中两个相邻节点的链路保持时间,再根据链路保持时间和多径路由技术选择一条备用路由,当主路由忙或排队时启用备用路由来保证路由协议的可靠性。OPNET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OLSR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OLSR-LT有效提高了数据分组到达率,降低了端到端延迟和分组排队时间,提高了小卫星网络传输的实时性。最后,本文在小卫星路由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FPGA+Linux”的半实物仿真验证系统,该系统包括四个小卫星自组织网络节点,每个节点能实现接入、组网和无线数据通信的基本功能,能满足高动态场景下的高效组网需求。
段光阳[7](2021)在《分布式自组网无线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小卫星以其成本低、机动性强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无线自组网是一种无中心节点、灵活的网络架构,在微小卫星组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设计一种应用于微小卫星的无线自组网通信终端并组网通信以实现对卫星模块的简单操控。首先,为了降低网络重构导致的信息丢失对通信质量的影响,设计一种基于OLSR路由协议的主动式路由更新方法:当终端离线时,会以广播形式在网络中发送离线数据帧,其他节点获取此帧后跳过OLSR协议的磁滞策略直接进行路由表项更新,实现快速的网络重构,从而减少对网络整体通信质量的影响。经过测试,该方法有效的减少了网络重构时间;其次,根据微小卫星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PID的控制方法旨在调整卫星位置。然后,设计了无线自组网通信终端,包括终端本身的硬件部分以及软件部分。其中硬件部分由ARM控制模块、FPGA数据处理模块、ADC/DAC芯片、Wi Fi模块、存储器以及RS-422、接口电路、电源等模块组成;软件部分包括嵌入式软件与上位机软件,主要实现终端的自组网通信功能,路由功能,上位机对终端的信息检测与指令控制功能。最后,搭建实验环境,验证了终端的无线自组网基本通信功能及中继传输功能,测试了上位机的软件功能,包括终端的在、离线状态及IP地址等参数的监测,网络重构时间的测定,动量轮控制指令的下发。测试结果显示,终端及上位机均能够正常工作且符合技术要求。
钟倩[8](2020)在《汉语学习类APP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Hello Chinese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教育技术不断涌现,手机学习应用软件越来越受到学习者的欢迎。在当今“互联网+教育”的新媒体时代,把手机学习应用软件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其发展顺应现代教育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也更能满足不同汉语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本文以汉语学习类APP“Hello Chinese”为例,探讨如何应用这类软件辅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并对辅助教学的汉语学习类APP的设计提出改进建议。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并分析了汉语学习类APP应用于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明确汉语学习类APP在汉语教学研究中的薄弱之处。并对汉语学习类应用软件Hello Chinese的工作系统进行分析,了解该APP涵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提出了利用汉语学习类APP辅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构想。其次,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混合学习理论为依据,将汉语学习类APP应用于课前准备环节、课上教学环节和课后环节进行教学实验,以教学实践去验证这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想。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研究结果显示,将汉语学习类APP融入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资源不完善,辅助教学的APP发展不成熟等问题,但是将两者结合促使汉语教学更加便捷,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大大满足了汉语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提升了汉语学习趣味性。同时通过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可以得出关于如何设计开发汉语学习类APP以提升汉语教学效度的启示,即要将实用性、趣味性和交互性作为汉语学习类APP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设计原则。
罗琳[9](2020)在《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翻译实践基于笔者已经出版的三部英译汉译着撰写而成,分别为《燃烧的主世界》、《神秘的宝箱》以及《斯特兰德庄园》。三部译着均为文学着作,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文雅,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笔者作为这三部译着的独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具有普适性的互文性文学翻译策略,故本翻译报告将以此三部译着为分析对象,以期深入阐明翻译心得和经验,为文学翻译提供有益的借鉴。《燃烧的主世界》(原名Overworld in Flames)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马克·谢弗顿(Mark Cheverton)2018年出版的童书,书中描绘了游戏骑士999及其同伴穿越进游戏《我的世界》(Minecraft),与潜在的敌人斗智斗勇,于熊熊火海中拯救整个主世界的热血故事,是向儿童展现勇气、团结与智慧的范本。《神秘的宝箱》(原名Hidden in the Chest)是美国着名童书作家温特·摩根(Winter Morgan)的畅销作品,书中讲述了史蒂夫一行人意外发掘了隐藏着黑暗秘密的宝箱,释放出邪恶魔力,让各地备受牵连,最终历尽千辛万苦,压制并消灭这些宝箱的历险故事,是国内少见的儿童猎奇题材。《斯特兰德庄园》(原名Tell Me You’re Mine)是英裔瑞典作家伊丽莎白·诺尔贝克(Elisabeth Noreb?ck)的畅销悬疑小说,该书围绕着一件一岁女婴失踪案展开,描绘了在女婴伊莎贝尔长大后,生母斯特拉和拐走她的养母克斯廷相遇、揭穿和纠缠之间的爱恨情仇,书中悬念迭起,疑雾重重,却也不乏温情叙述,实属一部悬疑佳作。在阅读分析原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比比皆是,故于翻译伊始,便选择了互文性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翻译工作完成后,笔者根据前人的智慧及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了适用于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及策略。在本报告中,笔者首先简要描述翻译实践的基本情况、前期准备、翻译过程及后期校对;然后,剖析了三部译作中出现的互文性翻译表征;接着,对文学翻译、互文性与文学、互文性与文学翻译三者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笔者对文学翻译的互文性模式、原则的总结;基于该模式与原则,笔者结合四种普适于文学翻译、一种适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翻译策略,对三部译作中具有互文性特征的翻译进行配对分析。本报告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力证了互文性策略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推动互文性与文学翻译的结合。经探究,笔者参照N.Fairclough(1992)对互文性的分类,将三部小说中的互文性表征列入明显互文性和篇际互文性两类。其中,明显互文性总结为反讽、否定、仿拟和预设;篇际互文性则立足于武建国(2010)的研究结论,依次分为融合型篇际互文性、镶嵌型篇际互文性、转换型篇际互文性和链接型篇际互文性。虽然文中的互文表征并非所有都能各得其所,但大部分都充分契合各大类别,进而推动笔者探索原文和译文、作者和译者四足鼎立的互文空间,衍射出文学翻译过程中基于互文性发生的“文学神韵”和“文学意象”的对等演变,并总结出重组、强化、模仿、增补和通俗化五种互文性翻译策略。准确贴切地还原文学着作中的互文性对译者提出了极高要求,除译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外,有的放矢的互文翻译策略更能事半功倍地精进译文。本报告表明,互文性是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文学翻译的话语分析理论。笔者提出的文学翻译互文性原则有助于译者精准地挖掘出原文中的互文性表征,并通过重组、强化、模仿、增补、通俗化五种策略完善贴切地重现文学着作中的神韵和意象。笔者希望通过本报告可以合理地总结文学翻译中互文性表征的处理策略,并为其他译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朴太荣[10](2020)在《对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韩国汉语教学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以大学为中心的初期教育形态扩展为多种公共教育、私人教育形式。随之而来的是,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对象也在逐渐向下扩展。对少儿汉语教育的关注,可以看作是这种发展的一个过程。二十一世纪教育市场从第四次产业革命开始,正在从模拟和基于线下的教育体系向数字技术融合教育转变,这使得汉语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智能手机开展教学也成为了汉语教育的必要要素。汉语教育APP凭借这种教育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少儿汉语APP资源也顺应了这一潮流,正在快速发展。韩国市场上少儿汉语教学APP尽管数量迅速增加,但是总体质量并不是很高,韩国汉语教学机构和研发公司对少儿汉语教学APP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知识。此外,很少有专家学者对韩国区域的少儿汉语APP进行充分调研并展开深入研究。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图标分析法及访谈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展开研究。全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同时介绍研究工具、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理论基础等。第二章从少儿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学科技化和信息化发展、少儿汉语教学APP相关研究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获取对相关领域较为全面的认识。第三章广泛地调查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并从中选出十三款有影响力的少儿汉语教学APP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第四章借鉴韩国的KERIS《E-learning质量指导方针:初、中等教育领域》的评价标准,对筛选的四款有代表性的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进行深度分析,以便深入了解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的优势和缺点。第五章通过与多位汉语教师、少儿线上教育机构管理者、汉语教学课程研发者的访谈调查,更深入地了解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方向。第六章为结论与思考,从韩国人的视角思考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的理念,并对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提出建议和思考。本文的研究领域较为新颖,目前尚未见到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此外,本文在研究工具方面使用了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最新的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希望可以通过对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的研究,完善少儿汉语教学APP的建设,为推进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二、HELLO电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ELLO电脑!(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Serial RapidIO的远距离高速数据传输(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RapidIO协议概述 |
1.1 体系结构 |
1.2 操作机制 |
2 总体设计方案 |
3 硬件平台搭建 |
3.1 时钟模块 |
1)供电部分: |
2)输出频率配置: |
3)输出电平类型配置: |
3.2 光收发一体模块 |
1)供电部分: |
2)光模块与FPGA接口部分: |
4 系统软件设计 |
4.1 全局时钟管理模块 |
4.2 RapidIO IP核时钟管理 |
4.3 SRIO模块 |
1)IP核设置: |
2)复位模块和维护事务模块: |
3)请求模块: |
4)接收响应模块的作用是接收来自远端FPGA的指令信息。 |
5 传输测试 |
6 结 论 |
(3)船用典型网络架构下周期性报文防阻塞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船用典型网络架构 |
2 交换机工作原理 |
2.1 VRRP协议模块概述 |
2.2 MSTP协议模块概述 |
2.3 PIM-DM协议模块概述 |
2.3.1 邻居发现 |
2.3.2 扩散—剪枝过程(Flooding&Prune) |
2.3.3 嫁接(Graft) |
2.3.4 状态刷新(State Refresh) |
2.4 IGMP协议模块概述 |
2.5 IGMP SNOOPING协议模块概述 |
3 故障定位及机理分析 |
3.1 故障定位 |
3.2 机理分析 |
4 解决措施及验证方法 |
5 结论 |
(4)通用型Windows系统服务注册及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现有解决方案的局限性 |
2 运维工作需求及软件功能设计 |
2.1 配置 |
2.2 安装服务(install命令) |
2.3 删除服务(remove命令) |
2.4 操作服务(stop|start|restart命令) |
2.5 日志输出 |
2.6 应用进程的监视 |
3 软件开发及关键技术 |
3.1 开发语言及环境 |
3.2 系统服务注册方式及软件运行模式 |
3.3 软件运行流程 |
3.4 配置文件定位策略 |
4 应用实例 |
4.1 示例应用程序 |
4.2 软件安装 |
4.3 创建工程,修改配置 |
4.4 检查配置、测试应用程序 |
4.5 服务注册及管理 |
4.6 确认软件效果 |
5 多服务注册及管理 |
6 结语 |
(5)卫星网络中CR-LDP协议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卫星通信网络概述 |
1.2 星上交换技术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 论文安排 |
第二章 标签交换信令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
2.1 标签交换原理及工作流程 |
2.2 标签交换系统中的相关协议 |
2.2.1 标签交换体系中的路由协议 |
2.2.2 标签交换体系中的信令协议 |
2.3 信令协议比较 |
2.4 CR-LDP信令协议介绍 |
2.4.1 LDP协议 |
2.4.2 CR-LDP协议 |
2.5 CR-LDP运用于卫星网络问题 |
2.6 针对卫星网络改进CR-LDP |
2.7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Satellite_Network_CR-LDP方案设计与实现 |
3.1 软件架构 |
3.1.1 标签交换系统架构 |
3.1.2 CR-LDP软件架构 |
3.2 软件主进程 |
3.3 邻居管理模块 |
3.4 标签管理模块 |
3.5 连接控制模块 |
3.6 资源管理模块接口 |
3.7 消息收发模块 |
3.7.1 消息发送处理流程 |
3.7.2 接收数据流程 |
3.8 本章总结 |
第四章 Satellite_Network_CR-LDP测试 |
4.1 测试网络搭建 |
4.1.1 软件环境 |
4.1.2 硬件环境 |
4.2 功能验证 |
4.2.1 Satellite Network CR-LDP基本功能测试 |
4.2.2 Satellite Network CR-LDP协议扩展功能测试 |
4.3 性能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5.1 总结工作 |
5.2 下一步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小卫星组网的路由机制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小卫星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Ad-hoc网络路由算法 |
2.1 Ad-hoc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
2.2 先验式路由协议 |
2.2.1 OLSR协议概述 |
2.2.2 OLSR节点的信息库 |
2.2.3 OLSR的路由发现流程 |
2.2.4 OLSR协议的优点 |
2.3 按需路由协议 |
2.4 OLSR和AODV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卫星集群组网路由方案研究 |
3.1 方案概述 |
3.1.1 星间自组织网络总体架构 |
3.1.2 初始路由表建立阶段 |
3.1.3 时钟同步阶段 |
3.1.4 数据通信阶段 |
3.2 物理层方案 |
3.3 数据链路层方案 |
3.3.1 全网时钟同步机制 |
3.3.2 TDMA设计 |
3.4 网络层方案 |
3.4.1 协议流程 |
3.4.2 信息库中的表格式设计 |
3.4.3 HELLO消息及其处理 |
3.4.4 TC消息及其处理 |
3.4.5 路由表生成 |
3.5 OPNET仿真设置 |
3.6 仿真结果分析 |
3.6.1 10颗星仿真结果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星间链路感知的OLSR路由抗毁机制 |
4.1 链路生存时间计算模型 |
4.2 基于链路生存时间和多径路由的OLSR路由抗毁算法 |
4.2.1 拓扑感知 |
4.2.2 多路径算法 |
4.2.3 路由恢复算法 |
4.2.4 数据分组转发 |
4.3 仿真实现 |
4.3.1 节点模型 |
4.3.2 进程模型 |
4.3.3 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半实物仿真验证系统 |
5.1 FPGA模块实现 |
5.1.1 物理层模块 |
5.1.2 数据链路层模块 |
5.2 基于Linux的网络层OLSR协议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分布式自组网无线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LEO卫星通信的研究现状 |
1.2.2 无线自组网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卫星自组网通信相关理论研究 |
2.1 LEO卫星星间链路 |
2.2 无线自组织网络 |
2.2.1 无线自组织网络体系结构 |
2.2.2 无线自组织网络特点 |
2.3 自组网路由协议相关研究 |
2.3.1 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 |
2.3.2 典型Ad-Hoc路由协议性能分析 |
2.3.3 OLSR路由协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OLSR协议的自组网通信性能改进 |
3.1 影响无线自组网通信性能的因素研究 |
3.1.1 路由协议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
3.1.2 遮挡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
3.2 基于主动式路由的组网性能改善方法 |
3.2.1 OLSR协议的磁滞策略 |
3.2.2 主动式路由更新设计 |
3.3 动量轮姿态控制改善传输性能 |
3.3.1 PID控制算法设计 |
3.3.2 算法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4.2 硬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
4.2.1 硬件总体架构 |
4.2.2 分布式自组网终端核心器件选择 |
4.2.3 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
4.2.4 硬件总体设计效果 |
4.3 嵌入式软件设计 |
4.3.1 嵌入式软件平台搭建 |
4.3.2 OLSR路由协议的编译与安装 |
4.3.3 嵌入式自组网功能实现 |
4.3.4 动量轮控制功能实现 |
4.4 无线自组网上位机软件设计 |
4.4.1 主要功能 |
4.4.2 状态显示模块 |
4.4.3 入网时间显示模块 |
4.4.4 网络重构模块 |
4.4.5 上位机其他功能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
5.1 自组网通信功能测试 |
5.1.1 无线通信功能测试 |
5.1.2 自组网中继传输测试 |
5.2 软件功能测试 |
5.2.1 状态监测与显示功能测试 |
5.2.2 自组网重构功能测试 |
5.2.3 动量轮控制功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8)汉语学习类APP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Hello Chinese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汉语学习类APP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一、汉语学习类APP的发展现状 |
二、汉语学习类APP的研究现状 |
(一)汉语学习APP的类型研究 |
(二)汉语学习APP的应用研究 |
(三)汉语学习类APP的开发与优化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移动学习 |
二、汉语学习类APP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
三、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学习理论 |
第三章 Hello Chinese工作系统的分析 |
第一节 学习内容的研究 |
第二节 学习方法的分析 |
一、拼音的学习 |
二、汉字书写的学习 |
三、词汇的学习 |
四、语法的学习 |
第三节 对反馈系统的分析 |
第四节 对复习系统的分析 |
第四章 Hello Chinese辅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应用 |
第一节 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
一、教学对象 |
二、教学内容 |
三、实验流程 |
第二节 教学实施中的应用 |
一、课前准备的设计 |
二、课上教学环节的设计 |
三、课后环节的设计 |
第五章 Hello Chinese辅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反思 |
第一节 教学评价 |
一、问卷分析 |
二、访谈分析 |
第二节 教学反思和建议 |
一、Hello Chinese辅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反思 |
二、对汉语学习类APP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建议 |
第三节 对汉语学习类APP辅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
一、实用性是汉语学习类APP辅助教学的基础 |
二、趣味性是汉语学习类APP辅助教学的重要原则 |
三、交互性是汉语学习类APP辅助教学的重要体现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一、Hello Chinese辅助汉语教学更加便捷,反馈更及时 |
二、课堂更具个性化,教学更有利于个性发展 |
三、弥补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不足,增强汉语教学趣味性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 |
二、学位论文 |
三、期刊论文 |
四、其它 |
附录 |
附录一 Hello Chinese词汇统计表 |
附录二 Hello Chinese语法统计表 |
附录三 Hello Chinese汉字统计表 |
附录四 调查问卷 |
附录五 访谈问题 |
致谢 |
(9)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1 Introduction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s |
1.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s |
1.2.2 Introduction to the contents |
1.3 Purpose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1.4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Prepa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2.1 Introduction |
2.2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
2.3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adopted |
2.4 Translation plans established |
2.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es |
3.1 Introduction |
3.2 Comprehending the source texts |
3.3 Organizing the language of the target texts |
3.4 Proofreading the target texts |
3.5 Summary |
Chapter Four Intertextuality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4.1 Introduction |
4.2 Notes on intertextuality |
4.3 Manifest intertextuality |
4.3.1 Irony |
4.3.2 Negation |
4.3.3 Parody |
4.3.4 Presupposition |
4.4 Interdiscursivity |
4.4.1 Blen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2 Embedded interdiscursivity |
4.4.3 Switched interdiscursivity |
4.4.4 Chained interdiscursivity |
4.5 Summary |
Chapter Five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1 Introduction |
5.2 Previous studies of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1 Previous studi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2.2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ture |
5.2.3 Intertextual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
5.3 The intertextual model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4 The intertextual principl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
5.5 Summary |
Chapter Six The Intertextuality-Involv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ree Books |
6.1 Introduction |
6.2 Realignment |
6.3 Enhancement |
6.4 Imitation |
6.5 Supplementation |
6.6 Popularization |
6.7 Summary |
Chapter Seven Conclusion |
7.1 Translation experiences |
7.2 Limitations |
7.3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es Source Texts and Target Text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Acknowledgements |
附件 |
(10)对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全球汉语教学迅速发展 |
二、韩国少儿汉语教育全面发展 |
三、科技的发展为汉语教育市场带来生机 |
四、科技的发展为韩国少儿汉语教育市场带来生机 |
五、研究者的个人因素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一、为韩国汉语教育机构提供一些参考 |
二、为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研发机构提供一些借鉴 |
三、为少儿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
一、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内容分析法 |
(三) 对比分析法 |
(四) 图表分析法 |
(五) 访谈调查法 |
二、研究工具 |
(一) 系统需求 |
(二) 教学设计 |
(三) 学习内容 |
(四) 学习策略 |
(五) 互动方式 |
(六) 评价 |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第六节 本论文相关理论基础 |
一、智能学习 |
(一) 智能学习定义 |
(二) 智能学习的特性 |
(三) 教学APP |
二、少儿教学特性 |
(一) 神经生理特性 |
(二) 社会心理特性 |
(三) 认知特性 |
三、关键概念界定 |
(一) 少儿 |
(二) APP |
第七节 本文的独创性 |
一、研究领域新颖 |
二、测量评价工具新颖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少儿汉语教学研究 |
一、少儿汉语教学特点 |
二、韩国少儿汉语教学研究 |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学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研究 |
一、国际汉语教学与科技发展研究 |
二、少儿汉语教学与科技发展研究 |
第三节 少儿汉语教学APP研究 |
一、少儿教学类APP相关研究 |
二、少儿教育APP评价标准及相关研究 |
(一) 少儿教学APP具体评价标准 |
1. Haugland/Shade幼儿教学APP评价标注 |
2. Buckleitner幼儿教学APP评价标准 |
(二) 少儿教学APP评价标准相关研究 |
第三章 十三款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总体现况调查 |
一、iOS应用商店APP调查 |
(一) 以“少儿汉语”为关键词搜索到的APP |
(二) 以其他相关词语为关键词搜索到的APP |
二、安卓应用商店APP调查 |
第二节 十三款有影响力的少儿汉语教学APP分析 |
一、Sticker Puzzle(幼儿早教贴纸拼图) |
二、(?)(魔法汉语) |
三、(?)(儿童中国成语入门) |
四、Chinese Skill(汉语技巧) |
五、LuvLingua(学习汉语) |
六、TicTic(?)(TicTic:学汉语) |
七、(?)(儿童普通话) |
八、(?)(学习中文词汇-童装) |
九、(?)(学汉语:常用汉语会话) |
十、Fun Chinese(快乐中文) |
十一、Little Fox Chinese(小狐狸汉语) |
十二、Hello Chinese(你好汉语) |
十三、(?)(碰碰狐!123数字游戏) |
第三节 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类型分析 |
一、学习技能和学习内容 |
(一) 学习技能 |
(二) 学习内容分析 |
(三) 学习技能和学习内容统计 |
二、教学方法及课程分级 |
第四章 四款韩国少儿汉语PP分析 |
第一节 Fun Chinese(快乐中文) |
一、系统需求 |
二、教学设计 |
三、学习内容 |
四、教学策略 |
五、互动方式方式 |
六、评价 |
第二节 Hello Chinese(你好汉语) |
一、系统需求 |
二、教学设计 |
三、学习内容 |
四、教学策略 |
五、互动方式方式 |
六、评价 |
第三节 Little fox Chinese(小狐狸汉语) |
一、系统需求 |
二、教学设计 |
三、学习内容 |
四、教学策略 |
五、互动方式方式 |
六、评价 |
第四节 (?)(碰碰狐!123数字游戏) |
一、系统需求 |
二、教学设计 |
三、学习内容 |
四、教学策略 |
五、互动方式方式 |
六、评价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关于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访谈与分析 |
第一节 访谈设计的基本情况 |
一、访谈对象设计 |
二、访谈问题设计 |
第二节 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Q1访谈调查 |
二、Q2访谈调查 |
三、Q3访谈调查 |
四、Q4访谈调查 |
五、Q5访谈调查 |
六、Q6访谈调查 |
第六章 思考与建议 |
第一节 对韩国的少儿汉语教学APP的思考 |
一、现有少儿汉语教学APP数量较少 |
二、现有少儿汉语教学APP内容需要调整 |
三、现有少儿汉语教学APP质量有待提高 |
第二节 对韩国少儿汉语教学APP的建议 |
一、在学习环节学习过程方面应更为便利 |
二、在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方面应更为明确 |
三、在学习方式方面应更符合少儿学习者特点 |
四、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更加全 |
第三节 结语 |
对本文研究不足的分析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绩列表 |
四、HELLO电脑!(论文参考文献)
- [1]2D透视引导机器人辅助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杨蕙铭,韩丹,段小超,詹乙,王宇航,王彪,郝定均. 中华骨科杂志, 2022(01)
- [2]基于Serial RapidIO的远距离高速数据传输[J]. 辛云旭,文丰,张凯华. 电子测量技术, 2021(21)
- [3]船用典型网络架构下周期性报文防阻塞技术[J]. 胡广清,李娜,刘鹏,张征,李正全. 船舶工程, 2021(S2)
- [4]通用型Windows系统服务注册及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实现[J]. 黄成家,李增焕,杨磊.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1(11)
- [5]卫星网络中CR-LDP协议的实现[D]. 蒋明毅.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小卫星组网的路由机制研究与实现[D]. 马世忠.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分布式自组网无线终端设计与实现[D]. 段光阳.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8]汉语学习类APP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Hello Chinese为例[D]. 钟倩. 江苏大学, 2020(05)
- [9]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策略研究 ——三部译着的翻译报告[D]. 罗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对韩国区域少儿汉语教学APP的调查与思考[D]. 朴太荣.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