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形象思维的教学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1](2020)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形象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是中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提升回想能力、增强联想能力、拓展想象能力、深化情感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深入领略散文的措辞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从而有效提高散文的教学效率。从形象思维的地位以及所发挥的作用来说,它是人类思维活动中一种极其特殊的思维类型。这种特殊性突出地表现在,形象思维不仅是创造思维的基础,而且是发展智力的保证。语文核心素养从众多思维类型中汲取营养,将形象思维纳入“思维发展与提升”内容之中。语文科为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供了大量丰富又颇具文化底蕴的思维材料,单从“形象思维”这个专业术语的起源来看,语文就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科目。这是因为形象思维起源于文艺作家的创作过程并且贯穿于作者文艺创作过程的始终。因此,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先天优势。散文既是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在初中教材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蕴含的或鲜活的形象,或凝练的语言,或灵动的想象,或浓郁的情思,无不是作者形象思维推动的结果。所以,在初中散文课堂教学里,以散文教学为媒介,再现并剖析作者形象思维过程,使学生浸润于这种过程并从这种过程里汲取营养,便成为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本论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切入点,以初中散文教学为平台,并以总结现实散文课堂教学状况为依据,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资料数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论文主要分三个章节展开论述。首先,在第一章,笔者分析了初中散文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试图通过分析时代进步和语文核心素养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来论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通过分析语文课程性质、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征以及散文的文体特征来论述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其次,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实证基础及现实意义,在第二章,笔者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对Z中学的部分初中语文老师和部分初中学生,分别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对教师访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通过对汇总结果的分析,揭示出通过初中散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最后,在第三章,笔者首先提出了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并且根据对调查数据结果的分析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原则,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辅之以具体的案例加以说明。
张茜[2](2019)在《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初中统编本对古诗文的重视,意在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不仅具备一般古诗文的优点,还更加坚定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初中统编本的价值有利于落实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促进教师更好的熟悉教材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求,引领学生未来发展的奠基价值,并且为建立适用于初中语文教材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价值的分析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从知识价值、思维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建立文章框架展开论述。以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为主要研究对象,辅助以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等的相关设置,采用对比研究法,来观测初中统编本对学生语文技能的培养要求。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初中统编本中具有代表特点的古诗文为研究内容,来研究某一方面的价值与古诗文教学技巧的契合之处。通过立足于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价值的客观分析,帮助教师理解新教材的革新以及对学生培养的重点目标,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知识向能力提升的重大转变。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并对关键词进行界定,探讨研究方法以及综述国内外对本文关注论题研究的相关情况,并提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课标对选入初中教材古诗文选文的相关要求,以及初中古诗文在其影响下的价值内涵,要素以及主要体现。探讨建立了本文的理论框架,以知识价值、思维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展开论述,为后面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价值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的知识价值及其主要功能,从语言知识价值、文学知识价值、文化知识价值三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层面的价值实现策略。第四章,分析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的思维价值及其主要功能,从直觉思维价值、形象思维价值、逻辑思维价值三方面展开相关论述,并提出相应层面的价值实现策略。第五章,分析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的审美价值及其主要功能,从审美意识价值、审美情趣价值、审美品位价值三方面展开相关论述,并提出相应层面的价值实现策略。第六章,分析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的文化传承价值以及主要功能,从人格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三方面展开相关论述,并提出相应层面的价值实现策略。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反思不足,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俞梦婷[3](2016)在《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文中指出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学生智力与学习能力发展方面强调了“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智力要求。学校教育也早已将思维培育提上日程,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也有意识渗透进思维训练,但是效果不甚理想。框架式逻辑结构的提炼、枯燥无味的形象解析一点点打磨尽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过于注重问题的结果,忽视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得学生体会不到思维的乐趣;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没有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落不到实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文体特征、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以及阅读文本需要哪些能力来探索合适的思维训练策略。让学生能够领会形象思维的特点和规律,自己学会分析生动丰满的形象;让学生能够掌握抽象思维的逻辑特点,自己学会解析文章那势如破竹的逻辑力量;让学生能够体会创造性思维视角的新颖独特,自己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
吴迪[4](2018)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研究 ——以人教版初中诗歌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形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过程始终伴随着表象和表象运动。表象运动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表象越多、越完整,联想、想象的内容越丰富、越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培养人的创新精神,而开发人的形象思维是提高创新精神的重要源动力。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训练材料。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形象性强是其最突出的特征。因此,联想、想象成为诗歌鉴赏与形象思维的共同方式,诗歌教学也因而成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土壤。基于此,本论文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诗歌阅读教学为平台,并以总结现实教学状况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着重探讨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在论文的正文部分,笔者首先对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厘定,并总结、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概况以及心理认知发展特征的具体表现,另外还具体阐述了本论文研究所借助的多元智能、建构主义、左右脑分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原理,为下文的论述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基础。其次笔者基于现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契合点,寻找到了在初中诗歌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的优势条件和培养形象思维对初中诗歌教学的应用意义。再次为了了解当前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现状,笔者分别对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和部分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结果的分析,揭示了当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调查结果的问题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形象思维培养原则与策略,并辅之以具体的教学实例加以说明。在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音乐美,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更能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表明,教育教学中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创新型课堂教学。
张灵芝[5](2016)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写作能力本质上是思维能力的体现。学生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用文字把思维活动的轨迹准确细致地表达出来,才能形成一篇出色的作文。本论文主要对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进行研究,希望能给初中学生的作文写作以有益的帮助和指导。论文针对当前作文教学“重写作技巧轻思维训练”的问题,以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作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为逻辑起点,以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写作思维学为理论指导,对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将形象思维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结合起来,重点探讨在初中语文作文课堂中训练形象思维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改革作文教学提供新思路、新方案。论文共分四部分。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进行阐释,并从作文教学、形象思维两大方面进行文献分析,以了解初中作文教学形象思维训练研究的相关状况。第一章,初中作文教学形象思维训练的依据与必要性。首先解析形象思维,从思维与思维能力着手,以思维的分类为切入点,对形象思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形象思维的过程、特点以及在写作中的表现进行了详细地梳理与分析,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初中作文教学形象思维训练奠定理论基础。论文借助写作思维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初中语文学情和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对研究依据进行阐释,并从形象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情趣以及语文素养等方面阐释了初中作文教学形象思维训练的必要性。第二章,初中作文教学形象思维训练的策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其教学策略应该既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认知水平,又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顾及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本章结合相关典型教学案例主要从联想、想象、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构建完整的初中作文教学形象思维训练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其作文水平的目的。第三章,初中作文教学形象思维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所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另外还应注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等问题。形象思维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广大教师和学者有必要继续从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相信随着研究的展开,相关理论成果会越来越丰富,为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更加有益的参考。
孙婷婷[6](2015)在《形象德育论》文中研究指明形象德育,是德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德育研究的重大课题。人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形象构成的世界里,思想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受到形象的影响。但形象的这种影响,往往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自觉形成的。只有把形象纳入德育研究的视野,把形象德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系统探索形象德育的内涵和本质,特点和规律,路径和方法,才能深入推进形象德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使形象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由自发上升到自觉,由经验上升到科学,由偶态上升为常态。形象德育研究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循序展开,着重回答“为什么要研究形象德育?”、“什么是形象德育?”、“如何有效开展形象德育?”等问题,从而深入探讨了形象德育的价值、依据、内涵、本质、类型、结构、特点、规律、路径、方法等问题,尝试建构形象德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力图推进形象德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形象德育研究的重要意义。着重要探索和回答形象德育的源起、缘由和价值,阐明形象德育的客观性、必然性和必要性,尤其是现实紧迫性,强调和论证了开展形象德育研究,是创新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第二部分深入探索形象德育的基本依据。形象德育的内在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构成了形象德育的基本依据。形象德育的内在依据,在于人脑的生理结构,人的思维基础和人的能力基础。形象德育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形象德育的科学论述,而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关于形象德育的相关论述,则为形象德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形象德育的实践依据,主要指古今中外开展的形象德育的实践探索,为形象德育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内在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三者的统一,为形象德育的研究、创建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部分着重探析形象德育的本质内涵。通过对形象与形象德育、形象德育与理论德育的辨析,概括和规定了形象德育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形象德育的内在本质。明确指出,形象德育就是依托和运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形象德育的本质在于形象启迪思想,这一本质体现为若干本质特征,从而深化了对形象德育本质内涵的认识。第四部分集中对形象德育的结构展开分析。形象德育是一个系统,由艺术形象德育、生活形象德育、自然形象德育、虚拟形象德育四个要素或子系统构成,上述要素或子系统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形成了形象德育的系统结构。文章分析了形象德育的结构缺陷,强调以生活形象德育为主导,系统优化形象德育结构、提高形象德育整体效应。第五部分深入揭示形象德育的规律。在分析形象德育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形象德育的内在规律。形象德育以形象为中心和脉络,形成了发现形象、塑造形象、传播形象、认同形象、效仿形象等阶段或环节构成的形象德育的客观过程。本文分析了形象德育过程的本质关系,提出了形象德育过程内在具有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主要体现为形神统一律、情理交融律、主客感应律、言行一致律。开展形象德育活动,提高形象德育实效,必须始终遵循形象德育的客观规律。第六部分总结提出形象德育的路径方法。有效开展形象德育,不仅要遵循形象德育的客观规律,还要探索形象德育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形象德育包括课堂途径、艺术途径、实践途径、传媒途径、网络途径、人格途径等具体路径,还有典型教育法、艺术欣赏法、直观教育法、情景模拟法、环境熏陶法、感受体验法、情感共鸣法、言传身教法等多种方法。只有整体把握和统筹运用形象德育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形象德育的有效性。
龚海彬[7](2016)在《教育游戏在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各领域的学者们对游戏化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教育游戏显示出了它在教育中强有力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加深对它的了解和研究,利用教育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互动性等特征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生命力。斯佩里教授提出的左右脑分工理论使得人们对右脑的研究开始重视起来,也让形象思维逐渐地进入研究者们的视野。小学阶段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因此将小学生这一重要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是非常必要的。从之前学者们所做的研究成果来看,通过教育教学来培养形象思维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笔者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把教育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旨在将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与教育游戏相结合,通过教学实验来验证培养途径的有效性。具体工作如下:1、对目前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教师的教学方面入手,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形象思维的关注情况以及实际的实施情况。2、本文以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为例,将教育游戏和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两者进行融合,开辟了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研究的新领域,并对所运用的每一个教育游戏从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寻求其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切入点。3、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第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数学成绩两者的关系呈正相关。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育游戏为辅助的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
罗勤[8](2008)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长期以来,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注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象,我们的教育也因此显得枯燥、单调,学生对物理也是望而生畏。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重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结合。同时,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呼吁教育要培养更多更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材,形象思维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论文在文献调查和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教材改革和课程实施方面,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形象思维在理论发展、教材改革和课程实施方面的不同步现象,提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些策略: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增加形象思维素材;2、提倡数形结合,发展形象思维能力;3、强化想象训练,升华形象思维能力。在策略实施途径方面,提出了通过实物展示、语言直观、多媒体、和环境布置来积累形象思维素材;通过建构物理模型、图文结合和“概念图”来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科学的思维过程、展开想象和实践活动来升华形象思维能力。并把这些策略和相应措施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新课引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概念和规律教学、解题教学)、课外阅读、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实践说明,这些策略及实施途径对养成学生形象思维的习惯,开发其创造性的潜质,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都有一定的帮助。
王月[9](2007)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右脑的认识,使脑的开发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以往单纯注重抽象思维,开发左脑的情况,开始转而注意右脑的开发,注意发展人们的形象思维。通过教育环节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最有利的手段。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必将成为本世纪教育研究的热点。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倾向于数学和语文学科,在化学学科的研究只停留在培养途径上的介绍,没有对培养途径进行实验求证,也没有对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所以,笔者选择了这个课题,旨在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出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一些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作了实证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理论阐述,分析了形象思维能力和化学学科的关系:化学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利的载体,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能相应的提高化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2.对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了测试,得出三个结论:●形象思维能力与化学成绩成正相关●高一到高三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一些培养,但是培养的效果并不明显●男女生在形象思维能力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对三所不同水平大学的化学系大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着重分析:●大一化学系新生对化学与形象思维之间关系的认识●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教学方式的应用情况●三所不同水平大学的大一学生对化学教学以及形象思维能力的不同认识4.对目前从事化学教学一线的老师进行了访谈,得出:●部分化学教师没有意识到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建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完整体系5.对目前新旧化学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目前课程改革为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6.提出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7.选择化学平衡移动这一节内容,采用形象思维教学方法和一般文字性讲述教学方法,对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论显示:●实验班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部分的问题解决能力比控制班学生高●在一定程度上,实验班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控制班学生高。这些结论证明了所提出的培养途径的可行性!为化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教学方式上的建议!
窦晓菡[10](2019)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艺术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认为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使多元智能理论更多的运用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多种智能,这与当今社会人才要“全面发展”的要求不谋而合。地理形象思维能力是由于地理学综合性的特点而对地理学习者提出的要求,是多元智能理论在地理学习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艺术生必备的智能。地理形象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准确迅速地获取地理图文信息后,在大脑中将信息进行处理整合,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因此,地理教育改革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视为重点内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应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着重培养高中艺术生的形象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了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基础上,选取高中艺术生为研究对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培养高中艺术生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这一课题。通过分析高中艺术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和地理学科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认为地理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而培养艺术生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是落实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感官教学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采取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当前高中艺术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艺术生大多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且缺乏自信心,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创新目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同时还能提高艺术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以学生为本、以现实为依据、语言与思维相结合、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划分,研究制定了培养艺术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八条途径,分别是地图教学策略、绘制思维导图策略、地理实验教学策略、直观教具演示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语言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和学习反思策略。
二、培养形象思维的教学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形象思维的教学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前言)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一)文献综述 |
(二)理论基础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一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
一、时代的进步需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
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
第二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可行性 |
一、语文课程性质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
二、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三、初中散文教学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
第二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
一、形象思维能力问卷调查的设计 |
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调查的数据分析 |
三、教师教学访谈及分析 |
第二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一、教师层面 |
(一)重视知识掌握,轻视思维发展 |
(二)缺乏思维理论,训练浮于表面 |
(三)以讲代悟,忽视情感浸润 |
(四)肢解文本,阻滞思维流畅 |
二、学生层面 |
(一)表象储备匮乏,缺乏丰富性 |
(二)回想能力欠缺,缺乏程序性 |
(三)联想能力薄弱,缺乏灵活性 |
(四)想象能力贫乏,缺乏创造性 |
(五)情感能力浅显,缺乏深刻性 |
第三章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及策略 |
第一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
一、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
(一)语言文字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
(二)思维是语言文字的内驱动力 |
二、发展思维和知识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
(一)知识为思维发展提供材料 |
(二)思维贯穿于知识教学过程 |
三、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协调发展的原则 |
四、思维训练契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原则 |
(一)思维训练内容的制定需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
(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对思维训练具有内在规定性 |
五、思维训练要适宜学生学习的启发性原则 |
(一)思维训练要注重启发动机 |
(二)思维训练要把握启发时机 |
第二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
一、教师层面 |
(一)转变语文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教学目标 |
(二)提升形象思维素养,注重思维训练过程 |
(三)引领学生品读,体悟散文情韵 |
(四)整合行文材料,保持思维连贯 |
二、学生层面 |
(一)析化文章内容,丰富表象储备 |
(二)紧握行文线索,提升回想能力 |
(三)深入对比迁移,增强联想能力 |
(四)发散思维视角,拓展想象能力 |
(五)剖析作者情愫,深化情感能力 |
第三节 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需注意的问题 |
一、注意情感体悟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
二、注意形象感知与归纳概括相结合 |
三、注意联想想象与逻辑推理相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2)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1.1 促进初中古诗文选文更能体现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 |
1.1.2 强化初中统编本的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等的作用 |
1.1.3 帮助教师提高发掘和实现古诗文选文价值的能力 |
1.1.4 对初中教材选编有价值的古诗文提供借鉴 |
1.2 关键词界定 |
1.2.1 初中统编本 |
1.2.2 古诗文选文 |
1.2.3 价值分析 |
1.2.4 实现策略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明确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选文价值的要求、内涵、构成要素与体现 |
1.3.2 明晰现行统编本初中古诗文选文价值及其实现情况 |
1.3.3 为提高初中古诗文选文价值提出编选和实现建议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个案研究法 |
1.4.3 对比分析法 |
1.5 研究现状 |
1.5.1 对初中统编本的研究 |
1.5.2 价值内涵及其取向的相关研究 |
1.5.3 关于选文价值的研究 |
1.5.4 关于古诗文选文价值的研究 |
1.5.5 小结与反思 |
2 初中古诗文选文价值的要求、内涵、要素与体现 |
2.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初中古诗文选文价值的要求 |
2.1.1 课程理念对古诗文选文价值的要求 |
2.1.2 《标准》中“总体目标”对古诗文选文价值的总体目标要求 |
2.1.3 《标准》中的“阅读要求”与选文价值 |
2.2 初中古诗文选文价值的内涵、要素与体现 |
2.2.1 知识价值的内涵、要素与体现 |
2.2.2 思维价值的内涵、要素与体现 |
2.2.3 审美价值的内涵、要素与体现 |
2.2.4 文化传承价值的内涵、要素与体现 |
3 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知识价值的分析与实现策略 |
3.1 语言知识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3.1.1 通假字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3.1.2 词性的变化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3.1.3 特殊句式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3.2 文化知识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3.2.1 文化知识价值分析 |
3.2.2 文化知识价值的实现策略 |
3.3 文学知识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3.3.1 文学知识价值分析 |
3.3.2 文学知识价值的实现策略 |
4 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思维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4.1 借景抒情类古诗文直觉思维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4.1.1 借景抒情类古诗文直觉思维价值分析 |
4.1.2 借景抒情类古诗文直觉思维价值的实现策略 |
4.2 托物言志类古诗文形象思维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4.2.1 托物言志类古诗文形象思维价值的分析 |
4.2.2 托物言志类古诗文形象思维价值的实现策略 |
4.3 哲理类古诗文逻辑思维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4.3.1 哲理类古诗文逻辑思维价值分析 |
4.3.2 哲理类古诗文逻辑思维价值的实现策略 |
5 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审美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5.1 感受缤纷意象的审美意识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5.1.1 感受缤纷意象的审美意识价值分析 |
5.1.2 感受缤纷意象的审美意识价值的实现策略 |
5.2 品析优美语言的审美情趣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5.2.1 品析优美语言的审美情趣价值分析 |
5.2.2 品析优美语言的审美情趣价值的实现策略 |
5.3 鉴赏流派风格的审美品位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5.3.1 鉴赏流派风格的审美品位价值分析 |
5.3.2 鉴赏流派风格的审美品位价值的实现策略 |
6 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文化传承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6.1 “正心笃志、崇德宏毅”的人格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6.1.1 “正心笃志、崇德宏毅”的人格价值分析 |
6.1.2 “正心笃志、崇德宏毅”人格价值的实现策略 |
6.2 “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6.2.1 “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价值分析 |
6.2.2 “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社会价值的实现策略 |
6.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 |
6.3.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价值分析 |
6.3.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价值的实现策略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概况 |
(一)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措施 |
(二)具体的思维方式训练 |
(三)在思维训练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
(四)新旧课标对思维训练的规定 |
(五)谈教育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 |
第一章 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概述 |
第一节 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相关概念 |
一、阅读与阅读教学 |
二、思维 |
三、思维训练 |
四、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
一、顺应历史,契合课标 |
二、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关系密切 |
三、符合中学生思维发展情况 |
第三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意义 |
一、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目的之一 |
二、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
三、思维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
第二章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类型、内容及原则 |
第一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类型 |
一、阅读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 |
二、阅读教学中的抽象思维训练 |
三、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 |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内容 |
一、培养想象力及感知、理解能力 |
二、培养分析、概括及逻辑推理能力 |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质疑能力 |
第三节 思维训练的原则 |
一、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并驾齐驱 |
二、思维训练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相结合 |
三、思维训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
四、思维训练与文本知识相结合 |
第三章 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
第一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现状 |
一、教师忙于应试教学,轻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
二、思维训练形式化,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
三、教师更关注结论,忽视学生思维过程 |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策略 |
一、重视文本内部逻辑的分析,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
二、运用“变式”训练,激活学生思维 |
三、注重开放性问题设计,关注思维过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研究 ——以人教版初中诗歌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与意义 |
一、研究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概况 |
一、关于形象思维的研究概况 |
二、关于诗歌教学的研究概况 |
三、关于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研究概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形象思维的概念界定 |
二、初中诗歌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初中生的特点 |
一、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的总体概括 |
二、初中生心理认知发展特征的具体表现 |
第三节 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左右脑分工理论 |
四、语文课程标准理论 |
第二章 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契合点 |
第一节 初中诗歌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的优势条件 |
一、诗歌教学是形象思维培养的理想途径之一 |
二、形象思维的培养是初中诗歌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
第二节 形象思维在初中诗歌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
一、有利于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三、有利于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
第三章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情况 |
二、教师教学调查数据分析 |
三、学生学习调查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问题分析 |
一、教师层面的分析 |
二、学生层面的分析 |
三、教学层面的分析 |
第四章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
第一节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一、以生为本原则 |
二、量力性原则 |
三、长效性原则 |
四、实用性原则 |
五、形象性原则 |
六、多感官参与原则 |
第二节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
一、提高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素养 |
二、增强初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三、强化形象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期刊论文 |
二、学术专着 |
三、学位论文 |
附录 |
附录一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二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一)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 |
(二)形象思维的研究现状 |
(三)关于形象思维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重难点以及论文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重点 |
(二)研究的难点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初中作文教学形象思维训练的依据与必要性 |
一、形象思维解析 |
(一)思维与思维能力 |
(二)形象思维概述 |
(三)形象思维在写作中的表现 |
二、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 |
三、初中作文教学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依据 |
(一)写作思维学依据 |
(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依据 |
(三)初中语文教材依据 |
(四)初中生语文学情依据 |
四、初中作文教学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必要性 |
(一)形象思维是学生思维全面发展的需要 |
(二)形象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三)形象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四)形象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第二章 初中作文教学形象思维训练的策略 |
一、作文教学中训练初中生的联想能力 |
(一)联想的相关理论 |
(二)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
(三)通过联想训练,调动储备,引出表象 |
(四)重视对修辞手法的训练 |
二、作文教学中训练初中生的想象能力 |
(一)想象的相关理论 |
(二)再造想象训练 |
(三)创造想象训练 |
(四)想象变形训练 |
三、作文教学中训练初中生的情感能力 |
(一)情感的相关理论 |
(二)营造教学情境,唤醒积极的情感体验 |
(三)让情感教育贯穿作文教学全过程 |
(四)把联想、想象与情感融为一体 |
第三章 初中作文教学形象思维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
一、注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 |
(一)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
(二)形象感知与归纳概括相结合 |
(三)联想想象与逻辑推理相结合 |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 |
(一) 创设教学情境 |
(二) 提供直观感受 |
(三) 建立鲜明表象 |
(四) 优化作文评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6)形象德育论(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形象德育研究导论 |
1.1 形象德育的研究意义 |
1.1.1 创新德育理论的需要 |
1.1.2 提高德育实效的需要 |
1.1.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1.2 形象德育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形象德育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外形象德育研究的现状 |
1.2.3 形象德育研究状况的分析 |
1.3 形象德育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形象德育的研究方法 |
2 形象德育的依据 |
2.1 形象德育的内在依据 |
2.1.1 形象德育的生理基础 |
2.1.2 形象德育的思维基础 |
2.1.3 形象德育的能力基础 |
2.2 形象德育的理论依据 |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形象德育的论述 |
2.2.2 中国古代社会关于形象德育的论述 |
2.2.3 国外社会关于形象德育的论述 |
2.3 形象德育的实践依据 |
2.3.1 中国古代社会的形象德育实践 |
2.3.2 西方主要国家形象德育的探索 |
2.3.3 中国共产党形象德育的有益探索 |
3 形象德育的解析 |
3.1 形象德育的内涵 |
3.1.1 形象与形象德育 |
3.1.2 形象德育与理论德育 |
3.2 形象德育的本质 |
3.2.1 形象德育的本质规定 |
3.2.2 形象德育本质的理解 |
3.3 形象德育的特点 |
3.3.1 直观性 |
3.3.2 生动性 |
3.3.3 渗透性 |
3.3.4 感染性 |
3.3.5 体验性 |
3.3.6 示范性 |
4 形象德育的结构 |
4.1 形象德育的构成要素 |
4.1.1 艺术形象德育 |
4.1.2 生活形象德育 |
4.1.3 自然形象德育 |
4.1.4 虚拟形象德育 |
4.2 形象德育的结构分析 |
4.2.1 内在结构 |
4.2.2 结构缺陷 |
4.2.3 结构优化 |
5 形象德育的规律 |
5.1 形象德育的过程 |
5.1.1 过程的透析 |
5.1.2 形象德育的具体过程 |
5.2 形象德育的内在规律 |
5.2.1 形神统一规律 |
5.2.2 情理交融规律 |
5.2.3 主客感应规律 |
5.2.4 言行一致规律 |
6 形象德育的路径 |
6.1 形象德育的途径 |
6.1.1 形象德育的课堂途径 |
6.1.2 形象德育的艺术途径 |
6.1.3 形象德育的实践途径 |
6.1.4 形象德育的传媒途径 |
6.1.5 形象德育的网络途径 |
6.1.6 形象德育的人格途径 |
6.2 形象德育的方法 |
6.2.1 典型教育法 |
6.2.2 艺术欣赏法 |
6.2.3 直观教育法 |
6.2.4 情境模拟法 |
6.2.5 环境熏陶法 |
6.2.6 感受体验法 |
6.2.7 情感共鸣法 |
6.2.8 言传身教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教育游戏在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培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形象思维研究现状 |
1.3.2 教育游戏研究现状 |
1.3.3 对目前研究现状的反思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形象思维 |
2.1.2 数学形象思维 |
2.1.4 游戏 |
2.1.5 教育游戏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发展阶段论 |
2.2.2 左右脑分工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游戏化学习理论 |
2.2.5 多元智能理论 |
2.2.6 沉浸理论 |
3 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及教育游戏应用现状访谈分析 |
3.1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现状访谈分析 |
3.2 教育游戏的应用现状访谈分析 |
4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
4.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的方法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的方法 |
4.1.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2 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的基本条件 |
4.2.1 网络教室的建立 |
4.2.2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 |
4.2.3 教育游戏要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 |
4.2.4 教育游戏要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挑战性 |
4.3 教育游戏对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培养的价值 |
5 教育游戏在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
5.1 教育游戏的选择 |
5.1.1 flash小游戏 |
5.1.2 在线教育游戏 |
5.1.3 奥卓尔系列游戏 |
5.2 应用方式与策略 |
5.2.1 应用方式 |
5.2.2 应用策略 |
5.3 案例应用设计方案 |
5.3.1 学习者特征分析 |
5.3.2 教学实验内容的选择 |
5.3.3 教育游戏的选择 |
5.3.4 教学效果评价 |
5.4 教学实验过程 |
5.4.1 实验对象 |
5.4.2 实验对象特征分析 |
5.4.3 教学实验过程 |
6 游戏在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培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6.1 实验前测 |
6.2 实验后测 |
6.3 实验结论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高中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现状 |
0.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 形象思维概述 |
1.1 形象思维 |
1.1.1 形象思维的起源 |
1.1.2 形象思维的概念及其特点 |
1.1.3 形象思维的生理机制 |
1.1.4 形象思维的方法 |
1.1.5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
1.1.6 形象思维之想象与创新思维 |
1.2 物理形象思维 |
1.2.1 物理形象思维的概念及其特点 |
1.2.2 物理形象思维能力的要素 |
第二章 形象思维与物理教学 |
2.1 物理学发展与形象思维 |
2.2 物理形象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
2.3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可行性 |
第三章 高中物理形象思维能力教学的现状研究 |
3.1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现状 |
3.2 高中生物理形象思维能力现状 |
3.3 物理教材变革与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
第四章 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
4.1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增加形象思维素材 |
4.1.1 实物展示 |
4.1.2 语言直观 |
4.1.3 多媒体教学 |
4.1.4 环境布置 |
4.2 提倡数形结合,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
4.2.1 建构物理模型 |
4.2.2 注重图文结合 |
4.2.3 运用“概念图” |
4.3 强化想象训练,升华形象思维能力 |
4.3.1 培养科学的思维过程 |
4.3.2 利用类比,展开想象 |
4.3.3 在实践活动中诱发形象思维 |
第五章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策略的实施研究 |
5.1 实施的原则 |
5.2 实施的途径 |
5.2.1 在新课引入中运用 |
5.2.2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
(1) 实验教学 |
(2) 概念和规律教学 |
(3) 解题教学 |
5.2.3 课外阅读中运用 |
5.2.4 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 |
5.3 实践尝试——教学案例 |
5.4 实施效果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中学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问题提出 |
2.研究过程及目的 |
3.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形象思维概述 |
第一节 形象思维概念的界定 |
一、形象思维概念的界定 |
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异同 |
第二节 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 |
一、形象思维是右脑的产物 |
二、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 |
第三节 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关系 |
一、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
二、开展形象思维教学,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
第二章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依据 |
第一节 化学具有形象化特点 |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形象的物质 |
二、化学发展的重要武器—形象的实验 |
三、化学的表征工具—形象的符号 |
四、化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形象思维 |
第二节 形象思维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化学问题 |
一、数型结合方法 |
二、想象模型方法 |
第三章 中学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目前高中生形象思维能力水平测试分析 |
一、测试试卷的来源 |
二、测试学校和班级的选择 |
三、测试时间和抽样人数 |
四、测试目的 |
五、测试卷效度和信度分析 |
六、测试结果分析 |
七、测试结论 |
第二节 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问卷介绍 |
二、调查问卷实施 |
三、调查问卷目的 |
四、调查问卷分析 |
五、调查问卷结论 |
第三节 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现状访谈分析 |
一、部分化学教师没有意识到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
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建立培养学生形象能力的完整体系 |
第四节 目前化学新教材对形象思维培养的倾向性分析 |
一、实验数目的增多 |
二、形象化图片的增设 |
三、直观列表的增添 |
第四章 中学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 |
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途径 |
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
第二节 中学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 |
二、实验材料的选取 |
三、实验前测 |
四、实验后测 |
五、实验结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艺术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学实现多元化 |
1.1.2 培养地理形象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
1.1.3 高中艺术生高考所占比例有所攀升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多元智能理论研究综述 |
1.3.2 形象思维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1.4.1 高中艺术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
1.4.2 高中艺术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
1.4.3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培养高中艺术生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思维 |
2.1.2 地理思维 |
2.1.3 地理形象思维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多感官教学理论 |
2.2.4 有意义学习理论 |
3 地理教学中培养艺术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
3.1 高中艺术生认知发展水平有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 |
3.2 地理学科内容符合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 |
3.3 地理教学方式适合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
4 高中艺术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
4.1 教师与学生地理形象思维认知调查 |
4.1.1 教师多元智能理论与地理形象思维能力认知调查 |
4.1.2 学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
4.2 艺术生地理学习现状调查 |
4.2.1 艺术生地理学习现状 |
4.2.2 艺术生地理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艺术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
5.1 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是落实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途径 |
5.2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原则 |
5.2.1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
5.2.2 以现实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的原则 |
5.2.3 注重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并举的教学原则 |
5.2.4 教学过程坚持图文并茂的原则 |
5.3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
5.3.1 结合空间视觉智能的培养方式——地图教学策略 |
5.3.2 结合逻辑数学智能的培养方式——绘制思维导图策略 |
5.3.3 结合肢体运作智能的培养方式——地理实验教学策略 |
5.3.4 结合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方式——直观教具演示策略 |
5.3.5 结合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方式——合作学习策略 |
5.3.6 结合语言交流智能的培养方式——语言教学策略 |
5.3.7 结合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方式——多媒体教学策略 |
5.3.8 结合内省自治智能的培养方式——学习反思策略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四、培养形象思维的教学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散文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王勇. 喀什大学, 2020(07)
- [2]初中统编本古诗文选文价值分析与实现策略研究[D]. 张茜.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3]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D]. 俞梦婷. 苏州大学, 2016(01)
- [4]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研究 ——以人教版初中诗歌教学为例[D]. 吴迪. 青海师范大学, 2018(02)
- [5]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研究[D]. 张灵芝. 西华师范大学, 2016(02)
- [6]形象德育论[D]. 孙婷婷. 武汉大学, 2015(07)
- [7]教育游戏在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 龚海彬.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8]高中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罗勤. 苏州大学, 2008(04)
- [9]中学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 王月.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艺术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窦晓菡.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