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精度线切割机床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陈祥[1](2019)在《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微机电系统和微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实用化进程的推进,对复杂微零部件的高性能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微细加工手段,具有加工精度高、成本低、不存在宏观作用力和加工材料广泛等优点,并且通过改变微细电极丝走丝方案以及与工件之间相对运动方式,可具备较高加工灵活性,在实现复杂微零部件的加工中展现出一定潜力。而当前微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存在功能单一、加工稳定性较差以及加工效率偏低等问题,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自主研发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为本体进行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的研制,并开展相关工艺规律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通过增加分度回转主轴模块、反拷加工模块、卧式加工模块以及研制恒张力控制系统实现了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现微阵列电极、微回转结构和大厚度工件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精密、稳定加工,可实现作为辅助加工的微细电火花块、刃电极磨削加工以及卧式微细电火花周铣加工等多种加工工艺。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拓展了当前微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加工能力,为复杂微零部件的加工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为保证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在不同加工模式下的稳定性,本文对微细电极丝张力控制进行研究。分析了往复走丝条件下微细电极丝张力变化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称式微细电极丝走丝机构以降低往复走丝引起的张力波动,并避免微细电极丝双侧受力引起的疲劳失效。对当前张力控制方案进行改进,研制了一种基于交流伺服电机和STM32微控制器的微细电极丝恒张力控制系统,设计了具备张力检测与控制执行功能的集成式装置,降低了导轮数量和加工成本。另外,为避免交流伺服电机频繁调整引起的张力“抖动”,提出了一种基于带死区PID算法的微细电极丝恒张力控制策略。微细电火花线切割电极丝振动特性与工艺过程稳定性和加工性能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搭建微细电极丝振动观测平台,直观分析了走丝系统、工作液冲击力和张力等对微细电极丝横向位移的影响。同时,对非回转和回转工件两种加工模式下由放电力引起的微细电极丝振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连续脉冲放电力作用下微细电极丝振动力学模型,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不同参数下放电力引起的微细电极丝横向振幅和放电频率,并利用MATLAB软件基于有限差分法对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从而反求出单脉冲放电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放电频率、放电力与微细电极丝横向振幅之间的响应曲面,直观分析了放电频率和放电力对微细电极丝横向振幅的影响,并分析了两种加工模式引起的振幅差异性。最后通过切槽实验定性地验证了放电频率和放电力对微细电极丝振幅的影响,对于实验现象解释和工艺参数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进行了阵列和回转微结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研究。通过对不同切割厚度条件下加工间隙进行补偿,实现了高长径比微阵列电极的精密加工。通过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曲面法建立了微回转结构材料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并利用改进的基因遗传算法进行了多目标参数优化。随后开展了微回转结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实验。另外,针对具有大尺度特征的微细盘状电极的制备,提出了一种微细电火花块、刃电极磨削与微细电火花线切割组合加工的工艺方法,并将制备的电极在线用于微阵列沟槽的微细电火花周铣加工。以上验证了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大厚度工件-微齿轮模具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分析了微齿轮凸模齿廓缺陷的成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定心柔性夹具的微齿轮凸模二次加工工艺方法,保证了微齿轮凸模的齿廓完整性;另外,通过多次切割提高了微齿轮凹模型腔的表面质量。以上也验证了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实现大厚度工件稳定、精密加工的有效性。最后将制备的微齿轮模具用于精密锻压工艺,探究了锻压行程对微齿轮成形质量的影响,实现了微齿轮的批量制造。设计了多线微细电火花线切割走丝系统,通过在加工区域形成平行线网,实现了相同工件的多线切割,并探究了提高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效率的可行性。通过进行微型继电器的多线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验证了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保证多线切割加工精度和提高加工效率的有效性,也进一步丰富了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内涵。
Assess and Review Expert Team of the 15th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n Die & Mould;[2](2015)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及设备评述》文中认为通过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中模具零件加工技术及其关键设备、测量仪器、模具零件加工刀具技术等评述,介绍了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本刊编辑部,聂成艳,王应,吴悦,卢智良,徐均良[3](2019)在《转型期电加工机床市场的嬗变与出路——来自企业的思考与展望》文中认为2019年开春,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19)将于4月在京举办的前夕,《电加工与模具》编辑部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特种加工机床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联合开展了专题采访活动,以实地走访或邮件形式,采访了部分CIMT2019电加工机床参展企业,与相关负责人一起分析和展望了嬗变中的电加工机床市场,期望能勾勒出电加工机床市场的现实面貌、展望市场发展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吴国兴[4](2017)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特种加工机床评述》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 2017)参展特种加工机床的现场调研、资料收集以及与参展厂商的座谈交流,对国内外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激光加工机床、增材制造设备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评述,并对特种加工机床的应用与市场拓展进行了分析。
齐景星[5](2014)在《DK7725型线切割机床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文中指出线切割机床作为实现特种加工的一种方法,在向着高效率、高精度和智能化发展的同时,必然要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较低的成本。要拓展线切割机床的使用范围,就要提高其精度、性能,降低成本。底座、立柱、上下臂和滑轨等作为线切割机床的关键零部件,在实现整机性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其零部件的静动态特性对提高机床整机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DK7725型线切割机床结构,将对关键零部件分析优化和对整机分析优化结合起来协同完成整机静动态特性分析和结构优化。静力分析可以确定机床在受载作用下的位移、应力应变等参数。利用ProE5.0建立DK7725型线切割机床关键零部件几何模型,对模型进行简化并导入ANSYS Workbench中进行静力学分析。静力学分析可以得知机床性能参数,为进行机床轻量化设计做准备。在完成静力学分析之余还要对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结构进行动力学分析,文中主要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首先对机床关键零部件进行模态分析,以确定其固有频率和振形变化,寻找薄弱部分,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分析优化,改善其静动态性能。然后对整机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动态特性参数。再利用LMS Test对整机进行锤击试验,获得试验得到的动态特性参数,将理论计算和LMS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一系列试验和对关键零部件的优化,将优化后的关键零部件进行再重构装配,并对新的结构模型进行再分析和再优化,以“零部件分析-优化-再重构-再分析-再优化”的流程完成整机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通过试验对比和有限元分析,发现整机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可行的整机优化方案。为了验证优化后整机的动态性能,故对优化后的整机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最终结果显示优化结果较为满意,在降低整机总体重量的同时,改善了整机的性能。
邓聪[6](2019)在《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腰鼓度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由于具有高性价比、低运行成本的显着特征而广泛地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和模具制造等领域,就其独特的加工方式和出色的加工性能而言,已成为机械制造领域不可替代的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数控系统、高频脉冲电源、工作液、多次切割工艺等不断改进和完善,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都有了显着提升。作为精度指标之一的腰鼓度控制,目前对于厚度40mm内的工件,3次切割(割一修二)后腰鼓度可控制在5μm以内;但随着工件厚度的增加,腰鼓度将急剧增大,当厚度达到100150mm,3次切割后腰鼓度一般在1525μm,甚至出现工件中部无法修切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多次切割工艺在厚度较高工件切割的应用,使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在较高厚度塑胶模具加工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针对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后腰鼓度急剧增加的问题,对其成因及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性地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修切时电极丝形位变化模型,以探索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腰鼓度的成因,并应用ANSYS软件对不同厚度工件在不同放电能量下的电极丝挠度进行了仿真。(2)从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机理和加工工艺方面深入研究了腰鼓度的成因,研究认为修切时工件上部、中部和下部材料蚀除不均匀是形成腰鼓度的主要原因,而材料蚀除不均匀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修切时电极丝受力不均衡导致其产生较大的挠曲变形,从而使工件上部、中部和下部放电概率存在差异;(b)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自身加工特性导致放电能量分布不均,如电极丝电阻较高和工作液分布不均等导致不同放电点放电能量存在差异,从而致使工件各部分材料蚀除量不同。(3)从电极丝受力和放电能量分布方面对腰鼓度进行了相应控制:通过减小放电爆炸力对电极丝产生的冲量作用,同时增加静电力以抵消电极丝的部分挠曲及使用闭环张力控制装置提高电极丝张力稳定性及刚性,改善电极丝受力不均衡的问题;通过优化进电点的位置及改进工作液以改善放电能量分布不均的问题。(4)针对高厚度工件多次切割进行了工艺试验,探究出了不同于普通厚度修切的高速走丝修切方法,结合改进措施对150mm厚度工件进行割一修二切割,腰鼓度误差从原来的25μm降低到10μm左右,有效地控制了腰鼓度误差,并且切割表面均匀性得到改善。
朱宁,叶军,韩福柱,顾琳,卢智良[7](2010)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动向》文中认为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动向、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领域亟待发展的关键技术。
李强[8](2017)在《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恒张力控制及工件厚度识别的研究》文中提出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作为我国特有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但是其加工表面质量较低,尤其是形状复杂、厚度变化的结构件加工表面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调控电极丝张力恒定以及在线识别工件厚度两个关键技术出发,通过减小电极丝振动和改善变厚度工件加工环境的手段,以提高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表面质量为目的,进行了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极丝张力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全面深入的研究了影响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极丝振动的主要因素,并从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两方面入手研究了这些影响因素对电极丝张力变化的影响规律,获得了火花放电产生的放电爆炸力对电极丝振动的影响规律。为了深入了解放电爆炸力对电极丝振动的影响,针对目前国内外在电极丝振动仿真时加载的放电爆炸力为恒定载荷的现状,基于水下爆炸理论,采用显示动力分析软件Autodyn仿真研究了火花放电时产生的冲击力,并对爆炸物材料属性进行了修正;根据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时的实际尺寸和材料属性,建立了线切割放电仿真模型,得到了电极丝表面不同位置的压强,并获得了电极丝受放电爆炸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针对目前大部分研究成果采用静态仿真方法研究电极丝振动的问题,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电火花线切割连续放电加工时电极丝振动仿真模型,基于电极丝受动态放电爆炸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放电区域内随机位置加载动态放电爆炸力的方法,在每一个脉冲周期内均加载一个动态放电爆炸力,加载位置随机分布于放电区域内,进行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了火花放电时电极丝振动的动态特性;分别获得了电极丝不同位置在X、Y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规律,以及整个长度上电极丝的最大位移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放电爆炸力大小对振动幅度的影响规律。为了减小电极丝张力变化,抑制电极丝振动,提高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质量,进行了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恒张力控制技术的研究,研制了一套电极丝恒张力控制系统。在研究现有走丝机构以及张力传感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优化了电极丝张力检测模块结构以及基于直流伺服电机驱动一维运动平台的驱动模块,实现了电极丝张力自动控制功能,断丝保护功能以及上丝自动紧丝功能;建立了电极丝正、反转时受摩擦力影响时的电极丝张力物理模型,研究了走丝机构上电极丝往复循环运动时的张力动态特性。优化了电极丝走丝系统的结构参数,实现放电区域内的电极丝张力在电极丝正、反转时始终保持一致,提高了线切割加工的稳定性。针对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极丝正、反转时张力具有固定偏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消除由传感器不在放电区域而产生的系统偏差的控制策略。针对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极丝张力具有上下波动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带死区的PID调节控制策略的恒张力控制系统,建立了恒张力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研究证明死区为0.2时控制系统在阶跃响应下进入稳态的时间为5.5ms,解决了控制系统的快速响应性问题。为了实现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变厚度工件的高精度加工,本文着重研究了工件厚度在线识别技术,研究了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影响工件厚度识别的主要因素,如能量分配系数、线切割缝宽、平均电压、平均电流、机床伺服进给速度等;针对线切割缝宽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建立了线切割缝宽预测的数学模型,解决了不同加工参数时的线切割缝宽数值的预测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在线识别工件厚度的数学模型,解决了实时预测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不同加工参数时的工件厚度的问题。利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试验平台进行了恒张力控制以及变厚度加工工艺试验研究。研究了电极丝恒张力控制装置的动态响应特性,获得了不同电极丝丝速、不同张力均值时的最佳张力控制精度,张力控制最小精度可达±0.25N。研究表明,恒张力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够使电火花线切割粗加工以及多次加工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值降低10%左右。获得了电极丝张力在多次切割不同阶段对加工效率和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利用电火花线切割试验平台进行了阶梯形工件加工的工艺试验,分别获得了线切割缝宽预测值以及工件厚度预测值变化规律,试验证明线切割缝宽真实值与预测值之间误差小于2.9%,工件厚度的预测误差小于12%,验证了线切割缝宽预测模型以及工件厚度在线识别模型的正确性。获得了工件不同厚度处的较佳加工参数,保证了工件不同厚度处具有一致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同时一致的放电间隙能够保证粗加工的加工余量相同,为后续精加工提供良好的线切割加工环境。
顾天胜[9](2017)在《数控电火花CTW-320线切割机床的技术改造研究》文中提出电火花线切割是我国开发较早、应用较广的特种加工数控机床,目前全国有数十万台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正在模具制造和零件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机床由于开发年代较早,尽管机械系统的精度保持性还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但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功能已远远落后于计算机发展的进度,因此影响这类机床的应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毕业论文以CTW-320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为例,从基于DSP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CNC系统的设计、CTW-320电火花线切割机床软件的升级、及CTW-320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电路改造系统等几个方面设计了机床的升级改造方案。(1)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开放性的体系结构的特点,将原来的DOS操作系统升级为Windows98操作系统,设计开发了控制系统软硬件,使其能够加装CAXA软件和其它中文CAD/CAM绘图自动编程软件。(2)对控制系统的数据兼容性进行了扩展,使其不仅能够兼容ISO代码、3B代码等线切割编程代码,而且可以利用外部CAD系统产生的DXF、DWG格式图形文件编程,为了与局域网互联完成远程控制及数据传输,增加了RS232数据传输系统,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采用Z协议进行数据传输。(3)为减少过跟踪和欠跟踪现象的发生,提高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通过在原高频电路三极管BG的发射极中串入基准电压源,给变频电压电路加基准电压源偏压方式对高频电路部分提出了改造解决方案,以期提高电路整体的稳定性。(4)通过技术改造工作,较大程度提升了该机床工作时的开放性、兼容性及稳定性,保障了加工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同时减少了高频加工时钼丝的损耗,提高了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工作效率。
陈莹[10](2019)在《高速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在舰船高精度零件加工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舰船螺旋桨等精密结构件的加工精度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实现舰船高精度零件的自动化加工是舰船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高速电火花线切割技术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加工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优点,目前在航空航天等精密结构件的加工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对高速电火花线切割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介绍了一种舰船高精度零件的高速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以及该机床的精度检测与控制原理。
二、高精度线切割机床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精度线切割机床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多功能微细电火花加工系统研究现状 |
1.3 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应用现状 |
1.3.1 高长径比微阵列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
1.3.2 微回转结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
1.3.3 微齿轮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
1.4 电极丝振动特性研究现状 |
1.5 电极丝张力控制研究现状 |
1.5.1 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张力控制 |
1.5.2 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张力控制 |
1.5.3 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张力控制 |
1.6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1.7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研制 |
2.1 引言 |
2.2 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总体方案 |
2.3 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功能模块拓展 |
2.3.1 分度回转主轴模块设计 |
2.3.2 反拷加工模块设计 |
2.3.3 卧式加工模块设计 |
2.4 微细电极丝走丝系统的改进 |
2.4.1 微细电极丝张力变化原因分析 |
2.4.2 对称式微细电极丝走丝系统设计 |
2.5 微细电极丝恒张力控制系统的研制 |
2.5.1 微细电极丝恒张力控制原理 |
2.5.2 张力检测与执行装置设计 |
2.5.3 微细电极丝恒张力控制系统模型分析 |
2.5.4 微细电极丝恒张力控制系统设计 |
2.5.5 微细电极丝恒张力控制系统性能检验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微细电火花线切割电极丝振动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微细电极丝振动观测与提取 |
3.2.1 微细电极丝振动观测平台的搭建 |
3.2.2 微细电极丝振动位移的提取 |
3.3 微细电极丝振动影响因素分析 |
3.3.1 走丝系统引起的微细电极丝振动 |
3.3.2 工作液冲击力引起的微细电极丝振动 |
3.3.3 张力对微细电极丝振动的影响 |
3.3.4 放电力引起的微细电极丝振动 |
3.4 放电力对微细电极丝振动特性的影响 |
3.4.1 微细电极丝振动力学模型建立 |
3.4.2 脉冲放电力表达 |
3.4.3 放电频率和放电力对微细电极丝振幅的影响 |
3.4.4 微细电极丝振幅影响规律的实验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阵列与回转微结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
4.1 引言 |
4.2 高长径比微阵列电极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
4.2.1 高长径比微阵列电极的尺寸设计与工艺流程 |
4.2.2 切割厚度对高长径比微阵列电极加工的影响 |
4.2.3 高长径比微阵列电极加工结果分析 |
4.3 微回转结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验 |
4.3.1 微回转结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参数优化 |
4.3.2 微回转结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试验 |
4.4 微细盘状电极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制备与原位周铣加工 |
4.4.1 微细盘状电极的制备与原位应用工艺流程 |
4.4.2 微细盘状电极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制备 |
4.4.3 微细盘状电极的微细电火花原位周铣加工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微齿轮批量制造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研究 |
5.1 引言 |
5.2 微齿轮批量制造工艺流程 |
5.3 微齿轮模具材料与尺寸设计 |
5.4 微齿轮模具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基础实验 |
5.4.1 对比实验分析 |
5.4.2 中心组合实验设计 |
5.4.3 响应变量模型建立与分析 |
5.4.4 工艺参数优化 |
5.5 微齿轮凸模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
5.5.1 微齿轮凸模加工轨迹规划 |
5.5.2 微齿轮凸模齿廓加工缺陷解决方案 |
5.5.3 微齿轮凸模加工误差分析 |
5.5.4 微齿轮凸模加工结果分析 |
5.6 微齿轮凹模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
5.6.1 微齿轮凹模加工条件 |
5.6.2 微齿轮凹模加工结果分析 |
5.6.3 微齿轮模具装配结果分析 |
5.7 微齿轮精密锻压成形加工 |
5.7.1 锻压行程对微齿轮成形质量的影响 |
5.7.2 微齿轮成形质量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多线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研究 |
6.1 引言 |
6.2 多线微细电火花线切割走丝系统分析与设计 |
6.2.1 对称式走丝系统多自由度振动模型建立 |
6.2.2 对称式走丝系统固有频率模拟分析 |
6.2.3 绕线方式对微细电极丝张力动态特性的影响 |
6.2.4 多线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装置设计 |
6.3 多线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基础实验 |
6.3.1 多线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可行性分析 |
6.3.2 多线与单线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效率对比 |
6.3.3 多线与单线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精度对比 |
6.3.4 加工参数对多线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性能的影响 |
6.4 微型继电器的多线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
6.4.1 微型继电器尺寸设计与加工轨迹规划 |
6.4.2 微型继电器加工参数 |
6.4.3 微型继电器加工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转型期电加工机床市场的嬗变与出路——来自企业的思考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北京电加工:聚焦提质、增智、抓市场, 发挥协同优势, 强化成套解决方案 |
北京迪蒙数控:普遍缺乏明确发展目标, 应围绕市场需求把握产品竞争焦点 |
北京迪蒙斯巴克:与用户需求同步升级, 行业突围需企业整合 |
北京凝华:行业整体竞争力偏弱, 将聚焦产品实用性 |
杭州华方: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重点关注设备自动化 |
江苏冬庆:以降低运营成本和商业风险为首要任务, 聚焦四大优势 |
江苏塞维斯:行业转型智造, 定位品牌化发展 |
苏州宝玛:聚焦重点行业, 紧抓两大方向, 凭借三要素抢占市场 |
苏州电加工:构建创新型产用合作关系, 深挖需求扩大市场份额 |
苏州三光:下游产业需求此消彼长, 两大优势驱动市场发展 |
苏州亚马森:练好内功迎接市场大变革, 依靠质量口碑赢取市场 |
苏州中谷:关注新一代用户需求, 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 |
后记 |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 |
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 |
北京迪蒙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苏州市宝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北京安德建奇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杭州华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苏州中谷实业有限公司 |
北京凝华科技有限公司 |
昆山瑞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冬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北京迪蒙斯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德瑞加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江苏三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上海伊阳机械有限公司 |
苏州汉奇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苏州亚马森机床有限公司 |
北京迪蒙卡特机床有限公司 |
江苏塞维斯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4)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特种加工机床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 |
1.1 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 |
1.2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
1.2.1 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
1.2.2 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
1.3 专用数控电加工设备 |
1.3.1 专用微孔电火花加工机床 |
1.3.2 专用电火花成形磨床 |
1.3.3 专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 |
2 激光加工机床 |
2.1 光纤激光切割机床全面取代CO2激光切割机床 |
2.2“高功率、超高速、大厚板”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
2.3 更智能化、更集成化和国产化的设计理念 |
2.4 复合加工机呈现出很大的发展潜力 |
2.5 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3 增材制造 (3D打印) 机床 |
3.1 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机床 |
3.2 非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机床 |
(5)DK7725型线切割机床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1.2.1 课题来源 |
1.2.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DK7725 型线切割机床关键部件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
2.1 有限单元分析法 |
2.1.1 有限单元分析法的发展综述 |
2.1.2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及求解过程 |
2.2 DK7725 型线切割机床关键零部件的静态特性分析 |
2.2.1 底座和立柱的静力学分析 |
2.2.2 上下臂的静力学分析 |
2.2.3 滑轨的静力学分析 |
2.3 DK7725 型线切割机床关键部件的动态特性分析 |
2.3.1 模态分析法的基本概论 |
2.3.2 底座和立柱的模态分析 |
2.3.3 上下臂的模态分析 |
2.3.4 滑轨的模态分析 |
2.4 小结 |
3 DK7725 型线切割机床整机的动态特性分析 |
3.1 建立 DK7725 型线切割整机的三维模型 |
3.2 线切割机床主要结合面的参数识别及选取计算 |
3.2.1 结合面的基本概述 |
3.2.2 结合面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
3.2.3 机床结合面的参数识别及选取计算 |
3.3 整机的模态分析 |
3.4 LMS 实验对比分析 |
3.4.1 LMS TEST.Lab 简介及其应用 |
3.4.2 LMS 整机建模及求解分析 |
3.4.3 模态验证及结果分析 |
3.5 小结 |
4 DK7725 型线切割机床整机的优化设计 |
4.1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
4.1.1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及类型 |
4.1.2 机械优化设计的理论方法 |
4.2 基于 AWE 的 DK7725 型线切割机床结构优化及改善 |
4.2.1 机床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2 机床结构优化的目标 |
4.2.3 线切割机床动态性能优化 |
4.3 DK7725 型线切割机床整机优化后的动态特性分析 |
4.3.1 结构优化后整机的模态分析 |
4.3.2 结构优化后整机的谐响应分析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腰鼓度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火花线切割简介 |
1.1.1 线切割放电的基本原理 |
1.1.2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分类 |
1.1.3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应用范围 |
1.2 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技术 |
1.2.1 多次切割技术的优势 |
1.2.2 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的应用 |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4 电火花线切割腰鼓度控制的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设备及测量装置 |
2.1 试验设备 |
2.2 辅助检测设备 |
2.2.1 波形采集设备 |
2.2.2 工件表面微观形貌观测设备 |
2.2.3 电导率仪 |
2.2.4 表面粗糙度仪 |
2.2.5 千分尺 |
2.2.6 清洗设备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腰鼓度成因分析 |
3.1 多次切割试验 |
3.2 电极丝形位变化分析 |
3.2.1 电极丝形位变化模型 |
3.2.2 电极丝形位变化仿真 |
3.3 主切腰鼓度的成因 |
3.4 修切腰鼓度的成因 |
3.4.1 电极丝受力问题 |
3.4.2 能量分布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腰鼓度控制方法 |
4.1 工作液的改进 |
4.2 电极丝受力不平衡的控制 |
4.2.1 窄脉宽高峰值电流修切 |
4.2.2 脉冲电源的改进 |
4.2.3 提高电极丝张力稳定性 |
4.3 能量分布不均的改善 |
4.4 提高电极丝刚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厚度工件多次切割工艺研究 |
5.1 电参数的影响 |
5.1.1 脉冲宽度 |
5.1.2 峰值电流 |
5.2 非电参数的影响 |
5.2.1 走丝速度的影响 |
5.2.2 电极丝张力的影响 |
5.2.3 二次切割修正量的影响 |
5.2.4 进给速度的影响 |
5.3 工作介质的影响 |
5.3.1 液体工作介质 |
5.3.2 气体工作介质 |
5.4 综合实验 |
5.4.1 表面质量 |
5.4.2 腰鼓度误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7)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的技术 |
1.1 脉冲电源技术 |
1.1.1 高效脉冲电源技术 |
1.1.2 高表面质量加工及微精加工脉冲电源技术 |
1.2 防止断丝技术 |
1.3 微细丝加工技术 |
1.4 机械平台的改进 |
1.5 数控系统的增强 |
1.5.1 加工过程检测及控制技术 |
1.5.2 拐角加工精度控制技术 |
1.5.3 变厚度识别及其自适应控制技术 |
1.6 国内单向走丝线切割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
2 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
2.1 主机精度的提升 |
2.1.1 提升机床主机精度的措施 |
2.1.2 运丝系统的技术进步 |
2.2 脉冲电源的进步 |
2.2.1 数字化脉冲电源 |
2.2.2 无电阻脉冲电源 |
2.3 环境保护 |
2.4 多次切割工艺技术 |
2.5 数控系统满足多次切割需求 |
2.6 工作液及工作液系统 |
2.7 达到的加工效果 |
3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
4 我国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领域亟待发展的关键技术 |
4.1 高效高加工表面质量脉冲电源关键技术的研究 |
4.2 放电状态控制、拐角控制、段差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
4.3 高性能的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技术 |
4.4 基础研究 |
5 结束语 |
(8)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恒张力控制及工件厚度识别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背景和目的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背景和目的意义 |
1.2 电极丝张力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2.1 电极丝动态特性研究现状 |
1.2.2 电极丝恒张力控制装置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线切割工件厚度在线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1.3.1 线切割工件厚度在线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1.3.2 研究现状综述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火花线切割电极丝振动特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电极丝张力变化因素分析及试验研究 |
2.3 电火花放电爆炸力特性研究分析 |
2.3.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放电爆炸力理论分析 |
2.3.2 火花放电爆炸力仿真研究 |
2.3.3 放电爆炸力变化规律的仿真研究 |
2.4 基于瞬态动力学仿真的电极丝振动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极丝恒张力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研究 |
3.1 电极丝恒张力控制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
3.1.1 电极丝恒张力控制原理分析 |
3.1.2 电极丝恒张力控制实现方案 |
3.2 电极丝恒张力装置结构设计 |
3.2.1 检测模块设计 |
3.2.2 执行模块设计 |
3.3 电极丝走丝机构特性分析 |
3.3.1 电极丝固有频率分析 |
3.3.2 电极丝张力动态特性分析 |
3.4 直流伺服电机运动模型研究 |
3.5 带死区的PID调节控制研究 |
3.6 恒张力控制系统设计 |
3.6.1 脉冲电源控制系统设计 |
3.6.2 恒张力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
3.6.3 恒张力装置扩展功能研究 |
3.6.4 恒张力控制系统界面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火花线切割工件厚度识别技术研究 |
4.1 工件厚度辨识理论分析 |
4.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参数选择 |
4.3 试验平台搭建及检测方法研究 |
4.3.1 试验平台搭建总体方案 |
4.3.2 试验条件及试验数据检测方法 |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基于GM(1, N, x_1~(1))的线切割缝宽预测模型建立 |
4.5.1 灰色系统理论及预测模型研究 |
4.5.2 线切割缝宽预测模型建立 |
4.6 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的工件厚度预测模型建立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极丝恒张力控制及工件厚度识别技术工艺试验研究 |
5.1 恒张力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
5.1.1 调整张力调节导轮位置对张力变化的研究 |
5.1.2 恒张力装置张力波动特性研究 |
5.1.3 恒张力装置对加工精度影响的研究 |
5.2 恒张力装置在多次切割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
5.2.1 第一次切割试验研究与分析 |
5.2.2 第二次切割试验研究与分析 |
5.2.3 第三次切割试验研究与分析 |
5.3 工件厚度预测模型验证试验研究 |
5.4 电火花线切割变厚度加工工艺试验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数控电火花CTW-320线切割机床的技术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电火花加工来源 |
1.2 国内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现状 |
1.2.1 国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现状 |
1.2.2 国内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现状 |
1.3 论文的结构及内容 |
2 数控电火花CTW-320 线切割机床现状 |
2.1 数控电火花CTW-320 线切割机床介绍 |
2.2 数控电火花CTW-320 线切割机床存在的问题 |
2.3 数控电火花CTW-320 线切割机床的技术改造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DSP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CNC系统设计 |
3.1 国内关于PC机在CNC系统控制方面的框架结构 |
3.2 基于DSP的CNC控制系统框架 |
3.2.1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中的多CPU控制器硬件框架 |
3.2.2 基于DSP的CNC系统软件框架 |
3.3 基于DSP机械逻辑控制接口模块设计 |
3.4 开放式的人机接口模块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软件系统的升级改造 |
4.1 操作系统升级 |
4.2 数控加工软件的升级 |
4.3 数据格式兼容性的扩展 |
4.4 本章小结 |
5 通信系统的升级改造 |
5.1 升级改造研究与实施 |
5.2 本章小结 |
6 电路系统的升级改造 |
6.1 高频部分工作原理 |
6.2 高频部分存在的问题 |
6.3 高频部分问题解决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加工实例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高精度线切割机床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功能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 陈祥.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 [2]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及设备评述[J]. Assess and Review Expert Team of the 15th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n Die & Mould;. 模具工业, 2015(01)
- [3]转型期电加工机床市场的嬗变与出路——来自企业的思考与展望[J]. 本刊编辑部,聂成艳,王应,吴悦,卢智良,徐均良. 电加工与模具, 2019(S1)
- [4]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特种加工机床评述[J]. 吴国兴. 电加工与模具, 2017(03)
- [5]DK7725型线切割机床的静动态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D]. 齐景星. 西华大学, 2014(02)
- [6]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腰鼓度控制研究[D]. 邓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7]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动向[J]. 朱宁,叶军,韩福柱,顾琳,卢智良. 电加工与模具, 2010(S1)
- [8]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恒张力控制及工件厚度识别的研究[D]. 李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9]数控电火花CTW-320线切割机床的技术改造研究[D]. 顾天胜.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3)
- [10]高速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在舰船高精度零件加工中的应用[J]. 陈莹. 舰船科学技术, 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