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线机车道口优化实践与思考

交直线机车道口优化实践与思考

一、优化焦枝线机车交路的实践和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任荣辉[1](2013)在《太原机务段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铁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机务段配属机车增加,担当交路扩大,对机务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多快好省地完成铁路运输任务。如何提高机车的运用效率,实现多拉快跑、安全正点,兼顾运用与检修,统筹图定计划与应急短备,是当前运输生产组织与管理中突出而紧迫的问题。研究影响机车运用的各方面因素,通过调整机车运用方案,整合检修资源,压缩非走行作业时间等措施,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论文认真研究了太原机务段运用现状,通过机车适应性参数和运用指标两项理论成果分析太原机务段存在问题,从太原机务段担当运输任务的线路特点,客货运机车构造性能对线路的适应性,机车配置优化方案,机务段运输评价统计指标,机务段检修布局,机务段调度指挥协作等方面,层次推进,逐渐深入,分析影响和改进机车运用的因素和方法,最终实现找到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可操作途径。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对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孙汉武[2](2010)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市场需求旺盛、铁路建设迅猛增长、铁路技术装备更新换代、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等与铁路交通安全有关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和谐铁路的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正常稳定发展,其安全保障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认清铁路交通安全形势,保障铁路交通安全的措施和方法,深入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建立起铁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及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持续铁路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计划项目、铁道部科研计划项目,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相关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了我国铁路实施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基于安全生产保障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铁路行车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安全检查、监测、监控装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其主要建设内容,建立了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主要工作平台——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研究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现状,分析我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我国实施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2.对国际上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管理、相关行车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和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和分析我国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3.结合我国铁路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监控系统装备技术发展方向和装备集成建议。4.提出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的内涵和建设的主要内容。5.详细分析铁路安全检查监洲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设备及用户需求,研究各类安全检测信息接入方式及联网监控标准,提出建立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的技术方案,完成该平台的总体设计,并开发该平台系统。6.以郑州铁路局为背景,应用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检测了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验证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效果。

崔少斐[3](2010)在《基于不固定区段运用的机车周转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铁路运输需求高居不下,铁路运能持续紧张。机车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而且机车的价格十分昂贵,机车运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铁路运输效益,机车运用是铁路运输组织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机车使用情况和影响机车运用效率的诸多因素,提出了机车的不固定区段运用新方法,对不固定区段运用下机车周转优化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了机车周转数学模型,机车周转问题是一个以最少机车使用台数和机车运用均衡性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针对列车运行图成对和不成对的情况,利用匈牙利算法和基于多旅行商模型的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可以获得最少机车使用台数的机车周转方案。提出了机车运用均衡性优化方法,即通过调整机车在站停留时间标准这一约束条件,对模型反复求解来获得多种方案,通过比选获得满意解。优化后的周转方案在机车使用台数不变的基础上,保障了机车在站停留整备时间的均衡性,使机车周转图对列车运行图波动的稳定性提高。在.NET平台下结合SQL Server 2005开发了机车周转图编制仿真系统,设计了数据管理模块、算法模块、绘图模块和指标计算与统计模块。对于给定的列车运行线信息能够铺划出机车周转图,计算出机车运用效率指标。对济南铁路局济南机务段担当牵引任务的46条运行线进行了机车周转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固定区段运用下机车总周转时间比原方案减少了百分之五,证明了机车的不固定区段运用可以提高机车运用的效率。通过对方案进行均衡性优化,使得机车在站停留时间得到保障,新的机车周转方案的稳定性增强。

王国建[4](2007)在《对机务系统确保第六次提速调图顺利实施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针对“4.18”提速调图对机务系统带来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本文从优化车间布局,调整机车交路,提高设备质量和提升队伍素质等关键环节入手,周密组织,精心安排,夯实各项基础工作,保证了提速调图的顺利实施。

王国建[5](2007)在《对机务系统确保第六次提速调图顺利实施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针对"4·18"提速调图对机务系统带来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本文从优化车间布局,调整机车交路,提高设备质量和提升队伍素质等关键环节入手,周密组织,精心安排,夯实各项基础工作, 保证了提速调图的顺利实施。

王铁[6](2005)在《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研究》文中认为当前,铁路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铁道部积极推进运输组织方式改革,推行机车长交路和轮乘制、机车车辆修程修制改革、车站布局调整等,全面优化运输生产力布局。事实证明,大力实施挖潜提效,利用有限的运输能力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缓解铁路阶段性、区域性能力紧张的有效措施。 机车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线路上的列车运行,车站内外的调车作业都要由机车来完成。机车使用台数的多少、机车运用效率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铁路运输生产的数量与质量指标。作为铁路运输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机车运用效率已经越来越提到重要的位置。如何合理运用机车、节约能源、提高铁路竞争力,已经成为铁路运输组织与管理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论文以提高机车运用效率为目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国内外机车使用情况、机车运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考核指标、机车运转制、机车交路长度及值乘方式、机车管理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力求找到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肩回运转制目前仍然是我国铁路主要的一种机车运转制度。论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比较两种机车牵引方式的利弊及量化指标,得出不固定牵引方式优于(至少是不劣于)固定牵引方式的结论,并用实际算例进行了验证。半循环运转制较之肩回运转制具有许多优点,论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机车全周转时间节省的计算公式,从实例可以看出明显的经济效果。延长机车交路长度和改革值乘方式是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重要措施,论文对此也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给出了选择原则,并举出实例加以说明。随着机车交路和值乘方式的改革,机车管理体制问题也应运而生。论文对此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论文围绕机车运用这一问题,列举了大量实例(包括沈阳铁路局原通化分局、沈阳分局、白城机务段以及成都铁路局遵义机务段、江油机务段等),并对

王建军[7](2004)在《优化焦枝线机车交路的实践和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介绍洛阳铁路分局管内的焦枝线机车交路的改革实践和强化控制、提高人员素质、保证检修质量及运营安全的具体做法,并对改革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二、优化焦枝线机车交路的实践和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化焦枝线机车交路的实践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太原机务段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铁路机车牵引的大环境
        1.1.2 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的现状
        1.1.3 研究提高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效率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以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机车运用效率的理论基础
    2.1 机车适应性参数介绍
        2.1.1 工务线路纵断面参数
        2.1.2 机车牵引能力参数
    2.2 机车运用指标介绍
        2.2.1 机车产能产量指标
        2.2.2 机车周转率指标
第三章 太原机务段机车运用分析
    3.1 太原机务段任务概况
    3.2 线路概况
        3.2.1 干线担当牵引任务区段线路特征
        3.2.2 支线线路特征
    3.3 客运机车的适应性
        3.3.1 客运机车担当任务区段
        3.3.2 客运机车的机型及分析用编组
        3.3.3 既有客运机车牵引能力
        3.3.4 各任务交路配置机车方案(针对18辆编组)
        3.3.5 现配属机车的缺陷
    3.4 货运机车的适应性
        3.4.1 货运机车担当任务区段
        3.4.2 货运机车的机型
        3.4.3 既有货运机车牵引定数分析(上行/下行)
        3.4.4 货物列车牵引定数分析结果
    3.5 机车运用指标分析
        3.5.1 2009年1-6月份六项指标分析
        3.5.2 机车四项指标分析
    3.6 优化机车运用方案
        3.6.1 北同蒲客车牵引方案优化
        3.6.2 北同蒲货车牵引方案优化
        3.6.3 太焦线货车牵引方案优化
    3.7 检修布局调整
        3.7.1 检修布局对机车运用的影响
        3.7.2 检修布局的局部调整
第四章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措施
    4.1 加大管理投入和管理力度
        4.1.1 机车集中统一管理
        4.1.2 调整机车配置
        4.1.3 延长机车交路
        4.1.4 组织老旧型机车的报废
    4.2 加强调度组织和协调
        4.2.1 加强运输组织,提高调度指挥水平
        4.2.2 开满编组,最大限度发挥机车的运能
    4.3 挖掘机务段内部潜力
        4.3.1 压缩机车在本段及折返段停留时间
        4.3.2 降低中间站停留时间
        4.3.3 提高技术速度
    4.4 调整任务指标
第五章 采取措施后的效率提高
    5.1 2010年1-6月份太原机务段机车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
    5.2 效果对比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铁路交通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1.2 国外铁路安全管理现状
    1.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保障系统发展现状
    1.4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2.1 我国铁路事故故障管理问题分析
    2.2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督问题分析
    2.3 我国铁路安全监测监控装备现状
    2.4 我国铁路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存在问题分析
    2.5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完善建议
    2.6 安全检查监测装备发展方向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框架设计
    3.1 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3.2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需要建设的主要内容
    3.3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
    3.4 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4.1 用户分类
    4.2 用户需求
    4.3 数据需求
    4.4 业务流程分析
    4.5 数据流程分析
    4.5 平台功能需求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5.1 平台建设目标
    5.2 平台总体设计
    5.3 平台功能设计
    5.4 数据库设计
    5.5 接口设计
    5.6 运行环境设计
    5.7 安全设计
    5.8 关键技术研究
    5.9 技术创新点
    5.10 本章小结
第6章 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
    6.1 开发平台及应用环境
    6.2 平台应用功能构成
    6.3 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子系统
    6.4 监测报警信息处理子系统
    6.5 安全检查信息处理子系统
    6.6 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
    6.7 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
    6.8 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应用实例
    7.1 项目背景简介
    7.2 系统建设情况
    7.3 全局安全信息看板
    7.4 安全监督管理核心业务管理
    7.5 故障分析与跟踪
    7.6 系统运行效果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我国行车安全监控设备/系统部署运用情况研究
    1 移动设备
    2 固定设备
    3 自然灾害
    4 视频监控
    5 应急救援

(3)基于不固定区段运用的机车周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3 有待改进的方面
    1.3 论文主要工作
2 机车周转图编制的影响因素
    2.1 列车运行图
    2.2 机车牵引交路及运转制
        2.2.1 机车牵引交路
        2.2.2 机车运转制
    2.3 乘务制度及乘务方式
        2.3.1 乘务制度
        2.3.2 乘务方式
    2.4 机车运用效率指标
        2.4.1 时间利用程度指标
        2.4.2 牵引力利用程度指标
        2.4.3 综合考核指标
    2.5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途径
        2.5.1 改变机车运用方式
        2.5.2 调整机务布局
        2.5.3 延长机车交路
        2.5.4 缩短机车全周转时间
        2.5.5 提高机车牵引能力
    2.6 本章小结
3 机车周转数学模型及算法
    3.1 数学模型
        3.1.1 数学描述
        3.1.2 约束条件
        3.1.3 模型的建立
    3.2 基于最小机车使用台数的机车周转优化
        3.2.1 成对机车周转优化算法
        3.2.2 不成对机车周转优化算法
    3.3 机车运用均衡性优化
        3.3.1 机车运用均衡性分析
        3.3.2 均衡性衡量指标
        3.3.3 均衡性优化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不固定区段运用下机车周转仿真研究
    4.1 成对机车周转仿真分析
    4.2 不成对机车周转仿真分析
    4.3 机车周转均衡性优化仿真
    4.4 本章小结
5 机车周转图编制系统仿真
    5.1 系统实现的功能
    5.2 开发平台及工具
    5.3 系统实现
        5.3.1 数据库设计
        5.3.2 程序与数据库接口
        5.3.3 图形输出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外机车运用方式概述
        1.2.2 国内外机车运用发展趋势
        1.2.3 国内外机车运用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途径及考核指标
    2.1 机车运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2.2 机车运用效率主要考核指标
        2.2.1 从载重力利用方面考核
        2.2.2 从时间利用方面考核
        2.2.3 综合考核指标
    2.3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途径
        2.3.1 调整布局优化结构
        2.3.2 提高机车质量,加强机车检修和运用管理
        2.3.3 提高机车牵引重量
        2.3.4 加速机车周转
        2.3.5 挖潜提效的运输组织措施
第3章 机车运转制的研究
    3.1 引言
    3.2 由固定肩回交路到不固定肩回交路
        3.2.1 两种牵引方式的比较
        3.2.2 一个简单的例子
        3.2.3 不固定牵引方式下最优机车周转方案的求解方法
        3.2.4 求解步骤
        3.2.5 实例分析计算
        3.2.6 小结
    3.3 由肩回交路到循环或半循环交路
        3.3.1 循环交路及半循环交路概念
        3.3.2 循环或半循环的优点
        3.3.3 实行循环(或半循环)运转制存在的问题
        3.3.4 改革机车交路的经济效果
第4章 机车交路长度及值乘方式的研究
    4.1 机车交路长度
        4.1.1 短交路及长交路
        4.1.2 交路长度的确定
    4.2 机车值乘方式
        4.2.1 包乘制
        4.2.2 轮乘制
        4.2.3 轮包结合制
        4.2.3.1 轮包结合制的优越性
        4.2.3.2 轮包结合制的形式
        4.2.3.3 轮包结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4.2.3.4 实行轮包结合制的保障措施
        4.2.4 机车乘务制度的选择原则
    4.3 沈局白城机务段机车重载和机车长交路实例分析
    4.4 沈阳分局跨局轮乘机车长交路实例分析
        4.4.1 主要问题
        4.4.2 建议及对策
第5章 加强机车管理及保养维修的探讨
    5.1 加强机车管理及保养维修的必要性分析
    5.2 加强机车管理及保养维修的具体措施
        5.2.1 加强机车质量管理
        5.2.2 改革修程修制
        5.2.3 提高职工素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优化焦枝线机车交路的实践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强化控制, 确保安全, 实现机车交路变更的平稳过渡
    1.1 完善管理制度
    1.2 调整生产结构
    1.3 加强干部包保
    1.4 开展创建自控岗活动
2 修用分离, 修养合一, 为机车交路变更创造良好条件
    2.1 严把出库质量关
    2.2 增加检查整修频次
    2.3 加大外段控制力度
    2.4 强化责任追究
3 强化素质, 精兵上岗, 为机车交路变更提供人力保障
4 关心职工, 稳定队伍, 为机车交路变更提供有力保证
5 改革后的效果
    5.1 节约了运用机车台数和机车油耗, 提高了机车运用效率
    5.2 提高了站场通过能力, 增大了安全系数
    5.3 减轻了乘务员的劳动强度
    5.4 职工责任意识增强
    5.5 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机车质量
    5.6 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6 结束语

四、优化焦枝线机车交路的实践和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太原机务段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研究[D]. 任荣辉.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 [2]铁路安全检查监测保障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 孙汉武.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4)
  • [3]基于不固定区段运用的机车周转问题研究[D]. 崔少斐.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2)
  • [4]对机务系统确保第六次提速调图顺利实施的实践与思考[A]. 王国建. 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选集, 2007
  • [5]对机务系统确保第六次提速调图顺利实施的实践与思考[A]. 王国建. 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集, 2007(总16期)
  • [6]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研究[D]. 王铁. 西南交通大学, 2005(04)
  • [7]优化焦枝线机车交路的实践和思考[J]. 王建军. 中国铁路, 2004(01)

标签:;  ;  ;  

交直线机车道口优化实践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