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芝麻硼素营养与硼肥应用——Ⅱ、施硼对不同芝麻品种生长发育及硼素积累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纪道丹[1](2021)在《中微量元素对花椒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我国重要的香料、油料和中药材树种。通过科学施肥可以补充花椒所需营养元素,增强树势,提高产量和品质。目前花椒栽培管理较粗放,农户科学施肥理论与意识欠缺,施用中微量元素肥不足,致使花椒供养不协调而造成低产,但目前鲜有关于不同元素对花椒影响的研究。因此,研究中微量元素对大红袍花椒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能为科学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1年生大红袍花椒幼苗为材料,选取(NH4)6Mo7O24、Mn SO4、H3BO3、Mg SO4·7H2O、花椒复合叶面肥(Y),进行盆栽后叶面喷肥试验,试验设置0.1%、0.2%和0.4%三个喷肥水平,对照不施肥;喷肥后测量花椒苗的株高、基径、复叶长、小叶长宽、刺等生物学特性,测定花椒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综合分析各中微量元素对花椒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适量喷施Mn、Mg、Mo和Y,对花椒苗高增长有显着促进作用,Y处理花椒苗高在53d后封顶,较其他处理约早一周。其中,花椒苗高增长0.1%Mn>0.4%Mg>0.4%Mo>0.1%Y>0.2%Mg>CK,喷施高浓度的Mn和Y苗高增长较缓、高浓度Mg肥则相反;B浓度越高、苗高越低。(2)适量喷施Mn、Mg、Mo和Y,对花椒苗基径增粗有显着促进作用。其中,花椒苗基径0.1%Mn>0.4%Mg>0.4%Mo>0.1%Mo>0.1%Y>0.2%Mg>0.2%Mn>CK;高浓度的B抑制基径增长,喷施Mo、Mn、Mg后16d~81d基径增长较快。(3)花椒苗复叶数量与喷施各元素肥基本无关,但喷施0.1%Mn显着增加复叶长度。其中,0.1%和0.2%Mn、0.2%和0.4%Mg、0.4%Mo、0.1%Y显着促进复叶的顶叶生长,0.4%Mo和0.4%Mg显着促进复叶其他小叶生长。(4)适量喷施Mo、Mg肥可分别增加花椒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提高其生理抗性;低浓度B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适量Y显着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5)此外,本研究发现0.2%和0.4%B可导致花椒皮刺增多,0.1%Mn肥对皮刺的产生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喷施0.4%的(NH4)6Mo7O24、0.1%~0.2%的Mn SO4、0.2%~0.4%的Mg SO4、0.1%的Y,可以促进花椒苗高、基径和叶片生长,也可以增加细胞渗透物质含量和酶活性,提高生理抗性。
刘磊超[2](2015)在《硼营养对枳澄砧木生长及硼营养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硼是植物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硼在植物中属于难移动的元素,加上中国缺硼土壤分布广泛,因此植物缺硼现象比较严重。柑橘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缺硼地区,进入挂果期后容易出现叶片黄化、果实脱落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砧木对柑橘的生长及果实的产量、质量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目前的硼肥类型主要为无机态的硼酸,而采用的施肥方式多为土施,其在土壤中易被固定且植物的吸收转运效果一般,因此有必要研究高效新型的硼肥及科学合理的施硼方式。本文采用枳橙砧木为试验材料,以水培方式研究了枳橙缺硼后体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观察了缺硼后叶片及根系输导组织及细胞内部的结构变化,探讨了不同施硼方式及不同硼肥类型对枳橙砧木硼营养补充的效果。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缺硼抑制枳橙苗的生长、减少干物质积累,且缺硼时叶片硼含量显着降低,新叶降幅为39%-49%,老叶降幅为33%-39%;缺硼时枳橙幼苗梢中的钾含量比加硼处理的显着降低18%;缺硼导致枳橙梢部钙含量下降12%-49%,新叶下降11%-13%;镁含量则在缺硼时表现出升高的趋势;同时,硝态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因硼胁迫出现明显的降低。2)缺硼导致根部的皮层薄壁细胞数目减少且排列疏松紊乱、细胞变形破裂,细胞间隙增大;同时细胞质出现解体并伴随多种细胞器消失,细胞壁厚度明显增加;缺硼严重抑制了根部维管束发育,使其分化不明显、细胞体积小且排列无规则;缺硼的叶片纵切面出现不均匀加厚现象,海绵组织细胞变形破裂,细胞间出现大的空缺,细胞数目多且体积大,使得海绵组织在叶肉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同时,缺硼导致叶片细胞中积累了较多淀粉粒,叶片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比加硼时分别升高35.3%和66.7%;缺硼叶片的维管束面积缩小,导管数量减少,薄壁细胞出现变形、破裂等。这些现象表明,缺硼抑制砧木根系及叶片中维管束的发育;影响叶片中海绵组织细胞形态大小,使细胞出现不正常增生;破坏细胞内部结构,使细胞壁加厚,叶片细胞内有淀粉粒积累。3)不同施肥方式产生的效果有较大的差异。与CK相比,叶施硼显着增加了枳橙幼苗茎和叶的干物重、总干物重和株高,并促进了根系的生长;使叶片中硼含量提高了126.5%,其中有1.3%的硼在茎中转移积累,但枳橙根部硼含量降低11.1%;叶片中K、Ca、Mg元素含量均显着高于CK;根施硼各部位元素含量均显着高于叶施硼处理(除叶片外);两种施硼方式均使枳橙叶片中糖类、MDA、Pro含量和叶片伤害率降低。叶施硼在维持叶片各元素平衡、糖类物质合成和提高叶片抗逆性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叶施硼会降低根系硼含量、加重根系缺硼。4)山梨醇-硼(SB)与硼酸(BA)都能增加砧木幼苗各部位的干鲜重和株高,其中SB处理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SB显着增加根系干重126.8%,BA仅为74.0%,SB比BA的根冠比高55.6%。SB中的硼比BA更易于向叶片等地上部位转运,SB处理根和茎中的硼含量与BA处理没有显着差异,但叶片中的硼含量与硼积累量均显着高于BA处理,叶片中硼占总硼含量的比例也显着高于BA处理。SB各部位钾、钙、镁元素含量高于CK,而BA处理各部位元素含量则比SB高。缺硼易导致叶片中糖类物质的积累,SB比BA能更有效的促进叶片中多糖物质的转运,SB可溶性糖含量比CK和BA分别降低26.3%和11.8%;淀粉含量分别降低43.5%和26.1%。在提高枳橙砧木叶片抗逆能力方面,SB效果优于BA。在叶片中Pro含量和伤害率方面,SB和BA处理均显着低于CK,其中Pro含量分别降低了20.6%和19.6%,伤害率降低了13.3%和16.5%;SB处理叶片中MDA含量显着低于BA处理19.4%。说明有机态硼对改善枳橙砧木根系的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优于无机态硼酸;能更有效降低叶片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有利于光合作用产物顺利转移;且在减少叶片有害物质的积累、保护质膜方面,与无机态硼有同样显着的效果。
段碧辉[3](2014)在《硒对硼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又是需硼量较大的作物。施硼是油菜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而作物生长的适宜硼浓度范围为0.5-1mg/kg,硼浓度过低容易出现缺硼,而硼浓度过高易导致作物硼毒害。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大面积缺硼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量硼毒害是限制作物生长的重要因子,已成为限制该地区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适量的硒可以提高植物生长代谢水平,提高作物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因此,开展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活性氧代谢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油菜(湘农油571)(Brassica napus L. cv. Xiang nong you571)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营养液培养等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过量硼和缺硼条件下,施硒对油菜幼苗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及硼、硒互作对养分元素吸收的影响。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适宜浓度的硒可以减轻高硼胁迫对油菜幼苗的毒害。营养液培养条件下,高硼(500μmol/L)胁迫显着降低油菜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显着增加硼含量和累积量;叶片内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谷胱甘肽(GSH)]含量显着降低;过氧化氢(H20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着增加。高硼胁迫下,施硒(1μmol/L)显着增加油菜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降低硼含量和累积量;油菜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含量显着增加;而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显着降低。由此可见,适量硒可降低高硼胁迫下油菜幼苗硼的吸收累积,增强抗氧化酶和非酶系统抗氧化作用,降低活性氧累积,减轻细胞质膜因过氧化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从而显着减轻过量硼对油菜生长的影响,提高油菜幼苗对硼过量的适应性。2.适宜浓度的硒可以提高缺硼胁迫下苗期油菜活性氧代谢促进生长。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缺硼处理油菜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显着降低;硼含量和累积量显着降低;叶片内抗氧化酶CAT和APX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GSH含量显着降低;而H202和MDA含量显着增加。缺硼条件下,施硒(10μmol/L)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显着增加;硼含量和累积量有增加趋势;油菜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物含量显着增加;而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显着降低。由此可见,适量硒可增强缺硼胁迫下油菜幼苗抗氧化酶和非酶系统抗氧化作用,降低活性氧累积,减轻细胞质膜因过氧化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从而显着减轻缺硼对油菜生长的影响,从而增强油菜幼苗耐低硼胁迫的能力。3.硼、硒互作对苗期油菜硼、硒的吸收、转运、累积有显着影响。盆栽条件下,施硼显着提高油菜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硼含量和累积量,促进根系中硼向地上部转运;提高地下部硒含量和累积量,降低地上部硒含量和累积量,抑制硒向地上部转运。除不施硼处理外,施硒显着降低油菜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硼含量和累积量,抑制根系中硼向地上部转运;增加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促进根系中硒向地上部转运。4.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养分含量的影响与其部位相关。盆栽条件下,施硼显着提高油菜幼苗地上部Fe、Mn和地下部增加N、Ca、Fe、Mn含量,降低地上部Zn、Cu、Mg、Ca、K、P和地下部Zn、Cu、Mg、K、P含量。施硒显着提高油菜幼苗地上部Fe、Mn和地下部Ca、Mg、Fe含量,降低地上部N、P、Ca、Mg、Zn和地下部N、P、K、Cu、Zn含量。
张涛[4](2012)在《氮和硼对大蒜生理、品质及“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文中提出氮素通常是大蒜生产中的主要限制因子。当前,人们片面追求高产,盲目大量施用氮肥,一定程度上使大蒜产量有所提高,但同时也使大蒜品质变劣,经济效益下降并造成环境污染等,如何提高大蒜对氮素的利用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的普及利用,长年连作,复种指数增加,导致作物缺硼现象日趋普遍,处理好施硼与作物需硼的关系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课题。同时,氮肥和硼肥与“洋葱型大蒜”的形成也有着密切关系。本试验以“苍山蒜”为试材,通过深液流栽培技术(DFT),探究大蒜的氮素和硼素营养生理。1.氮对大蒜生理、品质及“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在Hoagland和Arnon营养液配方的基础上(配方本身氮浓度为15mmol·L-1),设置4个增氮处理(0、7.5、15和22.5mmol·L-1),研究其对大蒜生长生理、品质及“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当增加氮素浓度显着促进大蒜生长,在7.5mmol·L-1氮处理下,其生长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最大。当氮浓度升至15mmol·L-1时,上述指标呈下降趋势,叶片色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最高。2).青蒜苗、蒜薹和鳞茎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和大蒜素含量随氮素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7.5mmol·L-1氮处理下最大。其中,蒜薹上述指标比不施氮处理增加34.29%、41.27%、20.23%和22.86%;鳞茎增加34.60%、65.89%、9.62%和522.06%。3).随氮素浓度增加,鳞茎中氮、钾和镁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7.5mmol·L-1氮处理有利于钾和镁的积累,氮含量则在15mmol·L-1氮处理下最大。磷和钙含量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而下降。4).增施氮素7.5、15和22.5mmol·L-1均可诱导“洋葱型大蒜”的发生,降低鳞茎的干鲜重,且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洋葱型大蒜”发生率显着增加。“洋葱型大蒜”植株生长停止较早,在鳞茎膨大初期(4月27日)叶身中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显着低于同处理正常植株。7.5mmol·L-1氮处理下,鳞茎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同处理正常植株低195.97%、276.13%和121.41%;15mmol·L-1氮处理降低120.57%、209.97%和112.11%;22.5mmol·L-1氮处理降低35.69%、171.11%和81.93%。2.硼对大蒜生理、品质及“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以Hoagland和Arnon营养液配方为基础(除去硼元素),设置4个硼水平(0、0.5、1.0、1.5mg·L-1)研究其对大蒜生理过程、品质及“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蒜各器官硼含量随着硼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在1.5mg·L-1硼浓度处理下含量最高;在硼水平0~1.0mg·L-1范围内,大蒜生长量、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随硼浓度升高而增加,至硼浓度1.0mg·L-1时达最大,当硼浓度升至1.5mg·L-1时,上述各指标呈下降趋势。2).硼浓度1.0mg·L-1时,青蒜苗叶身和假茎中Vc、可溶性蛋白、大蒜素含量最大;可显着降低叶身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其在假茎中的含量,叶身较不施硼处理分别降低34.3%和22.8%,假茎则增加了160.5%和43.6%。1.0mg·L-1硼浓度下,蒜薹和鳞茎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游离氨基酸和大蒜素含量也最高,比不施硼分别增加71.33%和59.20%、47.91%和131.79%、50.02%和68.71%、62.80%和38.83%、57.69%和50.94%。3).1.0mg·L-1硼处理有利于N、P、K和Mg在鳞茎中的积累,而施硼则降低鳞茎中Ca的含量。4).0和1.5mg·L-1硼处理均可诱导“洋葱型大蒜”的发生,降低鳞茎的干、鲜重。与正常植株相比“洋葱型大蒜”衰老相对延缓,在鳞茎膨大后期其叶身的硼含量、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POD、CAT和SOD)活性均高于同处理的正常植株;同时,叶身和假茎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着高于正常植株,而其鳞茎的上述指标则比同处理的正常植株分别降低30.45%和51.99%、152.26%和258.34%、82.01%和56.09%。
韩璐[5](2011)在《棉花氮高效基因型筛选及相关基因的克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棉花是新疆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氮在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大量的施用氮肥和较低的氮肥利用率,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成本增加、土壤资源退化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筛选氮高效利用的棉花品种(系),分析棉花不同基因型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生化机制,充分挖掘氮高效相关基因,培育氮高效利用的棉花品种,对提高棉花氮肥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实验采用苗期水培的方法对新疆33个棉花品种(系)进行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在此基础上,以氮高效棉花品种新陆早12号为材料,采用cDNA-AFLP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克隆棉花氮高效利用相关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及功能初步预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结果:1.采用苗期水培的方法对耐低氮棉花基因型的筛选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新疆33个棉花品种(系)进行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相对整株干重与相对氮积累量呈极显着正相关(r=0.946**,N=33,P<0.01),与相对氮利用效率呈显着正相关(r=0.432*,N=33,P<0.05),说明相对整株干重可作为棉花苗期氮高效基因型筛选的主要指标,相对氮积累量和相对氮利用效率可作为苗期筛选的辅助指标。根据不同棉花品种的耐低氮能力的不同,可将33个棉花品种(系)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新陆早12号等6个品种(系)的相对整株干重较高,具有在低氮条件下积累干物质能力强,氮利用效率较高等特点,为氮高效棉花品种(系):炮台一号等6个品种(系)为氮低效棉花品种,其余21个品种(系)属于中间类型。2.利用cDNA-AFLP差异显示技术,分析氮高效棉花品种新陆早12号在低氮胁迫和正常氮营养条件下基因的表达变化,从64对引物组合中共检测到122个差异表达的转录衍生片段(TDFs),对其中51个差异明显的TDFs进行了克隆。获得其中22个克隆并进行了序列分析。通过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差异片段为7个,与信号转导有关差异片段为6个,与细胞膜通透性有关差异片段为4个,与细胞代谢有关差异片段为1个,与离子的转换有关差异片段为4个。它们与毛果杨假性蛋白、光敏素、二硫键异构酶、糖基转移酶同源性很高。3.利用RT-PCR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克隆了与氮利用相关的二硫键异构酶(PDI)基因全长cDNA,其序列全长为1484bp,其中5′非编码区为82bp,3′非编码区为322bp,开放阅读框长为1080bp,编码360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命名为GhPDI,序列登录号为ES802670.1。将该基因在NCBI中进行同源性比对,与蓖麻的PDI基因同源性为88%。对蛋白质结构预测表明,GhPDI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PDI基因家族的蛋白质降解途径(ERAD)、蛋白质转运途径,可初步断定其为PDI基因。结论:本研究采用植物营养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从改善棉花营养性状出发,通过苗期水培方法对新疆33个棉花品种(系)进行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在此基础上,采用cDNA-AFLP差异显示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棉花氮高效品种(新陆早12号)中克隆了一个在低氮胁迫下优先表达的二硫键异构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序列比对及功能初步预测。1、棉花不同基因型对氮素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采用苗期水培的方法,对棉花幼苗相对整株干重、相对氮积累量、相对氮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可以简单、快速的对大量棉花种质资源的耐低氮特性进行初步筛选。2、低氮胁迫下,棉花多个基因如与光合作用有关基因、与信号传导有关基因的表达均发生变化,利用cDNA-AFLP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离低氮胁迫相关基因可为研究棉花适应低氮的分子机理及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棉花品种奠定基础。
张玲[6](2010)在《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时期对冬油菜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文中认为采用田间试验,以优质杂交冬油菜新品种湘杂油76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处理下,籽粒产量、养分积累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秸秆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籽粒品质、肥料利用率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在施氮0-16 kg/667m2、施磷0-8 kg/667m2、施钾0-14 kg/667m2、施硼0-0.08kg/667m2范围内,增施氮肥、磷肥、钾肥、硼肥能够显着提高油菜产量,但是经济效益不断下降。根据施肥量和产量的回归方程计算表明,氮、磷、钾、硼施用量分别为20.3 kg/667m2、10.1 kg/667m2、17.7kg/667m2、0.10 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162kg/667m2。除了越冬期绿叶数和总叶数之外的大部分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施肥水平的反应敏感,随施肥量的提高而明显得到促进;越冬期绿叶数、总叶数、每角果粒数及秸秆游离氨基酸含量对施肥水平的反应也比较敏感,在施肥水平3以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施肥量超过施肥水平3时不再增加或反而降低;千粒重和秸秆可溶性糖含量对施肥水平最不敏感,施肥量增加时并没有显着变化;而根冠比和叶痕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盛花期叶绿素含量、株高、分枝位、最大叶长、最大叶宽以及收获期株高和角果数与产量的关系达到极显着正相关。氮磷钾硼吸收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虽然越冬期和盛花期养分吸收量与产量之间也有正相关关系,但只有收获期养分吸收量与产量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肥料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不同施肥水平下籽粒品质的差异相对较小,油份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蛋白质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硫苷和芥酸含量不因施肥量的变化而变化。氮肥施用时期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较大,以基肥:苗肥:薹肥=5:2:3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其次是基肥:苗肥:薹肥=6:2:2处理,基肥:苗肥:薹肥=10:0:0处理的最低,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养分吸收量、绿叶数、茎粗、最大叶长和叶宽、叶片叶绿素含量、秸秆游离氨基酸和肥料利用率等指标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而氮肥施用时期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着,秸秆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与籽粒产量相反。磷肥和钾肥施用时期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较小,在不同磷肥施用时期和钾肥施用时期处理下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养分积累量、茎叶性状及部分生理指标均没有显着差异。不同磷肥施用时期处理的肥料利用率差异较小,不同钾肥施用时期处理的肥料利用率,以基肥:苗肥:薹肥=6:2:2处理最高、其次是以基肥:苗肥:薹肥:花费=6:1:2.5:0.5处理、基肥:苗肥:薹肥=10:0:0处理最低。在本试验所设的8种处理中,以氮肥基肥:苗肥:薹肥=5:2:3、磷肥和钾肥基肥:苗肥:薹肥=10:0:0处理和氮肥基肥:苗肥:薹肥=5:2:3、磷肥基肥:苗肥:薹肥=6:2:2、钾肥基肥:苗肥:薹肥=10:0:0处理的籽粒产量并列最高,经济效益也最高,这两个处理的农艺性状、养分吸收量、叶绿素含量也相对较高,但肥料利用率居于中等水平。所有施肥时期处理对油份含量没有显着影响,对蛋白质、硫苷和芥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施肥时期处理下,收获期的养分吸收量、盛花期和收获期的农艺性状、盛花期叶绿素含量与籽粒产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说明以上指标对产量形成的贡献较大。
任丽英[7](2009)在《含硼铁锰氧化物中硼的释放特性及其在黄棕壤上的生物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用人工合成的方式,合成了不同形态的含硼针铁矿和含硼水锰矿,通过将它们引入到黄棕壤中,来研究含硼氧化物中硼的植物有效性及含硼氧化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针铁矿,水锰矿以及它们的含硼氧化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论述,并从氧化物的比表面积,扫描电镜照片和氧化物的硼含量等方面讨论了不同氧化物的性质差别,对氧化物特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结果表明:针铁矿的比表面积和水锰矿的变化规律一致,即硼包被态氧化物>普通氧化物>硼吸附态氧化物。并且铁氧化物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硼包被态针铁矿的颗粒明显比普通针铁矿和硼吸附态针铁矿要细,这和硼在氧化物上的结合形式有关。通过不同的提取方式测定了氧化物中硼的含量,发现针铁矿和水锰矿两种氧化物中硼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别,含硼针铁矿中硼的含量远远高于含硼水锰矿。并且硼吸附态氧化物和硼包被态氧化物的硼含量也有很大的差别,硼吸附态针铁矿中硼的有效性远远高于硼包被态针铁矿,而水锰矿两种负载体中硼有效性的差异相对较小。2、通过在黄棕壤上添加不同量的氧化物,我们研究了含硼氧化物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对土壤硼含量,土壤酸度变化以及油菜硼含量和油菜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含硼针铁矿在土壤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硼含量和油菜中硼含量也呈现一个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当含硼针铁矿的添加量达到5或10 g kg-1土时,土壤和植物中硼的含量呈现一个急剧的上升现象,但是普通针铁矿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对土壤和油菜中硼含量却有一个小幅度的降低作用。不同量的含硼水锰矿对土壤和油菜硼含量的影响也呈现一种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随着含硼氧化物添加量的增加,油菜的生物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氧化物的添加量为3 g kg-1土时油菜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含硼铁锰氧化物对土壤酸度的改变呈现明显的剂量关系,含硼铁氧化物对土壤酸度的改变呈现稳定的升高趋势,而含硼水锰矿对土壤酸度的影响在2 g kg-1土时出现一个明显的转折点。综合以上现象,我们将2-3 g氧化物kg-1土的添加剂量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最佳剂量。3、通过盆栽试验的方式,将人工合成的含硼铁锰氧化物引入土壤,研究含硼氧化物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硼含量以及油菜硼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含硼铁锰氧化物的引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水溶态硼,非专性吸附态硼,专性吸附态硼及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硼的含量。其中含硼针铁矿对土壤不同形态硼含量的提高作用要远远大于含硼水锰矿。含硼铁锰氧化物的引入也大大促进了油菜对硼的吸收,提高了油菜地上部和根部的硼含量。通过对土壤不同形态硼含量与油菜硼含量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土壤中水溶态硼,非专性吸附态硼,专性吸附态硼及无定形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硼含量均与油菜地上部和根部的硼含量有很大的相关性。但逐步回归发现只有水溶态硼和无定形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硼含量与油菜硼含量存在直接的相关关系,这说明不仅土壤水溶态硼含量可以作为诊断植物有效性的指标,而且铁铝氧化物固定态硼在保持植物对硼吸收利用方面也有重要作用。4、含硼氧化物的引入改善了土壤中硼,钙,镁,铁,锰,铜,锌的有效性。并促进了油菜对这些养分的吸收利用,进而提高了油菜生物量。通过对土壤中养分含量与油菜生物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土壤中钙和镁的含量与油菜生物量之间有显着的相关性。但是多重回归的结果则显示只有钙的含量显着影响油菜生物量的累积。可见,含硼氧化物提供植物硼营养只是植物对养分吸收的一个前提,而真正促进油菜生长的原因可能是含硼氧化物的加入为油菜吸收利用养分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5、通过根箱试验,研究了含硼氧化物的加入对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含硼氧化物的加入对根际土壤性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交换性酸,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均表现出正根际效应,而根际土壤pH和交换性钾的含量却比非根际低。含硼氧化物的加入也刺激了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其中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比非根际高,而转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却比非根际土壤低。通过WinRHIZO 2.0根系扫描仪对油菜根系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含硼氧化物的加入促进了油菜根系的生长,它们增加了包括总根长,根尖数,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在内的油菜根系形态指标。6、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含硼氧化物在黄棕壤上的添加对油菜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含硼氧化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菜的生理适应性。与对照相比,含硼氧化物的加入均提高了油菜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油菜的根系活力,且降低了油菜叶片中丙二醛和脯氨酸的积累。7、通过将含硼氧化物负载到石英砂上,用砂培的方式获得较单一的氧化物体系,从而清楚地观察到氧化物中硼的释放规律,该规律可以阐明含硼氧化物中硼的释放机理。实际上,氧化物在石英砂上负载之后覆盖了石英砂的大部分表面,但是铁氧化物并不是均匀分布在石英砂表面,而是主要负载在石英砂粗糙的表面或孔隙中。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对铁氧化物,石英砂及负载铁氧化物的石英砂中的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只有Fe, Si和O的信号可以被检测到,B元素的信号没有在图片中显示出来。能谱仪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硼包被态针铁矿负载的石英砂中Fe元素的含量达到29.51%,明显高于针铁矿和硼吸附态针铁矿负载的石英砂中铁的百分比。8、通过砂培方式,研究了含硼氧化物随时间的变化硼的释放规律,以及氧化物中硼的释放对营养液中硼含量和油菜硼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溶液中硼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氧化物水溶态硼含量的变化规律非常相似,都是在0-2 d有一个急剧的变化,只是氧化物中硼的含量急剧下降,溶液中硼的含量急剧升高。氧化物中全硼含量的变化相对水溶态硼含量的变化要缓慢很多,没有观察到前两天的突降现象,只是在第6d到第8d有一个相对强烈的下降。氧化物对油菜硼吸收的影响呈现一个单峰曲线变化的规律。氧化物的加入对营养液的酸度起到很大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营养液的酸化呈现一种缓解的趋势,两种氧化物对营养液pH的改变分别从最初的pH 5.02上升到实验结束时的7.97和7.73。为了更好的了解含硼氧化物中硼释放的规律,对含硼氧化物中的硼随时间的释放规律,含硼氧化物对上清液中硼的含量及pH的变化进行了曲线拟合,并做了相应的参数估计。结果发现Elovich方程最能反映氧化物中硼的释放过程,其次是抛物线方程和权函数方程。含硼氧化物对上清液中硼含量影响曲线拟合以零级方程,一级方程和权函数方程的拟合度最高,与含硼氧化物中硼的释放规律不一样,这可能是因为植物对硼吸收的缘故。含硼氧化物对上清液pH的影响与含硼氧化物中硼的释放规律相吻合,而且无论是氧化物中全硼的释放量还是水溶性硼的释放量均与溶液pH的增加量达到极显着的相关性,这说明氧化物中硼的释放量与溶液的酸度变化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
段小丽[8](2009)在《甘蓝型油菜硼高效连锁标记的筛选与基因定位》文中认为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甘蓝型油菜需硼量大,而且对缺硼敏感,缺硼导致油菜“花而不实”,使油菜减产甚至绝收。我国甘蓝型油菜的主产区处于我国土壤有效硼缺乏或严重缺乏的地区。农业生产上主要依赖增施硼肥解决耕地缺硼问题,然而硼是不可再生的矿质资源。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的硼效率性状存在显着差异,1991年起本课题组开始开展甘蓝型油菜硼高效种质的筛选并对不同基因型甘蓝型油菜对缺硼反应的生理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开展硼高效基因的初步定位,发现硼高效基因型受一对主效基因和3对微效基因共同控制。本论文利用一个近年新发现的对缺硼更敏感的硼低效油菜品种Westar 10,与硼高效品种构建了BC1群体,并从BC1群体开始筛选与硼高效基因连锁的标记。同时应用拟南芥及烟草中与硼高效吸收转运相关的基因信息设计引物,在实验室现有的BQDH群体中定位了硼高效相关的功能分子标记。这些结果为后期硼高效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提供基础。本试验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以本课题组新筛选到的一个甘蓝型油菜硼低效品种Westar 10为轮回亲本,以高效亲本青油10号为供体亲本,回交得到BC1代群体,在低硼营养液培养条件(B=0.25μM)下对BC1群体进行硼效率鉴定,BC1群体出现硼高、低效的表型分离。2.选取硼高、低效表型单株各10株,分别构建了硼高效Bulk和硼低效Bulk,利用BSA法,运用高通量的AFLP分子标记技术,共筛选了1124对AFLP引物,并对可能的连锁标记进行单株和群体验证,最终得到23个与硼高效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连锁标记构建了目标区段遗传图谱,并检测到该区段有两个重叠的QTLs,分别控制生物量和缺硼症状。3.分别在BQDH群体和TNDH群体中对连锁标记进行染色体定位,最终将连锁标记定位在BQDH群体的A4,A6,C8,C9 4个连锁群上和TNDH群体的A2,A4,C3,C8这4个连锁群上。4.对目标染色体区段进行与拟南芥的初步比较作图,其中BQDH图谱的A6,C9连锁群目标区段分别对应拟南芥第1染色体的A,D区段,BQDH和TNDH图谱的A4连锁群区段对应拟南芥第5染色体;同时对连锁标记序列进行BLSAT分析,发现连锁标记对应的同源序列在拟南芥5个染色体上都有分布,可能与硼高效相关的硼转运子,通道蛋白基因存在一定连锁关系。5.搜索连锁标记在芸薹属中的同源序列,根据标记侧翼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将两个AFLP连锁标记转化为简单特异性的SSCP标记。6.利用拟南芥及烟草中已知的与硼高效吸收、转运相关的功能基因序列信息,根据其在芸薹属中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得到9个功能标记,并最终将其中的8个标记分别定位在BQDH图谱的A1、A3、A7、C3、C6连锁群上。
宋珍霞[9](2006)在《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营养及施硼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烟草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烟叶质量不高一直是我国烟叶出口比例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重庆是我国主要的烟区之一,烟叶种植面积达47000 hm2。烟叶是该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也是彭水、酉阳等国家级贫困县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重庆市在烤烟适宜的氨、钾肥形态、合理的氮、磷、钾用量及配比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规范化的烟草施肥栽培技术,但是对烤烟微量元素营养研究较少,尤其是对烤烟的硼素营养研究甚少。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溶液培养试验、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主要植烟县(区)的土壤和有效硼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弄清了重庆市主要植烟县(区)土壤有效硼含量现状;根据调查结果于2005年分别在西南大学资环学院玻璃网室、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镇石梁子村10社进行了不同硼浓度的溶液培养试验和不同施硼量及不同施硼方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硼对烤烟生长、养分吸收和积累动态以及经济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为烤烟的合理施肥和重庆市优质烟叶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重庆市植烟区土壤有效硼含量状况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平均为0.39mg·kg-1(n=334),变幅为0.07~1.99mg·kg-1,其中≤0.25mg·kg-1严重缺硼的土壤样本数占32.35%,>0.5mg·kg-1缺硼临界值的样本数只占24.26%。从重庆市不同植烟区县土壤有效硼含量来看,以武隆县和彭水县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分别为0.21mg·kg-1和0.24mg·kg-1;其有效硼含量处于缺硼(≤0.5mg·kg-1)临界水平以下的土壤样本数分别占100%和94.29%。以涪陵、城口、奉节、开县和丰都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75mg·kg-1、0.70mg·kg-1、0.68mg·kg-1、0.59mg·kg-1和0.50mg·kg-1;其他区县在0.29~0.39mg·kg-1范围内。不同类型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差异较大,其有效硼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石灰土0.66mg·kg-1>紫色土0.39mg·kg-1>黄壤0.37mg·kg-1≈黄棕壤0.37mg·kg-1>水稻土0.24mg·kg-1。各类土壤有效硼含量≤0.5mg·kg-1缺硼临界值的土壤样本数分别占50.00%、40.00%、78.35%、75.00%和100%。 2.硼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不同BO33-浓度下,烤烟株高、最大叶面积和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有随硼浓度增加先增后减的趋势。
徐强[10](2004)在《硼对绿豆植株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硼是当今世界农业生产中普遍缺乏而又应用最广泛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硼引起植株一系列不正常的症状。然而,目前关于硼在植株体内的原初作用仍不清楚。根据硼对植株某一器官或生理过程的影响提出了许多硼的假设功能。本研究以绿豆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展示了不同浓度的硼对植株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旨在评估硼在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和发育中作用;探讨缺硼时植物形态变化和各种生理过程变化之间的关系。生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限制性供硼会抑制植株各个部分的生长。缺硼对植株的影响最先表现在根,且受影响的程度比地上部大。这可能是缺硼抑制了细胞分裂的结果。缺硼诱导了植株侧芽的生长,使植株失去顶端优势。这可能是缺硼抑制了生长素在植株体内极性运输或生长素氧化酶活性降低的结果。缺硼也改变了植株叶片的特征。叶片伸展受到抑制,厚度和密度增加,比叶面积(SLA)下降,叶重比(LWR)增加,脉间失绿。缺硼的叶片与供硼充足的叶片相比,累积了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显着下降。叶片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导致缺硼叶片脉间失绿。缺硼植株生长的抑制原因不是碳水化合物的缺乏。缺硼叶片的 CO2同化作用的抑制可能是碳水化合物累积的负向调控的结果。碳水化合物的累积和细胞伸展的抑制导致缺硼叶片 SLA 和 LWR 失常。植株表现的缺硼症状和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等不利影响可能因为损伤了细胞壁。本试验结果符合硼的原初作用与细胞壁结构和特性相关的假设。
二、芝麻硼素营养与硼肥应用——Ⅱ、施硼对不同芝麻品种生长发育及硼素积累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芝麻硼素营养与硼肥应用——Ⅱ、施硼对不同芝麻品种生长发育及硼素积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微量元素对花椒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花椒概述 |
1.1.1 花椒的分布与用途 |
1.1.2 花椒施肥现状 |
1.1.3 花椒营养元素研究 |
1.2 叶面施肥技术概述 |
1.2.1 中微量元素 |
1.2.2 Mo肥的作用 |
1.2.3 Mn肥的作用 |
1.2.4 Mg肥的作用 |
1.2.5 B肥的作用 |
1.2.6 配方施肥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苗 |
2.1.2 试验地及试验用土 |
2.1.3 试验肥料 |
2.1.4 试验器材 |
2.2 试验方法 |
2.3 指标测定 |
2.3.1 生长指标测量 |
2.3.2 生理指标测定 |
2.3.2.1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2.3.2.2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2.3.2.3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2.3.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中微量元素对大红袍花椒生长特性的影响 |
3.1.1 对大红袍花椒苗高的影响 |
3.1.2 对大红袍花椒基径的影响 |
3.1.3 对大红袍花椒复叶的影响 |
3.1.3.1 对大红袍花椒复叶长度的影响 |
3.1.3.2 对大红袍花椒复叶数量的影响 |
3.1.4 对大红袍花椒小叶的影响 |
3.1.4.1 对大红袍花椒顶叶的影响 |
3.1.4.2 对大红袍花椒其他小叶的影响 |
3.1.5 对大红袍花椒刺的影响 |
3.2 中微量元素对大红袍花椒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
3.2.1 对大红袍花椒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3.2.2 对大红袍花椒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2.3 对大红袍花椒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
3.2.4 大红袍花椒叶片生理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4.2.1 Mo肥对大红袍花椒苗的影响 |
4.2.2 Mn肥对大红袍花椒苗的影响 |
4.2.3 Mg肥对大红袍花椒苗的影响 |
4.2.4 B肥对大红袍花椒苗的影响 |
4.2.5 复合叶面肥对大红袍花椒苗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硼营养对枳澄砧木生长及硼营养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硼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1.1 植物的缺硼症状 |
1.1.2 硼对植物生殖生长的影响 |
1.2 硼的生理作用 |
1.2.1 硼与细胞壁的关系 |
1.2.2 硼与细胞的抗逆能力 |
1.2.3 硼与植物体内几种代谢产物的关系 |
1.2.3.1 硼对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代谢及运输的影响 |
1.2.3.2 硼对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
1.3 硼在植物中的吸收与分布 |
1.4 硼在柑橘砧木上的研究进展 |
2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2.1.1 研究内容 |
2.1.2 技术路线 |
3 硼对柑橘枳橙砧木生长及营养生理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3.1.3.1 样品采集 |
3.1.3.2 粗细胞壁的提取及硼含量测定 |
3.1.3.3 不同形态硼的提取及硼含量测定 |
3.1.3.4 其他指标测定方法 |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硼处理对枳橙砧木幼苗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2.2 不同硼处理对枳橙砧木幼苗各部位硼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 |
3.2.3 不同硼处理对叶片细胞壁硼含量及提取率的影响 |
3.2.4 不同硼处理对枳橙砧木幼苗各部位K、Ca、Mg含量的影响 |
3.2.5 缺硼条件下几种含氮物质的含量变化 |
3.3 讨论 |
4 硼对枳橙砧木苗期叶片和根系解剖结构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4.1.3.1 样品采集 |
4.1.3.2 石蜡切片的制备 |
4.1.3.3 透射电镜(TEM)切片的制备 |
4.1.3.4 糖类含量的测定方法 |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硼对枳橙砧木根部的形态及组织化学结构的影响 |
4.2.2 硼对枳橙砧木叶片形态及组织化学结构的影响 |
4.2.3 硼对枳橙砧木叶脉维管束微观结构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硼对根部的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
4.3.2 硼对叶片形态、组织结构及叶脉维管束微观结构的影响 |
4.4 小结 |
5 不同施硼方式对枳橙砧木生理生化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5.1.3.1 样品采集 |
5.1.3.2 样品测定 |
5.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施硼方式对枳橙砧木农艺性状的影响 |
5.2.2 不同施硼方式对枳橙砧木各部位硼含量与硼积累量的影响 |
5.2.3 不同施硼方式对枳橙砧木各部位钾、钙、镁含量的影响 |
5.2.4 不同施硼方式对枳橙砧木叶片抗逆性的影响 |
5.2.5 不同施硼方式对枳橙砧木叶片糖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不同施硼方式对枳橙砧木元素含量的影响 |
5.3.2 不同施硼方式对叶片糖类及MDA等含量的影响 |
6 不同类型硼肥对枳橙砧木生理生化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设计 |
6.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6.1.3.1 样品采集 |
6.1.3.2 样品测定 |
6.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硼肥类型对枳橙砧木农艺性状的影响 |
6.2.2 不同硼肥类型对枳橙砧木各部位硼含量与硼积累量的影响 |
6.2.3 不同硼肥类型对枳橙砧木各部位钾、钙、镁含量的影响 |
6.2.4 不同硼肥类型对枳橙砧木叶片糖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6.2.5 不同硼肥类型对枳橙砧木叶片抗逆性的影响 |
6.3 讨论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1.1 硼对枳橙砧木生理生化的影响 |
7.1.2 硼对枳橙砧木苗期叶片和根系解剖结构的影响 |
7.1.3 不同施硼方式对枳橙砧木生理生化的影响 |
7.1.4 不同硼肥类型对枳橙砧木生理生化的影响 |
7.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
(3)硒对硼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综述 |
1.1 土壤硼、硒资源现状 |
1.1.1 土壤硼素资源现状 |
1.1.2 土壤硒素资源现状 |
1.2 植物硼、硒营养概述 |
1.2.1 植物体内硼、硒含量与分布 |
1.2.2 植物对硼、硒吸收和转运 |
1.2.3 硼、硒对植物的影响 |
1.2.4 硼、硒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1.3 硼、硒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1.3.1 硼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1.3.2 硒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硒对油菜幼苗生长和硒含量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1.4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分析 |
2.2.1 硒对油菜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2.2.2 硒对油菜幼苗硒含量的影响 |
2.3 结论 |
3 硒减轻油菜幼苗硼毒害机理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3.1.4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3.2.1 硒对高硼胁迫条件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
3.2.2 硒对高硼胁迫条件下油菜幼苗硼含量和累积的影响 |
3.2.3 硒对高硼胁迫条件下油菜幼苗硒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
3.2.4 硒对高硼胁迫条件下油菜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3.2.5 硒对高硼胁迫条件下油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6 硒对高硼胁迫条件下油菜幼苗非酶抗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
3.2.7 硒对高硼胁迫条件下油菜幼苗H_2O_2和MDA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硒能提高高硼胁迫条件下油菜幼苗生物量 |
3.3.2 硒能降低高硼胁迫条件下油菜幼苗对硼的吸收累积 |
3.3.3 硒能提高高硼胁迫条件下油菜幼苗的抗氧化能力 |
3.4 结论 |
4 硒对缺硼条件下油菜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4.1.4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4.1.5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硒对缺硼条件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
4.2.2 硒对缺硼条件下油菜幼苗硼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
4.2.3 硒对缺硼条件下油菜幼苗硒含量和累积的影响 |
4.2.4 硒对缺硼条件下油菜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4.2.5 硒对缺硼条件下油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6 硒对缺硼条件下油菜幼苗非酶类抗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
4.2.7 硒对缺硼条件下油菜幼苗H_2O_2和MDA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结论 |
5 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5.1.4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5.1.5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5.2.2 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硼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 |
5.2.3 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硒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 |
5.2.4 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硼、硒转运的影响 |
5.2.5 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
5.2.6 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钙、镁含量的影响 |
5.2.7 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中铁、锰、铜、锌含量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5.3.2 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硼、硒含量的影响 |
5.3.3 硼、硒互作对油菜幼苗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获得的成果 |
(4)氮和硼对大蒜生理、品质及“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本研究立题依据及其目的意义 |
1.2 植物中氮素营养的研究 |
1.2.1 氮肥供应对作物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1.2.2 氮肥供应对品质的影响 |
1.2.3 大蒜的氮素效应 |
1.3 植物中硼素营养的研究 |
1.3.1 硼肥供应对作物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1.3.2 硼肥供应对品质的影响 |
1.3.3 大蒜的硼素效应 |
1.4 “洋葱型大蒜”的研究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2.1 氮素试验 |
2.2.2 硼素试验 |
2.3 试验方法 |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4.1 形态指标测定 |
2.4.2 酶活性的测定 |
2.4.3 光合色素与光合参数测定 |
2.4.4 营养品质及氮磷钾的测定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氮对大蒜生理、品质及“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 |
3.1.1 氮对大蒜形态生长的影响 |
3.1.2 氮对青蒜苗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
3.1.3 氮对大蒜鳞茎和蒜薹干鲜重及品质的影响 |
3.1.4 氮对“洋葱型大蒜”形成及其生理的影响 |
3.2 硼对大蒜生理、品质及“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 |
3.2.1 硼对大蒜形态生长的影响 |
3.2.2 硼对青蒜苗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
3.2.3 硼对大蒜鳞茎和蒜薹干鲜重及品质的影响 |
3.2.4 硼对“洋葱型大蒜”形成及其生理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氮对大蒜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
4.2 氮对大蒜品质的影响 |
4.3 氮对“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 |
4.4 硼对大蒜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
4.5 硼对大蒜品质的影响 |
4.6 硼对“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棉花氮高效基因型筛选及相关基因的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氮素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 |
1.1.1 不同基因型营养生长指标的不同 |
1.1.2 不同基因型营养生长效率的不同 |
1.2 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 |
1.2.1 过量氮素供应造成的危害 |
1.2.2 缺氮或氮素不足的危害 |
1.3 与氮素高效利用相关酶 |
1.3.1 清除活性氧的相关酶 |
1.3.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代谢途径 |
1.3.3 氮素相关酶的调控策略 |
1.4 增强植物耐氮能力的功能基因 |
1.4.1 与硝酸还原酶蛋白的相关调控 |
1.4.2 与亚硝酸还原酶蛋白相关的基因 |
1.4.3 铵态氮和硝态氮相关的基因 |
1.5 差异表达研究方法在植物中的应用 |
1.5.1 抑制性扣除杂交技术(SSH)及其研究进展 |
1.5.2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DDRT-PCR) |
1.5.3 cDNA—AFLP技术 |
1.6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棉花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
2.1.1 植物材料 |
2.1.2 材料培养与处理 |
2.1.3 测定内容 |
2.2 低氮胁迫下棉花相关基因的克隆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棉花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
3.1.1 棉花苗期耐低氮基因型筛选指标的分析 |
3.1.2 不同基因型的聚类分析 |
3.2 低氮胁迫下棉花相关基因克隆 |
3.2.1 RNA质量检测 |
3.2.2 cDNA质量检测 |
3.2.3 预扩增结果 |
3.2.4 选择性扩增结果检测 |
3.2.5 同收片段二次扩增 |
3.2.6 差异片段的克隆 |
3.2.7 差异表达片段的序列分析及功能预测 |
3.2.8 棉花GhPDI基因全长cDNA的获得 |
第四章 讨论 |
4.1 筛选氮高效品种 |
4.2 总RNA的提取 |
4.3 cDNA-AFLP技术应用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6)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时期对冬油菜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油菜需肥特性 |
1.2.2 营养元素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1.2.3 营养元素对油菜养分积累的影响 |
1.2.4 营养元素对油菜品质的影响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技术路线图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品种 |
2.1.2 供试肥料 |
2.1.3 试验地点 |
2.1.4 供试土壤农化性状 |
2.2 试验方案设计 |
2.2.1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2.2.2 不同施肥时期对冬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2.3 试验田间管理 |
2.4 调查与取样 |
2.4.1 调查 |
2.4.2 取样 |
2.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5.1 供试土壤农化性状的测定 |
2.5.2 植株体氮、磷、钾、硼含量的测定 |
2.5.3 冬油菜叶片叶绿素、秸秆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2.5.4 油菜品质测定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施肥量对冬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3.1.1 施肥量对冬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1.2 施肥量对冬油菜养分积累的影响 |
3.1.3 施肥量对冬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
3.1.4 施肥量对冬油菜叶片叶绿素、秸秆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1.5 施肥量对冬油菜品质的影响 |
3.1.6 施肥量对冬油菜肥料利用率和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
3.2 施肥时期对冬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3.2.1 施肥时期对冬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2.2 施肥时期对冬油菜养分积累的影响 |
3.2.3 施肥时期对冬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
3.2.4 施肥时期对冬油菜叶片叶绿素、秸秆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2.5 施肥时期对冬油菜品质的影响 |
3.2.6 施肥时期对冬油菜肥料利用率和土壤速效养分性状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养分吸收量、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施肥水平的反应及其对产量的贡献 |
4.1.1.1 养分吸收量、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施肥水平的反应 |
4.1.1.2 施肥水平养分吸收量、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对产量的贡献 |
4.1.2 养分吸收量、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施肥时期的反应及其对产量的贡献 |
4.1.2.1 养分吸收量、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施肥时期的反应 |
4.1.2.2 施肥时期养分吸收量、农艺性状、叶片叶绿素对产量的贡献 |
4.1.3 肥料利用率对施肥水平和施肥时期的反应 |
4.1.4 经济效益分析 |
4.2 结论 |
4.3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含硼铁锰氧化物中硼的释放特性及其在黄棕壤上的生物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土壤中常见铁锰氧化物的性质及功能 |
1.1.1 土壤中常见的铁锰氧化物 |
1.1.1.1 土壤中常见的铁氧化物及其性质 |
1.1.1.2 土壤中常见的锰氧化物及其性质 |
1.1.2 铁锰氧化物的吸附性能 |
1.1.2.1 铁锰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
1.1.2.2 铁锰氧化物对含氧阴离子的吸附作用 |
1.1.3 铁锰氧化物在环境中的应用 |
1.1.3.1 铁锰氧化物对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作用 |
1.1.3.2 铁锰氧化物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的修复作用 |
1.1.3.3 铁锰氧化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
1.1.3.4 铁锰胶膜对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作用 |
1.2 土壤中硼的行为及其植物有效性 |
1.2.1 我国主要土壤硼含量现状 |
1.2.2 土壤硼分级 |
1.2.3 影响土壤硼有效性的因素 |
1.2.3.1 土壤酸碱度 |
1.2.3.2 土壤母质 |
1.2.3.3 铁铝氧化物 |
1.2.3.4 有机质 |
1.2.3.5 土壤质地及粘土矿物类型 |
1.2.3.6 土壤水分 |
1.2.3.7 作物种类 |
1.2.4 土壤中硼的吸附和解吸作用 |
1.2.5 硼的植物有效性 |
1.3 土壤酸化及其改良现状 |
1.3.1 土壤酸化 |
1.3.1.1 土壤的酸度 |
1.3.1.2 土壤酸化现状 |
1.3.2 土壤酸化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1.3.2.1 土壤酸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1.3.2.2 土壤酸化对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
1.3.3 土壤酸化改良 |
1.3.3.1 土壤酸化改良措施 |
1.3.3.2 外源阳离子对土壤酸化的缓解效应 |
1.3.3.3 硼在铝毒缓解中的作用 |
1.3.4 氧化物吸附离子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
1.4 根际土壤性质研究 |
1.4.1 根际土壤的重要性 |
1.4.2 根际对土壤中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
1.4.3 根际pH |
1.4.4 根系形态及活力 |
1.4.5 根际土壤酶活性 |
2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创新点 |
2.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2.1 含硼铁锰氧化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2.2.2 不同量的含硼铁锰氧化物对土壤性质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
2.2.3 含硼铁锰氧化物中硼的有效性研究 |
2.2.4 含硼铁锰氧化物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
2.2.5 含硼铁锰氧化物对根际微环境的影响 |
2.2.6 含硼铁锰氧化物对油菜生理反应的影响 |
2.2.7 含硼铁氧化物中硼的释放动力学 |
2.3 技术路线 |
2.4 研究的创新点 |
3 不同形态铁锰氧化物的性质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铁锰氧化物的合成 |
3.2.2 硼吸附态氧化物合成(王娟,2006) |
3.2.3 硼包被态氧化物合成(王娟,2006) |
3.2.4 测定方法 |
3.2.4.1 铁锰氧化物比表面积的测定 |
3.2.4.2 铁氧化物的SEM表征 |
3.2.4.3 含硼铁锰氧化物硼含量的测定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3.1 铁锰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和形貌 |
3.3.2 铁锰氧化物硼含量 |
3.4 结论 |
4 不同量的含硼氧化物对土壤性质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设计 |
4.2.3 测定方法 |
4.2.3.1 土壤硼含量测定方法 |
4.2.3.2 植物硼含量测定方法 |
4.2.3.3 土壤pH测定方法 |
4.2.3.4 土壤交换性酸测定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量的含硼氧化物对土壤硼含量和油菜硼吸收量的影响 |
4.3.2 不同量的含硼氧化物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
4.3.3 不同量的含硼氧化物对土壤酸度的影响 |
4.4 结论 |
5 含硼氧化物对土壤不同形态硼含量及油菜硼吸收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设计 |
5.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5.2.3.1 土壤硼分级提取方法(Jin et al.,1987) |
5.2.3.2 植物硼含量的测定 |
5.2.4 数据处理 |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1 含硼氧化物对土壤各形态硼含量的影响 |
5.3.2 含硼氧化物对油菜硼吸收的影响 |
5.3.3 不同形态土壤硼含量与油菜硼吸收量间的相关分析 |
5.4 结论 |
6 含硼氧化物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油菜养分吸收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材料 |
6.2.2 试验设计 |
6.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6.2.3.1 土壤养分含量测定 |
6.2.3.2 植物养分含量的测定 |
6.2.4 数据处理 |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3.1 含硼氧化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6.3.2 含硼氧化物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
6.3.3 含硼氧化物对油菜生物量的影响 |
6.3.4 土壤养分含量与油菜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6.4 结论 |
7 含硼氧化物对根际土壤性质和油菜根系形态的影响 |
7.1 前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试验材料 |
7.2.2 根箱实验设计 |
7.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7.2.3.1 土壤酸度测定(鲍士旦,2000) |
7.2.3.2 土壤酶活性测定 |
7.2.3.3 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测定 |
7.2.3.4 油菜根系形态分析 |
7.2.4 数据分析 |
7.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7.3.1 含硼氧化物对根际土壤酸度的影响 |
7.3.2 含硼氧化物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7.3.3 含硼氧化物对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的影响 |
7.3.4 含硼氧化物对油菜根系形态的影响 |
7.4 结论 |
8 含硼氧化物对油菜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
8.1 前言 |
8.2 材料与方法 |
8.2.1 试验材料 |
8.2.2 试验设计 |
8.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8.2.3.1 叶绿素含量测定 |
8.2.3.2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8.2.3.3 丙二醛含量测定 |
8.2.3.4 脯氨酸含量测定 |
8.2.3.5 油菜根系活力测定 |
8.2.4 数据处理 |
8.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8.3.1 含硼氧化物对油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8.3.2 含硼氧化物对油菜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8.3.3 含硼氧化物对油菜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8.3.4 含硼氧化物对油菜根系活力的影响 |
8.4 结论 |
9 含硼铁氧化物中硼的释放动力学 |
9.1 前言 |
9.2 材料与方法 |
9.2.1 铁氧化物的合成 |
9.2.2 铁氧化物包被的石英砂 |
9.2.2.1 石英砂的准备 |
9.2.2.2 铁氧化物包被的石英砂的合成 |
9.2.3 植物生长试验的设计 |
9.2.3.1 育苗 |
9.2.3.2 试验设计 |
9.2.4 测定方法 |
9.2.4.1 铁氧化物包被的石英砂形貌观察及能谱分析 |
9.2.4.2 铁氧化物包被的石英砂硼含量的测定 |
9.2.4.3 植株硼含量测定 |
9.2.4.4 溶液pH测定方法 |
9.2.5 数据处理 |
9.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9.3.1 铁氧化物包被的石英砂形貌特征 |
9.3.2 针铁矿包被的石英砂能谱分析 |
9.3.3 含硼氧化物随时间的变化硼的释放及油菜对硼吸收 |
9.3.4 油菜生长介质pH变化 |
9.3.5 含硼氧化物硼释放过程曲线拟合 |
9.3.6 含硼氧化物对上清液pH影响曲线拟合 |
9.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 |
致谢 |
(8)甘蓝型油菜硼高效连锁标记的筛选与基因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文献综述 |
1.1 植物硼营养的生理功能 |
1.1.1 植物缺硼的形态学反应 |
1.1.2 硼与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
1.1.3 硼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1.1.4 硼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
1.1.5 硼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
1.2 植物硼营养高效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 |
1.2.1 植物硼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 |
1.2.2 植物硼营养高效的可能机制 |
1.2.2.1 高效吸收机制 |
1.2.2.2 高效运输机制 |
1.2.2.3 高效利用机制 |
1.2.3 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改良硼营养性状 |
1.3 分子标记技术 |
1.3.1 以Southern杂交为基础的分子标记 |
1.3.2 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 |
1.3.3 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 |
1.4 芸薹属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
1.4.1 芸薹属植物基因组概况 |
1.4.2 芸薹属植物比较遗传图谱研究 |
1.4.2.1 芸薹属植物之间的比较作图 |
1.4.2.2 芸薹属植物与拟南芥之间的比较遗传作图 |
1.4.3 芸薹属植物微观共线性研究 |
1.4.3.1 芸薹属植物比较物理作图 |
1.4.3.2 序列水平的比较研究 |
2.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2.1 研究意义 |
2.2 研究基础 |
2.3 研究目的 |
2.4 研究内容 |
2.5 技术路线 |
3. 硼高效连锁标记的筛选与基因定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BC_1群体的构建与表型鉴定 |
3.1.3 提取DNA,构建DNA池,用于BSA分析 |
3.1.4 筛选与硼高效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 |
3.1.5 遗传作图与QTL定位方法 |
3.1.6 目标染色体区段的比较基因作图 |
3.1.7 AFLP标记向SSCP标记的转化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BC_1群体的构建及表型鉴定 |
3.2.2 AFLP连锁标记的筛选 |
3.2.3 目标基因染色体区段的遗传作图及QTL定位 |
3.2.4 目标染色体区段的比较作图 |
3.2.4.1 基于遗传连锁图谱的比较作图 |
3.2.4.2 基于连锁标记序列的比较作图 |
3.2.5 AFLP标记向SSCP标记的转化 |
3.3 讨论 |
4. 甘蓝型油菜硼高效相关功能分子标记的定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功能基因序列信息的获取 |
4.1.3 引物设计 |
4.1.4 PCR反应体系、反应程序 |
4.1.5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 |
4.1.5.1 6%变性丙烯酰胺凝胶(或8%的的非变性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4.1.5.2 基因型记载 |
4.1.6 片断回收,克隆及测序 |
4.1.6.1 片段的回收及再扩增 |
4.1.6.2 连接反应 |
4.1.6.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4.1.6.4 重组子筛选、鉴定 |
4.1.6.5 克隆片段的测序及其序列分析 |
4.1.7 功能标记的图谱定位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功能基因的引物设计 |
4.2.2 功能标记的多态性检测 |
4.2.3 功能标记的测序 |
4.2.4 功能标记的图谱定位 |
4.3 讨论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5.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5.4 下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营养及施硼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的硼素营养 |
1.1.1 植物体中硼的形态、含量及分布 |
1.1.2 植物对硼的吸收和植物体内硼的移动性 |
1.1.3 影响植物硼吸收与含量的因素 |
1.2 硼对植物的生理营养功能 |
1.2.1 硼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2 硼对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
1.2.3 硼对酶活性的影响 |
1.2.4 硼对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代谢的影响 |
1.2.5 硼对蛋白质、核酸代谢的影响 |
1.2.6 硼对酚类化合物及木质素的影响 |
1.2.7 硼对花粉管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8 硼对激素的影响 |
1.3 硼与烟草 |
1.3.1 硼在烟草中的含量及分布 |
1.3.2 硼对烟草的营养功能 |
1.3.3 烟草中硼的吸收与转运 |
1.3.4 烤烟需硼临界值问题 |
1.3.5 硼对烤烟生长发育与产质量的影响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2 研究目标 |
2.3 研究内容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含量状况调查 |
3.1.1 采样原则和方法 |
3.1.2 土样采集的范围和类型 |
3.1.3 测定项目 |
3.2 溶液培养试验 |
3.2.1 试验地点及试验材料 |
3.2.2 试验设计 |
3.2.3 试验方法 |
3.2.4 测定项目 |
3.3 田间试验 |
3.3.1 试验地点 |
3.3.2 供试材料 |
3.3.3 试验设计 |
3.3.4 测定项目 |
3.4 测定方法 |
3.4.1 土壤和植株的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
3.4.2 烟叶品质分析 |
3.5 数据处理 |
第4章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含量状况分析 |
4.1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有效硼含量状况 |
4.2 重庆市不同植烟区土壤有效硼含量状况 |
4.3 不同土壤类型有效硼含量状况 |
4.4 土壤有效硼含量与土壤农化特性的关系 |
4.5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缺硼原因分析 |
第5章 硼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5.1 硼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
5.1.1 硼对烤烟株高的影响 |
5.1.2 硼浓度烤烟最大叶面积的影响 |
5.1.3 硼对烤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5.2 硼对烤烟各器官养分含量的影响 |
5.2.1 硼对烤烟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 |
5.2.2 硼对烤烟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 |
5.2.3 硼对烤烟各器官钾含量的影响 |
5.2.4 硼在溶液—烤烟体系中的含量变化 |
5.3 硼对烤烟各器官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
5.3.1 硼对烤烟各器官氮吸收量的影响 |
5.3.2 硼对烤烟各器官磷吸收量的影响 |
5.3.3 硼对烤烟各器官钾吸收量的影响 |
5.3.4 硼对烤烟各器官硼吸收量的影响 |
5.4 讨论 |
第6章 不同硼浓度下烤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动态模拟 |
6.1 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及其性质 |
6.2 不同硼浓度下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动态模拟 |
6.3 不同硼浓度下烤烟养分吸收的动态模拟 |
6.3.1 不同硼浓度下烤烟氮素吸收的动态模拟 |
6.3.2 不同硼浓度下烤烟磷素吸收的动态模拟 |
6.3.3 不同硼浓度下烤烟钾素吸收的动态模拟 |
6.3.4 不同硼浓度下烤烟硼素吸收的动态模拟 |
6.4 不同硼浓度下烤烟硼素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关系 |
6.5 讨论 |
第7章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肥施用效应研究 |
7.1 硼素营养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
7.1.1 不同施硼方式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7.1.2 不同施硼量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
7.2 硼素营养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7.2.1 不同施硼方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7.2.2 不同施硼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7.3 讨论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参加课题及发表文章 |
(10)硼对绿豆植株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硼的特征 |
1.1.1 硼与植物生长关系的概述 |
1.1.2 硼的化学性质 |
1.1.3 硼的吸收 |
1.1.4 植物体内硼的分布 |
1.2 硼缺乏的形态学反应 |
1.2.1 根的生长 |
1.2.2 地上部的生长 |
1.2.3 生殖生长 |
1.3 关于硼功能的推测 |
1.3.1 在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中的作用 |
1.3.2 在核酸代谢和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
1.3.3 在细胞壁的合成、结构和物理性质中的作用 |
1.3.4 与生长素、酚代谢和木质化作用的关系 |
1.3.5 硼与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试验地点 |
2.2 试验设计 |
2.2.1 种子发芽 |
2.2.2 营养液 |
2.2.3 砂培 |
2.2.4 水培 |
2.3 实验内容 |
2.3.1 缺硼对绿豆地上部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
2.3.2 硼对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影响 |
2.4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硼对砂培绿豆植株形态学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3.2 硼对水培绿豆植株形态学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3.3 硼对绿豆植株叶片发育的影响 |
3.4 硼对绿豆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3.5 不同辐照度下硼对 CO2同化作用的影响 |
3.6 不同外界 CO2浓度和胞间 CO2浓度条件下缺硼对 CO2同化速率的影响 |
3.7 缺硼对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缺硼对绿豆地上部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
4.2 硼对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芝麻硼素营养与硼肥应用——Ⅱ、施硼对不同芝麻品种生长发育及硼素积累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微量元素对花椒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D]. 纪道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硼营养对枳澄砧木生长及硼营养特性的研究[D]. 刘磊超. 华中农业大学, 2015(02)
- [3]硒对硼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D]. 段碧辉.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9)
- [4]氮和硼对大蒜生理、品质及“洋葱型大蒜”形成的影响[D]. 张涛.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5]棉花氮高效基因型筛选及相关基因的克隆[D]. 韩璐. 石河子大学, 2011(05)
- [6]不同施肥量与施肥时期对冬油菜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D]. 张玲.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7]含硼铁锰氧化物中硼的释放特性及其在黄棕壤上的生物效应研究[D]. 任丽英.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5)
- [8]甘蓝型油菜硼高效连锁标记的筛选与基因定位[D]. 段小丽.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9]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硼素营养及施硼效应研究[D]. 宋珍霞. 西南大学, 2006(11)
- [10]硼对绿豆植株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 徐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