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定位系统 GPS 时间测量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时间测量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的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安豪,严卫,杜晓勇,卞双双[1](2021)在《GNSS大气海洋遥感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信号资源的大气海洋遥感技术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伴随着GNSS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相继出现了利用GNSS延迟信号、反射信号、掩星信号、极化信号获取大气和海洋环境参数的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在回顾GNSS大气海洋遥感技术概况的基础上,先后概述了GNSS延迟信号(GNSS-D)技术、GNSS反射测量(GNSS-R)技术、GNSS无线电掩星(GNSS-RO)技术、GNSS极化掩星(GNSS-PRO)技术的基本原理,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其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现状及最新进展,特别是新兴GNSS-PRO技术的机理、优势及发展现状.最后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一些探讨,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必将在气象、水文、海洋、陆地、空间环境等地球科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赵耀升,宋立丰,毛基业,刘箭章[2](2021)在《“北斗”闪耀——初探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之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而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也成为了少数站上国际前沿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本文总结了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道路,提炼出"成功秘诀",并对其理论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依靠分步走的研发战略、特色创新的技术方案和重大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三大法宝",自主成功获取卫星导航源头技术,并快速赶上先发国家;再凭借自主源头技术的溢出动力、"国家规划—重大工程"引领下的"政府+市场"合力以及产业技术升级机遇的助力这"三大动力",实现了快速产业化。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实践创新之路,不仅填补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技术来源情境下高技术产业发展"无路可走"的空白,而且可以抽象出一条对这一情境下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北斗道路"。这些结论对于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实践和理论研究均有借鉴意义。

吴晓莉,陈金培,赵毅,胡小工,吴晓东,吕众[3](2021)在《广域精密定位系统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以实现有效的高精度位置确定,而相对定位和精密单点定位(PPP)是其中两项基本技术。通过星基发播精密星历和精密钟差改正的广域精密定位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不依赖于参考站的PPP服务,这成为近年来GNSS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首先给出了广域精密定位系统的定义与系统构成;随后详细介绍了世界上各主要广域精密定位系统的建设发展现状,既包括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准天顶导航卫星系统(QZSS)、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相关服务现状与进展,又包括以天宝、辉固和海克斯康为代表的海外商用广域精密定位系统和国内合众思壮和千寻位置提供的广域精密定位服务;最后从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两个方面讨论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

杨子辉,薛彬[4](2021)在《美国导航卫星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以美国发布的最新材料为依据,重新梳理了美国导航卫星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包括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美国空军的621B项目、美国海军的蒂马申(TIMATION)卫星导航系统及美国陆军的赛科尔(SECOR)系统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历程,最后介绍GPS空间部分、控制部分及用户端的现代化计划。

雍晟晖[5](2021)在《激光扫描式大空间测量场动态测量定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大尺寸装备制造体系中,大型构件或子装配体的生产装配精度控制技术是整个装备制造过程的关键之一,而在生产装配流程的精度控制中,数字化测量技术是核心。随着大型装备制造技术发展,许多工程应用中需要现场实时监控部件的空间位姿完成多点对接任务,或者需要对部件实施从设计、生产到尺寸检验的全周期精度跟踪,而激光跟踪仪逐渐无法满足多点实时定位与并行测量的任务需求,因此基于前方交会测量场部署的分布式测量系统得以快速发展。课题组前期研究的精密激光定位系统(Accurate Laser Positioning System,ALPS)是针对大尺寸空间测量定位难题研发的一种分布式坐标测量系统,其具备测量精度稳定、多靶并行定位、实时姿态解算等优秀特性,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当前,ALPS系统在静态场景的测量误差可达±0.2mm,而在动态场景下的误差极不稳定,需要引入其它技术辅助解决动态测量精度问题。本文在ALPS静态测量模型的基础上,借助捷联的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量测模型,研究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动态测量定位技术,解决自主导航、盲区推估、高频数据刷新问题,拓展了 ALPS在动态测量定位任务中的功能。本文主要从ALPS动态误差补偿、IMU位姿测量原理、融合系统标定与定位方法、融合系统硬件平台设计、标定与定位性能验证等方面对ALPS动态测量定位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讨论。课题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在分析ALPS在动态测量定位中误差产生过程的基础上,探究了 ALPS测量系统动态测量的误差形成机理;阐述了 IMU的测量误差机理,研究了将IMU测量数据和APLS定位数据相融合的误差补偿方法。2.针对ALPS和IMU融合的测量系统,利用MATLAB工具软件建立ALPS与IMU的数据模型,研究在实际场景下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理论进行量测数据融合的方法,并利用数据仿真验证了基于松耦合的数据融合理论。3.基于实际IMU的物理器件性能参数,建立了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与ALPS测量系统的坐标系统一过程的物理模型与MATLAB数据仿真模型,探讨了基于空间旋转轴线约束的融合系统动态测量方法,并仿真实验验证了系统动态测量算法的正确性。4.基于Xilinx Zynq 7000平台前端设计了高性能嵌入式数据采集处理器,探究了ALPS单帧数据快速解算方法,将相关驱动算法固化进前端处理设备中,将ALPS系统自身的数据输出频率提升到35Hz,为IMU数据融合修正过程提供基础。5.根据扩展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方法,基于融合测量处理前端设备设计了标定实验与直线轨迹拟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系统标定方法最终三轴标定误差分别为±(0.382°,0.537°,0.463°),直线轨迹拟合误差在±2.388mm以内,验证了 IMU量测数据融合进ALPS系统提高整体动态测量能力的可行性,使ALPS/IMU融合系统可在慢速AGV导航等场景需求中展开应用。

任立超[6](2021)在《通信辐射源无源定位算法的精度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针对通信辐射源的无源定位系统,在日趋激烈的无线电战争中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针对通信辐射源的无源探测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无源定位技术,通过接收目标辐射源的信号,得到进行定位的相关参数,从而得到通信辐射源目标的位置信息。本文围绕通信辐射源无源定位算法展开研究,分别介绍了针对通信辐射源的交叉测向定位算法(Direction-Finding Cross Localization Algorithm,DOA)、时差定位算法(Time Difference Localization Algorithm,TDOA)和时差-测向联合定位算法,并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滤除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具体工作如下:1.对无源定位进行总结概述。比较了无源定位系统与有源定位系统的优缺点;对本文所涉及的无源定位算法进行介绍,分析其长处和不足;对影响无源定位系统作用区域和作用距离的影响因素—接收机的灵敏度和目标信号的峰值功率进行分析。2.分析了针对通信辐射源交叉测向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主要介绍了振幅测向法的原理;推导了二维空间下三站交叉测向定位算法和三维空间下双站交叉测向定位算法;本文通过对模糊区域面积的计算,说明了模糊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对交叉测向定位精度进行分析,推导了定位精度的几何精度因子(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3.分析了针对通信辐射源的时差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介绍了基站间的时间同步的方法,并详细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授时方法进行时间同步;介绍了对到达时间测量的方法,分析了差分法和互相关法测量到达时间的原理;介绍了无源时差定位的系统模型,推导了利用牛顿迭代法进行时差定位的方法;推导了定位精度的GDOP,分析了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布站方式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4.对通信辐射源三维空间下利用三站时差-测向联合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进行分析。针对定位系统中存在系统误差时的定位算法问题,利用三站得到时差,并辅助俯仰角建立无源定位模型;利用加权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无源定位解算,得到目标粗略估计值,然后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俯仰角的误差进行估计,滤除俯仰角误差带来的高度方向的误差,得到新的目标估计值,提高了定位精度;同时推导了定位精度的GDOP,对联合定位的精度进行分析。

李韧[7](2021)在《基于固定轨道的GNSS接收机动态测量检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陈新欣[8](2021)在《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靶场环境包括飞机、导弹、运载火箭、飞船等诸多试验靶场,对于靶场试验来说,靶场背景环境参数的监测必不可少,靶场环境参数决定了试验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然而面对复杂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多种环境参数集中采集、对于覆盖范围广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大范围内的组网监测、对于数据如何进行远距离传输,都是靶场环境监测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LoRa无线技术、ARM嵌入式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和北斗定位技术设计了一套符合复杂靶场背景下的环境数据集成监测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比较分析现有环境监测系统,并结合靶场背景环境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方案设计。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处理器、传感器和操作系统的选型。结合ARM嵌入式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和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进行环境监测终端软硬件设计,实现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大气压强、降雨量、太阳总辐射、PM10、PM2.5、风速、风向等十多种环境参数集成采集,解决了靶场背景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单一,集成度低等问题。2.对WiFi、ZigBee、LoRa等无线传输技术进行比较,利用LoRa技术的优势,将LoRa无线技术应用于靶场背景环境监测系统。进行LoRa无线模块节点硬件电路和软件通信设计,实现环境数据的远距离低功耗传输和大范围内靶场环境的星形组网监测设计。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终端的位置信息定位功能。3.根据系统构架设计远程监测终端的上位机软件。远程监测终端通过LoRa无线模块接收各个环境监测终端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和位置信息,进而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人机交互设计,并且实现定位信息地图显示功能。系统方案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外观模型设计和系统组装,最后进行系统调试,调试包括环境终端采集测试、LoRa通信性能测试和上位机软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环境监测终端可以对环境中十多种环境参数进行集中采集,并且准确获取到终端位置信息。LoRa无线模块的传输距离、丢包率和节点组网性能都可以达到预期设计目标。远程监测终端上位机软件可以准确接收处理环境数据和位置信息。本文通过对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设计,实现了对靶场环境数据的集中准确测量、设备集成度高、数据传输距离远、组网方式灵活等目标,为靶场环境监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监测设备。

张建鹏[9](2021)在《基于GPS/北斗的移动定位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

李才才[10](2021)在《全球定位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地图的大量出,在"精细林业"、"数字林业"现代化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生产建设中,特别是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在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技术(GPS)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学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加速了我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通过发展"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和图像处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全球定位技术(GPS),特别是手持GPS接收机在林业生产单位中普及和广泛的使用。了解GPS原理,掌握GPS在林业工作中的使用方法,也已成为森林资源调查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的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GNSS大气海洋遥感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GNSS-D技术
    1.1 基本原理
    1.2 研究进展
        1.2.1 GNSS PWV探测
        1.2.2 地基GNSS电离层探测
2 GNSS-R技术
    2.1 基本原理
    2.2 研究进展
        2.2.1 海面参数遥感
        2.2.2 陆面参数遥感
3 GNSS-RO技术
    3.1 基本原理
    3.2 研究进展
4 GNSS-PRO技术
    4.1 基本原理
    4.2 研究进展
5 结束语

(2)“北斗”闪耀——初探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演进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演进
三、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分析
    (一)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走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是如何成功的
        1. 中国是如何以自主来源方式成功获取卫星导航源头技术的
        2.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是如何完成产业化并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
四、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的理论思考
    (一)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理论定位思考
    (二)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理论合理性
    (三)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道路理论意义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1. 高技术产业发展道路理论研究建议
        2. 中国卫星导航产业未来发展研究建议

(4)美国导航卫星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美国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
2 GPS发明之前的技术探索
    2.1 美国空军的621B项目[11]
    2.2 美国海军蒂马申(TIMATION)卫星导航系统[11-12]
    2.3 美国陆军的赛科尔(SECOR)系统[13-14]
3 GPS计划的开启与系统建设
4 GPS带来的效益与风险
    4.1 GPS带来的军事效益[21]
    4.2 GPS带来的经济效益[22-23]
    4.3 GPS带来的风险
5 GPS的现代化
    5.1 星载计时器的现代化
    5.2 空间部分的现代化
    5.3 控制部分的现代化
    5.4 用户端的现代化
6 结束语

(5)激光扫描式大空间测量场动态测量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大尺寸动态测量定位技术发展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背景现状分析
    1.4 研究内容框架
2 大空间测量场动态测量定位原理与误差分析
    2.1 ALPS测量定位原理
    2.2 ALPS动态测量误差机理分析
        2.2.1 单站激光扇面异步导致的特征角误差
        2.2.2 多站时间基准异步导致的特征角误差
    2.3 IMU惯性测量单元原理与选型
        2.3.1 IMU测量原理
        2.3.2 IMU器件现状与选型
    2.4 IMU应用在地理坐标系下的力学编排
        2.4.1 角速度补偿方程
        2.4.2 加速度补偿方程
        2.4.3 四元数姿态方程
        2.4.4 速度、位置方程
    本章小结
3 ALPS/IMU融合系统的标定技术与定位方法研究
    3.1 ALPS/IMU融合系统的动态测量定位原理
    3.2 ALPS单帧数据快速解算方法
    3.3 ALPS/IMU融合测量的标定技术
        3.3.1 IMU初始参考选取
        3.3.2 融合系统坐标系统一
    3.4 基于离散卡尔曼滤波的数据融合方法
        3.4.1 卡尔曼滤波器原理
        3.4.2 融合滤波系统设计
    3.5 标定与融合定位仿真
        3.5.1 标定模型仿真
        3.5.2 轨迹拟合仿真
    本章小结
4 基于ZYNQ的动态定位数据处理硬件平台设计
    4.1 基于ZYNQ的数据处理硬件电路板卡设计
        4.1.1 Zynq-7000 So C体系结构简介
        4.1.2 硬件平台框架设计
        4.1.3 IP集成与配置
        4.1.4 硬件设计综合与实现
    4.2 驱动软件设计
        4.2.1 光电脉冲数据接口设计
        4.2.2 BRAM缓存数据与单帧处理
    4.3 电源管理单元设计
        4.3.1 Zynq主控电源设计
        4.3.2 光电接收器供电设计
        4.3.3 外部设备电源设计
    4.4 结构设计
    本章小结
5 ALPS/IMU动态测量定位系统性能验证实验
    5.1 ALPS测量系统部署与初始化
    5.2 ALPS单帧解算精度与速度性能验证实验
    5.3 ALPS/IMU融合系统标定实验
        5.3.1 ALPS/IMU融合系统标定靶标板搭建
        5.3.2 实验结果分析
    5.4 融合系统动态测量轨迹拟合实验
        5.4.1 单轴运动平台的搭建
        5.4.2 轨迹跟踪结果误差评定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结论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通信辐射源无源定位算法的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交叉测向定位算法研究现状
        1.2.2 时差定位算法研究现状
        1.2.3 时差-测向联合定位算法研究现状
        1.2.4 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应用
    1.3 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2 无源定位的基本概述
    2.1 无源定位与有源定位的比较
        2.1.1 有源定位
        2.1.2 无源定位
    2.2 无源定位的基本方法
        2.2.1 交叉测向定位算法分析
        2.2.2 无源时差定位算法分析
        2.2.3 时差-测向联合定位算法分析
    2.3 无源定位系统作用区域的影响因素
        2.3.1 接收机作用距离与系统作用区域的关系
        2.3.2 信号功率对作用距离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交叉测向定位算法及精度分析
    3.1 振幅测向法
        3.1.1 全向单脉冲比幅法测向
        3.1.2 最小信号法测向
        3.1.3 最大信号法测向
    3.2 针对通信辐射源的交叉测向定位算法
        3.2.1 平面三站交叉测向定位
        3.2.2 平面三站交叉测向定位仿真分析
    3.3 交叉测向定位模糊区域
    3.4 交叉测向定位精度的GDOP
        3.4.1 定位精度的GDOP原理分析
        3.4.2 定位精度的GDOP仿真分析
    3.5 三维空间下双站交叉测向定位
        3.5.1 双站定位基本原理
        3.5.2 三维空间双站测向定位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时差定位算法及精度分析
    4.1 测时基站间的时间同步
    4.2 到达时间差测量
    4.3 无源时差定位算法
        4.3.1 无源时差定位原理
        4.3.2 牛顿迭代法
        4.3.3 时差定位仿真分析
    4.4 时差定位精度分析
        4.4.1 定位精度的GDOP原理分析
        4.4.2 不同布站方式下定位精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时差-测向联合定位算法
    5.1 时差-测向联合定位模型
    5.2 多径效应分析
    5.3 加权最小二乘和卡尔曼滤波联合定位算法
        5.3.1 算法总体思路
        5.3.2 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对目标粗略估计
        5.3.3 卡尔曼滤波算法减小俯仰角误差
        5.3.4 时差-测向联合定位仿真分析
    5.4 定位精度的GDOP
        5.4.1 定位精度的GDOP原理分析
        5.4.2 定位精度的GDOP仿真
    5.5 三种定位算法的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靶场环境监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无线传输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2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整体设计
    2.1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框架
        2.1.1 系统需求分析
        2.1.2 系统方案设计
    2.2 环境术语及监测标准
    2.3 LoRa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
        2.3.1 LoRa技术
        2.3.2 卫星定位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硬件设计
    3.1 环境监测终端硬件电路整体方案设计
    3.2 硬件选型方案
        3.2.1 系统硬/软件平台比较选型
        3.2.2 传感器选型
    3.3 ARM微处理器最小系统设计
    3.4 多传感器采集电路设计
        3.4.1 IIC采集电路设计
        3.4.2 RS-485采集电路
        3.4.3 UART采集电路设计
    3.5 LoRa无线传输电路设计
    3.6 北斗定位电路设计
    3.7 外围电路设计
        3.7.1 显示电路设计
        3.7.2 电源电路设计
    3.8 本章小结
4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软件设计
    4.1 环境监测终端软件开发语言和工具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
        4.2.1 μC/OS-Ⅱ系统移植
        4.2.2 μC/OS-Ⅱ系统软件设计
    4.3 传感器数据采集驱动程序设计
        4.3.1 IIC总线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4.3.2 RS-485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4.3.3 UART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4.4 LoRa无线传输
        4.4.1 LoRa通信协议
        4.4.2 LoRa无线传输软件设计
    4.5 北斗定位模块软件设计
    4.6 ISP显示模块软件设计
    4.7 上位机软件设计
        4.7.1 Qt开发环境
        4.7.2 上位机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系统组网调试与运行
    5.1 系统环境监测终端性能测试
    5.2 系统LoRa无线组网通信性能调试
        5.2.1 LoRa通信质量测试
        5.2.2 组网通信范围测试
    5.3 上位机软件功能调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全球定位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GPS简介
    1.1 GPS的组成
    1.2 GPS的特点分析
    1.3 GPS导航系统的分类
2 GPS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2.1 在测绘制图方面的应用
    2.2 GPS在森林调查中的应用
    2.3 GPS在飞播造林和飞机喷药上的应用图像绘制
    2.4 GPS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2.5 林地面积的测定
3 结语

四、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的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 [1]GNSS大气海洋遥感技术研究进展[J]. 安豪,严卫,杜晓勇,卞双双. 全球定位系统, 2021
  • [2]“北斗”闪耀——初探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之道[J]. 赵耀升,宋立丰,毛基业,刘箭章. 管理世界, 2021
  • [3]广域精密定位系统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A]. 吴晓莉,陈金培,赵毅,胡小工,吴晓东,吕众.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文集(2021), 2021
  • [4]美国导航卫星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J]. 杨子辉,薛彬. 导航定位学报, 2021(05)
  • [5]激光扫描式大空间测量场动态测量定位技术研究[D]. 雍晟晖.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通信辐射源无源定位算法的精度分析[D]. 任立超.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7]基于固定轨道的GNSS接收机动态测量检定方法研究[D]. 李韧.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8]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D]. 陈新欣.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9]基于GPS/北斗的移动定位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张建鹏.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10]全球定位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 李才才.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06)

标签:;  ;  ;  ;  ;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时间测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